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概念不清,表达有误。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把所有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学生在概念使用表达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模糊、混用概念、曲解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等现象。(二)形量不分,表述有误。图形与数量常常存在包含的现象,图形可以蕴含数量关系,数量可用来揭示图形的本质,它们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统一的。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数量与图形不分的错误表达。(三)乱造术语,读法有误。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中常常出现乱造术语的现象。(四)分类混乱,表达不当。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有些小学生会出现分类不当的现象。(五)增减条件,表述不清。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精炼的特点。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有精确、完整的描述。但小学生在描述时常常会出现增加、减少条件等现象。(六)自相矛盾,表述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往往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七)重复啰嗦,词不达意。数学语言具有简约性,它不像自然语言那样繁琐、冗长。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匮乏,存在表达不简练的现象。(八)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混淆。数学表达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是有些词语在生活中数学中含义不同,要加以区分。

二、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

(一)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完善小学语言教育,教师就需要提高其规范性。首先,教师在备课或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力求语言的精练简短,时刻保持明确的语言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书本中的思想知识,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不断深入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提高小学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也好,都应通过语言表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中下游学生一些鼓励,对优异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表扬,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们,课堂发言时要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再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回答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三)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事情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归校后,学生会上课走神、课堂纪律混乱,这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改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四)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简短的定义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不仅不会觉得难懂,还会觉得很有趣,从而会参与其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逻辑性强且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定义,以此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迟雅卓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

参考文献:

[1]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多媒体

通过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现有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现状

1.1教学手段较为保守

在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偏向保守。不敢创新,不懂创新,按部就班逐渐成为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写照。教学创新是指在尊重原有教学理念、手段等的基础上合理改变教学方式,以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目的的活动。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部分的教师乐于唱独角戏,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传递信息,虽然履行了教师的义务与责任,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却严重扼杀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单项的教学模式,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反馈,自然无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应完善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趋向多元化。

1.2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学理念是支持教学活动的精神基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活动虽然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弊端。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创新的进程,也成为在教学创新中最重要的障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仍侧重提高小学生的成绩,并不过多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这种落后教学理念阻碍了教学创新活动,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注重自己的成绩,只以成绩论高低。而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却迎合了现行小学教育的要求。在现行的小学教育中,升学率已经成为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在该标准的影响下教师逐渐向提高学生的成绩倾斜,导致教学活动单一化、机械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动性与目的性较强。小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并不会主动地质疑与思考。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小学教育背离正确轨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为了达到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与学校应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的目标逐渐契合教育的本质。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应对措施

2.1创新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方式

打造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改变单项的教学方式。旨在构建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思路,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用新颖的教学理念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语文教师应改变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授课与课外提升相结合,帮助学生转换视角,在课堂与课外中掌握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例如,教师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便可以将45分钟的课堂授课时间划分为具体的两部分,给予学生十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短暂的活动中观察室外的生活,并以书面的形式展现观察结果。《美丽的小兴安岭》侧重景物描写如“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所以,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侧重讲解描写景物的方式,并在学生观察室外时引导学生注意室外的景物。教学阵地并不单单指课堂,教师除了给学生活动时间之外还应该定期带领学生去郊游、踏青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2利用好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的成份较少,为了构建创新型小学语文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降低对课本的依赖性,改变主要以口头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现课本知识或具体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出现正迎合了现阶段构建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的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知识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以此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散学生思维,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讲授这篇文章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描述景物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视频或图片。通过这种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与学习课文知识的兴趣。例如,文中提到“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教师在还原该景色时辅之以音视频将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3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教无定法,教师为了构建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需要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游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教师在实践这些教学方法时应与小学生的生理情况与心里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价值与作用。小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在理解与接受新事物上存在差异。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法,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为具体的层次,并根据层次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布置合理的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获得进步。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游戏教学法,将课文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并将游戏穿插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时获取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教学目的。总而言之,构建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是一项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应肩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伟芳.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才智,2013,(6).

[2]赵洁玲.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4,(5).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课件、图片,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既直观、形象,又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扩充了教学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 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物世界》,学生观看的同时出示布置有学习任务的幻灯片,提出问题:动物世界里的动物如何生存?看完后请学生汇报,动物靠吃小动物或植物生存,具体是肉食动物吃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吃植物等。再次观看《动物世界》,观看的同时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具体的是谁吃谁?看完后再有学生汇报,教师则用箭头表示出来。学生写完之后,告诉他们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就叫作食物链。

再出示幻灯片,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请将所有关联的动植物用箭头连在一起。学生写完后在展台前使用投影仪汇报展示,相互交流。用幻灯片出示下一项任务: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就可吃多种食物;把动物世界里的动植物连接起来就像一张网。此时,向对学生解释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顺势利用幻灯片出示学习任务: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能够答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播放关于池塘和田野中视频,让学生观察生物的生存情景。播放后,利用幻灯片出示任务:让学生找一找视频中包括哪些食物链和食物网。播放视频,进而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充分应用,加深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再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得出“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生物,因此保护一种生物就等于保护了许多生物,应该从保护每一种生物开始保护地球”的结论。该堂课,通过让学生多次观看不同的视频,并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比只使用课本上的几幅图片学习更生动、合理。这样做法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生成性问题

小学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具备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无法全部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网络技术可以辅助解决这一问题。师生都无法解答的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例如,在讲授“我们周围的材料”内容时,有学生提问“玻璃是由什么做成的?”。这并不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在没有精心准备的情况下很难解释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玻璃的成分”关键词,找到相关答案,让学生了解玻璃的主要原料、制作的工艺等内容。

三、辅助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提出明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但是有些观察方法教师难以表述,学生也很难理解并正确操作,这时利用教育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授“温度表的读写时”内容时,需要让学生掌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的要领。教师可运用Flas形式让学生观看,再亲身示范,矫正学生错误的读数方法。有些实验受时空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就需学生回家实践,但学生的能力不同,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把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片段,再进行有机组合做成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模仿实验。以讲授种子的发芽实验为例,教师课前可以把种子每天发芽、生长的情况拍成视频或照片,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也能获知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其中包括绿豆芽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以及植株的高度等,进而得知绿豆发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师的这种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教育技术具有实时、直观、形象、实效的特点,可提升学生实验探索的效率。

四、利于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法制教育与主题内容自然融合,有助于调动少年儿童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本来抽象、乏味的法律条文形象化、生活化、实用化,丰富了课堂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既没有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又不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实现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上好了法制教育渗透课.

二、将法制教育与数学游戏有机结合,上好法制教育渗透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法制教育与数学游戏教学相结合.通过数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实时、合理、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将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增强了学生法制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教学达到法制与文化知识教学双丰收.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一些学生在摸球游戏这一环节中不遵守游戏规则,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大家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游戏就会失去辅助学习的意义.这就好比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法规,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既将抽象、相对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对学生心理、行为等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可见,在数学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能结合教学内容,恰当渗透法制教育,将使课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三、将法制教育与数学习题教学相结合,上好法制教育渗透课

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在练习题中做到结合时事、结合法制知识,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小明说,他我制作了一面国旗,长5分米,宽4分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课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部分内容,我作了如下的说明: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不能随便制作国旗.同时出示《中国人民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旗制作的严格与严肃,实现了法制知识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完成了学生数学实践与法制的同步提高.又如,在《认识百分数》后,我以教师工资征收个人所得税为内容,设计了有关税率的计算习题,从而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对学生进行税法的教育,明确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这样将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对税法的认识.走进数学,我们发现,它就是一本“法制教育”,只要善于挖掘,它总会给你无穷无尽的法制知识,为你教学的有效、顺利开展提供无限的资源.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恰当、合理渗透法制教育,将给教学增添新的色彩,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将法制教育与数学生活情境相结合,上好法制教育渗透课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将法制教育与数学生活情境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教学四年级《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引用生活实例:某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要挟自己的父母,向家庭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来的却是这样的后果.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认识到上网的错误,使班级中的“网客”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间接地受到法制教育,了解了法律知识,避免了学生因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数学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所蕴含的法制常识,合理进行法制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处处有法制,形成良好的“数学法制新课堂”.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农村;中小学校

一、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硬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器件、软件等综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硬件环境包括各种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材料等设施,如: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子教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小学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各类的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监测动态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记录着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人文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等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三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在整个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设备的新旧换代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化设备往往经过一两年就会淘汰。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的内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上存在几个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多的误区导致产生的学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约效应,而且也不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观念。因此没有指定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类型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来灌输式的教学,而不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展教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几点对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在农村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并确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经费逐年的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开展,同时学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专项经费中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经费使用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采购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些的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实并顺利实施,也保证资金可以划拨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所更新,素质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制度上加以改进,同时要进行观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职能部门都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转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要转变。教育的管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研究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明确发展思路,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要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应用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开拓者,因此转变校领导的观念是解决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方向的问题,要唤起校领导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针对农村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由问题本身所引起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开拓的过程,在不断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其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其自身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更具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冰.小议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