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实验;实验习惯;实验方法

可以说,实验是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基本保证。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师,如果一开始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实验习惯的意识,那日后不仅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实验室管理工作会带来极大的困难。要使科学实验成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前提是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懂得并且自觉遵守科学实验原则,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好科学实验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将这些基本技能和素养融入具体的科学实验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和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遵守规则、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节约材料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一、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教师应先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如:进入实验室按指定座位就坐,并保持室内安静,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给学生合理安排好座位。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再告知学生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一旦违规,将按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仪器或实验材料,因违章操作损坏仪器者应当赔偿。实验完毕,实验组长应组织学生协助教师清理仪器装置,搞好清洁卫生,关好水源、电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一开始还没有形成这些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反复训练,加强监督,按要求完成的小组方可离开实验室,让每一小组在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都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训练和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

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

1.规范的实验操作

学生初学科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在《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课上,学生初次接触胶头滴管,我先通过展台给学生示范,告诉学生胶头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用口诀告诉他们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步骤。

2.认真的观察

学生在初步观察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的客观性。必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学生注重客观性之前,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堂上以学生生成的内容为立足点进行导引,而不是将学生朝着知识点生拉硬拽。如,学生在叙述食用油的特点时,往往会说到黏手,这时只需要规范他的语言,牵引到黏手上。对于油的透明,将图案放在油杯杯底,以此用事实来说明透明的特点,由于有些油会略显浑浊,学生也会提到有点透明这种说法,这都是非常客观的描述,没有必要去纠正。其次通过看、闻、摸等感官,让学生注重知识的关联,比如,由“看”这个动作可以联想到“闻”“摸”“尝”等方法,在此需要强调科学探究实验中的安全事项,注重观察的全面性。

3.客观的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学生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文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如,学生在观察水和食用油滴在报纸、蜡光纸和玻璃片上的形状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

4.准确的汇报交流

在实验结束后,通过汇报交流与总结,建立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比如,当学生说到水和油进入纸中,可以及时地告诉他们是渗透或者浸润,在学生描述性语言缺乏时,及时地帮助他们回忆一个准确的词语,既可以矫正,又可以学习。又比如,个别学生在水和食用油渗透进入报纸的速度不好把握,在汇报时出现问题。此时,及时利用对抗质疑,让学生针对这个现象进行汇报,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学习者。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备受重视。只有科学、准确的数据才可以正确指导公路工程施工,提高公路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公路实验室在现代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其正常、高效运作,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性、科学性,是公路实验室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主要是检查、监督实验室日常活动,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制定的所有文件要求全面落实,由此可见,做好管理评审工作,就可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1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基本概念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表明,在实验室中,最高管理者应该按照预期制定的程序及日程表,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测、评审,如果发现有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改进,从而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具体而言,管理评审也即是以管理体系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等为基本原则和目标,客观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业绩,寻找实际业绩和之前预定的预期目标的差距,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改进措施。其次,还需要立足于研究分析结果,对比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以及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从而找出后期改进的大体方向。

2管理评审实施的前提条件

为了使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高度管理评审工作。因为只有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积极主动参与管理评审,同时给予内部政策支持以及人力、物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可以使实验室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同时,管理体系部门以及关键岗位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实验室管理评审需要的材料信息主要来自于管理体系部门及其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体系部门及人员在输入管理评审材料时,一定要保证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样才可以在管理评审活动中进入深入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3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实施

3.1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周详的管理评审计划是管理评审活动展开的向导和框架,管理评审计划的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管理评审活动的实施效果。通常实验室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分为评审时间、目的、内部、成员等。而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评价、总结实验室在过去1年时间内的业绩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是完成、达到、超标还是未完成。同时还要评价在评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下,实验室在新1年里的管理、监督状况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2组织准备。在正式开始管理评审活动前,管理体系运行管理部门应向管理层质量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提交评审活动策划、实施方案,得到审批后应明确管理评审机会内容的责任方,并且将其送往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审核,检查评审内容是否存在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完善,最后再根据评审内容事前准备好管理评审需要的相关材料,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确保输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3.3具体实施。应该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参与人员应包括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每一个部门责任人、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应对近期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根据其汇报的内容,所有大会参与人员应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分析,最后质量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出书面总结报告。最后一个环节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出针对性、有效性的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而管理办公室人员应该将整个大会进行的评审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3.4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主要是总结管理评审活动,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管理评审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要求等。对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在办公室人员记录的内容基础上对评审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管理评审报告需要上交给最高管理者审批,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部门人员一旦收到评审报告,应该根据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文件,对各部门以及部门内部加强监督、指导,及时纠正、改进评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管理评审后续工作。管理评审的最终目的是有效评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协助相关部门正确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一些不达标项目产生,因此,需要做好管理评审活动的后续工作。首先应收集、整理管理评审相关的记录、报告,妥善存放在办公室内。同时应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尤其是不符合项目,需要和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督促进行纠正措施,并且检查是否按期完成不符合项目纠正工作,评价纠正后的实施效果。

4提高管理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实验室管理评审活动首先应联系实际,应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活动实际情况,建立和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管理评审活动制度。当然,管理评审活动需要突出重点,不需要完全覆盖所有要素,在实验室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评审计划。同时,管理评审活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真实、客观的分析实验室发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有效的改进实验室运行缺陷,提高评审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1)管理评审制度是否与单位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相符。(2)应定期评价管理评审中的结果,找出其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尽可能将质量安全隐患消除。(3)对于质量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应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商讨、协商。(4)应加强现有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相关技能。(5)应制定中长期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针以及中长期规划。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改进验证,也即是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了的纠正措施。

结语

施工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核心,不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公路施工企业获得效益的关键,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公路施工质量监控。确保施工数据准确性,维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而管理评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值得深入研究。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仪器化公检是专业纤检机构使用大容量快速纤维测试仪(即“HVI”),对参与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的大包型棉花免费提供逐包检验的国家公证检验。如何保质保量及时顺利做好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实验室管理则是关键因素。

精细化管理在仪器化公检中的实施,要把握好几个点:一是实验室功能区和检验环节的划分要清晰、明确;二是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要详细、具体、准确,要涵盖所有具体工作(即每项工作都有人具体负责和管理),这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三是工作责任要可追溯,责任落实要有纸质化记录;四是量化指标和奖惩措施要明确、合理、有激励性;五是制度的执行要严格、坚决、坚持。

工作环节的划分

仪器化公检环节的划分要将实验室功能区与检验流程进行有机合理的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划分为如下几个大环节:拉样环节(拉样、交接)、出样环节(掏样、装盒、样品回潮率抽检)、感官检验环节(等级检验、录入、杂质分析、录入、推样品入平衡间)、HVI检验环节(推平衡间样品到HVI室、样品回潮率抽检、HVI检验操作、校准检查、数据审核、上传、、抽检样品留存、HVI维护保养、信息系统维护管理)、样品寄送及总后勤环节、消防监督环节等。

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的确定

拉样员:主要负责拉样,样品交接,样袋返还,对企业取样员现场指导等。

样品接收及出样管理员:主要负责出样环节的样品和人员的管理;负责出样时样品回潮率的抽检,若回潮率超过8.8%需做预处理;负责样品流转记录表中样品交接的填写;负责收集出样人员对样品、条码存在问题的反映,并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或总后勤负责人报告,向拉样员提出纠正要求。

出样员:主要负责按检验批次出样,保证感官检验用样;负责及时填写退还样袋登记表及样品流转记录表。

送样人员:主要负责向感官检验室送装好的样盒;保证样品流转记录表与同一检验批样盒随货同行。

主检人员:主要负责感观检验环节的管理;负责等级检验;对等级录入结果检查并确认;对杂质检验结果进行审核并录入;每天上午集中20分钟查看中纤局反馈的抽检结果,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并统一目光,纠正偏差;对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所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反映,并提出解决方案。

录入人员:主要负责等级检验结果的录入;每个检验批录入完后,请主检人员检查并确认;对缺号、错号样品、条形码打印不清情况及时向主检人员汇报;负责样品流转记录表中感官检验内容的填写工作。

感官辅助人员:主要负责录入完样盒装车拉入平衡间上架;保证样品流转记录表随车同行,负责在样品架上粘贴明示单位名称、检验批号、入样时间等内容的即时贴。

杂质分析人员:主要负责样品杂质分析及原始记录单的填写;工作结束后,原始记录单交主检人员审核、录入;负责杂质分析机的清洁养护工作;在检验过程中发生问题,及时向主检人员、技术负责人汇报。

HVI带班人员:主要负责HVI检验环节的管理;负责HVI故障排查和维护保养工作;负责HVI校正及每两个小时的校准检查指导,对校准棉样、色板的使用管理负责;主带班人员负责对HVI检验数据的检查、上传和;对平衡24小时后棉样的回潮率进行抽检并记录,若样品回潮率不在6.5%~8.8%范围内则继续平衡;对HVI检验质量把关负责,负责督促检查样品流转记录表的填写和在HVI检验环节的正确流转;负责对抽检样品按检验批进行归结,并在样品流转记录表抽取样品栏目进行记录,做好与样品寄送人员的交接;负责空调机组、空压机的管理、维护保养及实验室温湿度的控制;对异常情况、突发事件及时汇报,并负责解决排除。

HVI操作人员:主要负责HVI操作及检验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手法正确,及时取出并完整存放好抽检样品及条码;负责HVI的清洁养护;仪器发生故障或出现检验异常情况,及时向HVI带班人员报告并协助查明原因。

HVI辅助人员:主要负责将样品按时间先后顺序由平衡间拉往HVI检验室,保证HVI操作人员检验用样;负责将检完弃样及时装袋放入弃样室,样品盒放入出样室。

样品寄送及总后勤负责人;主要负责实验室所有人员的考勤管理、各环节工作量登记及总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负责按规定要求包装邮寄样品,做好与邮局的交接手续;负责收集出样组、感官检验组、HVI组对样品、条码存在问题的反映,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向拉样人员提出纠正要求,向企业反馈;负责每5天进行一次对中纤局抽检结果汇总、统计、分析,汇总材料报所长、技术负责人及主检人员。

兼职消防监督员:样品接收及出样管理员负责样品库房、出样室及相关区域的消防安全;主检人员负责感官检验区域、杂质分析机室的消防安全;HVI带班人员负责HVI室、平衡间、缓冲室、计算机室、空调机房的消防安全;总后勤负责人负责包样间、休息室、办公室、门厅等相关区域及进出人员的消防安全;拉样人员负责弃样室及车辆的消防安全。

纸质化记录的责任落实

仪器化公检是检验环节多、参与人员多的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可追溯是岗位职责落实的根本,也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而责任的可追溯必须通过纸质化的记录签名进行落实,我所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记录表格的填写来实现的。记录表格有:仪器化公检样品流转记录表(包括:样品交接、样品出袋、感官检验、样品平衡、HVI检验、抽取样品等6个环节的情况记录)、仪器化公检样品交接单、样品验收交接单、HVI使用记录表、数据上传记录表、杂质检验报告单、杂质录入记录表、回潮率记录表(出样环节)、回潮率记录表(HVI拉样环节)、抽检样品寄送交接单、退还样袋登记表等十余种表格,使每个检验环节,每个工作点均有人签名负责,并将记录表格归档存放5年,既保证了责任可追溯,也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责任意识。

仪器化公检量化指标的确定

量化指标的确定是精细化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之一,仪器化公检每天多少班次的运行,每班次工作时间,每班次出样量的多少,每班次感官检验量大小的确定,HVI台机每班次检验量的规定等,均存在量化确定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可根据各所实际情况,以检验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以提高效率、减少窝工和浪费为前提,以保质保量流转顺畅为目标,来认真研究确定。我所的做法是: HVI检验4班次运行(高峰期),每班次6小时,台机班次检验量基数为350个样;每名主检人员带一名录入人员、一名辅助人员为一组,每组正常班检验基数为1800个样:出样组7人每天出样基数为7000个样。在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超额量给予奖励提成。

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验室生物安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在全球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实验室感染,不仅将损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还可能危及广大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同时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及被试因子免受污染。作为基层疾控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认为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知的危险因子越来越多,要求我们实验室必须强化危险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预防和控制:

1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1.1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其中第四类危害程度最低,第一类危害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将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程度分Ⅳ级,由Ⅳ级向Ⅰ级递减,即Ⅳ级危险程度最高,Ⅰ级危害程度最低。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1.2基层疾控实验室的微生物:根据卫生部组织制订的《人间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内容,基层疾控实验室主要是病毒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1]和细菌的样本检测[2]均须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操作。也就是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基层疾控所必须配建的。

2 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

2.1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简称“BSL实验室”,在结构上由一级防护屏障(安全设备)和二级防护屏障(设施)这两部分硬件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安全设备和设施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为最低,四级为最高。其中BSL-1和BSL-2实验室被称为基础实验室,BSL-3实验室被称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实验室被称为高度生物防护实验室。

2.2设施要求:

2.2.1实验室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2.2.2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2.2.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设置。

2.2.4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2.2.5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2.2.6实验室中的橱柜和实验台应牢固。橱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2.2.7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2.2.8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有进入控制措施。

2.2.9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2.2.10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

2.2.11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2.2.12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设备用电源。

2.2.13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2.3设备要求:

2.3.1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一般选择Ⅱ级生物安全柜。安装在BSL-2实验室内气流流动小,人员走动少,离门和空调送风口较远的地方。生物安全柜的周围应有一定的空间,与墙壁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以便清洁。

2.3.2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物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2.3.3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3 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

3.1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在工作服处加罩衫或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进入办公区等清洁区域。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3.2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如: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3.3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4 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4.1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

4.1.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4.1.1.2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4.1.1.3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4.1.1.4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4.1.1.5制定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4.1.1.6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4.1.1.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4.1.1.8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

4.1.1.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

4.1.1.10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包括使用传染性材料的名称,负责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4.2特殊的安全操作规程

4.2.1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需要的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4.2.2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4.2.3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4.2.4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4.2.5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4.2.6严格遵守下列规定,防止利器损伤:

4.2.6.1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4.2.6.2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人防穿透的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进行高压消毒。

4.2.6.3 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4.2.6.4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4.2.7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4.2.8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4.2.9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5.1实验室基本管理

5.1.1实验室内的布置和准入

a)在主实验室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b)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c)在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d)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

5.1.2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和培训

a)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

b)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c)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5.2实验室特殊管理为避免和处理源于不安全操作引起的意外事故,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原则:

5.2.1针对可能的的危险因素,设计保证安全的工作程序。

5.2.2事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摸拟训练。

5.2.3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包括紧急救助或专业性保健治疗的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5.2.4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具体措施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注:[1]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指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前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等操作。

[2]样本检测:包括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涂片、显微观察等初步检测活动。

参考文献:

[1]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册WHO2004.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要求,GB19489-2008.

[3]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第2版.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

A few comments o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Cai Guiling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both the safety of structures, but also the cost structure has a great influence, so we mu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have enough attention.

Keywords: concrete; quality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3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J90量水平,即取决于大小。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