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稹行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淋巴瘤 脑肿瘤 MRI
中华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057-02
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ain,PLB)是指仅发生于脑内的淋巴瘤,本病较少见,约占全身各部位恶性淋巴瘤的1-2%[1]。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增多,PLB的发病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因为PLB对常规肿瘤治疗比较敏感,所以准确诊断本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1例经术后病理或穿刺结果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探讨PLB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术前诊断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2-69岁,平均52.3岁。临床症状:头痛、头晕9例;肢体乏力、共济失调5例;视水肿、视力减退3例;癫痫发作2例;发热1例;失语1例。手术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均为B细胞淋巴瘤。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1.5T Signa Horizon MR扫描仪,使用八通道头部线圈,扫描序列:横断面T1WI、T2WI、T2FLAIR、DWI及矢状位、冠状位T1WI;采用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15ml,增强扫描做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层厚6mm,间距1mm。
1.3 观察指标 观察肿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瘤周水肿通常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水肿,具体分度方法为:水肿最宽处等于或小于2cm时为轻度水肿;大于2cm,但小于一侧大脑半球宽径一半的为中度水肿;大于一侧大脑半球宽径一半的为重度水肿。
2 结果
21例患者中单发17例,多发4例,共41个病灶。单发病灶位于幕上14例,幕下3例;幕上14例包括基底节区3例,额叶5例,颞叶3例,顶叶2例,胼胝体体部1例;幕下3例包括四脑室1例,小脑半球2例。多发4例,病灶24个,其中幕上17个,幕下7个,包括基底节区5个,额叶4个,颞叶3个,顶叶2个,颞顶交界区1个,胼胝体膝部、体部各1个,四脑室4个,小脑半球2个,桥小脑角区1个。本次病例全部病灶中,位于大脑深部结构(包括基底节区、四脑室、胼胝体、额顶叶深部、脑室内)的共计29个,约占70.7%,与有关文献报道的主要累及大脑深部结构的结果基本相符。本次收集的病例中,大部分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仅2例病灶呈不规则形,所有不规则形病灶均见于多发病例。肿瘤的大小范围在12-39mm之间。21个病例41个病灶中,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T2FLAIR呈等、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多数病灶呈较均匀明显强化,仅1例呈环状不均质强化。所有病例均未见坏死、囊变及出血。本次收集的病例所包含的病灶均有轻度或中度的水肿。水肿的程度和病灶的大小无明显关系。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
3 讨论
有关资料显示,脑原发性淋巴瘤在脑肿瘤中是少见的肿瘤,约占全身各部位恶性淋巴瘤的1-2%[1]。手术病理证实本组21例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有学者认为原发性脑淋巴瘤来源于脑组织血管周围未分化的间叶组织,而病理检查也证实了PLB肿瘤细胞生长于小血管鞘内,因而血管周围间隙较大的地方也成为了肿瘤的好发部位,如基底节区、脑膜或室管膜附近等[3、4]。有关文献报道的主要发生于大脑深部结构的论点,在本组病例中基本得到体现。笔者认为,单发较多,幕上为主,是PLB的发生和分布特点。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但较集中发生于于中老年,男性略多。临床上主要以中枢神经症状为主。
MRI表现:肿瘤主要以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为主,瘤周可见轻至中度的水肿带,水肿的程度与肿块的大小无明显关系。肿瘤病灶在T1WI上主要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主要为等、稍高信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病灶在T2FLAIR上基本上均呈等、稍高信号,虽然常规MRI中T2WI被认为是发现病灶最敏感的序列,但是由于T2WI上脑脊液为高信号,脑脊液产生的部分容积效应及流动伪影,使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和大脑皮质的小病灶不易被发现,所以T2WI对脑室周围和皮层灰质区的病灶显示不好。而T2FLAIR序列由于脑脊液信号被抑制,脑脊液呈低信号,可以避免上述部位的病灶被掩盖,增加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所以T2FLAIR序列对靠近脑脊液区域(皮层、脑室旁)的病灶显示大为改善[5]。另外,PLB中肿瘤细胞排列较密集,细胞间质中水分含量少,核浆比例高,肿瘤中的细胞外间隙较小,水分子弥散受限,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上显示为高信号。目前T2FLAIR、DWI序列在我院已成为常规扫描序列。增强扫描PLB具有均匀、较明显强化的特点,本组仅一例呈环状不均质强化。其强化机制一般认为是肿瘤细胞围绕正常血管周围呈袖套样浸润,致使血脑屏障破坏,对比剂渗透到细胞外间隙引起组织强化[6]。
虽然MRI对PLB的敏感性很高,但MRI的特异性是相对的。有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可具有和PLB相似的表现,如脑膜瘤、转移瘤和胶质瘤等。1.脑膜瘤:单发团块状淋巴瘤靠近脑表面,特别是伴有颅板受累者,需与脑膜瘤相鉴别,通常情况下脑膜瘤的强化更明显。2.转移瘤:多发团块状病灶需与转移瘤相鉴别,淋巴瘤多位于脑实质深部,靠近或侵犯脑室;而转移瘤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多呈环状强化;3.胶质瘤:囊实性或混杂信号的病灶与胶质瘤鉴别困难,但淋巴瘤出现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较少见,胶质瘤坏死后的囊壁多厚薄不均。
综上所述,PLB多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好发年龄为中老年,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好发部位为血管周围间隙较大的地方(中线附近或皮层下),信号强度均匀,水肿轻,强化明显为其MRI特点。但有些不典型病例最终的确诊仍需依赖病理结果或诊断性放疗等方法。
最近几年来,MRI新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就是对组织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新技术。目前关于MRS对PLB等疾病的诊断价值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是常规MRI检查及FLAIR、DWI序列仍是临床检测PLB病灶最常用、最敏感的方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和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PLB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Buhring U,Herrlinger U,Krings T,etal MRI Features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 at Presentation[J],Neurology,2001,39.
[2]黄慧强,林旭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6,4(3):180-186.
[3]耿承军,陈君坤,卢光明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47
[4]唐东喜,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03)
《国色天香》是以国画牡丹为题材的釉上工笔重彩画,通过在牡丹花头上玻璃白进行一次烧成,再设以红、黄、紫、绿等绚丽色彩后进行第二次烧成。画中雍容华贵、栩栩如生的牡丹相依相拥,层层叠叠,婀娜多姿,充满生机;在绿叶的扶持映衬下,争春斗艳,神采飞扬。在盛开的各色牡丹花之间,飞舞着彩蝶。创作出源于自然、高于生活,并区别于写实主义的“国色天香”。笔法工致细腻,笔调清新脱俗,笔韵高雅秀逸。用一幅众卉争艳、花团锦簇的牡丹图去表现火热的生活、艺术的春天、祖国的繁荣及锦绣前程。
熊英笔下的古装仕女,线条流畅、构思新颖、形象生动、神态传情,陶瓷肌理和色彩画面珠联璧合。以传统的美学观点,传统的题材,结合粉彩技法,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匹配的女性“永恒之美”。作品《玉栏红叶图》引用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画面中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一角,正当春天季节红花盛开,两个妙龄宫女正在谈论前朝遗事。这个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宫女们年轻时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被禁闭在冷落的古行宫之中,寂寞无聊,看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此情此景,十分凄绝。我国古典诗歌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
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妙龄宫女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采用粉彩与新彩相结合的釉上彩工艺,作品以工笔重工之笔法描绘了两个体态修长,娇弱无比的宫女在古行宫一角谈论前朝遗事。开相俊美,衣饰飘带皆施以浓艳之色。宫女描绘细腻传神,神态秀美,色调明丽典雅。构图大方,设色温润笔法飘逸洒脱,线条流畅柔美,仕女姿容端庄秀丽。
“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在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参展,荣获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唯一的金牌得主。其后王大凡以同类题材创作部分瓷画作品。《大富贵亦寿考》瓷版画以唐代名将郭子仪遇仙的典故为题材,描述大富大贵。熊英作品中,主人居于画面中心,身上的红袍暗喻其身份显赫,三仆围绕其间、毕恭毕敬,其中两孩童抬着一颗夸张的鲜艳丰润的大寿桃献给主人,主人喜笑颜开、神采飞扬,右侧盛开的红牡丹雍容华贵,象征富贵、喜庆。整幅瓷画以描绘“富、贵、寿”为主题,传递了绵延恒久的祥福气息。画面中主人的红色外衣和仆人托着的寿桃是点睛之笔,耀眼夺目、喜庆热烈,令观者愉悦,暗合国人祈盼万事如意、人生圆满的千古心愿。
【关键词】 椎管;神经纤维瘤;核磁共振;神经鞘瘤;成神经细胞瘤;节细胞瘤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占据椎管内肿瘤的比例达20~35%,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1-3]。椎管内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4-6]。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基本都属于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椎管内各类肿瘤中最高的[7, 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总共分析了我院1998~2009年收治的41例神经源性肿瘤病人,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范围分布在6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8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的及手术方法进行过证实。
1.2 检查方法
使用GE 0.25T磁共振机。所有病例都采取GE0.25T MR扫描仪行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表面线圈。扫描具体的方式为:平扫为矢状位SE序列 T1WI TR/TE 471/10.6ms,T2 WI TR/TE 2875/110ms;横轴位 T1WI TR/TE 580/11ms,T2WI TR/TE 2780/112ms;冠状位 T1WI TR/TE 108/5.6ms。间隔和层厚为5mm,层距为2mm,矩阵为256×256。各例均进行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扫描。增强扫描用扎喷酸葡胺做造影剂,剂量定为每千克体重0.1毫摩尔。
1.3 影像分析
采用双盲法由三名副主任医师对影像学进行阅片诊断:病变的观察应该包括病变发生的部位、病变信号的强度、占位效应和在进行过增强扫描后病变强化的程度与形态。
2 结果与分析
2.1 神经鞘瘤
41例中神经鞘瘤为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均为单发。位于颈段有9例,腰段6例,胸段9例。24例神经鞘瘤中髓外硬膜外发病3例,硬膜下17例,硬膜内外联合共4例。不规则形的有6例,圆形或类圆形的18例,并且位置多不在中间,界限清晰,具有明显的轮廓。同时发现脊髓具有位移和受到挤压变形现象。
24例中有13例表现为长T1、长T2,4例表现为等T1、等T2,等T1、长T2有5例。另外,还有2例表现为长T1、混杂T2。
所有病例均有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中有12例均匀的显著强化,占总比例的50%,4例不均匀增化,1例轻度强化,环化增强的有7例。
2.2 神经纤维瘤
41个病例中神经纤维瘤13例,其中单发12例,1例为多发。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MR信号特点基本类同,13例中有10例表现为长T1、长T2。神经纤维瘤13例中伴囊变的有4例,占总比例的30.8%。增强扫描显示均匀强化7例,环状强化5例。2.3 成神经细胞瘤
成神经细胞瘤1例,位于颈段与胸段二者交界的位置。扫描信号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环状强化。
2.4 节细胞瘤
在41个病例中节细胞瘤3例,位置均定为在胸段椎管内,并且从椎管内长到椎管外部,呈现出长条状肿块。表现为等T1、长T2的信号,均匀强化。
3 讨论
在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定位时主要采用CT、普通X线以及骨髓造影技术,但是要实现对其定性诊断难度很大。MRI作为一种最方便、最安全的影像诊断方式,因其具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直接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位诊断中广泛采用的影像学方法[9-12]。
3.1 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
椎管内发生的常见肿瘤有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二中肿瘤有某些相似的特征特性,因此在MRI诊断中必须进行仔细鉴别。一般来讲,前者的发病率较后者会低。脊膜瘤一般形态小,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容易有钙化现象,增强扫描时为均匀强化[13, 14]。脊膜瘤一般在女性中发病较多,不会出现囊变或坏死的现象,也很少会向椎间孔生长。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通过CT、MRI增强扫描等影像学的诊断分析,可以被准确的定位甚至定性诊断,在临床病例分析及诊断治疗方面意义重大。
3.2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是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重要组分,均属于外胚叶结构,并且二者在MRI的表现方面容易被混淆[4, 5]。首先是神经鞘瘤常常单发而神经纤维瘤易多发[15-17]。增强扫描时神经鞘瘤多表现为环状增强,而后者常常表现为均匀强化。神经鞘瘤早期周围强化,并且后期通常会有显著的神经移位,而神经纤维瘤起源的神经会由于肿瘤的吞没而消失。另外,神经鞘瘤的主要成分是鞘细胞,而神经纤维瘤的主要细胞属于神经纤维细胞。
虽然二中细胞均是由许旺氏细胞而来,但是二者在形态学上有明显的区别:鞘细胞排列紧密,形态上表现为杆状或者梭状,而后者却呈现散布的网状细胞排布。
3.3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椎管内的神经源性肿瘤基本上都有完整的包膜包裹,主要定位在硬膜下或者髓外,并且与椎管的结构边界明显,生长速度不快。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多表现出低密度包块影,仅仅极少数的肿块密度会超过脊髓。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多分布于硬膜的内侧和外侧,并会引起侧椎间孔的增大,同时肿瘤也可能顺椎间孔延伸出现哑铃型生长状态。另外,硬膜外肿瘤可以损伤该区的正常脂肪形态,造成蛛网膜下端缝隙对的狭窄甚至完全堵塞[18]。这也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一种鉴别诊断参考病例。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与畸胎瘤的诊断鉴别:后者属于不常出现的三胚层先天性的异位肿瘤。核磁共振表现出的形态是棒状或者类圆形,同时常常伴随脊柱裂、脊髓低位或者是脊髓纵裂现象。
脂肪瘤与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鉴别:前者多在椎管的后侧面,并且常出现与颈胸段。观察脂肪瘤形态多表现出清晰的边界、基本没有囊变。脂肪瘤病人可有脊髓低位或者腰骶部皮下的脂肪瘤。MRI显示出T1WI和T2WI高信号,而脂肪抑制序列扫描之后其信号不见。
参考文献
[1]苏晋生, 刘小维, 牛汝朴, 杜崇禧.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分析. 医学影像杂志; 1998. 1-4.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以下就是由求学网为您提供的浅谈转型时期提升乡镇公务员。
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作为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存在一定的个人偏好和差异,但是幸福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愉快和满足的客观心理反应。对生活整体的满足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愈强。如何提升乡镇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要题。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自我意识、自我效能、人格因素、价值观等,而外部因素则主要包括生活状况(收入状况、居住状况、医疗保障等)、工作状况(权力资源、福利待遇、晋升考核制度、工作环境等)和社会关系(婚姻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中国传统官权弊病遗存。一是权力层级化产生扭曲。部分乡镇公务员存在官本位思想,权力配置等级化,身份等级森严。官权制要求的是绝对服从关系,使团体盲从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一些乡镇公务员在面临制度与人情时,通常难以抉择。一些法院、公安等有执法权力的部门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冒着违规违法的风险,违心地妥协于领导干预等外部压力,在明知要依法行政的情况下,最终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不仅要面对自己良知的拷问,还要担心承担法律责任。
关键词:大型医院 门诊部 合理设计
Abstract : Based on the center of a large domestic hospital project experience, from diagnosis to the primary function area planning space desig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such as multi-angle design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summary of some of the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make some short to explore, hoping to get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linics, science,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large hospitals.
Keywords: Large hospitail Outpatient Dept Rational design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1.11.003
当前我国不少医院规模愈建愈大,千床以上规模的新建医院层出不穷。在床位数扩展的同时,门诊量也直线上升,由此带来了对门诊部门空间的更多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吸取国内外有用经验,来创造适合我国的医院门诊部模式。
一、设计应适应人流量大、就诊时间集中的特点
对于大多数大中型医院来说,每天的上午时段是门诊人流最集中的时间段,大量人流在短时间内在门诊部集散,门诊部的各个部门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因此主要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满足人流量大的特点,以实现门诊部的有序、高效运行。
(一)门诊大厅
门诊大厅是门诊部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是门诊患者接触医院的第一站,也是门诊部的交通枢纽。门诊大厅的设计是否能让患者感觉方便、舒适,是门诊大厅设计的关键。
除以上功能外,挂号收费处和门诊药房也是门诊大厅的重要组成部分。挂号收费处与药房应分区设置,同时也应有一定的联系,这是为了避免患者交费、取药的流线过长。等候空间与交通核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等候人群与交通人流交叉。交通核应直接到达出入口,尽量缩短通过人群的流线。设计门诊大厅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流运行的效率,但不是一味地追求门诊大厅的“大”。
(二)挂号收费处
挂号处是医院人群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目前分层挂号收费模式在各医院较为普遍,此举方便了患者,缩短了他们的运行流线。但是在门诊量较大的医院中,虽然设置了分层挂号模式,但是集中挂号收费处仍不应减少,其窗口数量应维持总量不变。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的医疗资源仍然紧张,挂号难的现象依然存在,每天的挂号开放时间,大量的人流仍会涌入挂号大厅,每个窗口仍然会有排队现象存在,因此中心挂号收费柜台在大型医院中不应“瘦身”,应当继续保留。分层挂号收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患者,并不能实际上减少高峰期中心挂号收费处的压力。
一些医院采用网上挂号及电话挂号的模式,这对分流挂号人群具有很好的作用。但电话难打、号源有限的情况依然存在,患者在网上挂号的意识需要逐步培养。
(三)各科候诊空间
在门诊量较大的医院中,各科诊区应采用二次候诊的模式。每个诊区设置较大的一次候诊空间,由候诊室内的护士站通过电子显示叫号或通过广播叫号,通知患者进入诊区进行二次候诊。在候诊室与各科诊室之间设置由护士管控的门禁系统,以避免诊区走廊内人流失控,为医生和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二次候诊一般在诊区内走廊实现,在走廊内可以局部凹进,设置候诊座椅。
二、诊区的合理布局与科室的合理规划
目前门诊科室分科越来越细,种类越来越多,在一家大型综合医院中,十几个二十个科室并不少见。因此在门诊部中,诊区应合理规划,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分布,避免就诊流线的人为加长。
如门诊部主交通核应位于中心布置,便于各科室与其直接联系,便于患者快捷地到达所去诊区,避免穿越科室到另一个科室的情况发生。对于外科诊室、骨科诊室等患者可能活动不便的科室应尽量设计在低层,缩短其运行流线。
诊区内部可按照需要分开设置患者走廊与医生走廊。由于门诊部对洁污流线要求并不像手术部、重症监护室那样严格,而且医生走廊的设置会增大建筑面积,并影响诊室的自然采光,在实践中应用并不普遍。
关于科室的设置原则,可以考虑按器官分类相邻布置科室,打破传统的内外科分布模式。对于初诊患者来说,这样转诊较为方便。对于医技用房如检验科、功能检查、医学影像等,应根据各科室之间的矩阵关系进行布置。如在多层门诊中,建议设置于中间楼层部位,以方便上下层患者的使用。对于检验报告单等,由于计算机网络广泛运用,在医生工作站打印或自助打印即可,不必集中发放,这样也减少了大量人流集中的可能。门诊输液室的设置应与急诊输液室临近布置或合并,在门诊输液室因门诊下班关闭时,患者可以方便地转移到急诊输液室内继续进行治疗。
门诊手术部及日间病房在门诊部的功能应当加强,在设计中应当偏重。随着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应用,很多以往需要住院手术治疗的疾病可以实现在门诊手术部内解决,因此在设计中,应加强与设计单位关于门诊手术部及日间病房定位的沟通,尽量实现其功能的完备,既能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又能有效缓解住院难、病床紧张的压力。
三、合理确定柱网尺寸,避免面积浪费
单人诊室配置已成为目前医院门诊部设计中的主流。合理够用的诊室尺寸能够实现建筑资源的最大利用。单人诊室建筑面积在12~15左右即可,因此诊室开间尺寸可以控制在2.8m,进深在5m之内。柱网开间可以考虑设置为8.4m左右,这样可以满足三间诊室的开间要求。8.4m甚至8.7 m的开间尺寸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地下车库的停车要求,实现一个柱距内停三辆车的经济停车模式,更加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如采取较小柱网,建筑内柱子较多,未来改造的灵活度会相应降低,因此建议在门诊部设计中应以大柱网为首要选择目标。
四、诊室的合理布局,实现终端功能的便捷
诊室作为门诊部的最末端,实现着门诊部的最终功能,其布局的合理性决定着最终功能实现的完美度。以单人诊室为例,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型医院多为教学医院,因此老师带学生的模式在门诊部较为普遍,单人诊室内经常为两个工作位,一个患者位。其余配置为检查床、洗手盆。诊室前部为患者主要活动区域,洗手盆设置在诊室后部,供医生使用,后部区域相对洁净。目前医生工作站已成为诊室的标准配置,因此在诊室内家具布置中,电脑显示器及鼠标等应设置在医生的右侧,患者坐在医生左侧,如此布置,医生可以一边询问病情一边在电脑操作,避免将后背面对患者的情况出现。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行效率
在门诊部内,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为患者创造便捷的就诊流程。
在公共区域内尽量多地设置LED显示系统,实现信息的直观显示,方便患者。由于就诊卡的普遍应用,一些功能的自助实现成为可能。如可以设置自助挂号、打印系统并与网上挂号系统对接,实现网上挂号。终端自助打印的模式,减少了人工挂号的工作量。检验报告单等也可以实现终端自助打印。在候诊区内,叫号系统及显示系统可以双向实现对候诊患者的提醒,在二次候诊内,诊室门口也可以使用LED提示系统,显示医生信息及诊室使用状态,诊区内的显示系统由候诊区的护士站统一控制。
软件系统中,医生工作站将成为标准配置,目前正在国内医院中大范围普及。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系统,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并能查阅患者的检查报告。药房在收到医生所下处方之后,就进行配药,待患者交费完毕后就能够取到所需药物,缩短他们的等候时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目前来说已经十分成熟,但对其安全可靠性应重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