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 内容衔接 课堂教学 实验研究
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我选择了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于2007年7月到11月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7月)
1.第一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调查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
(1)教师因素
高中教师认为,高中学生已经是有思想、有自尊的“小大人”了,所以对刚上高中的学生管理较松,使学生缺乏紧迫感。
(2)学生因素
①学习方法上,很多学生还是延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过多地依赖教师,知识虽然掌握很多,也可以理解记忆,但却不能运用。这和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及延用初中的学习习惯有关,平常只完成作业,不接触课外习题,当然不能把所理解记忆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有松一口气的想法,平常在学习上不下功夫,临到考试抱佛脚。又因考试题量增多,难度增大,所以,成绩下降。
2.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7年6月。
认真研究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初中化学教材。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形成了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的教案。
二、实验阶段
1.实验对象。
2007年7月,我们以2007年中考成绩为标准,选出100名学生,再随机分成二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一个班为高一(4)班,一个班为高一(5)班,高一(4)班使用上述编制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案进行授课,高一(5)班为对照班,从9月1日开始实验。
2.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处理
通过几个月的实验,结果处理如下: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单元测试的成绩分析如下:
第二单元《碱金属》的单元测试的成绩分析如下:
期中测试的成绩分析如下:采取Z检验。样本容量都是50人,实验班的标准差为15.4899,对照班的标准差为16.0875,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为3.1583,Z=(60.44-53.30)/3.1583=2.26>Za=1.96。所以,试验班和对照班期中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数据如下表)
(2)效果
通过半个学期的试验,效果比较明显。
①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得到了遏制。试验班和对照班半个学期的单元测试及期中考试的标准差如下:第一单元试验班的标准差为13.65,对照班的标准差是16.37;第二单元试验班的标准差为12.65,对照班的标准差是14.53;期中考试试验班的标准差为15.4899,对照班的标准差是16.0875。从各种考试的标准差,我们可以看到,试验班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更小,也就是说试验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程度小。
②学生基本克服了初高中化学在内容上的脱节现象,基本上能掌握高中化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并能适应高中化学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的局面。两个班的学生访谈表明,使用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教案好的和比较好的几乎占百分之百,对化学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占93.6%。
三、结论
通过半个学期的课堂衔接教学的实验,我对初高中衔接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开展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教学的研究,增强了衔接教学在内容上的目的意识性,克服了原有凭经验在内容衔接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解决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教学问题,不单纯是高一教学的任务,而应是整个高中阶段教学都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认真研读初高中教材及课程标准,体会初高知识螺旋上升的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衔接。
3.进行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的教学的目标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前者是显性的目标,易控制,后者是隐性的目标,难以控制。另外,应从内容衔接渗透到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衔接。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已探讨多年,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课题。要抓好此课题的研究,必须转变应试教育观和教学观,立足素质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才能实现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有机衔接,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振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索.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及现象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笔者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于重要的实验,往往不能根据实验名称写出实验仪器和药品,不能根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实验,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显得较为生疏,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动手实验的信心、兴趣不足,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实验教学的目标难以达到。笔者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分析。有如下几点想法,现报告如下。
一、如何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初中化学实验正确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些;其次,知道实验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反应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具体化,明确实验步骤,理顺顺序;知道实验做的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药品,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这样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仪器和药品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死记硬背;第五,怎样做好实验记录,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第六,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初中化学教材对实验的编写顺序应该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内容,④实验原理和方法,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器材,⑦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⑧实验结果。按上述要求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思维过程,又使实验学习具有较强思维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
二、如何教会学生做好实验前准备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和其步骤后,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分析,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
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实验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布置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解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设计好实验。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说”。
三、如何做好实验
“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熟练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训练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做”好实验,一是学生开始做实验前必须过好表述实验关,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二是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三是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四是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学生实验中的困难、错误和不规范,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兴趣,五是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同学实验后的一些新的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四、如何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如果从表述到动手实验是一次质的飞跃的话,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表述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仪器和所需药品,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体会
促使初中化学教学实效性提高,努力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同时是化学教师能力考核的重要标准,若想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则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化学实验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成绩。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将更多权利交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敢想、敢说、敢做,最终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中。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进行阐述。
一、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唯有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兴趣的作用下产生学生化学的动力,最终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化学实验过程,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基于此,化学教师应用化学实验时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现今,初中化学教师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行完成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具有极显著的效果。
二、认真完成化学实验预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化学实验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师设计化学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时间及操作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预习任务。强化实验预习时,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预习,唯有如此才确保学生完成实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中的重要原理及方法,并对实验方法与目的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充分开放化学实验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试剂的认知,同时使他们掌握化学设备与药品的合理用法,并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克服过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盲目依靠化学实验报告带来的诸多问题,营造出相对活跃的化学教学气氛。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是深入开展化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师生间合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其次,营造开放的实验交流气氛。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除了分析、讨论实验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体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总结化学实验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鼓励,然后认真总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接着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补充,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不可或缺,对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及自主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一定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目标。此外,化学实验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健.注目主阵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8.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趣味性;探究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化学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实验课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考试中没有实验环节,使得化学实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实验课已经变成一种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反应现象和方程式等,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有的程序化的实验课教学方式,显然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课。
一、实验课趣味性的作用
化学实验课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方程式之外,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的比重很少,尤其是苏北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实验器材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很多实验都无法进行,而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比较完善,但很少会到实验室中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初中化学只注重教材上理论知识的内容,由于没有实验考试的环节。因此一些老师取消了实验课的内容,这样无法将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化学实验课可以起到这个作用。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现在初中化学的实验课,老师会先演示一遍实验的过程,并讲解需要注意的操作,最后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课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产生足够的兴趣,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完成实验内容,报告的填写都是借助同学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等,如果提升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化学课的趣味性设计
1、探究型实验方式
探究型的实验方式,就是根据实验的内容,将实验分成多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逐步的完成实验操作,这样每完成一个步骤,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而且依靠自己思考,探究的实验方式,学生会产生足够的兴趣,会自发的寻找答案,使得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例如蜡烛的燃烧实验中,首先让学生研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补充不完整的结果,蜡烛点燃将火柴梗放到火焰上,让学生们探讨火柴梗颜色不同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会从最外面开始变黑,并得出蜡烛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接着将烧杯罩在蜡烛上后,让学生们观察杯壁会有什么变化,以及烧杯壁上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蜡烛燃烧能够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样的实验方式,每个学生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老师可以对不同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夸奖那些能够最快发现结果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最大程度上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2、联系实际生活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简单,而且很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与一些纯理论的实验相比,联系实际生活的化学实验,学生会有更大的兴趣,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中,也安排了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如铁钉锈蚀实验等,在这些实验课程之前,先让学生们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铁锈,简单的总结铁锈的条件,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必然会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他的实验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如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在日常的生活中,手帕遇到火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用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浸泡手帕,让学生们思考点燃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简单的思考后,老师点燃浸泡后的手帕,看到手帕完好无损后,学生必然会感到惊奇,并研究手帕没有烧坏的原因,这样联系实际生活的实验课,对于学生来说会有很大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化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要想很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反应方程式,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目前的化学考试中没有实验内容,使得实验课成为一种形式,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可以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一些探究型、联系实际生活的趣味性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方程式等理论内容。
参考文献:
[1] 赵玉浦.探究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策略及实施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144.
一、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前,要认真复习有关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通过预习,应当对实验内容胸有成竹,以免盲目地“照方抓药”。要牢记实验装置与操作要点,对每个实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熟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一个实验有几个步骤;验证和证明了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是什么,应在预习中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做好准备,以免实验时手忙脚乱。实验课上,实验教师一般要结合实验内容,对实验操作要点,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和处理方法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因此,也应认真“听”,用心“记”,照着“做”。只有做到必要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要求、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验中,才能得心应手,顺利完成。
二、熟练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主要内容有:试剂的取用、称量、溶解、搅拌、加热、过滤、蒸发、结晶、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气体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等。这些基本操作是进行各类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要熟练基本功,既要仔细“看”,注意老师的示范操作,领会要领;又要认真“练”,结合具体实验训练操作,逐步形成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形成是练会的,而不是看会和说会的。
三、严格操作规程
在实验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凭兴趣,想当然,更不准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如:用排气法收集氧气,停止实验时,要先撤导气管然后撤酒精灯。点燃可燃性气体,要先做纯度检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等。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后果。
四、细心观察、记录、分析实验
实验中,要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仔细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实验时,要全神贯注,不但要动手,而且要动眼、动脑,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有无变化,是否有气体、沉淀生成等。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按要求填写好实验报告,做好实验作业。
五、尊重实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