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童装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议背景:“黑心棉”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浙江省是纺织服装大省,据统计,2008年浙江服装年产量41.99亿件(占全国同行业产量206.52亿件的20.33%),产品销售收入1377.19亿元,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繁荣的服装生产市场使得浙江省长期存在大量纤维性边角料、下脚料,一些不规范的生产企业将纤维下脚料进行开松处理得到的再加工纤维填充入服装及儿童玩具中,这也就是2008年中央新闻媒体报道的浙江省一家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黑心棉”问题。于是,浙江省质监部门在全省开始了与“黑心棉”的长期斗争,经过集中整顿治理,省内的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9月14日,浙江省召开了第一次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浙江省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管工作方案》(以下称“工作方案”),会后下发实施。会后全系统根据方案确定的“明确责任、健全体制、上下联动、疏堵结合、突出重点、分类监管”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09年冬季至今,浙江省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区域性违法事件,使前些年不断发生的、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的“黑心棉”事件得到遏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天气转冷,絮用纤维制品到了生产销售高峰期,此时会议的召开对新一年度的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多措并举:助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结硕果
1 思想重视,做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前提。去年9月第一次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浙江省纤检局加强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和信息收集等工作:各市质监局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处室,形成了分管领导主抓、责任部门负责的良好局面。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是国内著名的童装产业集群,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织里童装产业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思路发展,形成了创办童装企业“门槛”低、隐患多的特点。2008年,浙江省纤检局在定期抽查中发现,织里童装中有使用劣质纤维做填充材料,吴兴区政府获知情况后,成立了童装质量安全整治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长,副区长、织里镇委书记为副组长,采取质检、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治理的方式,近300名机关干部和执法人员历经45天集中整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劣质再加工纤维经销源头被彻底斩断:企业使用劣质再加工纤维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企业主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镇童装业利润比上年度净增7600余万元,整个童装产业出现了历史以来最好的产销两旺年份。温州市苍南县集中了7000多家再加工纤维及絮用纤维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有20多万,但是小规模和无照企业多,为了对絮用纤维市场进行整治,苍南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经贸、工商、质监、卫生、环保、国土、规划建设等21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 巡查和抽查结合,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及时发现絮用纤维制品质量隐患。作为质监系统日常执法监督的常规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巡查是发现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吴兴区织里镇更是形成了网络化监管模式,从11个社区抽调135名质量协管员,分块负责、责任到人,组成“定人、定路、定户、定责”巡查监管责任制,形成“社区不漏街、街不漏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划片分区包干网络。为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吴兴区质监局要求织里质量监督站每天实地检查企业不少于20家,每家企业的巡查次数不少于3次,及时掌握织里童装质量动态。吴兴区质监局副局长吴晓伟回忆起他们今年刚查到的一起黑心棉案例,“今年8月执法人员按规定巡查,当查到隐藏于居民楼里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时,发现工人正在往服装里面填充的材料可疑,见到执法人员进来,工人更是神情慌张,于是执法人员提高了警惕,经仔细查看发现这些填充物是劣质纤维棉,接着执法人员找到了堆在仓库中的大批劣质纤维原料,连同已加工过的服装一并没收并进行销毁,并对该厂开出了处罚单。该案件处理后,我们将该企业的情况在全区进行了通报,在服装加工企业中起到宣传警示作用。”他说,“这个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没有规律,且位置隐蔽,在一般的检查中很难被发现,正是我们这种严密的巡查方式才及时发现并制止黑心棉服装的生产。”
温州市质监局从去年10月开始,对1000多家絮用纤维制品企业和再加工纤维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的质量巡查,尤其是在国庆、春节以及世博会期间集中加强了巡查的力度。苍南县质监局去年以来就出动执法人员1120多人次,检查企业600多家,发放责令整改通知465份,严格要求企业规范产品标识标注。为确保质量监管,温州市质监局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效能,除省质监局安排的定期抽查外,市县两级质监局还安排了专项监督抽查,去年三季度省市两级专项抽查再加工气流纺棉纱200批次,合格率仅为20%,主要不合格项目是产品标识问题,通过后来加大整治力度和教育培训,今年第三季度的监督抽查结果合格率达到98%以上。
浙江省纤检局执法科邵科长介绍说,监督抽查有助于了解企业产品质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质量巡查能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今年初在宁波市一所学校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了一批学生用棉被的梳棉胎质量不符合要求,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将样品取回并委托实验室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此棉胎无筋纱,且面纱不符合要求。执法人员根据校方的采购地址追踪到产品的生产厂家在宁波市,于是该案例被移交到宁波市纤检所办理,该生产企业已受到处罚。
3 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培训和标准宣贯。浙江省除了省纤检局以外,只有宁波和湖州两地有专业纤检机构,因此“工作方案”实施后,不少质监局的监督和执法人员反映以前没有介入这方面工作或介入不深,对什么是絮用纤维制品、什么是再加工纤维知之不多,对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不深,感到这项工作专业性强、难以把握。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浙江省纤检局多次派出人员到市县质监局协助检查办案,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标准的宣贯。经过实践中的摸索,各市县质监局建立起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执法队伍。
4 创新工作方法,拓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浙江省纤检局负责组织实施全省絮用纤维制品、再加 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在学生用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和风险预警以及技术支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新。在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方面,省纤检局对生产企业采取了产前、产中、产后分段监管方式,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共计出动39人次,检查了全省25所大学、43所中专(中学)和17家幼儿园,涉及26家生产企业的276批次近9.3万余条产品,查处了两家不合格企业。风险预警是浙江省纤检局的又一创新工作方式,在絮用纤维制品销售旺季,通过对台州、义乌、杭州地区的8家专业市场的23批次产品的买样检测,进行风险预警,并将检测结果函告工商部门。发挥技术专长方面,在旅游旺季对杭州市9家旅游品商场销售的9批次蚕丝被质量进行检查,并召开了蚕丝被质量情况通报会,通过质量分析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还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做好业务培训,去年为质监部门和生产企业培训600余人,多次为质监部门开展絮用纤维制品和再加工纤维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风险预警方面的工作,省纤检局执法科的邵科长说,“上个月我们刚办了一个案子,我们在商场买样对蚕丝被进行检测,发现蚕丝被的蚕丝含量和标识含量不符,我们通过商场的采购人员提供的地址找到了生产企业。目前该案正在处理。”
浙江金华市浦江县也曾因“劣质棉”事件被央视曝光,之后浦江县政府及质检部门将再加工絮用纤维作为整治重点。首先对全县范围内生产絮用纤维制品的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了企业数据档案:为了能有效地规范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行为,浦江县质监局制定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检测制度、絮用纤维企业分类指导制度、预警制度、不合格絮用纤维制品召回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查制度等七项制度:此外,还推行了强制标识标注,要求再生纤维制品生产加工者必须在其产品包装及标签上如实标明生产、加工者的名称、地址、加工日期、产品名称,以及在产品明显位置标注“严禁用于人体直接接触”的警示语。浦江县质监局跳出传统的监管思路,对浦江县白马村使用再生纤维加工服装的企业进行整治后,从扶持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研发了代替再加工纤维的新纤纤维材料,说服企业选用新材料替代了再加工纤维做填充物,既扶持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又从根本上解决了“黑心棉”问题。
温州市苍南县是再加工纤维的重点监管地区,苍南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定了《苍南县再加工纤维行业整治方案》,根据流程将再加工纤维分为原材料交易、褪(分)色、开花(开松)、气流纺与织毯、再加工纤维及其制品交易等五个环节,由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进行整治。在规范再加工纤维纺纱行业方面,制定了苍南县气流纺再加工纤维纱企业联盟标准,并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为大量的再加工纤维寻求出路。
5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业务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宣传培训是增强质量安全监管员业务水平和提升企业业主质量安全意识的必要手段。在吴兴区织里镇政府举办的童装质量安全监管员上岗培训班上,吴兴区质监分局就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意义、再加工纤维有相关知识、质量安全监管员的基本职责、如何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填写巡查记录、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如何处置、工作联系方式等事项进行了讲解。质监局通过业主大会、电视广播、企业公开信、安全质量承诺书、上门宣传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层层统一广大企业业主的思想。特别是对全镇童装企业业主开展全员培训,切实增强了业主的质量安全意识,明确了业主的主体责任。通过强有力的正面引导,使广大业主深刻认识到了使用劣质纤维棉的危害性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深刻领会了整治提升童装质量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了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提升童装产品质量,推动工作顺利完成。
温州市各县市区质监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宣传车来宣传有关絮用纤维制品和再加工纤维的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整治氛围。加强教育和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对企业的法制教育方面,台州市质监局监督管理处王平处长说:“据我们了解,有些企业对国家标准,比如如何对产品标注标识不了解,我们就到企业进行标准宣贯,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注,讲解相关的法规政策,并特别讲解了湖北省汉川市王环芳制售‘黑心棉’被判刑的案例,对企业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认清形势:进一步做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监管
而在为人处世方面,陈新生先生一贯低调、谦虚,不事张扬,“为而不喧”是信条。在事业有所建树后,力求“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因此,即便他的事业并非异常煊赫,然而他的人生却是充实的,因为他以稳健步伐经营,务实而有效地付出,于家乡、于社会有所贡献。
搏香江,稳步发展成事业
陈新生先生祖籍福建,多年前,从内地来到香港发展,成为了众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之一。当年初到香港时,陈新生先生一切从零开始,养家糊口异常艰辛。然而凭藉闽南人天生的拚搏精神,他一路下来,逐渐立足,发展了事业,现在经营有坤威实业有限公司、敦诚投资有限公司。
在陈新生先生的事业中,童装、玩具布料的供应生产是其主干事业。据陈新生先生介绍,玩具和童装用布的生产的整个过程要求严格,技术标准极高。他说:“由于产品主要是给小孩子用的,有些更是0-3岁的幼儿用品.因此,除了要求不褪色、花式新颖、舒适雅致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符合健康卫生标准,世界各主要玩具和童装的入口国家,都对此订立了很严格的标准要求,例如,不允许含致癌物质,不可引起身体任何过敏反应,等数十项要求。”正因如此,在生产提供布料时,陈新生先生都是将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依据国际上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成为坤威实业有限公司赢得客户信任的重要钥匙。
其实,陈新生先生并非一开始便在玩具童装的布料行业打拚,而是先将其所学专长――机械设计服务于香港社会,从事保险箱的安装设计,并在其任职的公司参与了汇丰银行总行,汇丰九龙湾金库的部分设计安装工作。亲身经历过那段日以继夜,紧张又富有挑战的工程任务,亲眼看到汇丰银行率先将当时最顶尖的计算机技术和安全系统工程应用在金融银行体系,陈新生先生不无自豪地回忆说:“真是大开眼界,令人难忘,而且受益良多!”他可以如数家珍忆述当年工程进展的精彩事迹。但由于香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机械设计制造工业无法得到发展,五年多的努力仍看不到前景!陈新生先生决定改行,寻求更能贴近市场需求的行业发展。很快,在多位台湾朋友的配合下,他开始进军玩具布料生产领域。他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玩具、童装生产的中心从日本,韩国转移到台湾,迅即转到香港。香港玩具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当时的香港玩具、童装等相关公司有几千家,布料及配件的供应商也多达数百家。”
鉴于当时很多台湾商人涌来香港销售布料,陈新生先生开始与他们进行合作,利用台湾化纤织布的先进技术,从事童装、玩具布料的供应,一方面积极在内地寻找合作生产基地。对于陈新生先生而言,1988年3月18日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日,坤威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他的事业正式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由于从台湾来的生产用布,船期时间长,经常赶不上交货期,陈先生决定在内地设立生产基地,他率先果断地将相关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引进内地,在广东佛山开设织布厂,并培训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内地该行的“先行者”。亦以入股等形式与其它公司合作,将童装玩具用布严谨要求和管理方式引导入该工厂,使产品质量相应提高,一些内地原本不能生产的新布种,布匹的印染新技术也很快出现,由于有很多诸如陈新生先生的“先行者”,内地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逐渐普及,现在内地的玩具生产已然完全走上正轨,达到世界水平,成为了世界出口的玩具大国.单是广东东莞一带玩具厂就有一千余家。
但是,玩具花式品种年年变款,日新月异.作为商人,必须时刻要适应这个变化的市场环境,这也是对商人最大的考验。要想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就得不停地更新换代。为此,每年陈新生先生都去国外走走,参观一些大型玩具展,与同行、客户进行沟通,审察新方向,了解最新的审美趋势。凭藉一份执着,陈新生先生带领下的坤威实业有限公司一直经营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加之其日积月累的经验,同行之人都尊称他为“老行尊”。但他总说:“算是老马识途而已!”他的公司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玩具,销售商美泰的指定布料供应商,同时也是国外及本港几家知名的大型玩具生产公司的指定供应商。陈新生先生谦逊地说:“自己的事业远远算不上成功,只是一步一脚印地完成每一生产定单,诚信经营而已。”言语之中,尽显低调务实的干练形象。
此外,为了实行多元化发展,十多年前陈新生先生还创办了敦诚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物业管理,在内地和香港都有一定的投资,对此,他笑说:“应该学习他人经验,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经济变化多端,应该多元化发展。”
诚信立业,生存后发展
2008年年底爆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让很多依赖出口的行业大受冲击,而陈新生先生的事业并未出现较大影响。他说:“2008年到2009年,在国际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公司业务减少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影响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得益于我们都是提供给知名品牌、大型的工厂,因此损失较少。”
从陈新生先生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立足商海的宗旨就是以品牌,以质量占据主导,来应对各种挑战。他概括说:“首先,必须设身处地为客户的利益着想,确保产品质量,才能得到客户的支持和信赖,生意才能源远流长,公司也就赢得良好信誉这块金字招牌。陈新生先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二十余年来,他的公司极少遇到大批退货现象,这实在极为难能可贵。“每次,我们都会拿布料给客户先审核,只有等客户认可了,我们才正式大量生产。如果客户不满意,我们会主动与他们联,虚心聆听各种意见,加以改进,直至客户满意为止,有时从批色,批质地,批辨样反复十几廿次,我们也毫无怨言.”
有一次,一家玩具制造厂落单给某布料商定购一款较新颖的针织布料,三个星期过了,这家布料商竟然交不了货。玩具厂找到陈新生先生,急如星火恳请帮忙。了解到客户情况紧急,陈新生先生权衡了能力,毅然应承。为此,在接到定单的五天内,他带领员工开足所有织布机,二十四小时不停产,织一批染一缸,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当布料如期送达用户时。该厂老板十分感激地说:“这正好比一场及时雨,如果缺少这批布料,这批玩具生产的整个过程就会瘫痪,我的公司将难逃劫数。”以此一役赢得了商誉,在同行中广泛引为美谈。陈新生先生回忆说:“五天下来我瘦了四磅,但看到客户满意了,我欣慰了。做生意和做人一样,最重要的是责任,有些时候,即使挣不到钱,也要诚信地对待客户,帮助客户解决困难,不可以一味想赚钱.”
显而易见,与客户的交往一直是陈新生先生工作的关键环节,他也极为看重客户的利益,秉承“与客户同甘苦”的原则,从大处着手,从不与客户斤斤计较。他说:“有时候,客户的资金可能周转不灵,也有时布料会出现一些瑕疵,但是我都能宽容,与客户共进退,该补数,该赶货的从不磨蹭.”玩具用布单量有大有小,多时可达数十万码,少时一匹布也是一定单,虽然生产小单一般是得不偿失,但为信誉以及客户的实际需要,陈新生先生要求员工照样一丝不苟地完成,务必保质保量,维护客户的利益,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有了自身的质量和信誉,就有了客户的信任,也就有了生存发展的基础,陈新生先生总结说:“我的经商理念就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站稳了脚跟,再向前走。’在香港,机会多,竞争也大,危机下涌现着生机,生机中隐藏着危机,关键在于当事者的把握了。”
回馈家乡,用之社会
作为一个在香港打拚的福建人,对于家乡,尤其是自己的母校――泉州六中,陈新生先生一直怀有深厚感情,旅港多年,他一直奉献在泉州六中校友会中,出任多届会长及永远荣誉会长,联同其它热心的校友将香港校友会办成了爱国爱港爱母校的活跃社团。他对在香港的校友也是关心备至,经常热心帮助校友拓展生意,对新上位的校友,更是毫不保留地同他们分享经商心得,平易近人。或帮助部分校友克服些生活上困难,深得社团的信任和校友的爱戴。
据他介绍,在“”时期,泉州六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破坏比较严重,此后多年来泉中校友会一直非常关注母校的建设,多方支持,他也积极出资出力,和校友一起捐建教学楼。“当时破坏比较严重,这些年经过校友们的努力,已经发展很完善了,我只是一点贡献,热心参与而已。”陈新生先生谦逊地说道。
此外,陈新生先生还参加了一些社团,担任香港地区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五届副会长、两岸和平发展联会监事、福建社团联会会董等社会职务,他说:“以前主要忙于生意事务,现在生活基本做到了衣食无忧,也培养了接班人,就应该积极回馈社会,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现在的陈新生先生,一方面事业稳定,并逐步发展,另一方面,他积极回馈社会。虽则如此,他却表示自己远远谈不上成功。“我个人觉得,成功就是要给社会一个交代,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有责任感,将工作做好,对香港,对国家有所建树。”
的确,成功的概念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陈新生先生离自己眼中的成功也许很近,也许很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经历岁月沉淀后的他,一定更加用之社会,回馈社会,让人生更加充实,厚重。
(华 素程楠婷)
一、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商场各种规章制度虽然齐全、明细,但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我们应将各种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1、完善商户的合同
(1)一年内不准私自将商铺转让他人;
(2)不准私自空柜,影响商场的营业;
(3)自愿退场的如在三个月以内把合同保证金作为违约金。其余柜台费两个月以后退还。如在三个月以后自愿退出的,合同保证金作为违约金,其余柜台费不予退还。
(4)二次装修自愿退场的一律不得向商场或后入驻的商户索要二次装修费。
2、完善供货商管理制度
针对平时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鞋区和服装区规定以下管理制度:
服装区每周检查至少一次磁扣,少一个磁扣罚款10元。鞋区检查库存与实际的数量是否相符,多与少都要有明确的处罚制度。检查与处罚制度将减少商户在实际的经营中出现的各种漏洞。
3|、完善售后服务制度
在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希望供货商在最短时间内把售后问题处理好。否则,如果交到办公室,值班经理直接按小票上的处理,不用经供货商同意。
4、后门管理方面的问题
出于商场消防安全考虑,商场营业期间后门不能关闭。给后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个别商户私自从后门外出,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建议在后门安装报警器以方便管理。
二、对商户进行摸底,调整理优化柜组。、
在过去的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有经验有经济实力能很好配合商场管理的优秀商户,也出现了一些业绩差私自销售不配合商场管理,既没有经验又没有积极性,扰乱商场的商户。所以对商户要进行详细的摸底,重新调整柜组,优化商场管理模式。鞋区,如童装区,A7、A-1、B-3,B4要求增加商区面积,商场应大力支持这些优秀商户,对业绩差不配合商场管理的商户应劝其退出商场。
三、招商优秀商户,招聘优秀管理者、员工
商场柜组调整后势必出现空柜组,招商时要优先发展有市场经验,有一定实力的商户充实商场。同时招聘优秀的业务主管、收银员,加强商场管理。
四、改进员工工作作风
为了加强员工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要加强培训学习,增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定期开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商场员工以身作则,尽职尽责。
1、管理层
通过外出交流、培训学习、自我充电等形式,提升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收银员的工作要求
加强解磁管理力度,如发现商户有私自到收银台销磁的每次罚收银员工10元,平时只留一个消磁器给收银员,其余消磁器由会计锁起来管理,如有退场商品,下午六点以后由值班经理亲自消磁。
2、安全、卫生方面。
通过学习提高管理理念和认识改进以前工作中的问题,以身作则,保证商场的安全、卫生整洁。
【关键词】服装设计课程 教学 问题 对策
服装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也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专业和现代化示范专业。长期以来,我校为“服装之乡”培养了大批合格、有用、深受欢迎的服装人才。服装设计专业是服装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我们培养的是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一直是“教师书本内容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服装设计专业日益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从而为解决我国服装业人才与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作出贡献。
一、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办学层次模糊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行单一的标准化培养规格,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难以建立,致使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尽管中等职业教育在力求为生产实践服务,但中等职校培养出来的各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都远远不能适应服装专业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是学校办学层次模糊,没有自身特色可言。企业和毕业生不能相互适应,许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不久,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企业在屡屡引进人才不成的失望之余,也在连连叹息现今的学生太不扎实,太缺少应变能力。
2.专业结构单一
单一的人才结构,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导致结构型人才过剩,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企业急功近利,花大价钱聘用设计师,以为企业的命运交给设计师就万事大吉了。但事与愿违,设计师们频频跳槽,使企业陷入人才困境。从服装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讲,企业不仅需要服装设计师,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而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在未来是最具竞争力的。服装设计师只是服装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还需要打板师、工艺师和经营品牌的企划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服装企业经营产品的定位也不尽相同,男装、女装、职业装、休闲装、童装、运动装……这就要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也随之不同,有所侧重。
3.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活动半径有限――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不足。经过几年的教学活动以后,知识更新不足,急需补充。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从各行各业各渠道,不断地渗透和补充到服装领域。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全面的、苍白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在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师资力量。
4.教学形式枯燥
纸上谈兵,设计课等于画效果图,是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弊病。众所周知,同一服装造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结果会大相径庭。效果图与实物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服装设计必须用材料造型,仅在桌上画图,根本体现不了造型要素。在实际教学中,打制服装样板、工艺制作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多数情况下存在实践不足的问题。学校的实验设备也远远落后于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更新速度,单一和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实践课缺乏兴趣。所以,只有与服装企业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才是改变现状并实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如何搞好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1.确立与市场接轨的培养目标
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要,中职服装专业应立足于服装企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拓宽专业口径,创办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等具备现实性的、实效性的专业,着眼于培养服装企业急需的综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集知识技能于一身,既会设计,又懂工艺,兼通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在素质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人才;在业务上,培养掌握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现代化服装生产企业技术管理能力、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初中级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2.制定合理而灵活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蓝图,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文件。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然后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专业发展趋势,并组织和邀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兄弟院校等各方面人士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基本思想去培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利于学生跨学科掌握较宽的知识面,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要。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服装不仅仅是商品, 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 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同时,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方面所表现的美,做到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加值;以得体的穿着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内涵,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4.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参与项目设计、企业设计的教学形式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社会或企业开展的一些项目来引导设计教学,使这门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一方面,要在校内现有的服装实验室基础上,加快服装CAD设计室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步伐,进行模拟实验工作。实行产销一体化,走以厂养学、以学促厂、共同发展的道路,进行设计、打样、裁剪、工艺制作、销售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应在校外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强化产教结合,争取产业界的支持和援助,本着互惠互利、学习服务的原则,同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应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直接为服装企业设计产品;在学生三年级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性质的服装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迅速掌握成衣设计师应具备的各方面业务知识,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5.训练学生绘窗表现技能
一幅完美的服装设计效果图,应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最佳的设想构思,二是有扎实的绘画表现技能。要表达服装的设计,仅靠思维或者语音,没有具体的视觉形象是不可能的。教学中,要教学生养成边思考动笔记录的习惯,使得头脑中的每一个创作形象都能转为平面的视觉形象。一件物体的出现,包涵着面与体的关系。比如,在基本绘画训练时,我严格要求学生面对任何物,都要善于发现,正确理解。理解了物体,才能如实地表现物体的透视比例结构等。服装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人体比例结构是服装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因此,提高绘画技能可分为三个阶段:(1)临摹。包括人体临摹,服装画临摹,可以在抓结构与比例的绘画中打好基础。(2)借鉴。就是根据所掌握的方法借助于他人的理念, 进行自己的构想和创造,在这一阶段中要善于求变、求新、求美。(3)创造。就是在自己原已掌握的基础上,力求改变自己和超越他人,追求变化、新奇和美感,不仅要在服装与人体动态上寻求改变,而且还要在画面构图、表现形式和语言上有所突破。
6.合理运用类比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服装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在教学中可运用设计的类比方法,即将艺术设计美学原理的知识展开延伸,结合服装设计将美学原理等元素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寻找出各种设计艺术的共同规律来全面解决服装设计问题。比如:在讲设计基础时,先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图形的视觉作用,认识怎样组合或排列才能获得美的视觉效果,什么样的色彩搭配是和谐的,各种色彩怎样表达心理情感等。掌握了最基本的设计知识后,接下来就是将构成设计的知识揉进服装的设计当中来讲解,把服装设计的各种因素,如为谁设计、什么时间、什么样场合等考虑进去,围绕这些必备的条件将其美化,这就是类比延伸。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考虑其他如材料的运用以及工艺手段的运用等问题。另外,讲授女装设计原理知识,其原理知识就可以延伸男装或是童装当中,只要充分考虑男装、童装的特点和要求,其设计原理是一致的,这就是利用设计的共同性进行类比法教学。当然,在利用直观分析法和类比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迁移法、比较法等。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要建立一支理论知识宽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队伍。定期轮流到企业进行岗位的实践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训。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联合,参与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积极参加各级服装设计大赛等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并从服装企业选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充实原有师资队伍,真正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雄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充电,加强与服装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利用企业的设计需求平台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总之,如何办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专业,为企业输送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改革和创新”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唯一手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与完善中职服装教育的实践活动,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康玉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论丛,2006(1):244.
一、本次活动小微企业走访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目前已走访小微企业户。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造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高,干脆停产。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化工、消防、电器等具有鲜明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我市的大多小微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三是招工难的问题。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二)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三、周边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做法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2、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深入开展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童装大镇”向“童装强镇”转型。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成立金融协会,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积极探索农房产权、林权等抵押形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总结推广八里店镇尹家圩经编园区建设经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4、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千家小微企业”等活动。建立由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区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效能。重视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三)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仰赖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步和提高恰恰来源于创新。创新型小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先驱者,拥有比大型企业更强的创新动力,凭借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基础薄,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为了解如何在工商、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0**年8月我们在中关村进行了调研,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部分园区,30多家创新型小微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器进行了沟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方面
1、“政府公关”成本依然较高
根据调研,企业注册便捷程度较5年前下降较多,有位企业家反映,5年前注册一家企业只需1个月,现在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此外,时间成本之外的“隐性”成本也在增加。工商局的各项手续程序繁杂,往往因为某一项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沟通、申请多次,耽误了整体项目进度。例如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有别(异地经营)、股权转让协议与政府模板不一致等等。为了尽快完成注册程序,小微企业通常通过攻关寻求便利,但也因此增加了的成本。美国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初创期与政府接触极少,申请流程快,用时短,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一位曾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表示,在美国创业,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成本非常低,主要精力都放在做业务上,但是回国创业后要花很多时间跟政府各种部门沟通。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指数中的“创建企业”分项排名中,中国排名185个国家中的第151位,整体排名为91位,反映了企业的注册和设立困难较高。
2、税费负担较重
尽管自20**年起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相对较重。税费项目较多,除营业税、增值税外,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也占到较大比重。现行“一刀切”的税收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略失公平。实行“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税费有所减少,但对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减反增。以中关村为例,软件开发、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由于折旧摊销等可用于抵扣税费的会计项目少,税收负担反而加重。此外,政策优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现已实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两税”,但可享受此优惠的主要还是个体工商户,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应有所提高。
3、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能源成本等,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参与的领域,行业壁垒高,小微企业如果正面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只有在未被开拓的领域寻求狭窄的生存空间。此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受限于企业规模、福利制度和发展不确定性,小微企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
因此,在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多靠借钱(民间借贷、民间担保)解决流动性问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一般年利率在20%以上。与初创期企业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当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到千万级别或接近中型企业规模后,融资的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银行愿意提供达数百万的信用贷款,PE、VC机构也频繁登门寻求入股机会。然而,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往往不及小微企业。
2、受财力和知识约束,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低
与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更加稀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所收取的服务费相对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而言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有企业反映在新三板增发400万元的股票,券商要求收取80万,即融资金额20%的佣金,而企业对此也束手无策。此外,券商对其客户的筛选标准较高,对小微企业服务不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便是例证。虽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没有规定硬性财务指标,但券商常常制定较高的内部承销标准,小微企业中能达到其财务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几乎为零。第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上市”的不可预期性,也会导致小微企业面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IPO至今已停滞一年,给小企业造成上市时间成本高、不可预期的印象。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四板”)转板制度尚未建立,能否转板不明确,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选择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或四板挂牌交易尚抱有疑问,担心在监管主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其今后转向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团队普遍是技术出身,缺乏金融和财务相关知识。尽管许多小微企业尚未步入资本结构计划和管理的阶段,但对直接、间接融资及金融市场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若不依靠证券公司或财务顾问,仅凭借其对资本市场的有限了解,小微企业在与VC、天使投资接触过程中谈判力较弱。因而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企业在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并不贸然接受股权投资。
3、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在面对多个监管者时,迫切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创新型小微企业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当地工商局,股权变更、转让等事宜皆须向工商局报备,包括在新三板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然而,不同政府部门,设定的要求和规则缺乏衔接和统一,甚至同一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对规则的把握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
三、促进创新型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其所处的政策和金融环境需“对症下药”。从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借助国际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二)加快IPO开闸和新三板扩容,建立和明确转板制度,放开券商牌照引入竞争
IPO的长期停滞给拟上市小微企业以较大不确定性,并影响了排队在审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项目投资,企业迫切希望IPO开闸。此外,虽然小微企业参与新三板和四板的门槛较低,但是新三板和四板向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转板制度不明确,导致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积极性不高,同时券商等中介机构由于无法预见长期内客户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倾向于一次性的收取高额服务费。需要尽快明确并建立新三板、四板的转板制度,明确预期,坚定信心,同时加快新三板扩容步伐,以满足各省市园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的券商收费标准仅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成本过高。应当参照美国经验,放开券商牌照,让小微企业与小规模、专业化的小型券商高效对接。通过鼓励中小型证券公司(又称“精品投行”)的发展,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中来,以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中介服务的成本。
(三)借助财政力量建立全国性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天使投资发展
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设有给予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等,年总金额逾百亿元。各地方政府也曾纷纷设立地方创业引导基金,单个规模在五亿元左右。然而,以财政拨款或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规模有限,“僧多粥少”,而且行政色彩浓,企业申请和拨款的程序缺乏透明度,由于政府缺乏投资相关专业能力,资金分配的效率较低。此外,投入的资金是给予企业无偿使用,其实际效用难以衡量且没有稳定回报,方式不可持续。
美国始于1960年代的小企业投资基金模式(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SBICs)可供我们作政策参考。该模式中,投资基金由私营机构运营,美国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不直接投资于或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是作为基金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担保方,撬动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从而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虽然随着美国风投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逐渐成熟,SBIC的规模之于整体风投行业在今天已比较有限,并且SBIC计划曾在运营初期遭遇道德风险问题的打击,但其在特殊阶段对于小企业融资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新投资基金”计划提供为期10年的创新支持,吸收政府和私人的配套投资,以帮助澳洲高增长公司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日本出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法国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利率补贴等等。
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基金的运营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借助财政力量为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私营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担保,引导和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二是拨款成立小微企业投资母基金,将资金投资于已有良好投资记录,规范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机构,摆脱行政主导的方式,更高效地促进天使投资的发展,从而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应当注意防止政府寻租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四)推动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重要平台。初创期的企业除缺乏资金外,还缺少财务、人事、后勤、政府关系以及其他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支持。目前我国由政府主导设立的各式“孵化器”达数百家,仅复制了国外成熟模式的表象,往往流于拨地盖楼的形式,成了物业的“二房东”,却没有给予初创企业所需要的商业发展辅导和经营管理资源的支持;或者在企业孵化成功可以脱离的时候“困”住企业不让走,没能实现物理空间的高效流转。此外,孵化器的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自己创业或投资创业团队的经验,管理理念有所偏差。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孵化器为美国硅谷的YCombinator,它给一个项目只投2至3万美元,占初创企业5%左右股份,并安排指导老师给每个创业者,开办创业课程。虽然YCombinator不提供创业场地,但它先进的运营理念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加入,其中孵化出的初创公司被VC大力追捧和争相投资。
应当推动、鼓励民间成立形式多样的商业孵化器,例如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的“创新工场”、“中国加速”、“车库咖啡”等便有成为孵化器示范模式的潜力。中关村园区自20**年起民营孵化器数量快速增加,形成了新产业“创业服务业”的雏形,起到了积极的创业支持作用,但依然缺乏有行业和技术经验管理者。未来应当给予有充分行业经验和背景,以及成功投资管理经验的民间孵化器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推动建设良好的、覆盖面广的创业环境。
(五)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由此带来的规模不经济。小微企业信息缺乏且征信成本过高,导致金融机构难于进行全面评估和做出信贷决策。人民银行于2006年启动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但目前来看覆盖率依旧较低,实际作用有限并且存在信息分散和割据现象。未来应当整合基层征信机构信息源,包括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股权交易场所等,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的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可以考虑借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经验,采用带有适当盈利激励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真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数据,搭建开放、共享、透明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