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毕业论文

地质毕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质毕业论文

地质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浙江纺织业影响对策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这一变化预示着:今后中国的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有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将可能升值10%。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长期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对于纺织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更大。浙江作为一个纺织服装大省,其纺织行业在这次汇率升值调整中可谓影响甚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未能打破,纺织品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将持续“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为5488家,比上年末增加394家。其中,私营企业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1940家,集体企业411家,国有企业340家,个体工商户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20.8亿美元,增长64.4%。但是,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同期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出口数量增长24%。征税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数量指数为1.15。

另一方面,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方式使浙江纺织企业出口额增速大为下降。2006年2月,浙江省共出口纺织品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8亿美元,下降2.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2亿美元,下降8.9%。据宁波海关统计,2月份,浙江省纺织品共出口143个国家,其中对67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是下降的,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7.3%。浙江省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其中,对欧盟出口3.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5亿美元,分别下降11%和7.6%。

2.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缺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创新品种少。像万事利、杉杉这样有独立品牌的企业极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利润非常微薄。据业内人事透露,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个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即使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悦莱春、华诚茂麓,其利润率也不过10%。而大多数贴牌企业多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预计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

由于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也多采用借鉴和组合,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产品的出笼,进行模仿。人民币升值使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无力花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势必导致大多数省内中小纺织企业的上述弱势将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3.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并没下降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浙江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实际工资必然上升,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目前劳动力成本约占出厂价的30%),迫使许多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将打破浙江省纺织业的优势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原料价格有影响,但长期看供需关系是原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进口了世界30%的纺织原材料,其中浙江省占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未必意味着纺织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降低,相反可能引起美元计价的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2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其实人民币升值2%,浙江的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1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浙江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小城,这种风险对于浙江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省一些纺织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绍兴目前的放丝能力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要继续发展,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浙江省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省内纺织企业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

在近一年的汇率调整后,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逼近3%,说明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浙江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以从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应对升值影响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一些企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汇率调整带来的结汇损失因素,又得考虑为了保持出口量,在与客户谈判中暂时将其“忽略”掉,如果过分担心损失,企业将无法接单。

在这种压力下,浙江省纺织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摆正心态,减少低价出口的纺织品比例。应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纺织出口增长不利,但长期而言,对解决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却是有益的。纺织出口企业应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保证道路顺畅和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又平稳地渡过这一调整时期。

(二)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的力度

人民币升值给浙江省纺织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利用境外先进技术的成本。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要系统地扩大纺织科技设计人员出国留学培训的力度,引进专利、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浙江纺织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冲出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此轮人民币升值,不管是国外企业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是美国、欧盟等玩的“把戏”,都应成为改变现状的动力,提高浙江纺织出口品的附加值和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2.推广建设纺织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纺织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3.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

(四)加强品牌建设

纺织业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产业集群区打造行业品牌,争创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使浙江省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对浙江省纺织企业施压,才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完成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过程。

(五)适当涨价,提高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

议价能力强的纺织企业在谈判中可以适度提价,部分传递升值带来的压力,从而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浙江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好评,人民币升值引起纺织品价格的适当抬高,国外企业通常可以接受,但加价必须与国家汇率相匹配。这样既可适当地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交易外商,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又能防止客户流失。但目前也有少数国外纺织品买家向印尼、越南、孟加拉国等国转移订单,由于劳动力廉价,这些国家一直与中国纺织业争夺客户。所以,浙江纺织企业在加价时应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在保证销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产品外币标价。

(六)增加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品种,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据浙江省统计局消息,目前浙江纺织企业使用的汇率避险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约31%的浙江纺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另据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品的浙江纺织企业比2004年同期只提高约1个百分点,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高达91%。

企业利用金融衍生避险工具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弱;2.部分商业银行过分强调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工具品种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合理,难以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

因此,浙江纺织企业要增强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金融衍生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使避险产品定价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裘明军,阮明锋.绍兴纺织业聚集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5,(3).

[2]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3]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

地质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经济体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力有了显著的增长,近地方政府已经成为目前经济运行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在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还不健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尚欠合理,这都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使地方政府成为各种利益关系冲突和矛盾的焦点。这就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实现职能的转变。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境

(一)地方政府越位严重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部门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往往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中毕业论文题目,超越自身权限,涉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力范围,管了许多不该管,而且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比如,在渐进的机构改革中,地方政府重点进行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探索了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途径,撤销了一些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但是,由于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尚未完善,政府仍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者的重要角色,这就决定了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直接控制,地方政府经济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取得一定效果以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至今仍然伸得过长。表现在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政府插手,如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争上市,争竞争性投资项目,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人事管理。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企业管理,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相违背,直接损害了企业利益。

(二)市场监管职能实施不合理

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于制定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从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分析,一些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还很弱。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对本地区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对垄断行业如何限制,对市场环境如何构建,对产权如何界定和保护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十分的明晰,因而常常造成地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实施不当。具体表现有:地方保护、政策歧视、监管不力、权力滥用等。这些都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社会管理职能定位模糊

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来分析,由于人们是在政治统治职能的层面上来展开对社会管理职能的认识的,因此常常将社会管理职能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混同起来毕业论文题目,忽略了社会管理中的公事事业管理这一重要内容论文范文。一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还处于短期性、被动性的“拾遗补漏”阶段。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中的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许多地方政府还未建立起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危机的控制能力还较低.例如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定位不准、社会管理组织不发达,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畅,手段落后等。另外,生产、交通、卫生和食品等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四)服务职能不强

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来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公共需求。这一点在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层级较低的地方政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基层社会基础薄弱,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的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二、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对策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首先转变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的转变,能够增强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内在动力。在中国这样有着集权政治、计划经济、一元文化等传统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的国度,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传统管制型政府执政理念根深蒂固,而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执政理念刚刚形成,明显处于弱势。所以转变执政理念,成为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首要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树立起以下五种执政理念:一是“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地方政府是为公民及其他社会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必须树立“以民为本,顾客至上”的执政理念。二是有限行政理念。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的能力、权力都是有限的,地方政府在管理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必须转变政府神圣化、万能化的观念,改变事无巨细、政府统揽的局面,不做越位、越权的事情,政府不应管的事情要还权于民、还政于民。三是依法行政理念。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理念的核心毕业论文题目,是政府行政运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四是责任政府理念。要构造和完善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公仆责任在内的行政责任制度,以确保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百姓负责、对社会负责。五是诚信行政理念。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是老百姓满意的政府,是老百姓心目中形象极佳的政府。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强化行政道德以提升其公信力。

(二)重新构建政府与企业、市场及社会公众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是地方政府职能中的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所以必须重新确立好政府与这三者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起为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的新体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所在。地方政府必须实现由全能政府、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克服越位、纠正错位、弥补缺位,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突出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必须妥善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方面,政府要把自主经营权利真正交给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新体制;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一个完备的市场机制和一个有效的政府都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二者缺一不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政府要注重社会潜能,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把不该管、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转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三)加快政治体制变革和创新

首先,要加快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方式和程序,取消不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审批事项毕业论文题目,取消可由市场自行调节、社会自我管理的审批事项,取消部门自设的审批事项。着力在推进依法行政、清廉为政、民主施政、科学理政四个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各级政府在继续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加强和改革政府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次,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调整公共支出的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支出的总量与比例。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财政支出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要制定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保证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论文范文。同时,要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对地方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共安全、国民教育、社会救助、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市政建设等的体制进行创新,逐步从由政府提供向鼓励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民间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发展;再次,要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必须尽快废止以GDP 为取向的业绩评价体系,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O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吸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评议和考核,对地方政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此同时,要完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四)加快行政法制建设

依法行政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力手段。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措施,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障;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毕业论文题目,则需要上升为法律才能得以确认和巩固。因此,只有加强行政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才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切实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应做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牢固树立行政法治意识。意识指导行动,行动受制于意识。没有行政法治意识,就不可能依法行政;二是完善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要对那些过时的、相互间存在相冲突、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清理;三是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走综合执法之路;四是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完善依法行政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模式将更加明确和具体,那就是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由失信政府向信用政府转变、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实现以上这些转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于鑫,张子礼.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07.

[2]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3]谢宝富.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论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人民出版社,2007.

[5]王阳.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M].人民出版社,2005.

[6]何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1.

[7]刘飞,王彦东.浅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区域协调发展[J].青年科学,2009,09.

[8]白鸽.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

地质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25-01

和学术型大学的培育目标不同,培育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专业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而本科论文作为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的最后一环。然而,当前我们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毕业论文质量很不理想,没有起到毕业论文对本科生应该有的积极影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现状

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科技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口语化现象严重,书写格式不规范,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说明任意使用,论文专业化和学术化水平不够。平时的课程论文没有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锻炼,没有掌握论文写作的技能和技巧,没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论文写作习惯,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专业化和学术化水平不够。

历届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基本相似,甚至同届学生的选题也经常出现雷同现象。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好的结合起来,甚至连专业实习都变成了一项单纯的培养任务来看待,不能从实践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因此写出来的论文既毫无新意也毫无价值可言。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都面临题目过大,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在论文架构上,章节排列上,逻辑性不强,各部分之间关系不紧密,所运用的材料不能很好的印证论点,使得论据说服力不够,对论点的支撑就显得过于牵强。平时学习过于浮躁,对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对所学知识运用不能自如,同时,在论文写作时查阅资料不够,缺乏对相关资料的学习和吸收,同时对毕业实习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得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理论和实际不能很好的联系,对问题分析的不透彻、不合理。

2.应用型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断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对于应用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再就业面前,一切都要为找工作让步,尤其是毕业论文的书写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仅限于通过。不仅学生看重工作,学校、老师也普遍重就业轻学术,在就业率的重压下,学校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标准也是一降再降,甚至符合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即可,对于内容基本不予过问。因此在这种重就业、轻学术的学术大环境下,毕业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

毕业实习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提供资料,但是目前很多学生仅仅把毕业实习当做一个硬性任务,而不是把实习当做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来对待,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分割成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所以很多毕业生在写毕业论文时,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言之无物,往往是过分往基础研究靠拢,从而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把毕业实习很好的利用起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研究。对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完全有指导老师自己决定,再加上指导老师指导论文较多,工作繁忙,因此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往往比较缺乏,不能严格严重毕业论文应有的程序进行。

3.应用型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对策

针对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把质量关,把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上来。

3.1 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写作时间。由于目前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比较靠后,与毕业生找工作的时间和考研的时间基本重合,各院校可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酌情提前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例如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错开毕业论文和其他事项的重合,未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流出充足的时间。

3.2 加强对毕业实习的利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亲自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去,通过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体验,发现问题,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通过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种从实践经验中选题的做法,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能够紧密联系实际,把理论和实际很好的结合,再次,可以使论文内容比较充实,从而避免空洞的理论论述,使论文言之有物。做到这些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很容易提高。

3.3 严格规范,加强管理。应该建立毕业论文严格的书写规范和写作流程,明确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详细的规章制度,从毕业实习到论文的选题,到指导老师的选择、到毕业论文的任务、撰写规范和模版、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流程、考核办法、毕业答辩以及毕业论文的整理、归档等环节,要严格执行。

结论: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系统的检验,也是高校办学教育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书写既需要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训练,同时也需要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以及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努力,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 宋媛,刘艳改,黄朝晖.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几点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6.

[3] 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2012.4.

[5] 孟远,郭洪霞.借助企业实训平台,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现代企业教育.

[6] 上官敬之,郝景亚.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7] 龙花,杨本俊.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毕业论文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2012.12.

地质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质;本科毕业设计;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03-0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人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对学生四年理论课程学习中一次比较综合的、全面的检验。主要是通过所学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实际训练;对学校来说,本科毕业实际是对教学水平的一个检验,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主要检查内容。做好本科毕业论文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无法替代的。但是目前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扩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高校的扩招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专职教学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不能及时满足扩招带来的学生数量的增长,扩招带给学校的就是批量的生产产品,来不及保证学生质量,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存在个别老师带的学生相当多,难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2.就业和考研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一般来说,本科毕业论文在大四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已经开始,但是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的阶段,因此学生把经历不会放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上,在大四的第二学期是本科毕业论文真正的完成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忙着找工作,也会忽视了本科毕业论文。

3.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影响。在毕业设计中,部分教师投入的精力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疏于对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②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合理,题目或者陈旧,或者偏大,研究内容多,不符合一个本科论文的要求;③部分教师对学生所做设计的内容不熟悉,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等等,都造成本科毕业论文水平过低,质量的下降。

4.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监管不到位。由于很多学校面临着招生和就业两方面的难题,因此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放的很松,基本上都能让学生顺利通过,即使第一次答辩没有过的,第二次也能轻松的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中对毕业论文不能给予很好的重视,使得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未能达到,学生就能顺利毕业。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指导教师的精心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是体现行业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老师在在毕业设计选题上,要充分讨论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能力相结合,改变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假、大、空和全面”的局面,要体现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理论的应用,更好地与行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做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题目。在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研究题目,因人而异。对于基础扎实、肯钻研、创新能力强的同学,制定一些行业科学前沿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行业应用型研究题目。只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发展需要的毕业论文题目,才能完成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等方面能力。在题目选定之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把问题抛出去,然后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

3.学校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督管理。根据我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和这几年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经验,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①对指导老师的监督;在选题过程中,各二级学院组织收集各个选题,对于题目过于大、空洞和不符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让老师及时修改。在毕业实际过程中,抽查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情况,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②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一周一检查,根据进度引导下步工作,同时落实上次的进度和工作量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在做论文和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一次答疑。③在答辩的前夕,学校或指导教师组织学生预答辩,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时找出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④最终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最终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全面检查。因此,不管学校、指导老师、学生三方面都应十分重视和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根据学科划分的大方向成立若干答辩小组,然后答辩小组来组织学生答辩,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肯定学生的成绩,而且要指出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不足,既检查了学生的毕业论文,又将为学生的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三、几点体会与建议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无论对学校、指导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与这三者密切相关,在三者之间任何一方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忽视都会造成毕业论文质量的降低。此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还受到社会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社会、学校、指导教师、学生都要全力以赴,完成好本科毕业论文。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在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是保障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认为主要是学校、指导老师、学生三方面有力结合,学校加强监督管理、指导老师加强责任心、学生积极努力等,这些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鲜成.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147):1-2.

[2]王国志.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37-38.

[3]谭之磊,乔长晟,许春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8,(1):15-16.

地质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1.1学校的经费紧张,实验条件不足

学校扩招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量严重不足,且仪器设备陈旧落后,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教学课时被削减,被多媒体演示或课堂讲授形式所代替,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偏少,创新性实验更少。

1.2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流于形式

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报告或者毕业论文(设计)也仅仅是在生产单位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并没有达到最终的实践目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体现大学生完成四年学习后专业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处于大学最后的阶段,往往得不到重视,又受到学生找工作、考研等的影响,使得时间比较仓促,学生并没有独立认真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3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缺,不能很好的起到引导作用

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刚毕业就上讲台,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深厚扎实,但普遍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作为实践教学的执行者,这恰恰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一个没做过设计的教师去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结果可想而知。专业课的讲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生听起课来也觉得乏味,对专业课内容没有感性直观认识,没能达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效果。

2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2.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根据专业定位目标,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安排,增强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内容,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对现有课程中的实验安排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确保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大型实验设备缺乏而又暂时不能解决的情况,可积极与相关兄弟单位加强合作,达到实验安排的最终教学目的;同时对有些专业课程可针对性地安排课程设计或课程论文,以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比如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来说,地基基础、岩土工程勘察等课程均可设置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员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最终从头到尾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熟悉设计的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场所,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了临城、张河湾等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一二年级学生的地质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等教学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但为青年教师队伍提供了一个良好有效的工程实践锻炼场地和条件,而且也避免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的情况,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住宿、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除上述传统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外,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也采取了与生产单位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完成一二年级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工程地质实习后,基本掌握了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描述、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工程地质测量与测绘方法与技能。因此,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实习安排在工程单位进行,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勘查实践,既把一二年级实习所学的技能得到了应用,又在实践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到了在学校中没接触到的东西,为日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加强毕业实习环节

毕业实习这一环节,是实践环节中亟待加强的地方。毕业实习是继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之后的一个时间较长、综合性较强的特殊教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往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考研、找工作等,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针对近年来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端正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使其认识到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提高;(2)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发展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类,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完善毕业设计监督和管理,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2.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我专业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制订各项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考核大纲,细化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等,并制订相应的教学考核标准,使实践教学的评价科学化、标准化,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方式基本可归纳为:口试、笔试、提交报告、第三方证明(证明文件)等。口试是以口语演说、答辩等形式测试学生口头表达类等技能程度,如毕业设计的答辩等。笔试是以书面答卷形式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要领、步骤规范等,是常规考核方法。现场操作是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观测其操作规程与技能掌握程度,比如对仪器操作的考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提交报告(论文或设计)是通过提交一定格式要求的书面文字材料来考核学生观察、分析、策划、写作等综合技能,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一二三年级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四年级实习要求提交毕业论文(或设计),每个年级根据实习内容再选择口试、笔试等相结合来考察学生。

2.4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