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奇时代

传奇时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奇时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奇时代

传奇时代范文第1篇

提起赵丽颖,观众的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浮现出灵动、甜美、清秀、可爱等词汇,这个来自河北廊坊的小妮子,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漫长的打酱油生涯,终于在2013年凭借一部热播古装大戏《陆贞传奇》红透大江南北,并随着《追鱼传奇》、《陆贞传奇》等多部关注度极高的影视作品轮番问世,使她当仁不让地成为时下人气最高的内地当红小花旦之一,同时也让更多观众记住这个眼睛明亮、小嘴可爱的美丽女星。

从琼瑶经典翻拍剧《新还珠格格》中清纯可人的晴儿,到于正大热宫斗戏《宫2》中霸气外露的百合,从古装穿越大戏《错点鸳鸯》中古灵精怪的苏幻儿,到古装传说剧《追鱼传奇》中机灵可爱的红绫,从红透大江南北的标志之作《陆贞传奇》中的陆贞,到火爆今夏电影市场《宫锁沉香》中霸气热辣的琉璃……赵丽颖出道以来,凭借着自己对表演的极大热情以及自身不屈的努力,为观众奉献出了无数红极一时的影视作品之余,也让观众见识到了她多变的可塑性以及不俗的表演功底,同时换来了人气的水涨船高,收获了大量粉丝,迎来了属于她自己的“大女一”时代

2013年,可以称得上是内地娱乐圈“赵丽颖年”,多部影视作品相继问世,无一例外都取得了不俗的商业成绩,使得赵丽颖一直维持着超高的曝光率与话题度,一言一行都能引发娱乐圈的强烈关注。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娱乐圈不少一夜走红的女星不同的是,赵丽颖有着漫长的“打酱油”生涯,她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幸运与偶然,而是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回顾她的演艺之路,堪称一部热血励志的灰姑娘奋斗史,像极了她在大红之作《陆贞传奇》中陆贞的成功经历。戏中,陆贞刻苦、努力、善良,并且凭借她的果敢与智慧,协助储君战胜了娄太后家族为篡权发动的一系列阴谋行径,助恋人高湛即位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代女相的传奇。

戏外,赵丽颖也是这样的性格,不卑不亢、不惧流言与质疑,懂得隐忍与坚守,凭借自己的悟性与努力在娱乐圈中奋斗多年,终于实现了从灰姑娘到“大女一”的传奇蜕变。

传奇时代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沉浸式空间体验;丝绸之路

中华民族的航海活动源远流长,海上丝绸之路化为通衢,自秦汉肇始,于隋唐发展,经宋元繁荣,并在明代迎来了中国海洋贸易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本次展览以东西方文明的大航海为背景,依托最新水下考古发现,展出六百一十五件文物,深入发掘馆藏明万历时期沉船文物的历史与科学价值,展现明代晚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充分利用最新水下考古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展览的语言和沉浸式的设计手法引导观众去探寻十六世纪晚期至十七世纪上半叶欧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画卷。

展览由魏峻馆长亲自率领策展团队,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悉心打造,无论从展览的整体策划、内容编写、形式设计、展品展出数量及质量均属国内外同类型展览顶尖水准,展出后受到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认可,并荣膺“2015年度全国十大展览精品奖”。

本文通过“艺术风格”、“沉浸式空间体验”、“展线设计”、“平面设计”、“展柜设计”、“灯光设计”、“辅助展品”、“制作施工”8个方面,阐析如何为观众演绎一段海贸传奇之旅。

一、艺术风格

本次展览主题为明代海贸,艺术风格主要从海洋、货船、星空的意念中摄取灵感,融汇航海和明代传统元素,再以现代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追求一种气势磅R的历史画面感,空间造型稳重简练且富于变化,装饰简而精,用色厚重,风格恢弘大气。

色彩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环节,色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倾向,最直观地影响我们的情绪。色彩使用了正红、深蓝、明黄三色作为展览的视觉主色,分别象征海贸活动的繁荣、大海和希望。

而展览的空间用色上,每个部分都根据主题的内容和情感设计主题色。分别为正红、明黄、深蓝、海洋绿、船木色五色。

展览标准色

展览各部分空间分布

二、 沉浸式空间体验

展览空间根据大纲分为“序厅”、“碧海沉舟”、“货通万国”、“时间胶囊”、“东西汇流”、 “结语”共六部分,在11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计出海底下、船舱里、市集中、星空下等多种不同特色的参观环境,再加上听觉、触觉,嗅觉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观众犹如跨越时空亲历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

(一)展厅展标

展标作为整个展览的开端,设计上希望能让观众快速抓住展览主题,并调动观众参观兴趣。展标安排在展厅门外过厅最显眼的位置,角度正对过厅入口,观众远距离就能轻松发现。展标设计紧扣“牵星过洋”这一展览主题,背景是一艘货船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航行在浩瀚的海洋中,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货船在巨大的夜空背景下显得十分渺小,加强了展标的艺术效果,凸显了海贸航运的传奇色彩;主标题使用不锈钢制作,并使用烤漆工艺加工,烤漆工艺是表现高纯度色彩的最好方法,饱满的红色使主标题成为展标的焦点;副标题同样使用不锈钢制作,选择拉丝镀金工艺加工,拉丝镀金相对于亮面镀金的气质更为内敛,不会因过分张扬而显得俗气;整个展标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色彩层次丰富,华丽而不俗,构图简洁并富有诗意,极具视觉冲击力。

展厅展标 拉丝镀金金属字

(二)序厅

序厅内容主要通过“万历皇帝”、“晚明中国”、“郑和下西洋”、“民间海洋贸易的兴起”四个部分讲述万历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对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本部分文字图版内容较多实物较少,一般来说,这样的配置容易会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起,从而错过重要的信息,减少图版内容是一个处理办法,但现在这些内容已经是最精炼的版本,每一条信息都对观众接下来的参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将劣势转为优势。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图像出色的氛围渲染力,二是展示形式的多样化。

进入序厅,迎接观众的是眼前旭日初升的景象,图像宽7米高3.3米,展现震撼的临场感,与标题“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的到来”相互呼应,预示展览的开始;而地面则以13米乘5米的巨幅地贴,展示晚明时代的全球航路路线,路线图使用超高清卫星图像制作,丰富的细节让观众通过上帝视角清晰地一览航路全貌,站立其中,参观体验独特有趣,使人印象深刻。

穿过航路图,“万历皇帝”、“晚明中国”、“郑和下西洋”、“民间海洋贸易的兴起”四个部分内容安排在序厅两侧,内容标题使用立轴形式呈现,内容直印在画布上,两头加上画轴,形式新颖且具时代特征;其他内容展板的设计注重展示层次感,采用双层设计,文字内容一层,图像一层,独特的处理手法提升展板的精致度;由于文物不多而且体积不大,文物的摆放并没有使用笨重的展示柜,而是使用特制展盒,镶嵌在展板上,让展品跟展板信息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丰富展示形式。

空间用色方面,序厅使用了明黄和正红两种颜色作为主色,明黄代表皇帝,是皇帝专用颜色,正红代表活力和繁荣,而黄红的搭配不但让人联想起紫禁城黄瓦红墙的景象,也代表着明代海贸在明朝政府的推动下兴盛发展。

通过上述的设计,序厅的展示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发挥了序厅应有的作用。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地贴设计图 序厅设计

(三)第一部分―碧海沉舟

序厅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启展览的冒险之旅,来到旅程的第一站--碧海沉舟,本章节主要向观众讲述通过水下考古对“南澳I号”和“万历号”两条沉船M行发掘,从中窥探万历时代海贸盛况。

展示设计重点在于营造海底的神秘氛围,空间颜色使用以代表幽暗海底的深蓝色作为主色,通过水纹灯、礁石墙体和沉船场景,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观众恍如置身与寂静的海底,与水下考古人员一同探秘神秘沉船秘密。空间布局使用A字型对称结构,前半部分宽,后半部窄,两侧是模仿海底礁石的不规则设计的展墙,内容分别对应“南澳I号”和“万历号”两条沉船的发掘经过的介绍,尽头是沉船场景;这样的空间布局有两点考虑,首先“南澳I号”和“万历号”是两条分别在东西两洋发现的沉船,两艘沉船内容安排在左右两边的礁石墙上,在空间上正好是东西相对,与沉船位置相呼应;其次,既整体又相对独立的内容排布,使观众接收信息更加准确,不容易混淆内容。

本部份展出的展品有“南澳Ⅰ号”铁制品凝结物和凤纹陶瓮,凤纹陶瓮这件展品原本不在这一部分展示,但在展览设计完成后,在复审方案的时候,发现这部分的文物较为薄弱,缺少亮点文物,为此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将凤纹陶瓮调整到这一部分展出,并为其设计了一个 220m宽170cm高90cm深的专用壁龛柜,连同在其瓮内发现的200多个瓷碟和6个玉壶春瓶一同展示,视觉效果震撼,成为本部分的展示亮点。

沉船场景我们安排在本部分的最后位置,设计参考福船的样式,采用最具代表性的船头部分进行复原,由长期沉在海底,昔日鲜艳的颜色已经退去,露出朴实的原木颜色,船身上的大洞是场景的设计亮点,使沉船成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纽带,观众可以穿过破洞进入船舱一探究竟,设计巧妙有趣。

(四)第二部分―货通万国

“货通万国”是整个展览文物数量和品类最多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展览的展示重点,分为 “输出品”、“输入品”、“交易”三部分。

“输出品”部分承接着“碧海沉舟”,观众穿过船身的破洞,逃离了海底,来到了船舱的内部,整个空间主要通过使用实木条,构建出船肋、船梁、货箱以及展柜展墙,营造出逼真的船舱效果。空间用色保留了原有木条的颜色作为主色,相对于前两部份浓重的色彩,朴实的原木色起到视觉调节的作用,减低了视觉疲劳感。本部分展品主要以瓷器为主,展示目标是希望呈现出瓷器外销之盛况,展柜的展台高度、长度,展示面积均根据瓷器的品种,数量、展示目标等特点量身订做,例如“景德镇窑青花瓷”部分的展示,设计了长度为10米,展台高度为90公分的沿墙柜,将三十多件的瓷器用高低错落的特制积木高低错落的一字排开;又如坐落在船舱中央的一组瓷器墙展柜,它是这部分的设计亮点之一,瓷器墙分为两面,一面是文字主题、一面是图案主题,每面各有24个瓷盘,均使用特制扣件固定,分为上、中、下三排,阵列式的展示不但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更能方便观众对瓷器图案纹饰进行对比欣赏。

“输入品”和“交易”部分以明代市集为主题,展示设计目标是为观众营造明代繁华市集意象,我们以明代画作《南都繁会图》作参考,从画卷中寻找商铺集市的设计灵感,最终选取一间门前挂有“东西两洋货物俱全”招贴的商铺作为复原参考,其造型、细节、颜色均按照画作忠实呈现,配上灯笼和招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走入商铺,展示目标跟上一部分为展现商品数量之多不同,我们想制造多样的感官的体验,从而加强知识点的记忆。我们为“作物”、“香料”部分的版面加上互动体验的内容,“作物”部分的玉米、番薯、胡椒、烟草等,均使用实物做展示,以箩筐装载,使观众可以直接触摸体验;而“香料”部分则为观众提供了6种香料,以香炉装载,让观众闻香体验;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强化了展览沉浸式的体验的广度,使观众成为海贸活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五)第三部分--时间胶囊

本篇章讲述在茫茫大海中船员的船上生活,分为“船舶”、“商船的人员构成”、 “海上生活”、“精神生活”、“航海技术”和“贸易管理”六个部分。

空g用色使用海洋绿作为主色,是一种海平面受到阳光照射后呈现出来的颜色。用色大胆独特,令人印象深刻。

部首以一幅汹涌澎湃的巨浪图片作为开篇,象征远航贸易的艰难与险阻。

紧接着的“船舶”部分,讲述了海上贸易的商船种类,主要分为 沙船、福船和广船,其中广船部分更制作了大型船模,成为本部分的视觉中心。

“海上生活”的加入,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展示设计上以船舱生活区为灵感,在展墙上以灯箱的方式制作出船窗,内置海上的景象,加上轻柔的海浪声,让观众如同身在船上,感受船员当时的生活。展品丰富多样,有针灸针、骰子、核桃标本和枪炮等实物,呈现了船员在船上的医疗、娱乐、食品和武装等生活日常。各展品根据各自的主题使用壁龛和矮平柜组合展示,展品之间相互呼应,形成微型的信息链,传达出更加全面的信息。

“航海技术”部分以牵星术为灵感,整个墙身使用星空作背景,将体积较为细小的文物,如测深锤、航海罗盘等,摆放在小型展盒之中,跟图版一起镶嵌在星空背景墙上,再使用带有星座图案的logo灯作点缀,文物、图版跟背景融为一体,星空大海交相辉映,观众犹如漂浮在星空之中,领略前人非凡的智慧。

(六)第四部分--东西汇流

“离开卢济塔尼亚西部海岸,远涉迄今无人航行的海洋。”墙上使用一句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诗句引领我们进入展览的第四部分--东西汇流,本章节主要讲述了十五世纪,欧洲人率先完成了全球航行,东西方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相遇交融,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活力与繁荣,渲染出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浪潮;本部分的展品不多,前半部分只有六件小型展品,分别使用独立小壁龛作展示,与图版一起以时间轴的形式排列在展墙上,清晰展现东西交流的历史脉络,同时通过放大重点图版,拉大各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使空间艺术效果更具感染力。后半部分,以“木美人”这一精美展品做总结,展现东西融汇产生的创新力量。

“东西汇流”展区空间设计2 木美人展品

(七)结语部分―21世界丝绸之路

以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使用黄色为主色调,展现希望与力量,并与序篇颜色使用相呼应。作为整个展览的最后总结,通过视频投影以简洁有力的形式,展现晚明海贸的当代影响,为精彩的展览画上完美的句号。

综上说述,所谓沉浸式空间体验,是指通过故事化的展览脉络、场景化的展示环境、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让观众在参观展览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成为展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众达到加深参观体验的展示目的。

三 、展线设计

展线铺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一)展线长368米,自然流畅不交叉不迂回,同时各过道均留3-5米的宽度,即使在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也十分舒适地参观;

(二)由于展线较长,考虑到观众长时间参观会因出现疲劳从而降低参观积极性,在展览的中段特意利用原有的装饰空间设计了“粤海书斋”,空间拥有一面大落地玻璃,视野宽敞,光线充足,使用木板、麻绳、同样地使用以以货箱作为台凳并配上舒适的座椅靠垫,配上和展览相关的图书画册,为观众在参观觉得疲劳的时候,及时提供了一个轻松舒适的休息和阅读的空间。

(三)各展柜、展板、说明牌的摆放方式和高度都考虑到人体工学的适合度。展柜的展台高度根据文物体量,受众群体平均身高,以及观看距离设计,大多设定为90公分高;展板的文字部分高度与眼睛水平线持平;说明牌统一设计在展柜的前方以45度角方式摆放,以确保所展示内容出现在眼睛水平线的上下30度角的人眼观看的黄金尺寸之内。另外展览中设置的每组IPAD知识加油站均有两套,分别适应成人和儿童的阅读高度。

展线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元素的和谐统一,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是合理的、成功的展线设置。

四、平面设计

(一)展览标题

以往一般展览标题,只简单罗列标题信息,缺乏特色及形象识别,而本次展览在展标设计彼花心思,前后进过十多稿的调整才最终敲定。展览标题主视觉是“牵星过洋”四字,为手写书法字,书体为草书,笔势流畅、气势磅礴,飞白宛如流星划过苍穹,展现出电脑字体不具备的厚重历史感;并辅以航船、海平线、北斗七星三种元素作装饰,设计切题、简洁、独特,即使标题单独使用,也能完整表达出展览意境。

(二)海报

牵星过洋的海报设计摒弃了使用展品作为主视觉元素的一般做法,而是希望通过创作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吸引观众参观。画面是展标的具像化呈现,展现旭日、星空、海洋、船队交织出的壮丽图景,构图饱满,气势磅礴,预示传奇的开启。

(三)展板

展板是文物信息的延伸,对一般观众而言是深入了解文物的一扇窗口。

展板设计均遵循简洁、准确的设计原则制作,并以统一的风格精心重绘。以航路图为例,使用超高清卫星实景地形图制作,将古代航点标注出来,形成本次展览的地图用图,不会出现因绘制造成的图形偏差,而且还能展现更多的地理信息,比如地形地貌、海域的深浅等,而且每一个航点都经过卫星定位,大大提高了航路的准确性,再现了当时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域。

同时就不同空间主题的展板,使用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制作,并在大小上进行区分,设计独特,逻辑清晰;例如第一部分碧海沉舟,为表现海底沉船意境,空间光线不能太亮,展板均使用黑色灯箱展示,既保证图版清晰的可读性 ,又不会因光线问题影响环境氛围;第二部分万国通货,展板使用木板阴刻字体制作,与木质的船舱环境相匹配;输入品部分主题为明代市集,标题展板以麻布为底,文字使用直喷工艺,再加上木条和麻绳,制作成挂旗的形式,生动展现市集意象。

(四)说明牌

说明牌设计简洁并富有特色,以素色为底,下方使用郑和航海图稍作装饰突出航海主题;文字信息比例得当,展品名称为主,解析说明为辅,主次分明,层级清晰;为更好地将说明牌融入展示设计中,说明牌根据展览积木颜色深浅,设计出黑色、深棕色以及米白色三种不同的底色。

五、灯光设计

利用灯光设计营造空间氛围是展览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秀的灯光设计对提升展览整体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展览灯光设计分展示用光和气氛用光两类。

(一)展示用光

展示用光主要是用于文物和图版的照明。文物的用光首先要确保的文物用光安全,本次展览的文物种类众多,有陶瓷、金属、古籍书画、木制品、牙骨角器、织绣品、食物标本等等,用光照度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使用的灯具为专业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的led灯具,并且每次布光完成后,都需要经过文保的同事使用测光仪确认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二)气氛用光

气氛用光的使用,是本展览灯光设计的一大亮点,氛围用光坚持适度原则,不多用不乱用,以辅助的形式,效提升展览的沉浸式展示效果;例如“碧海沉舟”部分,通过使用6组水纹灯营造水底环境,逼真的水纹效果,使人犹如置身海底世界。输入品的明代市集场景,使用竹灯笼渲染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海上生活部分,则使用logo灯在墙身上绘画星空,使人置身浩渺的海洋与天空之中。

六、展柜设计

展柜的设计和制作,安全、独特、形式丰富,更好地为展品和展览主题服务。为提升展览效果,本展览90%以上的展柜都是根据展品不同的展示目而专门设和制作,有通柜、中岛柜、矮平柜、斜面柜、独立柜、小壁龛、展盒等多种形式,例如“万国通货”部分,为展现出明代海运商贸之繁盛景象,展品采用密集式或阵列式的方式展示,专门设计了通柜、中岛柜这类大型展柜配合展示;而在一些细小精致的文物,则使用壁龛和展盒这类小型展柜,则更能衬托出文物的雅致;又如一组出自龙窑的“漳州窑瓷器”的展示,设计了三组高低不一的矮平柜,从低到高依次并列摆放,营造出龙窑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的态势,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

七、辅助展品

辅助展品的选择和排列,因遵循服务于展览内容和文物展品,不喧宾夺主的原则,为烘托展览氛围和增强展览观赏;其排列思路是:展览的重点部分有一个大场景来营造氛围,并在展览的各处适时增加小型辅助展品来增加展览的观赏性。如第一部分“货通万国”,运用大货箱来烘托万历时期海贸繁盛景象;布置《南都繁会图》明代商铺的场景,展示从国外输入中国的番薯、玉米、辣椒等实物,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辅助展品的形式多样而各有侧重,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传达方式。视觉:大型广船船模,船长140公分,聘请专业老匠人制作,每一个部件都真实还原,极具视觉冲击力;触觉:如在介绍船员食物的部分,将甘蔗、咸鱼等食物模型放置在有盖子的木桶里,观众亲自动手才能看见,增强了对展示内容的印象;嗅觉:在香料介绍部分,放置填装不同香料的香炉,观众可以看图闻香;听觉:如在“船员生活”的部分,播放轻柔的海浪声,调动观众的参观情感。辅助展品中使用了多款多媒体设备,观众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通过包括多媒体动画片、游戏、投影、大型互动屏幕等获取有价值的展览信息。例如“航海技术”部分在空间中心摆放的多媒体触摸屏,为观众展示着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借用的数字展品《东西洋航海图》,这是一幅传奇的航海图,因为历史原因被封存了350多年,近年才重现于世,海图使用高清数字采集,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每一位观众都能从海图中准确了解到中国与东亚地区地理关系。

八、制作施工

展览制作以安全、品质、环保为宗旨。

(一)安全:展览的制作材料如木板、实木饰面板、麻布均经过防火处理,走线均加装镀锌线管,油漆选用无甲醛环保ici墙漆,展示玻璃采用双层夹胶玻璃,展柜的所有边角都打磨处理。柜内展板均使用螺丝固定在展墙上,确保文物安全为第一要务。所有的施工制作、材料规格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执行使用。

(二)品质:为了达到最佳展示效果,为每一组展品都量身订做了空间、高度合适的展柜,配套了适合的积木(共计14种尺寸100多个)和支架(碟架、书架和特殊亚克力支架共计12种50多个)。另外大量运用实木饰面板、麻布、麻绳等材料提升展览质感。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不懈追求也是牵星过洋展览的成功关键之一。

(三)环保:为了能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绿色办展,我们根据展墙承重情况,采用两套展墙制作方案,承重较轻的使用石膏板加轻钢龙骨,承重较重的使用9mm防火板加粗木方龙骨,同时展墙的双面使用,以及通过对上一次展览留下的物料重新组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

作者简介:符凯(1983--),男,本科,研究方向:陈列展览。获得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3个:2013年度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异趣同辉――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2015年度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2016年度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异奖《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

传奇时代范文第3篇

纵观历史画卷,宝玑创造的不仅是光辉显赫的时计历史,更远远超越这一范畴的是,它记载了人类完美典范、突破创新的精神,并成为了卓越制表业的代名词。BQ记者在采访宝玑家族第七代传人埃曼纽尔・宝玑先生时,了解到宝玑先生不仅对品牌腕表的历史研究深入,而且还有丰富的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建树,他称:“因为宝玑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所以之前的研究工作会更好的促进编著宝玑历史的工作。”他还特别指出“宝玑作为一个浸透欧洲历史的品牌,有着诸多如那不勒斯王后的故事。我们不仅掌握高级服装腕表之精髓,其更多所倡导的是一种极致、典雅的生活态度。”

翻开宝玑存放于巴黎宝玑博物馆内的档案库,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尊贵主顾所委托的特殊订单记录。其中一份,有关于首枚腕表的记载:1810年,宝玑应拿破仑的胞妹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缪拉之请,创制一枚“长椭圆形手镯式问表”, 并于1812年交付。这样一件前所未有的艺术杰作以及其在制表史上所创造的成就和价值,足以让我们叹为观止。

宝玑的顾客中始终不乏地位显赫且特殊的顾客,其中之一就是拿破仑家族,而卡洛琳・缪拉,拿破仑最小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后,就是宝玑星光熠熠的客户记录册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之一。

她一生共购买了超过34款宝玑力作,并于1810年向宝玑先生定制了两款非常特别的时计,其中一款就是“手镯式的椭圆形问表”――这在十九世纪是划时代的设计。宝玑先生耗费了两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毫无先例的全新结构、既特别又优雅,这款超纤薄、结合超复杂功能与问表的椭圆形腕表,配有以极细金线所编织而成的腕带。它使卡洛琳・缪拉和宝玑先生的名字一起名垂青史。

“那不勒斯皇后”的现代延续

此次展览不仅回顾了这一段制表历史中的经典故事,并续写了宝玑不断创新的现代传奇。在宝玑众多制表大师的精心设计下,于2002年传承宝玑品质的Reine de Naples “那不勒斯皇后” 系列腕表荣耀问世。其鹅卵形的表壳,设计独特、曲线优美,搭配月相、动力储存、自鸣等复杂功能成为了崇尚优雅品质的现代女性所钟爱的艺术精品。

宝玑中国区副总裁卢克勤先生(Kevin Rollenhagen)表示:“经过两百年的积淀与历练,我们始终致力于不断推进制表技术与艺术的发展。‘那不勒斯皇后’系列的成功,正是源于我们传承经典、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她所展现出的非凡技艺与理念,不仅代表了我们对传统价值的无限敬意,更寓意着我们对突破创新的不懈追求。”

埃曼纽尔・宝玑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宝玑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腕表品牌,我们将历史与现代融合,增加新的技术,设计出了更加引人驻足的腕表。”

每一款宝玑腕表都彰显出该品牌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永恒经典的发展哲学。

传奇时代范文第4篇

《风色群英传》画面构成上,以北欧神话为基底编织出整个世界的蓝图,神族与冥族之间的壮烈神战做为这个世界的背景,充满想象力与各种不同可能性的神话点缀出米多加尔德这个世界的与众不同!神族与冥族的战争,扮演着决定胜负的您,一连串的交错与冲突的腥风血雨,谱出米多加尔德混乱却又同时拥有和平的史诗!游戏并承袭延续着“风色幻想系列”制作小组最为擅长的“日式游戏风格”,搭配上华丽且细腻的技能特效、魄力十足的头目级魔物、可爱无限的各种纸娃娃外观、让人为之一亮的城镇与原野背景,构筑出最让您难以忘怀的视党飨宴!

创新的“战斗斗姿风格”

如果要提到游戏的创新的系统,那么就非“战斗斗姿风格”莫属了!在《风色群英传》的世界里,职业技能效果只有影响玩家的被动能力,而主动技能的施放是由所使用之“战斗斗姿风格”来决定!每种“战斗斗姿风格”皆有搭配一项专属的武器,亦有着各种丰富的技能可学习,但由于技能与武器是受到“战斗斗姿风格”来决定,因此不论选择的职业是什么,皆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战斗斗姿风格”,让职业不受到武器的箝制而玩出真正最丰富、自由的无限可能性!当组队练功的时候,如果缺,少使用某些技能的人,亦可以马上变换“战斗斗姿风格”来配合组队的需要,从此再也不会出现缺补师、缺火力的窘境!

战灵召唤打怪不再寂寞

不喜欢组队练功,只喜欢一个人单打独斗吗?那么召唤只战灵出来帮忙是您的好选择。战灵可协助您在人界进行狩猎时能够拥有更多玩法以及搭配组合,且减少部份不喜欢组队的玩家在狩猎时势单力薄的窘境!为降低战灵在操作及控制上太繁杂之设定致使玩家无法适应,因此特别提高战灵战斗的AJ并让战灵主动施放专属于他们的专属特殊技能,同阶级的战灵更可利用合成的方式来制作出数值更强大的战灵!藉由您与战灵的并肩作战,可以让您享受到如同组队打怪的乐趣,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战灵不会对您发脾气、不会跟您抱怨、不会跟您抢宝,是绝对忠心的超级好伙伴!

可自由组合、变化的“符文烙印”

除了战灵召唤与神化变身,您在《风色群英传》所拥有的第三种特殊能力便是能使用古老符文的力量!在米多加尔德的世界中,存在着各式各样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符文,您可藉由讨伐各种不同的头目级魔物得到各式各样的符文,当符文经过各种不同的排列与组合后,便能生成各种不同的符文烙印!将不同的符文烙印装置于您的角色人物后,可依照您所装置的烙印而附加各种不同的特殊效果!除了您可以自行研究符文组合的排列外,并可透过与朋友交流的方式,讨论出各种各式各样的烙印排列方式,增加额外的游戏乐趣-现在就马上收集符文来实验吧!

武防强化与宝石镶嵌

在游戏中获得的各式各样武器,除了本身的攻击力之外,亦可藉由强化滚动条来进行强化,提升武器的攻击力或者是防具的防御力,让您在旅途中讨伐魔物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利用强化的方式来提升武器与防具的能力外,更能利用镶嵌宝石的方式来提升武器或防具的附加能力,武器与防具分成一般、优良、卓越、超越、传说、幻想等六种等级,不同等级的武器防具能镶嵌宝石的孔亦略有不同,利用各种宝石的镶嵌,可以更大幅提升除了强化外的能力!

各式各样的任务等待着玩家挑战

《风色群英传》的世界中拥有各式各样的任务提供您接洽,不论您是刚接触网络游戏的新手,或者是小有锻炼的熟手,更甚至是对游戏相当精通的专家,在游戏中皆依照您不同的喜好与程度提供了各式各样难度的任务:为您量身订做的任务内容,让新手上手容易,让老手不怕毫无挑战性,各自开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多人组队同玩大型副本任务

不论是打怪或者是练功,只有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升级或是解任务已经让您感到厌烦了吗?那么现在就组队进入大型副本任务吧!除了各式各样单人的任务外,游戏内并提供各种不同玩法的大型副本任务,不论是攻防战、讨伐战、更甚至是挑战头目级B00s的任务都有提供!让您除了单打独斗外叉多了团队作战的选择性,在团队作战时有机会因此认识新朋友,更甚至可以发展成更近一步的关系!

传奇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阳湖拳;历史起源;风格特点;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064-05

Abstract: Literature review,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re applied in this article to research the origin,the kind of system,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alue and feature of Yanghu-Quan. For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of provides reference and basis,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f Yanghu-Quan are to be provided.

Key words: Yanghu-Quan;historical origin;types; strategies

阳湖拳又名常州南拳、苏南船拳和江苏南拳,是上个世纪80年代武术挖掘整理的重要地方稀有拳种,是江苏最具地方特色的唯一拳种,阳湖拳起源于道家,创发于江苏武进,现流传于苏南水乡的广大地区及周边的上海和浙江一带的太湖流域,相传为宋代“南侠”展昭所创。阳湖拳集“南拳北腿”之长,具有南北兼收,拳腿并重,原地旋转,幅度颇小,快速勇猛,精悍灵巧,近身短打,进多退少[1]的独特的拳种风格。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奇特的阳湖拳引起了国内外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亦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出了阳湖拳之强劲风采。

1 阳湖拳的历史起源

1982年原国家体委在武术挖掘整理时,提出对拳种的界定是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统观拳术类别的称谓,一般按照该拳术的创始人、流传地域、运动技术等特点的不同划分命名[2]。目前已经确认我国现有拳种约有130个之多,阳湖拳因其具备“拳种”的特点,而被上个世纪80年代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小组作为挖掘的重点地方拳种和稀有拳种。据《武进县志》载:阳湖拳源出道家武术,始于宋代,为常州武进人展昭(展雄飞)所创,后经常州武进籍人胡世将、邹浩、姚言等人继承与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武术流派,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常州有着2 500年悠久历史,其中武进历史上曾一度称作过阳湖县,地理位置特殊,从宋朝到清末民初一直兵家必争之地,多灾多难,战事连绵,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常州经历的大小战争有数百次,屠城四五次之多[3]。百姓为保家护园而练武成风,阳湖拳在广大农村一直很盛行,以武进为中心,周边包括金坛、江阴、无锡、溧阳、宜兴、句容等地区广大农村可谓练武成风。据载:有的乡是村村学练阳湖拳,有的村是家家练学阳湖拳,并且村村巷巷都有自己的特色,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绝技[4],为传播和发展阳湖拳,早在明朝,常州城内设有专供有志青年学武和学文的场所,形成历史上的阳湖文派和阳湖武派,现在由于人们只提阳湖文派(阳湖文学、阳湖画派、阳湖诗社等),而不提阳湖武派。为弥补常州一直有阳湖文派而没有阳湖武派的缺憾,1991年经常州市政府提议,常州市体委及市武术协会商定,并报请省体育局批准,把这一最具江苏地方特色拳种更名为阳湖拳,且成立了常州阳湖拳协会。

2 阳湖拳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历经屠城与兵燹等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几百年长期的创始、演化及发展过程中,阳湖拳逐渐形成了地区倾向的风格流派,虽然基本上大同小异,但因创发中心有五处,故分成五种流派,即茅山派(即茅山、黄金山、长荡湖、金坛、句容等地)、横山派(即常州东北方向的横上桥、郑陆、芙蓉、舜过山、江阴、张家港等地)、阳山派(即常州东南方向的阳山、子是湖、双庙、虞桥、遥观、洛阳、漕桥、宜兴等地)、西山派(即常州西部和西南方向的卜戈、湟里、东安及溧阳山区)和紫阳派(由常州市区的天庆观,因观主张伯端是道家南五祖之首的紫阳真人而得此名)五种流派。一般而言,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5]。与现代武术的各种运动形式一样,实质上都是对博大武术的不同分类方法。由于早期受到当时武术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武术的局限,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武术进行流派划分,而现代的武术运动一般都是按现代体育的运动形式对武术进行分类的。阳湖拳流派的划分主要以不同地名命名的,但由于传承人的缺失等历史原因,现存的阳湖拳流派仅保存有茅山派、横山派和阳山派三个门派和近百个武术套路。其中,茅山派,以武进西南边陲重镇湟里往西不到10公里的茅山而得名,是三大主流派中最大的一派,现有套路包括:岳家拳、呼家拳、武松地躺拳、武松脱铐拳、王英下山拳、鲁达醉打山门拳、羊五郎下山、红孩儿下山、板凳拳、林冲十八手、许宁金强手、道家三翻拳、岳家枪、武松双刀、太祖蟠龙棍、阳湖青龙剑、阴手齐眉棍、叫花打狗棍、秦琼双锏等30多个套路;横山派,以常州东北20公里处的横山得名,现有套路包括:前五虎、后五虎、金台手、捉铃手、杨家拳、武松拳、二郎拳、太祖拳、猴拳、板凳拳、大罡拳、醉八仙拳、十八棍、麒麟锤、狮子搂尖刀、青龙刀、阳湖剑等30多个套路;阳山派,以常州东南20公里与无锡交界处的阳山得名,现有套路包括:杨家拳、兴唐拳、五虎拳、二郎拳、武松拳、鱼叉、船桨、扁担、钉耙、绳索、三节棍、月牙铲、武松棍、盘龙棍、把门凳、鲁智深下山等30多个套路。

从现存的阳湖拳流派和套路来看,阳湖拳在长器械上,主要有枪、棍、叉、扁担、秤杆等,在短器械上,主要有锤、单刀、板凳、双头木叉等。与其他拳种器械具有显著区别的是,阳湖拳的器械大多以乡间农具为主,体现出了阳湖拳独具的以“巷战和水战”为主要风格特点的拳术套路,符合江南水乡的地域特征。依据阳湖拳传承人吴志泉老先生的口述,阳湖拳套路的主要特点:(1)手型步法,具有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鲜明特征。阳湖拳对四肢的要求为掌型呈瓦楞掌,又名卷帘掌,即拇指、四指并拢时中指在后。弓撑步的前足大扣,与后足平行成长三步,称骑龙步。虚步偏重侧身低矮,称寒鸡步。马步不准左右大开,要小幅四平八稳,称四平步;(2)拳架低矮,幅度很小。文化的起源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人素有“北人善骑,南人善舟”的说法,这便说明地理环境对于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文化发展。对于阳湖拳,因常州武进地区为江南水乡,水网密布,因练武时场地受限,形成拳架低矮、动作幅度小等特征,可在船头、八仙台上练拳,便有“拳打卧牛之地”一说,动作幅度小可以在练习中有效防止因动作过大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在进攻中的快速回防。(3)原地旋翻,拳路短套。因场地受限,没有助跑空间,套路中的纵跳、旋翻、腾挪动作,均为原地爆发,难度大,每个套路一般在20个左右。(4)拳脚并重,上下同用。与南重拳、北重腿的传统倾向不同,阳湖拳因小幅小架紧凑,在动作结构上注重拳腿并用,上下齐动,重于进攻。(5)近身短打,进多退少。阳湖拳常以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先发制人,在与敌对抗中采取近身贴靠短打,以攻为守的风格。(6)短小精悍,快速勇猛。没有广东南拳的慢运气推力,也没有北拳高架亮相和潇洒助跑,节奏变化非常之快,常将掌、指、勾、拳合而为一,出招速度,瞬间制敌。(7)对打群打,行打连打。有许多一对众的打法套路,常能一路走一路打一路前后打、连环打,无不体现出阳湖拳进攻犀利的特点。(8)器械多,三十六种。阳湖拳器械特多,共有三十六种,除武术常用十八般兵器外,阳湖拳还能因地制宜地运用毛巾、船桨、鱼叉、板凳等生产生活用具作为武器,另有铁蜈蚣、铁胡蜂等奇特兵器;(9)练拳唱曲,开合呼吸。练习阳湖拳时,口中要唱念拳谱或歌诀,歌诀内容皆为历史典故,如关云长单刀赴会、张飞喝断当阳桥、神计妙算诸葛亮 [7]等,形成了开合呼吸法,越唱越练越有劲。现在大多不唱了,唱曲使拳速的快慢节奏与运气的开合吐纳是完全一致配合的,胸中不易憋气。(10)左右对练,前仰复合。阳湖拳在同一拳套中,经常融合不同套路,如醉醒拳,前半段是醉拳,酒杯一摔,后半段为醒拳。对打拳,把金庸小说周伯通的左右手互搏术变为现实。

可见,与其他拳种相比,阳湖拳拳种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外形特色:武进属江南水网地带,而且在之前的村庄和人口都比较密集,不像北方人少地多,可以在广袤的田野上开辟战场,在水网地带两军对垒时,多半为水军作战或在城市和村庄内进行巷战。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通过逐朝逐代的战争洗礼和总结,慢慢地就演变定型为动作幅度小、招式活而刁的低中盘实用拳械套路,与敌对阵时,专取对方中三路和下三路,每个拳械套路在编排、定型上动作一般不超过30个,多数在20个左右。而北方拳种,在套路编排上均为长弓大马,大开大合,属于上盘拳种,并且在套路走势上均是在正反两个方向上直来直去,纵跳是必须借助跑才能未完成的动作。而阳湖拳在套路走势上均为四面出击,有卧牛之地即可施展拳脚了,一切闪、展、腾、挪均不需助跑,在原地即可完成,如果练到绝顶地步,在一张八仙桌上也能完成套路。(二)内形特色:主要表现在练功方法上,如在练习排打方面,阳湖拳首先从调气开始,以此来运走气血,按摩内脏,调气时最注意贯通任督两脉,并尽量使丹田和命门两穴贴近,此为三翻功。待此功练到家后,然后开始用意把气引向四肢和头部。如在练习站桩功方面,讲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如在练习步法方面,讲究行走时双腿微曲、重心下移、意念集中在双脚。如在练习发劲方面,特别讲究拧劲、寸劲、穿透劲和整体劲的练习。(三)技击特色:用阳湖拳对敌时,如果己先出招,一般直取对方下三路,让人防不胜防,如对方先出招,己则很少退让,而是抓住机遇、巧妙运用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后发制人手法。此外,阳湖拳不仅善于破腿,而且更讲究如何用腿。即,阳湖拳实际上是一种南拳北腿兼蓄,内家外家贯通的实战性拳种,表现出:拳快鸡啄米,腿长蛇摆尾,在丈余的场地上便可变幻纵、跳、跃、击、勾、劈等无数招式的特征。[6]

3 阳湖拳的现代传承价值

3.1 阳湖拳的身体锻炼价值

中国的传统体育历来重视运动,重视生命,注重养生之道。阳湖拳得以流传至今,说明它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发展的,它没有因为当今高科技武器的进步,使直接用身体进行格斗的技击在实战中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停止自身的发展。相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更进一步。社会越进步,工具越发达,人类付出的精神能量越来越多,而付出的肉体能量却越来越少。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和文明方向。[7]阳湖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精华之一,江苏地区特色拳种,其强健体魄之功效当为传承的主要形式。阳湖拳不仅有套路练习形式,还有对抗练习形式;套路练习中不仅有拳术,还有多种器械;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对练,并且还有各种流派。阳湖拳动作幅度小、动作突然对场地要求不高等特点,对于练习者来说,不仅可以防止因动作过大导致的拉伤和其他不必要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它的一些技术动作可以提高练习者地平衡、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长期练习阳湖拳,不仅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而且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培养意志品质等。

3.2 阳湖拳的爱国主义精神价值

自古以来,常州武进地区人民不屈外辱,自元朝以来至都有可歌可泣的以暴制暴的武力抗战历史,尚武风气千年不绝。常州武进一带流传着许多阳湖拳师爱国主义、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传奇故事,人们口口相传,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夸赞与敬重。有抗倭名将唐荆川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和运用阳湖拳力擒刺客的故事,有戚继光将阳湖拳融会贯通,创造戚氏长拳,教授将士,训练出精良的戚家军的故事,有阳湖拳西山派代表人物陆宜川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故事,有一告老还乡传授阳湖拳的冯氏武举人,在太平军攻村时手挽百斤硬弓,率领乡民誓死抵抗,坚守18天的故事。这些故事代代流传形成了阳湖拳派的“阳湖武魂”精神,与阳湖拳的传承共同构成了常州武进地区人民自强自立,不屈外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的传承在当今社会对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提高道德水平,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阳湖拳传承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弘扬民族人文精神,传播地方文化的作用。

3.3 阳湖拳的竞技审美价值

武术可供观赏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体育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有运动员表演和观众观赏这样一个相互活动的过程。武术既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具有人体运动的一般审美价值,又是一种武技,能表现人在攻防技击时的技巧和能力,所以又具有一种技击性的神秘色彩和审美价值。[8]阳湖拳重于进攻,在进攻中常常表现出暴风骤雨般先发制人的态势,加以出拳时飘忽不定的身体形式增加了表演的不确定性。另外,在表演过程中各种器械(阳湖拳的器械大多以乡间农具为主)的运用也提高了阳湖拳表演过程中的可读性(体现出阳湖拳独具乡土特色的风格)。因此,阳湖拳在表演过程中最能体现它的审美性和技击性,这也是阳湖拳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和省级以上重大武术比赛中获得佳绩的重要原因所在。

3.4 阳湖拳的技击价值

阳湖拳曾在历史上多次发挥过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重大作用。明代名将唐荆川、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用阳湖拳打败了倭寇;护卫陈坤书用阳湖拳训练士兵,抗击清兵。尤其在水乡地区,利用阳湖拳“拳腿并重,原地旋翻,快速勇猛,近身短打”等特点来抗击外敌,除暴安良,保护了一方平安。在现代,阳湖拳的技击价值虽然已不如战乱时代那样突出,但在战争中仍不可避免有近距离搏斗的可能,在公安部门执行公务时格斗技术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在善恶斗争时运用格斗技术的情况,善良的人们在掌握了阳湖拳的一些技术后,往往会有一些安全感。所以阳湖拳仍然有它不可忽视的技击价值传承。

3.5 阳湖拳的历史文化价值

阳湖拳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武术,承载着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许多抵御外敌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常州太守姚言及抗倭名将唐荆川、戚继光;江南大侠白泰官等许多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都与阳湖拳联系在一起。阳湖拳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史料记载:阳湖拳在历史上一直是民间庙会、行会、节日期间大型民间文化活动中最主要的展示项目,强劲优美的肢体语言、边打边唱的武术表演是活动中的亮点,起到增强气氛、娱乐群众的作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当前这种节庆的民间武术表演已成了一种民俗时尚,是中国民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节庆时期开展阳湖拳活动,可很好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近年来,阳湖拳曾多次被邀请参加国内外武术比赛和表演,影响较大,已传播推广至东南亚地区和日本等国,成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手段和载体。

3.6 阳湖拳的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武术历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不仅具有身体锻炼的功能,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兼具道德修为和技术体系的双重价值功效。通过阳湖拳的手、眼、身法、步等拳术和各种器械技法的技术技能进行人体的外部肢体教育;还可以通过阳湖拳的德、礼、书籍、拳论、秘诀等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也可以通过阳湖拳的民族心理、民族情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人文思想等进行心理情感教育、精神信仰教育、审美欣赏教育和人文修养教育等。总之,阳湖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式的代表之一,在新时代,挖掘阳湖拳的教育价值,对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4 阳湖拳现代传承面临的危机与对策

4.1 阳湖拳传承面临的危机

阳湖拳创于宋元,盛于民清,在元代,虽朝廷严令“汉人不许练武,刀枪必须入库”,但常州武进人蒋之俊仍坚持习武练拳,传授技艺,使得阳湖拳术在民间广泛传播,生生不息。到了明代,是阳湖拳兴盛时期,《扬州唐襄文公祠记》载:抗倭名将唐荆川将“阳湖拳”授予弟子戚继光,经戚继光创造发展,形成了“戚氏长拳”,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并在常州创办阳湖学署,专供阳湖拳爱好者们聚会、交流、习武练拳。在清初,武进丰南乡成立了“西崦拳术会”,继承和发扬阳湖拳,清光绪年间,形成阳湖拳“横山派”,清永贞年间,阳湖拳传承人白泰官开创了阳湖拳“紫阳派”。到了民国九年,武进县成立“正德国技社”,聘请名家传授阳湖拳术和各种兵器套路,并于民国12年派出代表队参加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会。正如《武阳合志》记载:常州历代出现得一批文武双全的“武进士”、“武举人”使得阳湖拳得以根植民间,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初,武术再次受到重视,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传统武术资料挖掘整理工作,江苏拳种虽然多,但大多是外地传入的,唯有阳湖拳地方特色最为鲜明突出。1984年,按江苏省武术协会要求,常州市成立了民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专门调查有关阳湖拳的溯源和现状。为避免与广东、福建的“南拳”产生歧义,挖掘整理小组将“常州南拳”正式命名为“阳湖拳”,并报上级同意,定为江苏省重点拳种,被载入《常州南拳械录》、《江苏传统武术》、《中华武术大辞典》等书刊。1991年,常州市阳湖拳研究会成立,先后由阳湖拳嫡传拳师杨金孝和朱全海担任会长和教头。2007年,在地方政府、教育界、体育界领导及老会长的杨金孝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新会长朱全海把阳湖拳引进校园普及推广,实现了地方文化与学校素质教育联姻。武进淹城中学将阳湖拳列入校本课程,现在阳湖拳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广播体操,成为该校学生的必修课。同时,许多家长也慕名将孩子送到杨金孝、朱全海门下学习。2009年阳湖拳被江苏省文化厅确立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阳湖拳被列为江苏省十七届省运会开幕式的表演项目,并作为江苏省的民间体育项目而参加中央电视台《动感中国》专栏的摄制,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阳湖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向前发展,但就当前来看,阳湖拳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其一,是由于阳湖拳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比赛拳种,地方武术队没有队员练习阳湖拳,更没有组织地方性的武术比赛,阳湖拳被一些主流组织边缘化。其二,是优秀传承人处境尴尬。阳湖拳没有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政策扶持,优秀传承人连最基本的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也没有活动场所等。其三,是国外武技的强烈冲击。国外同类武技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中国大为盛行,大街上到处可见到空手道、合气道、柔道、跆拳道馆,吸引大批青少年人群,而阳湖拳缺乏宣传,社会上了解的人越来越少。鉴于阳湖拳作为地方优秀传统拳种的代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整理、继承、大力扶持和发展阳湖拳术已成为我们武术界和文化界的当务之急。

4.2 阳湖拳传承的对策

4.2.1 全面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

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阳湖拳的普查工作,彻底摸清阳湖拳流派、技术、口诀等,以及有关阳湖拳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全貌和主要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并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阳湖拳以人为载体,与人共存亡。有艺之人在,此艺即在;有艺之人亡,此艺即亡。言传身教、口而相传、代代相传,是阳湖拳延续的奥妙与诀窍,所以杰出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应得到特别关注。1950年,日本政府实施“人才国宝保护体制”,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人类活财富”体系,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整体框架的一部分。“人类活财富”、“人间国宝”指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杰出的传承人。2009年6月,我国文化部也已连续公布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文化厅曾于2008年对该省首批232位传承人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平均年龄59岁,61岁以上的占47%,最高年龄为90岁,而且,大部分传承人处于中低收入状态,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约占32%,1万到3万的约占47%,3万到5万的仅占12%。45.5%的传承人没有社保,27.6%没有医保。[9]

可见,制定阳湖拳杰出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开展杰出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把阳湖拳的杰出技艺“活态”保存下来。政府和社会一方面要给与杰出传承人一定的经济补贴,以维护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授予荣誉,以满足和提高其精神追求。另外,阳湖拳具有观赏性较强的特点,政府要鼓励杰出传承人走向市场,但同时也要限制过度市场化等问题。即保护阳湖拳杰出传承人要做好认定、命名、发给补助金、鼓励钻研技艺和培养弟子等工作,妥善解决好阳湖拳代表性传承人的实际生活困难,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4.2.2 利用现代科技,做好阳湖拳的信息化传承

进入新世纪,数字技术因其独具的保存和传播优势,日益被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典藏和展示之中,形成纸质载体的典藏向数字媒介载体典藏发展;单纯文字的记录向图、文、音、像立体化记录发展;传统的舞台展示,书本传播向3D动画,全景全息呈现方式发展等等。现代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和传播、增值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民间技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其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重要推动力量,带来了文化遗产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一些列革新。[10]

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民间体育的档案资料如录音、影像、动作图片等,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保存于计算机硬盘、光盘等介质中。建立阳湖拳传承人、传承群体资料库和现有的全部套路、拳诀及相关兵器的素材库以及图像检索库等,能够提高研究者和保护者查询相关数据的效率,能够拓展阳湖拳的保护思路、促进创新思维,从而整体提升对阳湖拳的研究、保护和传播的水平。信息化传承的方式,图文并茂可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学习阳湖拳。此外,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加大对阳湖拳的宣传,使公众认识阳湖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参与到阳湖拳传承中去。因此,在做好阳湖拳申遗工作和保护传承人的同时,阳湖拳的信息化建设也迫在眉睫。

4.2.3 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定期举办阳湖拳专题研讨会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又源于实践。因此,在阳湖拳的理论研究中要始终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民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阳湖拳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阳湖拳的基础理论研究,即关于阳湖拳总体认识的研究,包括它的历史、概论等;阳湖拳的技术理论,即各流派的技术风格、结构特点,包括拳术与器械技法原理、攻防技击原理、功法原理、技术创新研究等;阳湖拳的应用理论研究,即阳湖拳实施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包括阳湖拳教学理论、训练、竞赛、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可以通过定期举办阳湖拳专题研讨会的方式,加强有关各方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科研,制定发展规划,促进阳湖拳理论研究的发展。

4.2.4 建立培训基地和协会,努力构造传承的文化环境

著名人类学家曾说:文化是脆弱的,一旦脱离了其生存的文化圈就会走向衰亡;文化又是坚强的,走出去还能走回来,这种走回来就是需要一个族群的集体反思,集体觉悟。[11]民俗学理论也认为,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是民俗得以产生的基础条件,也是民俗得以生存与延续的根本保证。任何一种民俗,如果丧失了其存在所必须具有的基础条件,则必然发生变异,要么这种民俗事物的内容和形式乃至其性质发生变化,要么这种民俗事相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一种死亡的民俗。[12]这些说法与理论无不说明文化环境对于一种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作用,阳湖拳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形式要得以流传,努力构筑阳湖拳的生存环境尤为重要。因此,政府、社会要出资组织,建立常州阳湖拳培训基地,邀请名家授课,组建阳湖拳表演队,成立阳湖拳总会和各级地方协会、研究会等,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同时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体,加大宣传,使公众进一步认识阳湖拳的健身、文化交流、教育等价值,努力营造一个阳湖拳发展与传承的文化环境,改善群众对祖传绝技的淡漠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麻木与无知。集政府和社会力量把这一最具有江苏地方特色拳种继承和发展下去。

4.2.5 挖掘阳湖拳的教育价值,服务于学校体育

我国历次颁布的教育刚要都明确提出体育在大中小学地位,即体育课大中小学是必学课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2004年,与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刚要》,要求在体育课中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样的教育时代背景,为阳湖拳服务于学校体育,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供了机遇。

据笔者统计(见《学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的优势与策略研究》一文),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达2.6亿,其中有近1.6亿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19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中,有80%以上升入高中;830多万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73%以上升入高等学校;此外,还有100多万硕士研究生和24万博士研究生,且年年有毕业的,年年又有入学的。如果他们都先后都能在学校了解和学习阳湖拳,若干年后,阳湖拳传承现状将大为改观。目前,常州淹城初级中学已将阳湖拳列为素质教育的校本课程,全校31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中全部开设阳湖拳课程教学,开创了在学校传授阳湖拳的先河。阳湖拳在学校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学生生活、增强学生体质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阳湖拳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信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代学校授课不同于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使阳湖拳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我们首先要树立传承民族文化、宏杨民族精神和保留民族文化遗产的阳湖拳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解决好阳湖拳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教学内容、方法等,实现阳湖拳真正走进学校体育教育。

5 结 语

武术拳种的产生是中国武术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简单的攻防格斗动作摆脱原始的格斗技能和军事武艺,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格斗技术的文化形态。[13]在中国民俗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中,武术拳种始终是作为武术的本体而存在的,也正是由于武术拳种的存在才使得中国武术具有了极其丰富的攻防格斗理论和技术,为人类攻防格斗技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今社会形势下,跆拳道、空手道等现代西方的健身项目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传统武术因其投入、宣传等方面的不足,受到大众和政府方面的忽视,因阳湖拳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比赛拳种,被主流组织边缘化了,使得阳湖拳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人间正道是沧桑,加紧对阳湖拳拳种研究,彰显阳湖拳的实用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接纳阳湖拳,让积淀着传统文化精华的阳湖拳被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或许是阳湖拳继承与发展虽艰难但踏实的路径。

(致谢:本文在课题调研过程中得到省体育局社体中心、武进体育以及常州阳湖拳协会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肖飞.阳湖拳[J].江苏地方志,2005(2):61.

[2] 郝心莲.中华武术实用百科[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6-7.

[3] 李荣,简波,齐莹等.论阳湖拳的吴文化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48-53.

[4] 肖飞,李邢飞.阳湖拳[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7.

[5] 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3.

[6] 肖飞.阳湖拳:江苏唯一地方拳种[N].常州日报,2005-02-04.

[7] 李力研.野蛮的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432.

[8] 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9] 周清印.老艺人走了,把一身绝技和宝贝也带走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9-06-14.

[10]李春霞.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运用[J].艺术百家2009,110(5):233-234.

[11]韩晗.期待原生态回归[J].民族论坛,2007(01):19-20.

相关期刊更多

传奇文学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华传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传奇故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