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川菜文化论文

川菜文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川菜文化论文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创新型营销人才是具有高尚的创新人格、敏捷的创新思维、丰富的创新知识和较高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营销人才。创新型营销人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追求真理,对事物充满了好奇,积极探索未知的东西,不迷信权威,不惧怕困难挫折,不怕失败,原意与人合作,乐于奉献,敢于自我挑战;同时,头脑灵活,敢于打破陈规,善于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善于在实践中积累新知识新经验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创新型营销人才包含了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和人格特质等人格要素,也包括了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等思维、知识和能力要素。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能力共同组成了创新型人才这个有机体。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新形势下高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承担的现实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谋得生存发展的平台,实现自身理想、价值的需要。除此外,营销作为一种企事业行政单位、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和个人在运行、工作、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技能,其重要性越来越突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作为很多高校都开设的营销专业,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道德素质不高,人文素养欠缺,缺乏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做事情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能够心平气和、高瞻远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和一些技能证书的获取,等等。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营养,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提升自身的创新素养。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较完美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创新人格一方面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创新的人格,是创新的个性,一般表现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自信心、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陈规、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思想品质的角度来界定,创新者的人格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坚持真理、乐于奉献、不怕失败,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人格。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人格的塑造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格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修身为本”;历来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断超越自己,都可以成圣作贤,要相信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个人要养“浩然之气”“,心怀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仁爱,“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帮助塑造较完美创新人格的精神财富比比皆是。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体悟并力行这些智慧,是能够塑造较完美的创新人格的。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创新性的思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很多东西都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带来启迪。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人”并称三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视事物的整体联系,具有明显的整体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取象比类,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来探究人身、自然和社会等不同领域的规律,看重类比思维;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直观体验和体悟,具有直观思维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反对机械呆板,拒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认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具有辩证思维的特征,等等。相比直线式的机械式的思维,这些思维方法在帮助学生开启创新之门的过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思维支持。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创新知识。

创新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特别是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营销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活动,营销的创新需要吸取经济、管理、自然、人文、社会、哲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藏,蕴含了大量的涉及各个领域的智慧。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的营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比如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营销者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产品的文化意蕴,开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像美国人利用中国文化素材拍摄制作了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向全球市场推广,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在产品品牌和包装策略中,营销者可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以此来彰显自己独特的定位和个性;在广告创作过程中,营销者可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吸引受众,打造自身的独特形象,像乌江涪陵榨菜的广告宣传中强调“中国好味道”,并更换带有国粹京剧脸谱标志的新包装,使得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得以迅速提升;在促销活动中,营销者也可以基于传统文化采取合适的促销人员、时间、地点和方式等等。

(四)传统文化有助于营销理念的树立和实施。

树立和实施现代营销理念是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在商业组织经营、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还是个人工作、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营销理念的树立和实施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营销理念强调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向“顾客”提供更多价值,让“顾客”满意,使“买卖”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仁爱、和谐,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凡是人,皆须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营销理念的本质,使得西方的营销理论增加了几分本土色彩,从而更加方便营销理念被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和个人所采用和实施。创新型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营销人才的营销与弘扬,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也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比较少,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和禁锢人性的腐朽的东西。所以,借助传统文化来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有利于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向国内外营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这种人才的回答,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与一般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相关的要求。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内容,引导着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选择。除了一般的培养要求,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了对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相关的素质要求,像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养性和修齐治平等,强调学生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要不断向国内外弘扬和营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正如北宋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心胸,把光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在培养内容方面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培养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的构成,决定着向学生教授什么课程的问题。在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定为大一或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每个营销专业的学生用至少一学年的时间较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并逐步产生学习兴趣;在大三增加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思维方法、传统艺术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课程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这在营销中日益强调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大背景下,这些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营销创新和实践具有较多好处,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大四,我们开设国学经典选读的专业选修课,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等。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贯彻整个大学四年,使他们耳濡目染、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产生兴趣,逐渐践行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创新教学和考核方式。

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必须有什么样的老师。要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创新型营销人才,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素质。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授课和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传统文化精神,学习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在介绍营销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除了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相关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探讨相关问题;再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够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当成说教,使学生把所学课程当成自己拿学分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利用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启发式和师生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成长,重视知行合一;在考核方式方面,创新教学考核方式,不但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不但考核结果而且更要重视过程的考核,在教学考核中也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学校改变管理理念,塑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学校要改变管理观念,由“管”师生转变为服务师生,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为师生学习传统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的精神,“自己做到然后再要求别人做”,这样才能够上行下效,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为师生树立一个效仿的榜样。学校要在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和其他管理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学习传统文化、力行传统文化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精神,使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论坛,成立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师和学生团体组织,开展推广落实传统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师生每天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经典读物;积极利用广播、海报、路标、条幅和网络、手机等传统的和现代的媒介不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推动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师生共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美术;色彩观念

一、引言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是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民族情感与观念的艺术化呈现,也昭示着民族独有的审美追求。因此,对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提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认识,促进我国民间美术的不断创新。

二、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意义

(一)传统观念的阐述和象征

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文化观念为美术创作活动提供重要的原动力,文化观念的形成与演变,大大推动着民间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审美意识得以相对独立的发展,是在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后,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早期的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处于一种相对混沌的状态,缺乏统一性。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色彩不仅是重要的物理性现象,还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五行说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对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有巨大影响,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构成了华夏地区最为古老的色彩搭配。如:在周朝的服饰制度中,“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又如:从宋朝开始,正黄色为皇家专用,溢用即获罪。因此,我国民间美术设色与特定的时空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着传统观念的阐述和象征的意义。

(二)价值观和建筑营造观念的象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变得更加广泛。在思维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中,不同的色彩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从而使我国民间美术设色成为人们价值观念和建筑营造观念的象征,成为反映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途径。例如:古代君王所穿的服饰多是黄色,其它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穿的服饰另有其它颜色与之对应;宫殿寺庙多使用色调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墙黄瓦;江南民居多用朴素淡雅的色彩,如粉墙黛瓦,即白色的墙壁与青黑色的瓦。

(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象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和生产者开始出现,人们对审美领域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了迅速而独立的发展,从而使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在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文化意识的不断提升,民间美术的创作目的变得更加明确,成为人们喜庆节日丰收、驱散心中阴影、缓解生活压力和自我安慰的重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目的性和功利性的象征。民间美术的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灵世界、情感体验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气质。如:春节所使用的窗花、对联以红色为主基调,传达喜庆、红火的气氛。因此,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审美意识不断变化,但各种色彩代表的意义却有着相对严格的规定,在进行各种形态的创作时,必须遵循设色的相关规律,才能与人们的实际情况相符,从而推动民间美术不断发展。

三、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

(一)情感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

在我国民间美术的创作中,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审美对象,需要根据人们的心理情况来设色,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在遵循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和设色规律等基础上,我国民间美术色彩在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我国民间美术创作中的情感象征,是通过联想来完成的,联想往往能突破事物的形态、不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观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形成独到见解。因而情感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与环境、心理、时间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结婚和祝寿时使用最多的颜色是红色,通过红色来展示喜庆、热闹和新气象,表达激动、澎湃的内心感情,从而形成动态的情感视觉审美效果。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与人们的心情、节日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在通过色彩进行联想的同时充分体现人的心理情感,在不同的设色效果中体验各种情感带来的迥异感受,从而获得情感方面的审美愉悦,这对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色彩搭配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

在通过情感来进行视觉审美的同时,人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色彩进行搭配,以表现不同的特征,反映不一样的民间美术特点。在色彩的对比中,不同色彩的搭配发挥着重要的衬托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对书生的描绘,多以软色为主,以表现人物文雅、俊秀和清朗等特点,但再搭配一些硬色,如在人物的眉间,衣服的领口、袖口和底边等部位添加墨色,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传神;又如在木版年画、皮影、泥塑、脸谱等民间艺术中,不同的色彩被灵活地搭配在一起,从而使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面对不同对象进行创作时,色彩的搭配一般是从比较鲜明、代表积极意义等方面出发,以从正面反映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情感等,显示出我国民间美术创作的独特性。色彩搭配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一般是通过对比来完成,例如:大雪寒冬,腊梅却依然傲立绽放,将雪的白色和腊梅的黄色予以重点突出,再对环境进行修饰,可以充分展示出天气的寒冷、环境的优雅,从而表达出创作者对腊梅的赞赏,反映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三)色彩明度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

在不同色彩的搭配下,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视觉审美效果,还非常注重色彩明度方面的表现,通过不同明暗度的对比,可以使整个画面更加清新、谐调和自然,从而展示绚丽、红火和丰富的创作内容。这种色彩明度方面的巧妙处理,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在很多时候可以充分反映民众的内心情感和热切期望。如:敦煌壁画采用色相对比,通过对明暗度的不同设置,显得色彩饱满,取得了绝佳的视觉心理效果。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高纯度色相对比的经验,在制作年画、泥塑、皮影等作品时,经常利用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民间美术创作,在遵循一定理念的基础上,创作者更多的时候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进行设色,从而使画面的明度感更强,达到满足实际需求的创作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在受到文化传统制约的同时,又是对传统文化观念的阐释和外化,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多种视觉审美效果。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可以说既是观念的、传统的,又是客观的、现实的,我们对民间美术色彩的研究,应将其放在传统文化情景之中,探索其作为民间艺术的内在本质。(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邢莉莉.探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66-67.

[2]赵乐飞.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J].陕西教育(高教),2014,(4):23-24.[3]吴国来.浅谈民间美术[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5):158-159.

[4]张怡琼.论中国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1,(35):214-215.

[5]赵翊翔.浅议民间美术元素在当代中国油画中的体现[J].青春岁月,2012,(20):194-196.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饮食文化是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的一门学问,它不但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与民族的哲世观、心理特质、审美情趣密不可分。因而中西饮食文化的互相沟通与理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关于中西餐的不同之处论述不少又仁智各异,尼克松和克林顿偶尔品上一顿中餐也纯属玩票,而西方人真正体味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之妙者,当属英国的李约瑟先生。

提起李约瑟,人们就会想到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这位英国科学史权威给世界留下了一个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兴起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在网上检索,关于这个难题的资料多达一千多条。

中国的四大发明一直就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风光事。然而,外国人的看法却不尽然。“虽然17世纪的耶稣会士所传播的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纪元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们把过多的东西看做是东亚发明的。然而同时却又存在着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倾向,认为任何一种重要的发明或发现都绝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任何地方产生……与此相似,在过去几年当中,有一些谈到后来的物理学、工程学和制陶业的某些方面的历史的论文,也由于与传说的资料不一致,而被不公平地忽视了。在1950年出版的一部关于技术史的有趣的著作中,(西方的一位)作者则没有把一些明明是属于中国人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人。例如,关于中国人最先认识到磁极性、发明火药以及最早制造铸铁等等,在这部著作中都只字不提。至于(一些)中国科学家本身,也往往忽视了他们自己祖先的贡献。”(《李约瑟文录》)这位为中国科技史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鸣不平的老外,不是别人,就是自称为“名誉道家”的李约瑟。他甚至认为,西方的许多科学发明,只是为中国人的发现做了注释,他以此来“使人们想起过去不幸被人忽视和不被承认的许多东西”。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是一位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胚胎生物化学创始人,也是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长期致力于在中国和西欧间架设桥梁来沟通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他出生在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里,但他却研究中国的儒家与道家。他认为,同情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人,一定不会抱怨儒家对一切鬼神怀有反感(作者注:反感二字过矣。孔子于鬼神只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同时也会承认儒家的神圣是与世间的道德体系结合在一起的。他也同情道教,虽然道家许多哲学观点和基督教义严重相悖(作者注:道教并不全等于道家),但是道家“以柔克刚”,强调阿芙洛狄忒(Aphrodite)胜过阿瑞斯(Ares),相信顺其自然和自然神秘主义,这一切对李约瑟来说都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特别是后来他埋首于研究中国的创造发明时,才认识到道家思想和技艺在自然知识和技术控制发展方面,在许多世纪中曾经起着主导作用。他发现了“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而且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却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用的自然观又非常相似”的有趣现象。所以当有人问李约瑟,他把自己主要看做是一名科学家还是一名历史学家时,他认为自己最合适的称号应该是“名誉道家”。

为什么李约瑟对道家如此感兴趣呢?原来中国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与发现并不是什么科学家所为,而是发端于道家或方士的。

“方士”也叫“方术之士”。这类人以擅长“方术”为特点,同好几类人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如作为“士”,他们同诸子百家有类似处,也是源在民间,因而有别于年代更早或同时在官为职的卜祝巫医。但同时从“方”的角度,他们又与官方的星历、医术专家传承同类知识,而不同于先秦诸子和两汉儒林。“方士”和“道士”的关系也很密切。作为词汇,“方士”是“有方术之士”,“道士”是“有道之士”即“有道术之士”,这在早期文献中,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出现了道教之后,“道士”才有了宗教性的含义。

在战国时期,方士的“方术”包括天文、历算和占星、气候以及医学、服食、等。只是中国的方士比医药学家有着过分的奢望,他们总是诡言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以取悦于当时的统治者们。秦始皇时代的徐福就是一个大方士,据说他后来流落到了日本。汉代初年,兴起了炼丹术。方士或道士们主要是以某些矿物为原料,按照设想的配方,放入密闭的器皿中加热升炼,希图用人工的方法制取到可令人长生不死的神丹妙药。《西游记》中孙大圣所推倒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即是当年炼丹热的缩影。自然,这种炼丹活动在目的上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方士们却在炼丹中认真地观察了化学反应,做了大量的化学试验,制取到了一系列自然界所不存在的化合物,也人工合成了很多非常纯净的化学试剂。这种活动也唤起了方士们对化学变化的规律进行思考探讨,形成了原始的化学思想。

炼丹活动也许是起源于一种原始迷信的闹剧,它的消亡是必然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炼丹术却对古代化学和制药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炼丹术化学是古代化学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化学的原始形式。此外,炼丹术中那些有价值的科学成果,那些有着医疗效果的制品为后世的医药学家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并且启发了医药学家对化学的研究,致力于新药物的合成。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古代很多大炼丹家、方士、道士其实就是早期的医药学家,并兼通医术。如东晋的葛洪,南朝的陶洪景,唐代的孙思邈、孟诜,五代的大明(道号日华子)等都是很有声望的医药学家,又是大名鼎鼎的炼丹家。

李约瑟这位“名誉道家”关心和研究中国科技史乃至饮食文化,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正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李约瑟在晚年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甚至派助手来中国收集烹饪史料。他也许想弄明白,西方近代的一些发现与发明,为什么很早就出现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了。

中国人很早就吃“粒食”。为了吃“粒食”,我们的先人发明了陶鼎,后来又给陶鼎加上箅子、盖子成了蒸饭的甑。而就是这种在中国祖祖辈辈相袭,不论大人小孩都会的用汽蒸饭的方法,直到近代,洋人们才将之用于生活。瓦特是英国发明家,是他将原始的蒸汽机做了改革和发明制成了工业用发动机,出现了蒸汽火车,当时已经是18世纪了。烹饪蒸法只是近百年才在法国出现,而我国在古籍《礼记・曲礼》中就已出现了“饭黍毋以箸”。饭在烹饪意义上的专指意还是把谷物放在炊具上蒸熟,如大米饭、小米饭、秫米饭等粒食食物。

跟蒸法一样,中国烹饪的炒法,靠的是急火,需要用煤来做燃料。而早在宋代,汴梁就将煤用作炊用燃料。马可・波罗管它叫做“能烧的石头”。“急火”烧煤要用风箱,那就是现代鼓风机的前身。“急火”高温烧出了可口的佳肴,可是很少有人想到这种高温热学的创造者竟是炼丹的道士或方士。

“高温”还造就了中国的瓷器。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中国与瓷器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在陶瓷工艺中,陶土、瓷土的选取与精制,陶瓷的焙烧技艺,各种釉料的选配,釉制烧制的火候与气氛的掌握以及瑰丽色彩的成色机理(如钧瓷五彩缤纷的窑变釉,建瓷的兔毫盏、雨点盏等),都是得益于古代方士们对早期化学工艺的贡献。

除了以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硬件”之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软件”,这就是被民族的哲世观、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制约整合着的那种世代相传的看不见的文化。

中国烹饪的最高境界,公认为是调和。美食家袁枚曾说,芸豆必须配肉,刀豆则切忌有肉。烧芹菜忌用酱油,烧茄子得多用酱油。再加上厨师掌握火候之妙,其中由之而来的化学变化原理以及量化数据,却谁也说不清楚。而西餐则是既讲营养又讲烹饪材料的量化和可操作性。西方的营养学家长于分析,连一根作料香菜都要精确地分析出需用成分几许,而中国美食家就反诘:总共不就几毫克吗?至于小题大作吗?中西研讨会每次都争得不可开交,一派强调科学,一派强调艺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此评论说:“前者(中餐)之所以异于后者(西餐)几希。前者是把肉、鱼、鸡、鸭等与蔬菜合烹,而后者则泾渭分明地分开而已。大多数西方人都认为中国菜好吃,那么你为什么就不能肉菜合烹呢?这连一举手一投足之劳都用不着,可他们就是不这样干。文化交流,盖亦难矣。”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软件”上。

中国饮食最重要的“软件”当属味道。味道是什么?有人说味道是舌头和鼻子的合成感觉,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仅说对嗅觉的解释,至今仍为生理学家们所头疼。2004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就因为发现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气味就更复杂了,传统的“五味”加上鲜味,谁也说不清会产生多少味道。笔者在《“五味”与“天人合一”文化》一文中曾经谈到过,用舌头去尝可以很容易尝出“酸、甜、苦、辣、咸”或“咸、甜、麻、辣、酸”或者“咸、甜、酸、苦、鲜”这五味来,但这仅是从化学味觉的角度上说的。照此还可以从食品质地的物理味觉角度分析出“脆、嫩、细、酥、软”这五味来。但是“丰、腴、爽、适、舒”的口感五味则一定要用化学的味觉、物理的味觉,再通过心理感受来一起整合“品尝”。在这里“品”与“尝”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

五味中的“鲜”学问最大。许多人都喜欢吃川菜,川菜的特点一是辣,二是鲜。川菜鲜从何来?川菜专家熊四智先生说井盐最鲜,地道的川菜必须要用自流井盐。那里的古井深达两千米。著名的自贡市就得名于两座古老的盐井“自流井”与“贡井”。当年李约瑟在四川听到这个消息,不敢相信,后来他相信了,不但相信,而且断言四川的盐井技术就是现代石油钻探技术之滥觞。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让写作渗出思想形式的水平线下、渗进潜意识,渗透你的血脉;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1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

——题记

世界上最灿烂的花朵是你绯红的脸颊;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是你清脆的笑声;世界上最澄澈的清潭是你明净的眼神。孩子,你是上帝送给人世的礼物,是世间最美丽的天使。

丰子恺曾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不会转弯。”的确,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感叹和他们一样大时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学会像他们一样画要花一生的时间。

童眼之所以澄澈,是因为童心纯粹而不掺杂任何杂质。用童眼打量世界,用童心追求美好,让纯真悄悄开花。

懂得用童眼打量世界的人播下纯真的种子,不会错过你毕生追求的最美的花期。

画家鲁斯本倾尽一生研习画作。他画中人物骨骼健朗,刚劲如松;皮肤如脂,吹弹可破,画中执扇的东方女子宛转的秋波惹人怜爱,顾盼生姿。当被问及如何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时,鲁斯本淡然一笑:“我只不过是用出生婴儿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呢?孩童的双眼里没有名利的追逐引起的争抢厮杀,没有汲汲与功利事物谄言媚笑,更没有被利欲熏心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嘴脸。他们有的只是徜徉在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里开出一朵淡雅的花来。

月如指尖的细沙转瞬即逝,我们跟着匆匆的岁月身后成为岁月的奴隶。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慢慢地发酸发臭。又有多少人还能保持曾经的纯粹如一,保持那份安静泰然的优雅和一份让人不敢轻触的美好?

张爱玲曾说:“生活是一件华丽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只要卸下多余的包袱,日子一样可以行云流水。又有谁说人生只有百味皆尝才不负仅有一次的人生?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曾说:“生命是一条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路。”何不做一个雅士林逋般悠然简单之人,掬一首流觞月,揽一笔兰亭墨,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用童眼打量世界,隔着一条世俗的溪,便可以看清隔岸的是是非非。让一位杰出考古学家耗尽一生的几行字却被孙子用镜子背面照镜子简单地-了。何尝不是向我们昭示,把一切繁杂都化为简单归真,把一切繁尘都看作过眼云烟。童眼看世界,你会拥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的坚定;感受“雨醉云醒,柳暗花明”的清新;感悟“水可陶情,花可融愁”的幸福与香甜……。

请用童眼打量世界,用童心追求美好吧!你的心灵将在所爱的地方。海子在呢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有朝一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2莎翁曾言:“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要说:“一千个旅者眼中有一千个中国。”或许你已曾听过种种言说,心中对中国有些许模糊印象,但现在,请听我这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一言:中国,绝对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中国!

当然,空气污染阴霾未褪,食品安全心尚存疑,但正如高峰常伴雨雪,大海也有风浪。中国不是一点一片的中国,中国是横有960万平方公里,纵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中国的魅力绝不因短暂的呜咽而稍减,绝不因一时的阵痛而凝绝。

中国的魅力,在异彩纷呈的美食。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民族的众多,风俗的各异,从而形成极具地域特点的各色美食。先有川菜、鲁菜、粤菜、苏菜,后继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菜系源远流长;技分炒、烧、煎、炸,兼具煮、蒸、烤、淋,技艺出神入化;味具南甜北咸,杂以酸麻辣鲜,其香淳美四溢,其味不可言宣。更令人惊叹的是美食的背后或蕴含着美丽的故事或承载动人的传说:尝棕子,便忆及屈原愤而投江的爱国情怀;品月饼,便思及嫦娥奔月的满腹幽怨;吃元宵,便虑及万里飘泊的乡思深情。中国的美食不仅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更蕴藏着黎民百姓的万千情丝,而这一切在长远的流传中又悄然深化成中华民族的魂魄。品美食而知中国丰富,品美食更应感中华民族之魅力。

美食之外,中国的魅力,在创新之精神。共享单车遍布城市角落,移动支付触手可及。数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方式,在一夜之间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习-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的号角吹响的时刻,城市的发展正阔步向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这两种基于互联网的方式异军突起,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创新引领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提供了创新的平台,中国正昂扬地走向未来,以其创新的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

仓促之间,中国的魅力难以言尽。以其遥闻言说而幻想其形,莫如亲临中国而身感其味。只有走近中国,才能遇见中国的宽广;只有走进中国,才能懂得中国的深厚。中国的一点一滴都是中国,中国的魅力无处不在。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来到中国,我当与君携手,领略中国的魅力,共赏魅力的中国!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於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於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於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於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於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於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於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着作等身却仍躬耕於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绦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麽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着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4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留下了一行不朽的诗句来描述自己的心灵: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诚如斯言,在一个人的心中,猛虎代表着刚劲、激烈、奋斗,蔷薇则暗示着柔和、宁静、平淡。一个人的心中可能存在这看似矛盾的两面,但无论哪一面,只要自己愿意,都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记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少年派,他的生命就像一头猛虎,勇敢、坚强、奋斗,寒冷、饥饿、风雨、海浪都不能阻止他的步伐,他毅然决然,在太平洋上漂流了几个月。虽然他全身伤痕累累,筋疲力尽,但他的内心却充实而满足,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价值。

也记得那个貌不惊人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他叫雷鸣声,他的生活也如猛虎般顽强。为了开发一款新的刷机软件,他一连几个月都每天持续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终于获得了成功,二十岁出头就成了千万富翁。

当人们惊羡雷鸣声的成功时,又有几人懂得他猛虎般的内心?心有猛虎,他才能不停地奋斗,无止地拼搏,心有猛虎,他才能蔑视一切困难,扫平一切坎坷;心有猛虎,他才内心实在而满足,人生才能获得成功。

猛虎般的人生固然值得敬畏,但蔷薇般的人生同样精彩美好。

还记得丰子恺先生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吗?那画面上,只见淡月一弯,竹帘半卷,椅子几把,剩茶几盏,子恺先生此时想必在心中细嗅蔷薇吧!这种宁静的幸福,让人心中无比安适。

蔷薇般的人生也是值得歌颂的,因为这种宁静的幸福,也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华兹华斯生活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他自称是“漂流在天空中的一朵白云”,他不选择热闹的伦敦城市生活,而选择与金色的水仙花作伴。“凝眼看花又看花,同花共舞天上曲”,他的心中亦有蔷薇在悄然盛开,他宁静、悠然地生活,亦体验了生命的真谛。

华兹华斯正因心中细嗅蔷薇,他才虽身处山林但内心依旧满足,他过他的宁静生活,也实现了他生命的价值。

其实,无论一个人的生活是刚是柔,是奋斗还是宁静,是激烈还是平淡,都没有错,就如猛虎和蔷薇,无论你选择哪一个,只要你愿意,都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5点赞“中国面孔”

在2020年的春天,中华民族度过了一个既忧心忡忡又热血沸腾的春节。两个月,冠状病毒肆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两个月,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一曲无畏的家国华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张张“中国面孔”为我们诠释着一个真理:英雄,并非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前行。

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一张张坚毅的面孔,诠释着医者仁心。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重新披上战袍奔赴抗疫一线。十七年前他曾率领团队抗击“非典”,十七年后他仍然心怀家国奋不顾身,用无畏前行的壮举展示着中华民族无惧困难的坚毅。不曾忘,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指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写满了铿锵有力的医者轩昂;仍铭记,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裳,剪断青丝,一袭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盛装。他们亦知疫情险恶,生死难料,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们的眸里只有的国土,啜泣的病患。一张张坚毅面孔的背后,是千万医护工作者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在千钧一发的危难前,一张张友善的面孔,诠释着万众一心。越是千钧一发,存亡断续之时,越能研读人性的平凡与伟大,越可见布衣之下的炎炎热血。无数口罩厂的工人放弃春节假期复工加工,流水线上传递的是质朴的关怀;无数建筑工人奔赴火神山工地,用短短十天打造出拯救危重病患的战场;无数快递小哥骑着单车在寒风中穿梭,将各种物资运送到不能外出购物的千家万户手中。鲁迅曾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病毒传播从武汉蔓延到全国,支援物资从全国汇聚到武汉。在一张张友善的面孔背后,是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互助的万众一心。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城市形象;定位;激情之都;扎根理论;重庆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09)09―0053―08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形象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不仅有助于展现城市特点和城市魅力,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获取外部支持,如资源计划、财政投入、重大主题活动等,也有助于招商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支持本市组织和个人开拓市场等。城市形象塑造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形象、次级形象和保健因素3个层次人手,其首要工作就是对整体城市形象和次级城市形象进行定位,它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其中,整体城市形象定位是通过对城市的历史特点、现实优势与发展趋势的分析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建立所有类属和类属关系,归纳出最能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的核心类属,它代表了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对利益相关者的核心诉求;而次级城市形象定位则是根据局部的城市特色和比较优势资源来确定,它是引导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城市社会文化、城市旅游等各分支领域的发展目标,也是支撑整体城市形象的关键要素。整体城市形象和次级城市形象都是能显著影响利益相关者感知的激励因素。而保健因素是指能使利益相关者对城市感到不满意,从而产生不良城市形象认知和反应的因素。这就需要对影响利益相关者体验的保健因素进行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市的软、硬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消除“短板”与负面影响,有力支持城市形象塑造。总之,城市形象塑造是一个城市全方位的事业,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广告宣传上,它需要城市政府从影响利益相关者体验、感知和满意度的因素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城市中的人、事、物等细微处着手,调动政府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市民的广泛参与和领会,真正建立一个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诚信、友爱、互助、和谐、优美、卫生、舒适、愉悦、快捷、高效、繁荣的现代城市。要做到这些,需要城市政府从城市形象定位、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城市“名片”、城市整体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素养与城市文化营造、政府形象以及市容、环境和交通建设等)、城市形象整合传播以及城市形象塑造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2 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现状与不足

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拥有丰富的城市形象资源,但与东部城市和毗邻的成都相比,重庆城市形象塑造与推广相对滞后。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领导、在渝专家学者近年来一直高度关注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城市形象定位(见表1),对塑造什么样的重庆城市形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述整体形象定位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重庆的优势,但有些定位是一个城市的终极目标,如宜居城市,显然缺乏专属性;有些定位缺乏相应载体支撑,如神奇西部,而且西部的概念也过于宽泛;有些定位有雷同之嫌,如动感之城。从总体上看,整体形象定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市诉求和发展目标不明确的缺陷。而次级城市形象定位则是根据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功能、环境、交通、旅游、休闲、消费、饮食等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定位。在这些定位中,有的属于城市的发展目标或规划;有的属于城市名片,如桥都等,还上升不到次级形象的高度;同时,各次级城市形象定位太多,比如对经济的定位,就有11种不同的提法,交通有6种不同的说法。综上所述,目前重庆城市形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位语,使得城市形象塑造缺乏整合性、持续性,难以在利益相关者内心产生一个稳定、积极的认知。为此。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实地访谈和调研,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科学确定重庆城市形象定位,并提出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供决策参考。

3 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重庆城市形象定位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现新重庆的历史特点、现实优势与发展趋势,即有效连接重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第二,能很好地实现“新、旧”重庆的形象转换。“旧”重庆的城市形象主要体现在“山城、火炉、雾都、棒棒、脏话、环境‘脏、乱、差、堵’”等负面形象方面,因此,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一定要突出“新”字。第三,能清晰地表达城市发展目标,对当前和未来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第四,找准诉求对象,传递明确信息。第五,城市形象定位应符合真实性、专属性、导向性、美誉性和认同性等基本原则。

城市形象定位是一个将城市的历史特点、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等资料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成概念而建立理论的过程。因此,可以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Grounded Theory)。该方法是由格拉泽和施特劳斯(Glaser&Strauss)提出,它是一种运用归纳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该方法的核心是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该过程既包含理论演绎又包含理论归纳。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是同时发生、同时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其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相同,而资料分析则要求严格。施特劳斯(strauss)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译码,指将所搜集或转译的文字资料加以分解、指认现象、将现象概念化,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该过程要忠实于资料,挖掘出资料的范畴,识别出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范畴间复杂交错的本质关系就是研究所得的理论。扎根理论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从理论层次上描述现象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对多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得出比较规范的扎根理论。

4 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依据与选择

4.1 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收集了有关重庆的历史特点、现实优势 与发展趋势、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现状、重庆城市形象塑造历程与现状、利益相关者对重庆城市形象的感知状况等资料,具体包括:(1)重庆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为课题组提供了他们所掌握的关于重庆城市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咨询报告、相关政策和文件以及市领导的相关讲话稿等方面的所有资料;(2)课题组从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相关论文;(3)课题组通过搜索引擎收集重庆城市形象方面的言论、评论等;(4)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利益相关者对重庆城市品牌形象的感知与满意度的第一手资料;(5)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重庆城市品牌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地域特色资源、民族文化特色、内部品牌、旅游景点等的形象;(6)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有关重庆城市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与期望的第一手资料;(7)课题组在资料收集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出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现状的资料;(8)课题组通过网络收集了重庆的历史沿革资料;(9)课题组收集了重庆城市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分析资料;(10)课题组收集了重庆城市形象塑造历程,包括直辖前的重庆城市形象;直辖后重庆城市形象塑造活动,如城市旅游宣传、城市形象设计、城市雕塑设计、城市宣传活动、大型主题活动、城市“名片”等相关资料。

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质证,以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反映重庆的历史特点、现实优势与发展趋势,将最后待分析的资料命名为重庆城市资料记录(见表2)。

4.2 资料分析

4.2.1 开放性译码分析

开放性译码是指将重庆城市资料记录(见表2)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即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开放性译码遵循的是定义现象(概念化)挖掘范畴为范畴命名发掘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对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进行界定是为了确保从概念到范畴的提炼操作尽量科学贴切。重庆城市资料记录的开放性译码过程详见表3所示。

概念和范畴的命名有多重来源,有的来自文献资料,有的来自访谈记录,有的是笔者研讨的结果。概念和范畴的得出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找到最能反映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需要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循环往复考察。通过对重庆城市资料记录的开放性译码分析,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28个概念和8个范畴。由于概念数量庞大且有交叠,而范畴是对概念的重新分类整合,于是范畴就成为后续分析的重点。挖掘出的8个范畴(A1-A8)分别是文化、美食、美景、旅游、休闲、时尚、品牌、经济中心。其中,文化(A1)深植于重庆独特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中;美食(A2)是指重庆所特有的重庆火锅、渝派川菜、饮食品牌、饮食街等优势资源所形成的得天独厚的美食资源,素有“食在中国、味在重庆”之美誉,众多的美食企业已经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连锁,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美景(A3)是指依托流经主城的两江(长江和嘉陵江),以及纵贯重庆主城的四脉(铜罗山、中梁山、缙云山和明月山),形成了美誉度极高的国家园林城市,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森林城市;旅游(A4)是指山水都市旅游、峡江生态文化观光、乌江画廊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休闲(A5)体现在丰富的茶楼、温泉资源和不夜城的痛快休闲方式上,拥有数量众多的温泉、农家乐、茶楼等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优美;时尚(A6)体现在特有的长江上游购物之都、充满活力的时尚理念、庞大的时尚消费市场等方面;品牌(A7)是指重庆有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拥有全国数量较多的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行业标志性品牌、区域品牌,已初步形成了多个产业群,竞争力持续提升;经济中心(A8)反映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西部重要增长极、国家重要制造基地和城乡统筹直辖市的发展目标。

4.2.2 主轴译码分析

主轴译码是指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开放性译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主轴译码并不是要把范畴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全面的理论架构,而是要发展主范畴和副范畴。换言之,主轴译码要做的仍然是发展范畴,只不过比发展其性质和维度更进一步而已。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含义。利用产生某个事件(主范畴)的条件、这个事件所依赖的脉络(也就是该范畴性质的具体维度指标)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取的策略和采用的结果,有助于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事件(主范畴)。因此,条件、脉络、策略和结果虽然也都是范畴,但都是与某一主范畴有关而用来帮助了解该主范畴的,故将其称为副范畴。

由于从相关资料中提炼出的概念基本代表了重庆城市的历史特点、现实优势与发展趋势,是区别重庆和其他城市的重要元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前面的开放译码所得到的概念和范畴仅存在“资料一概念一范畴”的逻辑关系,不存在“因果条件一现象一脉络一中介条件一行动,互动策略一结果”的逻辑关系。为此,我们借鉴典范模型的思维方式,反复考虑到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的实际需要,直接从8个范畴(文化、美食、美景、旅游、休闲、时尚、品牌、经济中心)中归纳出5个主范畴,分别是中国文化名城(从。)、中国美食之都(AA2)、国际山水旅游之都(AA3)、西部时尚之都(AA4)、中国品牌之都(AA5)。其中,“中国文化名城”由文化1个范畴以及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4个概念构成;“中国美食之都”由美食1个范畴以及重庆火锅、渝派川菜、饮食品牌、饮食街4个概念构成;“国际山水旅游之都”由美景、旅游2个范畴以及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文化遗产6个概念构成;“西部时尚之都”由休闲、时尚2个范畴以及不夜城、茶楼、温泉、长江上游购物之都、时尚理念、消费市场6个概念构成;“中国品牌之都”由品牌、经济中心2个范畴以及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行业标志性品牌、区域品牌、经济中心、西部增长极、制造基地、城乡统筹8个概念构成。

4.2.3 选择性译码分析

选择性译码是指选择核心范畴,把它系统地和其他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的关系,并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的过程。该过程的主要任务包括:(1)识别出能够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2)用所有资料及由此开发出来的范畴、关系等扼要说明全部现象,即开发故事线;(3)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结,用所有资料验证这些联结关系;(4)继续开发范畴使其具有更细微、更完备的特征。根据城市形象定位的具体情况,本研究的选择性译码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1) 以城市历史特点、特有资源、现实优势与发展趋势作为选择核心范畴的依据;(2)核心范畴的选择必须具有真实性、专属性、导向性、美誉性和认同性;(3)核心范畴的选择应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城市对于特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吸引。

通过对归纳出的“文化、美食、美景、旅游、休闲、时尚、品牌、经济中心”这8个范畴的继续考察,尤其是对“中国文化名城、中国美食之都、国际山水旅游之都、西部时尚之都、中国品牌之都”这5个主范畴的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原始资源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发现“激情”是最能代表重庆个性特征的独特资源。主要表现在:“中国文化名城”是对重庆独特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概念的集中反映,它们诠释的是重庆充满激情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文化;“中国美食之都”是对重庆火锅、渝派川菜、饮食品牌、饮食街等概念的集中反映,它们诠释的是重庆充满激情的“麻、辣”美食;“国际山水旅游之都”是对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等旅游资源的集中反映,它们诠释了重庆独特、壮美的山水都市和三峡美景;“西部时尚之都”是对不夜城、茶楼、温泉、长江上游购物之都、时尚理念、消费市场等概念的集中反映,它们诠释的是重庆充满痛快休闲、激情娱乐、穿着时尚的生活品质;“中国品牌之都”是对众多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行业标志性品牌、区域品牌,以及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增长极、国家重要制造基地、城乡统筹直辖市等目标的集中反映,它们诠释的是“旺盛”的经济发展和创业激情。

因此,激情之都(从)正是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核心范畴。它是对“文化、美食、美景、旅游、休闲、时尚、品牌、经济中心”这8个范畴和“中国文化名城、中国美食之都、国际山水旅游之都、西部时尚之都、中国品牌之都”这5个主范畴的扎根。为此,可得到以下基本结论:重庆城市形象的整体定位就是“世界激情之都”(简称“激情之都”);次级形象定位是“中国文化名城、中国美食之都、国际山水旅游之都、西部时尚之都、中国品牌之都”。

5 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为“世界激情之都”的受众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市民对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为“世界激情之都”的认同度,从2008年10月27日到11月17日,课题组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名义,向有关部门和专家发放了征求意见稿;2009年4月17日,组织召开课题成果鉴定会;2009年5月18日,重庆市委宣传部针对本课题组织召开了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讨会;同时,课题成果得到了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华龙网、大渝网等30多家媒体的报道或转载,并且在腾讯・大渝网设立了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评论区”和“投票区”,市民积极参与讨论和投票。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5.1 政府相关部门对“激情之都”的认同度调查与分析

接受调查的政府相关部门有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规划局等单位,除重庆市规划局提出异议,建议把新重庆形象定位为“山水之都,崛起之城”外,其他部门均高度认可“激情之都”。实际上,政府部门的许多工作已经契合了该定位,比如2008年7月,市旅游局把重庆旅游总的宣传口号定为“激情重庆”;2009年6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办了“城乡统筹新重庆,激情活力小城镇”的评选等等。

5.2 专家学者对“激情之都”的认同度调查与分析

接受调查和参加鉴定会的近20位专家普遍认同“激情之都”,主要原因是他们完整地审阅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或领导参阅。而参加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讨会的11位专家,由于没有看到课题成果报告,因此,对“激情之都”的分歧较大,多数评论空泛、以偏概全、大而化之。本文把这些质疑观点归纳为三类:第一种观点是赞成用“激情”定位重庆城市形象,但对定位语中加入“世界”有异议;第二种观点是不赞成“世界激情之都”,认为其词义太抽象、宽泛、空洞等;第三类观点是建议用“两江文化名城、山水之城、英雄之都等”作为定位语。为明辩是非,课题组以“关于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为‘世界激情之都’的观点辨析”为题,对这些质疑的观点进行了逐一剖析,限于篇幅,将另行发表。

5.3 市民或网友对“激情之都”的认同度调查与分析

媒体把课题组的研究结论和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讨会的专家意见在腾讯・大渝网上,并专门设立了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评论区”和“投票区”,市民积极参与讨论和投票。从投票结果看,“世界激情之都”的得票率最高,得到多数市民和网友的认可;从评论结果看,部分网友认为,“激情”这个词很容易从负面理解,觉得是一个“成人化”的词。显然,这类观点失之偏颇。实际上,《现代汉语大词典》把“激情”释为“强烈激动的情感”,这种强烈激动的情感可以触动人的性格、融人人的生活方式、影响人的精神和状态,它是人生的活水,是生活的电光石火。生活需要激情来添彩,事业需要激情来推动,人生需要激情来描绘,城市需要激情来点燃。这正是把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为“激情之都”的寓意。更重要的是“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山大江的自然风貌、豪迈大气的性格特征、鲜香麻辣的美食、富有动感的城市建筑和道路桥梁等等”都赋予了重庆“激情”。

6 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故事线与基本思路

6.1 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故事线

所谓故事线是指由凝练城市形象定位的历史特点、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所构成的一条脉络和路径,如:概念一范畴一主范畴一核心范畴,或者保健因素一城市名片一次级形象一整体形象。它不仅支撑城市形象定位,也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资源和关键要素。为此,根据“重庆城市形象定位选择”中的开放性译码分析、主轴译码分析和选择性译码分析结论,可以归纳出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故事线(见表4)。

6.2 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基本思路

重庆城市形象塑造应遵循“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把握特色、强化整体、分层实施”的基本思路。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更好地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为终极目标,同时,城市形象塑造是一个城市全方位的事业,它依赖于各级部门、组织和全体市民的广泛参与。

第二,“突出重点”就是突出重庆的“激情文化、激情美食、激情之旅、激情娱乐、激情创业”的有机结合,把它们作为支撑和传播“世界激情之都”的基础予以打造。

第三,“把握特色”就是把握“激情”这一重庆赖以成名、举世无双的人文特色,强调把激情注入生活、把激情融入性格、把激情投入工作、用激情碰撞思想、让激情点亮城市的理念。

第四,“强化整体”就是通过一系列次级形象要素的发展、塑造和整合传播,形成内在统一、特征突 出的“世界激情之都”这一整体城市形象,使“激情之都”具有内涵和载体,使城市利益相关者所听到的、看到的、得到的相一致。

第五,“分层实施”就是将“世界激情之都”分为3个层次予以实施:①顶层是“世界激情之都”,它是城市形象的整体定位,统领次级形象,主要依靠形象策划和整合传播等手段造势,扩大影响;②中层是“城市次级形象”(包括中国文化名城、中国美食之都、国际山水旅游之都、西部时尚之都和中国品牌之都),它是支撑和传播整体形象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要素,遵循造势和做实相结合的原则,塑造次级城市形象;③底层是“保健因素”,它是使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感到不满意,从而产生负面城市形象感知和反应的因素,因此需要对影响城市形象的保健因素进行综合整治。

7 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与建议

7.1 整体城市形象塑造的对策建议

7.1.1 目标定位

2009年,给重庆贴上“激情之都”的标签。2012―2015年,在中国形成“激情之都”概念,全方位提升“激情之都”的品牌内涵和形象。2020年,基本形成世界知名城市形象“激情之都”,并形成全面支撑“激情之都”的次级城市形象。

7.1.2 塑造策略与建议

(1)主题口号:重庆,一个山重水复、激情喜庆的城市;重庆,一个释放激情、演绎激情人生的城市;重庆,一个把享受生活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城市,一个把释放激情展现得出神人化的城市;重庆,一个充满激情、动感与活力的城市。

(2)vI策略:建议把“世界激情之都、激情之都、激情重庆、激情山城”一并向工商局申请商标注册;根据城市形象定位语、口号、形象标识统一CIS设计;根据CIS统一广告宣传、展览会、招商活动、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国际国内会议、主题活动等;统一视觉效果、增强受众的视觉冲击力和记忆度,建议以红色为主色调。

(3)推广策略:一是概念造势,主要包括诠释“激情文化”,为“激情之都”注入新内涵;把“激情”概念引入推广要素,以推广要素为卖点进行整合营销。二是树立形象,主要包括展开政府公关活动;城市整体形象推广活动;次级形象推广活动;城市名片推广活动;拉近受众距离;增强城市形象的亲和力等。

(4)整合传播策略:一是召开“激情之都”新闻会;二是媒体组合宣传,主要以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户外媒体及其他传播方式(如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学术交流会、体育比赛、文化交流和文娱演出等),宣传重庆城市形象;三是投播户外广告,营造本地氛围,主要在市内各个主要港口、火车站、机场、政府办公楼前、大型广场、立交桥、桥头、重要旅游景区等醒目位置,树立城市形象宣传广告牌;四是通过电视专题片、报纸专题报道、研讨会与论坛等专题宣传,传递城市诉求、吸引利益相关者。

7.2 次级城市形象塑造的对策建议

在塑造“世界激情之都”这一整体形象的引领下,着力打造五大次级城市形象(包括中国文化名城、中国美食之都、国际山水旅游之都、西部时尚之都、中国品牌之都),以促进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城市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使“激情之都”具有内涵和载体,从而使城市利益相关者所听到的、看到的和得到的相一致。其中,“中国文化名城”可以通过激情文化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工程、文化环境工程、城市景观建设工程、公共文化工程、公共艺术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大学文化工程、文化产业工程、城市交通文化工程等十大文化工程建设,塑造一个充满激情文化的城市形象;“中国美食之都”可以通过“麻、辣”火锅和渝派川菜,塑造一个充满激情之食的城市形象;“国际山水旅游之都”可以通过壮美三峡、山水都市风光等,塑造一个充满激情之旅的城市形象;“西部时尚之都”可以通过休闲娱乐、不夜城、温泉之都、时尚理念等,塑造一个痛快休闲、激情娱乐、时尚消费的城市形象;“中国品牌之都”应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和“品牌重庆”为目标,旨在塑造一个经济发达、商机无限、充满创业激情的城市形象。

7.3 保健因素整治的对策建议

在次级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影响城市形象的保健因素进行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市的软、硬环境,以“五个重庆”(包括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为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消除“短板”与负面影响,有力支持“世界激情之都”的城市形象。保健因素整治具体包括: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创建“畅通重庆”形象;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依法治市为中心,全面加强城市的规划管理、道路管理、治安管理、市场管理、卫生管理、水域(江、河)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容管理、建设(建筑、管道、公共设施)管理、主要出入口(车站、码头、航空港)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从各个方面美化城市形象;以持久贯彻实施市民公约为中心,不断提高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培育文明、整洁、守纪、安全、有序的市风;通过提高办事效率、开拓创新、严格执法、民主化、社会治安等方面,塑造政府形象;等等。

7.4 城市形象塑造的组织与管理措施

相关期刊更多

四川烹饪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商务厅

烹调知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太原市商贸局

新城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