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暑养生

大暑养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暑养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暑养生

大暑养生范文第1篇

西瓜的由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介绍说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发现,原名叫稀瓜,是水多肉稀之意,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但最普遍的说法是由西域传来。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西瓜的品种

中国西瓜产地分为南北二地:南方以海南岛为主要产区,海南岛依其独有的气候一年四季均盛产西瓜;北方以山东为西瓜主要的产区,主要集中在鲁西北地区的聊城、潍坊、昌乐、德州、泗水等地,其中五一前后上市的早熟品种尤以昌乐县尧沟镇西瓜最为出名,有“中国西瓜第一镇”的美誉。此外河南开封、河北、陕西、甘肃兰州也是西瓜主产区。

汴梁西瓜:汴梁西瓜是开封的传统特产,驰名古今,畅销中外。其特点是:皮薄汁多,瓤沙脆甜,清利可口。

郭牌西瓜:郭牌西瓜种植历史虽只有20多年,但却是华东地区最早的大面积西瓜种植户,主产地温岭市箬横镇。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早春红玉西瓜: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等地,在我国已有千余年栽培历史。

在我国新疆,特别是吐哈盆地,由于强、长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据说当地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西瓜、哈密瓜,而且味道甘甜,非常可口。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足见西瓜的影响力。

西瓜的典故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五代后晋的一个小县令,因故流落契丹,逃归中原后,写了《陷虏记》,记载了自己在契丹的见闻。书中提到自己初尝西瓜,并据闻“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书中提到的“牛粪覆棚”,是因为契丹地寒,先在棚内播种,后覆盖牛粪,利用牛粪发酵产生的热量促使瓜子发芽。瓜苗育成后,天气渐暖,移植棚外。可见,当时就有“大棚西瓜”的创举了。

宋金和议后,南宋使者曾于开封郊外,写了《咏西瓜园》:“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不过,诗人自己注解:“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看来,当时西瓜已被引种到中原地区,但“味淡如水”。

大暑养生范文第2篇

(公历7月6-8日)

温风至 蟋蟀居宇 鹰始鸷

[宜]养心,保持乐观心态

[忌]过分贪凉及摄入过多冷食

小暑,“署”即炎热,小暑意即小热。俗话说“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应减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其实这种吃法也是为了更好地使身体排汗,而排除体内的各种毒素。因为夏季容易食欲不振,而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有些地方还吃生黄瓜和煮鸡蛋。

小暑时节大地上没有一丝凉风,就算有风的话,那也是夹杂着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诗经・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说小暑节气时,由于太热,连蟋蟀都跑到了庭院里来避暑了。

但是,季节虽然炎热,养生还是一样要防湿。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长时间将桌椅摆放在露天,容易受潮,一旦座椅温度升高,就会将这潮气散发给人体,久而久之,甚至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谨防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

夏季到了,人容易水肿,尤其是女性朋友。水肿又称浮肿,通常多表现为手、足部有轻度凹陷,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等症状。等夏天一过,水肿有时候会自动消退。其实,这都是轻微的功能性水肿,是身体对内外环境一时无法适应的调节,问题不是很大,就像有时候人失眠,第二天早晨起来后也常见眼睑、手等处出现水肿是一样的,活动一段时间会自动消失。但是,有些水肿,却是因为暑天湿邪困脾引起的,不仅如此,气闷、困倦、瞌睡、反应迟钝等不适症状也与它脱不了干系。

天气炎热,高温酷暑,除了热之外,还有“湿”,这个时候外界湿度大,人体也最容易受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脾胃不合、头身困重等症状,中医将这称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由此可能引起水肿。之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正是因为,湿气阻遏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统血,脾统气、统水液,如果脾运化水液功能健旺的话,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滞留,也能防止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生成。但是,同时它秉性喜燥恶湿,一旦受到湿邪的入侵,就容易削减脾的动能,导致痰湿的形成,所谓“脾虚生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水肿的发生,正是因为脾不能发挥它统管气血水液的功能。

掌握简单的穴位按摩可以达到祛痰湿的目的,还可以防治其他慢性疾病。丰隆穴配合承山穴可以很好的祛痰湿。丰隆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处。按摩丰隆穴,一直有去湿化痰的功效,还能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经络疏通、健脾利湿之后还能达到祛脂减肥的目的。方法很简单,每天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的方式按摩此穴1-3分钟即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载:“痰多须向丰隆泻”,《十四经要穴主治歌》中也有“丰隆祛痰有神功,有形无形痰不同”的记载,可见,丰隆穴早就被公认能健脾、和胃、化痰,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痰。它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而“脾为生痰之源”,刺激它就能通调脾胃气机,这样痰湿自然化了。

祛痰以丰隆穴为主,那祛湿呢?祛湿当然就轮到承山穴上场了。承山穴位于人体小腿后面正中,肌肉浮起的尾端极。用指按住此穴,坚持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亦可。它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膀胱经主阳气,刺激承山穴可以振奋此处的阳气,而排除身体里的湿气。

饮食调节一直是不变的话题,有很多常见的食物都有不错的祛湿功效。例如:薏米,它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黑芝麻,性味甘、平,补肝肾,润五脏,也可以用来煲粥等。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道不错的食谱――薏米红豆粥。选料上没什么固定的比例,用自己的手一样抓一把,洗干净放到锅里即可。但有些人觉得粥稠点好,于是便添加一些大米,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大米本身就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自然会让原本清汤变成黏稠的,功效将会大打折扣。此外,熬粥的时候可以多放一些水,直至水煮成淡红色的汤就可以了。不要小看这红汤,要知道,薏米红豆粥的大部分功效就藏在这里了。一般薏米和红豆也煮烂了,会沉淀在底下,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当茶喝。保证又美味,口感又好,全家人都能喝它。《神农本草经》将薏米列为上品,说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又被称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又由于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在炎热的暑期,它还能补心。这个炎热的夏季,既要祛湿,又要补心,不妨煮点薏米红豆粥喝喝,不仅能被身体充分吸收,而且不会造成肠胃任何负担。

不管您是水肿,还是真的肥胖,中医认为体内都有湿。实践证明,薏米和红豆都是祛湿比较强的食物,去水肿的同时也能减肥,尤其是中老年肥胖者,效果明显。既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体内就会有湿浊生成,而湿浊正是许多疾病滋生的土壤。所以,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就是让脾强壮起来。

减苦增辛,夏季也要养肺气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至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可见,养生之道,是在四时调养,必须学会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要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日月运行规律进行。因此,夏天之际,心火旺盛,应该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宜食暖,不凉腹,慎食肥腻,多食蔬菜,可食菽与鸡,不吃夜食,不可多吃生冻之物。

心火旺盛,为什么要养肺气,又为什么要减苦增辛?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载:“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火太旺,火能熔金,容易伤肺,另外,夏天总吹空调或者好吃冷食,也容易寒气入肺,而伤到肺。而阴阳五行中,辛味是入肺的,因此养肺气需增辛。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虽说要减苦增辛,但是我们所说的苦,不仅仅是尝起来苦的食物,也有一些食物味道并不算苦,但实际从性味上分也是苦味的食物,比如橘皮,也是要少吃的。有一道菜可以多吃,那就是苦瓜!苦瓜本身具有消暑去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对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辛味多吃,也并不等于是越辣越好,像湘菜、川菜等辣味食物,就有点辣过头了。从中医理论上讲,辣椒的辣是辛味口味偏重的一种,不应多食。相对来说,葱、蒜等辛辣菜品要温和很多,在夏季可以适当多吃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养肺之功效。

辛味食物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还有香菜、韭菜、生姜、白萝卜、洋葱、油菜、芹菜、茴香、陈皮等,多常见为蔬菜类。之所以吃这些东西有好处,是因为它们大多具有发汗、行气、活血、化淤、开胃等作用,可补益肺气,尤其对于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

做一道青红萝卜猪肉汤消消暑,补补肺。材料准备:青萝卜500克,红萝卜160克,蜜枣4个,猪腿精肉400克,陈皮一小块。第一步,先把萝卜去皮切成三角形的块状,然后将猪肉洗干净,陈皮用水泡软洗净。第二步,把陈皮放在锅内加适量清水煮开,然后把上述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中,改用小火再煮大约3小时即可。中医认为,白萝卜属金,入肺,性甘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酒精中毒等。而红萝卜属火,入心,性甘平,归肺心脾经,具有下气、清热解毒、补中安脏腑的功效,主治烦热、便秘、胸闷气短、消化不良等。天气炎热时,易损伤阳气,喝这个汤,补肺的同时兼顾补心,心肺双管齐下,这样更利于身体健康。

此外,夏季水果也多,不少水果都是养肺的能手,像梨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不管您是生吃还是榨汁、炖煮或者熬成膏,对肺热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葡萄和石榴,二者都能够补肺。

还有一种养肺的方法,是您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笑!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很重要。夏季炎热苦闷,很容易闷闷不乐、心情烦躁,却不知这也是在伤肺。知名人物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所患肺痨,加上常年敏感忧郁,久而久之肺病更严重,甚至动不动还咯血。要知道,情志方面,肺主忧。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使呼吸畅通,可以改善肺部功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凡事过犹不及,不要放声大笑、狂笑,否则乐极生悲就不好了。

其实,从“养心”的角度来说,在夏季,少苦多辛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取其收敛、固涩的之功,以收敛易耗散的心气,避免心神受伤。毕竟,这个季节出汗多,最容易丢失津液,吃些酸味可预防流汗过多而伤阴,还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如番茄、草莓、柠檬、猕猴桃、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之类。吃饭的时候,还可以在菜肴中加些醋,以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夏季多汗不正常,找心肾来帮忙

炎炎盛夏适当出些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那如果出汗很多还是正常现象吗?有些人常常为自己喜欢大量出汗而烦恼不堪,如果这种症状真是经常性地、大量地,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出汗太多确实是种病。如果在安静状态下不是因为气温过高或者是衣被厚重的原因而出汗太多,并且身体某部分出汗不止、湿透衣衫,感觉像泡在水里一样,那么就是中医上说的“汗症”了。汗症在夏天发病率极高,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汗症患者也是苦不堪言,像在夏季,出汗太多且经常摩擦的部位,特别容易引发毛囊炎、疮疖等皮肤病。

汗症的发生与多个脏腑关系都密不可分,比如肺、脾、三焦、膀胱,乃至大肠等,但是汗尿同源,所谓“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肾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医书《医碥・汗》载:“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同时,《黄帝内经》指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伤及心血,因为“阳气在表,藏于腠理肌肤之间,故阳气偏则汗出,汗出多则损津液,津液亡使人脊瘦羸弱,以伤心气故也。”心和肾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由此可见,夏季固汗先抓肾的同时,还要补心。

汗症的症状有多种,其中盗汗是很常见的一种。其表现为晚上睡着了出汗,醒来又停汗的症状。如果长期如此,它会慢慢消耗掉人的心阴,让人变得虚弱,这个汗可就不是体内的毒素了,相反它是精华。经常盗汗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心肾功能必出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排尿不正常,而尿液在无法排出的情况下,就会借助汗腺出来,这样也会流出不有必要的水分,其实,如果问题还不是很严重,用穴道指压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按摩膝盖关节的阴谷穴和腰椎上的肾俞穴能治疗汗症。阴谷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是肾经合穴,它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两者相互配合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按摩时,注意气息的把握,可以缓缓吐气,然后左右手同时用力按压这两个穴位,时间大约控制在6-10秒,直到发痛的程度为止,每天30次,长期坚持,能有一定成效。肾水和心火不相济,还表现为失眠,同样也可以找穴位。脚底的涌泉穴和手心的劳宫穴,一个是肾之合穴,一个是心之合穴,用双手分别搓对侧脚心就可以使心肾相交。

还有,告诉各位,立夏之后有饮酒习惯的人可适当喝点酒。尤其是在晚饭后适量饮酒比较好,因为傍晚5点到7点为酉时,这个时段肾经最旺。“酒”字拆开来看,就是一个三点水和一个“酉”字,可见有酒入肾之意。但是要注意,中午最好不要饮酒,因为午时正是心经当道的时候,酒入心脑,容易引热上臃而致头胀。

如果说,多汗不好,那是不是不出汗甚至无汗就是好呢?有些人无论天再热,人再累,身体上也是干干的,不流一滴汗,其实这也是不好的。《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记载“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就是失的意思。汗和血本就同出一源,如果已经失血了,就不会再出汗,同样的道理,如果已经发汗,就不能再失血了。一个人精血都没有了,那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总之,别以为汗症不是大病。切记不可等闲,应及早治疗,化“危”为“安”。

避免宫寒对女性的伤害,切记夏天勿贪凉

进入暑天,人们衣着越来越单薄,并且室内整天开着空调,这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很多女性朋友,衣着上时刻展露着肌肤、、玉臂、香肩,一进到室内,在温度恒定的空调房内,寒气正透过的肌肤侵入身体,女性特有的脏器――子宫正一步一步受到寒气的威胁,自己却浑然不知。

宫寒是件可怕的事情。一些女性夏天贪凉,如好吃冷饮、生食。这样很容易导致寒气进入体内,而一旦它没有及时排出,滞留在体内的话就会伤脾伤肝。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脾统血”,肝脾被伤害,统血和藏血功能降低,“血不循经”就容易出现女性经血不净。并且多数人夏季牙龈出血、鼻孔出血等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在中医传统养生中,女性体质属阴,的确不宜贪凉。吃过多的寒凉、生冷食物,容易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而侵害子宫。不过,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一般表现为夏天时比较耐热,很少口渴,脸色也看上去比一般人苍白。她们除了一部分遗传自父母的体质之外,也与后天因素脱不了关系,像居住环境潮湿寒冷、好吃寒凉食物、易怒、过度劳累等。这样的人,更容易出现宫寒的症状。

我们频繁提到不能吃冷饮,也许有人会问,连小孩子都能吃的东西,为什么成年女性反而不能?其实,原则上,青少年也要少吃,但是由于夏季气温高,加上他们活动量大,适量吃点的话,寒气是可以随着汗液一起排出体外的。并且,青少年由于体内阳气旺盛,而阳气可以化解生冷之物不至于伤害脾胃。

那要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有宫寒?您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有痛经、黄褐斑、性冷淡、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等症状时就要引起注意了。并且每次月经到来,如果经血颜色黯黑、白带色白清稀且带有腥味,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而且水滑也是这方面的问题。子宫来不得半点疏忽,它是每个母亲孕育宝宝的“温床”。子宫温暖,体内气血才会运行通畅,按时盈亏,子宫里的“宝宝种子”才会发育,但是,一旦子宫出现宫寒,血气遇寒就会凝结,身体的形貌不能保持,里面根本没有适宜的温度供胎儿生存和发育,因此,这也是部分女性朋友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在盛夏,防寒首先应该从饮食做起,尽量少吃冷食,尤其是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不过,像西瓜、绿豆等食物,即使是在常温下,其本质也是寒性的,因此,对待这一类食物则要适可而食。至于具体吃多吃少,根据个人体质来定,像体燥、火气大的人可以多吃一点,但也别太多,雪糕一天不能超过两个。如果现在有两样食物摆在你面前,一样热的,一样凉的,一般人都是没有顺序吃的。其实,最好是先吃热,再吃凉,这样避免凉气在下被热气压到子宫的危害。

平时没事喝杯红糖姜茶可以化解寒气。您只需要在茶杯里倒入些许红糖和一片姜,用开水冲泡即可。如果放在餐前吃的话,不仅能主动化解所吃食物的寒气,也有助于缓解痛经等症状。若是遇到下雨天,还可以自己在家多煮些姜茶喝,生姜也可以多放几片,对潮湿天气驱寒是比较好的。

既然说到月经,就有两种情况要区别对待。一个是血热。经血颜色过于鲜艳就是血热的表现,一般表现为经量过多的症状。这个时候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清火上面,如可以喝点茶等。另外一个是炎症。一般情况下,经血有异味、白带多就是炎症的表现。这时应该注意的是,保持平时以及经期的卫生情况,同时可以采取用洗液清洗外阴。

其次,就是空调房里的保护。不管您是穿吊带还是短裙,一定要准备外套或者披肩遮盖在肌肤的位置。颈部、肩膀、背部、腰部、腿部、膝盖甚至脚,都不能受凉。所以怕冷的女性,丝袜也是防寒的重要道具。在空调房待久了,可以去户外走走,有助于体内寒气发散出来。

接下来要提到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减肥。夏天衣服穿得少,很多女性为了追求骨感美,想借助节食、减肥药等手段企图快速减肥瘦身。加上夏季本来吃不下饭、厌食、消化高等原因,确实有人能在短期内达到效果。但是,这种以非正常手段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在中医看来,寒邪很可能乘虚而入,攻击子宫。所以,千万别对脂肪太苛刻,尤其是腹部脂肪,它紧密联系着子宫健康。如果吃饭怕养胖,那可以多出去走走,多活动活动,不仅促进消化,还有助于活血。如今,很多小区和公园里都铺着鹅卵石,每天晚上出来散散步,快步走在这种路上,突起的鹅卵石能刺激脚底的经络和穴位,它能疏通经脉、改善血液循环,祛除寒气,使得全身温暖。中医说的“动则升阳”就是这个道理。

大暑来临,如何打开您的胃口说到七月里最常见的现象,莫过于厌食了。特别是在“大暑小暑,热死老鼠”的三伏天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体重减轻、精神不好等症状尤为普遍。对于这种现象,有些人采用的方法是熬,然而有句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离不开一个字:吃。食欲作为人生三大本能欲望之一,是五脏功能好坏的重要标志,熬只会熬坏自己的脾胃,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大暑时期最常见的胃口变差问题,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行。

那么,这种食欲不振的现象到底是何原因引起的呢?在中医看来,大暑期间的厌食症状,多与脾胃受凉有关。《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我们知道,“洞泄”指的是拉肚子,而“寒中”是指脾胃受凉了,因为在中医里面,脾胃属中焦,因此称为寒中。有的朋友会问了,大热天的,哪来的寒。就是因为热,才会常常吃冷饮、喝冰水,结果把脾胃的机能弄得不正常了。所以,要改善夏天的厌食现象,首先应祛除脾胃的寒气。

怎么祛除脾胃的寒气呢?

很多食物都具有驱寒暖胃的功效,而最常见的莫过于生姜了。“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灾殃”,从这句流传经久的民间谚语,我们可以知道生姜并不只是去除腥气的调味品,还是一味有较大医疗价值的家常菜肴。

说起生姜,还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有一次神农去南山采药,不幸吞食了毒菌,顿时肚痛如刀割,竟昏倒在一棵大树下,没多久又慢慢苏醒。神农睁眼看望,发现他躺着的地方有长而尖叶的青草,香气浓溢,渐渐觉得头目清醒,他知道这是香气刺鼻的结果,便用手拔起一株,把块根放在嘴里咬嚼,一股又辣又清凉的味道。顷刻,肚里咕咕响,继而泻出食物,泻后就神清气爽,一切康复自如了。神农在沉思:这种长尖叶草能起死回生,自己姓姜,就取名“生姜”作为永久纪念。

其实生姜的作用除了杀菌外,还可祛寒。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113方中用生姜者68方,或配半夏以降逆止呕,或配陈皮以宣发胃阳,或配紫苏以开散郁气,或配大枣以健脾和血。但总离不开一个“寒”字,外寒解表,内寒温中,生姜都是首选的药物。所以民间才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

关于姜的吃法,可做姜汤,做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在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款驱寒功能强大的药膳――生姜红枣粥。这道粥出自唐代医家李绛的《兵部手集方》,对夏季厌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这道药膳的配方包括生姜15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首先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姜丝,红枣洗净去核,粳米淘洗干净;然后粳米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烧开,放入姜丝、红枣,小火熬煮成粥。吃法为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食即可。

在这道粥中,姜是温胃散寒的良药。因此,用生姜煮粥,确有比较理想的温肺暖胃、驱寒的效果。我们再来看红枣,我国用红枣治病,由来已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红枣列为上品,认为它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本草纲目》更指出,红枣是脾之果,是脾虚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直至现代,中医使用红枣,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瘦无力、食少便稀等症。由于红枣是调理脾胃的良药,所以美容效果也堪称一流。

湖南长沙月亮山汉墓出土了一个珍贵铜镜,上面刻有铭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三国时期的貂蝉,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以野枣充饥。后来被卖到王允府中做婢女,由于从小养成了吃枣的习惯,到了王府仍然天天吃枣,所以16岁时就亭亭玉立,美若天仙。

特别提醒您的是,有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阴虚内热的人,不适合食用生姜红枣粥。

除生姜之外,最方便的“暖胃”食物还有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黄豆、香菇、桂圆等。

另外,采取按摩足三里穴来增进食欲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据《黄帝内经》记载,足三里穴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的生长。长期按摩足三里穴可起到延年益寿的佳效。关于足三里穴的保健功效,在中国的中医史上是被广泛认可的。

《医说》记载:“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就得经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骨外侧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在人体36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之功效。此穴常被称为“保健穴”或是“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练习的具体做法是:

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二法,可任择一法,或交替进行。

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应贪食寒凉。比如有人喜欢吃凉菜,而且还就着冷饮吃,结果像关不住的水龙头,这就是受凉的表现。中国人管凉菜叫什么,叫下酒菜,目的是要用凉菜的凉性来平衡酒的热性。不喝酒的人,或者喝的是冰镇啤酒的人,却天天吃凉菜,能不受寒吗。此外,冰棍一根接一根吃,或整天在空调房里待着,都容易受到寒凉的侵袭而出现厌食症状。

另外,夏天也需要注意防寒。比如,夏天不盖被子,脾胃也容易受寒,所以百姓讲究冬暖脊背夏暖肚,目的就是不要让腹部着凉。

当然,我们这里只说了夏季厌食最基本的情况,并未涉及其他情况引起的厌食问题。对于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厌食,能否采用上述的治疗,需要征询医生的意见。

大暑,怎样远离阳暑

俗语说“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三伏天,特别是大暑时期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所以每到这个季节,许多人都会受到“热伤风”、中暑、痢疾等疾病的侵害,尤其是中暑,发病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

提起宋代词人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经典名句可说是如雷贯耳了,可大家知道这个秦观是怎么死的吗?就是死于中暑。据《游宦纪闻》卷十记载:“至藤,伤暑困卧,至八月十二日,启手足于江亭上。”这里的藤指的是今天广西的藤县,伤暑即伤于暑邪,也就是说,秦观是在藤县中暑而亡的。

另一个中暑而亡的,是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这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躲过了荆轲的匕首,躲过了张良的铁锥,躲过了高渐离乐器的袭击,但却没能躲过中暑的侵袭,在寻找长生不老的妙方途中中暑而亡。俗话说:顺天时者健,忤天时者病。秦始皇之所以中暑,便是他执意在“五黄六月热死狗”的三伏天里继续前行所导致的。

所以,三伏天养生,一定要顺应天时,做到一个“伏”字。三伏的“伏”字就是隐伏之意,也就是说在太阳大的时候,要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若不隐伏,就会被夏天的邪气所伤,夏天的邪气是什么,就是暑气。所以说中暑中暑就是被暑所中,中暑的“中”字,形容暑热侵犯人体,来势凶猛,有如箭头石块猛烈击中人体一样。和中一样,暑字也很有意思,上面一个“日”字,下面还是一个“日”字,说明暑气是一种极热之气,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才用:“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来形容暑气。暑期的炎热有目共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就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样的诗句,另外曹植在《大暑赋》中吟到:“扶桑高炽赫重光,砾烂沙融鸟兽藏。”这也足以见证酷暑的燥热。

暑气对人体会造成什么伤害呢?在中医看来,暑气最易损伤人的津气。因为夏天温度比较高,人们的毛孔处于舒张的状态,所以人体律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在中医的观念里,气是依附在津液上面的,津液是气的载体,津液在蒸发时也会顺便带走一部分气,所以这个也会出现一些耗气的症状,比如乏力、懒言等。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的“壮火食气”,火大了,把气都给吃了。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治疗,便会出现重度中暑而晕倒的情况。我们称这种中暑为阳暑,主要是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的病征。即是在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待着引起的。也就是传统医学中所说的“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所以,引起中阳暑的主要原因就是“热”。中阳暑的表现有高热、汗出、烦躁、口渴多饮、饮后舒适、小便短赤等症状。

那么针对阳暑,我们有什么好的预防中暑的方法呢?我们知道,既然阳暑是受热后伤津耗气所致,所以治疗措施应以清热、补气为主。

绿豆汤是清热的佳品。《开宝本草》记载:“绿豆,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绿豆汤能清热解暑、止渴利水,既是夏季的防暑饮品,也是治疗中暑的良药。所以,大暑的时候常喝点绿豆汤,这个夏天您就不会觉得过于难熬了。而马铃薯、红薯、香菇、山药等经常食用在大暑伤津耗气时节都可以起到益气的作用。

还有盛夏时节补水也是一大关键。炎炎夏日,人体会大量出汗,体内盐分减少,身体因严重缺少水分,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但是,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另外,多饮茶水也是―个防暑的好方法。

再有就是多吃一些凉性蔬菜,苦瓜、丝瓜、黄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均属凉性蔬菜。除了蔬菜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水果。比如,西瓜或苹果等。西瓜又叫水瓜、寒瓜、夏瓜,堪称“瓜中之王”,其味道甘甜,清爽解渴,此外还具有清热消烦、止渴解暑、宽中下气等功效,是盛夏佳果。苹果性平,味甘酸,具有补心养气、生津止渴、健脾胃的作用。而且苹果的营养十分丰富,对身体极其有益。另外桃子和香蕉也是不错的防暑水果。

另外对于阳暑的防治再向您介绍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刮痧。《保赤推拿法》载:“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疗法记载,并称为“夏法”。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为了防治中阳暑,我们可以在背后膀胱经以及肘窝、窝处刮痧。

刮痧的方法是,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刮痧一般为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另外温馨提示一下,刮痧后要饮热水一杯。由于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除了刮痧之外,揉掐风池穴和太阳穴也可以起到治疗中暑的好结果。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按摩风池穴会疏风清热,开窍镇痛。太阳穴位于两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按摩太阳穴会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所以,炎炎夏日,从防治中暑开始与这个夏天展开一场较量。注意日常生活细节,让我们在燥热的夏天一样可以没有烦恼。

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讲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这是因为这些冬病多与阳气不足有关。所谓阳气不足,相当于火力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导致寒从内生。要改变这种体质,需要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冬季发病的时候才去治疗。

由于冬天的时候,不仅人体内部产热不足,外界同样也是一片冰凉,里应外合,便毫无解冻的可能;而在盛夏之际,不但人体阳气最为充足,自然界也是一片火热,借助这种内外夹击的方式,可有效治疗冬季疾病。

冬病夏治的治疗,一般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所谓内治,就是内用温热,也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那么什么食物具有良好的补阳效果呢?在这里向您推荐一款可以令您轻松补阳的粥食――山药羊肉粥。

做这款粥的原材料有鲜怀山药500g,羊肉250g,糯米适量。制作方法是,将羊肉、鲜怀山药洗净后,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煮烂入糯米,加水煮成粥。

此粥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或阳痞不举等证。但是对于湿热所致的泄泻者忌用。

这款粥的主要食材有羊肉和山药。但是有很多人会担心在夏季里吃羊肉不好。中医专家认为,“补在三伏”,要以温食为主。而羊肉味甘性温,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黄帝内经》有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见对于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来说,适时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

另外,山药性凉,熟食化凉为温,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药性平和。山药可整顿消化系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见,这是一款一热一冷的平衡组合美食。

除了内补之外,我们刚才还提到了外散风寒。艾灸关元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在《扁鹊心书》中还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南宋的时候,在绍兴有一个军人名叫王朝。退伍之后成为江洋大盗,为非作歹。当他已年近百岁的时候依然精神饱满,肌肤腴润,身体健硕。后来他被官府抓住,审判官问他:您有什么养生妙术,以至于在这么老的时候依然身体如此健康。王朝回答说:我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时间久了,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王朝被处死后,人们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关元穴也叫丹田穴,在我们的肚脐下面3寸的地方。《扁鹊心书》中有“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的记载。《圣惠方》也曰:“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艾灸关元穴的方法很简单。把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注意艾条一定要距离皮肤有一定的距离,大约在2-3厘米为宜。艾灸的时候以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如果不方便艾灸,那么每天按摩也可以,注意按摩时不可以过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除此之外,足三里、神阕、气海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穴位。

足三里穴的艾灸方法是每次用艾灸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勿烫伤。可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神阕穴与气海穴的救治方法同样是每次艾灸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其作用主要有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等。

最后一个常用的艾灸穴位是背俞穴。艾灸背俞穴最好由针灸科大夫来帮助灸治。艾灸背俞穴有什么作用呢?《类经附翼》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对咳喘的治疗,许多穴位就是采用背俞穴,所以背俞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当然,艾灸虽然能够有效治疗冬病,但在大悲、大喜、大怒之时进行灸治,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另外,太肌、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另外,冬病夏治还要注意一些饮食上的禁忌,如一定要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总之,千万不要错过大暑这个治疗冬病的不二时机。建议您赶紧检验一下自己的身体,在这个盛夏时节,好好地养生吧。

暑期湿气重,当心起脚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要用这首诗来形容夏天的一种常见疾病,您会想到哪种,我的答案是脚癣。脚癣在中医里叫“脚湿气”。中医文献中也有“臭田螺”、“田螺疮”、“脚丫痒烂”等病名,相当于西医的“足癣”。

脚癣虽说不是什么大病,但瘙痒、脱屑、水疱、裂口等症状却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炎热的夏季,脚汗伴着脚癣所流出的脓液,产生有如田螺腐败后产生的恶臭,让人敬而远之。所以,大家对脚癣是极为厌恶的。一到夏天,病急乱投医的情况非常普遍,有很多患者在情急之下甚至动用多种药物穷追猛打。结果依旧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为什么脚癣会如此顽固,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所谓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其实脚癣之所以久治不愈,不是脚癣有多顽固,而是我们对脚癣的认识有限所造成的。

多数人认为,脚癣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的皮肤疾病。所以无论是涂的、搽的、抹的、泡的药膏药水,还是内服药物,大多从杀菌入手。而实际上,脚癣并非仅仅是真菌感染的问题,所谓症现于四肢五官,病存于五脏六腑。光听“脚湿气”这名就知道,脚癣与湿邪有关。它是体内湿热在排出的过程中,皮肤感染真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外科正宗・妇人脚丫作痒》中所描述的:“妇人脚丫作痒,乃三阳风湿下流,凝聚不散”就属于这一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脚癣是人体排湿的表现,那为什么只在足部排放湿气,而不在其他地方排。其实,人体的手、耳朵等肢体末端都是常见的排湿通道。不过以脚部最为常见,因为脚处于人体的最低处,所谓水往低处流,湿邪容易在足部堆积;而且脚多数时间穿着鞋袜,通风条件差,湿邪散不出去,所以最容易引起脚癣。

可能有的朋友还会问,为什么脚癣在夏天比冬天要严重呢。这是因为夏天环境潮湿,内生的湿气容易与外界湿气结合,加上天热,有利于真菌繁殖,所以脚癣就表现得尤为严重了。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在所有脚癣患者中,成年人发病率最高,而小孩和老人较少。原因就是成年人湿气大,但同时阳气也很充足,有能力将湿气排出体外;而小孩虽然阳气足,但体内没多少湿气可排;而老年人虽然湿气多,但阳气不足,不能将湿气排出。所以年轻男性,不光有脚癣,还有脚臭,都是排湿机能强大的表现。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治疗脚癣,首先应祛掉体内湿气。

对付这类湿气,既不能用一些收敛、止汗、特别燥的药把脚给弄干,也不能像西医一样去杀菌。因为用燥药把脚给弄干,把汗脚止住,等于把大小便的出口给堵上,大禹治水,讲究的是疏通而不是堵塞。面对脚癣,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有些人脚癣好了,但皮肤病发作了,或者阴囊等处出现潮湿、黏汗的症状。这就是体内湿气没有排出去的结果。当然,光杀菌也不可取,就好比要消灭苍蝇应首先清除垃圾堆,而不仅仅是使用杀虫剂是同―个道理。

所以治疗这类脚癣,还需里应外合。除湿与杀菌并举,如果人的体内湿气、水饮、痰湿过重的话,应把这种湿邪去掉;去掉湿气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杀灭真菌,内治与外治同仇敌忾,脚癣也就丧失立锥之地了。

针对于脚癣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我们应该采取办法积极的防治。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引发脚癣的原因和主要症状。那么,针对于脚癣的防治,我们平时都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首先,从生活上来说,要保持脚的卫生。如要经常洗脚,勤换袜子;要多备几双鞋袜,轮换着穿;各自的拖鞋也要固定穿,不要互相乱穿;室内要保持通风,空调密闭房间也要换气除湿,不让湿气蔓延。

另外,从饮食上,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既可以排毒又可以祛湿的食物。比如黑豆,它具有健脾利湿、除热解毒的功效。还可以喝一些木瓜粥,对脚癣浮肿都很有效果。而且要忌食辛辣食物,少吸烟少喝酒为宜。

我们可以首先用内服的方法治疗脚癣。脚癣因湿而起,所以我们可以内服豇豆赤豆粥,以祛湿排毒,调理身体。即从身体内部开始根除脚癣顽疾。

这款粥的材料有,豇豆、赤小豆各60克,大米100克。做法是,将豇豆、赤小豆去杂,洗净,用清水泡软;大米淘洗干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豇豆、赤小豆、大米共煮粥,熟后即成。每日1-2次,连服10-15天。

这款粥主治脚癣水肿。它的主要组成是豇豆和赤小豆。在《本草从新》中对于豇豆有“散血消肿,清热解毒”这样的记载,而赤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物,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药性本草》说它“治热毒、散恶血”。《本草纲目》也有类似的记载,赤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泻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朱氏集验方》称:“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清康熙时期,医药家汪昂在《本草备要》里写道:“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本草纲目》说七十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付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医惊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可见,赤小豆的药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豇豆的散血消肿、清热解毒加上赤小豆的清热利尿、祛湿排毒、消肿散气等功效。看来,通过内饮这个好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脚癣,使我们的脚“焕然一新”。

说完内服调理我们再谈谈外治的方法。醋就是外治脚癣的首选,是脚癣的一大克星。醋能开胃、消食,增进食欲;醋更能杀菌、消毒,防腐去秽。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发现“醋”的药用价值。据考证,《伤寒论》中著名的方子“苦酒汤”中的“苦酒”就是古代的醋。用醋来治疗脚癣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既简单又方便,而且效果非常的好。具体做法是,取l00克食醋,加l000克水,浸泡患处,每天1次,连续使用,可治脚癣。

另外,大蒜也是脚癣的另一克星。取适量的大蒜绞成汁涂抹在洗净的患处。如果皮肤细腻的人可以将大蒜汁稀释之后再涂抹,以免使皮肤有灼热感。

总之,如果您没有患脚癣疾病那么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保证您的双足不受病痛之苦;如果您已经不小心得了脚癣,那么也不要沮丧,赶紧行动起来对抗脚癣,还我们健康自在的生活。

大暑防中暑

(公历7月22-24日)

腐草为萤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宜]清热补气、冬病夏治

[忌]食欲不振、暑湿

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开始了。“大”有“很”的意思,天气进入“大热”或是“闷热”的天气阶段。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大暑时节出现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天气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很常见的。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就刻不容缓了。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化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慢慢的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范文第3篇

艺术是生命的寄托,生命是艺术的源泉

黄永玉大师从12岁起独自漂泊,闯荡世界,健康的体魄使他获益匪浅。无论是投师学画,还是艺术生涯,他从不忘记锻炼身体,爱护身体。青壮年时代,他走到哪里锻炼到哪里,练得一身好体格;年过古稀仍不忘运动,经常倒立,还能在树干上支撑横身平起,甚至高兴起来在草地上玩抱膝地上翻滚的游戏,不逊于青年。如今他已八十多岁了,家里还挂着沙袋,不时操练几下。他爱打猎,曾经弹无虚发。艺术是生命的寄托,生命是艺术的源泉,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充满朝气和活力,也因此造就了一代大师的风范。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的都是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生命的意义也就在无尽的追求之中了,在追求中创新,在追求中超越,最终给了生命一个最美的诠释。黄永玉大师认为,人生百年,应有追求。他把美学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创作出无数精品、极品,使许多中外名家所倾倒;他热爱生活、注重养生,认为身体好才能多为人类作贡献;他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崭新的精神世界。他爱锻炼身体,已养成习惯,到了老年虽无法亲临赛场,可还经常看各类体育比赛的电视节目。看足球比赛如年轻人一样亢奋,有时半夜起来看到凌晨,他为这样的参与而感到快乐,有着既身临其境又很浪漫的情感,高兴时还手舞足蹈,学习演练一下优美的动作。他的家中至今还珍藏着容国团和庄则栋两位世界冠军亲自签名的乒乓球拍。你瞧!他用这个球拍与来宾对阵,腾挪移步,奋力扣杀,哪里像一位80多岁的老人。我们认为,像黄老这样对待生活,走自身特色的健身之路是高境界的艺术养生。

让生命之树的能量达到最高境界

2008年7月19日,黄永玉大师完成了一幅祝福奥运的油画创作,画布高3.5米,宽2.5米。他是登着梯子画出这幅画的。华丽高贵的金色,烘托着中央挺立的五色大树,五条色带如丝绸般轻盈,从根部蜿蜒起伏飘然而升。没有一个完整的环状,却让人感到奥运五环无处不在。枝节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奇崛的结构形成巨大树冠,可又让人分明看到奥运建筑“鸟巢”框架的韵味。大树旁,有翩翩而飞的彩鸟环绕,整个华丽高贵的画面,多了些许静谧与飘逸,带给人们如此震撼的色彩感受。

大暑养生范文第4篇

从19岁到此刻的金马影后,舒淇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起伏,年过30的舒淇化为着众男星心髓中的迷人女神,前后以《最为的岁时》终究捧起了第42届金马奖影后的桂冠,08年的几部新作《非诚勿扰》和《游龙戏凤》愈发将舒淇推上了山顶颠峰之端。对面以往的灰色岁时,舒淇是怎样养生自身取得优质女神桂冠的呢?让咱俩一行听听舒淇是怎样养生自身的吧!

妙法一:饱满女神、不夜宿人生 她绝不粉饰自身的真空美胸,由于有做钻谋!女士童的胸、腿、下巴的尾子都是要护持的。为着避免胸下堕,因而一个礼拜有3、四晚会用到胸部专用按摩霜按摩,然后再睡觉。银幕下的她是一个很会身受的养生的魅力女士,妙法的爱按摩、不爱夜宿人生。不外这事说易行难,难怪舒淇也叹一句:“设或由于失态夜人生带来的暴饮暴食,不仅身材会受波及,胸型也会变得比以往难看。”

妙法二:爱素颜、勤作美白保湿 实际人生中的舒淇挚爱素颜,木本要求是白净天然美。舒淇说:“我平日上街较之优游,涂饰完木本的美白霜后,至多搽星子点唇膏、扫星子点胭脂、眼影,必然不会浓妆,我放量不会在脸部上摆那样多畜生,要让皮肤歇息。因而我每日地市先抓好肌肤的美白he保湿工作,由于拍戏要化浓妆,会令皮肤很干。而且只要肌肤护持白净红嫩状况,纵然素颜外出,也很标致。”

大暑养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素养;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对高校科研水平的强化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生数量众多,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有能力。因此,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对科学研究的正确认识,将被动化为主动,将会成为高等院校未来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后续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在工作能力、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一个学术素养较高的人,往往拥有更扎实的学术写作能力,在接触一个新问题时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判断思考,在学习新知识时则能够更快的理解它的内涵原理并掌握其用法。而较好的创新能力则可以是学生拥有灵活的思维,并且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看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营销学的学习应用,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较好的大学生,往往可以在学习、应用中自行发现一些重要的原理原则,更好的指导后续学习和工作。

二、当代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现状

就整体情况而言,中国当代大学生大多不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在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整体水平较低。高校本科生在完成平时的小论文或案例分析时都普遍存在抄袭他人文章数据,不会主动、独立的进行思考分析。通过总结分析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反面原因,一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别,我国不同阶段的教育在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方面的培养都有所缺失,导致学生从小未曾养成良好的学术写作习惯,更不知应如何进行该方面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在大学的人学教育中,并没有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与培训使得学生缺少提升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的意识。在针对河北省22所大学、142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只有173人表示曾自主、有意识的提升学术素养、创新能力,这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对学术素养、创新能力不够重视的现状。

三、提高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课堂培养考虑到大学本身的教学作用,加强课堂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每天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度过,课堂教学更是必不可少,在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二是要注意引导性。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指教学在课堂上应改变传统一味说教的方式,通过增加吸引力,使大学生对学术产生兴趣、愿意接受,增强吸引力的手段包括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增加趣味性等,确保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兴趣[3]注意引导性,是指教师不能以讲解的方式将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成果教授给学生,而是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结论,对于有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加以纠正,同时,将一些学术界存在争议、尚无结果的问题交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使大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二)加强课外培养

加强课外培养,主要是指利用大学生课外时间进行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其主要手段可以包括参观学术机构、请学术界有影响力的人士进行相关教育活动两个方面。学术机构一般而言广泛存在于各大高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也可以由学生或者辅导员、教师进行申请,同时,选择其中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给予特权,使其可以参与到学术机构的相关研究中,在实践中提升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营造学术氛围

学术氛围的营造主要有赖于学校,学校应在进行正常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术方面的教育和氛围的营造,利用大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的有利条件,通过多媒体、图书馆等进行全方位的学术宣传,同时,可以选择有学术研究兴趣、有能力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组成学术研究小组,选派一到两位导师进行指导,再通过这些学生感染其他对学术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从而使学术氛围渐渐变浓,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了解了相当基本内容。目前看来,通过加强课堂教育、课外教育、营造学术氛围等手段,可以有效使大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使其获得个人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建设。在后续工作中,也可以应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培蕾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李桐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学术道德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3〕朱缨学术规范教育及其制度安排研究[D〕南京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