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99-01
种好小麦是小麦丰产的关键,如果小麦种的好,产量就高,小麦作为伽师县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学习和普及小麦种植技术尤其重要。我县的农业经济发达,种植的作物有明确的工作生产计划,普及小麦的种植技术也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小麦管理到位,种植技术科学,而且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现代化的机器,考虑到小麦种植的各个方面,技术全面科学,努力做到种好小麦,因此,在丰收时,小麦的亩产高达450千克以上。下面对我县的小麦种植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需要优质的麦种
小麦的品种有很多,通过育种工作者研究培育,目前我国的小麦品种有十多个,都是良种。但是每个品种的特点不同,都有各自的区域性,适应特点,要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优质的麦种,首先就是选择能适合当地条件的麦种,在同等的生长条件下,抗逆性强,防病害能力高,高产。单株小麦苗的生产力高,麦苗挺拔,苗穗饱满,经济系数就高,亩产量也高
二、注意施肥份量
种植小麦要考虑到麦种、土地、肥料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在种植小麦前,要先精细整地,整地之后要施肥,种植小麦有一定的顺序,按照顺序种植小麦,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细节需要注意,才能保障小麦的健康成长。施肥份量适当,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肥效。除了有机肥,还有秸秆还田也可以提高土地营养,施肥主要是增钾、稳氮、补钾。底肥要充足,提供营养供给,将肥料翻种到土地。基肥占总肥料量的50%-60%,不宜过多,之后再追肥,适时施肥。
三、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节约时间
现在,农业作业的机械化程度高,节约劳动力,按时完成播种,受天气的影响减小,播种时间适宜,小麦能够茁壮生长,减少种植成本,被广大农民接受,是小麦种植采用的方式。
四、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保障高产
播种小麦的时期是小麦出苗的保障,是种植小麦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点。“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种麦苗壮”。意思就是说,小麦播种期延迟了,麦苗抵抗力等各方面都较弱,不是壮苗,根系生长发育差,出苗的数量少,因为时间迟,气候条件不适合,成活率降低,苗穗少,产量低。晚播直接影响到产量,早播也同样如此,早播的麦苗大,但是并不健壮,在越冬期会受到冻害。所以适时播种麦种就能避免这些问题,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尤其重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最适宜的播种时期是九月底至十月初,播深为3-5厘米,小麦之间的间距是12-15厘米。
五、在种植小麦前,要先在田地里开好沟,精细整地
小麦种植有季节性,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的,在种植小麦前,要先进行精细整地。将上一季作物的残留物处理,有些根系遗留在土地里,要清除掉,但是不能焚烧秸秆,这样会破坏土地质量,提倡秸秆还田,增强土肥。清除掉杂物,精细整地,地面平整。对于长期没有整地的土地,要在规定的年数内深翻,这样播种质量高,使用耕种机将土地修整,无根茬,土块大小均匀。
六、处理麦种
用于种植的小麦和普通的小麦不同,在种植前,要将小麦进行处理。在称量出每亩的小麦种播量后,要将麦种和药剂搅拌,这样做可以保证麦种免受病虫害的侵染。常使用的质量较高的搅拌是种衣剂或是单剂拌种。常见的病虫害有丛矮病、全蚀病、叶锈病等,防治病虫害的药剂有粉锈宁、井冈霉素、禾果利等,将需要使用的药剂和挑选好的优质麦种,适量匹配,进行搅拌,晾干后就能播种。
搅拌时也要注意不能破坏麦种,可以将买红和药剂倒在干净的地面上,用木锨翻动,直至均匀;或是在塑料桶里面用工具搅拌均匀;现在还有一种先进的技术,即用药水泡麦种。搅拌好的麦种,要晾干,但不能长时间堆积,等到药剂被麦种吸收后及时播种。
七、掌握好每亩需要播种小麦的重量
在种植小麦的时期,要对每亩播种麦种的播量进行测量。一般来说,冬季播种麦种时,每亩的播量是18 - 22千克,而春季播种小麦时,每亩的播量是20 - 25千克,如播种时间推迟,每推迟一天,播量就要增加0.5千克。如果因为气候影响,播期比往年延迟,就要增加播量,提高成活率。人工散播或是播种机播种时,要注意下种匀称,不能散播一处,保证出苗均匀。有些农民会认为只要播量多,产量就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
八、掌握好小麦被埋的深度
种植小麦先是将小麦种散播在田地里,之后采用机械耕种,将小麦翻种,小麦的播深是需要注意的,若播种的过深,则麦种被压难以成活。根据当地的土质、气候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播深,一般是4厘米左右,土质松软的较深一些,土质黏重的就播种的浅一些。掌握好小麦种的播深,能够保障小麦准时出苗,争取齐苗,方便收获。
从这几个方面做起,能有效地保证出好苗,苗全,苗齐,苗匀。
九、小结
通过以上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简单介绍,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种植小麦时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小麦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伽师县也从各个方面对小麦种植技术进行革新,解决低产的难题,学习技术,对农民有所帮助,因此,伽师县的小麦亩产量都远远高于国家的标准,使农民获得了高收益,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发展。另外也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环境因素、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我国,小麦作为最普遍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种植栽培小麦直接影响到产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种植时应加以重视农民学习小麦种植技术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应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崇奎. 浅谈小麦种植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03-104.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04
绿色小麦实质上为新型小麦的代称,其将新型育种技术及绿色理念进行有效整合,基于人体健康需求开展小麦的栽培种植管理。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促进田间管理优化措施,为更好提升今后粮食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1 绿色小麦技术推广意义
1.1 利于产业效益提升
通过推广绿色栽培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田间每667m2产量的提升,而农户经济收益基于此也会得到相应增加,对于农户种植热情及积极性,具有很大程度的刺激作用。此外,生产状态的小麦,健康且又安全,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及销路。
1.2 利于地方粮仓稳定
在“杂交水稻”引领下,农作物绿色得到广泛重视,伴随高科技的日趋融合,其为农户高效益及高收益的作物栽培,同样提供了准确、科学的借鉴思路,对于我国农作物种植而言,无非就是小麦或水稻。通过对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可最大限度提升农户收入,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我国人口粮食问题与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2 绿色小麦田间的管理策略
2.1 防治病虫害
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中,需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农业防治等充分融合,并配合于有效的化学防治,对于高残留及高毒性农药,则禁用或少用,并做到准确隔离安全期。尽量安排于冬前进行田间除草。选择春季除草作为整个田间除草的重要辅助。在除草农药选择上,可用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实施进冬前的除草工作,药量控制在1.2g/667m2,兑水35kg后,喷雾器喷施,除草效果好,若选用噻吩磺隆可湿粉,则药量控制在9~12g/667m2,兑水35kg,喷雾器喷施,也具有较理想除草效果。若具有不理想土壤墒情,可依情适当增加用水量,兑水增至65kg。
白粉病及纹枯病乃是主要病害,在防治纹枯病时,于3月上中旬起身拔节期,如若病株率达到或超过10%,则可采用浓度为12.0%烯哩醇,药量控制在20g/667m2,或采用5%井冈霉素,药量控制在100g/667m2,并完成50kg兑水后,实施喷雾。最后一次实药与小麦收获间隔时间需超过30d。地下虫害主要有金针虫、蝼蛄、蛴螬及金针虫等,地上则主要有蚜虫,对蚜虫防治中,可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m2兑水喷施,具有较好效果。而对于地下虫防治时,可采用硫磷乳油兑水,应早期防治,效果好。
2.2 合理灌溉
对于冬灌而言,可有效预防冬前干旱,当日温为4~5℃时,则夜冻就会逐渐消失,此外,控制含水量,使其
2.3 合理促控
促弱转壮。因不足底肥导致弱苗,在叶蘖同伸出现关系紊乱及叶色退淡时,需尽早追苗肥,若出现干旱时,需与4~5kg/666m2浇水追施尿素相结合,或采用钾、磷和氮分别15%三元复合肥,并以5~7.5kg/667m2进行追肥;在返青期出现群体不足及叶色发黄状况时,需与浇返青水相结合,施返青肥,用量比例为3~4kg/667m2;晚播弱苗。依次实施追肥、及除草等操作,并进行保墒增温,完成浅锄松土后,用有机肥追施,用量比例为450~1000kg/667m2;控制旺长。有效镇压。针对旺长麦田,在还未进冬前夕,需镇压。在镇压中,需横向开展,通常情况下,实施1~2次便可。如若土壤黏重,则不可镇压,防止土壤板结;深中耕。适用于生长偏旺的小麦,另外,群体过大也较为适用,深度为7~12cm;疏苗。用横锄法,剔除一些麦苗,以此达到控旺目的。
2.4 防止倒伏
精x良种,可有效促进质量的提升,在小麦品种的选择方面,可选抗倒伏小麦;适量用肥,平衡施肥且精确用肥。在预防倒伏方面,用磷酸二氢钾,兑水40kg,用量比例控制在200g/667m2,喷施叶面;精量播种。
2.5 穗期保健
合理用肥,穗期保健。采用150~200g/667m2、尿素500g/667m2并兑水45kg,于孕穗至灌浆初期,叶面喷施,具有较好保健效果。
3 结语
切实发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及人类健康的改善具有重要促进意义,随之农业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深入,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定会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这将有利推动我国粮食产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推广;措施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农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不仅会受到种植技术的影响,还会起到田间管理的作用。能否高效开展田间管控活动,这会对农作物经济效益带来决定性效果。要想充分保证绿色小麦的种植价值,务必需要深入分析田间管理模式与技术推广方式。
1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的作用与意义
在国家制定推行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国策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成为创新研发的种植技术,鉴于这类种植技术可以充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与健康度,一经问世后出现较为理想的普及潜力。这项种植技术推广与国家绿色经济生态发展规划相吻合。由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符合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需要,并且满足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健康的需求,因此有着理想的推广意义。现在,针对这项种植技术推广的作用与意义展开分析活动,有关内容如下所述。
1.1技术推广的作用
首先,这项种植技术在推广时能够为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农业科技给农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农业科技会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替代且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够全面、高效及稳定地发展农业经济,这是现在最需关注的发展议题。特别是粮食作物占农作物较高的比例,假如没有较强的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水平,直接会限制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有鉴于此,务必要加强粮食作物种植技术关注度。以现有情况来看,伴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渐渐会有更多的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在此农业市场发展环境下,可以更高效激发大量农户群体开展绿色小麦种植的主观意愿。有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潮流,致力于全面开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
1.2技术推广的意义
首先,这项种植技术在推广时成为协调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由于小麦农作物受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其种植面积有着减少的趋向。不过,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一类粮食作物,其整体市场需求在持续增多。为了解决上述矛盾现象,可以通过应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以提升其产量。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属于农产品产量及其质量均较高的一种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应用这项农业种植技术,能够解决小麦在种植领域与市场需求层面中出现的问题。这项种植技术将成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由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降低了无机肥的使用量,同时减少涉农化学成分的耗费量,而且优选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相应层面上会减弱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譬如地下水环境与土壤环境等。
2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措施
2.1绿色小麦种植要点
山东省是国内小麦作物的重要产区,有着满足粮食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工作责任。不过,现在该省农户群体仍是选择传统的小麦种植模式,轻视病虫害防治效果,而且在生产活动中想要增加小麦的产量及其质量,还是会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没有深刻意识到农药与化肥的大量施洒给农产品健康产生的显著负面影响,仍是不了解这种做法会让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残留成分,甚至可能会给农作物质量构成体系带来破坏。上述的种植问题可能会对当地土壤品质产生影响,而且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务必要全面普及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应用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以此增强小麦作物的生产效能。这项种植技术主要涵盖如下所述要点。2.1.1小麦选种选种是小麦种植活动的筹备工作内容,合理选择种子,会保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选种时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与土壤等因素,山东省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环境条件,存在集中降雨与温和气候的气象特征。省内年平均温度范围是11~14℃。较为适合的选择为山农22号小麦品种、鲁原502小麦品种、烟农5158小麦品种以及济麦22号小麦品种等。依据原先积累的种植经验进行分析可知,上述几个小麦品种不管是在抗病性能方面,或者是环境适应力方面等,均是有着显著的种植优势。在具体农业种植过程中能够参考地块土壤条件,选择最佳的小麦品种。2.1.2种子处理这项操作的核心用途是提升小麦种子的成活率与抗病虫害能力。通常来讲,需要在播种前的7天之内完成种子处理工作。首先是选择晴朗天气,并且在一日内做好晒种活动,让小麦种子持续暴晒时间范围是2~3d。其作用是强化种子的吸水能力,从而产生更好的种子发芽率。之后要精挑小麦种子,完全筛去有机械损伤或者病虫害的小麦种子,再通过药剂搅拌方式,以提升小麦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2.1.3选地和整地参考小麦种子的生长习性,优选富含有机物成分且平整地层的土壤,尤其是要具有理想的排水环境。当土壤中有着前茬作物时,在完成收获工作后需要进行深耕灭茬操作。在进行整地时,要让种地深度控制在25cm以内,让土壤的密实度下实上虚。如果当地出现较为显著的病虫害现象时,需要进行消毒工作,一般会选择温湿麦麸与白僵菌的拌合物作为农药。2.1.4播种作业小麦的播种日期与播种方式,会给小麦农作物的产量及其质量带来相应的影响。需要在考量当地气候环境与小麦品种的生长需求后,确定适合的播种时间。考虑到山东省气候特征,可将小麦播种日期选定在10月的前20天。在此之中,分析小麦种植规模情况,优选机械播种模式。在播种之前,仍是要做好播种农业机械的调试工作,能够更好地保障播种设备有效运行状况,规避重播与漏播等问题。除此之外,要将播种深度范围控制在3~5cm,将播种量范围控制在7.5kg/667m2~12.0kg/667m2。
2.2科学灌溉
可以将小麦灌溉种类划分为春季类型与冬季类型。其中,小麦冬季灌溉越冬水的作用是要让小麦可以安全越冬、保障早春肥水后移的重要农业种植措施。越冬水可以规避麦苗冻死问题,为来年小麦返青保留充足的水分,能够实现冬水春用与春旱早防的效果,同时还会使土壤沉实以及除灭越冬害虫等。需要在遵守因地制宜原则的前提下,确定越冬水浇灌时间。考虑到缺乏肥力、有着地力较差与较小群体,同时长势不佳的麦苗弱田,可以在11月下旬及早施浇越冬水,同时要做好浇水追肥工作,通常尿素追施量约为150kg/hm2,能够保障小麦的长势;通常的麦苗壮田,要是当天气温均值减少至约5℃(11月与12月的交错时期),理想的越冬水施浇时间是夜冻昼消。春季灌溉时间段设置在来年3月与4月的交错时期,并且要科学施肥,让小麦茁壮成长,从而降低病虫害风险。
2.3合理促控
结合小麦的实际走势,选择田间促控方式。首先,这体现在促弱转旺层面中。较晚播期的晚茬麦田没有足够的积温状态,这是成为年前壮苗的核心影响要素,主要采用以促为主的田间管控方式。针对较差墒情的地块土壤,最先需要关注的是苗全苗匀的种植效果,需要尽快浇灌出苗水,接着在适合时段进行超过2遍的划锄作业,从而对麦苗早发产生促进作用。针对有着较好墒情的晚播弱苗,通常不会冬前追肥浇水,防止因低温减少而不利于发苗的问题,可以进行2~3遍的浅锄活动,同时展开松土操作、保墒操作以及增温操作,从而对麦苗早发产生促进作用。然后,就是体现在控制旺长层面中。针对有着旺盛长势的小麦,需要在冬天前进行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处理。了解麦苗的实际长情,选择变压器碾压的手段进行多次压实操作,同时能够融合深中耕作业,选择先中耕后镇压模式,在控制旺长过程中压实土壤,防止出现透光问题与冻害后果等。在镇压时选择镇压装置沿着小麦的横向进行操作,一般的镇压频率为1~2次。
2.4病虫草害防治
在防治病虫害时,务必要合理与科学地应用相关农业科技,从而产生更具高效性的防治作用。在对小麦害虫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尽量避免选择高残留与高剧毒的农药产品,而且要严格遵照农药的使用周期要求。在进行麦田杂草清理时,尽量是以冬前除草为核心,以春季除草为辅助。在秋季小麦出现3叶状态时大量杂草将出土,小草不具备更强的抗药性,因此首选冬前化学除草方式,只需进行一次化学除草工作,基本能够实现麦田草害的防治效果,并且不会对后茬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需要把握这段理想的化学除草时机。最常见的绿色小麦种植病害是多发于春季的纹枯病与白粉病,需要重视防治的关键期,结合麦田实际的病虫害问题对症下药,选择恰当的农药喷洒时机,并且尽力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3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措施
3.1加强种植技术推广
目前尽管农业部门加强绿色小麦种植的宣传力度,不过在某些地区或者一些农户群体,没有真正认识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应用的重要价值。所以,农业部门需要不断强化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在更大化层面上借助于各类宣传手段或者途径,显著增强农户群体对这项种植技术的关注度,同时愿意长期有效使用这项农业种植技术。在提升小麦产量的同时让农户增收,以农民想法作为分析角度,宣传小麦绿色种植技术具备的优势,使农户更加深入获知这项种植技术对其产量增加具有重要促进效果。
3.2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对于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来讲,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有着更高的技术水平,并且需要农业机械的有效使用。基于此,农户群体会因为资金与技术等限制性,最后弃选绿色小麦种植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制定与推行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并且增加资金扶持力度,从而激发农户参加绿色小麦种植活动的主观意愿。首先,相关优惠政策能够产生相应的激励效果,使农户从主观层面上更青睐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同时想要参与到有关的技术学习培训活动,了解更多的相关农业技术要点;其次,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可以减少农户群体选购农业生产机具的成本开销,这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实践提供所需的农业生产设备。借助于政策与资金的多重保障,充分调动农户开展小麦绿色种植生产的热情,从而有效实现相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发展目标。
3.3建设绿色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想要增强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任务的关注度,要选择指定地块打造绿色种植示范基地。在此之中,既使农户全面认知这项农业种植技术要领,也给农户展现出这项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效。在构建与发展示范基地时,应分批次诚邀农户在现场进行参观与学习,同时指导农户群体参加到绿色小麦种植活动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农户群体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从而为后续的农业技术推广带来重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体现在小麦收获时节,能够使农户亲身真切感受到农业技术生产的优势,激发农户选择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主观意愿。
3.4深入基层完成技术推广
在完成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后,仍需要下派一些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到基层,给农户群体的绿色小麦种植生产活动提供必要指导,同时辅助他们创建完善的田间管控规划,保障一些采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农户获得较为理想的收成,并且让这些农户发展成相关技术推广的主力军,通过农业生产活动,使农户群体更加熟练掌握这项农业种植技术的精髓,同时深入了解到这项农业种植技术对小麦的增产与增质带来的重要作用。
4结束语
尽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具备较为理想的优势,不过农户对其没有较高的接受度,因此会让这项农业技术出现推广和应用的困境。需要相关主管部门优化推广方案,有效开展基层农业技术的指导活动,让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体现出其实际生产时的效果,不断增加小麦的产量及其品质,更好地符合现有的农业市场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于善凤.分析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现代农业,2020(7):67-68.
[2]李海云.浅论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与田间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11-12.
论文摘要:介绍了小麦套种生姜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并从轮作换茬、选地施肥、品种选择与合理密殖、适期播种、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供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参考。
宁阳县蒋集镇是生姜种植大镇,种植面积约800hm2,大都采用小麦套种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现结合生 产实践将该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模式
小麦采取沟麦种植方式,沟距60cm,其中埂宽40cm,沟宽20cm,沟底播种小麦。立夏前后,在埂上套种1行生姜。
2栽培技术
2.1合理安排,轮作换茬
生姜是不耐连作的作物,在无病姜田块,连续种植3~4年后应换茬种植其他农作物,间隔2~3年后再种植生姜;新辟姜田,一旦田中发现病株,要及时换茬,间隔期要在5年以上,土地宽余地区间隔期延至7年以上,效果更好。
2.2严格选地,施足基肥
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土壤基础是小麦、生姜间套作的关键,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无姜瘟病的轻壤地种植。在此基础上,秋季小麦播种前要深耕细耙,科学配方施肥。并根据土壤虫情,施入3%的辛硫磷颗粒剂75~90kg/hm2或黑矾225~300kg/hm2,进行土壤消毒。
2.3品种选择,合理密植
小麦品种要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的晚播中熟品种,如淄麦12、潍麦8号等。生姜要选用姜块肥大、皮色黄亮、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种,如宁阳黄姜、莱芜大姜等品种。姜种的处理要分困姜、炕姜、分选壮芽3个步骤进行。小麦播种量97.5kg/hm2左右,成穗达525万穗/hm2;生姜采取带芽姜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
2.4适期播种
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20日,出苗后管理同常规大田,翌年5月底至6月初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收割小麦时,只取麦穗,留下60cm高的麦秸遮荫。在小麦收割前的清明前后暖姜芽,首先选择肥大、皮色亮黄、无病、无虫蛀的姜块作种。催芽前用多菌灵或G-1型生姜增产剂浸种,选择无风晴天将姜种放在地上晾晒,中午翻动1次,晚上搬回室内,堆积4~5d,保持温度11~15℃,使姜种“发汗”(困姜)。这样反复3次即可催芽,谷雨后打包上炕(一般在厨房内)。开始温度不要超过20℃,以后逐渐升高并保持在23~25℃,约20d出芽。出芽后温度要降低到17~18℃。催芽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当芽长到花生米大小时,即可分芽播种。分芽时保证每块60g左右,并有1~2个壮芽。套种日期以5月4~12日为宜。播种前3~5d,先在播种行内开深15cm、宽10cm的沟,施优质圈肥22.5t/hm2或饼肥2 250kg/hm2、氮肥375kg/hm2、磷肥375kg/hm2、25%多菌灵15kg/hm2,混合后施在沟的阳面。播种将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随后用土盖严,厚度以4~5cm为宜。
2.5科学管理
生姜套种完毕后要浇1遍水,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划锄。播后15d生姜顶芽出土,应及时浇出苗水。一般每周浇1次水,追肥后要勤浇水,4~5d浇1次水;汛期注意排水,特别是热雨后应及时浇清洁井水。在苗高30cm,具有1~2个分枝时,轻施提苗肥,追施硫铵75~300kg/hm2。8月上旬要先拔除小麦秸秆,然后再大量追肥。追施豆饼1 500~2 250kg/hm2,复合肥375~525kg/hm2。9月上旬生姜进入根茎生长盛期,可再追肥1次,追复合肥225~300kg/hm2。在立秋前后(8月上旬),结合追肥进行培土,使原来的沟变成垄,垄变成沟。垄高10~15cm,宽25cm左右。
2.6病虫害防治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软脚病、姜腐病和姜螟、姜粪虫蛆等。姜软脚病俗称姜发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在防治上,选择无病菌土壤和无病区的姜种,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高锰酸钾750g/hm2,对水7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在防治上,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在防治姜螟上,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1~2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此虫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开始危害,以在幼虫低龄期施药效果较好。可用除虫菊酯类农药750g/hm2对水450~600kg喷杀,或用速杀灭丁750g/hm2对水600kg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毒杀姜螟幼虫。姜粪虫蛆可用敌敌畏5 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他植株。
中国由于受季风影响,自然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很不平衡。东南部降雨量较多,小麦生育期需水可以满足,西北干旱地区需水主要靠灌溉来满足;华北半干旱地区,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也只能满足需水量的1/3 左右;西南地区旱地小麦有时也需要适当进行灌溉。因此,灌溉是中国北方小麦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小麦种植的管理
1.冬前管理
小麦冬前田间管理以促为主,培育壮苗,为小麦安全越冬奠定基础。疏密补稀,保证苗全苗匀。在出苗后查苗补种的基础上,于小麦4叶期前后再进行查苗,把出苗密度过大的地方的麦苗疏去一部分,移栽到出苗密度过稀的地方,移植后踏实,并立即在补苗处浇水。酌情浇冬水。根据土壤墒情和中长期天气预报确定是否需要浇小麦越冬水。如果旱情严重或天气预报冬天无大的雨雪天气,就要在小雪前后浇一次越冬水,越冬水一定要保证浇足浇透,确保小麦安全越冬[1]。
中耕松土。在小麦苗期进行适时中耕,具有增温、保墒、除草、破板结等作用。针对近年来很多地块苗情较弱、杂草多、板结重等现象,各地一定要将冬前中耕划锄作为麦田管理的重要技术来抓,尤其是小麦出苗后遇雨、冬灌或其他原因造成封垄板结的地块,更要及时进行划锄,以促进根系和幼苗生长健壮。
因苗施肥。对于基肥较足、地力较好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必追肥。但对于没施基肥或基肥用量不足、地力较差的麦田,在冬前应适时追肥,这样除有利于冬前麦苗转壮外,还具有冬肥春用的作用。冬前追施氮肥的用量一般为追肥总量的20%左右。除氮肥外,基肥中没施磷钾肥的麦田,还应在冬前追施磷钾肥。
2.春季管理
小麦越冬后田间管理应坚持促控结合,分区域、分类型、分苗情加强水肥调控,提高小麦群体质量,为稳产、高产打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是早春中耕。早春至返青期各类麦田均应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冬前末镇压、田间有裂缝的麦田,可适时镇压,密封裂缝,防止和减轻早春冻害死苗。
肥水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在起身期至拔节期(3 月下旬),于浇水前每亩追施尿素 10 公斤,用施肥耧条施,施肥后立即浇春季第一水。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这一时期浇足浇透孕穗水可以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一般在 4 月底根据土壤墒情浇水,浇水前每亩追施尿素 5公斤。
3.后期管理(孕穗期~成熟期)
“小麦要高产,后期科学管”小麦抽穗到成熟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开花、受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是形成产量和主攻品质的关键时期。此期常有高温、干旱、多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危害,导致小麦倒伏、青干、籽粒瘪瘦,变褐,产量和品质下降。
三、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 1:80:800~1000 的比例拌匀,堆闷 2~3 小时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 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 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亩用2~3kg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拌砂或煤渣25kg 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2]。
2.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挑治麦蜘蛛。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上宜早不宜迟,豫北地区一般在3 月上中旬喷第一次药剂,隔10~15天再喷1次。亩用 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4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15~20g 或 20%三唑酮乳油 40~50g,对水50kg,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雾,可兼治其他病害。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二次土壤处理,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ml对水适量,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kg拌细土20kg,均匀撒施于土表[3]。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园蜘蛛或麦长腿蜘蛛达到0.33m分别为200头或100头时进行防治,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ml对水50ml喷雾效果显著。白粉病、锈病等病属流行性病害,必须注意定期调查,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进行防治,以防治其大面积流行,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20g 或 20%三唑酮乳油 50~75ml对水50kg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很好。小麦齐穗至始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应立即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g 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发生。
4.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亩用2.5%辉丰菊酉旨乳油20~30ml或25%快杀灵乳油25~35ml,对水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以上杀虫杀菌剂可一次性混合施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
参考文献:
[1]葛胜.童小云.朱媛.晚茬小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09,(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