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恢复 馆办刊物 必要性 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28-02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由于经济利益趋使、经费短缺等原因,改革开放后兴起并普及的县级文化馆馆办刊物(以下简称馆办刊物)逐步停办。据笔者对普洱市及其周边县的调查,20世纪80年代创办的馆办刊物至今已经不复存在,而且不少县级文化馆的业务范围也逐步萎缩,有的甚至只是尾随群众广场健身舞为主要工作了。
按照党的十关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党的十报告)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的要求,恢复和办好馆办刊物,充分发挥其作用势在必行。
恢复和办好馆办刊物的必要性,是县级文化馆职能决定的。文化馆是国家地方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而设立的综合性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主要任务是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主要目标是通过各式各样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文化强国强省强县的不可缺少的职能单位;主要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文化馆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基本性质。
馆办刊物是群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同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等文艺门类一样,是文化馆的基础业务之一;它是群文工作者自己的园地,也是业余文艺作者成长的摇篮,更是文化馆人与外界沟通的一座桥梁,其价值和作用是其它文艺门类所不能取代的;另外,它一般属于内部资料,以赠阅的方式发行,具有公益性质,它的存在不会增加任何单位、个人的负担。因此,只要文化馆存在,馆办刊物就必须存在而且要办好。
恢复和办好馆办刊物的必要性,是馆办刊物的特殊作用决定的。馆办刊物主要是指由文化馆自办的综合性公益性刊物,主要是以刊载群众文化论文、文艺作品、群文报道、非遗保护以及工作计划、总结等内容,它是群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它姊妹艺术相比较,馆办刊物作为文字载体,在当地传播范围广,教育宣传影响大,创作层面多,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相比的,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桥梁作用。馆办刊物的作用,是由馆办刊物存在的环境和对象决定的。若从社区文化来说,它则是社区文化的缩影,是反映社区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如一块巨大的文化磁铁,吸引整个社区及区域外的文学艺术爱好者,架通文学艺术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的桥梁,是县文化馆与乡村社区之间的桥梁纽带。县城社区、乡村有最基层的业余作者(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美术、曲艺及小品等)和各种业余文艺演出队员,他们的创作或演出都是自发的,是在高度的自我表现欲支配下产生的心甘情愿的真情创作或热情表演的爱好行为,不求回报,乐于奉献;他们在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充当带头人和组织者的角色,很多业余作者,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即自编自演;并且,他们创作的作品一般都取材于身边生活,写的是群众中的事,说的是群众心里的话,因此深受欢迎,倍感亲切,真实可信。而这些业余作者和业余文艺演出队员,都是仅仅活跃在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之中,就全县而言,他们如散沙一样分布在全县各个社区村落,特别是边远高寒山区的,很少有机会进入县城开阔眼界,基本上是默默无闻,缺乏交流,不能提高,多数自生自灭。如此,馆办刊物的桥梁纽带作用便显示出来了,它把全县的业余文艺爱好者紧紧地团结起来,不但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也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互相提高的文化互动,同时也为文艺业余演出队提供丰富多彩的演出材料,从而达到双丰收,既团结社区、乡村最基层的业余作者,又促进业余文艺创作,推动业余文艺演出发展,为繁荣群众文化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其次是宣传作用。馆办刊物是文化馆的一张名片,它是全县范围内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书。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文化馆的工作业绩、业务水平、研究成果以及免费开放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业余文艺作者创作的作品,思想主题较好,但一般都局限于真人真事,跳不出生活原型,流于说教,艺术性不强,大都是素材的组合和堆砌。因此,作为文化馆的各专业人员,就非常有必要对业余文艺作者进行培训引导,指导他们化大力气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挖掘和提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锐力、洞察力和分析力,把握时代的主旋律,提高驾驭题材的技巧,挖掘具有鼓舞人心的好题材,然后从艺术上、技巧上和语言上加以引导,使他们逐步熟练地掌握创作技巧和生动准确地使用文学艺术语言,进而创作出既有时代气息又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要达到此目的,文化馆肯定没有能力大办各方各面的各种培训班,业余文艺作者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到县城参加培训,如此馆办刊物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通过馆办刊物,可以及时了解到业余文艺作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撰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容易被业余文艺作者接受的经验性、技巧性和指导性的文章,让业余文艺作者阅读后,从中得到感悟,从迷惑中走出来,走出困境,走向成熟。同时,也为业余文艺演出队提供一些优秀的演出作品,引导业余文艺演出队沿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第三是服务作用。馆办刊物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的非盈利性刊物,服务对象是全县乡村社区业余文艺工作者和各族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办好馆办刊物,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语)。“二为”方向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馆办刊物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利用先进的馆舍设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广泛的创作源泉,营造出能够激发全县乡村社区业余文艺工作者阅读和创作的刊物。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是衡量馆办刊物自身价值的最主要标准,以读者至上、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天职的民本服务理念就构成了馆办刊物的核心。馆办刊物建设活动都是围绕民本服务这一核心理念来展开的。业余文艺作者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文化结构低,农村尤为突出,多数为初高中学历;而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员文化素质还更差。但他们拥有生活基础和经验,只是缺乏文学艺术修养,仅凭充沛难得的爱好和热情,单靠仅有的粗浅文化底子来创作、来表演,因而难登大雅之堂;业余作者的作品基本上达不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对稿件的要求和标准,几乎没有发表的可能;业余文艺演出队一般只在本村演出,更没有机会到县级以上大舞台演出。为此,馆办刊物服务基层作用就显得重要了,必不可少了,它不但能发表业余文艺作者的作品,还能为业余文艺演出队提供演出材料,而且还刊发业余文艺演出队的演出信息,这对业余文艺作者和业余文艺演出队都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第四是指导作用。馆办刊物所设的栏目都具有针对性,都是面向基层业余文艺作者、业余文艺演出队员和各族广大人民群众;而基层业余文艺作者和业余文艺演出队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理论水平、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相对较差,即使拥有丰厚的生活素材,也难创作出好作品。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培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特别是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二为”文艺方向和“双百”文艺方针,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少而精的文艺培训班和作品研讨班,使他们提高艺术修养,跳出自己的生活小圈子,再回过头观察、思考和比较,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创作水平。除少而精的文艺培训班和作品研讨班外,主要是要通过馆办刊物进行刊授,不断让业余文艺作者掌握文艺创作中选材、主题、结构、技巧和语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让业余文艺演出队员掌握表演技巧及演唱方法等方面的艺术理论,让他们共同在馆办刊物这块练兵场上磨练自己,提升自己,成熟自己,成为乡土艺术人才。另外,馆办刊物也为全县各族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作品。比如景东县文化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曾创办馆办刊物,培养了一批业余文学爱好者,使他们跨入云南省作家协会行列,成为景东文学艺术界的顶梁柱,至今依然活跃在文坛上,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为宣传景东、提高景东知名度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保障体系 建设 送温暖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188-01
引言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型骨干企业。作为国家大型央企,多年来,始终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各项改革的过程中,公司十分重视职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职工生活保障的新规律、新办法,把送温暖工程活动渗透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向着“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和“救助体系、保险体系、就业安置体系、福利体系”的社会保障目标迈进,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加强救助体系建设,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是实施送温暖工程的基础。
救助体系是对企业当中因重病、工伤、孤寡等多种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实施帮助而建立的一种工作机制。多年来,始终坚持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不断丰富和充实工作内容,加强救助体系建设,形成送温暖工程长效机制。
第一,大力做好春节和其它节日以至经常性的送温暖活动。自从建立送温暖工程活动以来,每年组织开展各种走访慰问活动,公司主要领导以至各基层领导都要参加,主要走访的人群包括:七十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每人每年送慰问款100元,为其过生日送生日蛋糕一个,鲜花一束;走访慰问抗日局级以上老干部、研究员级高工、走访慰问特困、重病职工,每人送去慰问款;为66大寿过生日、为金婚50年的开祝寿会等,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这些职工不仅能过一个祥和的春节而且能保持日常生活幸福,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干群、党群关系,感情拉的更近了。
第二,加强对困难和重病职工的科学管理。结合公司实际情,建立了特困重病职工服务点,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生活部,并实行挂牌服务,各基层单位也相应地建立了组织,确保困难和重病职工事事有人管,形成了很好的网络机制。随时对职工困难情况进行调查,建立了各类档案,如《特困职工登记表》、《重病职工登记表》、《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调查表》,通过这些细致工作,详细的掌握了困难职工的具体情况,做到了五清,即:困难职工家庭自然状况清;收入、花费困难程度清;帮扶项目内容清;解决实际问题效果清;困难转变跟踪管理落实清,保障了职工的基本生活。
为了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还建立了“三互助”、“六必访”制度,就是在职工中开展“思想、经济、人力”互助,和对职工发生“工病、重伤、丧事喜事、生活困难、特殊问题和情况、退休职工”必须走访慰问的制度。比如,职工发生工伤、患病、生育工会要去慰问探视及护理,职工重病住院了,工会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治疗,职工办丧事,工会要组织出车、穿衣、守灵、送葬、扫墓。房子漏了、家里被水淹了、失火了,工会要出面解决,职工吃不上饭,工会要送菜、送粮、送煤,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并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几大节日对重病特困职工给予相应的补助。
第三,求真务实加大对外扶贫工作力度。遵照上级扶贫帮困工作统一部署,公司履行社会职责,帮扶建昌县要路沟乡脱贫致富,帮扶南票矿务局困难职工重新拾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把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组织机构,制订工作计划,深入实际开展工作,在对建昌县要路沟乡的扶贫工作中,根据该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畜牧和养殖业为主,辅助发展种植业的扶贫战略,确立了脱贫项目,并坚持以科技方法为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富有特色的扶贫工作。在有效地利用资金方面,采取“滚动发展”计划,仅两年时间就使帮扶的200户贫困户基本实现了脱贫,新增的120户贫困户也得到了比较稳定的扶持,扶贫工作初见成效,为建昌县要路沟乡投入资金、捐赠衣物和面粉、玉米、油和小型中巴车一辆;支援课桌、订阅辽宁农民报、建枣树园、核桃园、苹果园,使建昌县要路沟乡人均生活水平,基本上实现了整体脱贫。
在帮扶南票矿务局50户贫困户中,我们开展调查登记,逐户落实帮扶情况,工会主席、副主席亲自到家中慰问,每户送去慰问款贰百元,使其能过上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
二、加强职工保险体系建设,为职工建立第二道经济防线,是实施送温暖工程的核心。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由国家包保的福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新体制,而且个人负担比例,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也在不断地加重,做为维护职工利益的工会组织,有责任通过组织职工利用国家法律、法规为职工办实事、好事。近几年我们已经形成的保险体系正在成为稳定职工队伍,减轻职工负担的第二道经济防线,送温暖工程在这里可以找到它的落脚点。
第一、认真履行职责,办好互助互济基金会。公司互助互济基金会创办二十年来,现存基金76万元,其中每人入会缴纳50元,入会率99%以上,为工亡、病亡职工及时办理赔付,为患重病的职工报销医疗费。通过赔偿使这些职工家属感到十分的温暖。作为工会能通过保险的组织形式,汇集职工团结互助的能量,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实力,再返还于困难群体,这一举措确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紧跟医改步伐,搞好补充医疗保险。2002年7月1日,公司响应国家规定,参加了葫芦岛市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医疗保险,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加重了职工个人负担,职工中,尤其退休职工中出现了因看不起病等待死亡的状况,根据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国家政策和医改中职工过高支出的具体内容,拿出了《补充医疗保险的方案》,经总经理办公会一致通过了这一方案,方案规定公司每年用于补充医疗保险专用款项,在基本医疗赔付的基础上实行第二次报销,报销比例为已报销后剩余部分再报60%和40%,职工家属报50%,市以上劳模按全额报销,使职工十分感激公司和公司工会为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
第三、办好家财保险,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从92年以来,公司始终为职工办理家财保险,职工家里一旦发生水浸、雷击、失火、被盗等自然灾害,可获得三千元的损失赔偿。每当职工家中遭遇自然灾害获或者由于天气特别寒冷,将住户水管、暖气冻爆裂等情况,工会都会及时出面,协调赔偿,使受灾户得到安慰,稳定情绪。
第四、建立基层互助储金会,解决职工看病借款问题。医改后,医保款直接交给了医保中心。职工看病需要垫付医疗费,对于困难职工借款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怎么办?工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决定还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对公司各基层单位下发了通知,要求建立起由各单位集中管理的大老保制度,并且纳入建家中去考核。目前,公司各基层单位都建立了大劳保,形成网格化管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使困难职工无一遗漏,这一规定缓解了职工借款问题,保证了职工及时就医。
第五、筹划职工养老补充保险方案,增加职工的基本收入。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为职工建立养老补充保险的规定,最近公司又在筹划职工养老补充保险的方案,按着方案要求,公司将拿出工资总额4%用于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这一方案实施为职工退休后生活增加了收入。
通过以上五大保险的实施,已经形成了渤船重工强有力的保险体系,达到了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的目的。使职工生活保障有了更加稳固、扎实的措施工会的地位也更加突出。
三、促进再就业体系的建立,落实“爱心大行动方案”,是实施送温暖工程的重要环节。
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根据葫芦岛省市相关要求,公司制定《促进再就业“爱心大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工会主席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培训基地一个,主要利用培训中心的自然机构进行培训,已对50名杨家仗子下岗职工进行培训。还培训了高中、初中待业人员,成绩合格后颁发上岗证。
建立了安置基地一个,由人事处外委办公室负责,安置临时工包括农民工、待业青年等,有大连的、南通的下岗技术工人,还有附近杨仗子矿下岗职工。为了做好下岗再就业工作,建立了与社区、人事处等部门沟通的信息服务网,建立了依靠能人带动再就业的机制。
进入“十一五”以后,公司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总量大幅度增加。对公司劳动用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了外来务工人员4860人,从工作岗位上看,外协工有33个队1580人,主要充实到电焊、铆工、气焊、打砂除锈等一线工种;协力工3280人,统一由公司下属劳务公司管理,主要从事生产或辅助生产劳动,其中一部分,纳入一线生产单位,其工作关系编入一线生产班组,主要集中在第二事业部、机装、电装等单位;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公司服务性工作,如配餐中心、爱卫会等单位,女工占绝大多数。从来源上看,公司的外协工大部分是农民工,主要来自东三省,也有江苏、河北、安徽、广东等地的人员。协力工几乎都是省内的,有葫芦岛、建昌、锦州、营口和大连等地的。从年龄上看,外协工以20―35岁年龄段为主, 作为再就业主要力量,几年时间发展为各个岗位的生产骨干。
四、加强劳保福利体系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生活水平,是实施送温暖工程的关键。
职工生活福利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因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福利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职工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随着企业效益的不民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由93年的职工年收入5000元,猛增到2015年的4万元,增加近八倍,使职工整体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相应的困难人群逐渐减少,而且由于建立了工会对二次分配方案审核制度,减少了对奖金的裁留、浪费,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
2、通过签订《集体合同》确保职工集体福利大目标,十年来,公司工会每年都要与行政修改《集体合同》中的福利项目。每年公司至少要为职工办8至10件好事,十年累计有90余个集体福利项目得到了落实。
3、加强了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建设。改造了望海寺文化宫。使其成为职工文化生活的活动中心,建立了有线电视台,建造了一千多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室,修建了两个幼儿园,利用原大食堂改造成集多功能厅、乒乓球室、图书馆一体的活动娱乐场所。修建了厂大门,拓宽了道路,对厂区、生活区进行了大规模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改造。
4、加强对离退休和在职职工待遇的发放,对发生的死亡职工及时给予办理各种待遇。对职工中应得的待遇我们做到应享的一分不差、一个不拉,对正式离退休的职工每季度公司召开一次联谊会,公司主要领导与退休职工合影留念,并共进午餐。为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建立了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对全公司两千多名有毒有害工种人员每两年检查一次身体,对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起到良好的监护作用,做到确保职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