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味季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草莓关键词:浪漫
在法国,草莓被称做"相思果",酷似一颗小小心脏的形状、鲜红欲滴的色彩、如恋爱般的酸甜口感……它就像童话中的小公主般令人喜爱。
草莓关键词:甜美
除了外形诱人,草莓更有着特殊清香和甜美、细腻的口感。低糖、低热量、无皮无核,轻轻咬一口,果肉鲜嫩。
草莓关键词:美容
美国营养学教授把草莓列入十大美容食品:它所富含的维他命A和钾对皮肤与头发都很有益处,因此很多护肤品中都含草莓精华,而你用草莓DIY美容也是上佳选择。有趣的是,毛孔粗大、有黑头的“草莓皮肤”正可以通过草莓来加以改善!
牛奶草莓面膜:将50克草莓捣碎,以双层纱布过滤汁液,再调入1杯鲜牛奶,拌匀后涂于面部及颈部并加以按摩,约15分钟后清洗,可起到滋润、清洁、收敛肌肤的作用。
草莓关键词:减肥
甜蜜可口的草莓所含热量极低,是保持苗条身材的好帮手。维多利亚就大肆宣扬自己通过草莓瘦身获得成功,因此对时尚MM来说,草莓不只是美味,更是瘦身宝贝!
营养学家主张利用“饱腹感”原理对日常主食进行调整,即在摄取同等热量下,选择饱腹感强的食物就能让你降低对能量的摄入。而草莓+酸奶正是美国营养学家对含有同等能量的17份食物进行研究后发现的最易让人有饱腹感的食物。
此外,草莓与蜂蜜、冷开水一同放入搅拌机搅拌,制成草莓汁,坚持饮用可帮你保持苗条身材!
草莓关键词:治疗
《本草纲目》记载,草莓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现代医学实验还证实,草莓所含的一种特殊成分──鞣花酸,能防止致癌物将健康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因此,新鲜草莓及其制品也可作为防癌食品。
积食腹胀、胃口不佳时,可在饭前吃草莓60克。
齿龈出血、口舌生疮时,可将鲜草莓60克捣烂,冷开水冲服,每日3次。
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时,可用草莓鲜果榨汁,每天早晚各饮一杯。
酒后头痛不适时,可一次食用鲜草莓100克,有助醒酒。
入睡前饮一杯草莓汁能松弛神经,治疗失眠效果也不错。
草莓的N种炫目吃法
新鲜草莓洗净后直接入口就已经很有幸福感,如果再能花些心思变出一些小花样,则会更美味、更浪漫。
奶油草莓泥:将洗净的草莓加糖和奶油捣烂成草莓泥,冷冻后食用,冷甜、香软、可口。
[关键词]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次贷危机,简言之就是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从2006年年底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下跌,通过次贷借款来购房的人们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这些次贷借款人拖欠还贷和丧失房产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急剧上升,导致100多家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关门或申请破产。这一形势在证券市场引发价格崩溃,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从而引起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这就是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
一、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剖析
1、政府政策鼓励点燃低收入人士的购房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便开始积极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希望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政府还同时鼓励美国人购买房屋,政府为推动国民购买房屋的意欲,容许较年轻的国民以自愿的性质建立个人户口,这类户口给予开户人较少的税务负担,从而增加他们购买房屋的能力。按美国现时的政策,低收入人士能购买房屋的主要原因,在于得到政府的资助、低利息借贷或政府免其缴交某一类费用,因此这一类低收入人士的实际购买力并没有上升,但政府政策造就了这类人士“上车”的机会,点燃了他们购房的。
2、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激发各银行放贷热情
美联储为消除经济衰退,在2001年将短期利率从大约6.5%下调到1958年来的最低点1%,并将这个低利率保持长达一年之久。从2001年9月到2005年5月,美国短期利率一直处于3%以下。这一政策大大鼓舞了各银行,它们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推动了大批消费者购买房产,导致不动产价格攀升,继而吹起房地产市场泡沫。
3、投机者的大量加入加剧泡沫增长
当银行贷款过度宽松时,便会吸引大批投机者加入借贷的行列,进行房地产作炒买炒卖的投机活动。伴随房地产价值不断上升的同时,借贷额也随之不断上升,借贷活动相应增加而自动形成一个回路,个中原因是在资产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其抵押值亦同一时间上升,从而减低借贷的成本。此种情况下,导致会有一大部分的借贷是以投机为目的,因此,房地产市场纵使不受房地产内在值的影响,亦会被投机者期望的升值率所带动。当投机者对房地产的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基本元素时,泡沫的增长亦会随之加剧。据美国房地产业协会的报告指出,接近23%的出售楼宇是纯粹再投资用途,另外有13%的销售房屋是买家第二所或以上的物业。
4、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致使信贷过度扩张
放贷银行为追逐高利率,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吸引大批消费者购买房产。放贷银行为转嫁风险,又找到了投资银行。投行将这些贷款按照质量的高低分成不同等级的CDO(债务抵押凭证的缩写),信用评级机构忽视了利率走高、房地产市场趋冷等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对部分次级债券的质量评估过于乐观,使贷款银行,投行轻易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也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证券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住房抵押贷款,无论他们的信用品质如何。而这些证券,在卖出后,持有者可再到银行做抵押品,如此反复,就像滚雪球一样,区区1万多亿美元的次级债,便被极力膨胀到数10万亿美元。
5、美联储连续升息是房产泡沫爆破的导火索
从2004年6月开始一直到2006年6月,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冷却经济,共提息17次,利率水平从1%上升到5.25%。由于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导致贷款利率提高,致使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下降,造成美国很多地区的房价回落。利率上升和资产价值缩水,使得很多屋主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履行还贷义务,首先被拖欠的贷款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而放贷机构却没有弥补损失的途径,次贷危机就这样发生了。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1.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据法新社报道,2007年大约有220万美国人由于无力偿还贷款,面临房屋遭收回的危险。《新美帝国主义:布什的反恐战争和以血换石油》-书的作者、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瓦西利斯·福斯卡斯博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计未来两年内,美国将有至少100万个家庭因丧失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他们的家。美国许多地方房价可能下跌四分之一或者更多。房屋净值贷款是美国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工资收入的重要补充,他们用这些贷款支付子女的学费、医疗帐单等等。对成百上千万人来说,这个额外收入来源不复存在了。”
还有其他众多金融机构因亏损大幅增加受到重创。按照《华尔街日报》的统计,次贷危机已造成全球金融机构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10日文章指出,美国和欧洲迄今承认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但因次级债危机消失的财富约为4000亿至5000亿美元。在花旗、美林等金融机构公布巨亏季报后,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进而引起全球股市剧烈震荡。美国银行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股市自去年10月以来损失7.7万亿美元。
出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自去年9月直至今年元月30日,接连五次降息,使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2.25个百分点。为了防止美国经济因为次贷危机陷入更大的衰退,美国政府于今年一月提出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这项总额达168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的法案在提交参众两院讨论后,由美国总统布什于2月13日在白宫正式签署。
2、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中国在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中受到影响是在所难免。归纳起来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三大银行都投资了次级贷款债券,而且中行是美国次贷证券在亚洲的最大持有者,前不久,中行宣布持有次级贷款债券约为79.47亿美元。假如次贷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三大银行的投资遭受重创不是没有可能;其次,是对中国外贸出口的打击。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对外贸易中对美国的贸易出口占据了一半以上。美国经济衰退,必然导致美国国内消费需求进入低谷,进而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也必然大大减少,最终影响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再次,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也面临部分损失。中国目前拥有约1.4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约70%是美元财产。次贷危机引发美联储多次降息,美元疲软态势加剧,08年美元继续下跌趋势难改,我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自然会随之相应缩水;最后,中国的汇率制度会受到挑战。美国次贷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和美元下滑、以及美联储利率的调整,必然都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和汇率的调整都有相当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直接的冲击。
4月29日,昆明。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人张萌战胜49位对手,戴上了中国赛区“环球小姐”的桂冠,这也是这项赛事正式在中国设立赛区以来的第二个冠军。
到记者和她的经纪公司联系为止,张萌正在办理赴厄瓜多尔参加“环球小姐”总决赛的相关手续。虽然她参加国际大赛的结果还是个未知数,但她从被授予“环球小姐”称号的时刻始,就已经踏上了为主办机构创造价值的一年征途。而她的前任吴薇,则刚刚完成了前一年度的使命。
作为对于荣誉和高额奖金的回报,选美比赛的当选者需要和组织者签订合约,履行若干规定的义务。曾经是环球小姐中国组委会负责人的史嗣智说:“比赛之前和组委会签约,在国际上是有惯例的。这也是游戏规则。”巧合的是,这次“环球小姐”中国赛区的前三名都是来自北京分赛区的选手,她们三人都是与作为分赛区组织机构的同一家公司签约。
在当选的一年里,获得“环球小姐”称号选手的合约内容大致包括:成为形象代表,参加主办方的宣传,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参加官方和社会性慈善活动,以及其他商业或非商业活动。如果合约出现问题,则主办方有可能会毫不留情地取消获奖者资格,然后以其他人代替。迄今为止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选美比赛获得最好成绩之一的2002年度“环球小姐”季军卓灵,就因为经纪合约问题和国内组织机构发生纠纷。而同一届的“环球小姐”冠军、俄罗斯的奥科萨娜,也因为拒绝履行义务而被取消了冠军头衔和奖金,由亚军替补。
据记者了解,一次国际级的选美,在国内的成本一方面包括是要向主办的国际机构支付授权的权利金,2003年三亚的“世界小姐”决赛便支付了480万美元的权利金。另一方面,赛会本身的组织、宣传、场租、接待等花费,大约也在千万人民币的数量级,因为至少需要长达半年多的筹备。一位正在筹备国际选美活动的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级别的一场新闻会就是30万元。”而主办方的收益,一方面是来自赛事期间巨额的广告和赞助,另一方面,获奖选手在任期内必须参与的商业活动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财源。按这样一个商业链,通过选美大赛选出冠军,不过是在这样的“美女经济”中,迈出了很小的第一步。
培训
相对日益增长的需求,“环球小姐”、“世界小姐”、“国际小姐”这样世界级的选美活动虽然影响力较大,毕竟过于零星,产量有限,进入中国的时间也不长。从这个产业的传统上来讲,最集中的材料搜集和供给,还是通过模特行业。事实上,模特本就不仅是衣架子这么简单――“谁还靠走台赚钱”。中国的模特界正是为“美女经济”提供美女(当然也有美男)资源的最主要产地,模特经纪也是这个行业中最重要的玩家。
新丝路模特机构的副总裁汪桂花介绍说,模特公司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一些年头,最初的形态是纺织业内的“服装表演队”。到90年代初才有了公司制的尝试,出现了第一批模特经纪公司。瞿颖、陈娟红、马艳丽等名模随后接连涌现,成为越来越多立志进入这一行业的年轻女孩的标杆和动力。
一个基本符合条件的年轻女孩要想被选中,可以有四个途径。
最普遍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做法,是参加各模特公司组织的模特比赛。模特公司的主要模特来源也来自这里,因此投入也很大。新丝路的比赛在全国有二十多个分赛区,每个赛区花费都需要几十万,总决赛成本更是上百万。大部分公司会和进入总决赛的选手签约,大约每次就会有30到50人,其中获奖选手身价自然会略高一些。
1999年赢得上海国际模特大赛亚军从而入行的名模姜培琳回忆说,当时和她同台的选手几乎都获得了合约,她的合约为期三年,公司和她的分成是三七开,公司拿三,她拿七。而现在的模特公司对新人的合约则倒了过来,而时间也更长。她认为这是由于公司的强势地位和越来越强的垄断造成的。
可以作为印证的是,2003年夺得新丝路模特大赛全国冠军的肖青的合约时间是六年,和她同期加盟的人也几乎都是相同的期限。汪桂花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长期的合约是为了保证双方稳定的关系,这样公司才能耐心长期地培养与打造一个明星。名模李学庆的经纪人傅盛曾经对此说,因为艺人和公司解约只需要付很少的违约金,所以一些经纪公司会短线操作,撬别的公司已经走红的艺人。
成为模特的第二种方式,是参加各种模特培训班和培训学校。通常这些培训班都有自己关系密切的经纪公司,或者就是经纪公司开办的。姜培琳就同时在办模特学校和自己的文化公司,而新丝路的培训班里就排满了“慕名而来”的年轻女孩。培训班为期数月,学校则有中专到大学各种学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模特表演的训练,同时还可能有形体、仪表、美术等。学员可以获得专业修养的提高,但是这些班或者学校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在结业的时候,供模特公司挑选部分优秀学员。
第三种办法是主动上门自荐。汪桂花说,“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上我们公司来,希望孩子能留下来发展。”这种情况下,她们会建议家长把孩子先带去上培训班,也就是走第二个途径。
最后一种可能性是等着被公司派出的星探发现。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国内“星探”本身就极少。傅盛说:“人们会花代价去开采金矿是因为它有价值,人们会冒着危险去寻找大熊猫是因为它珍贵。”
生产
记者采访到的经纪人通常首先要向记者澄清“模特行业是制造明星的摇篮”这样一种普遍的误解。“模特这一行出了很多明星没错,但是经纪公司是不会指望靠明星赚钱的。”他们强调最多的一个词是“团队”。
汪桂花说,新丝路的优势在于有一个高素质的模特团队,而公司方面更在舞台策划、设计制作和编导、舞美工程、市场开拓等方面大力发展。傅盛则详细解释说,团队的概念首先是指公司对外接下的活动中,主要利润在于包下来的制作费,“就拿最基本的服装秀来说,模特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是一个附属品”。一场秀的制作,包括了场地、灯光、音响、客户等多种预算和收益,模特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模特中,虽然会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受到重视,得到安排压轴的机会,但是很难被刻意力捧。因为培养和包装一个明星成本实在太高,要真正成名还得有很多机遇。一场秀身价上万的顶级超模在国内也只有三四人,即使成名之后,付得起价钱的秀的机会也只有那么多,她们的工作时间也只有那么多。二三线模特出场费虽然顶多三四千元,但如果保持一支几十、上百人的队伍,假设一个月接20场秀,每场30个模特,每人抽500元,一个月下来从他们身上也能进账30万元。于是,多数公司就觉得没有必要去捧明星了。
在这样大批量的“团队”机制下,模特跟经纪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松散。傅盛说,许多模特也就是花一两千元拍一套模特卡,委托公司介绍客户,有工作就做,没工作就自己打工。汪桂花说,新丝路的模特都是由模特管理部统一管理,这个部门有若干经纪人,分为ABCD这样的等级,每人负责若干名该等级的模特,对应于她们不同的知名度和身价。到了有工作的时候,经纪人会安排自己的模特们。平常时候只是不定期地跟她们聊一聊工作和生活。另外还有一些没有长期合约临时客串的模特,她们完全可以是有其他固定工作的人。
销售
除了最基本也是最不赚钱的“团队”走秀之外,较能有个人表现机会的模特工作主要有三种类型。
其一是广告,平面或电视广告不限。广告代言人机会的取得,对于成名前的模特来说并不容易。首先公司要能够接下这一单,其次公司要能够挑中你。汪桂花说,广告合约也都是由广告公司和经纪公司之间来谈的。到了要谈某一单广告代言的时候,模特的形象气质是否合适当然是首要条件,但是经纪公司同时也会全力调动自己的合作媒体和客户资源。许多时候,还要承诺承包广告投放的媒体,承包后期,协助提供广告主可能的客户,乃至自己提供摄影师、化妆师等制作人员等,“有时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条件也不一定拿得下来,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一定拿不下来。”“这是大公司的附加值。”汪桂花也用这来解释前面有关“垄断”和“高提成”的问题。
其二是商务活动。经常会有替品牌公司宣传或者推广促销的时候,需要少量的现场模特。这同样主要由经纪公司的人脉关系和市场推广网络的实力来促成。承接宣传的收入自然和模特无关,模特同样只是这个过程中工具化的表现者和实现者。
其三是影视片。这样的机会也属于少数幸运儿。2003新丝路模特大赛的全国冠军肖青是其中一个。她进入剧组的过程,首先是和另外两三名候选人一起由公司向导演推荐,导演初选后开始去了解导演的作品和风格,自行努力提高,然后尝试独幕剧表演,能通过后才能被录用。另外有实力的经纪公司甚至可以自行制作发行电视剧。影视片和广告报酬比较优厚,然而由谁来接多数都由公司决定,因而公司的抽成也比较多。
当然,如果成为顶级超模,并且多栖发展,那么还能够出写真,出唱片,有更多赚钱的工作,甚至有机会进入“福布斯富豪榜”,但那少部分人基本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外。
然后?
在模特公司培养的人当中,还有一部分会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比如前两届参加世界小姐比赛的中国代表关琦、李冰等人,也都是由新丝路选拔的。但是汪桂花不认为这是一种工作,也不认为会为了力捧某人而给她参加国际选美的机会。她说,第一,选美大赛和模特大赛不能混淆,两者最大不同在于选美要求一定要有大学学历,因而许多年龄较小的模特不能去参加。参加选美的多数也是模特出身,参选之后只是获得了知名度的提高,在完成任期后仍是回到模特界,仍然做原来的工作,只是身价更高了。第二,新丝路会为了决出“世界小姐”候选人而举办标准不同的比赛,冠军才能代表中国参选世界小姐。
既没有机会接拍影视剧或者出名的广告,也没有幸运获选更高级别大赛,一般模特的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下去。傅盛说,虽然每个人合约不一样,“但是多数人单靠做模特是养不活自己的”。他说,有的公司会给一些保底的工资,但是每个月也就是1000元到5000元了,如果工作少的模特,每个月的提成也不够。加上做这一行必需的健身、美容、服装的开销,许多人只有同时打几份工。
模特通常的年龄上限是26岁,接近或者过了这个坎之后,所有人都得考虑出路。瞿颖现在专心在影视界发展,陈娟红开了“概念玖芭”,马艳丽成了时装设计师。但是多数没能出名的人,要么彻底离开模特行当,要么转做模特经纪人,要么就嫁人结婚。但是许多人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模特,没有学历,另谋生路也很艰难。姜培琳开办的模特学校中因此加了中专文化课程,她说,既然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年轻的女孩进入这个行业,我希望能帮助她们在离开之后更顺利一些。
【关键词】新闻传播特性;融媒;手机媒体;媒介生态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融媒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俗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2],手机已从最初单纯的通信工具,转变为一个综合性信息采集、传播、娱乐平台[3]。近年来,随着3G平台的升级、4G理念的提出、三网融合的运行和手机终端的进化,手机正以更强劲的态势代替个人电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角[4]。同时,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通过手机以众多形式向他人传播信息,促使传播状态由一对多变为多对多。因而,凭借手机独有的新闻传播特性,手机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融媒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特性有哪些?这些特性又会怎样影响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我们又可以提出怎样的发展对策促使手机媒体更充分地发挥其新闻传播特性呢?本文尝试以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特性为考察视角,探究其“媒介生态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些发展建议。
一、融媒环境下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
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对比了手机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移动性、互动性、传播效果、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多媒体融合六大方面的表现[5],手机媒体的表现为:
上图显示,手机在移动性、互动性方面明显更胜一筹,在传播效果、传播速度,多媒体融合方面优势不明显,在传播范围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如今手机媒体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1月7日我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6],2010年底中国移动在中国六大城市启动TD-LTE 4G网络的首次规模技术试验[7],今后3年内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达到50%[8]……同时,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传播范围来看――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提升至66.2%[9]。从传播效果来看――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仅次于手机即时通信,排名第二,达到59.9%[10]。从传播速度来看――还没有展现出3G高流量、高带宽服务的快速发展,低流量的业务仍然是我国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11]。但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3G的应用和服务大概在起步2年后才会逐步显示出力量[12]。据此在融媒环境下的手机媒体所表现出的新闻传播特性可以归纳为:优势――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程度高,准优势――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效果较强、传播速度较快。
二、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特征
生物学家Joseph Grinnell 于1917年首次提出生态位概念,即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区别。[13]生态位观点被借鉴到媒介研究中就形成了媒介生态位的观点。根据学者邵培仁论述,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很少有两种媒介能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14]通过上文对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进行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融媒环境下手机所展现的新闻传播特性,特别是占明显优势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和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三大新闻传播特点,有利于我们探究及把握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
(一)时间生态位
由于融媒环境下的手机媒体具备移动性强的特点,因此手机媒体突破了原来对一个个固定站点中信息和需求的锁定,实现了“移动而互联”,使得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各种业务具有个性化、实用化并兼备时间和位置的高度灵活性的巨大优势[15]。
根据2010年5月美国一项调研报告[16],如图表2所示,人们通过手机(包括多媒体手机和手机)获取新闻的时间段主要是上午6点至傍晚6点,这个时间段恰恰包含了主要的路程时间、工作时间和午休时间。而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手机媒体的使用频率明显远超于其他任何媒体,这一时段往往是人们工作半天需要轻松和调节的时段,也是时间安排最为弹性化的时段。所以,正是手机移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让人们能够碎片化时间获得新闻。
以此参照,结合手机移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时间生态位应该是在工作时间内(含上下班路途时间)零散化地见缝插针式地随时按需获取新闻资讯。
(二)空间生态位
手机媒体移动性强这一新闻传播特性同样作用于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空间生态位。如图表3[17]所示,人们通过手机(包括多媒体手机和手机)获取新闻的空间主要是在迁移途中,且使用比例明显远高于其他任何媒体。
以此参照,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空间生态位应该是在各类迁移过程中利用手机移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消遣性地按需获取新闻资讯。
(三)功能生态位
媒介的功能生态位是指媒介的功能属性,通常决定于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属性[18]。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把关人”的作用极度弱化,受者和传者身份出现重合[19]。融媒环境下手机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些新闻传播特点,对于其新闻传播的内容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移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可以让手机媒体用户有机会成为“背包记者”,互动性强可以推动事件的发展。新浪于2010年9月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20]显示,36.6%的用户通过手机WAP登录微博。在最近的新闻事件中,手机版微博也极大地推动了用户传者-受者身份的迅速转换。如,2010年“9•10”江西抚州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凤凰周刊》记者邓飞[21]和主角之一钟如九[22]都以微博形式现场直播了全过程,通过每日更新多条文字信息,时而伴以图片,使此事迅速升温,而从他们微博显示的发送终端可以发现,多数微博是“来自短信”。又如,2011年1月25日,新浪微博掀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23]网络打拐行动,呼吁博友在看到街头乞讨儿童时随手拍照或录像后上传微博并关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微博开通才5天就已有1万余人关注,300多条乞讨儿童信息其上。整个“随手拍照”活动所依托的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技术大背景,能够将海量的用户资源动员起来去生产内容,从而改变信息、传播、成为热点的过程,实现从技术进步到社会进步的轨迹[24]。可以预计,随着“随手拍照”类活动的兴起,相关产业也将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具有高像素拍摄能力的智能手机、提供3G服务的移动运营商等都会寻找到新的机遇。
其次,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希望提升自己的关注度。多媒体融合度高可以让手机用户提供并获得更直观、更全面的新闻资讯,互动性强也会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些新闻资讯进行补充和完善,而移动性强的特点更是给手机用户带来了更多有趣的体验。2010年是中国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25]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以位置交友为代表的中国位置服务市场取得了初步发展,LBS在传统社交服务所拥有的时间、人物、事件之外,引入了地点这一维度,让用户的网络生活和真实生活更紧密的结合。例如,手机用户可以每到一处就使用街旁网[26]来“签到”,并选择是否在微博消息、社交网站、博客评论、照片和视频里添加地理位置信息,并参与获取“徽章”[27]、抢注“地主”[28]这些其他媒体无法提供的有趣活动。来自艾媒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中国LBS个人应用市场总体规模有望突破70亿元[29]。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语音微博[30]功能的出现。2011年1月12日新浪推出语音微博,要求必须通过个人手机与微博进行绑定,用手机拨打指定号码[31]后开始录音(时间最长为1分钟)再将声音到个人微博上,总耗时约3分钟,而且用户只需缴纳通话费用即可。这项功能的开发也是互联网与手机媒体积极互动的典型案例,可以很好地利用手机移动性强的特点,虽然操作简单门槛低,但传播范围及传播效果都非常好。有人甚至总结了“语音微博十大功效”[32],包括举办个人微博电台、方便挑选播音员主持人、容易诞生草根歌手等,有些也确实是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将被复制到手机上并可能成为手机媒体重要的业务增长点。预计到2012年,移动UGC领域的收入将超过57亿美元。[33]因此,在功能生态位上,融媒环境下的手机媒体更应该利用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些新闻传播特点,第一时间每个人身边的新闻,让人人皆“记者”、人人皆“明星”的时代来得更快。
三、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功能发展对策
手机媒体在传播范围、传播效果、传播速度方面体现出的准优势,其实也正是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这些准优势的良性发展也会对手机媒体现有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三大优势新闻传播特点起到1+1>2的良好效果,对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定位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改进终端功能,扩大传播范围
手机媒体的发展首先依赖的便是手机终端这一平台。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手机功能还十分落后,手机虽然几乎己经普及到每一个人,但是手机终端大多都很低[34]。终端功能较差势必会影响到用户的数量。以手机电视为例,由于多数手机成像较差,导致高精度、高像素的照片和视频无法在手机上展现其原貌,同时由于人眼观看视频的体验,太过复杂的画面置于较小的屏幕中并不能取得良好的观看效果,致使手机电视使用率较低。但如若将手机屏幕做大,将影响手机的整体大小,可能会不方便携带,将手机本身的优势变为劣势。
手机终端是制约我国手机媒体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35]。如果手机终端功能变强了,用手机作为新闻获取工具的用户将会进一步增多,那么手机媒体的其他优势也将更有用武之地。
(二)推进技术革新,加快传播速度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36],2009年在运营商对于3G元年的大力推广下,“手机上网”概念深入人心,令手机互联网用户人数激增,2009年全年手机网民净增超过1亿户[37]。可见,手机的上网速度深深影响了手机媒体的传播范围。
而正在试点中的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如果能自如运用3G、4G技术,那么那些随手拍、随手写才会更快、获得更多关注,手机媒体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提升内容品质,改进传播效果
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来自于其互动性强和内容的个性化,决定手机媒体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如何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38]。在手机媒体各项业务中,手机报是出现最早也是发展相对最成熟的业务[39]。以中国移动平台推出的手机报为例,其类别已达12大类[40],但从受众细分的角度看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要重视对MoJo中文直译为“移动记者”的培养,即能够在截稿时间限制的条件下,独立制作并可满足受众“听、读、看和参与”等综合需求的多媒体形态新闻信息产品的新闻从业人员[41]。近两年,南方报业集团、《财经》杂志社等媒体集团都为记者配备了iPhone手机,帮助他们在现场同时完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注释:
百度百科,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常燕,互联网下一“战”将是视频争霸[N],长江商报,2009,12(01)
Wikipedia.ecological niche,en.省略/wiki/Ecological_niche[OL]
邵培仁,传播生态位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
黄妍,手机媒体传播模式及市场营销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John Dimmick, John Christian Feaster and Gregory J. Hoplamazian,News in the Interstices: The niches of mobile media in space and time,nms.省略/content/early/2010/05/11/1461444810363452
同上。
李洁玉、蔡丽梦,CNTV 发展策略:媒介生态位的视角[J],今传媒,2010(10)
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2006(7)
新浪: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省略/lxm19871231/ss-5245420
邓飞新浪微博地址:t.省略/1642326133
钟如九新浪微博地址:t.省略/1819775930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新浪微博地址:t.省略/1932619445
南方报业网:让“随手拍照”在更多监督领域显威[N],2011,2(11)
LBS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街旁网省略/,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服务。
当用户签到了一些有趣的地点之后,街旁会送给用户一枚虚拟徽章作为纪念。
签到某地点次数最多的人成为该地点地主。
艾媒网,2011年3G门户手机体验及移动互联网十大趋势分析,share.省略/927
新浪语音微博,t.省略/mobile/phone.php
移动运营商号码1259085500,联通运营商号码9501399,不久以后电信也将与新浪合作
刘炳海2011年2月15日上午10:47微博,t.省略/1403262007
鲁帆,手机媒体在3G时代的四大机遇[J],2010(01),68-69
聂飞艳,论3G手机媒体的传播策略――以微博为例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13(01),91-93
同上。
3G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
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联合中国移动推出了中国第一份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经济衰退 新经济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破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浮出水面。8月初,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8月15日,美国最大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股价开始暴跌。因房地产危机的出现,这些公司的住房不良贷款数额升高,银行要求追加保证金,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于是,次贷危机迅速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蔓延开来。是什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产生,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衰退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对象。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贷的发放主要是在2001年后。在2002年到2005年间,次贷的规模由2000亿美元增加到6000亿美元;而从2005年到2007年间,其规模进一步膨胀了1倍,达到了1.1万亿美元左右,占到美国全部按揭贷款存量的近13%。为什么在2001年后美国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次贷?
美国在2000年到2001年出现本世纪首次经济衰退,为了缓解这次经济衰退,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挽救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其中心是“以降息为先导的较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不断地降息,使得低收入家庭能够承担起按揭贷款了,仅仅这一事件就给住房市场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加之随后的一系列金融创新终于打开了这道拦蓄洪水的闸门。
1.资产证券化成功开启次按市场大门。进入资产证券化的时代以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资产证券化给银行提供了更多的按揭贷款的资金来源,从而使获得按揭贷款更加容易。而这又促使银行不断降低按揭贷款发放的标准,一些原来被认为信用较低的低收入家庭得以进入按揭市场,资产证券化终于开启了次按市场的大门。
2.信用保险成功突破信用瓶颈。由于次按借款人普遍为中低收入家庭,所以即使把这些按揭贷款打包并以此发行了证券,也会因为这些证券达不到投资评级而很难销售出去。为此,华尔街又进行了一项金融创新――信用保险。对冲基金或投资银行通过信用保险对次按证券化中的贷款进行担保。这项创新是异常有效的。低利率、证券化和信用保险创造了一个强大的业务流。到了2004年,按揭银行几乎都改变了传统的认识。
3.众多实力机构进入围猎美次按市场。随着次按市场的大门被成功开启,除了美国银行以外,次按贷款提供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交易流程设计变得比信用分析更重要,一些新的玩家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美国国内,有非银行的超级大公司进入这个市场,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在美国国外,有汇丰银行等,它们快速在美国设立了次按市场部并在任何价位上都狂吃市场份额。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2001年以来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虽然成功的缓解了世纪初的经济衰退,也成了这次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
二、回顾世纪初的美国经济衰退
本世纪初,美国经济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衰退期,据资料显示,美国经济从2000年6月以后,增速逐渐减缓,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恶化。就GDP的增长率而言,2000年第四季度猛降为1%,但全年仍高达5%;2001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3%,原估计为2%,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只有0.7%。美国经济由盛转衰,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外部原因主要是石油价格对美国经济的冲击。1998年,欧佩克原油每桶的平均价格为11.8美元;1999年,平均价格为每桶17.27美元,而2000年则上升到27.17美元,升幅高达57.3%。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影响经济增长率减少0.2个百分点。如此高的石油价格使美国经济运转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这对美国整个工业体系和消费体系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2.内部原因则是新经济弊端的出现和消费者支出的缩减。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式,也改变了经济运行的速度,经济学所谈的“乘数加速数”问题,也被信息网络化、服务化和全球化所放大,形成速度更大的“信息型加速数”。新经济为美国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信息型加速数”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流人新经济部门资金的增加,单位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必然下降,而边际收益率的下降又会造成人们对新经济部门赢利能力下降的悲观预期,两种因素复合作用,使得股市一路下坠。人们迅速调整投资计划,而且修正以前的投资行为,而“信息型加速数”会加快人们调整的节奏,使悲观预期蔓延开来,形成了市场上“逆向”的“过度反应”,导致价格飞速下跌,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股市缩水4.6万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GDP的50%。股市暴跌引起“负财富效应”,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经济进一步萎缩,新经济的弊端开始体现。
引起美国经济衰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支出大为缩减。美国经济在2000年之所以软而不衰,主要得益于一直强劲的消费者支出。但恐怖袭击以及随后而来的炭疽事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慌,广大消费者因担心未来而不得不捂紧了口袋。更主要的原因是失业率上升对就业群消费信心的打击,这首先来自于“优虑效应”。当仍拥有工作的人们看到自己的邻居、亲友中有人失业,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担忧自己的饭碗不保或收人下跌,从而也节衣缩食,减少消费。实际上,就业群体的收人下跌,不再只是担忧,已经成为冷酷的现实,有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消费者的工资收人增长速度一直比物价上涨速度高2.5%左右,而2001年以来这一比差却下降到1%以下。工资增长幅度的放慢,预示着消费将逐渐失去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新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
相较于世纪初美国经济衰退时的美国状况,现在美国经济潜在的威胁更加不容乐观,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甚至形势更加严峻。
1.经济周期的必然规律。所有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周期性波动中发展的,繁荣之后总会伴随着衰退和停滞,任何技术革命都不曾改变过这一规律。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日本,人们都曾普遍相信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已经不复存在。但极度繁荣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衰退。在任何一种经济周期中,都必然存在着繁荣和衰退,这是社会发展的铁定规律。当新经济的技术经济模式建立,它对经济的边际贡献必然会递减,无论基本创新、技术体系革新都会趋于衰减,于是衰退就会到来。虽然经济周期的规律在世纪初的美国经济衰退中被美国政府一系列政策消弱和延缓,但仍然无法避免。
2.石油价格依然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本世纪初的美国经济衰退,对影响石油价格在2001年有所下降,但从2002年开始石油价格一直保持上扬态势。2002年~2007年石油价格分别是26.06、31.41、36.77、55、64、82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是20.53%、17.06%、49.58%、16.36%、28.13%。虽然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美国政府实施了新能源政策,但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仍然冲击着美国整个工业和消费体系。
3.消费者支出缩减将更加明显。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哈里・S・登特曾经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08年以后无法避免地进入衰退期,其预测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将于2009年出现的美国的人口周期性衰退。据美国劳工部下属劳工统计局的消费数据显示,美国人一生的消费高峰期主要发生在46岁至50岁之间。然后在生命剩下的时间中消费将下降。而在美国最近一次“ 婴儿潮” 的高峰年是1961年,这一代人将在47岁进入高消费年岁达到最高点,而在那之后的岁月里人的消费能力急剧下降, 由此导致衰退的来临,时间正是2009年。今年1月14日至16日,美国《财富》杂志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经济将于年内陷入衰退、或认为衰退已经来临,约有一半人在过去一年中已开始减少消费开。这就意味着本应2009年才会出现的周期性消费者支出缩减,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提前到来,这对于美国消费型经济的打击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新一轮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的出现。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如何应对这次经济衰退,美国还能象世纪初一样轻易的缓解和解决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吗?哈里・S・登特曾在预测中指出,他估计的美国经济衰退时间大约从2009年或2010年开始,并一直将持续到2022年或2023年。他曾警告说:“这可能将是历史上最大的萧条,至少也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最大的一次萧条。”大萧条真的会出现吗?美国政府将如何应对?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黄继汇:次贷危机挥之不去 美国经济面临考验.中国证券报,2008年1月16日
[2]李云林:美国为什么会发生次贷危机.中国投资,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