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

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

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教师人才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以来,在高等教育普遍化的形势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看齐本科“学术性”“综合性”教学模式,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弱化,甚至缺失。英语教育专业受其本身语言学科的影响,更加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忽略了“师范”这一重要的专业特征与专业价值体现。事实上只有围绕专业价值去塑造、构建满足学生成长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才能真正保证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现有基础英语教育对英语教育人才提出的迫切需求[1]。在此形势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14年初重新修订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基本要求,对英语教育专业进行课程、管理全方面改革。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2014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展开,在2014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开设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每15~18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一名德育导师、一名校外职业导师。此课程的在校培养为校内学习的前两学期,校外见习为第三、四、五学期,第六学期教学实习。

二、具体实施

(一)实验目的

此模式旨在通过调查导师制下我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实践效果、师生评价等方面,以此切入,探索现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现状及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探索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与合理性建议,继续深化中、小学教育英语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符合时展的英语教师人才培养方案[2]。

(二)实施对象

以我院英语教育专业2014年级学生、2013年级学生作为本实验的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学生人数为119人,对比组124人。本调查问卷统计于2014级学生完成在校前两学期的校内实践学习之后,2013年级英语教育学生并未开设此实践课程。

(三)实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英语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理论三个部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教学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师职业技能,经过导师指导,训练效果明显的教师技能项目依次为:说课、教案设计、板书、简笔画辅教、课件、组织教学、电子白板的使用、课件、英文歌曲教唱。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开设导师制专业技能训练的对比组,认为可以胜任说课项目的学生仅有5.9%,有45.6%的学生认为其说课能力比较好,33.7%学生觉得自己的说课技能还过得去,而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说课技能较差,不能胜任此项任务。而实验组的学生经过导师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点拨与指导之后,表示自己具备很好的胜任说课任务能力的学生占65.8%,较好者占22.7%,能力一般的占11.5%,能力较差的为0%。在教案设计、板书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导师制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突出效果。提升程度最低的为英文歌曲教唱,部分学生认为与其自身音乐素养与基础有关,其先天因素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技能提升[3]。

(二)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自我评价

本部分调查围绕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的体现展开。如表2所示,对比组仅有10.9%的学生对自己的语音面貌满意,24.4%的学生认为语音面貌较差。导师制实验组有47.1%的学生对自己的语音很自信,而认为自己较差的仅占4.2%;而英语书法项目在实验组的数据体现上更为明显,6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书法很棒,22.7%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书法不错,没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差。在没有经过导师指导训练的对比组仅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好,45.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一般,甚至5.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较差。在表2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笔译的对比数据显示,对比组比实验组更具优势,但主因在于2013年级英语教育学生经历了比实验组学生多一年的校内专业课学习,且积极准备并参加了大学英语A级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问卷调查时2013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完成了口笔译专业课的学习。由此我们再一次验证了“语言的学习是以量化为基础”这一真理。

(三)学生对教学理论与课程标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表3中,仅有“英语教学法”“幼儿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两项考察内容。从数据可以看出,到问卷统计为止,尽管两组学生的校内学习尚未涉及这两项内容,但是对比组的考察结果仍然优于实验组。对比组有11.3%认为自己对英语教学法的掌握与应用很好,而实验组仅有5.9%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用英语教学法;同样,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对比组有16.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所掌握,而实验组仅有7.6%。据教师调查发现,两组学生中,能够很好地运用教学法并掌握课程标准基本情况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社会实践经验,即参与英语培训机构、课后辅导班教学,或者从事英语家教这样的经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校外实践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我们了解了学生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英语基础知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理论、指导标准的掌握情况。从数据结果来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师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通过校内导师的指导与培养,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据看出,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更科学地配合学生的校内外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经历,必须由校内专业导师、校外职业导师对其见习经历进行监督、指导,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引导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自主要求

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导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在入学前对未来职业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样对教师职业也只是停留在学生对所接触各类教师的感性认识。所以,导师要在学生入学后,帮助学生转换职业身份意识,将职业教育贯穿始终。让学生了解早期教育与初等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教师职业,从“教”的角度来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养成之中。

(二)科学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突出师范特色

我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贯穿高职高专学生三年培养始终,通过合理配比前五学期校内学习中的其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能够科学实施校内理论学习,校内外实践学习与实践养成,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经历。课程开设的前四学期周课时为2课时,第五学期4课时;第一、二学期主要体现为校内教育见习,由校内专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与课堂教学活动模拟;第三、四、五学期为校内、校外见习相结合,每学期由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一周校外职业体验;第六学期进行教育实习。需要注意的是,每学期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都要根据本学期其他专业课的开设进行辅巩固学习与技能训练掌握。每学期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达标标准[4]。

(三)制定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导师制下英语教师

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展开与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计划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导师评学生,导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导师的定期总结评估。在合理建构导师工作量核算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奖励机制,以导师的工作量、教育质量来对导师进行奖励与鞭策,并且与奖金、评优选先、职称晋级相挂钩,以激发教师对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导师工作是学院教职工参加承担育人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监督小组,每年将对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并且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导师工作意见。具体考核办法可以参考如下:1.监督组评价每学期由监督组成员对导师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依据导师的工作记录、开展活动的记录、对学生的情况记录,指导的创新形式等方面进行。2.受导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的学生评价。依据学生自己对导师的接受程度、满意程度、自己的专业进步程度,以及导师的严谨、价值等方面进行。3.导师互评每学期进行一次的导师间互评。通过导师的自我总结和交流,根据各项条件综合考量。导师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生评成绩优秀的导师,对没有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生评、导师互评中成绩不合格的导师,以及工作失职的导师,要加强教育管理,严重者取消导师资格。

(四)建立情感枢纽,形成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导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导师制,无疑为现有的教师人才培养又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因素,返璞归真,回归了手口相传的师徒制。所以,如何以情感为枢纽建立起导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是导师制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导师与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课外互动。导师建立微信群,随时关注学生动态,进行小组讨论、上交,查阅作业;还可以建立“导师+学生”团队,利用互联网共同完成教学、科研、技能提升等任务。在一点一滴中,导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助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加深同门情谊,使得这样的情感成为一种向心力,大家共同努力实现学业共赢。

(五)注重深化院校合作,实现人才共同培养

高职高专无疑是早期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但是职业岗位才是英语教师真正成长的地方。导师制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意深化院校合作,高职高专院校务必做到,在有序开展正常校内教学的基础上,必须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一线进行职业考察与体验,为学生将理论实践于课堂提供机会,并且要紧密联系校外基础教育一线单位与教师,开展广泛合作,共商共议英语师资培养的有效办法与合理措施。所以,建立校企合作,聘请校外导师是确保学生圆满完成职前教育,成为一名毕业即能冲上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5]。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需要院校建立起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四个方向的校外实训基地:幼儿园、小学、初中、培训机构。校外学习方向的选择由导师根据学生素质提出参考意见,学生自主选择为原则。在校外实践学习开展期间,校内专业导师全程参与学生校内外实训。学生就业前,导师应配合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6]。总之,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养成应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即教育教学、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英语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改进训练方法,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以批判性继承、改革性创新的思路来不断完善、规范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为社会输出优秀英语教师这一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97.

[2]苏福宝.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调查分析:以柳州师专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6):47-49.

[3]蒋海春.高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5):58-59.

[4]邵光华.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J].宁波大学学报,2011(1):15-20.

[5]陈秋芳.高职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43-144.

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游戏开发;多元互动;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4-0050-04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动漫游戏行业呈井喷式发展,造成专业人才极度匮乏,预计未来3―5年,中国游戏人才缺口将高达100万人。动漫游戏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政府的重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院开设了游戏开发类的课程,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积累一定的实际开发经验,满足企业对开发设计人才的需要。

《游戏软件开发基础》是软件工程专业网络游戏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有计算机游戏软件开发与设计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而设置的专业主干课程。[1]软件工程专业是新专业,网络游戏方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全新方向,游戏软件开发基础目前没有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材。游戏软件开发基础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主要内容有如何进行游戏制作、需要做的准备过程等,并通过对整个游戏制作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剖析,探讨游戏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方式:为什么和怎么做,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意。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笔者分别对所在学校的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软件工程专业的2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250份,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为94.4%。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对于游戏方向的相关问题、游戏方向的兴趣和专业方向的选择、游戏方向的课程学习、职业规划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设置了若干个小题,然后进行随机排列,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有效问卷中,210个同学表示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在玩游戏上,138个同学对个别游戏的内容、玩法比较熟悉,其中只有15个同学对游戏的设计做过初步尝试。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游戏都具有比较高的兴趣,对游戏的内容、玩法有较高的认识,但是对吸引玩家的游戏内容是如何实现的,以及为什么设计这些内容的认识比较粗浅。

1.学习游戏开发兴趣大,基础薄弱

86个同学对游戏开发有浓厚兴趣,愿意选择游戏开发作为专业方向,对游戏有一定的认识,对所学方向充满期待,但是对游戏的认识仅停留在如何玩游戏的层面上。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游戏开发设计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对编程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整体程序设计的概念不强。

2.专业方向选择目标不明确

对于专业选择的原因,120个大二学生中有35个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上选择了“跟风现象”,学生自己对所选专业及方向的学习目标不清晰。28个学生选择网络游戏设计的原因是出于爱玩游戏的目的,以“考试”、“修学分”、“玩游戏”为主要的目的。58个学生期望通过学习能够制作开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

3.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

在问到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情况时,168个同学对第一年课程的学习表示内容比较枯燥,对专业没有认同感。 139个同学表示非常乐意能尽早做出自己的软件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游戏软件开发基础》是游戏开发的基础入门课程,此类课程一般主要学习开发环境、高级界面设计、低级界面设计、数据存储、网络和多媒体开发等内容,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也不知道学习这些内容自己究竟能做些什么,对于整个系统的开发不能形成整体印象。在教学中应该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应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4.教学学时不够

游戏开发课程开设学时数一般为48学时,同时包含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验的学时分配很难协调,容易顾此失彼。

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而传统的课堂进行理论讲解、实践课注重操作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2]为基础,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组长、任课教师、导师和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开发团队为学习共同体的多元教学方式。

三、多元教学模式的策略

游戏软件开发既是游戏方向的基础学科,也是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适合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综合使用之前学到的知识,结合当前所学的知识和平时娱乐中所接触的内容来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学生的特征调整现有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的搭配形式,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游戏的讨论话题融合到课程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教学设计上以先扶后放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整个课程的学习,该教学模式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才能组织学生实现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在于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是自学,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成长过程和自我建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指导型的编导者、促进型的管理者、专家型的学习者、支架型的助学者。基于先扶后放的教学模式设计,其教学内容、学生需完成的任务及要实现的目标如下:

1.任课教师示例――给出一个完整的实现过程

(1)通过对企业实际案例结合大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游戏开发设计的规律,以任课教师课堂演示讲解为主要方式,目标是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3]

(2)任课教师给出一些实际开发中的文档写作和设计模板,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通过对模板的学习,结合相关参考资料和自己所喜爱的游戏进行对比总结。

(3)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游戏开发的基本概念,并掌握游戏开发设计必须要涉及的基本内容。

(4)对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迭代进化式成长,实现轻松学习。通过设定《学习任务书》把学习目标分解成月、周、日为单位的若干子任务,通过一次次的子任务的迭代,逼近目标,实现丰硕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些比较基础的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每次教师讲解之前能从整体上了解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层次的能力的培养方面。

2.导师辅导――简单类比的“模仿任务”

导师制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为核心目标,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和以实践应用为基础进行教学。在课题教学示例基础上,由导师根据自己科研的课题或者由导师根据课程内容借鉴游戏任务设计的模式[4]设定一项应用任务,为每个任务设定一个成果目标、任务分值和任务时间,并由导师提供一定的实现任务所需的资源,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照课程教学案例在已有的资源基础上完成既定的目标。

3.小组任务协作――“补全任务”予以逐渐过渡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在教师示例教学和导师已有项目基础任务的基础上还未能完全掌握课程内容等问题,我们在分组方式的基础之上,为每个小组设定一个有一定限定范围,但又不包含特定资源的实践项目。在组织策略中我们以个别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支架,竞争学习为辅助,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构成协同学习的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要求各组制定小组目标、小组学习活动规则和计划。

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小课题,以组为单位呈交,定期开作业讨论课,要求既体现小组学习成果又体现每个成员所做的工作。在一个小组中,只有每个同学的任务完成了,该小组的任务才能得到完成。组内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有机结合,激励了小组成员的能动性,在同伴式的密切沟通与积极协作过程中,通过设立学,以“点”带“面”的方式,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使得基础好、兴趣高的同学帮助和感染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也会被激励和带动,会更加积极努力,形成了“以强带弱”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奠定了游戏开发设计的基础。

这种合作学习、竞争学习、个别学习相统一的协同学习组织方式,既避免了纯个人名次排列的过度竞争,又适当引入竞争防止个人对集体的过度依赖,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内在品质培养。

4.个体自助表现,独立完成任务

结合小组自选课题的内容,在小组协作完成的基础之上,结合之前学习的程序设计课程,独立完成游戏基础设计内容的程序实现。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意图是,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目标,并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发展目标。

5.实际应用案例说明

课程核心内容:游戏基础内容、游戏人才知识要求、游戏文档写作、项目规划、游戏流程设计、人物角色属性设计、游戏规则设计、游戏任务设计、游戏场景设计。其中以游戏中第一个要素游戏情节及游戏任务设计为例,结合多元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如下:

(1)课程教师示范示例

以课程大纲为基础,以企业实践项目为核心学习内容,任课教师给出设计文档模板,游戏情节和任务的设计模板如表1所示。

(2)导师辅导学习

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一定要求的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拟开发基于JAVA程序设计的教育学习游戏,其中一个任务的学习知识是JAVA数据类型的定义,知识点学习的NPC是本学期的JAVA老师(女),NPC地点为教室讲台边,根据以上设定的要求,请学习者依照任务设计的模板完成JAVA数据类型知识点学习的角色扮演游戏的任务设计。

(3)小组任务

在完成导师给定的学习任务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习者从JAVA程序设计的主要知识点中选择2-7个知识点进行任务设计,设定的具体要求如下:在表2的课程知识点中选择5-7个知识点作为任务内容进行设计,并将任务结合到具体的任务NPC中。

(4)学生自主完成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课程知识点任务设计后,向学习者提供设计任务,请他完成其熟悉的某一课程的教育游戏任务的设计。

四、学习评价及考核环节

学习评价不仅要对学习结果作鉴定,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目标与学习效果之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激励和改进,形成以评促学的动力机制。[5]为此我们对学习评价做了一些改革:

(1)学习评价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成绩,及时调控和激励。

(2)评价方式多样化。根据是否数量化,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按时间分为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课题作业评价。各种评价对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各有侧重。阶段性课题作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既考虑基本目标,更注重发展目标。为此我们制定了评价量化表,从课题质量、小组协作、探索和创新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扎实的学习基础和稳固的知识结构,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品质多方面发展。

(3)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要求各小组对内部成员在小组之间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评定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自评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自我评价促使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自我、调整目标、激励自我。互评是集体教育的一种形式,互评的过程就是对比、激励,通过集体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评价是自评互评的引导和补充。三者结合使评价更全面、反馈更及时、激励更有效。

①学习者团队互评: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完成任务,这个小组的任务才算完成,每个成员通过设定贡献度来为成员打分,每个成员各自分数记为S1。

②自评原则:在自主设计的任务完成后,讲解自己设计任务的背景、意义和结果,并进行自我总结,给自己一个学习的评价,通过公开答辩的形式来进行说明,并通过同学和老师集体决定来进行肯定或者改进,得分记为S2。

③教师量化评价打分原则:将平时成绩和大作业两个模块的成绩分解到平时的每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学习分值为V,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分解相应的分值权重(Wi)。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分为四个等级,并赋予得分系数(Yi),如表3所示。这样该任务的教师量化得分S3=Wi・Yi・V。

该学习任务的平时总得分为Score=∑Si。

五、总结

综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可在这种模式下具有更广、更深的知识基础,更好的实践能力、学习成就感及工作社会适应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相应更高。首先,教师要合理设计和安排任务、案例和项目,其设计、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其次,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要被调动起来,否则会导致一方面教师情绪高涨,另一方面学生不甚关心,整个教学模式也就很难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屈卫清,李锂.基于核心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1):48-49,59.

[2]盛群力,马兰.面向完整任务教学,设计复杂学习过程――冯曼利伯论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10(4).

[3]何荣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

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 体育学习活动 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体育

“让体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体育。”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育,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让体育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体育的源泉,离开生活,体育将会枯竭。同样,让生活走进体育,因为生活也离不开体育,体育的作用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工具。所以,体育教育应该架起生活与体育的桥梁,强调体育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当体育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时,学生才能感觉到体育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体育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做到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并理解问题。

二、灵活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例如,在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谁发挥速度优势合理利用接力区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他们会对接力跑这一战术掌握得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3.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在培养方法上,提倡并推行“导师制”,对“学优生”及各种有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能跑就跑”、“能跳就跳”,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对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暂时处于困境的“学困生”,给予热情而具体的指导。给学生留有可调整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和谐而健康的发展。

三、运用竞赛、游戏手段

竞赛和游戏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方式。竞赛带有对抗性质,游戏中往往又带有许多竞赛因素和规则,且主题鲜明趣味性强,带有教育意义,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意志品质的双重效能。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竞赛、游戏中的一种或两者结合用的手段均能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如进行球类练习时,老师有目的地设置对抗赛,制定目标、法则,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培养学生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坚强的意志品质;运用游戏加竞赛更能培养集体感、责任感,增强相互间协作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总之,让学生在竞赛、游戏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讲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讲授”扼杀了孩子的一切!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储备量。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毫无顾忌;而女孩子则显得相对平稳,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精心设计场地器材的布置

设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地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其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病理学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护生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指导护理实践[5]。但病理学学习内容繁杂、知识晦涩难懂,再加上课时较少、学习负荷较重,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病理学在护理专业学习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学习能动性较低,学习效果较差,影响病理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PBL教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典的PBL教学法,是以小组学习为形式的导师制,围绕患者疾病问题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界限的课程设置,在国际上较为流行;另一种是非经典的PBL教学法,是在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入PBL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辅教材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是实施PBL教学法常用的方法[6]。而且,由于PBL教学法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随机性较大,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部分医学院已逐步放弃单纯PEL教学法[7],如何将PBL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处理好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关系,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课题。从文献来看,我国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多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非经典的PBL教学法较少,在PBL的探索应用中,多为以传统的教学讲授方法为主,以多媒体为工具,在适当的章节和部分实验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部分研究者在采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结合CBL、TBL等相关教学方法,但如何将PBL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仍需要进行较大范围的、较科学的对比研究。

3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效果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复杂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护理实践中,PBL教学法有利于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但PBL教学法不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技能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相关的研究认为非经典的PBL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潘齐飞[8]通过研究实践认为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较优;李昱[9]认为TBL、CBL与PBL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尽管如此,目前的PBL教学如何实施尚未得到较为一致的认可,而现有的考试方式不能客观反映PBL的教学效果[10]。因此,应逐步建立有效、完善的PBL教学法的评价体系,来指导、规范PBL教学方法的实施及评价。

4实施P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4.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PBL对师生比要求较高,而我国一般任课教师数量较少,教学任务繁重,尤其是护理学专业的病理学教师更少,在实验课中开展PBL教学法尚且困难,在理论课中进行PBL教学法授课更难。另外,PBL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11],但很多教师对PBL教学法的认识不足、掌握不到位、经验不足,而且,长期以来的单科教学影响教师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使用PBL教学法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了解相关专业课程知识[12],影响教师使用PBL教学法的积极性,综合来看,师资力量的薄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PBL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

4.2学生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已经形成的传授—接受式的被动学习方法根深蒂固,学习能力难以适应PBL教学方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下资料查阅较为拖沓,不太适合自律性较差的学生[13];

(2)图书馆有限的资料不能满足PBL学生的学习要求,且很多学校并未开设文献检索课,学生无法进行文献检索,网上获取的资料十分有限,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取更优质的资料;

(3)学生知识结构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贯通能力的发挥[14],课题气氛不够活跃,与教师的互动不足,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4.3可利用资源不足

对于学生来说,PBL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图书馆资料不足,学校网络设备也比较有限,且学生的时间相对不足,学生获得的资料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求;对于教师来说,缺少针对性的、适宜的PBL教学问题、病例及教材,而目前PBL教学法尽在很窄的学科范围内探索,学科之间的沟通、交融存在障碍,无法编写综合、统一的适用于PBL教学模式的教材[7]。

4.4尚未建立PBL教学法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PBL教学法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未对PBL教学法做相关的要求,所以也并未对采用PBL教学法的院系或教师给予相应的激励。激励机制的缺乏,加上PBL教学法实施起来费时费力,难度较大,采用PBL教学法的单位及教师少之又少,很难建立起规范、完善的评价体系,而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使PBL教学法成为形式上的虚设。

5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相关建议

5.1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组织教师PBL教学法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PBL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积累PBL法教学经验,并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课程教学的特点,在适当的章节运用PBL教学法或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针对性的加强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编写临床实用性的PBL问题及病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完善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5.2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病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开设时间较早,学生的知识结构较差,因此,在PBL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方面根据每章节的知识学会复习相关课程,另一方面,教学生网上检索信息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将现有的知识与现获取的相结合,较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分工协作精神,分享学习技巧和成果,提高PBL教学效果。

5.3丰富教学资源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PBL教学法顺利开展的硬件保障,学校应注意加强相关教学辅助设施的建设,如:医学书籍、实验室设备、网络资源等,可以让学生多途径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5.4逐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