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冷 职业技术 教育 发展

一、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空调设备的使用正迅速普及。据最新数据显示,制冷空调设备用电量已占我国总用电量的20%以上,占大中型城市夏季用电高峰负荷的4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因此在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推行下,制冷空调行业也相应作出了技术革新和产业调整。作为一名制冷专业的职教教师,我深知行业技术发展不仅对能源结构调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深远影响。然而该如何满足“低碳”经济时代制冷专业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是当前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不可回避且呈待解决的问题。

二、制冷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作为诞生在一百年前的制冷技术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正因如此,多年来制冷行业的技术应用也没有出现过大的调整和变化。而作为随着制冷空调设备普及而开办近二十年的制冷专业,纵观不同教育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技能训练基本大同小异,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和考核方法亦延用多年。具体现状是:课程设置方面,当前的教学目标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例如只注重焊工、电工、制冷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综合运用,如制冷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课程安排较少。教学模式方面.当前的教学仍以理论老师面授与实习指导老师带班相互轮流的方式为主,理论课和实习课分时间、分地点教学,造成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理论与实践难以挂钩,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较低。技能考核方面,只考核学生对已知问题的处理方法,例如仅对某些常见制冷系统故障的维修作操作考核,对发现未知问题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在考核中没有体现。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于任何学校来说,要想开好办好一个专业,都同时离不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行业对技术的认同两方面。而制冷作为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学科,一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企业对毕业生的技术要求也较高。但从往届制冷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来看,他们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到具体工作中才发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些已经过时或很少用,而另外一些却要重新学习或深入学才够用。其主要原因就是在长期封闭状态下教学所造成学校与社会脱离,专业与行业脱节。所以及时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符合行业潮流的制冷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1.以先进技术为前提的课程设置

制冷空调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业调整.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引领着一次产业革命,一些高污染,低能效的技术与产品也面临淘汰的边缘。因此要顺应潮流地发展制冷专业职业教育,就必须以学习先进技术为前提。首先课程设置要体现先进性。以“热泵”技术为例,作为节能减排的新兵,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以“水、地源热泵空调”为主的示范项目在各地异军突起,实际使用效果令人满意。而针对该新技术就需要在原来“冷水机组”、“中央空调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基础上增加“水、地源热泵技术”,“水系统设计”与“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还应增加包括“热泵用地埋管技术”与“水井钻探技术”在内的相关施工配套课程。相对应实操要求,也应增加“热泵用水管、水泵安装与维护”和“中央空调系统清洗”等课题。另外,其他的制冷方式也因其突出的环保性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在上海世博园区全面使用的“溴化锂非电空调”和已在实行“峰谷差价用电”的地区推广使用的“冰蓄冷空调”等。为配合今后的应用趋势,也应增设“热电冷连供系统”、“溴化锂制冷机”与“蓄冷技术”等相关理论与实操课程。其次课程设置要体现趋势性。制冷产业的调整必然伴随“新老更替”的过程。以家用空调为例,尽管目前市场上仍以“定频机”为主,但不可否认在未来几年内由于技术的成熟与生产成本的下降,“变频机”或“VRV多联机”的机型必定会成为市场主流。为从现在开始培养三年后毕业就能安装维修“变频机”的毕业生,就需要增加“变频原理”与“VRV多联机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对应增加“变频技术应用”和“VRV多联机安装与维修”方面的实操课题。最后课程设置要体现必要性。一些相关专业不常用的内容要在课程设置中有所调整或删减,例如对空调专业学生不常用到的“钳工工艺”等机械类的内容进行缩减;对今后会与本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内容要适当增加,例如增加“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单片机原理”及“PLC控制电路”等方面的理论与实操课程。

2.以技能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对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学生不但要求“学的会”,还要能“做得出”,这才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实施“一体化教学”。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和实习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融为一体,教师在示范中教理论,学生在实践中学技术。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学习效率高。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前行业惯例或实际对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进行调整,例如某些理论知识一部分就够用,把其余的时间安排到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训练上,尽量做到够用的不多学,必会的不能忘。除了“一体化教学”以外,还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产教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联系本专业的企业或工厂,分时分批由老师带学生进去实习,把车间变成课堂,让学生亲身体会,在生产中加深理解,在操作中巩固技能。

3.以综合运用为目的的考核方法

合格的技工要能解决问题,优秀的技工还能发现问题。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实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制冷专业的技能考核方式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都只是注重单项技术水平,并没有体现社会对综合技能的要求。怎样才能让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并胜任复杂的技术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职业教育的最后阶段――技能考核上把好关。因此新的考核方法应该以考察学生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结合之前的焊接技能、电工技能和制冷设备维修技能鉴定,加入毕业设计类型的综合考核项目。例如以完成“商用中央空调系统日常维护”毕业课题的形式,其涵盖的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技能、水泵的安装与维修,风管系统的清理与电路控制系统的检修等多方面,还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式考核学生对制冷系统和控制系统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过程。这种“边学边考,边做边考”的考核方法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也充分培养了学生通过

独立思考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所具有的最大优势。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何改革或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难免遇到不少的困难,特别是改变延续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就更需要有信心和耐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1.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而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就是要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制冷行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间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如何保证制冷技术教育的先进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能跟上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它直接体现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因此教师的再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教师的培训方面,学校应联系行业企业,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观学习,必要的还应与企业签订协议,分时分批安排教师“回炉”实践,结合学习新技术和运用新产品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要鼓励老师积极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在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方面提供进修机会并给予费用补助。有条件的还可通过组织教师参观行业展览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在新教师招聘方面,应优先考虑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并要求有最近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2.教学设施的配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需要有先进实用的教学设施与之配套。已有的基础教学设施是可以延用的,但反映新技术的新设备又怎样解决?这里就有个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财力并不能承担大笔资金的新设备引进,就算引进了也难免几年过后由于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就是教学设备不仅是狭义的花钱买回来使用,我们也可以主动走出去借用――校企合作。合作办学有过很多成功的先例,只是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制度。企业的先天优势就是先进性,它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对新技术做出调整,改进新工艺、研发新产品,从而紧跟行业发展的潮流。通过联系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充分结合学校的师资优势与企业的设备资源,不但给学生创造了先进实用的实习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了合格充足的人才资源。

3.就业渠道的疏通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容易就业。如何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一直都是各学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制冷专业的就业率都比较好,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部分毕业生迟迟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而被迫转向其他行业,但毕业生全部就业以后又有不少企业过来招本专业技术人员。这种时间上、区域上的供求失衡主要是由校企间对就业信息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如何疏通就业渠道,首先可以参照校企合作的模式,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并了解他们的用工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尽量在毕业前做好企业新进员工培训,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进入厂门。其次对已就业的学生做定期跟踪调查,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建立就业档案,先帮助他们到合作企业实习,再根据他个人情况推荐就业。最后要建立一套能保证就业的长效机制,寻找长年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并与之挂钩,开设专门的班级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计划组织技能培训,让学生学的快,让企业用的好,真正做到“订单式培养”。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冷专业;技能竞赛;技能培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24-03

中职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他们的就业前景和事业的发展,因此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毋庸置疑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点工作。如何提高技能教学质量,是职教同行一直关注的问题。教育部提出:“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 近几年全国的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也参与了“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的学生技能竞赛的辅导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这几年辅导学生技能竞赛,深刻体会到国家举行大赛的用意不是为分出高下、优劣,重点是通过竞赛促进学、促进教、促进教改,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如何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教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取得不错的成效。

一、以理论知识为网,扩大学生技能提升空间

对于中职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普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大,导致教师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时感到吃力和效果不好。从而出现了一些专业教师不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教授,甚至完全忽略专业基础理论而只偏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这种做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失去了专业基础理论,学生的再学习能力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后技能提高有限的后果。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才能更容易掌握专业技能,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指导专业技能,使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明显缩短,专业人才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自学能力的提高必受到影响,必然遭到社会的淘汰。

在“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的学生技能竞赛辅导中,广州市的竞赛大概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举行。选拔选手时按梯度的方式进行选择,如果选用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训练,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刚开始学习,所以在辅导时存在着花时间弥补专业基础知识和抓紧时间训练技能的矛盾关系,但往往这一对矛盾是基本很难解决的,会导致顾此失彼的结果。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必须的,所以笔者在辅导学生时一直坚持把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的技能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近年的竞赛中,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无不是重要的考核内容,这就说明专业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技能竞赛辅导积累的经验和教学实验的研究,笔者总结了下面几条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更有效率、效果更好的有效措施。

(一)整合教学内容,生成知识网络

对于制冷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实际并不多,但因为每门课程都会涉及到一方面的理论,所以讲起来略感杂乱,学生听起来理不出主线,没有生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所以,专业课老师必须先理清这几大学科各自的内容范围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课程整合和知识网络整合,如下表所示:

(二)抓住知识本质,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要力求简、浅、明。也就是说,在进行讲授时,要尽可能简单、浅白、明了。能用最短的时间,最浅显的道理,抓住理论知识的本质,效果就会更好。如:笔者在讲授制冷循环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理解冷凝器散出的热和蒸发器制出的冷是怎样产生的。有些教师可能会更偏重于利用热力学定律进行解释,但笔者一针见血抓住本质,利用制冷剂的气液变化进行吸放热来解释,学生感到更容易理解。

由学生技能竞赛探讨中职制冷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有了兴趣,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的重要课题。对于专业课教师,我们在培养学习兴趣上,要尽可能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出发,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就如:笔者在上电冰箱检修的课程时,没有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而是先布置一个课程制作――制作一台简易冰箱来进行。通过笔者的指导,学生最后基本上都能成功制作。当学生感受到蒸发器的冰凉感觉后,就有了好奇和兴趣。此后,再把所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思维也跟随着活跃起来了。所以,在进行枯燥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们需要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可以事半功倍。

二、以基本技能为根,让学生熟能生巧

基本技能是指专业中基本的技术能力。技能的生成,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其特点是一旦掌握后就难以忘记,正如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技能一样。熟能生巧,形成和提高基本技能的唯一方法就是练。

所以,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练就是硬道理,练就是唯一提高的方法。当然在练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技巧,需要在练中总结,不断形成经验。在辅导学生的竞赛中,笔者先把各种专业基本技能进行讲解,然后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行练习来进行这方面技能的培养,当然在练习中还需要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基本技能就能较扎实地掌握了。

三、以自行生成为主,培养学生的高级技能

全国中职电工电子类技能竞赛项目的总评委杨少光老师在广州市电气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中的讲座中提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并且提到职业教育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个职业中从“从初学者到熟练者,到能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而技能竞赛参赛选手定位在职业能力的提高者(熟练者)和能手的能力阶段。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只有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具有了相当的专业基本技能,才能向专业的高级技能迈进。而在制冷专业的高级技能培养中,目标是能让学生掌握制冷设备中的运行原理,具有独立解决制冷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故障问题。换言之,制冷专业具有高级技能的学生不是在维修时只会更换有故障的电路板,而是会维修,这才是具有真本事、真才能。所以在制冷专业的技能竞赛中,已经慢慢地从考核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向专业高级技能转变,慢慢地加强学生对制冷设备的运用与维修方面的能力,突出实用性。

专业高级技能的形成以学生的自行生成为主,这种生成方式实际上就是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近几年提出的“从练中学”的生本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是一致的。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在练和做中得到体会,从而自行生成经验,这样的技能形成方式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和更深入地抓住技能的本质,才能活学活用。另外,在培养学生的专业高级技能时,我们要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传授,并且还需要传授各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制冷技能竞赛中,除了制冷专业方面的知识外,还涉及到机械、化工、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技能是靠练,而高级技能的形成是靠悟。所以在培养学生专业高级技能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有了良好的思考习惯,学生的专业高级技能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际是培养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高级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在于练,而高级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于悟。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后,就能较容易地成为专业高级技能层次人才,才能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真正成为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别的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屡屡获奖。2009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广州市“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技能大赛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于2010年4月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该项目的技能大赛,两组选手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2012年辅导学生参加广州市同项目的市赛获一等奖,2013年参加省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国赛获全国三等奖。2013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市赛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名,同年的省赛又获得二等奖。并以上面的经验为借鉴,在教学上逐渐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效果。笔者辅导的学生在参加专业考证中,学生的通过率高,各班级的制冷专业考证通过率都能达到95%以上,而且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表扬。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孟源北编著.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水果蔬菜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由于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果蔬的品质还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对人们的饮食安全构成重要威胁。本文首先从冷链物流入手,再到果蔬冷链物流,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道路,使其推动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果蔬冷链物流;制约因素;信息化管理

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食品等的保鲜保质和储存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果蔬冷链物流产业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如何在果蔬冷链物流领域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如何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重点在于果蔬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认真研究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把握果蔬冷链行业发展的关键,正确制定行业发展对策就成为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1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特点

1.1 果蔬冷链物流投资大,运营成本高

由于果蔬的易腐性和实效性,果蔬冷链物流从果蔬的采摘到消费者的手里整个过程都需要严密的温度控制来保障果蔬的品质。这一过程中,冷链运输设备,冷链储藏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冷库和购买冷藏车的费用是一般仓库和普通车辆的3-5倍,这就意味着果蔬冷链物流的投资要比常温物流大的多。

1.2 果蔬冷链物流需要全程温度控制

基于水果蔬菜独特的化学性质,如何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程度,减少浪费,这就需要依靠低温温度控制,从而达到延长果蔬保存周期,降低损失的目的。因此,果蔬冷链物流最大的特点是需要进行全程温度控制以保证水果蔬菜的品质以及降低物流过程中的损失。

1.3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监控困难

一般来说水果蔬菜的冷藏率在0℃左右,但由于果蔬的种类、品种不同,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如果贮藏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将会缩短贮藏期;如果贮藏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将会导致冷害和冻害的发生。因此果蔬冷链物流对冷藏温度及湿度控制技术要求很高,并且监控困难。

2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2.1 冷藏设施有限,冷藏运输率低

近几年,我国在整个果蔬冷链中冷藏设施主要包括:冷藏车、冷库、冷运船、铁路冷藏车,截止2011年我国冷库的容量为1000万立方米,冷藏车4万辆,铁路冷藏车7492辆,冷运船200艘,这一数据较之前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我国果蔬冷藏运输率仅为15%,除少数出口果蔬外,国内的果蔬流通90%以上基本是常温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

2.2 信息系统有所发展

目前我国约61%的物流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工具;78.2%的企业有独立的IT部门;80%的企业有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70.5%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大多数的企业都开展了基本的信息化建设。

3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

201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总投入1.8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建设,截止至2010年3月份,全国已建42万家农家店和1467个配送中心,覆盖6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虽然国家开始重视我国农产品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距甚远,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流通和配送中心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充分满足农产品销售需求。

3.2 交通运输设施缺乏,存储设备不足

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果蔬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2010年我国公路交通总里程400.8万公里,铁路交通总里程9.1万公里,但是,我国运输网络密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铁路网密度仅为美国的38%、日本的8%、德国的17%;公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网密度分别只有美国的58%和72%、日本的13%和40%、德国的22%和21%,交通基础设施缺乏,影响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1000多万立方米,大多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很难满足现代城市配送的要求,而且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存,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库容总量的20%。

3.3 相关冷链技术发展滞后,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由于现阶段缺乏高素质的冷链低温专业技术人才,国内各个冷冻冷藏企业的制冷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冷藏专业技术的缺乏,致使制冷效果能耗高,冷链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果蔬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4 改善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现状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扶持果蔬物流产业发展。拓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的融资渠道。出台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社会多元化投资加大专项引资力度,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4.2 加强硬软件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道路建设,实现城乡交通便利化,缩小城乡之间交通往来的障碍,为农村果蔬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装备。引进先进果蔬物流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果蔬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计算机化,例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GIS 与GPS)和电子交换系统(EDI),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冷链运输动态和库存产品的保质期与库龄,确保果蔬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4.3 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管理

果蔬的冷藏运输应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大对装卸果蔬运输车辆的停时、中时的考核力度,严格果蔬冷藏运输车辆在途时间的考核标准,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整合冷链物流流通环节,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果蔬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果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年鉴》〔2011〕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施工问题;解决方案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problems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HVAC equip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is person put into the design of HVAC, and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VAC equipment installed ready stric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e-constructionmanagement, pipeline design, do the installation of water pipes and air system problems, and correct handling of some common and unusual problems, we can ensure the HVAC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and maintain a standardized and rigorous.

Keywords: HVA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 TH1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暖通空调系统工作原理概述

1.1暖通空调工作原理。

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就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的交换而汽化,从而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然后,被汽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变成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又从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同时被降温的冷冻水经冷冻水水泵送到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通过送风管道送入被调房间。如此循环,在夏季,房间的热量就被冷却水所带走,在流经冷却塔时释放到空气中。在此主要研究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部分,主要涉及供水系统和空气处理单元。

1.2暖通空调供水系统。

常用的冷冻水(水为载冷剂)系统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况的不同,按水压特性划分,可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按冷、热水管道的设置方式划分,可分为双管制系统、三管制系统、四管制系统;按各末端设备的水流程划分,可分为同程式和异程式系统;按水量划分,可分为定水量和变水量系统。变流量系统中的原则足的供、回水温度保持不变,建筑物负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供、回水的流量来适应,该水系统输送的水流量要与建筑物需求相适宜。随着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设备的造价不断的下降,变流量系统可以使系统全年以定温差、变流量的方式运行,尽量节约冷冻水泵的能耗,使得其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法。

1.3暖通空凋空气处理单元。

在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首先是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形成混风,混风经过热交换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在冬天,混风吸收能量温度提高,在夏天。混风温度降低,送风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送风管道进入房间,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调节房间的温度到达所需要的设定点。房间内的气体在排风机的作用下被排出,形成回风。部分的回风排出室外,部分回风与新风混合重复上述过程。混风和冷冻水的热交换是在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进行的,热交换器是暖通空调系统空气处理单元中的重要部分,热交换器的工况处于部分负荷下时,并非与设计工况相同,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热交换器绝大多数时间是在非设计工况。

现代暖通空调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标高和定位不精准的问题。

现代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图纸很大一部分都是应用CAD绘制的[1]。尽管在施工图纸绘制以前,安装专业设计就对管道和设备的标高采取了早期的规划,然而,施工图纸正式出图以前,大多并没有给予仔细的审核,所以引起了各专业施工图中管线标高 、定位交叉严重等情况的发生。这些情况严重工程质量,对工程的协调与管理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综合建筑物,情况更是严重。往往是在图纸上标注不清的情况下,就采取了施工工作。有的直接造成了前面的管道施工安的很舒服,但到后面的就较难进行下去。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于一些设备装错了位置或在标高上出现了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常常造成了设备不能使用而需要返工,浪费了人力物力。

2.2管道堵塞

空调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管道堵塞,造成空调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某工厂装配车间空调效果很差,散流器处有风吹出却无法降温。检查发现空调机组冷水管上的阀门全开,但压力表上的读数几乎为零,由此可判断流过空调机组表冷器管束的冷水极少,估计是空调机组附近管道内有堵塞物,拆开供水管压力表前的水过滤器,果然发现管道严重堵塞,堵塞物被清除后,车间空调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2.3设备噪音

一定要弄清噪声源,比如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却水泵、冷水泵、空调器、通风机等,这些设备的噪声都非常大,要审核这些设备布置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最优,设计是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消声、减振措施。不能只考虑空调系统的消声而不考虑排风系统的噪声,只考虑送风口的消声而不考虑回风口消声,也不能只考虑建筑物内部的消声而不考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4图纸定位数据不准确

现在许多设计施工图上,设计者只给出了主要设备的定位尺寸,没有注明风管、水管的定位尺寸及标高,或者即使有尺寸,但不同专业之间管道碰撞、所注数据很不实用,甚至管道与结构、装修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给工程安装带来许多麻烦。

现代暖通空调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3.1严格抓紧施工前管理。

第一,设备到场后,首先对设备的尺寸及水平度进行检查,观察此设备能否达到随机技术参考资料上面书写的要求。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调整,确保此后设备能够正确安装。第二,在管道焊接安装以前,先就需要彻底的把管道内的污垢和锈斑清理干净,然后在将管口封闭装好。第三,管道施工过程中,对于那些没有给予封闭的管口,可以采用临时封口,防止污物再次进入。第四,在管网最低处安装恰当排污阀。这样既可以提高排污能力,有能保证排污彻底。在连接设备之前,还需要进行分段清洗设备[3]。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12年来,他凭借着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专业技术,用细心、耐心和用心创造了连续12年安全行车无事故、节油10000余升的骄人业绩。他所归纳总结的“一平、二勤、三轻、四早”(一平:指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路况复杂不急躁、不加塞,路面良好不开快车;二勤:指勤做车辆例保和勤换挡,始终保持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做到高速挡不低速,低速挡不高速;三轻:指轻踩、轻放油门、轻缓啮合离合器,轻打方向;四早:根据路面状况,做到早预见、早减速、早避让、早滑行。)的节油驾驶要领和“车载空调控油法”已成了公交驾驶员节油的一个样板,成为众多驾驶员学习、效仿的榜样。

心态淡定是节油的关键

开车不急躁是宋立国制服“油老虎”的要诀。“357路是连接城乡间的一条相对重要的线路,路况非常复杂,行人如织。”宋立国说,“这样的路况,何不带着一颗平常心去开车呢。”

“宁可多费点时间,也要把一天的节油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宋立国每天至少延迟半小时下班,一板一眼地驾驶着爱车在回场途中匀速行驶。

做好例保是节油的基础

为了做好车辆例保,宋立国随身带着笔记本,翻资料、找师傅、下修理车间。每次更换新车型,他都要花一段时间进行摸索,以找出既安全又省油的行车方案。宋师傅不断熟悉掌握操作要领和例保重点,保证了车辆始终处于最佳行驶状态。“车子也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百依百顺。”同事们都说:“老宋对车呀,就像对自己的小儿子一样细心呵护着。”

用心钻研,做个节油的有心人

“357路线沿途有1座立交桥,30余个信号灯,而且信号灯的周期较长,有些红灯长达120秒……”宋立国如此用心地记录357路的路况,摸索出了一条利用信号灯节油的窍门和方法。

此外,宋师傅还有一个独门秘诀――车载空调控油法。经过反复测试,他研制出了一套“车载空调控油操作法”。具体操作为:当车内温度高至28.5℃时手动把温度设到27℃,这时空调压缩泵自动开启;当制冷了一段时间之后,车内温度低至27℃时赶紧把温度再设置回28℃。“这样一来一回,既缩短了空调压缩泵的运转时间,堵上了这一大油耗缺口,又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通过这个方法,宋立国估算每天至少能节约2升的油,一个月下来就能节约40升,年节油就近500升。

言传身教是节油的延续

宋立国把自己的一手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驾驶员。在他手下带出的徒弟就有40多位,如今大部分都成了线路骨干、先进标兵、节油明星等。

相关期刊更多

制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制冷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供热制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