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宵节的诗句小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范文第1篇

教师自制教具的动机源于教材,以直观说明、阐述物理现象的性质、规律的内容作为研究起点,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形成教具自制的初步构想;以结构简单,演示或展示的效果明显,取材容易、加工方便作为自制的原则。由此可见,教师自制教具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是“教”的心智活动与“做”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未来的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有动手加工教具的技能,更需要具备根据教学需要独立设计与自制教具的能力。所以,师范院校关于制作中学物理教具的教学,应遵循自制教具的一般规律,把教学设计成发展学生思考力的探索课题,经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构思教法、确定项目、设计项目、制作项目”的过程去完成教具制作。

二、五环节教学法的程序

1.分析教材

学生在课前阅读、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汇报对教材分析的结果;教师归纳,让学生对教材的结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的形成共识。

2.构思教法

学生相邻座位四人一组,讨论这篇教材怎样“教”。讨论分两个层次,一是整篇教材“教”的构思,可粗略一些。二是教师指定教材某个部分的构思,要求具体详细,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长归纳本组意见。

3.确定项目

教师对各小组的意见进行评价,概括出能达到教学目的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学生对方案进行讨论,明确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归纳,决定需要学生制作的教具项目。

4.设计项目

小组讨论,对项目的结构、尺寸、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长上交设计图,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5.制作项目

各小组学生按修改后的设计图动手制作。分两种情况处理:容易制作的项目课堂上完成,难度较大,费时多的放在课后完成;小组共同完成或由学生个人单独完成,由教师根据情况确定。现以制作高中物理“弹性势能演示器”为例进行说明。

分析教材:高中物理课标教材《弹性势能表达式》一节。让高中学生着重体会探究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猜想弹性势能表达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让中学生猜想弹性势能大小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教学的难点,如果照搬教材中陈述的方法,即通过重力与弹力的类比,高中学生一般很难猜想到弹性势能大小跟形变量和劲度系数有关。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设计制作一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构思教法:制作一个“弹性势能演示器”,演示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关系,揭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跟形变量和劲度系数的关系,达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猜想。

确定项目:制作的“弹性势能演示器”,一是能显示弹力势能大小形变量的关系;二是能显示弹力势能大小与劲度系数的关系。

设计项目: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2根;固定弹簧的木板;带轮小车。

制作项目:教师根据演示型教具的设计要求,从教具的结构、大小尺寸、外观装饰等方面给予提示,确保“弹性势能演示器”在实际使用中能发挥出应有作用。最后,安排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制作。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具备自制教具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是基础

五环节教学法将学生放在教师的位置,着眼于从中学物理教材中“寻找”自制课题,并进行设计与制作,让他们经历“教”与“做”相结合的过程,创造了具体运用有关教育专业理论解决教学问题的训练环境,有助于他们对教育专业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具的设计原则、装饰要求、各类制作材料的加工技法等,教师应事先加以讲解和训练,为学生独立设计和动手制作扫除障碍。

2.教材分析和教法构思是五环节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一般来说,只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完全达到分析教材透彻,构思的教法可行是极不容易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通过课前布置预习,巡视中的指导、点拨来组织调控教学,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去感知教材,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五环节教学法的灵魂

分析教材、构思教法、确定项目、设计项目、制作项目是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只是起引导、帮助的作用,不可本末倒置。五环节教学法把教学过程有机地划分成若干环节,并辅之以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在整个教学中,既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教师的点拨、引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不断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协作精神、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具的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从教能力的发展。

4.五环节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从内容上讲,它适用于演示仪、模型、挂图等简单教具的制作;从学生程度上讲,它适用于已学过《物理教学论》课程的学生。自制教具必须了解教学特点,只有符合教学要求的直观教学手段才能准确地阐明最深刻的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学生建立与巩固物理概念。

五环节教学法符合教具自制的基本规律,对师范院校“自然教具制作”课程教学变单一技能训练为多种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街舞 体育健身 健身街舞课程 开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街舞健身课程的开设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

健身街舞极具自由性,街舞技巧可以通过细小的肢体动作及细腻舞步的自由组合,完美的展现个人身体的协调性,这就是体育运动中健身方式之一。通过这一西方舞蹈的教学课程开设,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美国人的一些文化生活。同时健身街舞也摒弃了流行舞蹈中难度过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特点,将街舞的自由、独特、夸张的舞姿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健身街舞的开设符合高职学生体育课程中身体锻炼的要求。

2 开设健身街舞课程的好处

2.1 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学习街舞有很多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现实意义。街舞中常常会有跳跃、跑动、快走和转胸、扭腰、屈膝等关节部位的运动,有利于练习者自身的协调灵敏能力的提高。一套街舞往往在超强的节奏感和Hip Hop音乐伴奏下,持续时间约为3~4分钟,这相当于跑步1200米。在娱乐中提高了自身的身体运动能力,也有利于减去身体多余的脂肪。

2.2 有利于健康心灵

街舞健身俱乐部是街舞爱好者的聚集地,俱乐部成员通过一起学习、探讨和竞赛等方式进行交流,这使他们能够找到更多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从而有更强烈的归属感,这对于心理加压和负面情绪的宣泄具有很显著的作用。在激情的Hip Hop音乐下,街舞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而且能够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形体、动作等美感。街舞中的各种竞技比赛都有很好的表现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团队精神。

2.3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开设街舞健身俱乐部,能够使更多喜欢街舞的同学走到一起,通过练习过程中的交流、探讨、模仿等来促进这些街舞协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街舞水平的提高。通过各种比赛能够有效增强参与者的纪律性,还能有培养学生具有勤学苦练、吃苦耐劳的精神文明,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3 高职学校体育俱乐部街舞教学的现状

3.1 没有系统的教材

理论学习是我们学习每篇课程的必要依据,只实践而没有理论基础,很难深刻学习课程内容。目前的高职学校街舞教学大多数教材只有教师通过网络学习自身编创教学内容,很少有出版社出版正规街舞教学图书资料。虽说有部分大学正在编写街舞教学图书,但是现阶段的教学资料严重缺乏,远远不能够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

3.2 街舞教学师资短缺

虽说目前街舞在我国广泛流传,但是还很少有专业街舞专业毕业的人才。有极个别的街舞团队经营状况良好,但是整体看来街舞团队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对街舞的广泛推广不利。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的街舞教师极为短缺,从事街舞教学的大多数老师基本上都是“外行”人士,只是通过某些街舞培训机构的学习后便开始街舞教学。

3.3 学生身体素质不足

街舞是一种有氧运动,学习街舞要消耗很多体力,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平时不注重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高,导致很多街舞动作无法达标,无法体现街舞美感与青春活力。只是参与当前比较流行的健康舞蹈培训,而没有耐力去完成街舞的系统学习。

3.4 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

在素质教育不断加强的今天,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类培养逐渐成为未来教学计划的趋势。虽说街舞在大学校园中很流行,但是很多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健身街舞课程。众多的高职院校中只有学生自发组织的街舞协会,但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没有能够符合此类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工作,所以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教学计划。

3.5 健身街舞的场地

因为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健身街舞这一体育课程,所以很多院校没有专门的街舞教室为学生提供练习场地,虽然街舞对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广场、路边都可以进行,目前很多大学的街舞团体在平时自己练习时,都在教学楼附近的广场或者学校甬道旁边练习,街舞的学习给大学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也影响了教学楼的专业课程教学,也为同学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对此应该引起校方及学校街舞团队的注意,选取恰当的练习场地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的。

4 加强高职学院街舞教学的建议

(1)随着青年朋友的追捧以及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街舞的普及度愈来愈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街舞学习教材尽快出台,来满足现代街舞教学的需求。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街舞学习的专业性,并能够更好地体现街舞学习的实际价值。(2)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高校发展也应该审时度势地改变人才培养策略,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去培养人才。现在很多专业方向的人才过剩,而且专业分类不够细化,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不够系统,由此可见体育类院校和师范院校设立舞蹈专业的必要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通过专业性的人才教学来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街舞教学水平。(3)由于街舞的练习需要消耗很多体力,所以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就相对提高。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是90后,很少进行体力劳动,出门汽车上楼电梯,部分同学也很少参加体育运动,营养过剩。出于青年朋友的健康考虑以及街舞练习的需求,建议大家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4)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学习街舞的渴望与热情,所以学校不但应该开始街舞课程,而且还应该加大街舞课程的班型,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于街舞学习的需求,并深化、系统化地培养学生对于街舞这一健身课程的兴趣爱好。(5)高职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开设健身街舞课程,场地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校园的教学计划得以有效的开展,学校应该建设专门的舞蹈教室,为街舞教学提供场地,为街舞爱好者提供很好的练习场地,这对于街舞的发展和街舞课程的教学工作都尤为重要。

5 总结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流行元素已经步入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当中,对于各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年轻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以上是笔者对于现阶段高职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健身街舞课程的开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莹.高校健身街舞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体育学刊,2009.52.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范文第3篇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

(下转页)

(上接页)

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字文化 诗歌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保留了国家的历史特点,具有传承性。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作为主要语言教育工作者,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只有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和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蓬勃的发展。

一、汉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编字猜字谜

组合法、象形法以及意会法是教师让学生明白猜字谜的三种方法。组合法是根据字谜的表面暗示,把要猜字的笔画进行加减,再组合另外一个不同的字。例如,四个人搬木头猜一个字,四个人把木头举起来,木头在上人在下,四个人一根木头就组成了“杰”字。在例如,一个人搬两个土猜一个字,一个人把两个土堆起来放一起就组成了“佳”字。

象形法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把字的P画来比拟成不同的事物。例如,窗下一支冲锋枪,因为“畀”字上部为田象形窗户,下部“丌”酷似一枝冲锋枪,所以这个字是“畀”字。再例如,草下藏着一只鸭(猜一字),谜底是"艺"。这里把"乙"字看作是"鸭子"的形象,谜面"草下藏"("草"字的下面部分掩藏起来)即为"艹",与"乙"合之为"艺"字。平地盖起楼三层(猜一字),谜底为"且"。"且"字底下一横看作"平地","且"字的整体结构就象是一座在平地上盖起的三层楼房。意会法是要用联想的思维去猜出字的意思,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联想思维后老师再去解答,例如,“客满”猜一个字。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采用这三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也提高了汉字的趣味性。

(二)了解汉字的起源对汉字趣味性的增加

要想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就要让他们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例如,老师可以专门做一个汉字起源与发展的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历经了由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文字的起源与发现》加深他们的了解。只有在学生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学中的实际演练过程。

例如,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美丽秋天景色,说出图中的树木花朵都像什么字,再用多媒体的方式实际演练出这些字的发展历程,最后告诉学生要学的字都是根据图上的图像演变而来的。识字的过程一般都是从简单笔画的字到复杂笔画的字,这样的认识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更使得学生了解了文字的魅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拓展课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学好汉字的信心。

二、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一)有节奏感的朗读能更好的体会诗中的情感

只有通过具有节奏和带有情感的朗读,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诗中所表达的形象,理解诗的内容体会更好的情感,所以对教师而言,要先培育学生读出诗歌美感的方法。例如,五言诗的诵读节奏或称音调节奏为上二下三,如唐代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其基本句式也应为上二下三,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或称音调节奏为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下三,前两个字一起,顿下,两个字一起,顿下,然后三个一起,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等。

又例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发音和咬字重力,以及朗读的语气和语调的高低,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搭配背景音乐,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中的美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运用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如果只是仅仅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而没有更好的领悟出诗歌的意境,那么也就不能学习到诗歌的精髓。如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景象,唯有“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通过使得学生更好的体验诗中的意境,才能更好的对他们展示诗歌的魅力,产生对古诗中传统中国文化的兴趣[2]。

(三)感受诗歌中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最熟悉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这些不同的传统节日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传统节日也出现在了我国小学语文的教材课本中,例如,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在语文课本中就有描写春节的诗歌,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三、总结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教学中的工作,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房殊.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是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它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程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一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有机的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它要求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虽然是语文学习,但更重要的是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学习,“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不断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同伴交流合作,自主学习,改变过去机械训练、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实施四年来,在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还没有真正进入语文教学的领域,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它只不过是语文教材的附庸,没有重视这一版块在语文学习中应有的位置。近年来,初中毕业会考中出现了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考查题,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可是大多教师忽视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性的特点,往往是通过专题的训练,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应付考试。在这里,语文综合性学习被,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被篡改,这种现象亟待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有它的客观原因:一是农村中学由于地区的差异,经济贫困,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设施严重不足,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性,而农村中学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二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上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语文能力整体下滑,有很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处于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这给综合性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语文教师多以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不适合农村学生为由而放弃教学,这完全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中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开发课程主要表现的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一方面,教师要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另一方面,要开发新的“地方校本课程”,还要开发课外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发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应该要针对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创设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提升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其实,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也十分丰富,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目光由教材转向生活,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创造性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本人作为农村教师,收集了一些教师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供苦于没有教学资源的语文教师借鉴,让综合性学习回归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

1.关注家庭生活。要求学生搜集家庭成员不同时期的照片,调查了解照片的背景,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照片,撰写照片说明,介绍自己的家庭,讲述和照片有关的人和事。本方案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关注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学初,可结合九年级教材中“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设计活动方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对科任教师和校长进行采访调查,按照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设计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笔录或录音,然后分析整理。最后在班上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交流调查的结果和感想。

3.关注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可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空间。七年级教材中“为本地人物立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意见选择合适的对象,可以是一个村长、一个技术能人、一名富翁、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也可以是一位默默无闻的邮递员或街道清理工。再根据大家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提纲,进行调查访问,写成人物的传记或事迹介绍。

4.关注民情风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情风俗。可要求学生针对本地的某一节日或某一习俗进行观察调查,按照其时间顺序写出经过和风俗习惯,穿插适当的说明材料。可以选取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也可以选取婚丧嫁娶的习俗。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5.关注个性发展。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中有很多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它能尊重学生主体,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教材中的“编一份手抄报”、“编演短剧”、“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这些都属于这一范畴。像“编演短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多方面的展示学生的个性,能使每一个学生找到发展自己个性的空间。活动中有剧本的编写、道具的制作、背景的布置、音乐的处理、剧目的演出等,整个过程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关注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对科技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中设计的“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和“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把视野投向科技世界。“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要求学生分组搜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古诗,从中摘录出涉及到交通的诗句。从道路交通和通讯交通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同现代的交通、通讯进行比较,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极大的便利,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为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尽管农村中学经济落后,学生素质偏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与城市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把握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就能找到适应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