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人为本”是现代最主要的教育理念。“本”是指事物的根本,在世界万物万事中,“人”才是根本。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深入地研究学生,有效地服务学生。教师只要落实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学工作才能做实、做好,才能把促进全面学生发展。在宪法学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主、以人为重、以人为先,面对当今越来越多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学生观”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鞭下,对学生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和整体划一的评价方式,教师是教书的机器,学生是学习的机器,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传统教学上的失误或失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学生观”必须得到彻底的改革。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教师在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中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既关注那些将来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将来成为“匠”的大多数学生,实现教育教学面前无差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具有“服务”意识,宪法研讨式教师不再是唱“独角戏”,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权威神圣不可挑战。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服务,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来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宪法研讨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讨论、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不要强求课堂上一致的标准答案,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自己来推导出结论,领悟发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在宪法研讨式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具备宽容的心态。当今学生个性越来越张扬,也许会在宪法研讨式中出现突发事件,学生提出与当今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观点和看法,给宪法研讨式教学带来不利影响。面对突况,教师首先要冷静,不要以言语压制学生,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次,教师要宽容,换位思考,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思考。教师具备宽容的心态,就具备了教师的爱心。爱和感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教育,是一种爱和感动的教育,换来的必是教学的双赢。
二、目标层面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
宪法研讨式教学有其教学目标,即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作为宪法研讨式教学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储备知识的结构体系,是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宪法研讨式教学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是既有宪法学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宪法学拓展知识。宪法研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将来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宪法研讨式教学既注重宪法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注重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在掌握宪法学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讨论或辩论向外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学生为了在完成教师布置的研讨式教学的任务,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拓展与宪法学相关的课外知识。因此,宪法研讨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宪法研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教师布置宪法学研讨式教学选题后,要求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解决每个选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检索能力提高了。第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宪法研讨式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第三、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宪法研讨式教学要求学生对查阅资料,并对每个选题撰写1000字左右的发言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第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或辩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宪法研讨式教学这种民主、和谐、开放式的教学,有助于解放学生的口,让其去问、去说、去讲、去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才干;有助于建立“主—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人格是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映的特征。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中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这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懂得尊重和合作,懂得如何面对课堂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利于学生形成沉稳的性格和良好的气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三、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自主、探究、合作、创新
宪法研讨式教学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具有自立性,即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自主学习具有自为性,即学习主体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自主学习具有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和规范性。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研讨选题后,要求学生根据选题查找相关资料,对选题进行分析、思考。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具有四个方面特点:第一、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二、探究学习离不开教师指导;第三、探究学习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第四、探究学习必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探究学习,学生在对教师布置的选题进行深入探究式的研究,即对选题所涉及到的研究现状、观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创新研究,在辩证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宪法学研讨式教学的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探究学习中,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同样重要。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通过分组方法,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合作学习是一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的学习策略。宪法学研讨式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对选题形成小组观点,然后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进行课堂研讨,通过课堂研讨环节,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宪法学研讨式教学中的分组讨论和课堂研讨都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宪法学研讨式教学属于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答疑解难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方式。在宪法学合作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
(四)创新学习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问题 办法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讨论式教学是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授课方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是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在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探讨课题中,教师们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
一、讨论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不理解将讨论什么,怎样讨论,无法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自己有的认识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讨论点,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学生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和倾向性,不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互动。
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1、讨论的效果不佳,方式方法单一,学生逐步感到厌倦。2、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容量,或根本不值得讨论,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四、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结果使学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讨论学习之真谛。五、优等生在讨论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了主要角色。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机会。
综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症结在于教师缺乏对合作讨论的本质理解,片面地、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讨论。因此,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离题。在展开合作讨论之前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训练。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
2、全面完整理解合作讨论的意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的实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实现多样化。
3、合作讨论前,教师要有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告诉学生会学习什么,必须掌握什么;c、将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4、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讨论中的作用。讨论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以从前的认知能力作为基础,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时间。 5、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分组讨论学习一般采用异质混合。在组合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对学困生以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扬长避短,从而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关系,从而使自己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体验自身价值。
总之,在教学中要搞好讨论式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讨论式教学 中职
讨论式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时期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课改实施以来,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几乎每有公开课、观摩课,必有小组讨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我认为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强,理解能力也相对强,语文教学完全适合讨论式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高考压力大,学校里所有课程都是为高考做准备,老师必须在最短时间里,把正确的知识和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开展讨论;中职生没有高考压力,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这一点来说非常适合讨论式教学,但是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学生素质低,自我控制能力差,学生会借口讨论而唠起嗑来,教师如果掌握不好,会把一堂讨论课,变成散漫随意的自由课,所以也不适合把所有课文都采用讨论式教学,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有点现实意义的课,作为讨论课教学,如在教材的每个单元安排一次讨论课,偶尔改变一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如何准备讨论式教学
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讨论式教学的纽带和核心,问题质量直接影响讨论的质量。好的问题能够启发高水平的思维;恰当的问题是教师运用讨论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工具;赋予创造性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问题的明确性,一般一堂讨论课不应超过5个讨论题,另外讨论题的内容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标准,落实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技能和学科思想目标。问题的设计也要赋予创新性,与时展相结合,比如我在设计教改后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鲁迅《灯下漫笔》一文时,就要求学生讨论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大家各抒己见。
2.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就把要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课上才能进行有准备的发言。
3.讨论式教学一般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规模过大会影响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讨论质量下降,同时也给教师组织讨论带来很大困难。一般认为每个小组以5~8人为宜。以座位顺序分小组,便于集中讨论,也便于随时改变教学方式,每个小组选出核心成员,大家广泛发表意见。
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讨论”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师生是互动的,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生。如果学生不敢或不愿张口,讨论就难以展开。 所以,课堂讨论前,教师要进行一番动员,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造一种激情澎湃的讨论氛围,像辽宁北方电视台的《交锋》节目,大家都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要引导学生轻松讨论,不要有负担,不要怕说得不对。
三、如何进行讨论式教学
1.讨论式教学进行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讲解。教师的讲解会给学生的自由讨论造成影响,容易引起学生先入为主,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按着老师的思路去考虑问题,从而影响讨论质量。不要模糊不清。不要在讨论刚开始时提出一些模糊不清的、非常概括的问题,如:你的想法是什么?有谁想反驳?谁先发言?等。不要有任何偏向。不要暗示一些能说善辩的学生发言,否则其他同学就会降低参加讨论的热情。讨论一开始,学生会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结果,这时候老师要保持沉默,看一看沉默能带给我们多少新的、明确的想法。沉默也是讨论课必要的组成部分。开始讨论时要给那些犹豫不决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也是讨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角色要轮流互换,让平时发言积极者和沉默寡言者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讨论式教学如何维持,讨论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当吸引尽可能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教师的讲述应当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水平。一般认为参与讨论的核心支柱是掌握问题、倾听和回应的技巧。讨论需要有课堂随时提出的问题来支撑。这些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要求讲出更多的证据的问题。如: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的论点有哪些论据做支撑?有哪些观点支持你的看法?你在文中哪一段找到这样的观点?等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你能换种说法吗?你能举个恰当的例子吗?你这样讲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下刚才的术语吗?把各个发言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如你所讲的内容与刚才那位同学所讲的有何联系?你的发言与某某同学是否一致?你能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吗?进行概括总结的问题,如这次讨论中的重要一两点是什么?关于这次讨论还有什么未做解答或存有疑虑的问题?如果下次我们想对此话题作更深刻的理解,那应当再谈些什么呢?哪几个词或哪句话能最好地概括我们今天的讨论?如果教师的问题问得精巧,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些想法,又都有一些疑问,这时候他们将非常渴望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说出来,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时他们的眼睛里会闪现疑惑和探究的光芒。倾听。当别人发言时参与者要善于倾听,努力做到: 听出当前话的内涵而不是思考下边要讲什么;在支持或反对之前努力理解所讲的观点;对同意或反对的观点都同样认真的做好笔记。教师应该做到:向参与者提出一些问题以便扩大和加深讨论;关注发言者的自信心。回应。学生发言后,教师不应作为最后的或唯一的回应者,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保持沉默,等待其他学生的回应;二是让持反对意见的同学来回应,以便激励全组同学发表不同观点;三是提出一个直接相关的问题或话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多加肯定,表扬是重要的回应手段,但需要有新意、有实际内容。
3.小组讨论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成员间要相互启发、相互肯定、相互鼓励,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确保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且找到讨论状态欠佳的小组(包括整体水平比较薄弱的小组、水平极不均衡的小组等),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尽量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帮助学生组织起更好的讨论。
4.小组讨论重在激发学生思考,使所有参与者畅所欲言,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不同见解融合讨论,就能使不同想法互相碰撞,激发学生灵感,让风暴进入头脑,让头脑改变风暴的方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讨论课的完成
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会很迫切的想展示小组的成果,所以在讨论课上,将小组讨论的主旨向大家报告是必要的程序。报告方式决定学生的感受,学生会因报告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想法,讨论课的最后是老师总结各小组意见,给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也就是落实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讲明重点和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有多个答案的,老师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学生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将来在社会实践中知道何者为佳。
参考文献:
[1]罗岩. 教育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讨论 教学 思想政治 教师
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具体目标之后,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热门教学方式,被广泛地推广到了基础教育中的各个学科教学中。
毋庸置疑地,讨论式教学法的良好运用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相对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在吸引学生兴趣、改变课堂枯燥氛围、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当讨论式教学法被引进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时候,传统课堂中灌输式教学、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不得不说这是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浮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提出三点问题进行讨论:
一、讨论式教学法和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只引导学生遵循同一标准、同一途径、同一模式,以求达到同一个目标,这种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上叫做“求同”式。而讨论式教学旨在通过讨论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说,这是一种“求异”式或开放式的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说,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无疑是对学生思想束缚的一种解放,对学生潜能的深入挖掘,对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必须建立在结合具体学科不同特点的基础之上。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常识的讲授,更多的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个人品格的培养和形成,这种对中学生在价值观、个人品格上的培养目的和要求在大多数时候是“求同”趋向的,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在这一点上的趋向尤为突出;而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求异”式或开放式的教学,那么如何实现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良好运用,在这里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第二,我们如何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求同”性是指思想政治具体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而讨论式教学法的“求异”性则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开放式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是体现的“求异”性,但是开放式讨论必须要回归教学目标,实现“求同”性。
目前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例如,在高中政治课中,其中一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小团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如果任由学生们开放式的讨论,教师不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五花八门的观点不能够做出适当的评价,那么这无疑是不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从长远的影响看,甚至可能造成学生价值观的混乱。无论如何,讨论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实行必须要建立在坚持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基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二、课堂讨论氛围的营造
课堂讨论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对讨论所做的充分的准备。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课堂讨论、积极发言、纠正错误、认真总结、课后书写学习笔记。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在课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必须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及对什么类型的话题感兴趣,在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才能够保证课堂讨论既不会过于简单或枯燥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也不会过于困难导致超出了学生的思考讨论的能力范围,这是保证讨论顺利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因素。除此以外,提供资料也是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的环节,教师在筛选合适而充分的资料的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材料,提高学生信息搜索和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
另外,客观环境的设计也是营造良好讨论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将桌椅摆放成圆形,方便学生展开讨论,同时也从客观原因上保证了每个人充分发言的机会。同时,在讨论进行时,教师可以将讨论主题在课件中突出,并且要讨论的要点、所需的关键信息在课件中进行罗列呈现,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讨论氛围。
三、对教师素质及能力提出的挑战
讨论式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对于教师提出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教师自我角色的转变和定位;讨论式教学法对于教师沟通技巧的要求。
讨论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适时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定位也就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孤立的“讲授者”,而应该是这个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信息整合者、点评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要做到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讨论式教学中处理好这个关系,其中就有一个课堂角色和自我定位的转变,让很多教师难以适从,有的教师不能摆脱传统教学的教师定位,将讨论过程控制得过于死板,导致讨论不能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有的教师又“放权”太多,导致课堂讨论自由散漫,甚至偏离了讨论主题。正如一位中学教师说的情况:“教室里热热闹闹,但学生什么都没学到。”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对于讨论式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讨论过程来看,讨论过程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班级的人数宜少于30人,讨论式教学法中采取5-10人的分组讨论是最恰当的,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样一种讨论问题的组织形式同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是非常类似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小组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就等同于小组工作中的“工作员”(或称为组长)的角色,那么教师应该具备的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回应。提问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或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课堂充满了深入相互的对话的气氛。常见的提问类型可以包括:要求学生举出更多的例证;要求进一步澄清问题;把学生之间的发言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并使学生明白自己发言的意义,以及自己在整体中的作用;提出概括总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重新思考。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教师只有仔细倾听其他人发言,才能评论对方是否理解正确,以及对方发言同主题相关程度,以便提出下一步讨论。而目前许多教师采取的只“听”无反应,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倾听。回应是和倾听紧密结合的,教师可以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回应,包括:点头、微笑、身体前倾等等,同时也可以用言语方式进行鼓励的回应,比如用“哦,对,是的”,或重复发言者的话等方式鼓励发言者继续发言。
以上三点是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运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完善,才能实现讨论式教学法在现代基础教育中的成功运用,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韩震主编.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绍琼.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策略[J]. 三峡大学学报,2008(12):375.
[3]芮守文.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细节[J].甘肃教育,2010(12):24.
大家都知道,论文的编写是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论文常用来描述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文章,就着病例分析论文写作而言,是将实验研究所得出的临床积累的经验和结果的资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判断、推理,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再现的过程。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病例分析论文格式与范文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朋友们~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A4(210mm×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以上。
范文赏析:
病例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教授高血压病时,单靠课堂的理论讲授达不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学生在学习高血压病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缺乏对高血压病的综合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分别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病例式教学的意义及特点、病例式教学的基本方法、病例式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学习效果为目的。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高血压教学应用
高血压是一种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由于高血压病内容复杂、理论性很强,若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难以将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融会贯通,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会理解运用高血压知识,可以采用病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现将病例教学法的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安排,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在讲解疾病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表现及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对疾病的掌握不完全,难以进行深度广度的延伸,从而教学目标教学质量都没有达到要求。
2.病例式教学的意义及特点
病例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对具体病例的分析、讨论、推理及判断,来达到教学目的得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对病例的研究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決策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符合医学综合性课程、创新综合性实验的需要。
病例式教学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在病例式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病例式教学具有一定实用性,对学生临床学习有很大帮助,因为病例都是来源于临床实际,通过对病理等的分析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临床知识;病例式教学的直观性能够更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病例式教学的启发性,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1]。
3.病例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3.1课堂设疑
在课程开始前,可以提出几个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开始讲授课程,讲授的课程需要围绕问题进行,最后通过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解决之前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
3.2病例直观展示
在课堂上直接的将与病例相关的图片、幻灯片等同病例一同展示给学生,学生现场见过疾病病变都比较少,这种直观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提高课堂气氛,更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3病例比较鉴别
在教授完一个或者多个例子后,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类似的病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给予的病例进行鉴别,使得提高学生对各病例的诊断。
3.4病例课后作业及考核评价
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布置病例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思考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考试或者考察时,可以将病例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以来检验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
4.病例式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血压病教学中,使用病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理论概念,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多个小组,并设立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策划、设计、组织此次高血压病例教学活动,检验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小组成员负责提供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等。
其次,根据高血压病教学的目标,及难点和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典型案例,并把相关资料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适当的进行小组指导,并协调各组之间的沟通。
再次,各小组成员根据高血压病例资料进行课前讨论,小组长检验成员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针对病例重难点对学生进行相关辅导。
最后,进行病例教学课,开展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最后各小组各出一位成员进行发言,教师考察学生对高血压病例的掌握熟练度、诊断方法、思路等,根据情况做出评价,可作为平时测验成果。并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对学生进行进行辅导,启发学生创新思路,时刻把握课堂节奏,掌握课堂讨论的整体方向,最后教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忽略的细节进行讲解分析,带领学生再次对高血压病例重难点进行巩固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采用病例式教学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在设计病例内容时,要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病例,如果针对性不强很有可能会误导学生,起到反作用。不宜设计过多的临床知识,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学生理解困难,但是在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面广、复杂的病例。在课堂上适当的组织讨论,教师要把握好讨论主线避免跑题现象,注意将理论和实际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讲解的深度广度,以上都是需要教师在病例教学中应注意的,教师要做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5.结语
病例式教学法是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培养临床适用型、多功能及能适应当代临床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开展的教学方法,使用病例教学法能够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开展病例教学法中,教师应注重结合本病、本专业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并不断地完善病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