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案分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2008年起,公安部直属的两所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将停止招收本科生。全国其他公安院校,亦将逐步停招本科生。据此,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警察教育培训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借鉴“美国模式”,淡化或暂停学历教育,培训将成为警校的主要职能。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公安院校首先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必要的文化理论课程,确保学员的文化水平达到相应的学历程度。同时,还要按照警察培训的要求,进行警务知识、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及体魄等方面的专门训练。而本科学制仅有四年,要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使学员在学历教育和警察培训两方面都达到理想要求,显然十分困难。
随着形势发展,这种公安教育模式在实践中愈来愈显现出诸多弊端。一方面,受师资力量等资源所限,其学历教育的水平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距日渐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相形见绌;另一方面,沿袭多年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死板教学方式,也使其警察培训工作与公安实践严重脱节,公安实务部门对毕业学员的认可度不断降低。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急剧增多,包括警察在内的诸多公务员岗位,也已为广大学子热衷报考、激烈竞争的理想职业。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完全可以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出所需的大量优秀人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公安部着手启动公安教育体制改革,以利于公安机关广揽人才,优化队伍素质和结构,集中精力、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公安教育培训多年来所积累的一些深层问题,如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实用性和实践性等,远非停招本科生一举能够解决。
二、教学脱离实践——当前公安教育存在的问题
公安院校的公安专业课程,从师资上来说,这些老师都是按照教育部的规格招进来的地方大学毕业的高校学生,他们根本没有公安实践,和实践严重脱节。在公安院校,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根本不听讲的现象很多。
基于以上理由,导致现在公安院校的学生只能接受一些公安的皮毛。像实弹演练、汽车驾驶、擒拿格斗、查缉战术等实践性的训练基本走形式化或者根本没有,所以,进入公安队伍的公安院校学生也是要依靠岗前培训来学习实践中真正用得上的基本知识。
三、中美公安教育体制比较
1.警察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美国:美国的警察教育只由警察机关负责,各级警察机关自己开办学校或培训机构。
中国:警察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实行的是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双重领导。
2.警察教育模式比较
美国:以培训为主,以补充知识为辅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不计学历,也不授予学位,主要是为职前警察和在职警察提供必须的警察业务技能和知识。
中国:警察教育由普通教育和在职人民警察教育两部分组成,实行的是警察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3.教学内容之实践环节比较
美国:在教育内容筛选和课程设置上,把技术训练放在高于知识训练的地位,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
中国:理论课所占比例过大,教育内容偏重于讲授,有的理论知识脱离实际,个别学科内容陈旧、流于空泛,技能训练和实习时间较短,一般为4~6个月。
4.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美国:挑选教师很严格,一般都招募警察机关中有大学文凭和五年警龄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资深警官担任专业教师,这部分专业教师约占70%.其他公共课程主要聘请当地大学有真才实学、在学术上造诣深的相关教师兼职授课,这部分教师约占30%.
中国:专职老师,长期脱离公安工作的实践,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和生动性,很难反映公安现实斗争的新情况和新经验。
四、我国公安教育改革应当正确对待美国警察教育模式
作为一个在西方法治较为成熟的国家,美国警察教育制度理所应当地值得世界各国警察机构与警察教育部门学习和借鉴。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应该作为我们将要开始的公安教育改革的关注点。
1.关于美国警察教育模式对于我国的适应性
美国警察教育培训模式的优势在于其培训内容贴近警务实践,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其不足之处,在于美国警察机构相互独立,其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内容不统一,各培训机构自为战;甚至个别警察培训机构将“巫术”作为警察的培训内容。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注意的话,也是不够理性的。
2.关于警察学历教育的职能
如果仅仅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让公安院校不办学历教育,则仍然不能解决公安院校教育的问题。如果借鉴美国警察教育模式而革去公安院校的警察学历教育职能,不但会损害包括公安民警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感情,而且了会损害公安院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我国公安院校通过提供学历教育而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能够得到教育部门在办学理念与办学程序方面更专业的指导与监督;在这一点上,是我国公安院校教育的特色之一。
3.改革公安院校现行的教学与学生管理模式——我国公安教育改革的关键,振兴公安院校教育
当前造成公安院校教育质量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教学内容与方式滞后于公安实践。二是公安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仍沿用军事化管理方式,造成公安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学风不振,在走上公安工作岗位后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不强。因此,当前公安院校教育改革近期目标应当是着力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4.加强公安教育的职业化——后公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当前,社会、民众、政府对公安民警的要求、期望日趋增多增高。公安队伍面对高发的犯罪态势和严峻的治安形势,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公正期望和安全服务要求,只有苦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殚精竭虑、如履薄冰、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方能不辱使命。在当今社会形势下,能力、水平、素质的提高已远不是单单通过“自我修炼”即可实现的。人民警察只有具备了职业化素质,具备了规则意识,公正观念,服务能力和意识,并身体力行之才能获取公众的信赖和尊重,也才能满足公众的安全和公正需求。公安教育只有按职业化要求进行改革,围绕职业化建设中涉及到的教育问题的内容即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进行教育改革,着力培养人才的规则意识、公正观念、服务意识和水平、能力,将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与社会期望和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优秀的公安职业人士。而只有在竞争中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公安工作的重任。
1.课程在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行政案例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是联系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理论与行政管理实践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该课程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主要针对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发展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实践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实例分析,求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深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增强其对国内外行政管理实践前沿情况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对行政管理实践有相对真实的体悟,帮助其理解行政机关是怎样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培养其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行政案例分析”课程在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沿用普通高校对应课程的内容,因为行政管理专业基本都是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中开设,中职、高职教育目前为止未见有开设。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生来源、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专业课程教学简单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内容显然极不符合远程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
2.课程学习者特征和需求分析
笔者对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已学习一年的216名学生进行“开放教育印刷教材现状及评价”问卷调查中,54.8%的学生希望自己使用的教材能够体现远程学习的特点,能够形象地表现学习内容,易于使用;75.2%的学生认为远程教育文字教材不应强化理论而应以应用性学习内容为主,其难度应比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使用的教材难度小。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由于平时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因此,在“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中需要给予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辅助,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3.解决课程教材适应性问题的需要
目前适合远程开放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使用的教材资源极度匮乏。普通高等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是近十多年才开设的,而该课程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开设则更晚(2011年开始开设),课程相对还比较新,教材建设还很不成熟,远程开放教育教材建设基本空白。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少有的几本“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基本都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使用,不适合成人在职教育尤其是成人在职专科教育课程使用:有的教材通篇是案例汇集,没有相关知识的辅助也没有案例分析提示,对于自主学习的成人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过大,案例分析无法入手;有的教材是著作者多项课题研究成果汇编而成,教材内容针对个别城市或省份某个方面情况的研究,对学习者来说没有共性,学习意义不大等等。这些教材不符合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在职”“自学为主”、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等方面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找不到合适资源的情况下,为了尽快给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电大只能选取普通高校教学使用的教材,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有学生和教学点反映教材难度过大而无法理解、教材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总结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教材内容学习意义不大等情况。
二、“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开发方案
1.教材设计理念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即结合学生特点及其学习需求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活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远程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高效率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设计紧扣“专科层次、成人、业余、自主学习为主”的特点,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按照“够用、有用、实用”原则进行建设。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促进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教材开发团队组建
课程教材开发团队的建设与运行是开放大学基本建设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点,是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开发团队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充分考虑了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和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两大因素,同时考虑职称、学历、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合理搭配,聘请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深厚并长期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以及来自电大系统的长期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丰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组成教材主创团队:2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均为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其中1人为教授、博士,1人为讲师、教学能手;5名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结构合理的教材开发团队为编写符合成人特点、适合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提供坚实保障。
3.教材开发的原则
“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开发的目标是探索建设结构、内容及形式都适应成人学习者特点的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在教材开发中遵循以下原则。(1)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突破现有同类教材中缺乏对相关知识介绍的情况,教材根据行政学一般理论框架以专题形式予以展开,较好地体现公共行政学各种基本主题及其相关理论要点。教材各章都采用“基本知识原理+主题案例”的模式来构建,不仅方便专科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知识理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2)适应成人专科学生的学习需求。专科层次的成人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本教材在介绍相关知识原理时,不苛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要点形式归纳展现,避免繁杂、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3)突出教材的导学和支持服务功能。教材每章都给出学习目的和要求,便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在案例分析之前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知识原理,案例材料后面附有思考题,为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时提供方向指引。(4)教材案例体现时代性。教材所选用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较好地反映了相关主题领域我国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通过具有时代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4.课程教材的内容设计
(1)课程教材的整体构架“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材整体构架是“导论+10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行政案例基础知识,如行政案例概念、特征、类型,行政案例学习的意义,行政案例分析基本方法等,使学习者掌握有关行政案例的基本知识和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共分为10章,每一章的构架为“学习目的和要求+基本知识原理+主题案例”,在介绍主要行政管理知识原理的基础上选取和开发与该知识主题相关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核心知识的学习和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领悟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实践,进而提高理论联系实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2)各章内容构成及相关要求教材内容章节安排按照“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改革”的顺序展开。教材各章的内容构成是“学习目的和要求+基本知识原理介绍+9个主题案例”。其中,基本知识原理介绍以要点展开,避免繁杂叙述,控制在3000—5000字;主题案例尽量选取近几年发生的能够反映该章核心知识内容的行政事件和案例,每个案例后面提供2—3个案例分析思考题;在案例的逻辑关联性方面,要求案例中反映的问题要与所介绍的基本知识内容相关联,避免在基本知识介绍中没有提及但却在案例中要求运用该知识来进行分析的情况出现。教材每章的篇幅字数控制在3万字左右,教材总篇幅不超过30万字,避免教材内容过于厚重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三、课程印刷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组合
印刷教材中不可能包括所有的学习内容,因此与其他媒体的配套组合是现代远程教育中印刷教材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部分。印刷教材在远程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但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还在于各种资源媒体的相互支撑、相互辅助,这样才能使不同的资源媒体组合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互动,同时又能让学习者享有灵活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效果。文字印刷教材是“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的主教材,在课程教材开发中注重把印刷教材编写与网络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根据各资源媒体特性的不同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发挥网络媒体资源丰富、表现力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弥补印刷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
1.网上教学文本资源建设
配合新建的文字印刷教材,重新构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一是提供完整的课程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考核说明等,让学生明白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网络文本辅导资源上,突破以往“教学辅导文本资源是文字教材内容简单搬家”的建设模式,使课程教学资源与文字教材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学习辅助功能;三是在网上资源建设过程中,努力减少垃圾资源,严格按照本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要求,构建学习模块和知识点,尤其是“课程学习”栏目,其内容设计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发设计能为学生提供便捷、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网络课程,增强互动环节、开发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模块。
2.教学视频以“微课”形式录制,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视频打破以“一节课50分钟”录制教学视频的方式,实施小模块化教学视频(即时下流行的术语“微课”)录制。远程学习者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很少能安排长时间集中进行学习,而且长时间的教学视频不仅不利于学习者接收信息,也容易产生疲倦和压力。以“微课”方式录制教学视频,每节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主题进行讲授,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主要提供课程知识的理论讲解和与该理论相关的经典主题案例分析。教学视频根据专题特点聘请该专题领域的专家或普通高校名师及优秀的教学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制作,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点击率,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3.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单纯由学生以自学教材为主的学习效果不大,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教材学习内容,本课程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小组学习讨论、完成平时作业等方式开展。(1)利用网络沟通便利的优势,在课程BBS中开展非实时主题学习讨论。任课教师选取印刷教材中列出学习活动的要求,把任务发给每个学员,并给予一定时间由学员认真阅读案例,独立进行思考,准备好自己讨论的分析意见或结论,在主题讨论中进行发言。(2)通过网络实现协作学习。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或作业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小组分析报告,并在BBS课堂上进行演示。(3)教师在网上将印刷教材中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解,做到及时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1.病例课堂讨论模式。教师提前2周将要讨论的病例和相关问题通过一定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熟悉病例,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以小组的方式组织课前讨论,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查漏补缺。该模式以中学生作为主体,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为线索,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最后教师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再一次有了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把握讨论内容的主旨方向的作用。
2.病例课堂导入模式。在课堂上,教师直接拿出病例并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教师以讲授为主,从病例分析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在日后具体工作中该如何思考、如何处理等思维过程,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片段穿插模式。教师准备一个个小片段式病例,以达到为学生提供多种不一样的简易场景的目的。虽然病例短小,但是涉及问题少,也简单易懂,更加灵活,学生可根据病例所给信息更加灵活地识记相关知识点和处理对策,用作课堂举例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4.课后病例练习教学法。讲授完某个单元后,教师选择某些典型病例,让学生课后单独思考完成作业,作为平时成绩。
二、应注意的问题
1.病例的选择。为保证案例教学法完整地实现其预期目的、达到目标,教师选择合适的病例是重要前提。具体病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授课的效果。选择的病例越典型,涵盖的内容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和融会贯通。虽然护理工作中可以被应用的案例有很多,但是要选择出真正合适的案例还具有一定难度。选取案例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选取的案例要具有针对性[4]。我们要保证所选案例包含所有要教授的知识,不能为了选病例而选病例,以学生能在案例中找到所有知识点为核心,帮助学生理解全部所学内容。完成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教学目标后,我们要进行巩固,然后制定下一个教学计划,并重新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其次,选取的案例要具有简约性[5]。通常,一节课也就五十分钟左右,为了把知识更好、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我们就要使课堂教学言简意赅。教师平时收集的案例可能很多,有的案例可能信息量也很大,这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简化,去除次要的信息。再次,选取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6]。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尽量要贴近学生以后的工作实际。大学生普遍倾向于了解实实在在的真实病例,希望知道真的医院工作中遇到的病人是什么样的;因此,具体选择的案例是应尽量再现真实的场景,包括一些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医患纠纷的情况的案例,让学生能亲切感受到规范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比如,护患纠纷这种案例在医院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贴近,它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而通过对真实护患纠纷案例的剖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为其顺利实现由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选择的案例最好具有延续性。临床中,病人的病情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病例一般也可以随着病情发展变化,这样的病例还可以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的效果。
2.教师的职能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分析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发言,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更深层次拓展案例分析,最后通过总结指出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将案例分析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所教课程理论知识和案例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案例,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突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其次,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的引导为措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教学方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但在实际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和教师的启发性不强,使得病例讨论课变味成为灌输式的复习课,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思考,就达不到病例讨论课的目的。
三、结束语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70-02
一、《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必然性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互动性较差,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不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影响了该门课程价值功能的发挥。从教学改革入手,在《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实效性不强的现状。
1.案例教学互动性较好。传统的教学互动,更为普遍的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然而,案例教学注重参与式、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形式上更为多样,不单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还包括学生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不是听众,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和老师或与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
2.案例教学现实针对性更强。案例教学做到了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相对比较抽象。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师的授课不能仅仅停留站在理论层面,而是需要揭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避免学生认为《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基本原理不能与现实结合甚至离现实很远,学习理论知识很枯燥的现象。案例可以成为现实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
3.案例教学更能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当代大学生具有自主性强、目的性更强烈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案例教学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主体性的舞台。大学生已经不满足教师给予的结论性的讲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会提出一些质疑,喜欢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表现出独立性。大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主性被极大地调动出来,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分析
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选择。但是,由于对《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案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
1.教学案例相对匮乏。《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相关辅导用书数量还不够丰富。案例教学用书的质量有待提高,一部分案例教学辅导书籍所给的教学案例内容陈旧,不能体现案例的与时俱进,不能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问题。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但是案例的编写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资源案例匮乏的情况,制约着《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运用。
2.案例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班型与课时。《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重点环节是开展课堂讨论。目前教学班级规模比较大,大多在100人以上,这样规模的教学给案例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机会也是十分有限的。其次,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比较有限。由于案例所传授的理论知识的有限性,就决定了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因此,案例教学会受到班型与课时等教学条件的制约。
3.教师教学改革观念的滞后性。案例教学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关注。应该看到,目前对于《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践少于理论探讨,其重要因素在于,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现代教学技术的操作能力与案例教学技能等。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课下花时间选择案例、更新教学案例,而这部分工作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因此,案例教学难以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4.案例教学的优势未得到发挥。一方面,学生对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还不熟悉,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互动性。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自己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不够明确。正是学生对自身在案例教学中的自主性认识不够,就会表现出心不在焉。另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问题设置不合理、详略处理得不好,就难以形成教学互动。因此在《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中,教学互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5.案例教学中案例个案的局限性。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案例展开的,然而,案例对实际情况的描述是有限的,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因此,教师在选编案例时,应注意适当的增减内容。《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案例一般都具有针对性这一特点,一个案例只能从某个角度去反映或揭示基本原理。
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案例教学,并不是说案例教学就是完美无缺的。一方面案例教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立足于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去寻找弥补案例教学局限性的方法,让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1.注重《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利用,调动教师选、编、写案例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是解决案例紧张的途径之一。要培养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与收集案例的意识,也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带着审视案例素材的眼光来阅读书报与影视中的一些事件。解决《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不足的情况,还可以采用案例共享制度。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所高校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把收集案例的范围扩大,案例资源匮乏的现象就会得到缓解。
2.教师认真学习案例教学的技巧。第一,教师在展示案例时要恰当。在案例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案例内容的清晰展示和案例内容的详略展示,避免与案例无关的信息呈现。第二,重视案例问题的设置。尽量避免案例问题设置得模棱两可的情况,应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尽快地步入案例轨道。第三,确定教师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教师在教学案例中应做好组织者这一角色。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案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收获知识,教师应认真学习案例教学的技巧,以克服案例讨论冷场以及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3.学生要掌握案例学习的规程。学生难以进入案例的讨论环节,有大班情况的原因,也有学生对自己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怎么做缺乏清晰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案例,从案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除了案例所提供的表面信息,案例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的重要信息呢?因此,要不断地引导阅读,不断地进行追问,帮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得到重要信息。其次,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分析。运用《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对案例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方案,揭示案例与所学内容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使案例教学的互动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石燕.论“基本原理概论”案例选择的共性与个性[J].合肥学院学报,2010,(9).
[2]朱白薇,温汉雄.《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原则新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
一、备课技能修炼
课堂教学能力常常是优秀课、优秀教师评选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上好课必然要备好课,备好课不仅仅是教师在评选时把本次课备好,更要靠平时的积累,是平时就应该修炼好的一种专业技能。在备课技能方面只有平时修炼到家才能在关键时刻运用自如。
1.学习理论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基本要求及策略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所了解,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中才不会产生大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切的、符合学校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容。要编写出有水平的教案有必要了解教案编写的相关理论,了解教案编写的形式、分类、基本术语、设计、编写步骤及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了解了相关理论编写出来的教案才更规范,更符合要求。这些理论学多应该在入职阶段已经掌握,或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老教师也应该继续学习与掌握,形成自己的备课习惯与风格。
2.参考范例
教师平时可以多学习现成的教案,同样的教学内容别人是如何设计的,自己又是如何设计的,可做个比较,哪个更成功;别人的教案编写是采用了哪种形式,有何不足等,教师可对这样的教案进行研究与分析,或为我所用,或在其基础上改进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范例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学校、区市级组织开设的公开课、优秀课评选的教案、本学科的教学杂志等都是可供教师参考的教案范例。在本次骨干教师评选的笔试中就有教学设计的答题,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范例。
3.模拟练习
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的模拟训练关键就在平时,教师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每天要做的事情如果再用心一些,或者以研究的态度去审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模拟训练过程,教师的备课技能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修炼出来的。尤其是自己要开设的公开课、优秀课评选等更是一种训练的机会,教师应该把握住,参加的机会多了,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4.反馈与练习
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案的编写是否成功,还存在什么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教师自己进行反思,这堂课是否达到了自己原来的备课设想,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或者利用一些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如果是公开课或者优秀课要请评课教师对自己的设计与教案编写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是教师提升自己备课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案编写的水平提高永无止境,需要教师平时怀着虚心的态度不断修炼。
教师在入职的开始或者平时注重备课技能的修炼,就能很好地掌握备课技能,在各种优秀课评选或优秀教师评选中就会运用自如,不会出现忙乱的现象。教师平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都要尝试去上,平时尝试过、思考过,在关键时刻应对,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考虑的才会更加全面,编写教案也会游刃有余。本次课堂教学能力考核采取前一天晚上备课,第二天上午上课的形式,这是许多优秀课、竞赛课评选常用的方式,由于笔者平时对备课与教学内容比较了解,所以只在教材的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准备与设计,在备课上并没有花多长的时间,就信心百倍地走进了课堂。
二、课堂教学技能修炼
课堂教学能力是反映教师是否合格与优秀的最重要因素,也最能反映教师的基本素质。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反映教师能力的方面实在太多了,如,教师的讲解艺术、教学控制、教学的导入与结束、提问艺术、意外事件的处理等都能反映教学与管理能力,也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这些基本功都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形成风格,才能在以后的各种优秀课或者优秀教师评选中体现自己的真正水平。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的修炼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关键还靠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去实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哪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针对问题去改进。例如,新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比较欠缺,那就在课前多花些时间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多阅读一些理论书籍与杂志;在组织调控方面能力欠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出现问题的方面去改进、去反思,并在实践中去摸索,则组织调控能力会逐渐得到加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离不开平时的主动实践与反思,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实践能力与自我效能感。
2.学习借鉴
除了自主实践以外还要多听老教师、优秀教师的课,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学习借鉴他们特长与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听老教师的课还是年青教师的课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优点,教师要结合自身加强分析与反思,让其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如,有的教师善于组织调控,有的教师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的教师课堂流程清晰、过渡自然,这些都应该成为学习的方面,在听课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3.把握机会
市区、学校或教研组之间会经常举行公开课、优秀课评比,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无论上得好与不好,都能在准备、上课、评课中获得许多平时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基本功竞赛,涉及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哪方面欠缺都会在比赛中处于弱势,或遭淘汰,经过了一次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与工作中会逐渐完善起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也在这种打磨中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由于笔者对本次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平时校级、市级的公开课、优秀课、基本功竞赛等都经常参加,所以对本次课笔者怀着上平常课的心态展开了教学,在充分把握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轻松愉快,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课结束以后,评委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其他教师相比,笔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这与笔者平时的教学技能修炼是分不开的。
三、教科研技能修炼
教科研能力考评在本次评选中所占的分量是非常大的,它包括教育教学理论考试与论文答辩两个程序,这其实就是考查教师的理论学习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如果教师平时注重教学研究,那么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论文答辩以及材料上报程序的教科研论文都是不成问题的。笔者在这次评比中涉及教科研方面的考核都为优秀,这与平时扎扎实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是分不开的。
1.坚持阅读,提高理论修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加强理论修养。那就需要有计划地阅读有关理论书籍,理论书籍能够提供理论新知,扩大知识视野,还能在不断地阅读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教科研的一套程式、规范的工作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读理论书籍一定要有毅力和耐心,不是为了消遣去读而是为了需要去读,需要自我控制,有时候还得慢慢地“啃”。笔者在上班时间坚持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上利用空闲时间读些教育教学杂志或理论专著,平时将相关书籍放在办公桌上,空闲时间便随手拿来阅读;另外一个时间是在每天的睡觉前阅读,不仅能平静心情,又能对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些梳理与思考。这种坚持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扩大了知识视野、提高了理论修养,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综合素质考评中的教育教学理论、教材分析等都和平时的阅读有直接关系。不少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是没有读书的心境,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2.注重积累,勤于记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