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改在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为少先队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对我校少先队工作做了以下的思考与探究:
一、树立主体性少先队工作观念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同样也应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主旋律。少先队要以新时代人的素质为大背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道德、提高能力。
二、创设“自主建构”的少先队管理模式。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根据这一理论,主体性德育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生活方式。
在少先队管理中我们发现,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几个队干部包揽的旧的管理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多数学生的主动发展,不利于民主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我们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的理论,转变观念,实行“民主管理”,鼓励学生人人都当“班级小管家”。我们施行“干部轮换制”、“值周大队委制”、“值日班长制”。以大队部为龙头,推行少先队民主管理制度,大队干部和干事负责“一日六查”考评、升旗仪式、广播站播音、筹备少先队活动。各中队开发民主岗位,除保留中队小队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外,还开发了多项管理项目。把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每个角落都交给孩子管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真正实现少先队人人是主人,班级事事有人做。当然,岗位虽小,却是班级管理基础性的工程,老师都给孩子明确职责,予以指导。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孩子充分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令人惊喜。我在巡视随查中发现只要3、5班学生不在本班教室上课时,总能按学校要求熄灯节电。问了班主任和学生,才知道那个尽责的电灯管理员竟是平常学习自觉性差的牛浩洲小朋友。可见实行民主管理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使自觉、自律、自制的品质得以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个体的品德的充分完善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开展“生活化”的少先队活动。
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少先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元旦节,学校举行了“我是交易会小主人”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相关知识,出任经理、会计、保安、导购员、税务员、维权员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体验各种职业的困难和乐趣,让他们自己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具体的,也是实用的。
以前每年的“六一节”,由老师根据教育主题统一设计组织想让孩子高兴,但并没有顾及孩子们各自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我们设计了“儿童节创意秀”,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六一怎么过”,付之实践、然后反馈,最后自己、父母、大队部三方作评价。从实际兴趣、周边环境、家庭条件出发,有的孩子到图书馆修补图书、有的孩子收拾小屋。过完六一,在“创意实践书”上,有的孩子说“我的计划成功了,很有意义!”,有的孩子说“因为下雨,没有实现,很遗憾!”。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学生获得真情实感,也许会是刻骨铭心、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体验,这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四、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拓展少先队活动领域。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根据学校条件、学生需要而自主开设的独具特色的课程。她无疑为少先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是“利用优秀电影资源构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积极参与。让队员们对校本课程进行学习,探究,通过学习提高自我,实现校本课程的教育目的,检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进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比如,科研室开展“发明家电影“课例研究,少先队配合着举行了“我是小小爱迪生科技创新大赛”。以观看发明家系列电影激发队员们的创作欲望,写影评、制作科技作品、画科幻画。可以说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与少先队活动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五、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
德育管理和活动中时时都涉及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评价。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评价只有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尊重、体现了对学生及班集体个性差异的尊重,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因此在各种班级竞赛中,我们不再整齐划一地只以“一、二、三等”笼统界定。而根据具体情况分设单项奖和综合奖。如黑板报竞赛有“最美刊头奖”、“最新创意奖”,运动会出场式有“步伐整齐奖”、“服装美观奖”、“口号响亮奖”等,肯定班级不同的长处。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们也不用一把尺子作标准,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仅颁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奖,还设立了“班级小管家”奖、“学习进步奖”、“坚持锻炼奖”、“助人为乐奖”、“弯弯腰小标兵”、和若干种“小能人”奖。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参与总结评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
改革评价方式,使教师不再担心面子,而钻研如何更好地建设班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自信,形成自我教育的动力。
课改理念亮点
大部分学校进行课改,往往只考虑学生的发展,而忽视教师的发展。本校从“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使每位教师持续发展”办学理念中提炼出“师生双主体发展”的课改理念,铸就学校课改之“魂”。
学校课改理念生发于优秀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在课改之初就前往山东、重庆等地的课改名校学习取经,请课改专家进行指导,也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学校的课改理念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理念,还借鉴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改理念文化,这也是课改理念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课改措施亮点
为保证课改理念文化深入落实,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课改的顺利推行,形成了独特的课改制度文化和课改行为文化。
系统顶层设计,点燃教师工作激情 学校课改不但汇聚了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的智慧,吸纳了全国课改名校的模式和精华,而且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有系统顶层设计。W校课改工作不靠强力推行,而是想方设法点燃基层教师的行动激情,让课改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体工作包括:系统顶层设计作为制度保障;多措并举坚定教师课改决心;预留发挥空间促进教师发展。
德育工作建设,保障课改工作成功 大多数学校课改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跟不上,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不仅是课改的问题,也是德育问题,是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问题,是组织建设和组织文化问题。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实行“三全”(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三成”(成长、承认、成才)“三自”(自助、自育、自觉)“三生”(生命、生活、生存)的德育模式,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包括:加强师资队伍校本培训;开展德育品牌建设;开设德育特色校本课程。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改精细到位 学校课改工作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两大亮点。
一是学校有专门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架构――科研中心,制定建设方案、评价方案、以及表彰奖励方案等。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评价系统已形成,评价有原则,评价有方法,评价有结果应用,评价有内涵发展。
同时,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融进课改、组织文化、德育建设、评价中,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拓宽课改渠道,融入国际教育元素 学校通过中英校际往来项目于2012年与英国Rush Croft Foundation School建立配对关系,不断加强沟通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月亮文化探索”的课题共建。三年来,中英两校的中学生通过学习,对比中英文化中月亮的意蕴,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月亮在中西方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形象,并据此探讨中西方民族渗透在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科学探索中的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心理的差异,从中汲取有利于人生成长的精神养料。同时,中英双方以“月亮文化”为核心载体,全面开展中英校本课程中的文化交流,双方学校老师各自在伙伴学校上了展示课。其中英方副校长Sean Reed还进行了基于月亮文化的大量的专题录像,中英双方的师生之间全面展开网上探讨,互交笔友。
改革成果亮点
课改几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课改成果,主要表现在名师、名课程、科学研究等方面。
通过推进课改,打造优秀师资团队 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培养、产生了刘中良、马杰忠、周海华等名校长,造就了胡素冰、钟春玲、聂绍美、杜晓曦、欧雅燕、黄若静等一批学科教学精英,涌现了麦然、周文杰、张轩、王波、邓钧成等一大批班级管理名师,这些名师都是对课改有热情、有思考的老师。名师们不但自己做出了成绩,出了名,还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的方式来辐射、影响、带动其他老师,以培养、产生更多的名师,推动着学校课改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 成人艺术类课程 教改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78-01
基于工作过程的幼儿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应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在成人幼儿艺术教育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钢琴》的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研究和改革,以“改变观念,重在结合”为指导思想,进行了以下教改探索。
一 教改思想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体现
1.将弹奏的作品与幼儿园课堂活动相结合
第一,与教案相结合。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弹奏的作品来组织一堂幼儿园活动课程,并编写教案。通过这种结合,在弹奏作品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编写活动设计依据、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等教案要素,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与活动导入相结合。要求学生将所弹奏的作品融入到幼儿园课堂活动导入中,学会灵活运用作品的风格特点来设计活动导入。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但要熟练弹奏作品,更对所弹奏的作品特点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大胆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导入设计中,提升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第三,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弹奏作品的风格特点、弹奏技巧、特有节奏等要求,学生们结合幼儿园课程中英语、科学、律动等课程,自主设计与课程的结合点,并以实操展示的形式在课上进行交流,在提升学生们对音乐艺术想象力的同时紧密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2.技能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
第一,技巧练习与趣味作品相结合。学生们所弹奏的作品逐渐摆脱枯燥的技术练习作品,而多选用有趣味性的、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或民歌等为练习作品,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练习兴趣。
第二,弹奏展示与录音回放相结合。音乐需要倾听,学生所弹奏的作品更需要得到倾听和肯定。在鼓励学生多进行弹奏展示的同时,利用电钢教室可弹奏同步录音功能将学生弹奏作品进行录音并回放,学生还可将弹奏作品拷贝保存,使学生对弹奏的兴趣及自信心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三,教学展示与互评相结合。将弹奏作品运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除了要让学生们大胆展示外,还要在整个班级中进行评比和交流,一方面使学生在每次展示中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使学生在互评环节充分互动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知识传授与经验交流相结合
第一,与优秀教案、教学视频相结合。在学习中除了教师讲授外,大量结合网络上优秀教案、教学视频,通过观摩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将钢琴弹奏更全面地运用于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第二,与幼儿园任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结合。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已在幼儿园任职多年,运用她们丰富的幼儿园任职经验与教师授课相结合,对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工作有着极大的益处。
第三,与已毕业的优秀学生经验交流相结合。本专业有着一大批优秀的、任职于幼教工作第一线的学生,这对幼艺专业而言是极好的资源。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机会,让这些经验丰富、事业有成的教师们为学生们打开另一扇窗,从学习到就业、从工作到生活,她们将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她们将来更好地立足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针对教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教材的及时更新
教材应有与教改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如教学法实训教材、幼儿园一日流程实训教材、幼师职业素质培养教材等,同时应结合幼教教育最新动向及时制定综合实践教学大纲和详细的技能训练考核方案,使各项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落到实处,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评定方法
在考核方面还应细化实操考核部分,如授课能力、与知识点相结合的能力、语言能力、幼儿园教学与艺术技能相结合能力的考核等。以钢琴课程为例,现在技能项目的考核评定分两步进行:一步是平时成绩考核、一步是期末成绩考核。将来还应细化为基础技能项目考核成绩、艺术技能与幼儿园实操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成绩两方面,学生必须在这两方面成绩全部及格的情况下考核方能通过。
3.建立加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转变角色,以身范德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站在高高讲台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变了,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正使教师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师德是生活深处一朵炙热的火花。它能创造安全与满足的温馨,赋予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师爱更是神圣而伟大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付出是师爱最真挚而朴实的情感,老师就如那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用真爱付出着,以身范德。这样才能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让课堂充满爱,让课改渗透爱。
二、潜心改革,大练师能
练师能,是师德的一项系统工程。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是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化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课改不断彰显德育,渗透德育,使之不断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有“由外而内”,转变为“内”为主,内外结合。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潜心改革,大练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注重体验,感受生活
我们的德育需要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课改中的德育需要唤起学生的自我思考,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才是成功的德育。我们说生活德育,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是应追求一种“无痕”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教师就应该让他们能真实地经历、感受和体验着生活,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手脚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在行动中习得生存本领,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哲理,这样才能变革那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才是一份难得的财富。前不久,有位学生的生活作文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爸爸,你在外地打工能照顾好自己吗?每天晚上我都在想你,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你的身边,给你洗好脚、做好饭再飞回来告诉妈妈,别让她为你再牵挂,妈妈又瘦了……”文章的语言虽然很朴素,但充分体现出孩子对父亲思念、牵挂和对母亲的担心之情,感人甚深,让人欣慰。
关键词 新课改 地理课堂教学 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6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给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摸索的过程中也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地理潜能。因此,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技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科学创设地理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地理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地理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地理问题,以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地理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讨论的余地,并及时给予提示和补充。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地质构造的褶皱时,采取实验演示导入法。先通过一块柔软的物体,教师拿在手中从该物体的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学生会看到该物体会发生向上和向下的褶皱和弯曲,当看到这种现象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最终实现对褶皱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实验演示,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有效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地理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教师只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就是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科学讲授基础知识后,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讲,学生评,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要注重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地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地理问题情境的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展开、地理相关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师生间的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教师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讨论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地理难题,要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三、要体现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让学生展示点评时,教师应就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引导、提示、补充和讲解。以便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发现地理知识的奥妙,掌握地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如在讲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可结合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水稻研究的相关知识素材,来认识水稻对于亚洲的重要性,这样既关注了时事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生活事例,发觉地理的奥妙,体会地理科学思想。从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总结规律,挖掘出学生的地理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