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阶段管理 品管圈活动 实践效果

品管圈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日本的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指由相同的、相近的或者是相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能够自动的或者是自发的组成几人一圈的致力于改善质量的小团体,并借助集体的全面的活动,按照一定的相关活动程序进行相关的讨论,以更好的发现并解决在活动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有效的促进提升该活动的品质,获得更好的结果[1]。品管圈活动在早期多应用于食品公司、汽车工业以及教育系统当中,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品管圈开始更多的应用于医疗系统当中,并开始多应用于临床护理服务当中,以更好的帮助激发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2]。医院消毒供应室在医院内主要承担的是相关的消毒灭菌的工作,以为各个科室提供无菌的器材、敷料等相关的医疗用品,因此,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服务质量能够对整个医疗环境以及服务质量安全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也被认为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的科室[3]。现我院开始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当中,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消毒供应室的相关的管理资料,于2018年8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中,按照是否实施品管圈活动分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与观察组(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对照组处理了678件器具及器械,观察组处理了702件器具及器械。该科室主要负责整个院内所使用器械、器具以及物品的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的工作,同时负责对一次性物品的验收、存储及发放。该科室内共有医护工作人员10名,男性2名,女性8名,年龄在28~56岁,平均年龄为(34.34±2.98)岁,学历:本科3名,大专4名,中专3名。

表1 两组消毒供应室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下载原表

表1 两组消毒供应室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积极性评分、工作技巧评分、团队精神评分及质控管理评分对比     下载原表

表2 两组积极性评分、工作技巧评分、团队精神评分及质控管理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对比[n(%)]     下载原表

表3 两组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对比[n(%)]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管理模式,严格按照院内的基本管理规定执行[4]。

1.2.2 观察组

在常规管理模式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方法为:

1.2.2. 1 建立品管圈:

指派院内1名消毒供应室工作经验丰富,年限较长的主管护师作为品管圈的圈长,负责对品管圈组织进行策划、监督与指导,以用于改善品管圈的活动,积极在品管圈活动中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参与其中[5]。

1.2.2. 2 确定主题:

对目前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当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本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活动以达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等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并将此次品管圈的活动姓名定位品管圈。

1.2.2. 3 分析原因:

对目前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定好目标,拟制定解决对策[6]。

1.2.2. 4 制定计划

结合调查结果,拟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圈员工作分配、活动周期以及活动的目的等,并将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步骤、计划的实施时间、实施情况以及圈员的任务以列表的形式给予展示,供消毒供应室的临床工作人员阅读[7]。

1.2.2. 5 实施计划:

(1)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内工作人员相关工作的培训,并加强对各个工作人员岗位职业的培养,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明确各个标准化流程,以确保各个圈员能够掌握相对应的流程以及规范。(2)按照消毒供应室内的规范及制度对院内需要消毒灭菌的器械及器具进行处理,认真的核查制度,以达到降低处理差错率的目的[8]。同时需要严格的执行消毒供应室内的设备管理制度,并遵守相应的操作流程,还需要做好器械的日常保养以及维护的工作。另外,在对精密仪器进行消毒灭菌操作时需要进行预先的检测,以确定某些器械部位及零件容易损害,其中对于吸引头以及显微器等仪器的清洗需要指派更加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并严格按照器械的清洗方法及标准进行操作[9]。(3)在消毒供应室工作期间,坚持回收岗位回收物品时或者交接工作时采用两联交接单,并保证操作时签字,确保回收以及清洗的岗位人员需要进行当面的交接工作,并对物品给予清点,一旦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情况时需要及时给予与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与反馈。在包装期间需要注意与器械进行核对,并做好标记,注意书写的字迹规范化,避免出现处理错误情况的发生。(4)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中每个月的数据以及临床资料给予收集,并在月底时集中交给品管圈的圈长,由圈长对收集到的数据及资料进行统计与汇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召开圈内的会议,并组织圈内的圈员共同探讨解决对策[1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消毒供应室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评分、工作技巧评分、团队精神评分、质控管理评分、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1.3.1 常见供应室内不良事件的类型包括了下收下送错误、清洗不到位、检查包装不到位、无菌物品质量问题以及供应不及时等。

1.3.2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评分、工作技巧评分、团队精神评分、质控管理评分进行评价,评价量表由我院自制,指派消毒供应室的上级负责人进行评价,每个方面均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

1.3.3采用我院自制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的项目包括了仪表文明、服务态度、下收下送、无菌物品质量以及临床沟通能力,每个方面的满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在80~100分评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79分评为满意,得分在59分及以下评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及满意之和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消毒供应室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收下送错误、清洗不到位、检查包装不到位、无菌物品质量问题以及供应不及时的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积极性评分、工作技巧评分、团队精神评分及质控管理评分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积极性评分、工作技巧评分、团队精神评分及质控管理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70.00%、1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目前我国传统的消毒供应室工作当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整体工作质量较差,工作氛围及环境不佳,也存在着工作人员素质偏差的情况,加之还存在着工作人员之间以及工作人员与临床人员沟通较差情况的发生,导致消毒供应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整整个医院内灭菌消毒器械工作的服务质量[1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品管圈作为一个在生产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发挥员工及团队之间合作精神,并从实际问题出发给予良好解决的具有较高组织的活动小组[12]。所谓品管圈活动则是通过这个活动小组实施一系列的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的活动以及干预措施,以更好的达到某种目的,在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出团队分工合作精神,能够充分的明确所要获得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13]。现我院则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我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中,以通过发挥团队精神,促进圈内的各个成员共同参与及努力,获得更好的管理目标。在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通过建立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设定目标、实施计划等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有效的打破了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隔阂,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通过利用引导的方法帮助各个工作人员树立了良好的工作服务理念,主动发现问题并参与问题的解决,在根本上提高了整个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基础技能[14-15]。另外,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发挥持续性质量改进的作用,找出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之后给予主动的探讨及追踪,并定期给予测评及时刻的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室内工作人员对于各种医疗器械的掌握能力,以在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16-17]。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收下送错误、清洗不到位、检查包装不到位、无菌物品质量问题以及供应不及时的发生率较低,结果提示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原因是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发现并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切实的即刻的解决,在根本上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从而有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18]。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积极性评分、工作技巧评分、团队精神评分及质控管理评分均较高,结果提示,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能够确保工作服务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同时还能够明显的促进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团队精神,保证消毒供应室内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9]。对照组与观察组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70.00%、1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高,结果提示,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仅可提高服务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能够加强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20]。由此可见,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明显的提高院内各个器械、器具及用品的质量,为下一次再次推行品管圈活动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各个方面管理质量较高,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也较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不断的深入研究,更加的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顺利进行,以取得更好的作用效果,更加显着的改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群香.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0):2854-2856.

[2]饶斌.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返洗率的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9):260-263.

[3]王春娥,陈清山,刘爱玲,等.阶段管理模式在品管圈活动中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3):2609-2612.

[4]李剑,苑玉霞.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8):278-279.

[5]矫冬梅.品管圈(QCC)助力护理质量改进[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218-219.

[6]王春娥,刘爱玲,葛建云,等.医院品管圈阶段管理模式的工作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院,2016,20(12):23-25.

[7]康宜琴,顾钰,范海燕,等.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0):1239-1240.

[8]刘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医药与保健,2015,15(7):166-167.

[9]邓明琼.品管圈活动对藏区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05-107.

[10]保建芳,何东平,江国芳,等.品管圈在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2148-2150.

[11]吴厚淑,袁茜.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5):188-189.

[12]谢齐珍.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9):172-173.

[13]高丽,姬萍.品管圈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J].医疗卫生管理,2018(11):190-191.

[14]何惠燕,吴雪花,黄凤玉,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错误率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4):408-409.

[15]李杰芹.护理质量控制护理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9):177-178.

[16]马晓娜,张国晶,李晓辉.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临床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4):380-381.

[17]吴妮娜,何建云.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6):158-160.

[18]康宜琴,顾钰,范海燕,等.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0):1239-1240.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前瞻性护理;应用;效果

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消毒供应中心的技术性、科学性以及操作性均很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者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命安危以及医疗护理质量[1]。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管理理念包括PDCA循环应用、“五常法”、人力资源管理、“三化字”以及创建网络信息一体化等[2]。本研究选取本院9名消毒供应中心职工,对9名工作者服务满意度实施问卷抽查,现做如下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的9名消毒供应中心的职工,所有职工性别均为女性,职工年龄为21岁~51岁,9名职工中,技术工人6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1名,9名职工的文化程度为:3人高中,5人中专,1人大专。9名职工的工作年限为1年~6年。

1.2 护理方法

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管理理念包括PDCA循环应用、“五常法”、人力资源管理“三化字”以及创建网络信息一体化等。

1.2.1 “五常法”

“五常法”包括整顿、清洁、自律、组织以及规范。首先,要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实施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尽最大可能实现人人管理,明确每一名职工的职责,对其执业行为进行规范,将QCC活动作为平台,培养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意识,降低缺陷和失误的发生。同时,实施绩效考核,对上进和积极职工进行激励,鼓励职工提供主动式服务,从本质上提升满意度,将投诉率降低甚至避免。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过程中运用五常法,能够从本质上对职工工作方法进行改进,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1.2.2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严格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具体流程和管理需要来对职工进行管理,在分配工作的过程中,职工必须要对承担发放、储存、检查包装、消毒、灭菌、清洗、回收等各项工作,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弹性调配和团结协作,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为无菌物品质量提供保障,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1.2.3 PDCA循环应用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程序,包括处理、检查、实施、计划,其中A为处理,C为检查,D为实施,P为计划,消毒供应中心中质量管理必须要遵循PDCA循环[3]。通过使管理机制和循环激励透明,对计划进行认真落实,对标准进行严格执行,并且加大对于薄弱环节和难点检查的强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对自身职责进行认真和自觉履行。对奖励和惩罚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主动性,同时,对医院感染管理质检员以及质控员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其水平和能力。坚持以点带面,持续改进质量,提升护理工作整体的质量。

1.2.4 “三化字”

“三化字”是指程序化操作、制度化管理以及规范化陈设。严格遵循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开展具有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对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制定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根据流程和操作进行管理,对管理监督机制和体系进行追溯,将护理质量考核的标准进行增进,为患者安全以及医疗护理质量提供保障[4]。

1.2.5 及时记录

对供应中心物流的各个环节和工作进行认真、及时的记录,建立健全追溯机制,控制好物品流程,对护理人员职责进行明确,以便从本质上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

1.3 护理观察指标

在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前以及以后,选取出100个物品,详细记录其防范合格率、灭菌、包装以及洗涤。与此同时,对于本院9名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满意度实施问卷抽查,并且分析调查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收集和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

2. 结果

2.1 前瞻性护理应用前后效果比较

在运用前瞻性护理前,100个物品中,87个物品洗涤合格,合格率为87%;包装合格的物品数量为80,合格率为80%;灭菌合格的物品有75个,合格率为75%;发放合格的物品有80个,发放合格率为80%。在运用前瞻性护理后,发放合格的物品为100个,合格率为100%;灭菌合格的物品为100个,合格率为100%;包装合格的物品为100个,合格率为100%;洗涤合格的物品为99个,合格率为99%。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

表1 前瞻性护理运用前后效果比较

2.2 服务满意度结果

问卷抽查结果表明,在运用前瞻性护理之前,护理服务人员满意度比例是90.5%,在运用前瞻性护理以后,服务满意度所占比例是98%。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适宜性很强,通过对质量组织管理机制管理进行充分运用,能够达到相关检查标准[5]。当前,本院的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理念,对于本院的物品、器具、器械实施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前瞻性护理前,物品洗涤合格率为87%,物品包装合格率为80%,灭菌合格率为75%,发放合格率为80%。在运用前瞻性护理后,发放合格率为100%,灭菌合格率为100%,包装合格率为100%。在运用前瞻性护理之前,护理服务人员满意度比例是90.5%,在运用前瞻性护理以后,服务满意度所占比例是98%。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消毒供应中心是重要的科室和部门,必须要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的特征,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系统,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中均存在密切的关联。通过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将患者作为中心,将服务临床作为宗旨,实施具有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持续改进质量,保证供应物品以及各个环节质量,避免发生护理缺陷,从本质上将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降低,提升服务意识以及专业水平,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进行扩展,切实了解患者需求,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服务,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红芳.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18-19.

[2]吕勇娟,李杏,吴娟,张志兰,苏冰莲.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中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05:4-6.

[3]苏晶静. 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行性[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224-225.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893-03 中图分类号:R 472.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59

临床实习是护生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供应室负责医院各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任务,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部门,也是护生实习的特殊场所。但由于护生年纪小、实习目的不明确,供应室相关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等问题,影响护生的顺利实习,因此,严格加强带教管理是带教工作的重点。

实习生及其存在问题

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室实习的护生有78人,中专生76人,大专生2人,年龄在18~19周岁,其中有1名男生,其余均为女生。大部分护生对供应室感到陌生;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和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护生未上完理论课程便进入实习);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工作责任心;不注重职业形象,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心理素质差,自信心不足[1];每天从事下收下送的重体力劳动等。上述因素导致护生对供应室实习不感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存在应付实习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带教管理方法

针对存在问题,为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使护生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科室根据护理部教学计划及护生实纲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本科室教学工作计划,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带教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指定一名教学管理员 科室安排一名教学管理员,协助护士长做好供应室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和教学热情,爱岗敬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教学管理员。其职责是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制定护生的实习计划,对每批护生均进行专科理论授课以及理论与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平时多了解教学进展程度,对带教老师的工作给予指导,转科前组织带教老师和护生召开评教评学会议,会同带教老师一起,根据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及护生平时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完善教学记录本及护生鉴定,护生全部实习结束参加护理部组织的评学会议,评选年优秀实习生,并传达会议精神等。

2.制定带教计划 护士长和教学管理员根据护理部教学工作计划及护生实纲要求,结合供应室专业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

(1)第一天,由护士长安排带教老师,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介绍供应室的设置及工作环境与布局,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之间的特点及规范要求,工作流程,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各班职责及工作制度,要求实习生按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规范的礼仪、团结协作精神、服务态度,特别强调工作期间做好职业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意外,如锐器伤等,各项工作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供应室实习相对临床压力稍小,让护生尽快进入角色,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实习任务。

(2)第二天,掌握回收服务流程,器械的分类及手工清洗流程,多酶清洗液的配制浓度及所需温度和浸泡时间,下收车的清洁消毒及消毒液的配制,各类物品的消毒方法、时间和温度等。

(3)第三天,熟悉常用医疗器械的名称、性能及用途,掌握其检查与保养方法,熟悉常用包装材料的名称,常用器械包的装配及打包方法、要领,包内、包外化学指示卡的放置要求,会判断何为灭菌合格的灭菌包等。

(4)第四天,了解蒸汽发生器工作的原理及高压灭菌器灭菌原理,熟悉BD测试的意义、温度、时间和压力,掌握灭菌物品的装载要求,各种物品灭菌所需的温度、时间及压力范围,掌握灭菌效能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知识。在这期间加强自我防护,防止烫伤。

(5)第五天,掌握无菌物品存放区内无菌物品的存放及温度与湿度的要求,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发放原则。掌握下送工作流程,礼貌用语及交接方法。

(6)第六天,进行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主要考察护生在这1周的学习收获情况。理论考试内容包括:供应室的布局划区,清洗、消毒、灭菌的定义,紫外线消毒的使用方法,包装材料的要求,洗手和使用手消的指征,特殊感染性疾病器械包的处理方法,无菌物品标准生产的7个流程,无菌物品发放原则等。技术操作有一般洗手法、穿脱隔离衣等,根据两种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工作能力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3.一对一、专人专带 带教老师一对一、专人专带的带教方法,根据每天带教计划进行。带教老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理论,进而训练护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并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即考试的内容融会于工作中,如在发放无菌物品时,讲解无菌物品的发放原则:先进先出,严禁发放过期的无菌物品等,以加深护生的记忆力。

实习效果

1.顺利完成实习计划,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每天一个计划的实施,一对一 、专人专带的实习带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护生快速掌握了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根据带教老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带教能力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2011年到2012年在供应室实习的78名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7%。

2.激发护生对供应室的工作热情 护生通过尽快地熟悉供应室环境,使陌生感得以消除,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中给予护生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增强护生的自信心及工作的热情。老师在平时的带教工作中,不但讲解规范的操作流程,还将未按规范要求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告知护生,使其认识到供应室工作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护生工作的责任心,让护生对供应室的实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3.提高老师带教水平和业务素质 带教老师的工作作风、职业素质、道德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自觉地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业务、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个人综合素质。

4.教学管理得到加强 护士长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带教情况,了解护生对供应室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评教评学会议中,了解护生在供应室实习期间对老师带教方法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不断地修改、完善带教计划,不但促进了带教水平,同时又提高了带教质量。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根据计划一步步实施,护生不但圆满完成实习计划,同时也增强了动手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还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达97%。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手术室;护理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6-02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手术室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实践证明,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2012年我院将护理观察用于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管理中,以手术室医生和护士为观察对象,将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器具消毒灭菌作为观察内容,定期对护理观察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2方法①制定完善的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成立质量控制观察小组,按照当前实行的手术室护理手册、消毒管理办法等内容确定护理观察的内容,制定消毒隔离工作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材料发给观察员,让他们以此作为学习监督的参考。②制定计划。制定出10周的计划,对手术室护士长、护士、手术科主任、医生进行观察训练,以观察结果为依据来改善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技术。首先,要选定观察人,一般选择2名,1名护士和1名医生,护士负责指出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医生负责加强与手术科室人员沟通,对手术中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明确。其次,要进行观察,主要的观察对象为手术室的护士和医生,观察医生在手术区内对主导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进行观察,看他是否正确程序进行手术。观察护士在手术之前要对手术室的环境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存在的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对护士的配合度详细记录。观察人员在手术区内集中注意力观察0.5-1h,观察完成之后观察员要将结果反馈给护士长和手术科主任。如果需要对部分问题单独交流看法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进行。③修订计划。在观察结束之后,在手术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问题集中讨论,同时修订工作计划。不同岗位的负责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明确修订时间表,确定在哪些工作中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观察小组则需要定期对工作计划的修订进行回顾,促进观察的有效性。

1.3收集资料总结在完成整个观察训练之后,需要用护理观察的方法继续搜集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好的经验,不断提高消毒隔离技术的管理水平。

2结果

通过2011年――2012年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等三个方面。在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八十多个,其中部分问题反复出现,如无菌操作技术不达标、手术器具消毒不合格等。通过观察结果共修订了35项计划,对八十多个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了对整个消毒隔离操作过程的持续性控制。在2012年最后一个观察周期中,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的问题有了明显的下降,只占到2011年开始实施时期的五分之一。

3讨论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较大,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提,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不到位会引发手术感染,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治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3]。因为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所以管理难度较高,以护理实践经验来说,主要的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对手术的影响较大,所以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除了保持一般意义上的洁净之外,还需要达到生物洁净标准,但是每日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人员皮肤、衣、帽、鞋等物品对手术室环境的影响较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紫外线杀毒,每台手术完成之后,间隔1h作为清洁时间。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要穿戴无菌衣帽,做好防护措施。第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手术中使用的器具种类较多,供应室需要的人员也比较多,很难对每一个人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环节进行监控。作为手术供应室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器具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在手术室应用中,护士要做好配合工作,传递器具要准确,避免手术器具在传递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在手术室中经常应用,但是因为每一个医疗工作者对自身要求不同,加上带教差异,因此完全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难度较大。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洗手工作要彻底,注重个人卫生。

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是一种有效提高手术是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水平的方式。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明确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目标,确定了相关的标准,鼓励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第二,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能及时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保证了管理控制的实效性。第三,护理观察标准和制度的细化,使得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保持客观性,对每个人的活动进行准确评价。第四,在护理观察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对问题的原因、责任人进行了明确,指明了改如何改进。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能对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导性的改正措施,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刘占芬.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措施和办法[J].黑龙江医学,2010,12(10):789-790.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6Sigma管理模式;手术室一体化;器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50-02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加强,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器械管理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手术室器械管理也由传统的器械管理模式向手术室与供应室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2]。我院于2009年12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中运用6Sigma管理模式,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得到改进,现将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设备与方法

1.1 设备配置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供应室购置全自动器械清洗机、超声机、干燥设备等,全自动手术器械清洗机(DS500),由意大利Steelco公司提供,可以对各种手术器械进行完整的清洗、消毒和干燥。手术室购置超声机(PRD-S-49DHT,深圳市普瑞登有限公司生产)、专用不锈钢自动感应洗手池、空气消毒机、不锈钢手术包传递双通柜、不锈钢器械柜等。

1.2 管理方法

护理管理模式采用扩展整合六西格玛管理系统-6Sigma管理模式,具体分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管理。①定义(明确问题,define):定义阶段主要是明确问题、目标和流程。由护理部主任负责6Sigma管理,组成6Sigma管理小组,经过6Sigma知识系统的培训,针对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制订目标,通过6Sigma管理改进的流程进行质控。②评估(明确问题,measure):评估阶段主要是分析问题的原因,借助关键数据缩小问题的范围,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从而明确问题的核心[3]。对手术器械管理过程准确评估,对手术器械数量、无菌包合格率以及耗损率等指标进行核对,进行分析讨论,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③分析(确认问题,analyze)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已评估出来的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根据改进前的操作流程,列出影响手术器械管理的相关因素,如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差、人力成本高等,制订下阶段目标。④改进(实施改进,improve):实施拟订的改进方案,通过讨论并多方面征求意见实施6Sigma改进,可以对原有流程进行局部的改进,挑选出最理想的改进方案[4-5]。对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改进,将供应室护理人员重新调配分工,合理分解手术室器械高峰时的工作量,做到人性化管理。启用供应中心信息系统管理,实现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的无缝管理,执行消毒物品的追溯制度,对消毒物品的有效期以及灭菌质量进行数据跟踪与检测,保证消毒物品的灭菌质量。⑤控制(控制标准,control):根据改进方案中预先确定的控制标准,在改进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改进过程不至于偏离预先确定的轨道,发生较大的失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操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加强监督机制及环节控制,做到质量持续改进,保证手术器械质量的达标[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进前后锐器损伤发生率、无菌物品合格率、物品包装合格率比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改进前后器械遗失损耗量、更换频次以及医生满意度比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护士责任意识增强,器械遗失损耗量、更换频次以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6Sigma管理又称“六西格玛管理”是一个追求世界级水平的质量评价过程,不仅为企业提供必须的管理工具和操作技巧,更为企业培养具备组织能力、激励能力、项目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诊断能力的领导者[7-8]。近年来已经引起医疗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建立手术室管理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和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器械回收、清洗、保养、灭菌、发送操作规程,合理配置设备和人员,对降低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保证器械清洗质量以及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9]。袁小玲等[10]报道,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为完善和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我院自2009年12月实现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并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完善和改进各项目标和措施,调查结果显示6Sigma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后手术室器械更换频次、遗失损耗量、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医生满意度达(99.77±1.26)%,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责任意识增强,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6Sigma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后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包合格率分别为(99.91±0.98)%、(99.42±1.58)%,与改进前相比较,合格率明显提高(均P < 0.05),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的运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明显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效率,是加强手术器械管理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先锋,魏先,秦超,等.手术室与供应室清洗器械一体化管理体会[J].护理学报 ,2006,13(8):85-86.

[2] Kurt V.清洗、消毒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95-96.

[3] 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3(10):927-929.

[4] 钱黎明,钱倩健,王雪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3,3(2):54-55.

[5] 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初探[J].华西医学,2006,21(1):155.

[6] 黄建昭.临床妇科腹腔镜诊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0-13.

[7] 路文.浅谈细节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75-76.

[8] 黄波,何玲,周毅,等.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