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电路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数字电路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电子通信系学生的必修课就是“数字电路”。但是,数字电路的相关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学习不到位,也就无法为后续的课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要求实施项目教学法,打破传统的实验课、实训课与理论课之间的界限,把理论、实践和企业的要求融为一体,使技术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生产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项目教学法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以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等优点使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中的效果十分显著。

项目教学法是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决策、实施、成果展示与项目结果的总结与评价等一系列的过程。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在数字电路中的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区别与联系。当前的数字电路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大多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而且对教材中所讲的电路不清楚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实验课上无法自己完成简单的电路实验。对此,老师更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尽量减少,对电路的实际应用要多讲解,更应该着重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接下来以555集成电路制作的变音门铃为例分析一下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 项目的确立与认识

项目教学法中指出,所有具有整体性特征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都可以作为项目,如产品的设计、电路的故障检查等都可以被视为项目。决定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部分就是确立项目。因此,项目的选择与确立尤为重要。项目的选取最好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选择难度比较适合的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在项目的选择与确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项目过程中能否很好地运用已学过的数字电路知识;第二,项目活动能否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第三,项目过程能否激发学生对于数字电路的学习兴趣;第四,项目活动能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由此可见,以学生熟知的变音门铃为研究对象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2 项目实施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之一。因此在确定项目之后,首先要对参加项目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个学生为宜,活动分组时要注意将基础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与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团队合作中的互相帮助。首先,老师将电路实物图和原理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原件识别,明白各元件符号以及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然后由教师提问。关于变音门铃的研究实验可以提问以(下转第55页)(上接第46页)下几个问题:第一,电容、电阻、二极管等常用原件有何区别,如何进行测试;第二,所用芯片的管脚名称以及管脚的排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第三,打开与关闭电阻应该怎样测量。学生在此阶通过彼此之间的帮助共同完成原件识别与测量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然后根据要求进行相关实验。在电路板上进行元件的焊接、安装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焊接与装配工艺完成整个过程,真正起到指导者与咨询者的作用。此外,老师还应该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增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项目测试

通过项目测试排除故障是数字电路一体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老师可以先指导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等他们掌握之后再帮助其他学生完成项目过程。在此次实验中,如果闭合S2时,电子门铃会出现声音,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上述过程,门铃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则证明电子门铃是正常的;如果门铃没有出现声音,可以检测VD2是否接反;若闭合S2时出现声音,断开时没有声音就检测R1。待所有的项目检测完毕之后将测试的结果填入实验表中。

4 通过分析掌握项目中的工作原理

实训课最大的难点就是对工作原理的掌握,这也是实训课的重点。在以上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数字电路中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接下来,由老师阐述整个项目中涉及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管脚的功能介绍、电路图以及工作原理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其工作原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5 项目评价

项目的评价是由自评与互评两部分组成的。自评主要是自己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包括元件的排列方式、组合过程、以及整体布局和所用时间,然后个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小组中比较优秀的成员为代表,全班师生共同评价,肯定成绩。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此外,在对项目进行评价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扩展和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结果证明,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一体化中的应用是比较成功的。很多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从中领悟到了数字电路中的很多相关知识;许多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面对问题,并积极解决;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养成了合作的意识,认识到团队协作对学习的重要性;由于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网上搜集一些信息,使得学生们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此外,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有所提高。

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体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创新的任务。因此,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运用项目教学法。

6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涉及到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而且都是依靠实践来完成的。从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结果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操作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合作。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已经逐渐对“数字电路”相关课程的上课方式进行改革,使项目教学法能够在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中得以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3).

[2] 吴海江,李世国.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子设计大赛 实践课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们电气工程系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体系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电子设计竞赛就是我们配合教学改革进行的一种尝试。自2006年起,每届的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由我们电气工程系面向全院倡导并组织。竞赛活动规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自愿报名并选取老师给定题目。题目可以归纳为五类:电源类、信号源类、无线电类、仪器类、数据采集与控制类等。其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并且尽量涉及电气、电子类专业课,如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PLC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共同完成一个题目。在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竞赛,通过多次的竞赛,我们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虽然有一些缺撼,但效果非常不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而且在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对电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1 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课程体系改革

从参赛学生的情况看,参加竞赛的大多数已系统完成电气、电子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并学习了一部分单片机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所学各门课比较独立,学生们普遍缺乏面对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制作较大规模应用电路的工作经验。因此,我系对电子类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将低频、高频、数字电路及电工等四门课的实践课进行整合,开设了“电子实践技能训练、电子制作”等课程。教学内容以设计性实践为主,元器件发给学生,实训室开放,学生自己确定设计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路参数计算、安装及调试等项内容。又受电子设计竞赛的启发,我们在课程的实际设计制作环节中,仿照竞赛的要求将学生分组,从较简单的应用电路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递增的实践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并写出详细的总结报告。

2 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教学内容改革

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我们广泛地了解、使用新技术、新器件,更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必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编写了新的校本实践教材。在新教材中,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如模拟电路中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践,数字电路中过多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实践;引入新的内容,如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EPLD和FPGA的应用等;增加了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使硬件软件相结合,丰富了实践手段。新校本教材建立了如下三种实践教学模式。

2.1 基础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为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践,电路由学生自行安装与测试,旨在培养学生用常用电子器件组成基本应用电路的安装与侧试能力。

2.2 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为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采用CAI课件,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中、大规模器件为主,引入EDA。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种电子电路设计、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书写设计性实践报告的能力。

2.3 综合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包括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信号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性实践。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综合设计、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鼓励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3 竞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的内容迫使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新教材给了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上也应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将原来的集中实践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实践教学。我们的开放式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时间开放和内容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在规定了学生的实践内容以后,学生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选择完成实践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们在实践里除了可以进行规定的实践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规定以外的实践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 竞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由于我们电子类实践是面向全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比较重,为提高效率,施行的是模拟、数字、电路三门,实践课的教学人员分别有固定的方法,即每位老师基本上只负责其中一门实践课。从长远看,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为学生将来面对实际的电路系统,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综合考虑问题的思想,这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遗憾。而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教师们在辅导参赛学生训练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业务素质,而且认识到在教学中贯穿综合考虑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5 结束语

我院自2006年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以来,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的竞赛,获得省级及国的的的奖项如下: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活动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多方受益。因此我们会把电子设计竞赛继续办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德俊.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与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5.3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项目实训,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改革

1 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改革的内容

1.1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为了体现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自主学习、知识综合、创新设计、工程实现、研究探索、项目规划、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宗旨,拟把电子电路实践课程体系划分为5个模块20多个实验项目构成,如图1所示,每个实验明确局部目标,每个模块完成阶段目标,可配合理论教学,在二年级分阶段性实施教学。实现课程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体系融合、已学与拓展知识融合与课外研学融合的实践。使学生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尽早开展探索研究,向前覆盖已学知识,向后拓展未学知识。

1.2 进行实验项目内容的改革

项目内容要突出工程背景、方法多样、综合应用及研究探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其尝试运用电子新技术。

选择具有生活和工程背景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中,激发兴趣这一原始动力。着重选择实现方法具有多样性,实验结果具有变化和不确定性,展示科学研究的研究和探索性,尽量设计少有现成方案借鉴的项目。

课程内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尽量做到从点到面,分层次地扩大知识面覆盖率。课程之间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都学完后进行综合电路设计,可以融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FPGA、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术方法,实现跨课程知识融合,最后完成从单元到系统的综合。

研究项目既然融合了已学的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等知识,则更需要自学FPGA、PSOC、单片机等拓展技术,实现已有知识与拓展知识融合。电子电路可在咫尺之间产生千变万化,鼓励学生学习电子的新器件、新技术与新方法,借助于日臻完善的电子电路及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软硬件结合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课程内容体系的先进性。

课程团队可以组织指导创新大赛、飞思卡尔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研学活动,完成理论到工程认知的转变和创新。

1.3 实验项目考核要求的竌母?通过综合设计性、工程实践性、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实践过程,考察学生在观察分析、设计构思、项目计划、组织管理、工程实现、总结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激励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应变、研究探索、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如电路方案的合理性;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是否合理;实验表格是否完整等。

督促学生建立实践的观念,电子电路与系统设计不能纸上谈兵,解决好原理—仿真—硬件实现的关系,即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硬件电路布局是否清晰,连线是否整齐,是否预留测试接口;仪器使用是否熟练、操作是否规范,功能与性能指标的完成程度、完成时长等。

考核学生对项目各功能构思的技巧性、自主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论文

考核参数测试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各关键点的波形及实测数据)。完成设计的基本要求或提高要求程度如何,实验原始数据必须当堂找老师进行现场验收并登记,以保证考核的公正和严谨性。

通过验收作品,演讲答辩、交流总结等,考核学生实验总结表达、应变、研究探索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1.4 实践模式的改革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层次化任务驱动、过程化考核激励,引导学生关注实践过程,做精做透每一个实验。如专题讲座、技术展示、案例分析、主题讨论、方案论证、质疑讲评等方法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要求、自主设计方案进程、自主构建实验平台、自主展示实践成果,实现学生自主研学、创新实践过程。

1.5 综合优化实践环境的建设

统筹布局,集成打造建成多学科交融、软硬件一体、资源丰富、配置合理、充分开放的先进实验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研究、设计、分析、仿真、实验、制作、焊接、测试等不同环节的软硬件需求。

2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精心设计一整套实验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应渗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相对做到科学性、基础性与先进性的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有较显著效果,有示范性。其中设计的案例应具备的教学思想如下。

2.1 科学性

(1)案例要体现实验的科学研究目的与实际应用背景。(2)案例是精心设计的。(3)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定位切合学生实际,服务于培养目标。(4)案例经过教学检验证明可行。

2.2 基础性

(1)突出经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电路。(2)应始于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要求。不能讲创新就忽视经典基础内容,创新始于基础。(3)要掌握好涉及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单元电路实验,应有指标性要求,训练测量操作与结果分析的规范方法。(4)能激励学生对经典实验对象进行适度的探究。

2.3 先进性

(1)反映新技术和教学改革的可行成果。这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成果。(2)合理地运用了新技术手段。实验内容反映并运用新技术,实验手段与时俱进,实验教学以多种方式辅助开展。(3)强调实验方法。强化实验过程中的方案比较、定性与定量分析。(4)采用多元考核。注重实验过程与效果,有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客观量化的多元考核方式。

2.4 实用性

(1)应该配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2)在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具有可操作性,能体现学科专业培养特色。(3)实验系统与装置应实用、完整、正确,是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具体展现。

2.5 互动性

(1)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的生动性,以拓展知识、引发思考。(2)促使学生之间开展探讨、合作,在智力与非智力素质培养上能取得一定育人效果。

2.6 适用性

(1)具备分等级的评价系统,能够提供不同定位的需求。(2)采用模块分层结构,适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要求的实验教学需求。(3)具有相应的分级评价标准,考核适用性较强。

2.7 强调特色

(1)案例是精心设计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能够实现具体教学目的之达成。(2)案例设计应服务于该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照搬未必适合该校实际,要有所创新。(3)案例应反映专业培养侧重,有自身特色。

3 结语

对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是针对新世纪能力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系统在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体验电路功能实现方法的多样性及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技术方案选择的过程。使学生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熟悉工程实践中应用必要的技术和现代化工具的方法。鼓励学生站在基础、面向未来,关注电子新技术发展,尽早开展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候艳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81):104,170.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作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41-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是针对信号工所从事的信号设备测试检修、处理故障、施工作业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电子产品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学习领域课程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课程作用

《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学习领域的前修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应用数学》等,后修多个学习领域如:《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联锁设备检修与维护》、《区间信号设备检修与维护》等均涉及了《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知识点,因此它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多个学习领域的专业支撑基础作用,它与其他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承前启后,上下衔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具有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具有对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模拟/数字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设计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我们先对铁道信号专业学生的部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解构分析,根据工作所需求的能力目标构建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要素重构学习过程要素,学习过程内容要素根据《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解构分析表中工作过程主观要素确定,学习过程情境要素参数从《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解构分析表中工作过程客观要素获得。由真实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时,可能受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需根据学习的条件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取舍来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即创建学习情境。对于《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在学校的电子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能完成上表中的真实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创设的学习情境与上表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一致。

四、教学组织模式

采用一体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小组协作;学习情境以任务单引导,并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形式来组织,每个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来实施。图1给出了在学习共射放大电路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组织。

五、小结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改革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以来,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学生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在教学内容重构上,我们做到了与专业后续课程较好地衔接,基于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来重构,选择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课程建设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仲秋,朱国军,王文海.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王朝红.基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课程开发与研究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

[3]朱艳.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子产品工艺》课程改革例[J].广西轻工业,2011,(2).

数字电路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本技能;动手;综合素质;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时期:2014年5月13日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

电子类职高学生主要工作方向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产品的销售服务、工艺编制与技术改造等工作,为了学生能适应这种岗位的需求,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熟练的基本功。掌握读图识图能力,安装焊接能力,测量调试能力,查找资料能力,设计制作能力。了解岗位标准,学会总结分析,书写报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将来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读图、识图的能力。只有读懂电路原理图,才能了解工作原理,去生产、去加工、去分析、去检测、去维修维护实际电路。能不能识读电路图直接影响学生应用实际电路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技术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这需要在多方面的培养。首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里除了要讲解一些典型原理电路外,还应讲解一些实际应用电路,使学生能积累一定数量的典型器件应用电路的知识。其次,在实验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每个单元电路要看懂电路图,再制作实物。将原理电路图和实际硬件电路对应起来识读,在测量中明确测量的参数在原理图中的含义,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在对整体电路的学习中,着力理解整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典型电路构成的,各部分电路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是什么,电源的供给方式,电路之间的信号的传输处理过程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识读实际原理电路和具体硬件电路的方法。最后,把识图技能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讨论,要利用专门的时间来讲解电路图的识读方法,综合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元器件的测量能力。职高学生的基础较弱,习性好动,细心和耐心都需要培养。而电子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是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否则实验必然失败。在具体焊接前正确的识别元件,判断管脚,处理元件都不是可以忽略的细节,否则只能返工检修。通常制作电子产品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以及一些特种元件都需要能够正确的识别和判断。来确认其参数、管脚和安装位置。经常有学生在照样焊接时做得不错,可一离开样子,却错误百出。这就是不能正确识别造成的问题。在对元件的测量和判断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元件的测量判断标准。通过测试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实掌握元件测量的基本功。

(三)安装焊接的能力。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都必须通过焊接工序。安装焊接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焊接安装技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焊接工艺知识。能了解良好焊点的形成机理,知道焊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材料,常用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初步掌握通孔插装焊接技术,表面安装焊接技术,拆焊技术集成电路焊接技术等。了解虚焊,假焊对产品的影响及判断虚焊,假焊的方法。通过测试实际考核学生对焊接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人人达到合格的水平,此外还应专门进行焊接安装工艺实训课题教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去指导学生掌握焊接安装技能。

(四)测量调试检修能力。作为生产一线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测量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去检测具体电路参数,并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在课程基础实验中,应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典型电路参数的测试调整方法;其次,要加强综合实验、实训等实践性环节,可以给定实际电路原理图和具体元器件,让学生自己去搭接电路、选用仪器、测试和调整电路参数。也可以给定一正常或有故障的实际硬件电路让学生去测试调整电路参数或去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测量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

(五)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初步掌握电子线路及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是职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今后专业上发展的一个要了解的重要方面。虽然各种成熟的电子电路数不胜数,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实现某种功能应选用哪种电路更好?某种电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改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技术性能要求,查询、收集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研究类似电路性能并进行改进,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设计制作出性能指标达到相应要求的电路。在实习初期我们用多孔的万用电路板来制作电路,并不需要讨论印刷电路板,只是在后期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讲解印刷电路板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介绍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方法和制作工序,让学生动手亲自做一块电路板,感受制作的全部过程。

(六)查阅资料选择分析能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实际学习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陌生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要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并为我所用.教会学生查阅晶体管手册,集成电路手册,学会使用网络来寻找需要的资料。我们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开始布置思考题,提供参考书,过渡到只布置思考题,不提供参考书,到最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查阅、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整合实践过程,培养工程能力

我校开设的电子专业课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办法,都应有相应的理论要求和技能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由同一位教师来完成,按需要分时进行教学,理论教学为实际应用服务,实践教学应紧密地和实际应用相联系,实践教学即能为验证理论教学服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电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电路,用到专业课程各章节的知识。因此,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要考虑到各专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间的相互配合,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全盘优化考虑。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一)基础训练。主要通过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训,训练学生识别选用元器件、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测试简单电路、掌握焊接装配工艺等技能。课程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测试电子电路和使用电子仪器的能力。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测试和对各种电路性能指标测量,巩固学生所学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学会正确使用仪器和科学地测量电路方法。为后续实训环节打下基础。电子工艺实训,目的是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通过元器件检测、筛选、焊接装配、制作印制电路板、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生产一线实践工作的训练。既学会生产一线所需基本技能,又培养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模块训练。就是对某一单元电路进行专项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一些专项技能,积累一些实际电路知识和工程知识。通过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等为主的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与调试,分阶段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做好铺垫。使学生切实学会“识图、设计制作、焊接安装、测量、上岗、查资料、写文档”,为今后从事生产,实践应用工作打下基础。

(三)综合训练。在模块训练的基础上,将模块电路综合成某种系统电路,即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电路等结合起来,能根据所需实现功能,充分应用通用的单元电路改造和设计相应原理电路及印制电路板,并进行制作安装、综合调测。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带学生进行了晶体管收音机的安装调试,电视机的调试检修,单片机控制楼道门禁系统的原理介绍等系统电路的训练.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撰写报告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工程实践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有效地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四)顶岗操作。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掌握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工艺管理体系的任务及工作程序,知道主要工作方案、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工艺管理基础的实施方法等。初步掌握常用工艺文件编制的思路、要点和方法。应专门开设生产工艺的理论课程,来讲述生产工艺管理和生产工艺技术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生产工艺实际训练,来模拟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流水线方式组织生产,组装、调试、检验严格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控制好各个工序管理的环节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这个阶段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带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学习,进行顶岗操作.亲自体会工厂生产的全过程和工作要求。

(五)书写文档。学生将来作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和技术管理人员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们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报告、文件、论文编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写的总结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各种测试报告、工艺管理文件、毕业技能鉴定等要严格要求。并要加强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实施质量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电子工艺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中,要仿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建立健全每道工序质量的控制办法,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严格按企业所要求的质量观念去要求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产品检验的标准,让标准细化可操作,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学生。加强自检、互检、专职检,层层把关,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第一、文明生产、安全生产、遵守劳动纪律的观念。从多个方面、逐个项目去考核学生的实训成绩,而不能只重视结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真正体会到控制实训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加强学习,不断创新,紧跟时展

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虽然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已经多次改版,但仍然不够,基本内容还和十几年前的教材变化不大,新知识新理论的引入还远远不够,我们热切盼望我们的理论教材能够有大的更新,并且形成更新机制,让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要让我们教的和学生学的技术是落后的技术是没用的技术。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主动学习现今流行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走在社会的前沿。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本文分析了电子类职高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的内容,这与基本技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实际应用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内容。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先分项后综合的进行训练,分模块、分层次的实验实训环节和质量监控体系来实现。同时,也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龙兴主编.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