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让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平等交流和合作探讨的教学,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学生会在彼此的思维碰撞和教师的引导、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情境   环节   手段   练习

引言:2018年10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被学校派往合肥参加“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观摩了十位专家或名师的现场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学习之后,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在学校日常的公开课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比一节简单的、朴素的家常课好。我考虑应该是教师更多的关注了自身的课堂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中学生彼此的思维碰撞的火花。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让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平等交流和合作探讨的教学,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学生会在彼此的思维碰撞和教师的引导、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结合此次学习所得和自身的一线课堂实践经验,谈谈在情境、环节、手段、练习四个教学环节中的浅显的认识。

一、情境

良好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领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实施。但实际课堂中更多的情境创设往往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与热闹,而忽视了数学内在的思考性和高效性。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应该简洁一些、高效一些。

在合肥之行的学习中,观摩了周卫东老师的《再认识百分数》一课,使我深深地被周老师的简洁教学情境所折服。

周老师在一开始就直接发问:你认识百分数吗?随后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板书了自己认识的百分数。紧接着周老师继续发问:什么是百分数?(课件同时出示发问内容:什么是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

这样的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一个问题提三遍的方式,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直接切入课题。

二、 环节

一些老师在准备示范课的时候,费尽心思地查阅和搜集资料,想把所以搜集到的资料都塞进教学中,使得课堂安排得过满。而学生上课,就像应付差事,走个过场,根本来不及思考,更别说领悟了,整个课堂像是安排好的话剧表演。

在观摩黄爱华老师的《比的认识》教学中,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提出了二个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环节设计过于烦琐的问题。

问题1:什么是比?

生:两个数相除。(这是书本对于比的定义)师板书:a:b=a÷b

师:为了说明数量关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就是为了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问题2:有什么用?

用处一:比较大小

用处二:变化量中不变的量

用处三:不可比性变得可比性

仅仅用这两个问题,就把这一课堂环节浓缩了,而且真正达到了以生为本、简约高效的目的。

三、 手段

在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形式”重于“内容”的倾向,辩论、角色表演、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具展示等异彩纷呈,只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法都硬生生地镶入课堂。而这些方法引入课堂只是带来了热闹。

而在罗明亮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堂教学中,紧紧是让学生对另一个学生提出质疑的方式就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而学生思维直接地碰撞都是在围绕着课题转。

师:你们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它们的关系?它们的意义?用处?如何画图?假分数假在哪?……

师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追问,对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释,解释不清楚的老师继续追问,直到学生思路捋清了。在一些疑问中,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当场辩论,在辩论中追述问题的答案。

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进行手段的选择时,尽量高效、实用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四、 练习

在俞正强老师《年、月、日》的课堂中,俞老师的练习设置只有一个问题:姥姥在你家过了两个月,你猜一猜姥姥在你家过了多少天?(俞老师是通过和一个学生直接的对话创设出这么一个情境问题)

俞老师仅仅用一个问题就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练习环节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俞老师的问题设计让我感受到课堂练习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综合性。

1.练习要注重生活性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数学课堂上离不开生活。比如一例题,“小明买文具,所带的钱有15元。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若全都用来买圆珠笔,能买15支,买一支圆珠笔比一本笔记本便宜多少元?”这个题很好地将工程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既能很好地使学生在解答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疲劳感。

2.练习要注重趣味性

在让每一个学生在整节课中都注意力集中基本都不可能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设计练习时也要像新授课一样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上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分物游戏》时,我就设计一个简短的小熊请三只狗做客的故事,让同学们帮助小熊解决分骨头的事情,让学生用彩笔代替骨头给三只狗分骨头,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巩固知识,不仅增加了学习知识的乐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和探究。

3.练习要注重多样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是十分有兴趣,所以练习的设计还要追求多样化,以保证学生有兴趣去主动的解决。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在练习环节就要注重开放性,不至于让学生反复机械地背诵。以“7”乘法口诀为例,练习形式可有:①找朋友:一个学生拿一张乘法算式卡,去找那个拿着数的朋友。②接龙游戏:指名学生说得数,另一个学生说对应的口诀。③整理卡片:卡片上写上口诀,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卡片。

4.练习要注重综合性

比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了一道习题:女生和男生的比是(  ),男生比女生少(  )%,女生占总数的(  )/(  )......

如果给这道题目加上条件“30人,那么这30人可能表示哪些人数?”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经验。如:有研究认为,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提炼;有的研究表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应在知识领域中延伸,在教学组织的策略上应该突出主体、强调实践、渗透方法和灵活开放等。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了“比例”以后,教师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算校园中的一棵树的高度。学生们观察、思考、操作、交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以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了问题情景,给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验到数学的用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讲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给出以下情境:

在贵州草海有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在数学情境诱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与互相交流提出以下三类的问题:

1.我国约有多少只?

2.其他国家占全世界的几分之几?

3.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

这个数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参与意识增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时、教材和教室这些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性,体现大数学教育观。以往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训练价值,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逻辑性,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思维训练性而忽视了现实性和应用性,使应用题远离了学生生活,断开了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它使一部分学生在应用题面前丧失自信,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让应用题教学走出课本,走出课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种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如调查生活中都要用到那些重量单位;调查本年级的学生人数;观察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等。对材料的搜集活动可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数学信息,以利于学生对数学更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提供给大家解决,通过这些收集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观察意识,应用意识,并自觉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一年级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人民币去买各种东西,在模拟买东西的各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简单的加、减运算知识,而且也把人民币的知识学活了;在中年级,当学生学完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统计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并且估计这些塑料袋平铺之后所占的面积有多大,把它们攘起之后所占的体积又有多大,在此基础上估算他们全级、全校的家庭一个月、一年能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的面积、体积又将怎样,这些塑料袋将造成怎样的环境污染等等。

三、开展游戏教学

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利于他们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所学的数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采用形式多种化的教学,使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去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才能学得活,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思考与创造的源泉。不仅能够从实践中获取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的概念、原理,而且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在魔术袋里摸物体这样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浓,通过手摸物,更进一步感受了图形的形状,加深了认识。又如在“小脚丫走天下”的游戏中,学生从开始抽数字卡片比大小到在地图上走步数,都需要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他们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计算的技能。进行游戏需要与他人合作进行,有的找自己的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玩,还有的在课间和自己的同桌和好朋友玩,在与他人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帮助做出判断、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家长一起玩,增进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情,家长对孩子的计算学习情况也有了真实的了解,能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在学校与同伴玩的过程中双方要互相合作,获胜的同学自然会感到非常高兴,会继续努力,暂时失败的也会因为彼此之间差距不大,重新调整,为争得下次胜利努力前进,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四、结语

以上三点只是本人的经验总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很多,希望在广大教师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能探索出更多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加大了数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促进学习 理念先行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事,必须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的优越性,学生是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提供展示与进行互补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还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促进了教师主导性角色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它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了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的关系。因此小

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理论依据

1.课前深度预习,提出质疑。

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没有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动员工作和指导工作,这一环节相当重要。我要求学生所有课型都要提前预习。预习时,先反复阅读文本,争取做到对预习内容“胸中有全局”,然后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大胆质疑,最后完成预习学案。

2.课上合作释疑,展示互评。

上课时,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每个人预习时提出的质疑,老师此时要关注各组的讨论情况,思考水平,特别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然后教师把甲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乙组,乙组完成不了的问题交给丙组,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选出主讲人,完成板书,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其它组的同学专心听,认真看,积极评,并做好记录。教师此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点评,并有预见性提出新问题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将学习内容引向深入。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评讲者的问题,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和对待其他学生的发言,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不同的课型上课流程略有不同,但这一环节始终是教学设计时的主体。

3.当堂测试,检测效果。

根据不同的课型,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设计部分达标训练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课堂检测要像考试一样,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要将所有学生的当堂测试题认真批改,做好记录,小组评比。这样,教师就能真实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搜集、提炼历史上与“合作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合作学习”理论,改进自己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二)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三)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为编定合作学习小组和事实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提供方向。

(四)实验法:

选定实验班,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做出分析和控制,从而找出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几种有效的策略。

(五)其它方法:

其它还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2、建立和谐的合作学习关系。

3、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4、指导教师掌握并应用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收集与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因素。

3、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4、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

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新课改的实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蓬勃发展的舞台,前人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早已成了体系。本人平时长期坚持理论学习,敢于实践,能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成员,并多次承担市、区、校教学研究公开课任务。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书面材料:课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等。

2、进行公开教学研究活动,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果。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3、展示个人博客主页,呈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过程材料。

4、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编排方案。

5、不同类型学生的评价标准。

6、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

八、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6月)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制定方案

(4)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1)教学观察。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总结、反思。找出当前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收集整理案例。每个月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和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进行阶段性总结。

(4)撰写论文。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2年7月)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动解题 解决方式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应用数学的底子,而初级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基础思维的重要方式,但就当下的教育发展方式来看,接受教育的学生太多,而教师的人手配备却不够,达不到最理想的一对一式教学,使得小学教育内容显现不出相应的优质结果。但是小学数学应用体自动解答系统的出现则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渗析问题的能力。

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特征

要想使小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系统能够发挥出其应用的良好教学作用,我们就得先着手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找准这些基本特征才能使自动数学解答装置更具实用性。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的数学应用题特点主要包括经典题型和语言方式两个基础特征。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之所以能够被通用做自动解题系统之中,主要是因为小学数学的应用题解答模式较为简单,应用题种类较少,这样自动解题系统的分支结构就不会过多、过于复杂,也能提高自动解题系统对应用题的识别率。小学一至三年级主要是以基础的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以及对整数、自然数等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在三到六年级才开始接触到一些简单的应用题类型,如追及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归一问题等简单应用题类型,而运算过程中所用到运算也不过是加减乘除、二元一次方程等简单运算方式。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所具有的语言特点也是小学数学题能够用于自动解题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应用题的语言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句式较为简单,多数是“流水账”形式,达意即可,不需要掌握太有深度的语法构成和识别,这大大降低了自动解题系统的编程难度,另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长度不长,一般十几个字到几十个字就能够解决,这也降低了自动解题程序的编程难度。其二,应用语境简单明了,中文是一种表意的语言形式,自动系统对中文语言控制难度较大,而小学应用题的表述较为简单,语法、句型的构成也较为简单,因此小学应用题的语言特征也是其能够被用于自动解答系统致之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小学数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的主要技术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的主要技术可以分成三个大的模块:

(一)自动查找、修正错位的分词

自动解题软件同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任何一款软件一样,自动解题也存在这类似词语混淆的问题,这里举个例子来具体分析:案例一:张红有黄球7个,红球4个,问黄球比红球多多少个?案例二:张红有黄球7个、红球4个,问张红一共有多少个球?针对案例二中的问题,在编程时可以将“球”作为一个整体的总概念,而“红、球”“黄、球”作为分词概念设置,这样就可以在结果输出时将红、黄球做求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案例一,案例一中在编程时用采用红、黄球分别作为两个独立概念而存在,这样才能在结果中体现出差值。就这两种情况的比较结果分析,就出现了分词混乱的现象。

(二)准确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语言模式

通过对小学应用题类型的分析,掌握正确的小学数学题组成语法和关键位置用词,根据经验总结,小学应用数学题的语法组成分为赋值命题型、关系命题型、问句命题型、事实阐述型,在自动解题模块中准确将这几大数学应用题模式进行处理,构成框架,在日后出题时只需根据要求进行填充组合即可。

(三)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题库的扩充

在自动解题系统中要完善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础知识点、概念点,如距离=速度*时间、鸡兔同笼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构件模式等等,小学数学应用题具有统一模式,尤其是要抓住典型题、基本知识点等等这些基础的应用题概念,然后通过系统的分析编排形成一个系列题型。要使小学自动解题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就一定要加强自动解题数据库的完善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总 结

小学数学自动解题是信息化时代中教育发展的新的可能,做好小学应用题的自动解题能够使学生得到一对一式的教育,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教育的结果,针对小学应用题自动解题仍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对待,结合教学操作实践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天孝,唐彩斌.美、日、德小学数学教材的共性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01):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