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学专业药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范文第1篇

能力本位教育旨在从职业岗位的实际出发,以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本课题小组对永州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走访调研及资料采集表明,在这些医疗卫生机构中带有明显的药学服务性质的岗位有:处方审核与分析、用药指导与评价、药品管理与调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健康宣传与指导等工作。因此,为满足各岗位的实际需求,本课题组依据各岗位需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知识面广、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高创新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的框架

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本位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突出适用性和实用性。由于药学服务工作既需要药学知识,又需要相关临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等,这就要求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须具备全面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医药兼备、能力优先”的原则,对药学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布局、整体优化,调整医学、药学等相关课程比例,创新、修改课程内容,对交叉性、重叠性较多的学科应进行整合、重组,对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适当调配,通过纵横双向构建一个素质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现以我院的药学专业三年制大专为例,讨论药学服务方向的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方案。

3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改变传统“化学-药学”培养模式,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相关课程,重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满足药学服务岗位的需要,培养“医药兼备”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必须将传统的“化学-药学”模式转换为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模式。专业基础教学中,适当压缩化学模块,增加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作用,减少重复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精简与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将内容密切相关的“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整合为“药用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整合为“药物分析基础”,“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整合为“天然药用植物学”,“数学”和“医学统计学”整合为“医用数理统计学”;压缩“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科中介绍的化学反应机制、构效关系、结构改造内容可适当精简;调整和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将广而全的“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调整为“常见病临床诊疗学”和“药物治疗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用药指导和常见疾病诊断能力;同时,增设与药学服务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基础课程,如“药学信息检索”“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为药学服务职业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也为专业、职业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2完善人文、社会、文化素养类公共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药学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患者的心理、行为、环境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在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须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原有的“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体育与健康”“就业指导”等基本素质培养课程的基础上,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将“道德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信息情报学”“文学与艺术欣赏”“人际关系学”等课程纳入课程设置范围。例如,开设“心理卫生学”“医学伦理学”课程,以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加强学生对心理卫生的认识。另外,可结合专业方向开设公共文化课程,如开设“医学应用语文”,规范学生正确的药历书写格式;开设“服务礼仪与规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设“药学职业教育”“医患关系学”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可改革现有课堂“说教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去居民社区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及开展各种社会调研活动来实现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3.3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强化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根据药学服务工作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课程应突出职业导向性,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设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真正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重组、创新,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向“药物调剂学”方向倾斜,对“制剂学”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精简,可通过药厂见习等方式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药品营销、管理与药事法规的全面认识。增设“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毒理学”“临床药理学”等与临床药学服务相关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能力;可针对药房工作开设“优良药房工作实务”课程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药学服务工作具体内容;增开“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为学生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

4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药学服务能力本位下的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实践应用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用药指导与咨询、处方审核与调配、药品贮存与养护、药品分类陈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与药学服务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毕业生直接与工作岗位接轨,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因此,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实践应用教学,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4.1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形成模块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将校内实验课程通过优化整合成4个实验教学模块。①基本实验模块。由“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相互整合而成,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②专业基础实验模块。由“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与“病理学”整合,“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用植物学”整合而成,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③专业实验模块。由“疾病学”与“药理学”、“常见病临床诊疗学”与“药物治疗学”、“常见病用药指导学”与“药学服务实务”相互整合,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④职业能力实验模块。由“用药咨询与指导”与“药品调配与处方分析”、“药品零售服务”与“医患关系沟通”整合而成,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4.2以多样化、多方位的形式开展实训项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将“药品零售”“用药指导”“药品贮存与养护”“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践课程的实训内容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实训。将与专业技能内容紧扣的实践课程归类,再整合成单独实训项目。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建成一体化教室,或利用学院附属医院便利优势进行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围绕、相互渗透。通过与企业单位合作,共建仿真中西药房、药品仓库、用药咨询台、药品营销室、药品检测室、药物制剂室等项目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上岗就业夯实基础。

4.3通过顶岗实训,强化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实训内容,组建实训基地。首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强化实训,内容围绕常见疾病用药指导、药品调配、处方审核与分析、医患沟通、用药方法与安全性评价、药品管理等药学服务相关的技能[9],然后让学生到企业各部门进行为期10个月的轮岗、顶岗实训,并进行科学的考核考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接轨。综上所述,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跟药学服务行业的发展,所授知识应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符合“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基层的药学服务工作。

5结语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范文第2篇

年级05级

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梓醇对D-半乳糖拟老化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

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博士研究生﹑讲师

背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和绝对数量的不断攀升,由衰老引起的人口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由于这类疾病常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及精神异常症状,甚至瘫痪和感觉障碍[1],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脑衰老机制,研究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的药物,防治老年疾病己成为当今社会和医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诸多老年性疾病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系统神经组织非正常退变引起的一类进行性功能缺陷与衰退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氏舞蹈症等[2-4]。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4.6%,其中半数为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的发病率达2.9%。该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基因调控和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尚无有效控制病程进展的措施,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甚至死亡。目前,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因此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

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针对疑难病和慢性病,中医药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特点,既可改善症状以治标,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本,而且副作用较少、药源丰富。中医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与记忆减退的数千年临床经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药品开发所存在的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毒副作用明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实际问题,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黄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sch的新鲜根茎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5]。地黄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十分广泛,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抗菌、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6]。单味地黄[7]和以地黄为主的复方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也十分久远。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和地黄糖类。

梓醇是地黄中含量最高的的环烯醚萜苷类,属于环氧醚型单萜类化合物。目前本实验室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明了梓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潜在的延缓衰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疾病的药物。由于衰老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根本要素,研究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8-9]。

实验前期发现梓醇具有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减退的功效,同时能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本研究利用D-半乳糖引起神经元老化的模型进一步研究梓醇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研究意义:

1、D-半乳糖致衰老神经细胞模型鲜见报道,明确该模型作用机制有助于利用此模型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机理研究。

2、梓醇在衰老动物模型上的效果明显,利用细胞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梓醇抗衰老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采用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以D-半乳糖诱导体外神经元细胞衰老,并通过研究药物梓醇的加入对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等综合指标的测定。

实验过程中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等方法手段,研究梓醇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梓醇对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脑神经元细胞衰老有保护作用.

因此本课题拟利用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从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分析及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化学染色等指标观察D-半乳糖培养对神经元拟老化反应并从生化方面研究梓醇的抗老化作用。

研究重点难点:

1、掌握原代神经元细胞的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

2、明确D-半乳糖致神经元衰老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范文第3篇

1.1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课题组教师经过反复调研,听取药品企业营销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一线技术人员、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生的意见,通过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获得药学专业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围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院药事实务》、《中药鉴识与应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营销实务》等课程重组优化,构建以培养药学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学岗直通课程体系,按照药物生产、药学保健(药店、综合医院、中医院、医药公司)提炼出药学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物流管理、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质量控制、药品采购、仓储管理、药品调剂、药品销售等。

1.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围绕行业、企业“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的职业要求,确立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并按照药学保健和药物制剂技术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特别是增设了GSP实务、GMP实务、医疗机构药事实务、医药营销实务等专业—岗位直通课程,使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了融合对接。为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将工作过程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中,在注重通识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考虑不同岗位所需专项职业能力的差异,依据药学及药学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搭建职业专项模块教学内容。根据药学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归纳、序化、整合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确定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构建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实行“岗证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岗(岗位)、证(证书)、单(订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盯住岗位,瞄准证书,扩大订台。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正确划分药学岗位,着重对药学岗位群技能进行分析。通过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分解,进行专项教学。做到了3个对接:1)分析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和岗位的对接;2)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一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并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医药商品购销员培训与鉴定点,促进课证融合;3)扩大“订单培养”的个性化教学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工学结合的模块设计,确保教学满足订单的需要。同时,将岗位工作技能训练、行业从业知识培训与订单培养形式三者有机地结合,保证“岗证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项目,结合专业课程工作任务的特色,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1问题启发法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起到导演的作用,启发课堂的主人学生学好这节课。这种教学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即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最精炼的概括和小结。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动脑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药品管理时,先给出几个真实的案情,就案例本身提出问题,如“该单位的这种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了什么法律?应该如何处罚?”通过学习药品管理法的具体内容后,学生们可以自己分析案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回答问题。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学习,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

3.2角色扮演法在药品验收实训项目中采用分小组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验收员,通过模拟药品验收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品验收工作的流程与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多角度深刻体会工作岗位,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3现身说案法邀请一线从业人员进入课堂,讲授真实案例,传授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重点以典型案例(任务)引出,设置悬念,学生在急于知道处理结果的状态下,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和学生共同学完必备知识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意见。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范文第4篇

本文作者:闫新豪工作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课程标准是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参考了同类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设置,根据我校药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来实现,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院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创办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工学结合等办学理念。

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只有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才能自觉地学习并学好。比如在讲吗啡时,可以先告知学生吗啡来源于婴粟而婴粟是一种。学生会产生疑问,怎么可以用来治病?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限制?引起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以药物结构为主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识。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特征基团),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性质,由药物的性质分析药物的稳定性,由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的贮存原则,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图1)。通过图示学生能产生联想同时能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阿司匹林的思维导图(见图2)。对于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找出其特征基团:酯键和羧基,酯键对应的性质是易水解,羧基对应的性质是显弱酸性,由于易水解产生含有酚羟基的水杨酸而易氧化,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没有水解的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则没有这两个反应,此反应可鉴定阿司匹林是否水解。阿司匹林易水解,稳定性较差,所以需密封、防潮保存,避免水分的侵入,避光,减小光对它的影响。在其结构中具有游离的羧基,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对羧基进行结构修饰,使其成酯、成盐或成酰胺,可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环环相扣,使学生增强了分析问题能力,加深了记忆。

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授课,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解热镇痛药章节时给出案例:一个两岁的小孩被她心神错乱的母亲送到急诊室,她告诉大夫孩子大约吃了半瓶对乙酰氨基酚片,洗胃后,医生推荐口服5%的乙酰半光氨酸,问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途径怎样、产生何种毒性、为何使用乙酰半光氨酸进行急救?此案例必须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等重点知识,才能正确的解答案例中的问题,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同学们对各种重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药理作用及如何应用等难点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4]。重视多媒体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5],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剂学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课件演示变的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在90分钟(2学时)的理论教学中,10分钟的教学导入、5分钟的知识链接、10分钟的教学互动、50分钟的课堂教学、15分钟的课堂结束总结。在实验教学中,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4人开展教学大纲实训项目。

药学专业药学论文范文第5篇

激发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从专业特殊性的角度进行思想教育,更要采取培养措施,首要任务是积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一,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学习目标的缺失必将给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惰性。非医药专业的学生因所学的专业没有优势,各方面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二,要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注,改变大学生对于传统高中式学习方法的依恋。学校要教会学生非医药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认识。

(二)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学校的各项规划和发展目标都有清晰的设计,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清晰的认识。然而,对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因处于不同的学院,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师资队伍等水平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要扎实构建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机制,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未来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既要有自己远大理想的考虑,也有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理性、合理地设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非医药专业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要对规划认真修订,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水平,不走形式。

(三)完善非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