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法律责任 职业道德

1、我国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注册会计师如果工作失误或犯有欺诈行为,将会给委托人或依赖审定财务报表的第三者造成重大损失,严重者甚至导致经济秩序的紊乱。因此,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严格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以保证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其意义就显得愈加重大。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不少经济法律中,都有专门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款,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此外,为了正确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

2、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2.1不同法律条款规定之间存在矛盾

《证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强调了审工作程序和审计工作质量与应承担法律责任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公司法》、《刑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中强调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结果与应承担法律责任之间的联系。按《证券法》与《注册会计师法》规定要求,只要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程序符合有关专业标准的要求,即使其工作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尽一致,注册会计师也不一定要承担法律责任。而其他法律则是按工作的实际结果与实际情况来判断注册会计师不一致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些法律的不同规定导致相关的司法解释的可能不尽一致,最终是实际司法判决也不尽相同。

2.2法律责任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一般仅就自身的“重大过失”和“故意”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目前尚无区分“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和“故意”等的详细专业标准和细则。《刑法》中则明确提出了注册会计师要为“故意”和“重大过失”承担刑事责任。

故通过以上的归类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来自于职业内部。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法律责任表现在公司验资和取得上市资格上,承担审计结果的法律责任主要还是行政处罚,而处罚的手段仅局限于罚款和吊销职业资格等,恰恰忽略了民事责任的重要性。事实上,承担民事赔责任的风险往往高于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需承担的其他风险,我想这也正是造成我国的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3、防范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3.1 优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其一,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首先应当明确财政部、中注协、政府监管部门职责划分。其次,提升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手段和方法。如政府监管部门和注协可以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人员选拔制度,利用和发挥好业务报备的“探雷器”作用,实行跟踪检查,以改善业务监管工作的不利局面,开发业务监管软件、改进后续教育培训工作等。其二,建立良性风险处置机制,正确宣传注册会计师的社会作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点诸如执业判断、抽样技术的应用等。

3.2 规范司法实践中有关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

其一,完善相关法律和诉讼制度7,强化刑罚的作用。其二,实现法规的系统化。实现法规系统化是指对已制定的有关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加以系统整理和规范加工,使其完善化、科学化的活动。

3.3中注协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认证机制

其一,严把注册会计师德职业道德关。注册会计师行业之所以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不仅对专业和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对职业道德水平要求也很高。立人先立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端正行业之风的标杆,也是注册会计师自我完善的必备要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社会公众应承担的责任。其二,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执业人员除了需要懂得各行业的财务知识、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了解现行政策法规,口头及书面表达、综合分析等能力。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必须遵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审计的质量,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4、结语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在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注册会计师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了相应的法律责任。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们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唯有立足现实,顺时应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成长空间。俱往矣,30年风雨苦求索;看今朝,天高海阔任翱翔!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必然会在自身的不断发展中走向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史宏.论注册会计的法律责任[J].会计之友,2007,第08Z期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1993年出台的《注册会计师法》解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些问题。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从1999年起,关于《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注册会计师法》的修正本,但是其修改内容甚少,仍然不能满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会计师事务所相关组织形式以及法律责任和执业范围,对进一步修订《注册会计师法》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法 管理体制 组织形式 法律责任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修订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修订的理论意义。现行《注册会计师法》在规定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维护会计市场秩序、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权益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注册会计师法》中的一些规定明显滞后,难以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修订的实践价值。财政部总结实践经验并经认真调查,于2012年3月起草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征求意见稿。201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注册会计师法》的修正案草案。但是这次《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内容很少,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仍是不够的。财政部会计司的《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2016年会计司将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和发展理念、坚持制度创新、加强会计监管、服务中心工作、推动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其中,在会计法律法规方面,《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制定《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组织修订《注册会计师法》。

二、相关概念代表性观点及其述评

从目前行业仍需解决的问题和主流观点来看,普遍认为主要应该从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行业管理体制和法律责任这三个方面进行修订。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我国目前只有两种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即有限责任制和普通合伙制,对于有限责任合伙制和个人独资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受到限制。魏标(2012)、郭晋龙(2012)、杨山鹰(2011)和安广实(2011)建议《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应当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独立审计的实践,允许会计师事务所由多名注册会计师合作设立,也可由一个人投资设立,多样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二)行业管理体制。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管理注册会计师工作而确立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可分为三种:行业自律管理模式、政府监管模式、独立型管理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确定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的管理模式。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在财政部的监督和指导下运行的。孙光国(2004)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由财政部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注册会计师法》的行业管理模式应该和《会计法》保持一致。

(三)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很多,邱学文(2002)建议成立会计(审计)专业技术鉴定委员会,对法律责任在必要时进行司法鉴定。胡茂(2005)认为《注册会计师法》应将注册会计师因故意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规定为连带责任的形式,将注册会计师因过错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规定为按份责任或者是补充责任的形式。

(四)其他问题的修订意见。在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方面,从长远发展来看,秦荣生(2000)、李忠心(2003)认为在《注册会计师法》中应增加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陈水华(2012)、王海兵(2016)建议在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规定上,将税务鉴证、税务咨询、税务服务纳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畴,或在本法的实施条例中予以明确。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方面,李长爱(2000)和李霞(2016)、刘航宇(2002)、蔡建胜(2007)建议提高注册会计师报考条件,目前大专以上学历的报考条件过低,规定不合理。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不全面。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对于组织形式的规定不够全面,不能将符合国情的所有组织形式都涵盖在内。同时合伙制也欠完善,入伙、退伙以及合并,合伙人决策授权等都缺乏相应规定。

(二)业务范围和事业领域不广泛。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和事业领域需要相应拓展,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提供会计税务和管理咨询的需求与日俱增。《注册会计师法》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审计业务,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范围也需要明确划分,明确可以承办和不得承办的内容。

(三)行业监管模式不明确。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部门不明确,出现多头监督,使得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无所适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质量应该常年以不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主,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辅助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检查。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业务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并建立业务报备制度。

(四)法律责任鉴定缺失。随着人们知识的拓展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关于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在面对法律纠纷时,司法机构对审计业务的专业性不强,作出的判决对审计人员不够公正客观,缺少一个专业、权威和中立的机构对审计业务进行司法鉴定。

(五)注册会计师的报名注册条件较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报考和注册条件相对国外较低,行业执业人员素质整体水平较低,通过对最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的研究发现,人才流失加剧、执业质量欠优等已成为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注册会计师整体执业水平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六)缺乏明确的退休制度。《注册会计师法》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退休机制缺乏明确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年检办法》规定了执业的最高年龄是70周岁。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年龄结构的研究,可知我国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人才老化、中青年后备人才流失的双重压力较大,行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架构亟待优化。

(七)其他问题。对比西方国家,我国注册会计师助理人员资格要求较低,同时缺乏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相关法律要求,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注册会计师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也不够紧密。

四、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建议

(一)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和合伙制两种形式,存在组织类型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可以增加以下两种形式:有限合伙制和个人事务所,有限合伙制有助于减少风险和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包含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的优点,是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的一大趋势。个人事务所比较适合我国国情,满足了委托人多样化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的业务要求。

(二)拓展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通过对最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的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审计业务,占比约72%;另一方面,非审计业务收入增长提速,从2010年的10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65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3%,高于行业收入年均增长率(12%),表明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范围、加快多元化发展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拓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除了传统的法定业务(会计业务、审计业务)外,在《注册会计师法》的第二条和第十五条中增加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以及其他相关业务是有必要的。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应推行“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的管理模式,《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也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专业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议事,秘书处执行的自律模式,但是仍需要推进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模式,通过修法使这种模式更加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另外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协会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都已经加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以在《注册会计师法》中应该进一步明确管理体制,建议《注册会计师法》中规定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协会和注册税务师协会都应受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一监督和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责任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管理体制也应与注册会计师相同,推行“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的管理体制模式。

(四)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加强法律责任的鉴定。从法律上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的法定责任,建议新增质量监控条例,在《注册会计师法》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遵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建立和执行适用于本所的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以合理保证审计等工作的质量符合相关专业准则的要求。”从法律上明确审计意见定位,缩小社会公众对审计报表的期望差距,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只是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

我国有必要聘任法律理论知识丰富和实务水平较高的专家和业内人士组织成立法律责任鉴定委员会,确保该委员会意见的公正性。建议在《注册会计师法》中增加对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鉴定的机构设置,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鉴定体系。

(五)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报考条件。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不仅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要求有所提高,对英语和计算机等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是有必要的,建议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的条件提高。原条例中的报考条件为专科以上学历,建议修改为本科,同时可以对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考生准予免考会计类或者相关专业学科的考试科目。

(六)增加注册会计师的退休制度。建议按照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增加注册会计师关于退休制度的规定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到65岁必须退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65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相关部门不再办理转所手续,虽然可继续执业,但最多到70岁”。

(七)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的条例语言。根据我国最近颁布的《立法法》规定,应完善法律语言表达的精准,因此建议将《注册会计师法》中第六条关于“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一句更精准地表达修改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八)关于《注册会计师法》的其他建议。首先,现有《注册会计师法》仅规定了行政责任,对民事责任问题应结合《公司法》《侵权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增加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制度。其次,建议在《注册会计师法》中新增助理人员资格条件,参考其他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建议助理人员资格的条件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中为鉴证业务聘请的助理人员,应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有2年工作经验或者具备相关专业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提高助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另外,建议在《注册会计师法》中新增后续教育规定,更新和丰富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使注册会计师适应行业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虽然经历了几次修订,但是仍旧存在问题,需要继续修订《注册会计师法》,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一步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本良.注册会计师法修订的有关建议[J].财政监督,2013,(17).

[2]赛娜.日本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7).

[3]曾庆学.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防范[J].商业会计,2010,(3).

[4]崔丰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06.

[5]鲁阳.注册会计师法修订的方方面面[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2).

[6]柴珐.关于修订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若干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3,(7).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1.注册会计师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的程度不高实施内部审计是企业作为增加组织价值,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的运营方式、特点、弱点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其工作成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注册会计师不能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有:不能对内部审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无法对该公司进行风险评估,拒绝利用内部审计的结果,导致大量重复工作的出现,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相关结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利用自己的职业判断结合行业特点,对该结果进行评价,只能亲自实施相关的程序,导致重复工作;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审计行业。有效的沟通可以换来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注册会计师作为外部审计,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来自于被审计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将使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法律责任日益拓展,处罚力度日益加大从目前看,注册会计师涉及的法律诉讼的数量和金额都呈上升趋势。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拓展主要体现在“诉讼爆炸”现象和“深口袋”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经济业务和经营环境逐渐复杂,注册会计师经常面临因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层舞弊导致的破产而遭受,注册会计师往往要为此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逐步拓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主义逐渐兴起,当其依据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告作出经济决策,结果却遭受损失时,相应的就会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赔偿,并且社会公众将注册会计师当成财务报表的保证人,一旦失败,往往就出现了“深口袋”理论;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注册会计师责任的界定并不清晰,很多情况下无法明确判定究竟是审计失败还是经营失败,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变成“替罪羊”;注册会计师本身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审计工作,出具了不合理的审计报告,导致审计失败,最终受到法律的追究。

3.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缓慢,安全性值得提高信息系统审计简称IS审计(Informa⁃tionSystemAudit,ISA),我们可以按照如下定义来理解它的含义: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对政府或企业等组织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在此过程中,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向企业的管理者报告。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专业人才。随着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不断结合与日益渗透,跨越传统审计理论、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计算机科学四个科学领域的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具备传统的审计知识,更要具备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缺乏相关的专业审计软件,目前国内已有的信息系统审计软件普遍存在功能简单的缺点,只能应对简单的审计业务,无法实现对复杂业务的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的推广进程缓慢,不少审计人员由于观念上的理解偏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少甚至几乎不运用信息系统审计,使其丧失了本应发挥的作用。

二、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

1.缩小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期望值与现实值的差距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正确认识到作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仅仅对于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性出具合理的保证,并非是绝对保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班或者发放宣传手册等手段,积极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建立在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合理期望值的基础上,解决该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现实值,要做到这点,最根本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规范,职业能力的提高,对于应当发现的错报做到疏而不漏,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无理要求要学会说“不”。

2.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为了防止“客大欺店”的现象的发生,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应当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才不会受制于被审计单位,从而使自身的独立性得到保护;施行审计轮换制。对于一家连续多年为某一家企业提供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当其工作年限达到一定限额时,应该解除雇佣关系,聘请另外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长期的合作关系可能导致双方之间因为过于熟悉和了解,而使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每年都存在的错报产生麻木心理,或者视而不见,选择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可以相互监督,避免由于长期合作带来的舞弊行为。

3.提高注册会计师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的程度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等相关问题,从而决定是否采纳或者部分采纳内部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评价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否得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对自己的审计工作是否有用等相关问题;审计前,审计过程中和审计后都要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审计前与内部审计人员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内部情况,为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以及与内审人员的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审计过程中的积极沟通有利用双方互相学习,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共同商讨。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可以就审计结果与内审人员进行沟通,切磋。在沟通时,注册会计师必须不应完全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必须考虑到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作出合理的选择。

4.明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完善有关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相关条款。通过法律条款的制定,进一步明确被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以及事务所各方承担的法律责任,指出出现哪些情况时由谁来承担责任,避免责任的模糊,界定不清等情况;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作为审计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进行相应的记录,作为日后一旦出现诉讼案件时的证据;慎重的选择被审计单位。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在签订审计合约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从事的行业,近年来的业绩等信息,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切勿盲目接受。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风险;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审计风险的内涵

审计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或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乃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被揭示出来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看。信息化时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参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也在不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这些事务的处理,也是争议颇多。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诸如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合并会计报表等新内容不断出现。这些新内容的涌现要求我们执业人员具备更高素质。

2.从审计范围来看。现代审计范围已经从传统的财务报表区域扩大到财务报表以外,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同时也要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作效果以及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范围的扩大虽然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经济利益,可是它却又无疑的扩大了审计风险。

3.从社会各界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和期望来看。信息使用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他们要求审计人员保证查出全部的差错和欺诈行为,保证财务报表不产生误导行为。但事实上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能达到如此完美的效果,注册会计师们实际能担负的审计责任比社会公众的期望要小。然而,正是这一差异,使得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主观原因

1.从审计人员的素质看。审计是一个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职业,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与客观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些事务所的执业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执行各类审计业务的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高,使其在执业过程中不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和偏差。并且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相对于西方国家显年轻,所以这方面的人才也相对较少,所以我国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强而有力的人才队伍。

2.从审计方法来看。现代审计广泛采用的抽样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但用样本的审计结果去推断审计总体的实际情况必然存在误差。另外,由于现代审计方法强调成本和效益原则,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而这种取舍观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性的程序被放弃,从而使审计结论出错,引起审计风险。相对于一这种风险而言,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具有很强的专业判断力和职业怀疑。

3.注册会计师工作责任心缺乏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专门技术服务,注册会计师有责任计划自己的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行为,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技术和职业关注。可见,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对审计过程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处在一个利欲熏天的社会,所以有部分人员职业道德较差,惟利是图,帮助客户弄虚作假。

三、审计风险的降低措施

(一)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避免在经济上过分依赖

独立性原则是注册会计师的一个重要原则。众所周知,独立性被誉为审计的灵魂,西方学者认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客观、正直的行为能力,同时还需要形式上保持独立,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独立性的概念。实践证明,很多诉讼案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偏听客户的一面之词和屈从于各种压力。失去了审计独立性,就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也不能进行适当的审计规划,并按规划实施审计,也就谈不上审计风险的管理。独立性虽然不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保证,但可作为审计风险预防性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谨慎选择客户

选择客户是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的起点,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之一。总结中外审计失败的教训可以得知,注册会计师如欲避免审计失败,降低审计风险,必须谨慎地选择客户。一是选择正直的客户,如果客户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它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往往也会蒙骗注册会计师,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很大的审计风险。二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中外历史上很多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例,都集中发生在宣告破产的客户上。一旦判断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最好考虑拒绝接受这类客户,若无法拒绝,则应提高审计费用,执行较为详细的审计,以转嫁审计风险的损失。

(三)加强继续教育,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后续教育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职业道德教育,二是专业技能培训,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后续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由行业协会组织力量,根据注册会计师的需要实施分层次培训;二是注册会计师的自我教育,利用各种机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只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在专业不落后,才能够使自己执业能力得到提高。

(四)提高会计事务所的行业专长

国外的大量研究均证实会计师事物所的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通常受到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行业专长,即在审计师独立性既定的条件下,审计师掌握客户所在行业的经营特点,交易流程,特殊会计政策等知识,能够帮忙其收索审计证据,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和审计效率,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客户财务报告的公允性,提高审计质量。我国目前大部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业专长。个人认为只有形成自己的专长并从事自己专长所熟悉的业务,才能敏锐的洞察可能存在的舞弊之处。这样注册会计师才有较高的职业怀疑,才能够达到降低审计风险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喻小明.事务所客户重要性影响审计质量吗[J].会计研究,2008.

[2]陈诚,邓茜.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

[3]胡成玉.浅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5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开始展露头角,其中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这就使得在会计领域的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在这种形式下,传统的注册会计师的缺点就逐渐地暴露,这就给现代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如何让注册会计师与会计信息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文章基于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注册会计师的理论知识,对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相应地研究。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这样以来,无疑是对传统会计注册师审计一个巨大的挑战。会计信息化后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要对会计审计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查,还要分析监测会计信息系统的各种软件,使得会计信息化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比以往更加复杂。

1.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理论

1.1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下主要是通过网络的快捷、准确的运算模式形成一种新的审计方式,通过对电算化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既能很好的利用前期的审计结果有可以进一步细化审计内容;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体是与审计对象没有利益关系的独立第三方,通过独立的审计注册师对参与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的会计资料的审查,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给出该企业的综合评价结果,对于企业会计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使得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更有效、更安全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

1.2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和传统审计的差异

两种审计最直白的区别在于将传统审计中对纸张资料的审计转变成电脑数据的审计,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还可以更加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企业地会计资料,不再局限于财务报表这种单一的审计方法。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强化审计企业会计资料的实效性;同时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拥有更好的专业素质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传统的审计报表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企业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会计信息化下审计能够大幅度减少企业的会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3.1审计准则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多样化,传统的审计会计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审计方面的要求,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颁布实施开始,我国的审计准则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会计信息化中的电子证据和会计系统的自动办公给予了当代注册会计师审计新的审计权利和相应的义务。1.3.2审计手段和内容的变化会计信息化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在电子工具的应用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全面的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极大程度的扩大了审计范围;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要检查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对企业的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建议。1.3.3审计人员的变化增强了对审计人员能力的要求,需要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处理好会计审计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软件处理能力;审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计能力,不被时代所淘汰。

2.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本文主要介绍

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流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终结阶段。

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在此之前,要明确对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目标,然后据此了解相应的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进行检测,对其软件进行审查,以便做出最后的评价;除此之外,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例如企业单位的性质、注册会计师等会计人员是否按照相应的法规进行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处理。第二步是双方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主要是规范审计过程中双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具体表现为被审计单位应该积极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而审计人员也应该在审计过程中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假公济私,业务约定书的签订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对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评价制度不仅在审计过程中至关重要,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同样重要。前期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后期的评审过程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同时确定审计过程中的重点,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准备阶段的评价制度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宏观行业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第四,制定审计的计划,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对审计的风险进行识别,力求在审计实施阶段之前把握被审查单位的风险,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使得在后期的审计过程中更加安全。审计风险的分析需要大量的企业的财务数据,而这是与企业的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能力相关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2.2实施阶段

会计信息化下会计注册师的审计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前期准备阶段的内部评价结果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符合性测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信息分析,确定被审计企业现阶段哪部分内部控制是完全正常工作,其信息是完全可以作为有效分析数据的,发现其中存在漏洞,需要在审查工作中予以注意的部分,根据此次全面了解的新数据与准备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符合性测试的重点,开始符合性测试。第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结束后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对被审查企业的账簿、报表等原始单据直接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包含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用友、金蝶等会计实用性很强的计算机软件是审计人员必须能够独立操作使用的,企业可信任数据是进行实质性测试的依据。

2.3终结阶段

第一,整理审计资料。这是终结阶段的第一步,在审计过程结束后,审计人员应该为整个审计活动编制底稿,包括其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不确定因素,将审计过程中得出的各类汇表及报表进行严格的分类,为后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做准备,另外被审计的企业与审计事务所之间还应该针对审计工作交换意见,特别是审计事务所要对企业提出改进建议,并制作出可行性的报表,如果在整理审计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审计人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必要时要重新进行某个环节的审查。第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审计工作主要由负责审核企业的项目经理、审计部门经理、事务所主管会计师分别进行。第三,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总结、业务复核核对表、审计报告等,至此审计过程完全结束。

3.结语

会计信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传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较对注册会计师的自身能力要求的更为广泛,其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可以对企业内部风险做出较准确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长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璇,张瑞.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J].时代金融,2015,17:159-160.

[2]王泽霞,甘道武,郝玉贵,何瑞雄.新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与审计变革——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0,06:91-94.

[3]车志慧.论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J].商,2014,06:97+77.

[4]王瑞华.基于会计审计风险原因与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