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 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社会所需的专业性人才紧缺,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紧张,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大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问题

1.缺乏自我认知能力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是培养其职业发展能力的前提,此时的自我认知能力就是对自身素质的正确认识。每个大学生都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素质评价,明白自己的爱好,了解自身知识与能力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素质考虑自己可以做什么工作、不能做什么工作。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无法有效的做出自我评价,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自我认识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经常会规避自身不足之处,进而导致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在过度自信的情况下,就会忽视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谦虚的态度,但是,过分谦虚就会降低自信心,自我能力评价不合理,学生没有勇气展现自己的能力,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自我评价过高或是过低,都会使定位分析不准确,是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缺乏专业教师团队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而言,专业的教师团队是较为重要的,直接决定培养效率。但是,目前部分大学中关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师较少,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只关注专业课知识的教授,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另一方面,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探索此类工作,部分学校以兼职老师为主,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同时,部分教师思想素质较差,不能对自身的工作加以重视,再加上教师业务素质问题,缺乏责任心,因此,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培养教师团队素质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3.忽视大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较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且实践活动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为企业提供综合素质较好的人才。但是,目前部分大学在培养大学生能力的时候,忽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践活动是非常忽视的。同时,大学没有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意识,或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只停留在表面。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大学生能力的发展,还会降低其就业能力,无法根据企业的需求发展自身素质,与社会、市场等脱节,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策略

在我国大学生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职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其在市场激烈经常背景下的就业形势,由于目前部分大学忽视大学生的能力发展,无法有效的培养社会与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大学学校与教师应该重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优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1.指导大学生职业理想

正确的思想是大学生行为的先导,所以,大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大学生思想调控工作。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发展的趋势是难以预测的,但是,职业理想的明确,可以使大学生有奋斗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认知,为了职业理想而发展自身能力。

职业理想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导向性,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使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自身能力,为了自身日后参与工作时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价值观的形成,进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不合理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的就业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产生盲目的思想,造成社会上的负担,增加了就业的难度。所以,大学学校以及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正确性,引进多远文化,然后教授学生区分多远文化中的正确知识,同时,还要减少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杜绝以职业的薪资或是福利为首要或唯一要素考虑就业问题,一定要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要求大学生科学、合理的展望自身发展情况,统一组织与个人的发展,一旦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大学生就要合理的对自我进行调整,有牺牲自我的勇气,顾全大局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集体有效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师资团队

大学学校在重视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的时候,不可以只增加专业教师、减少兼职教师,而是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学校以及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要重视以下三支教学力量:第一,专职指导人员。主要就是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的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并且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而完成指导任务。第二,兼职指导人员。大学中其他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的指导下,应该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第三,外请指导专家。大学学校可以在学校外面邀请一些专家教授,或是企业家到学校中开展讲座或报告,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集中辅导,使大学生有着更大的进步。

3.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际工作机会,使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具体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为不同素质基础的大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第二,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会建立较为专业的师资队伍,将教育师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较好的职业情境训练,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第三,学校在建立多个层次的实践训练的时候,可以建设较为良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平台。第四,大学生在参加企业实训的过程中,企业会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此时,学校不可以将测评机制流于形式,必须要求大学生接受测评考察,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测评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以便于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五,必须要求大学生制定良好的发展目标,然后考察目标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实际差距,适当的对其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在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与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各类能力的提升,在分析大学生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性的培养其职业能力,使其在日后工作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更好的提升自身,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一航.大学生篮球个人的控制能力培养办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185

[2]易忠,吉杲.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J].学园,2015(25):73-76

[3]崔伟.基于职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186-188

[4]孙云龙,薛明娇.工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理论界,2014(1):194-196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发展心理学;大学生;职业发展;社会技能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王荣发指出,所谓职业就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岗位,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现实期,即将步入社会,寻找适合自身的职业角色,面临职业定向的问题。本文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和社会技能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培养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社会技能等方面提供实证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建师范大学5个院系,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89%。被试分布比例如表1所示。

1.2 研究工具

1.2.1 职业发展问卷采用自编问卷“职业发展问卷”,共32题,分为7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职业期望、职业成就动机、职业外部动机、职业近景动机、职业兴趣、职业性别态度和职业自我效能感。采用5级记分法:l为一点都不符合,2为较不符合,3为不知道,4为较符合,5为非常符合。本问卷信度为0.8004。

1.2.2 社会技能量表采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庄明科、甘怡群、刘海骅修订的社会技能量表,共27题,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社会适应、社会知觉、社会自信、社会表达、印象管理和社会技能。采用4级记分法:1为十分符合,2为较符合,3为较不符,4为很不符合。本问卷信度为0.712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差异比较对不同学历水平、性别、年级、出生地大学生职业发展进行差异检验发现,自我效能、成就动机和职业期待维度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但职业外部动机维度在学历和出生地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生的外部动机与高职生的外部动机有显著差异(P

不同类别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成就动机和职业期待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不同类别大学生在这些维度上的表现是一致的。见表2。

2.2 不同类别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差异比较从社会技能量表的学历、专业类型、性别、年级、家庭背景、专业成绩6个维发,对大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对同一变量上不同组的大学生各维度总分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大学生在社会技能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年级来看,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大学生在社会技能的社会自信和印象管理两个维度上存在较弱差异,表现为前者在社会自信维度上较后者高些,在印象管理上较低。见表3。

2.3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社会技能的相关分析将大学生在职业发展问卷的7个维度和社会技能的6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知觉维度与职业期望、职业成就动机和职业性别态度维度存在较低的负相关;印象管理维度与职业性别态度维度、社会技能维度与职业成就动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维度也存在较低的负相关。见表4。

3 讨论

3.1 大学生职业发展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本科与高职大学生在职业外部动机和职业兴趣维度差异显著(P

男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态度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

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大学生在职业性别态度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

城镇和乡村大学生在职业外部动机维度上存在较小差异(P

3.2 大学生社会技能差异分析大学生的社会技能在学历、专业类型、出生地和专业成绩4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被试来自同一所学校,所接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都相当,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大体相似,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虽然不一样,但学校对其教学要求是一致的。这些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社会自信和印象管理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设背景

该课程是为了适应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压力而开设,实现对大学生的学业选择、职业规划和就业问题的合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理念,循序渐进地提升职业能力,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从国家层面来看,2007年,国务院〔2007〕26 号文件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2012 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中,要求有关高校“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和咨询指导水平”“高校要加快建立职业发展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

从高校角度来看,就业制度改革提出毕业生就业由传统的“统包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一方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否充分就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优劣情况。另一方面,毕业生“自主择业”涉及毕业生自我认知、目标设立全过程,它给毕业生带来了诸多困扰。如何迎接这种挑战,关键在于高校要参与到毕业生择业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扰,提高就业质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一般为24-36个学时。山东中医药大学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依托,每学年32学时,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各占一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向大一学生介绍职业发展方向, 引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向大三学生开设,指导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使毕业生能够积极充分就业。将学生生涯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将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自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该课程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尝试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2.有利于帮助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确,对薪水、工作h境等定位过高,忽视了高级岗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因此,要顺利实现就业,转变就业观念十分重要。

3.促进毕业生掌握就业所需综合能力

就业指导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手段,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同时,还可以学习就业程序和法规,保护自身权益。通过开设指导课程,随时掌握社会需要、知识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安排,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好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学校打造品牌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1.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指导教师一般由学生工作人员兼职担任,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多数由团总支书记、学生辅导员担任,这支队伍人员流动较为频繁,职业指导经验尚浅。

根据教育部教学〔2012〕11 号文件“加强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各地各高校要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统筹考虑,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聘任、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制度”的要求,学校层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从职称评定具体办法上保障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比较年轻,可多提供相关专业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除了以学生管理人员为主导外,还可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吸纳水平高、经验足的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握不同专业和学科发展脉络,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具体指导,甚至邀请校外专家、成功校友来校进行案例教学,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2.课程理论基础和创新形式薄弱, 需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效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多停留在理论讲解、就业政策宣传或事务性工作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两门课程,理论实践学时各占一半比例,但目前学生自行实践的多,老师跟踪指导的少,学生毕业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欠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职业前景,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除了理论讲授外,注重运用课堂活动、分组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

活跃第二课堂,加强隐性课程建设。一方面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寓教于乐,以赛代练。本校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八届简历制作大赛、十届模拟求职大赛等。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

3.对课程认识不足,需调动有效资源,实现全员化参与

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和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和家长虽然十分关心就业去向的问题,但很少落实在行动上。学生应充分认识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家长要有主动配合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识。

另外,也应把求职者就业与用人单位用工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打零工,这些实践活动往往缺乏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学校可以尝试“校企合作”,学生定期在企业进行培训的同时,又得到了专业性的职业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以生涯教育为突破口,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课程化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拓展一切有利资源,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全员化参与格局。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就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该课程的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为建设本课程的重要障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使这门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调查对象

从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随机抽取230名学生,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回收227份,其中大一20人,占8.81%;大二20人,占8.81%;大三81人,占35.68%;大四83人,占36.56%;研究生23人,占10.14%。男生110人,占48.46%,女生117人,占51.54%;来自于城市、农村、乡镇的比例分别为22.91%、54.63%、22.46%,曾担任过的职务情况为:班、团学生干部占43.61%;学院学生干部14.54%;校级学生干部3.96%。

二、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本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有关理论、数据、经验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为学校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关的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95.7%)都能认识到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同学(65.2%)已经开始谋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1.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尤其严重,我们要充分考虑它的影响,因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仅在当年,其影响将会持续几年。调查显示,有53.74%的同学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其职业规划产生了影响,但也有46.26%认为金融危机没有对其职业规划产生影响,原因分别有“对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还不了解”占29.07%,“相信自己的实力”占24.23%,还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占26.87%,会通过其他途径为了目标继续努力的占44.05%。

2.教学计划。调查显示,69.16%参加过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希望学校什么时候开设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时的回答为:在大一时开设的占14.98%,大二14.98%,大三上学期26.46%,大三下学期36.12%,大四仅6.17%。

3.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相应目标。

对大学生在准备求职之前,觉得自己应该培养哪些能力,具备哪些素质的回答中:强调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分别占69.16%、62.11%、61.23%,而专业技术则排在最后,占50.66%。

问卷调查中,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最关注的内容分别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和求职简历的制作及面试技巧,课程的选择最多,分别占67.4%与62.11%;就业流程及法律法规和职业生涯规划也深受关注,分别占43.61%,37.44%。求职心理辅导占23.79%,创业只占14.98%。针对调查结果,课程安排上应尊重受教育对象的诉求和选择。

在明确了内容之后,我们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形式上,大多数学生认为“请毕业学生回校,做经验交流会”是不错的选择,所选比为40.97%,专家做就业技巧方面讲座占26.43%,学校开就业指导课占29.07%,其他占3.53%。

4.师资队伍建设。调查表明,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最希望老师具备的条件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学生辅导工作经验,所占比例分别为76.65%、48.9%,专业理论素养占30.84%,其他占3.96%。

5.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是:“就业体验,实习联系”占61.67%,“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占59.91%,选择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占55.51%,选择就业政策、形势分析的占45.37%,选择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占28.19%,选择就业心理咨询的占22.47%,其他占0.44%。

在提供相应服务的基础上,学生认为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筑自己的就业优势,其中“到用人单位实习”高达86.78%,其次是考证,占44.93%,提高学历层次、取得优异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分别占37%、33.48%、22.91%。

总的来讲,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不太高,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9%,表示“满意”的比例也仅为30%。表示“一般”的最多,占到43%。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6%和2%。因此,截止到调查时段,学院提供的就业指导还没有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对策研究

除了正规的课堂教学外,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灵活地穿插着讲座、实践课程等各种非正规课程,并通过校园文化等隐形课程的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氛围。

首先,强调课程建设。课程中既有基于实践而来的基础理论研究,更有实际训练学生能力的内容,包括实习和企业参观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授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应对未来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等有关社会机构参观学习,以此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

其次,正式的课程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各种非正式课程共存。学校开设专题、讲座等非正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是正式课程的补充,而且应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规课程与讲座、专题等非正规课程的并重,反映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要求相结合的特征。这种讲座、专题往往反映了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报告人应大多来自业界。

应加强就业指导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将就业指导课明确为学生必选课,材、统一备课教案等,并拓展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内容、加大就业观教育及创业教育内容,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问题。

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整体专业、学历层次不高,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训练。目前,本校具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人数不多,这使得我校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满足大学生深层次的需求,影响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因此,应重点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指导能力。

教高厅[2007]7号文件规定,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此外,学校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模拟面试系统,并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要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是迄今为止开课时间最长的课程,较之其他课程其困境尤为明显,课程的建设需要经费,各高校对本课程经费的投入远不如对其他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因此,学校应提高对本课程的建设经费投入。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创业就业;思想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2-26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以及知识经济转型趋势逐步增强,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生如果不能在高等教育阶段制订相对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就极有可能在步入社会后面临一定的职业危机。因此,高校在就业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视和对大学生的就业创新工作实施科学的思想引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思想引导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以及创业就业中思想引导的性质

1.综合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思想引导工作应该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核心,通过合理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因此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能够对高校人才培养结构、质量等问题进行综合反映,与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未来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开展创业就业思想引导工作必须以社会经济需求为核心,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简单地说,就是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思想引导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还应该在与社会需求契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职业发展。[1]因此,创业就业思想引导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应该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为前提,在具体实践教育中重视强调和激发学生各项能力的关联性,促使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不仅职业规划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还能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能够促使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协调。

2.实践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思想指导工作能够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就业是每一个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对学生实施创业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学生职业之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第一次入职教育,从价值理念角度而言,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终身发展工作的重视。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社会人才需求定位以及学生专业背景、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逐步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3.通识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指导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必然带有一定的通识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本身属于通识课程教育范畴,但是其与一般性质的通识必修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其颠覆了传统就业指导课程中单纯重视职业规划课教学的弊端,课程定位更为全面,将教学重点放到学生的就业指导而不是毕业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其教育内容全面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能够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特色科学地选择教学重点,教学针对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2]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相应的就业思想引导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完成自我角色转变,实现自我认知,还能够引导学生对未来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最终促使学生成功创业或就业。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以及创业就业中思想引导的功能

1.发展功能

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思想引导具有促进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引领功能。这一课程教学的开设能够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促使学生职场竞争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从本质上说,这一课程对大学生思想引导方面的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工作岗位,促使学生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以实现。

2.反馈功能

一般而言,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的反馈主要来自于当前人才市场的数据信息,但实质上,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指导教育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反馈作用,并且这种反馈功能较之于人才市场的数据信息更加具有可预测性、可调整性和前瞻性。也就是说这一课程的设置通过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工作单位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就业市场提前获取学生的发展状况,避免出现盲目招聘现象而对学生和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提前获取企业用人信息,进而结合市场需求,做出更为全面而具体的就业准备,对学生创业就业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3.锻炼功能

大学生在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时,对择业、就业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困惑心理,也无法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对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良影响。[3]而思想引导课程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市场用人需求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紧跟时代潮流,对自身未来发展和就业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并自觉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以及创业就业中思想引导策略

1.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为其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奠定道德基础

道德观能够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根本素质。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能够在社会上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够为未来创业就业生活奠定基础。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来说,学生所需要具备的道德责任素质主要包含职业、生活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其中,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做好各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在未来就业生活中所必备的素质。高校在创业就业教育实践中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可以选择开展道德讲座、开展职业责任意识培养专题教育、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4]而对于生活道德素质来说,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大学生未来创业就业生活提供相应的辅助,基于此,在对大学生实施创业就业引导的过程中,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生活道德素质的培养能够有序进行。最后,在个人道德培养方面,高校应该通过提供合理的教学指导,让大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为其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较高的综合能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真正促进自身职业发展,获得创业就业的成功。但是,现阶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工作实践基础。首先,应该从精神思想方面提升学生对综合能力培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引导工作中应该让学生明确个人能力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采用艺术性思想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增强对个人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特定的差异,因此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开展也具有相应的难度。基于此,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和相关学生社团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院系的关怀,使教师和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效果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样,经过潜移默化的艺术引导,让学生对个人能力培养工作形成正确认识后,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才能够真正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促使自己在毕业后获得职业建设方面的成功。

3.增强学生实际行动意识,为其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奠定作风基础

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基本发展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了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创业意愿,但是从学生自身素质和努力程度上看,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努力程度不够,在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仅仅存在于理想层面上,缺乏努力实践、脚踏实地的实干风气。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意识,促使学生通过相应的思想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风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教育思想引导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培养实际行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真正地执行计划,才能够将各项相关计划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思想引导。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放远目光,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作风,进而形成科学的训练习惯,为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科学的思想引导,保证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个人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逐步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想引导的功用,为学生未来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促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秋燕.就业指导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文关怀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3):54―57.

[2]蒋笃君.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3,(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