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纳兰诗词

纳兰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纳兰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纳兰诗词

纳兰诗词范文第1篇

2、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3、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4、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5、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6、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纳兰诗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纳兰性德散文综述

纳兰性德除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之外,还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散文作品。在学者们大多致力于其诗词研究之际,亦有少数学者对其散文进行了研究,本文拟从五方面对其散文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

对其序跋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序跋类散文主要是收录在《通志堂集》卷十至十二中的经解序,以及卷十三、十四中的若干篇序文。学界目前对其序跋类散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对其经解序的研究上。

1988年,马遒骝、寇宗基先生出版了《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一书,该书择录了《名家绝句钞序》《渌水亭宴集诗序》二文,并为之笺注。次年,姚崇实先生在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简论》一文,解析出经解序不仅表现了纳兰性德对理学的推崇,还表达了纳兰性德的一些哲学、政治、伦理观点,还反映了纳兰性德的学术思想。此后,罗星明先生先后在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发表多篇论文为《通志堂集・经解序》作注释,为其他学者研究纳兰性德的经解序提供了便利。

对其杂记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杂记类散文即其《渌水亭杂识》,学界对其杂记类散文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专著有李晓明的《纳兰性德诗词美论》,该书的第二章第二节结合《渌水亭杂识》提炼出纳兰性德诗学的四个主要观念。

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大致有三篇,分别是罗艳的《论纳兰性德的诗学观》,王丽勇的《纳兰性德的诗作与诗论》和崔双的《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三者都结合《渌水亭杂识》中的诗词短论及纳兰性德其他作品来总结纳兰性德的诗学观。

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期刊较多,但大多学者都是研究《渌水亭杂识》中的诗词短论。赵秀亭先生率先对《渌水亭杂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既肯定了文中积极进取的部分,如对中外思想和学术的接纳,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对往古治乱得失的评论等;又指出了其迷信的部分。邓伟、项小玲的《管窥》一文,从关切政事、重视人才,学精识博、长于考据,文学大家、识见不凡三方面研究该杂识中显现出来的纳兰性德这一青年知识分子形象。2010年11月孙赫然发表《也曾裘马颇轻狂――浅析纳兰性德中的入世思想》一文,从为君者需具帝王之度、为臣者需备赤子之心、兴国政需为利无穷三个方面分析了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的入世思想。

对其论辩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论辩类散文为数不多,主要收录在其《通志堂集》卷十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其《原诗》《原书》。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1988年,马遒骝、寇宗基先生在《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一书中,笺注了纳兰性德的《原诗》一文。次年,马骥先生发表了《纳兰性德的文艺观》一文,不仅研究了《原诗》中的诗学思想――承袭汉儒诗歌理论“诗言志”的传统观点,批判“临摹仿效之习”;还研究了《原书》中的艺术思想。

对《原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别廷峰先生的《纳兰性德书法观管窥》一文。该文崇尚自然,主张“不临摹”、反对“仿效”;强调个性,从重视作书时的“兴会”和“意造”、反对“矜持”两个方面研究了纳兰性德的书法理论。对《原诗》进行研究的还有张佳生先生的《纳兰性德诗赋论二评》一文和禹克坤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文艺思想》一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将纳兰性德的《原诗》一文与叶燮的《原诗》一书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其书说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书说类散文主要收录在《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和《通志堂集》卷十三中。目前为止,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笺注。

陈子彬于1991年发表的《纳兰性德诗翰手卷简介》一文,布尼阿林于1992年发表的《印文简释》一文和铁男于1998年发表的《词人纳兰性德诗翰手卷印文若干问题笺注》一文,分别对纳兰性德的书说类散文进行了简介、简释和笺注。对纳兰性德书说类散文进行了综合研究的是郭明辉的《从纳兰性德书信看其为人》,该文通过纳兰性德的书信窥探其读书生活、日常生活与思想。

此外,朱鉴珉先生的《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一文对《与顾梁汾书》进行了注释。别廷峰先生的《纳兰性德教育观管窥――读》提炼出了纳兰性德的教育观,并大致予以肯定。张佳生先生的《八旗文论五评》首要研究了纳兰性德的《与韩元少书》一文,并从中总结出纳兰性德论文的最终标准。张弘的《传世纳兰性德致严绳孙手简的年份及有关问题》一文,在勾勒严绳孙与纳兰性德交往情况的前提下,确定了纳兰性德致严绳孙手简的年份。

对其辞赋理论与创作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辞赋理论主要集中在其《赋论》一文中,而其辞赋创作主要收录在《通志堂集》卷首中,也散见于卷十四中。

对纳兰性德辞赋理论进行研究的,尚有不少。张佳生先生的《纳兰性德诗赋论二评》、马骥先生的《纳兰性德的文艺观》、禹克坤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文艺思想》,都结合了纳兰性德《赋论》一文概括其辞赋理论。

对纳兰性德辞赋内容进行研究的,有任嘉禾的《“满蒙联姻”的颂歌――辨析》一文;高民凯的《纳兰性德的赏析》一文;别廷峰的《歌颂进步,意寓改革――读纳兰性德的》一文。不难看出,以上多是对其单篇文学作品内容的解读,尚缺乏对其辞赋作品内容相对宏观的研究。

对纳兰性德辞赋特色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别廷峰的《纳兰性德赋的艺术特色》一文和董天恩《从看纳兰性德赋的艺术特色》一文。前者细致论述了纳兰性德赋的四大艺术特色,后者结合《金山赋》,从情致投映与想象联翩、典事选择与运典破体两方面论述了纳兰性德赋的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散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于此可见,纳兰性德散文研究尚存一定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李晓明.纳兰性德诗词美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马遒骝、寇宗基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4]崔双.纳兰性德的文学思想.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王丽勇.纳兰性德的诗作与诗论.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罗艳.论纳兰性德的诗学观.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孙赫然.也曾裘马颇轻狂――浅析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的入世思想[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4).[8]邓伟、项小玲.《渌水亭杂识》管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4).

[9]别廷峰.纳兰性德书法观管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4).

[10]高民凯.纳兰性德的《雨霁赋》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1999,(4).

[11]铁男.词人纳兰性德诗翰手卷印文若干问题笺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4).

[12]任嘉禾.“满蒙联姻”的颂歌――《五色蝴蝶赋》辨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13]朱鉴珉.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6,(4).

[14]罗星明.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续[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4).

纳兰诗词范文第3篇

本着珍惜时光,爱惜时间的想法,闲暇的时候,我就会挑选一些诗词背诵。

有些诗词篇幅短小,有些篇幅略长,挑到合适的,感兴趣的,就背诵。

前一阵子背诵纳兰的诗词。诵读过一遍,有空的时候就会再默诵一遍温习。

那天,踱步等车时,我默念起纳兰的一首词。“谁*西风独自凉“,一时间我忘记第二个字是什么字,心里嘀咕着,是“谁道西风独自凉?“还是“谁问西风独自凉?“想了半天不确定,便开起手机来看,原文是“谁念西风独自凉!““念“!我在心里重复着这个词,对词人的文采更加的佩服,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平时诵读没什么感觉,可当自己以为是“道,““问“的时候,人家一个“念“,一下就鹤立鸡群,让人拍手叫绝,用的精准,让人叹服。

纳兰诗词范文第4篇

不擅长“抖包袱”

镜头里,她是知性的抒情达意者。人前,她头发飘逸,清纯温婉。她初上《百家讲坛》开讲陆游时就有网友感叹,“怎么能这么有文化,又这么美?”她的新书《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的腰封也赫然挂着“美女教授”的头衔。

“刚开始我也觉得挺扎眼,这个称呼我反抗过,当时这本书的责编把书稿给我的时候,我就提意见能不能把“美女”改成”知性”或者“人气”,但是反抗没用。后来,我发现美女变成一个统称了,不管叫谁,只要是女性,都可以称呼是美女,我也就放心了。”

“美女”的身份,是否给杨雨的职业生涯一定的助力呢?“在同等实力的情况下,更漂亮一点也许会有些帮助。但是,总是有实力上的差异的。《百家讲坛》的女学者都很漂亮,但都下是靠长相,靠的都是实力。”杨雨十分坦诚。

她在节目录制前会做大量准备工作,“讲纳兰前,我非常细致地通读了阎崇年老师关于清初的一些讲稿,也全面地搜索了纳兰的相关文献资料”。节目录制结束后,杨雨却很少看自己的节目,“顶多看一集,给自己挑挑毛病。看看哪里不够从容,哪里气息不对。感觉自己不是特別能侃,看上去讲得特别累。”

以往《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从年龄资历来说都是比较年长的学者,她凭借什么吸引到编导的注意力?思考片刻,杨雨总结原因为“个性和风格”。 “我觉得无论谁来讲,讲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杨雨说自己是以情动人,“解读人物时我会比较偏重情感的细膩表达。别人的讲座故事性很强,我会从文学情感去解读。”谈到外界的质疑,杨雨很淡定,“你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是要承认我观点的合理性。”

在擅长“抖包袱”的百家讲坛众多文学大师中,杨雨是一个不擅长讲故事的特例。她讲起故事来非常平淡,编导听来都会没劲地瞌睡,最终放弃了让杨雨讲故事的想法。她的独特之处在于情。“编导说看到我分析词的时候,都觉得他的感情在随着我的讲解而波动。他还是觉得我比较适合讲抒情文学,不擅长抑扬顿挫。我更加注重一个作品当中所包含,以及我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的力量。”

曾怪解和妖魔化李清照?

2008年,杨雨曾被网络集体攻击。由于对李清照的解读极具颠覆性,杨雨的《解秘李清照》讲座视频在短短几天内被点击超过15万次。大量喜欢李清照的网友对这样的解读非常不满,有网友认为杨雨是为了出名,故意将一代女词人妖魔化,目的就是夺人眼球:也有网友认为杨雨很年轻,本身对李清照的研究不够,功夫还没有到家,曲解、误读了李洁照。

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丽娟秀的、端庄的一个女词人”来解读李清照,杨雨则在讲稿中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在特定语境下,她将李清照解读为“漂亮有才却好赌、好酒、好色”的女性。

杨雨说,李清照爱打马,这从她的词“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中可见一斑。而“打马”是麻将的前身。那么李清照爱赌到了什么程度呢’杨雨在视频中讲了一个例子:北宋灭亡以后,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跟着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兵荒马乱的时候,她还念念不忘赌博。

杨雨解读说,如今能读到的李清照的词大概有58首(含存疑之作),其中提到酒和喝酒的有26首,李清照爱喝酒,而且不是从来不醉,而是一喝必醉、杨雨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证实李清照好酒,她认为《如梦令》记载了李清照醉酒最出格的一次,她和伙伴们踏青春游,喝得醉醺醺的,竟然不小心闯进了荷花丛中,怎么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说李清照好色,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质疑,但是杨雨从李清照婚前婚后的两首词中,看出了端倪,作了另类解读。李清照的《丑奴儿》一词,杨雨认为个中涵义是李清照向丈夫赵明诚弹琴求爱,奈何赵明诚不解风情,李清照只好对着菱花镜细细描眉,轻轻点唇,上一点薄薄的晚妆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对于这种解读,康震并不赞同。他认为,李清照喜欢赌博,这未必就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赌徒”,因为在那个时代,“打马”并不是为了赢钱,完全是文人雅士在闲暇之余的一种娱乐方式:说李清照是“酒鬼”似乎史有些牟強,在宋代,喝酒是一种义化的象征,不管男词人、女词人都会饮酒赋词、咏物抒情,这同样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现代意义的“酗酒”完全不同。对于李清照的“好色”,康震说他不知道杨雨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如果只是从一些描写女子美貌、妩媚的言辞中就片面地说李清照“好色”,似手有些不妥,只能说李清照大胆而已。

我没有过度阐释纳兰

除去现有能够掌握的历史文献之外,人们没有办法走进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人物,包括已经逝去300多年的纳兰性德。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肆意解读历史,杨雨说,即便是夸张的解读,都必须从文献出发。

纳兰诗词范文第5篇

摘要:悼亡是中国古典文学殊的题材。悼亡词作经历了千年演进,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清初词人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悼亡词,以情真意切和充满诗性的语言,展现了人性最美的精神世界。本文重点对纳兰性德的悼亡词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梳理。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特点

悼亡是中国古典文学殊的文学题材。悼亡本指生者对亡者的哀悼之意。在我国古代,悼亡特指悼念亡妻,历代文人则约定俗成地将“夫妻间丧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诗篇”1视为悼亡之作。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最受人推崇的是爱情词,而爱情词中又属悼念其亡妻卢氏的悼亡词最具文学价值,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以其独特的感伤之美和凄婉之致,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一、真挚深切的情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自古文人配得上“多情”二字的不乏其人,但纳兰悼亡之真情较之于其他人更深一层,是交织着夫妻之情与男女之爱的深厚情思。在中国古代,“夫妻”被列于传统五伦之中,夫妻之间的爱往往在情爱之外,偏向一种互相依赖的亲情。因而文人所作艳诗情词的对象往往不是相伴左右的妻子,更多的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的歌伎。他们的悼亡之作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与其说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不如说是一种感恩。如元稹《遣悲怀》中有表现夫妇共患难的诗句:“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纳兰性德对卢氏的感情去不同于传统的“夫妻”之情,仔细品味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不难发现,他对妻子的爱是一种热烈的男女之爱。如:《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这首塞上怀远之作,写出使边城对闺中妻子的思念。边塞将士面对漠漠风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纳兰尤甚,倾听帐外雨声潺潺,心思飞回千里之外的家中,首先想到的是闺中的妻子。于是挑灯写信,诉尽相思,抒发离愁。一种真诚的爱,触发对妻子的思念,化成词,结作“偏到鸳鸯两字冰”,相思空无计,遂心如寒冰,一个小细节、小动作,体现出纳兰夫妇之间的浓情。正是从爱情出发的抒写角度,构成了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独特魅力。

二、纳兰性德悼亡词不仅情感自切,而且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纳兰性德词清新自然,集中表现在口语、叠字与第一、二人称的巧妙使用。“清水出芙蓉”的赞词用在纳兰身上亦是贴切。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2一部纳兰词给人深刻印象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纯熟的技巧,而是一片自然真纯,无繁复刻画,不刻意雕琢,纯任性灵,无论写景抒情,皆由肺腑流出。如《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全词语言平易,好似一位平凡人家的年轻男子向人娓娓诉说着丧妻之痛,聊聊数语,却如山涧流淌而过的清澈小溪,所经之处沁人肺腑。叠字在纳兰词中俯拾即是,如“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语”(《生查子》),“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减字木兰花》),“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清平乐》)。叠字的使用不仅能更好地描画环境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特征,并且造成音律的婉转回环,加强了音乐性。纳兰性德喜用第一、二人称直接叙述,从而拉进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效果。词中巧妙运用“我”、“伊”、“卿”、“侬”等人称代词,使得自己与亡妻之间虽然天人相隔,但仍然仿佛近在咫尺,从而将对亡妻的哀悼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为例,词中有“盈盈”、“更更”,前者形容举止、仪态之美好曼妙,后者形容长夜之漫漫,两者相对照,夜长无眠,睹物思妻,忆得生前姿态,心伤不止。

三、悼亡词之凄美,悲凉的意象和虚渺的意境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意象是诗词构成的基本元素,意象的组合能很好地展示诗词的基调风格。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的意象呈现出凄淡灰暗的特点,这种意象特点反照出词人内心不可抑制的悲痛。青衫、寒雨、清泪、残阳、落花、寒夜、西风、空阶、秋坟等意象在词中出现频率甚高,这些意象也常常出现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以表达作者悲凉之情绪。独具纳兰特色的是“梨花”意象。纳兰性德似乎对梨花有着别样的情怀,“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青衫湿遍•悼亡》),“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梨花一般是纯白色,“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萧子显《燕歌行》),“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之雪”。3“梨花”这一意象,既可见出纳兰与卢氏之间纯洁的爱情,又有天人相隔的寓意。天上之雪人间之雪,一者冰凉无情,一者洁白氛香。逝者在天,再不能体会独存者弥漫整个灵魂的思念,生者在世,也不得感受死者之悲戚,“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梦江南》),在纳兰悼亡词众多意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月”与“梦”。“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花飞处”(《菩萨蛮》),“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成到谢桥”(《采桑子》),“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采桑子》)“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间心上”(《清平乐》),“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蝶恋花》)。无论月或梦,都是虚无飘渺的意向,梦中所梦不可成真,月挂枝头却终不可触。正是这种梦与月意象的观照与折射,使纳兰词具有了如梦般的意境,从而赋予词梦一般的语言。在所构建的意境中,“隐约可见苍凉旷远深邃的宇宙情结和宏大开阔广袤的情怀”4。

四、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使事用典十分特殊

纳兰性德善用典故表现夫妻情深谴绻,如“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典故。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极笃,一次妻子患病,身体发热,当时正是十冬腊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脱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让风雪冷冻自己的身体,再回来贴到妻子的身上给她降温。这个故事在《世说新语•惑溺》里被当做反面教材,但纳兰却喜欢这个故事,只因他也是这么一个深情之人。悼亡词中还多处引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典故,以喻“天上人间一样愁”(《减字木兰花》),独特而贴切。如《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全篇以李杨二人之事为线,渗入词人自身情感,表达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又如《鹊桥仙•七夕》:“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典故都有着相恋双方一生一死或生死相随的特点。韩凭的典故在纳兰词中常常出现,如《减字木兰花》:“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战国时韩凭娶妻何氏,因何氏的美貌,引来康王抢夺。韩凭随后自杀。于是妻子阴腐其衣,一日与康王登台,自投台下。遗书中希望尸骨与韩凭合葬。康王怒,反使两冢相望相隔。然而,一夜之间,有大树生于两冢之端,第二天两树相抱,根交于下枝错于下,又有鸳鸯,恒栖树上,晨夕不去。后人常以此典故喻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纳兰性德以此典寄寓对妻子生死相依的深情。

五、善设色点染是纳兰词的又一艺术特点

纳兰性德喜用表达色彩的词汇。描写女子外貌特征和闺房物件时,多用暖色,使词作呈现出温暖平和的气质。如“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浣溪沙》)纳兰词中从来不乏色彩,哪怕是感人至深的悼亡词也不尽是一片素色。色彩的点染使人读词如赏画,于浓淡中味出真意。其实并非在字里行里明确嵌入表示颜色的词才可见出色彩,纳兰词中更多的是在景物事物的设计中,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那般绚烂。以《蝶恋花》为例。“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全词以素淡之色为主,月光清淡,月轮皎洁,只见青白月色。再见帘前双燕依然,春天的燕子,带着过去春天的艳丽展现在读者面前,已是十分美好的景色,最后又让我们看见春丛双蝶的想象中色彩绚烂的特写,相衬之下,更显得分外美丽,而纳兰性德就是在这份美丽中注入了对亡妻的深深悼念,美丽中透着忧伤。

六、纳兰性德善于化用前人佳句入词

古之大家有不少化用他人成句而造就千古名言之人,纳兰性德大量化用他人诗句,但绝非滥引乱征,而是恰如其分,契合词境,紧扣题旨,从而达到了增强词作的说服力和意境美的效果。纳兰词中多化用李商隐、晏几道、元稹等人成句,且多是以情见长的诗句,李商隐、元稹也写有数首缠绵凄婉的悼亡之作。纳兰词多化用,如“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采桑子》)化用晏几道《清平乐》:“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露香襟。”又如“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青玉案》)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化用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三百余首纳兰词中“化用前人诗词文语句的有131处,数量之多,比例之高,实属罕见。”5

通观整个清代词坛,纳兰性德可谓独树一帜,这个生于富贵之家、有权有势的马背名族的后代,却显露出许多汉族文人所不及的婉转愁肠,万千惆怅化为一声长叹,动人心魄。纳兰词以其真挚的感情和自然脱俗的表现力广受后人青睐,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成为清初词坛甚至中国词史上的美锦奇葩。(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参考文献:

[1] 纳兰性德.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

[3] 王国维.人间词话[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

[6] 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7.

[14] 李晓明,王喜伶.论纳兰词的化用之美[J].中国韵文学刊,2008,22,(2):84-90.

[4] 叶嘉莹.清词丛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相关期刊更多

小品文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

诗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满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

北京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