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先说书本知识:目前我们学校缺乏图书馆,电视又看不成,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几乎被堵死,写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阅读也仅限于现有的课本。针对这种状况,我让学生利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记一些历史事件,政治课本上的关于友情、亲情的章节让学生重点掌握。比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积累,记忆后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比如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季美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秋季特色,“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日雪景,还有有关花鸟虫鱼的诗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古诗词我都让学生有意的去积累。
课外读物的阅读。仅利用各科课本知识的积累毕竟有限,还需要对课外读物的阅读,这也不失为一种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凡是作文内容丰富的学生都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如初二(2)班的梁建、王笑,他们的作文写得都很流畅,文章中引用的资料大都是平时积累的。在濮阳市举行的“首届快速作文竞赛”中两人都获得了一等奖。
怎样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采取了以下多种方法:一是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二是订阅《中学生阅读》,三是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籍,如《阅读与写作》中就有很多精彩描写,句句深入人心。刘心武说道:“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在长期积累中学生也有了读好书的愿望。
再说生活积累,这也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向我们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春夏秋冬,我们虽然体会不到城市的喧嚣和眩目,但农村特有的景色也会令学生耳目一新,打开学生封闭的“天眼”,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世界带给我们的天然之美,风雨雷电将在学生笔下生辉,花鸟虫鱼会成为学生文章的点睛之笔。
让学生走入社会,收看新闻节目、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了解实时动态,提醒他们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在农忙季节帮家长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体验生活,积累人间情感。
公园里有少些老人和孩子,还有些成年人。老人大多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孩子在公园的草坪上玩得甚欢,时不时地传来悦耳的笑声;大人在一旁既要看管小孩,又要照顾老人,忙的不亦乐乎。
南方的冬天没有雪,但许多植物都耐不住寒,纷纷凋零死去。昔日枝繁叶茂、花红柳绿的公园只剩下落木萧条的景象。冬霜挂在枝头,被阳光折射得晶亮晶亮的。愁冬愁冬,诗人的哀愁源头就是源于这寂寥落寞的冬吧?思绪莫名的飘到了那些写悲冬哀秋的诗篇中,使原先心中的不快变为烦躁。冷风吹过脸上刮得生疼,我在公园里漫无目的地走着,想寻些什么慰藉一下我的心灵。
偶然看到了花坛里泛着点点金光的一抹红,我走上前去,纳闷着是什么在这毫无生机的冬里泛着光芒。惊艳!竟是一丛太阳花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那一朵朵娇小的、桃红色的花朵,还有那尖细如针的、饱满的叶子,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不论冬雪秋霜,不论北风呼啸,只要一抹阳光,它就能发芽、成长、开花。忽记起“岁寒三友”:松、梅、竹。它们都具有宁折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古便有许多吟咏它们的诗句。松:“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梅:“生来傲骨偏欺雪,一寸冰心一寸花”、“冷唇含雪花如玉,一枝独秀傲三冬”、“月下凭窗催瘦骨,一枝梅影入草庐”;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太阳花亦有松梅竹的傲骨坚贞,与松梅竹可并为“岁寒四友”,或许,太阳花比松梅竹更胜一筹,不是么?
我久久伫立凝望着那一丛太阳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太阳花如此娇小,没有松梅竹的高大挺拔,只要一抹阳光,不论春夏秋冬,便绽放美丽……
人就应该如太阳花一般虽小,但也要勇敢面对挫折,绽放美丽。这是太阳花告诉我的道理。我莞尔一笑,心中的烦躁顿时荡然无存,淋漓畅快地离开了公园。
首先,我带领学生想关于春的成语。学生们反映强烈,脱口而出,什么“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风得意”、“春寒料峭”、“春华秋实”、“春和景明”、“春意阑珊”等等。
其次,是搜索脑海中先人们描写春的古诗词,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
学生1说“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这是宋・徐俯《春游湖》中的诗句,它写出了游人的喜悦之情。
学生2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唐-韩愈《早春》中的诗句,它写了春雨如酥,万物皆醒的情景。
学生3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宋・朱熹《春日》的诗句,它写出了色彩斑斓的春景。
学生4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它写了春天花草的旺盛生命力。
学生5说“春风又绿江南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写春风的魅力的。
学生6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的,它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的滋润万物。
学生7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
学生8说“阴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浑。”这是《汉乐府・长歌行》的诗句。
学生9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句。
学生10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杨风。这是志南《绝句》中的诗句。”
看着这满园春色,学生们对春的喜爱化作为脱口而出的诗句,一个个沉醉在诗的海洋中,似乎都做了雅人,成了诗人,那片片坠落的杨花柳叶也变的越发可爱美丽。
接着我又问道:“最有价值的雨是什么?”“春雨贵如油”一个学生说。“最神奇的刀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有学生大声说道。“最富有生命力的草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学生高声地答到。
在后来,我又和大家共同联想着有关春的典故。于是有个学生就开始讲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来源:
相传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榜。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而这时,他也已经46岁了。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的绝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听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不禁也惊诧于学生知识面之广!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要下了,我又让学生们找带“春”的字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以及歌名,这就更难不倒他们了:《春天的故事》、《春暖花开》、《春天在哪里》、《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甚至还听到不少学生在小声哼唱呢!
看的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作为老师的我真的很高兴,真想不到,这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送来这么好的礼物――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课,通过“春”这一线索串起古典诗词佳作,感受文学瑰宝魅力的同时,又能达到“温故而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关键的是这一切全是学生主动获得的,因此直到下课,学生们仍意犹未尽。
受此启发,后来我在“窗外雨潺潺”的课堂上,又和学生一同“品雨”;还在“玉树琼枝”的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和学生一起“赏雪”;在“秋叶飘落”金黄的季节中和学生一同“颂秋”……意兴盎然,其乐融融,也许这也可以算作“情境教学”吧!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入把握文本的思路与作者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这样做还能培养学生学习传统名篇的兴趣,减少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抓住文章的题目、段意、关键词语、开头结尾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与学生交流,从而得到一些特别的收获。下面以《三峡》《观潮》和《湖心亭看雪》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例一:《三峡》。
"峡"字的意思是"两山夹水,有山有水的地方"。我发现,《三峡》一文的结构也就像这个"峡"字,首尾写山,中间夹着写水的内容。《三峡》为《水经》作注,所以重点写春夏秋冬四季之水。文章开头写山,写了峡之长、山之连、山之高,是为下文写水之湍急张本。第2段写夏水之"疾",体现三峡之水的奔放美;第3段写春冬之水的"趣",体现三峡之水的清悠美;第4段写秋水之"肃",体现三峡之水的凄婉美。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在于:开头明写山,暗写水;结尾明写水,暗写山。这样就形成了"两山夹水"的结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本文结构的巧妙性,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二:《观潮》。
《观潮》一文的段落大意,通常概括为浙江涌潮、水军演习、健儿弄潮、观潮盛况。我觉得这样的概括未能体现全文以"观"为立足点、以"潮"为着眼点的构思特点,因为"水军演习"这样的概括未能体现第2段与"潮"的关系。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水军演习和健儿弄潮都是当时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的一种风俗,前者旨在迎潮,后者是一种争标表演。因此,我经过与学生讨论,将段意概括为"涌潮奇观"、"迎潮表演"、"弄潮演习"、"观潮盛况"。
为什么第2段难以概括出与"潮"的联系呢?这与第2段只写演习没写潮水也有关系。经过深入讨论,学生们觉得,在潮来之前演习水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我肯定了他们的见解,进而抓住"随波而逝"一词引导学生思考:"为火所焚"的"敌船"应该往哪里"逝"?讨论后认为,应该往两岸边"逝"去,因为此时潮水已经上涌,水涨船高,"敌船"不可能停在江心或往潮来的方向"逝"去。
在深入探究第2段的内容与作用之后,我决定再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情感。于是我让学生查找手头的资料,看看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哪几种理解。学生很快汇总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写潮水之美,赞自然之伟;二是写出了自然美和风俗美;三是写出了南宋子民的亡国之痛。我顺势问了一句,这里有"痛"吗?学生们摇了摇头。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比较第2、3两段的写作角度,第2段写的是"军",第3段写的是"民",这里是一曲军民同场献技、同仇敌忾的爱国颂歌呀!
最后我满怀深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如果读文章读到思接千载、与圣贤对话的地步,就不会觉得古文是枯燥无味的了!很多学生击节称是。
例三:《湖心亭看雪》。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时,我以读为线,以"痴"字为核心。读第一遍,粗知大意,疏通字词;读第二遍,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一个前后矛盾的"错误",即"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舟子喃喃曰"的矛盾;读第三遍,要求找出本文中能概括作者形象的一个字,当是"痴"。读第四遍,找出文中的诸处"痴"。"更定"看雪,是为痴行;"上下一白",是为痴景;"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均为痴人;"两人"所答非所问、舟子喃喃语,均为痴语;起笔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不忘故国,缘于一颗痴心。
接着,我要求学生理解"痴"的含义,即痴迷;概括"痴"的类型,即雪痴;比较题目中"看雪"与通常所说的"赏雪"的不同,有学生说"看"可理解为"看望",雪是张岱的朋友。我又引导学生体味"雪"的世界对于张岱的意义。有学生概括说:冰雪世界是张岱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看到了宇宙之大与个人之小;尽管这次奇遇让他有了痛饮之乐,但冰雪是他永远的朋友。
语文学习兴趣尊重学生革新作业一位名人讲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众所周知,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宋:程颐)。”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善于使用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经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
一、理解和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求知的倾向性。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愉快地追求,并尝试和体验的。因而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而老师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只有积极性高,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身来,睁大眼睛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仔细聆听学生的真切感受,怀着一颗慈爱而宽容的心去引导、启迪他们,深入到学生中去。而不应唯我独尊、指手画脚、无视学生的情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发展差异,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心态反应不一等,秉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念进行授课。尤其在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可用温柔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闪现火花时,则在倾听中努力感受和寻找,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
我班的一位学生孙某,刚入初一时,语文成绩勉强及格。作文只写干巴巴几行,我没有一棒子压死,而是竭力从中挖掘其闪光点:“这个词用得妙!”“能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细致!”“事在人为!努力吧”……慢慢地,他的作文写得越来越长了!沉默的他课上也活跃起来了,偶尔发言能一语中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及时予以肯定并鼓励他,尽管有时他课上一时回答不出来,我也循循善诱引导其作答,而不是马上转向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不仅增进了师生的理解、信任、尊重,还帮助他把悲观转为乐观、泄气转为勇气。果然,他学语文的劲头更大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语文考试考了95分呢!
由此可见,教师若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流,尊重理解他们,学生也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自然,老师传授的知识道理也“润物细无声”般地留在了学生的心田
二、革新作业,让学生把作业当成一种自觉需要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的形势,作业的价值观有必要进行明显的转变。作业将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要赋予无限的情趣,赋予其充实的内涵,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苦,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的成长点,并且自觉成为一种需要。
为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可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增强趣味性,可改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为讲故事、画图画、制简报、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动手动脑作业。也可针对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而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力争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