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参加面授,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成功的保证。在三年的电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庞大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坚持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坚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例如在学习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小学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既呈现出了发展的共同规律,又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这就为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所任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我撰写并成功地发表了教学论文《浅议如何转化后进生》。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我彻底地转变了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领会到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给我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极为平稳的成长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合格、素质过硬的人民教师。

三、深入调查,精心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我们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综合考查。在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的同时,我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性研究,针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撰写了《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一文,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在论文答辩时,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沉着应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论文观点和理论依据,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我轻松地跨过了专科学业考查的最后一道门槛。

三年来的电大生活使我深深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坚持学习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慎重思考的问题,而电大灵活的在职学习方式、学业考查方式给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让我们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

电大,我要感谢你!我们继续成长的专业知识的加油站,是你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是你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本人签名:××× 相关文章:

2012年中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2012年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

2012年最新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1.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考研和公务员,而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61.0%选择了就业,因此,就业是他们的主要选择,11.0%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这可能与目前不断出台国家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有关。选择专升本和出国的分别为15.9%和3.7%,表明一部分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升学,以进一步积蓄知识,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选择

东南沿海开放地区和本省省会,分别为52.4%和28.0%,两者总共高达81.4%,而选择西部边远地区和内地中小城市就业的人数只占3.7%。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2005届和2006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地区为:本省省会为43.4%,东南沿海开放地区39.7%,京津地区3.7%,省内中小城市11.8%,其他1.5%。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毕业生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集中在东南沿海开放地区和本省省会。可见,无论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还是其实际就业情况,都是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城市幼儿英语教师的目标相一致的。

表1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表2毕业生倾向的就业地区

3.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从表3可以看出,国家机关幼儿园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意向,共占52.4%;其次是公立学校附属幼儿园,占17.1%;私立幼儿园占3.7%。因此,选择公立幼儿园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选择私立幼儿园。近年来,随着私立幼儿园的迅速发展,所需教师大大增加,而愿意到私立幼儿园就业的人数仅为3.7%,绝大部分选择待遇较好的国家机关幼儿园和公立学校幼儿园就业。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2005、2006届毕业生中,在私立幼儿园就业的占40.0%,国家机关幼儿园就业的占26.0%,公立学校幼儿园就业的占13.0%,其他占20.0%。可见,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在私立幼儿园就业。

表3毕业生倾向的就业单位

4.毕业生期望月薪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表4可知,毕业生期望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仅1.2%,1001-2000元的达74.4%,2001-3000元的占17.1%,7.3%选择在3000元以上。共有24.4%的毕业生选择2000元以上。而在现实生活中,要达到这一标准是很难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系副主任岳昌君参与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对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的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其中专科毕业生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

表4毕业生期望月薪

5.毕业生的求职方式

要努力创造条件保证毕业生成功就业,我们应当了解他们比较倾向的求职方式,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经调查,毕业生倾向的求职方式前三位依次为:校内大型招聘会,老师、校友、学友推荐,自主寻访。校内招聘会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最佳途径,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老师、校友、学友推荐之所以排在第二位,这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悠久的历史有关。

该校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许多校友都已成为幼教战线的精英,因而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表5毕业生倾向的求职方式

二、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就业的目的。个人的就业目的与就业意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该问卷调查设计了就业的8大目的,请被调查者选出其中的3项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出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

表6个人就业目的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从表6可以看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实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自己兴趣爱好”、“生计的需要”和“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这表明毕业生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非常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也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人才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毕业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成才意识和成就动机亦逐渐加强。特别要指出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在就业的主要目的中排在倒数第一位,表明目前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色彩。

2.影响成功就业的因素

为了解促使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问卷调查设计了“除了专业因素,你认为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提问,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7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从表7可以看出,有利于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居于前五位的分别是“社会关系”、“应聘技巧”、“学历”、“工作或实习经验”、“外貌和身高”。

由此可见,社会关系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就业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社会关系在就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历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与学校和各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工作或实习经验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与当前单位的用人观念有关,许多单位为了节省成本,都愿意招聘能够马上上手工作的人,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有相关经验。此外,在当今人才高消费的情况下,学历无疑成为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排到了第四位。

3.择业不顺利的因素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的实现会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从毕业生对“您认为择业不顺利的主要原因”的回答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居于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缺乏社会关系”、“自身缺乏竞争力”、“大专层次学历偏低”、“专业不热门”、“信息严重不足”。见表8。

表8择业不顺利的因素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由此可见,缺乏社会关系成为了毕业生不顺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进一步说明的社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毕业生就业还与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学生缺乏竞争力与学校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这里再一次证明了大专学历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人们对户口的淡化,户口对毕业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排在倒数第二位。

4.择业主要考虑的因素

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该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见表9。

表9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由此可见,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的经济收入高,福利好。其次是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前途,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此外,从他们在追求高收入的同时也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求稳心态,缺乏一定的挑战和竞争精神。而且,在择业问题上出现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对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清醒,处理不够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同时找工作时呈现重发展讲实惠,就业地区、就业单位集中化,求职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根据调查结论,为有效的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学生就业观念

从以上调查得知,毕业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就业领域集中在国家机关幼儿园、公立学校幼儿园,期望月薪2000元以上的高达24.4%。毕业生的这种就业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愿望与现实有较大的距离。为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改变学生就业观念。要帮助学生确立起“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的职业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和成才观,鼓励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同时,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缺乏应聘技巧是导致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应聘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多举办校园招聘会,以保证学生成功就业。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据调查,“学生自身条件不足,缺乏竞争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使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围绕职业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出适应工作快、换岗能力强、操作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幼儿英语教师或高技能人才。

3.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调查对象中有11.0%的毕业生有自己创业的愿望,这说明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因此,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创业教育课程化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是否是创业的合适人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到市场寻找创业机会。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校生 职业 职业指导 班级管理

职业指导以德育工作为前提,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优秀人才。班级管理工作需以职业指导为载体,克服以往理想教育中的空洞、脱离实际的弊端,使班级管理工作具体化,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班主任要在日常德育中渗透对学生的职业教育。

一、抓住新生入学关键期,引导学生形成职业理想

在班级管理中,每当开学时班主任都要对全班同学进行专业、就业方向和岗位分析,并对学生个人的一些基本信息资料进行了解。为了让新生尽快了解专业和班主任,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并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职业指导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渗透,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建立学生基本信息表。这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可以通过这份信息表对学生产生基本认识。这些资料今后对该生的就业指导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二,由各相关教研室主任组织召开一堂专业教育课,通过专业教育引导或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其三,班主任组织召开以理想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重点从本专业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求、岗位、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明白自己今后毕业之后的工作是做什么。其四,要求学生总结前三点,决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理想,做一份职业规划书。这份职业规划书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个人的专业特长、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等因素,使之与社会需求尽可能一致,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为就业做好相关准备。

二、重视班级过程管理,提高职校生职业素养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那就是要求职校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班级管理中,要利用班级管理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一,充分利用遵纪守法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重信用、守规则以及法制意识教育。这不仅可为学校开展遵章守纪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创造一种学生自我需求的内驱力,也可为学生日后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

第二,充分利用学校、系部、班级的学生干部竞选与各种社团成员招聘等多种平台,从宣传动员、报名应聘、面试、竞聘演讲、组织考察、入选以及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等环节,注入多种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要素,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磨炼,迅速成长。

第三,以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参与具体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素质能力。这些活动能有效提高职校生的积极心态、表现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将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情况、外在形象、处事能力、性格、爱好等,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学会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认识自己是技能型人才还是服务型人才,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三、开展特色活动,为职校生就业做准备,成就职业人

经过前期的职业理想确定和职业素养培养,要对就业前做一些巩固的活动,具体做法有:其一,引入企业文化进班级,将班级管理运用企业化运作来管理,将学生设想为企业员工来管理,班级形成企业组织机构,采用企业化考核;其二,请优秀毕业生来班级做报告,通过现身说法介绍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其三,组织、动员学生收集就业供求信息,培养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就业做好相应的准备。

总之,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意识,促使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能力,成为一名能很快适应社会的职业人。职业指导不仅应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中,更要在学校德育暨班级管理中不断渗透,以对学生就业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浅谈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发挥[J].商情,2009(31).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中专学校英语教学“分层教学”

一、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中专学校英语教学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中等中专学校英语教学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专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英语底子薄,知识系统性不足,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也没有掌握好,有些同学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写。其次,中专学校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他们渴望得到好的学习成绩,却懒于付出实际行动,简单的不屑于学,难的学不会。面对这种现状和原因,不难发现:同样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为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中职英语教学有必要开展分层教学。

2、分层教学的理论根据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相应教法、布置不同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水平有两种,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潜在水平开始,通过教学将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验说明:学生由于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相互影响,其智力因素存在差异,即存在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方面的差异。学生的来源、性别、家庭、知识水平、智力、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着接受知识的能力必然存在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都试图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处理好,既要照顾全体,又要兼顾两头。但是,当前大面积教学形式的存在,往往费时多、收效慢,使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得以很好体现。结果,优等生并没有发挥其潜在的英语水平,出现一种“吃不饱”现象;而相对落后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指导,或者不适应面向全体的教学目标而导致英语学习速度停滞不前,进而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逐渐消失。可见,同步的英语教学策略,难以兼顾“提高优等生,扶持中等生,帮助差等生”。

二、分层教学的探索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实施英语分层次教学在高层面上找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兼顾“提高优等生,扶持中等生,帮助差等生”的切入点。

1、教师分层教。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达标测试都要分层进行。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知识获取与巩固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学习达到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首先,备课时,要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将教材内容重新设计,要拓宽、深化教材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优势,适当地解说教材内容,本着先明白后复习的思路以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其次,是课堂教学,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放手自学,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等生可根据教师设计的英语导学提纲分组讨论。这2组学生也可组成学习小组,程度好的学生可以负责考杳中等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疑难问题的解答,然后按教师设计的学习程度,中等生在好学生的帮助下进行再学习。针对程度不好的学生,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添加适当的小练习,加以辅导和讲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层学。依据入校时进行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并可根据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变动,再与平时的课堂表现相互结合。课前,好学生将自学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小纸条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引导、点拨得以解答。上课时,好学生与中等学生组合,好学生负责中等学生的学习;差学生则由教师负责。好学生与中等学生组成的各小组情况各异,按照教师给出的学习程序来完成基本的英语知识学习,适当的巩固后,进行形成性检测题的解答。各级进度可不相同,提前完成内容总结为知识网络,解题方法,错题汇集,重点、难点、疑点及突破方法,自己的缺点、错误等,可相互提示,共同进步。辅导时,中等学生与差学生组合,负责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再一次学习:而好学生相互结合,继续深入探讨知识的规律和解题技巧。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由教师安排按好中差的顺序依次负责,批改后统一上交由教师复查,若出现错误将同时反馈给出题人和做题人重新解答。

3、分层评价。不同的学生要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为使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采取分层测试的方法,即同一份卷子包括3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查英语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考查英语技能训练,第三部分考查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每一部分均按百分计算成绩,以将评价激励融于其中。出题形式为:学生个人、学习小组或任课教师出。批改方式为:学生、小组交换批改,或教师、出题人独自批改,然后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并交于做题人。针对英语知识间的联系及解题方法进一步总结,并同时给予适当的补偿练习。

三、总结

中专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提升就业质量;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目前,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的逐渐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已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难题,能否实现好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而从高校自身的角度而言,如何促进学生就业,不仅需要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也需要在学生工作开展层面有新的突破。

一、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发挥其思想导向作用

(一)就业观念的改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首要因素。在通过对高校就业部门统计数据的总结可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就业难源于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尽管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所认识,但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的情况在当前大学毕业生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尚未走出校门的毕业班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上要做到合理有效,既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太大的压力而对未来持过于悲观的情绪。[1]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就业准备,就会出现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不尽匹配,从而失去应有的就业机会;而对就业形势过于悲观,缺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应有预期,就会直接的降低就业质量,从社会层面而言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因此,充分的认识自身状况,正确判断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是落实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要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对于毕业生来说,在多数情况下对自身的情况缺乏客观的认识,不能够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评价。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专业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培养上做到了普遍性但却缺乏针对性,大部分高校学生数量庞大的现实也决定了因材施教具有相当的难度,但不能够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应有的教育,就难以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而在人才的评价机制上,也一直是用统一的评价模式来进行,从而就难以通过合理的评价模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再加上大学生自身又缺乏科学的自我认知,这势必造成了在目前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不能有效的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加重了就业困难。

(三)在改变就业观念的现实需求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不仅要在因材施教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个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能,同时还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2]打破传统的通过考试来评价人才的单一模式,不断创新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并在择业过程中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和就业成功比例。

(四)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念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当前在校大学生从年龄层次而言,绝大多数都属于90后群体,而新一代的大学生思想较为自由,个性更为张扬,尽管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与过去相比,因为自我意识的凸显而使得责任意识有所欠缺,在对职业的考虑上多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很难从国家需要和服务社会的层面去考虑,再加上对基层就业岗位和西部偏远地区就业的抵触,从而使得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观念的引导上应当培养学生更加积极的奉献意识,让大学生能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长远的职业规划出发,不贪图短时间的优越条件,而能够顺应祖国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大潮,要敢于吃苦,敢于奉献,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

二、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关键作用

(一)就业矛盾的一个直接性原因在与当前就业市场的供求不平衡,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这一方面源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有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择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人才培养的专门化和创新性。

(二)以学生工作的创新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就要求实现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性和个体性的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专门提出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题,即从刚刚入学的新生开始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以便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某种程度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决定着大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的努力目标,同时也影响着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发展方向。[3]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上高校的教育引导又有所欠缺,特别是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就决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及时的跟踪引导,并根据新的形势和问题做出实时的调整。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层次的高低和就业质量好坏,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就在于在就业竞争中大学生能否发挥其核心的竞争力。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知识的内化整合,是大学生个体所独自具有的特色,是自成风格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及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竞争力的培养,不仅要以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特长为基础,同时也要与学校性质和专业特征相结合,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积累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学会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步提升。学生工作开展从根本上讲,要以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首要任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是其他素质得以实现和提高的基础。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功利思想和自我利益的争取在高校当中中普遍存在,如果不能有效的改进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大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实现,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会落入空谈。

三、搭建多形式有实效的大学生就业平台

(一)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就业指导制度。就业指导工作在当前高校的教学任务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及时的创新就业指导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来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使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始终朝着正确、高效、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来真正的实现其就业指导职能,发挥就业促进作用。

(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育管理者引导毕业生认识和理解大众化的现实,将择业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尤其是基层就业。与过去的大学生就业城镇化相比,今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大学生就业不再仅局限于城镇市场,农村和基层也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重要组成。[4]

(三)要有效地搭建全方位就业体系,还需要努力探索和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良性的就业合作循环。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多数采取的是职业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制度,联合培养制度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和岗位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而对于普通高校而言,要大规模的采取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固然缺乏现实可操作性,但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这种联合培养模式的借鉴也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从高校层面,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努力为毕业生搭建多方位的就业平台;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个显著转变就是由促进大学生就业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上的转变。[5]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上,要帮助创业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协助创业学生调查和认识行业状况,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创业模式。要充分利用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帮助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规避大学生在创业上的资金和经验劣势,通过构建创业联盟有效的实施大学生创业援助计划。

四、以就业课程的创新为基础,丰富就业理论提高就业能力

(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课程指导。大学生就业课程指导,不仅仅是课堂讲授式的教学,同时还应该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其中应当包括就业指导理论,实际案例分析,专业实习课程,社会资源的共享等多方面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当贯穿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需要进行不同内容的侧重,要通过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来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全程渗透,以此加强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并适当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感。

(二)在就业指导课程基础上,注重学生进行个人的专业互补。在当前高校当中,文、理、工等的分科制度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有很大的区别,同时,因为专业对口的限制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矛盾:一方面,用人单位基于岗位需要对毕业生专业做了十分严格的限制;但另一方面,真正的岗位需求不仅仅要有相对独特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相对普遍性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还也需要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有所加强。毕业生的成功择业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时也与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都会因为就业期望值与就业现实差距较大而出现情绪的失落,甚至有不少毕业生要经历就业屡屡受挫的现实,若没有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承受就业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便会在就业的困难面前被打垮,逐步的失去就业欲望,甚至出现自暴自弃,放弃应有的就业机会。

五、结论

就业困难不仅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层面的现实问题,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仍然会得以持续。政府当前也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维系社会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重视,总理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指出,要做好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更是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面对困难,我们并非无计可施,不论从教育管理者角度还是从大学生自身而言,都要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息,从现实出发,分析具体问题,发挥个体优势,改革和创新就业观念,用最积极的态度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邦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