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之线

生命之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之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之线范文第1篇

我们可以在中国的太极图中意识到生命的起始,在《周易》中感觉到一切生命的变化是依托着两根线条,即:——(阴)-(阳)。亘古至今,承载着人类繁衍的生命之线,流出了人性之美和宇宙万象之美。而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舞蹈,其魅力在于舞者的身体线条,但只有神形兼备的身体线条才是舞蹈的生命线条。对于舞蹈来说,只有神形结合才有舞蹈的生命。青年舞蹈家朱洁静与侯腾飞的成功就在于此。

朱洁静的舞蹈线条犹如本色且纯真的《古诗十九首》,具有“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美感。她在舞蹈《静·飞》中轻盈欲飞的表演,让人想起古时“掌上飞”的舞蹈人赵飞燕,而在《海的追寻》中流露的情感及起伏的曲线,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具有汉代神韵的舞蹈《踏歌》中的那些飘逸在春风里的舞姿;在《根之雕》中多变的舞蹈线条,让我坚信眼前展现的是历代书家的墨宝,这些具有节奏、张力的舞蹈线条,忽而是公孙大娘的剑舞,忽而是怀素的草书…………而侯腾飞的舞蹈线条将古时英雄豪杰深沉盘旋且忠义奋发的气势与情怀清晰地再现在今人的眼前。他表演的《雁北归》、《远方》,其回肠荡气的舞蹈线条,让人想起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词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中晚唐诗人李贺在其《浩歌》中有一句诗“神血未凝身问谁”,我想,所谓“神”就是精神,所谓的“血”就是自己的身体,因此,没有“神”与“血”的结合就没有身体,只有“神血结合”的身体才有真正的生命。朱洁静、侯腾飞不因为上帝赋予他们得天独厚的外形(舞蹈线条),就不追逐精神上的完美。在上海歌舞团为青年舞蹈家朱洁静、侯腾飞举办了《王者归来》的舞蹈晚会上我们了解到,朱洁静与侯腾飞不仅热爱舞蹈,还热爱生活与各种学习。侯腾飞喜欢足球和烹饪,朱洁静喜欢宠物和惊险。但他们更喜欢充满思辨的实验性话剧,也喜欢幽默诙谐、推理科幻类的作品,尤其是喜欢韩寒的文章,如《青春》中的杂文。因为这些文章对人生富有悲悯之心,对社会重大问题有淋漓畅快的评述。他们说在舞蹈事业的追梦中,韩寒有一句话给自己的影响很深刻:“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一个舞者只有在自己的心里和外界各类事物(人生、社会、自然)中感悟且寻找美感,才能在舞蹈中呈现出优美的生命线条。

生命之线范文第2篇

2010年,在法国了一个以各类品种所组成的蜜蜂来修护皮肤的产品,同时展示了其在防止皱纹和肌肤松弛方面的重大发现。法国的研究发现了导致肌肤出现皱纹和松弛的元凶:肌肤组织的“微撕裂”,即肌肤中的微生物分子对皮肤组织造成的损伤。法国的科研团队还发现,通过激活肌肤组织的自我修复功能,可以启动肌肤的愈合机制。法国的科研团队还破译了蜂蜜产品DNA密码和修复能力的源头,是最有效的天然愈合修复剂。

2011年:法国推出了为不同肌肤类型设置的系列护肤品,主要功效为淡化皱纹、紧致肌肤,是帝皇蜂姿美丽传奇的延续。专门的淡化皱纹、紧致肌肤配方,是任何热衷生活、高科技以及希望肌肤散发年轻光彩的必备品。多重的天然氨基酸和修护完整能量的传奇,这是今天在此推荐给大家的。

无限生命力之源

由内而外呵护肌肤,才是延缓肌肤老化的关键所在…

作为研究天然原材料的专家,法国科研团队创建了一个科学研究平台,目的是研究、分析和筛选最优质的蜂蜜和蜂王浆。发现其成分具有多重氨基酸和不可思议的自我修复功能。这一发现,加上精挑细选的蜂蜜和蜂王浆的复合物,其所含的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肌肤的“微撕裂”和“氧化”等现象。

1. 修复功效:使用16小时后达63% 以上。

帝皇蜂姿的成分作用于肌肤组织修复的三个关键阶段,通过重组肌肤的网孔,抚平皱纹、提高肌肤紧致度。

? 加快细胞向肌肤受损区域移动,从而促进肌肤组织的自我修复,“微撕裂”周围的纤维母细胞重新积聚,肌肤随时可以进行自我重建。

? 促进肌肤组织重建:测试版1.4-Gal-1乳糖苷转移酶是一种关键的酶,有助于产生重要的胶原蛋白,在24小时内速度加快158%*。皮肤完成自我修复,并释放“新养分”。

? 肌肤重组组织:主要蛋白质对肌肤的提拉效果在24小时内加快116%* 。皮肤从而变得更加紧致。

2. 卓越的抗氧化功效:几乎减少50%自由基。

帝皇蜂姿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消除黑眼圈功效。试管测试显示,其中所含有的百里香蜂蜜和乌埃尚岛蜂蜜可以有效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生命之线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命观 生命教育 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极少关注生命成长过程。这种教育模式容易使受教育者缺乏对生命科学正确的认识,造成生命意识淡薄、人格发展不健全的现状,遭遇挫折时甚至引发恶性伤害事件。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高职生生命观现状,从中发现高职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所在,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相关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命质量。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高职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1份,回收251份,其中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98.41%。男生198人,女生45人,4人未报告,性别比例与学院情况基本对等;电力系73人,机电系93人,信管系78人,3人未报告;独生子女98人,非独生子女142人,7人未报告。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分认识自我、生命态度、价值取向、挫折应对、安全意识5个维度,另对高职生进行生命教育内容需求调查,共14个题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

83.8%的高职生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12.5%对自己当前生活不满意,3.6%的高职生表示对现在生活状况没特别的感觉,既没有满意,又没有不满意。说明大部分高职生对当前的生活较为满意,生活质量总体较高,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被调查的高职生中有11.7%的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43.3%的比较了解自己,35.6%的认为对自己只是一般了解,7.3%的不太清楚,1.6%的表示非常不了解自己。超过一半的高职生自认为对自我的了解程度较高,少部分(不到10%)的高职生对自我了解比较模糊。

对自己的评价上,61.1%的高职生认为自己优缺点共存,34.8%的感觉自己很平凡,觉得自己很优秀的占2.8%,不如别人的占1.2%。表明当今高职生大部分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能够接纳自我、肯定自我,个别有自卑、不自信的表现。

在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上,高职生整体而言有较正确的认识,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生活满意度较高。少部分自我评价不高、缺乏自信的高职生则需要个别的关怀与辅导。

(二)对生命的态度与认识

对待生命的态度,82.2%的高职生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11.7%的认为生命应为自己而活;3.6%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1.2%的高职生表示生命没有意义,0.4%的则无所谓。说明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认识到应当珍惜生命。个别生命态度比较消极、或模糊,对生命的认识可能存在各种程度的偏差,缺乏生命活力。

对于社会上常见到的大学生自杀行为,68.4%的高职生认为这是对生命的漠视,不懂得珍惜生命的表现;10.9%的人感到不可思议;8.1%的人认为与己无关;0.4%的人感到害怕,自己有时也想过。说明高职生对自杀行为基本持否定态度,对待生命有比较明确及正确的认识。也有少数高职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可思议、与己无关的态度,觉得自杀离自己很遥远,这类高职生比较缺少对生命的思考,对他人生命缺乏敬畏感,需要对之进行相关的引导教育,增强其同理心,感知生命的价值与力量。极少高职生有过自杀念头,则需对其加强行为关注与社会支持,引导其学会求助,体验生命的积极情感,增强责任意识,感悟生命的珍贵与广博。

人和动植物,哪个生命更重要?高职生中有64.0%的认为生命平等,22.7%的支持人的生命更贵重,13.0%的表示无所谓。数据反映,不少高职生的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比动植物贵重,可能是对生命缺乏敬畏意识。

在对生命的态度与认识上,相对而言高职生能够较正确地认识生命的珍贵与意义。部分高职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相应的需要体验式的生命教育,让其切身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的承载,探寻生命的意义,以感悟生命的馈赠,提高生命质量。

(三)对价值的看法与倾向

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被调查者中,64.0%的认为取决于过好个人的每一天,13.8%的认为应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11.7%的认为取决于金钱和地位。另有不少学生在开放式提及人的价值在于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由此可见,高职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并且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价值实现的途径上,56.3%的倾向于既靠自己努力,也争取他人帮助;19.8%的认为以自己努力为主,利用别人为辅;8.9%的认为应该靠个人奋斗;14.2%的选择顺其自然。从高职生的选择可以发现,努力奋斗是高职生价值实现的主流思想。

33.6%的高职生认为父母及家庭对其生命价值观影响最大,26.3%的认为自己本身的性格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23.9%的认为社会中的各类现象对自己影响最大,5.7%的受朋友和同学影响最大,4.5%的认为学校教育对价值观影响最大。数据显示对高职生个人价值观影响按选择多少排列依次为父母及家庭、自身性格、社会环境、同学朋友,最后才是学校教育。可见家庭环境在个人的成长乃至生命观、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生命教育最需要家长在家庭中潜移默化的指引,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起辅助作用。

在对价值的看法与倾向上,高职生更多地受家庭及自身的影响。价值观总体呈积极、向上之势。虽然学校教育对高职生的价值观影响有限,但也可通过相应的教学与活动培养高职生的价值观,纠正其价值观偏差。

(四)对挫折的应对与处理

当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81.4%的高职生相信自己能力,下次会做得更好;11.7%的感到自己很没用,永远都做不好事情;6.1%的表示无所谓。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少部分需要有效引导,增强自信,应对挫折。

面对压力和挫折,被调查的高职生中,61.5%的会自己想办法解决,19.4%的选择寻求帮助,15.0%的选择发泄,3.2%逃避。可见,高职生遇到困难倾向于依靠自我排解,懂得向外界求助的很少,求助意识有待提高。少部分高职生选择逃避,方式消极,且有可能走极端。

在对挫折的应对与处理上,学会舒缓压力,转化消极情绪,用积极的方式调节,是高职生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尤其需要强化其向外界求助的信念,增强其求助意识,既是应对和处理困难、挫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责任。挫折教育是高职生比较需要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之一。

(五)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

高职生中,15.8%的会经常关注与逃生、自救有关的知识;76.5%的偶尔关注;7.7%的从不关注,可见高职生普遍对该类信息关注度不够,安全意识不强。

有5.3%的高职生表示非常了解饮食、锻炼等养生保健方法保养身体,27.5%的比较了解,42.9%的对养生之道一般了解,14.6%的不太清楚,6.5%的非常不清楚。数据说明大部分高职生对营养保健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这与高职生当前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也有部分高职生较关注饮食和锻炼,健康意识较强。

在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上,高职生表现出较忽视的态度。因为年轻,身体机能处于最黄金的时期,少有人懂得对身体的保养与维护;也因为年轻,普遍缺乏与安全、健康相关的阅历,大部分高职生的安全意识弱,不注重饮食健康与身体锻炼。

(六)对生命教育的需求

从对高职生生命观态度调查角度对上述结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第一,鉴于高职学生安全意识普遍低下的实际状况,提高安全意识是高职生最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第二,基于高职学生自我排解能力较差、向外界求助意识较弱的现实情况,挫折教育是高职生比较欠缺和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第三,由于生命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普遍缺少亲身经验与深切感悟,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较为适合当前高职生的需求。因此,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重视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尤其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意识。可结合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等课程的教学,或学生会、团委等学生活动,将生命教育内容融于其中,以体验式的方式对高职生进行生命教育活动。

从高职生对生命教育内容的需求角度进行调查,让高职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需求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结果显示:67.2%的选择逃生技能、62.8%的选择人际交往、53.8%的选择养生保健、51%的选择心理问题、32.8%的选择生命起源、24.7%的选择交通安全。遇到危险时的逃生技能成为高职生选择最多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反映高职生普遍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有提高自我安全防卫的意识。另一方面,反映学校在逃生技能相关课程方面的不足:相关训练活动或学习课程太少,不能满足高职生的需求。人际交往在高职生的生命教育需求中排列第二。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人交往是困扰多数高职生的问题,折射出高职生人际交往水平普遍偏弱的现状,也反映出学校在人际交往课程或活动方面的不足:课程数量少或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高职生提高交往能力的要求。养生保健与心理问题两项内容均有超过半数的高职生选择,意味着起码有一半左右的高职生具备一定的健康意识,珍爱生命,平时能够关注自我的健康状况,有意识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高职生对生命起源和交通安全缺乏兴趣,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高职生感觉二者与自身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高职生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感悟其中的重要与意义。因此,生命教育若能采取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

四、结语

高职学生生命观态度表现为积极、向上,个别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引导或心理辅导。根据生命观态度与生命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从整体而言,高职生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挫折教育、逃生技能、人际交往等内容是目前高职生最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更能适应高职生的特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宁.从生命观调查看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J].开封大学学报,2012,26(1):59-61.

[2]吴伊茹.对广东医学院大学生生命观倾向的调查及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6):699-701.

生命之线范文第4篇

一、活用教材,提炼真材实料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依据,更是他们表达运用的着力点。特别是教材中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思维情感等特色技巧,更是学生学习运用不可缺少的载体。学生需要从学习参照中找出值得观摩与学习运用的素材,找出更多的真材实料。低估教材作用,必然会陷入空想的泥淖。

有位学生在《村头的那棵洋槐树》中写道:“村东头的洋槐树是村民集合的地方,凡是张家长李家短的消息都是从那出来的,也记不清是何年何月的事了,听老祖宗说,那年我们村发洪水,全村的比那洋槐树还要粗壮的大树都被连根刨起,唯独这颗老槐树幸存了下来,因此被村民们称之为‘神树’,无论哪家娶妻生子都会全家出动,到老槐树下拜一拜。”看似随笔式的描述,其实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而所有的素材都与村里的“老槐树”相关,这也是学生从真实的素材中提炼形成的。借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构思出发,挖掘其中富有一定表达意向的资源材料,能使得他们在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教师要关注教材中多样化表达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总结交流、归纳反思,让他们在有效发现闪光点的基础上主动调整策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洞察时事,理性思考生活

生活中的真实是最有趣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太熟悉了而不知道怎么去描述,以致产生了一种“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茫然困惑之感。这此中的道理恐怕与我们缺少理性思考相关,缺少与生活的主动对话,缺少链接生活后的洞察,缺少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与严谨态度。洞察时事,就会发现“风声雨声,声声不同;家事琐事,事事不一”。

有位考生在写《老爹》时,说老爹是做杠秤的,与蒋叔叔同是一户姓胡人家的徒弟。自打各开店铺后,老爹店铺起初也是红红火火,可好景不长却是“日薄西山”。老爹看不下如此冷清的,便关了门,信步走到蒋叔的店铺。进店一看,可谓人气兴旺啊!崭新而又鲜亮的招牌,更是让老爹心里一揪,既疑惑又羡慕……(老爹对此是先疑惑,也为其老实本分埋下了伏笔;羡慕是也想跟蒋叔叔学上一番。)晚上喝酒时,蒋叔叔透露了“秘籍”:顾客是上帝,上帝叫你给他的秤少一两,你不能给他多一钱。你听他的,照做便是了……(得知此中的奥妙后,老爹没有丢下“诚信”二字,毅然绝然拒绝。)直到有一天,听说蒋叔的店被人掀了,他才跑过去看看,听说需要四十杆秤补救,老爹更是回去一连几日黑白不分地赶,总算帮蒋叔还清了。后来蒋叔关门了,老爹的店却日渐红火了。(诚信缺失,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们就敬重地这个“实”字。(诚实,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非易事。)

作者以老爹的诚实为切入口,通过对比、白描等手法,展现了一个老实巴交、心地善良的生意人特征。特别是老爹宁可饿肚子也不缺斤少傻淖龇ǎ就连蒋叔叔也认为同出师门的师兄是“榆木脑袋,不开窍”。这就是作者的洞察之果,而这种洞察往往源于真实的生活和理性的思考,来源于平时的积累。

三、事无巨细,彰显真情实感

从细节中放大本质特征,能使学生在精心铺设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感人之处,在自觉优化细说中找到精彩。

越是细小的细节,越能折射出不一般的“精彩”。如有位考生在写《深巷的面香》时说道老人家在小巷街面上是人见人知,人见人熟。“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通过对外貌的描写来感受老人不一般的坎坷沧桑,给人以更加顺畅自然之感。老人在忙着小店的事儿时“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这样的细节描述,一方面让人感受到老人淳朴、厚道,面香是人们尝到的,而蕴藏其中的诚实更是人们用心去体味的;另一方面,表达了街坊领居对老人的关心,感受到浓浓的“远亲不如近邻”情怀。

从细节描写中发现精彩点,教师应多让学生主动感悟生活,帮助他们从中摘录出更多的有价值信息,增强理解感知。多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开挖,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主人翁的精神世界,捕捉蛛丝马迹,聆听最强心声。

生命之线范文第5篇

记者:您认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杨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经历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1977、1978年全国各音乐学院恢复招生,这代表着一个事业复兴的伟大启航,一批创作、理论、表演人才的出现为中国音乐在世界乐坛赢得声誉。30年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办学规模由小至大、由点至面,中国音乐的教育水平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中国音乐教育已成为提升中国国民素质的有力支柱之一。

目前中国至少数百所大学都开设了音乐学科,办学规模的扩展令人瞩目。如此数量的音乐学科在办学质量方面如何得到有效保障,我国音乐教育界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综合大学与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过去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近些年来,开拓了培养作曲、指挥与音乐表演类学生等新的领域,为这些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两个领域都能够取得令社会满意的培养效果,是每一所学校的院长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记者:您觉得综合大学或者师范大学中,音乐学院该如何定位?未来会怎样?

杨青:综合大学与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身处大学这样一个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俱优的环境,首先要重视并寻找与其它学科横向合作的机遇与可能;其次要找出自身的发展特色与主要发展方向;另外要在全国音乐学科总的发展布局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我相信,随着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渐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渐提升、学术研究成果的逐渐深化等,中国综合大学与师范大学的音乐学科将迅速崛起,并将形成与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比翼双飞的发展态势。

记者:您怎么看扩招?

杨青: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扩招前为“精英”教育阶段,扩招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应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扩招后如何保持中国音乐教育的培养质量攸关重要,现在很多音乐学院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可以明显地看到扩招脚步的收缩与减缓。

记者:有人说音乐教育太功利,太昂贵,您觉得是这样吗?

杨青: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之一,热爱音乐、学习音乐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种选择。学习音乐的人若以音乐作为手段来谋求功利是着实令人悲哀的。当然,学习音乐的人若不把音乐作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不把音乐爱得彻骨铭心,想攀登上音乐的高峰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一对一、特殊的艺术教育方式,教育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收费也较其他文理专业要高。但对于一些有才华但又相对贫困的学生来说,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以鼓励、帮助他(她)们顺利地完成学业。

记者:作为一院之长,您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杨青:我最关注的话题就是我们的学科如何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个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科建设如何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获得更突出的学科建设成就;另一方面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有效地得到不断提升。

记者:贵院在当地怎样影响了教育和生活?教学实践中,有何创新性举措?

杨青:我院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担负着为北京市与全国培养优秀音乐、舞蹈与录音艺术人才的重任。我院举办的“希望杯”钢琴比赛,在北京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每到“希望杯”举办之际,看到孩子们与他们的父母、长辈们共同表现出来的那种对音乐、对钢琴艺术的由衷热爱,实在令人感到欣慰。

在教学实践中,我院对于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双导师”、“双实践”的培养方式。“双导师”制度:从基础教学单位聘请富有课堂教学经验的一线音乐教师,与大学音乐教育专职教师共同担当在校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导师。“双实践”制度:一方面与北京市中小学签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创造条件提供音乐表演实践的各类舞台,举办各种类型的音乐会。

对于作曲、指挥及音乐表演类的学生,我院的培养方案着重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记者:当院长最大的苦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