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范文第1篇

古时古人望天叹仙人早去,今时今人升空笑科技强国。

一朝太空梦梦千年,在古代书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太空的向往,但由于科技的原因,他们也只能凭借着简陋的条件来进行太空监测,离脱离地球、飞向太空距离遥远。然而,随着1999年神舟一号我国第一支无人实验飞船的发射升空,到如今神州十号,我们走过漫长的十余载,终于向更广、更深、更神秘的宇宙探索了。

在今天,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等神舟十号航天员们将为我们展现有关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实验,如利用太空专用的质量测量仪加上一个能测出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从而在太空中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来演示在失重状态下小球会有怎样的运动方式;亚平老师还使用金属圈和水袋,让我们看到在失重时,将放入水袋的金属圈拉出来后,我们会看到圈上有一个水膜——这在地球上是很难实现的。老师还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让我们观赏到,在太空中红色会慢慢在水球中散开,最终而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水球。那水球非常漂亮,就如太空一样,神秘而迷人。

你玩过陀螺吗?在动画《全职猎人》中,小小陀螺非常厉害,而在太空中,小陀螺却有些笨笨的。因为,若刚开始陀螺静止,再给其干扰力,它就会傻兮兮地做翻滚运动。但若是刚开始让陀螺动起来,再给其干扰力,这时的它就会晃悠悠地向前运动了,憨得令人发笑。

在实验演示之外,还有很多同学对关于太空的某些问题兴趣盎然,如有没有看到太空垃圾。对此,亚平老师表示,太空垃圾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少,但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是很小的,否则后果难以设想。自11号升空以来,神十目前还并未看到太空垃圾,但这主要是得益于天宫一号有提前对太空垃圾进行预警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规避、防护,这才让这几天的太空旅程如此顺利。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范文第2篇

一、采用综合直播方式

1.现场实况直播

中央电视台对“神十”的发射及返回采用了现场实况直播的方式。实现了现场多机位拍摄,导播切换组接完成的客观记录。这是对新闻事件原始状态的客观记录,相应对参与新闻直播的人员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直播过程中这种无数次的选择就积累成最终的节目面貌。”“这个成片不是完成在剪辑台上的,你不可以搜看素材、不可以预演编辑方案,而是完成在每时每刻按键的一刹那。”[1]因此,对于直播人员,尤其是对于直播导播来讲,对于视听语言的理解、新闻内容的深刻把握、演播室及外景各环节的把握和控制能力,以及在导播台上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决定一场新闻直播成败的关键因素。[2]此次“神十”载人航天飞船媒体报道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也体现出了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2.演播室直播

演播室在整个直播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连接新闻现场和受众的纽带作用,起到调控新闻现场和调动受众关注度的中介作用。演播室直播能够弥补现场直播的不足,展示新闻事件的过去和未来、展示新闻事件的特性、承担对新闻事件的理性解读,给受众以理性的升华。[3]

在直播“神十”飞行任务现场的同时,也插入演播室现场报道。在“神十”发射之前,央视演播室的直播已经开始了。其中的一大亮点是虚拟演播室中的直播——泉灵探“火箭”。通过先进的技术,主持人仿佛置身于火箭脚下,搭乘着“太空电梯”让观众对“神十”的外观及内部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做到了模拟火箭升空的全过程,并追踪火箭飞行进程。在“神十”飞船返回时,央视新闻频道请来了“神九”航天员刘旺做嘉宾,解读返回时令人期待的几大看点,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观众此刻宇航员在返回舱中的活动和心理状态。当画面切到返回舱返回画面时,刘旺担任画面解说,主持人代表观众向他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直播太空授课的地面现场时,演播室直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和嘉宾先在演播室进行话题讨论。在太空授课结束之后,直播并没有马上结束,央视国际频道特别报道中主持人和嘉宾继续就刚结束的太空授课进行了讨论。演播室直播和现场实况直播的结合,形成了新闻事件和评论的互动,很好地配合了现场新闻事件的直播,实现了对“神十”航天任务的立体解读,构成了现场和演播室的多信息源切换,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层次和维度。

通过现场实况直播、演播室直播、记者现场采访解说等综合电视报道方式,央视对“神十”航天任务进行了立体综合的新闻直播。

二、整合立体视听元素

所谓“可视性”是电视新闻传播表现中可看、可听、可读等诸要素的复合及其相互影响、变动过程的总括。在直播过程中,只有兼具这多重视听读要素且可以相辅相成的题材,才可能产生生动、新鲜的电视场效应,也才是适合电视新闻直播表现的题材。[4]“神十”直播报道中包含着足量足质的“可视性”电视语言,这也是保证此次直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画面语言

在直播“神十”升空时,受众看到了不同角度、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画面。指挥中心指令员倒计时的近景、按动火箭发射按钮的特写镜头、火箭发射前的全景、近景画面等,让观众多角度、全方位、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发射的全过程。火箭升空后的跟踪拍摄,让观众的兴趣点无限地向上蔓延。多视点、多机位的拍摄和镜头的切换,让受众同时置身于“神十”发射现场、北京指挥中心、央视演播室等不同的场景,实现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立体化展示。当“神十”发射成功后,展现了航天工作人员激动欢呼的现场画面。电视新闻直播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现场感在此刻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直播画面中也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如在返回舱返回的直播中,有来自地面测控系统的画面、空中搜救直升机摄像头拍摄画面、红外光学镜头拍摄画面等。不同来源的镜头丰富了受众的感官系统,让我们更立体直观地感受返回舱的回归。

在直播中还多次使用到双视窗:飞船成功升空后,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外观,置于其中的宇航员他们此刻感受如何?能适应吗?通过双视窗的展示,我们同时看到了飞船上升画面和飞船内驾驶员状况,极好地满足了受众此刻的心理需求。在太空授课直播中,实现了地面课堂、指挥中心、天宫舱内画面切换,同时展现了地面学生提问画面、主讲航天员王亚平太空解答画面,以及太空实验演示画面和地面试验演示画面对比等,使互动参与性显著增强,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

2.声音元素

(1)同期声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是指拍摄电视新闻画面时,同时记录的新闻现场人物或环境的声音,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在“神十”直播时,大量采用了各种同期声。同期声增加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也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如返回舱返回时,受众同时听到了指挥中心汇报各种数据的声音、返回舱内宇航员对话的声音、演播室内主持人和嘉宾的声音。几种来自不同空间的同期声叠加在一起,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也使得电视画面的立体感、运动感得到了更好的表现。

(2)解说

影像具有多重意义,在没有同期声配合时,难于传达深层次的、具有确定意义的信息。电视新闻解说词对画面起到了补充、升华作用,每句话、每个字都应该反复推敲、精心锤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太空授课”开始之前的直播中,主持人配合画面做了现场解说。这里的解说是附加于图像之外的声音成分,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直接外化体现。画面通过摇、移等运动镜头介绍了展开“太空授课”地面课堂的学校情况,解说说明了接受此次地面课堂的学生组成,包括来自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解说使电视直播新闻画面更加生动有力,引导受众更好地理解了影像的重要意义。

三、凸显电视新闻直播魅力

电视新闻直播最能体现电视传播优势,其独特的传播魅力使其成为了具有不可动摇地位的传播形态。此次央视对“神十”的报道凸显了电视新闻直播的魅力,同时体现出新闻直播的手段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1.即时同步

传统的电视新闻是在新闻现场作选择性的拍摄,播出时需经过后期剪辑,其叙事是删节性的,有大量的信息损耗,再现的不是完整的原生态的东西。而电视新闻直播的叙事时间和新闻题材的进程时间是一致的,其中的信源—编码—传输—译码的全过程是共时空的。[5]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负责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报道的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访、边报道、边播出,采用多机拍摄、现场导播切换的报道方式,省略了大量的后期工作。新闻报道和播出同步,电视机前的观众如同亲临现场,目睹了神十升空激动人心的瞬间。2013年6月26日,经过15天的飞行,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央视也做了直播。从“神十”距地表十多分钟时开始,观众看到了主伞打开、返回舱落地成功、着陆后出仓的全过程。这些关键点的直播,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电视新闻直播即时同步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获知新闻的需求。

2.互动参与

从电视传播的方式来看,观众可以同现场参与者几乎完全处于同样的心态和思维活动。透过电视新闻直播,受众产生强烈的临场感和参与感,这是其他播出方式无法相比的。也正因此,受众会积极参与到新闻信息传播的活动中去,主动地关注、去寻求新闻事件发展的轨迹,预测事情的发展。

“神十”太空授课的直播尤其突出了受众的互动参与性。此次太空授课采用天地互动的形式,航天员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同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地面课堂和电视机前观众的积极性和对太空的探索热情。太空授课看似是很简单的一项任务,其实这需要强大的航天测控能力在背后进行支持,特别是数据中继卫星的支持。51分钟的太空授课直播画面清晰流畅,没有出现任何信号故障。天地互动进行得有趣而又有序,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理念层面这都是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取得的巨大的进步。

3.悬念新鲜

从新闻直播的分类上看,对“神十”载人航天飞船飞行任务的报道属于可控制的、预发性事件的新闻直播。虽然是预发性的新闻直播,但每一次直播的结果都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神十”的直播过程仍然具有悬念性和新鲜性。神舟十号的发射能否成功;太空授课究竟如何展开,能否顺利进行;航天员能否顺利返回等。电视新闻直播利用现在进行式的报道,充满了连续性的态势,有着不可预测的悬念。这种强烈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极大地刺激了受众的收视欲望,增加了受众的亲历感和现场感、新鲜感。

电视直播对“神十”执行航天任务的现场讲述是跟踪式的。我们的视野被扩展到神奇的宇宙空间,接收到了很多未知的新鲜事物。受众在观看的同时,兴趣会不断积累叠加。最终“神十”圆满完成任务,宇航员顺利返回时,观众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一个个悬念终于被揭开,与之相伴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时愉悦的心理体验。

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核心

此次央视媒体在对“神舟”十号载人航天任务这一科技新闻的报道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是我国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

科技新闻由于专业性强、涉及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常人难以理解等特点,新闻媒介在报道科技新闻时,往往难以摆脱枯燥、干瘪、严肃呆板及模式化的毛病。此次央视对“神十”的报道中,对于涉及专业概念和在操作的报道语言上,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可接受能力,通过恰当的类比和解释,化“硬”为“软”,以一种服务者的角色和人文视角切入事件进行了报道。[6]在“神十”成功发射和返回的时刻,央视利用三维动画、虚拟演播室、双视窗等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原本抽象的新闻内容。

在报道中,央视媒体注重以人为核心,特别关注三位航天英雄及幕后的工作人员。在“神舟”十号发射之前,就采用了系列专题的形式,通过人物专访、新闻背景材料、历史资料回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介绍了航天员选拔过程、训练情况、宇航员的生平、载人航天飞船的相关知识等,全面进行了人性化展示。这些前期策划中积累的资料,填补了直播中的空白,也能提高直播中的信息的包容度和表达的深度。

在介绍宇航员完成航天任务的同时,媒体也格外关注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如怎样喝水、进餐、睡觉,如何进行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如何避免太空中对身体的损伤等。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就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及时解答,深化了受众的理解,体现出了更为强烈的人文观照。

“神十”的成功报道,标志着我国电视直播新闻取得了新的进展,记录了我国“飞天梦”的再一次实现。这一方面源于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传播观念的革新。而电视新闻直播的创新,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民主的进步。

注释:

[1]郑月:《电视节目导播》[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谢峥:《再谈电视新闻直播》[J].《当代电视》2013年第1期

[3]徐志东、李文秀、李谦:《关于演播室直播的几个问题》[J].《中国商界》2009年第10期

[4]阎怡男、邵珏武、王薇:《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浅辨》[J].《宁波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5]颜道丽:《电视新闻直播美特征与功能》[J].《新闻前哨》2007年第4期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范文第3篇

北京时间6月26日9时41分许,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从飞船返回舱健康出舱,由太空家园返回到地球家园。这是神舟飞船第10次从太空返航。从2003年杨利伟首飞太空的10年间,我国共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神十”3名航天员此次飞天征程中,成功实施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据了解,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意义重大。(来源:人民网)

危险的盐

我们的身体必须依赖于微妙的平衡:活跃的免疫功能太少,我们会受感染;但过强的免疫功能会攻击健康组织,从而导致自体免疫疾病。研究发现,某些形式的自体免疫疾病与TH17细胞产生过多有关,这种辅的T细胞,能产生炎性蛋白白细胞介素-17。高盐饮食的动物组织中的氯化钠浓度与TH17细胞数量呈正相关,而这些TH17细胞开始产生引起炎症的分子。

实验表明,采食高盐食物的动物更易发生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这是一种由类似失控的TH17的细胞所促生的多发性硬化症样的神经系统疾病。专家指出,如果吃了太多咸的食物,导致体内的氯化钠水平增加,就可能意味着麻烦。(来源:《科技新时代》2013年第4期)

生命不只偏“左”

地球生命自诞生之初,似乎就是偏“左”的:在几乎所有生物中,左手螺旋氨基酸都主宰着细胞的生命过程。而与左手螺旋氨基酸高度相似、与之呈镜像对称关系的右手螺旋氨基酸则很难见到。近几年,科学家终于在包括人类的多种高等生物中发现了右手螺旋氨基酸,它们带来了毒性、致幻等奇妙特性,而且可能给新药研发带来启示。(来源:《环球科学》2013年第6期)

吃,照样能减肥

谁说只要是吃,就一定会长胖?如果你知道一些食物的特性,吃了它们照样可以减肥!

吃脂肪不一定会长胖!当然不可吃黄油和肥肉。这里的脂肪是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类,如鱼肉、坚果。这类脂肪酸易被氧化变性,不会进入脂肪细胞,且能降低血脂浓度。

芹菜、竹笋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主要成分是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多糖,且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肠道蠕动,并带走附着在肠壁上的油脂。

此外,富含左旋肉碱的食物和黄酮类的食物都有助于减肥。如牛羊肉、牛奶和鳄梨中的左旋肉碱含量很高;绿茶、洋葱、橘子中黄酮类物质富裕。(来源:《博物》2013年第6期)

手术会导致肠道细菌变化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胃束带手术减肥后,生活在肠道中的微生物发生了变化。

一项对小鼠的研究表明,手术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细菌定植在肠道。研究人员将这些细菌的样本转移到健康的小鼠体内,使它们能够不经过手术迅速减肥。科研人员将试验小鼠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胃束带手术;假手术组并继续给予高热量饮食;假手术组,但给予低热量饮食。术后两周发现,进行胃束带手术的体重明显减轻,后两组无明显变化。目前还不清楚微生物是如何影响减肥的,有可能是微生物对新陈代谢产生影响。(来源:《北京科技报》总第3424期)

从基因中寻找长生药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强调享受人生的当代,生命长度和健康品质构成了一道强硬的瓶颈。几十年来,医疗科技的突飞猛进并未扳倒癌症、高血压、心脏病这些大敌,而试图寻找相关致病基因并加以击破的事业停滞不前。于是一些研究者的关注转向所谓“长寿基因”,它们并非真能调整生命本身的长度,却可以帮助身体有效抵御最具威胁的疾病。(来源:《华夏地理》2013年第5期)

最古老的恐龙胚胎化石

加拿大古生物学家罗伯斯·赖斯日前在中国云南省禄丰县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恐龙胚胎化石。恐龙胚胎化石极为少见,大部分集中发现于晚白垩世(9900万~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通过对比20多块不同大小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恐龙胚胎股骨化石,科学家发现,这些胚胎的生长速度很快,有可能所有的蜥脚形亚目恐龙的胚胎发育期都很短。这项新发现受到国际瞩目,首度开启了“恐龙胚胎学”的新领域。(来源:《科学世界》2013年第6期)

地球和金星属于不同类型

最新研究发现,类地行星根据其在从最初热熔融状态固化过程中的演化历史可被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行星(在距主星一定临界距离之外的地方形成)在几百万年内固化,保留了它们大部分的水,后者形成了最早的海洋。在某个第二种类型的行星(在临界距离内形成)上,岩浆海洋可以维持长达1亿年,“水力散逸”作用在这一缓慢的固化过程中使这些行星脱水。地球可被划分为第一种类型的行星,但金星是在接近临界距离的地方形成的,其干燥的表面和地幔表明它也许是第二种类型的行星。(来源:《自然》总第7451期)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范文第4篇

“太空教师”

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6月11日搭乘神舟十号飞船按计划入轨。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她在距地约300公里的浩瀚太空为青少年讲授失重课,从而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神舟十号飞船将把航天员送入早已在太空等待的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也是中国最高的“讲台”。王亚平是继刘洋之后进入太空的第二位中国女性,也是中国首位80后航天员。她向中小学生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另两名航天员则分别担任授课助理和摄像师。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妥善调课,组织收看。

“讲台”高,“太空教师”的水平更高!

携子毕业

毕业季到来,网友们热衷在微博、QQ空间大晒各种毕业照。不过,有一张毕业照让众多网友惊讶不已:只有半岁大的关奇昊,穿着学士服,出现在黄河科技学院校园里。他可不是来“打酱油”,而是来见证爸爸关明光的毕业典礼。关明光说,上大三的时候,他就与李云结婚了,当时两人都是23岁。结婚当天,他在婚礼上向前来道贺的同学宣告:“我要带着孩子去参加毕业典礼。”9个多月后,关奇昊出生。但结婚生子,并没有影响他精彩充实的大学生活。关明光说,自己做过兼职老师,当过网络专职,获得过郑州市三好学生奖、校级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学业和成家两不误,小伙儿能力杠杠的!

就业蓝皮书

日前,《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蓝皮书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民企、中小用人单位。在就业的毕业生中,有55%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8%,高职高专院校为51%。蓝皮书称,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9%;在“民营企业/个体”的最低,为50%。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最难就业年,先就业后择业,最后才是满意度。

“毕房族”

曾经,毕业就结婚的“毕婚族”带给人们的是情比金坚的感动,而现在,“毕房族”也开始出现,他们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感动,而是对房价上涨的唏嘘感慨。不少毕业生早已做好一出校门就买房的打算,甚至家里经济基础好的,已经“未出校门就有房”。实际上,毕业就买房的大学生在首要考虑解决居住需求的同时,也多少附带考虑到了房产的投资属性。不少父母认为这会让很多孩子无后顾之忧,或许可以激活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摆脱高房价下过度负担的青春;当然也可能会造就不思进取的房二代。

从毕婚到毕房,主角是毕业生,导演是父母。

千金买一胜

6月15日,中国国家队1∶5遭泰国青年队惨败之后,处在漩涡中的主教练卡马乔目前已“下课”。年薪280万欧元的卡马乔22个月率领国足共打了20场比赛,卡马乔团队指挥一场比赛(包括热身赛)的薪水高达584万元,指挥一分钟比赛的薪水就高达6.5万元。卡家军目前共打进23球,中国队进一个球所花的学费高达508万元。卡家军至今只取得7场胜利,中国队为一场胜利所付的学费高达1669万元,如果刨去税金,这个数字也将达到惊人的918万元人民币。

千年等一回,可谓中国民间的爱情神话;千万买一胜,则是中国足坛的现实笑话。

爱情地铁

为了增加认识异性的机会,捷克布拉格大众交通运输公司近日推出地铁“单身车厢”,专为繁忙没时间寻找另一半的捷克上班族设计,希望在上班途中能有机会觅得良伴。据悉,布拉格地铁每日运输量达145万人次,该公司表示,“一定有人对于这种服务跃跃欲试”。当然,若是已婚人士或热恋中的情侣不小心“误闯”车厢,也不会被罚款或要求离开。目前该公司已进行问卷调查,希望能找出最合适的年龄族群。根据问卷的初步调查显示,有54%捷克民众赞成推出单身包厢。捷克当前结婚率极低,而离婚率则一路上升。

对剩男剩女而言,这是开往爱情的地铁。

未来人脸

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面容就在不断进化,那么数万年之后的人类是什么样呢?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刊登了一系列让人惊讶不已的照片,展示了10万年之后人类的容貌特征。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范文第5篇

“变味”的食物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太空伙食大大地改善了。据说这次给“神十”的航天员们不但配备了主食,还有饮料、新鲜水果、酸奶、粽子等。但是你知道吗?在太空里,食物有可能会“变味”。这个“变味”不是指保存不当食物变质了,而是大脑在失重漂浮的状态下,“晕乎乎”地搞错了。它会发出与地球上不同的指令给感觉神经末梢,“误导”我们,使我们以为与原来的味道不一样。比如,在地球上经常吃的巧克力,如果带到太空上吃,我们可能会感觉过甜。另外,鼻子有时也会出现不通气的情况,使我们闻不到食物的气味。于是,对我们而言,食物的味道好像就变了。事实上,是大脑和鼻子联合起来“欺骗”了我们。

球形的火焰

提到燃烧的火焰,大家可能会想到烛光摇曳轻烟袅袅的温馨场景,但此景只应地球有。在太空零重力的环境下,烛光不会摇曳,轻烟也不袅袅,而是呈一个淡蓝的球形,持续缓慢地燃烧。蜡烛在地球上燃烧时,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对流,热空气膨胀上升,新鲜空气不断补充进底部,于是火焰呈水滴状并不断摇曳;但在太空零重力的环境下,控制燃烧过程的是“分子扩散”,这类似于墨水或油在水表面的扩散,所以火焰呈圆形。说到这,大家可能以为,既然火焰在太空中燃烧得这么慢,应该没什么威胁吧。当然不是!不受重力的火焰能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中持续更长时间,有时即使火焰看上去已经熄灭,燃料却仍然在持续燃烧,产生温度较低的肉眼不可见的火焰。因此太空中的火焰比地面上的更加难以预测。所以,不管是在地球还是太空,都要谨记“防火责任,重于泰山”。

斗大的泪珠

相关期刊更多

数码设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经济日报社

中国军转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中国石油和化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