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石潭记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青年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决定力量,在校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高等高职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搞好高职院校的安全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教育,是保障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正常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高职院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为了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所采取的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一般都是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与大学生实际需要所进行的。
一、概念界定
(一)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针对人自身遭遇各种外在安全威胁时所应表现出的应急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力求最大程度规避外在安全威胁所带来的损失。
(二)安全教学的概念
安全教学是素质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纽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健,从而促进大脑的正常发育和智能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特性,并在面临安全威胁时能够最大程度规避威胁。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机制的确立
(一)安全教育内容的完善
通过相关的数据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安全观念相当淡薄。每年新招收进校的学生对陌生的校园环境特别是社会大环境缺乏了解,不知道违法犯罪分子形形的作案手段,因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少数老生,甚至是大四学生、研究生,也缺乏安全意识,如人离寝室不知道锁门关窗以防盗、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放等,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招致小偷“光顾”,被席卷了大量财物后才懊悔不已;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竟把银行信用卡的密码向室友或好朋友公开,直至卡被盗、钱被取才恍然大悟。鉴于此,必须给他们补上一课,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和安全防范知识。
(二)出台措施,规范安全教育环节
前些年,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由于缺乏一定的目标和措施,显得比较松散,有的部门一味强调教学管理而缺乏安全常识的教育;有的虽有教育,由于内容不落实,教育不到位,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把安全教育与治安综合治理年终考评挂起钩来。要求直属单位做到安全教育有计划、有布置、有记录、有落实。对安全教育内容不落实、教育不到位、教育面未达到95%以上的单位,一律扣其治安综合治理分。
2.规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由校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或保卫处主要领导负责授课,以保证教育的质量。
3.注重抓好教育的三个环节。首先,新生入学时集中进行安全教育。新生刚步入高职院校时,由于对校园情况不熟悉,加之原奉就缺乏安全知识,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防范盗窃、诈骗及其他不法侵害,因而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在未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前先给他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生活道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是每学期初、学期末进行安全教育。
如果安全教育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将会使高职院校安全教育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
(三)综合多种教育手段
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单靠上几堂课、作几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广泛宣传,把安全教育拓展到各个层面,宣传到各个角落,做到警钟长鸣。为此,浙江工业大学注重在以下“四个结合”上下功夫:
1.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新学期伊始和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都会组织力量深入到各个学院、校区宣讲法律法规,分析高职院校周边的治安环境和安全形势,开展对学生的权益保护、防盗防骗知识、消费安全知识等教育。在集中教育的同时突出对重点事和重点人进行个别教育,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2.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在工作实践中,应注意抓住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展开宣传教育攻势。一方面,通过对肇事者按校纪校规处理,以达到教育本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学生在防范方面疏忽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在其他人身上发生。
3.专题教育与舆论宣传相结合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营造宣传教育的氛围,以扩大教育的成果。首先,根据高职院校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及季节性特点,一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广造声势,大力宣传,如结合综治宣传月展开“珍惜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专题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交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制作治安、消防、交通安全教育图片到各校(学)区展出,以活生生的案例、惨痛的教训警示师生。其次,充分运用高职院校的舆论宣传工具,通报高职院校安全工作动态,总结经验教训,解剖典型案例,介绍安全防范的对策和手段,强化师生员工的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监管
安全教育要向纵深发展,必须构建立体交叉的安全教育网络体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高职院校坚持以各部门(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人、总支书记、学生工作辅导员、宿管人员以及学生干部为骨干,建成了一个信息反馈、宣传教育的立体网络体系,定期组织他们开会,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当好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和宣传员的角色,确保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了一个“安全隐患人人防、安全教育人人抓”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余德锋.浅析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02).
在我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公安教育要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创新。因而,公安部在进行公安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转制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这就强调了公安教育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要达到此目标,公安院校就必须在教学方面狠抓落实实践性教学。《逻辑学》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警察职业素养,适用公安实战的需要。为此,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在逻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实践性教学必要性
(一)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逻辑课教学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的。首先,逻辑学这门学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师熟练地、系统地讲授逻辑学知识,因而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讲授逻辑学的理论知识展开,以达到讲授逻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条理性,但相对弱化了逻辑学课程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其次,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计划任务,注重内容的讲解,有时甚至不得不“满堂灌”,而学生忙着听和记笔记,思考的时间不多,搞课堂讨论教师也只能控制着有限的时间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难以有效地展开。虽然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但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培养出适应公安实战部门需要的人才。
(二)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必要性
1. 逻辑学课程自身的要求。逻辑学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它注重逻辑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性,即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实践能力。
2. 公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公安机关培养的,具有综合警察职业能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应全面提升广大公安民警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能力,为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通过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侦查破案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 公安实战部门的要求。公安实战部门针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就明确的提出了要开设逻辑学课程;公安机关政法干警的招录考试题中就有大量的逻辑题目。因为通过逻辑学教学不仅能训练警察明确概念、准确判断、精确推理、假设论证等能力,还从警察执行任务、处理问题、组织指挥、文字表达、口语表达的逻辑能力上予以训练和提高,特别是在侦查工作中,有助于侦查员打破思维的瓶颈,迅速地侦破案情、有效地打击犯罪。
二、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笔者认为,在逻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主要有:
(一)强化课堂训练和课程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运用启发式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注重把逻辑课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在选用教材和教辅资料时,应注意采用适当加入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如设计与公安业务联系紧密的实践性较强的、答案不具唯一性的练习题、思考题等,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进行案例教学。针对逻辑学的理论性、抽象性的特点,避免教学中出现的呆板、枯燥、抽象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密切联系公安工作的实际,大量搜集、整理逻辑思维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举一反三,领悟和掌握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将知识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增强了逻辑学的教学效果。
(三)举办一些校内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观看侦查破案的视频;请公安实战部门经验丰富的干警、特别是刑侦专家来讲座,了解他们怎么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确有成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置模拟案件现场,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从中分析、推断关于某一环节的结论,通过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在知识的掌握、应变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需要提高的地方。
(四)到公安实战部门观摩和实训。当学生在所学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公安实战部门观摩和实训。如观摩刑侦队的案情分析讨论会,亲眼看到公安第一线的刑警们运用公安业务知识和敏锐的逻辑思维,是怎样准确判断、精确推理和假设论证,来研究和推测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及其作案情况,确定案件性质、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的;或带领学生到治安形势复杂、违法犯罪多发地带的刑警队、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地方,观摩老干警办案、处理治安案件或纠纷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参与其中;也可借阅实战部门的一些法律文书等,以便于学习。并要求学生从逻辑学的视角,并结合业务知识,写出观摩实训总结,也可模拟制作相关的公安刑事法律文书和治安管理文书,以此作为作业,记入平时成绩。总之,通过校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逻辑理论运用于思维、学习和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把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思维技能和实战能力的目标。
转贴于
三、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性教学在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被越来越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面临较多的问题。从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来看,就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既会逻辑教学又懂公安业务和法律知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能付诸实践的教师队伍。从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现状来看,与要求有较大差距。绝大多数教师是政法类院校和地方院校科班出身,并且一到公安院校就登台授课,经过多年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但他们普遍缺乏实战经验,除少数教师到基层调研、实习、挂职锻炼过,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大多数教师长期呆在学校,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公安工作实际了解来自书本或媒体,逻辑学教师更是如此。教师们要胜任逻辑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化与公安实战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到公安实践部门去调研、挂职锻炼等。
(二)实践性教学的经费问题。尽管公安院校对实践性教学在经费上作了规划,但缺口比较大。一方面,教师到公安实战部门挂职锻炼、调研,请公安实战部门的优秀民警来院校任教或举办讲座等,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学生校内举办的实践性活动,以及到公安实战部门观摩、实训,以及观摩、实训基地的建设,都需要经费支撑。因此,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是公安院校当前面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只有经费得到了保障,多途径的实践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数学教学;积极暗示法;教学策略
一、多激励,少批评,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性语言、方式,给予学生适时、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中,激励性语言评价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健康的发展。当学生发言不正确、感到有困难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更重要,它有利于学生的内心感受,拨动他的心弦,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比如,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轻,也许他是怕错,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他:“你回答得很好呀,为什么不大声地说出来呢?”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会觉得自己还不错。胆子会越来越大,信心会逐渐增强,那么,以后他就再也不会害怕发言了。受到积极的暗示,其他学生也会受感染,踊跃发言,这样课堂气氛就会越来越热烈。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积极心理暗示,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暗示”学生,只要努力,困难会迎刃而解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天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尽可能多地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多用一些如“只要你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激励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去改正错误。
在一次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驶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下面是两幅图:一幅是在平原上行驶的旅游车,标着车速是50千米/时;另一幅是在山区上行驶的旅游车,标志着时速是30千米/时。我在巡视时发现有部分学生眉头紧锁,无从下手。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发现他们基本上知道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就是把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上的路程合在一起。问题就出在他们无法判断哪一幅图是在山区上行驶,哪一幅图是在平原上行驶。此时我就提示他们:“只要你认真的观察下面的两幅图,找出图中的一些特征,利用你在自然课里学到的知识,我想你一定能分清的。”很快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发现了一辆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那这辆车就是在山区行驶的。而另一辆只是在开阔的马路上行驶,周围看不到山,说明它是在平原上行驶的车辆。在山区行驶的速度找到了,在平原行驶的速度也找到了,问题也自然得以解决。这样处理:一是排除了学生依赖老师的思想,迫使他们去认真地分析思考;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三是学生的自信心在一个个不断解决的问题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四是提高了学生构建信息的能力。
三、“暗示”学困生,增强自信心
暗示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好处在于教师不是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是用暗示的语言或行为来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当学困生上课不专心,或在课堂上睡觉时,教师先通过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体态语和言语给予该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喜爱、信任和期待,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从而端正他的学习态度。学困生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很少,教师在课堂提问或讨论中就要有倾向性。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当他们回答错误时不批评,还赞许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当他们圆满回答问题后,当然不能忘记大大地表扬他们一番。多关注学困生,多让他们板演,多指名回答,少批评、少讽刺,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很棒。
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我将继续给予学生积极暗示,开发他们的“金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成绩、能力“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徽省;低碳经济;创新效率; DEA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10)学术创新研究扶持项目“高技术服务业对中国区域制造业效率影响的比较研究”(yfc100311)。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带来了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等问题。中国迫切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即通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污染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强度[1]。因此,在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低碳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区域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不断增强,不断投入科技创新人员和资金,低碳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发达国家的低碳创新能力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研究区域的创新效率,找出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关键因素,寻求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中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低碳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研究安徽省区域创新效率以及分析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安徽省以及中国各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低碳创新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于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其中环境因素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Brunnermeier等[2]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影响环境创新的因素,研究发现增加污染治理会影响环境创新;Chiou等利用SEM模型研究绿色创新环境绩效问题,结论显示绿色创新对环境绩效和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促进作用;白俊红、李璐采用阶段性DEA方法对考虑环境因素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的效率较低,且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不高所致;韩晶等从绿色增长的视角出发,从创新活动产出、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表征绿色创新产出,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环境、环保规制对基于绿色增长的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曹霞、于娟从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角度出发,用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结论显示,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异质性且环境规制强度和创新效率呈“U”形关系。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环境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从研究视角来看,研究中较少的从低碳经济视角展开。而客观研究中国区域低碳创新效率,对于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对安徽省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安徽省低碳经济视角下各区域创新效率,同时也为全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借鉴。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创新效率评价
(一)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样性、多层次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则更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本文在充分参考了学术界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低碳经济视角下选取能够衡量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综合运用DEA方法安徽省区域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
在投入变量方面,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经费指标作为投入变量。其中和R&D人员数量相比R&D人员全时当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创新的人员投入状况;R&D 经费投入作为衡量一个区域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可以作为创新效率的资本投入指标。这两项投入指标分别从人力和资本两个角度对投入要素进行了综合考察,使得投入指标的选取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产出变量方面,选取专利申请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综合能耗产出率作为产出变量。其中,专利申请数能够客观反映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科技综合实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则反映出该区域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水平;而从低碳经济的视角来看,区域创新活动的产出不仅仅包括产品的增加或改进、发明专利等,还包括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状况,因此,选择综合能耗产出率作为创新效率的能耗和环境产出指标。
在上述选取的指标中,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投入、专利申请数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综合能耗产出率数据则由《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中相关数据经过处理得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数据由安徽省统计局提供。
(二)实证结果和分析。根据安徽省各区域创新效率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使用DEAP2.1 软件进行求解,得出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16地市的区域创新效率值,具体结果见下表。
2013 年安徽省16 地市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创新效率值
由上表可以看出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各区域创新效率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上表,分别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来分析:
从综合效率来看,2013年安徽省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创新效率综合效率均值为0.652,说明安徽省整体低碳创新效率水平不高。其中,亳州、六安、池州、黄山综合效率值为1 ,说明上述区域在现有投入规模基础上创新效率已达到最优水平,这是由于上述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良好,旅游业相对发达,同时工业发展包袱少,工业的比重很低,在资源有序开发,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推进,直接促使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合肥、淮北、阜阳、马鞍山、铜陵综合效率值均低于0.5,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由于上述区域是安徽省较为发达的工业城市,工业比重很高,同时区域内煤矿资源丰富,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对资源的消耗,属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宿州、蚌埠、淮南、滁州、芜湖、宣城、安庆等区域综合效率值均在0.5以上,说明上述区域创新效率水平适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综合效率较低的城市中,合肥、阜阳、马鞍山等区域的经济总量均处于安徽省前列,而综合效率较高的城市中亳州、池州等区域的经济总量均处于安徽省的中下游水平。由此可见,区域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完全一致,区域的产业结构,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因素也十分重要。
从纯技术效率的角度来看,合肥、亳州、六安、芜湖、池州、安庆、黄山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表明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已达到最优水平; 宿州、蚌埠、淮南、滁州、宣城等区域的纯技术效率值均高于0.7,表明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为良好; 其他区域的纯技术效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对于纯技术效率较高的区域,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创新效率主要受规模的制约,应致力于提高规模效率。对于纯技术效率较低的区域,其提高创新效率重点应集中于以技术进步来提高投入产出比例。
从规模效率的角度来看,亳州、六安、池州、黄山等区域规模效率已达到最优水平;宿州、阜阳、淮南、宣城、安庆等区域规模效率较高,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合肥、铜陵等区域规模效率较低,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其他区域的规模效率处于中等水平。除亳州、六安、池州、黄山外的其余区域均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应适当缩减规模,通过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整体的创新效率不高,各区域创新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了提高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区域创新效率,改善安徽省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各区域自身特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第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实证结果分析可知,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完全一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尤其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同时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第二,重视区域对外开放性,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安徽省大部分地区的纯技术效率都偏低,区域创新效率受制于技术的欠缺。因此,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安徽省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能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要重视区域对外开放性,积极引进省外和国外先进的低碳创新技术,充分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要素使用效率。对于处于规模递增阶段的地区,必须进一步加大创新资源投入,争取实现规模经济; 对于处于规模递减阶段的地区,由于存在投入冗余,应适当缩减规模,提高创新要素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区域协作,使创新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第四,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引导不同区域科技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鼓励各区域自主创新和低碳创新,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要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重点治理能源高消耗区域的环境污染,改善各区域的生态环境,促使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创新效率的高水平发展,推动各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案
一、引言
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生物学科相比,更侧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性掌握能力。这是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最大特点,因此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领域中,教师们对实践性教学并不陌生,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但是,许多需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内容都在我国应试教育形势下变成了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实践性的目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该如何进行实践性教学呢?
二、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案
制订条理清晰的教学方案是高中物理中实施实践性教学的第一步。方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点较为深奥,而课堂时间较短,学生课业较繁重的情况,发现要切实可行地实施实践性教学并不简单。笔者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以下两个实用方案。
1.以实验教学为主。
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相连是高中物理学科的主要特点,由于条件限制,因此许多具有实践特点的知识是无法实现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也没有经常带学生到室外观察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所以最大限度让学生有实践机会的教学方法就是做实验。实验教学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可在每周物理课中安排一到两节实验课,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者把实验器材带到课堂上,这两种实验教学法都能增强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性。
2.将物理融入生活,把知识形象化。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学科,教材中所学的物理定律、公式都是由众多物理学家从生活或者实验中研究所得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让学生进行物理实践的方式除了实验,还有生活。实际生活中能找到许多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是检验物理定律和公式正确与否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课堂,或者让学生带着物理问题体验生活,将物理融入生活,从而使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知识素养。如教师在讲授摩擦力这一章节时,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关于摩擦力的例子,如抹墙的磨砂纸,轮胎上的纹路,结冰公路上撒盐,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利用摩擦力解决问题的实践案例。通过教师的点拨,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搜集几种运用摩擦力知识制作的产品,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锻炼学生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模式。
三、在高中物理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分析
有了实践性教学实施构想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下面通过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案例,对实施实践性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高中物理课本中,力学是课程的重点。而冲量这一概念是力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一开始接触冲量时,学生都有点懵懂,不知道究竟什么叫冲量,也不知道冲量到底是什么物理现象。这一现象无法通过言语描述表达清楚,图文也不能帮学生理解清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法,给同学们展示冲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首先,教师准备两根粉笔,一根白色的,一根红色的。让它们在同样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只是两根粉笔的落地点不一样。白色粉笔的下面是一块海绵,红色粉笔的下面则是水泥地。结果可想而知,落在水泥地上的粉笔肯定会断,而落在海绵上的粉笔则安然无事。一般思维认为这是两根粉笔掉落地点的硬度不一样造成的结果。而学习冲量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另一种解释方法。从做功时间长短角度分析,当粉笔与水泥地发生触碰时,粉笔和水泥地之间做功,但是时间太短,所以瞬间压力大,导致粉笔断开;而当粉笔与海绵碰撞的时候,粉笔挤压海绵,海绵反弹粉笔,做功时间长,所以没有造成太大压力,也就不会造成粉笔断裂。通过这种形象实验,学生不仅有兴趣深度挖掘物理的奥秘,还对冲量有形象理解。
四、结语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优化物理教学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尽量搜集实践资源,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验课和生活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贯彻落实实践性策略,达到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