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建厂

投资建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建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资建厂

投资建厂范文第1篇

看了上面的一段炉子和秸秆煤的对话,不禁让人和那炉子大哥一样产生了疑问,这秸秆是怎么变成煤的呢?变成煤后和以前又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秸秆煤成型机发明人曹磊先生,也顺便了解到了秸秆煤成型机推向市场后的反响情况。

研制秸秆煤成型机

秸秆成煤三大变化

曹磊告诉记者,启发他研制秸秆煤成型机的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农作物秸秆。秋收过后,大部分秸秆被堆放在田里,一小部分被农户拿回家当柴火烧水做饭。前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后者对厨房环境和百姓生活质量都有影响,他正是看到这些才把目光放在了秸秆如何变成煤的研制上来。曹磊从确立下研制目标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查阅资料、走访机械工程师、反复实验、多次调试等工作。2006年初,秸秆煤成型机研发成功了,一场能源革命也悄悄拉开了序幕。

秸秆煤成型机以秸秆类生物质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的条件下,通过高温高压把经过粉碎的松散秸秆热压成具有一定密度的块状“煤”。整个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只要把粉碎后的秸秆倒入上料口,不到半个小时,乌黑的煤块就会从一个管道口中倾泻而出,这倾泻而出的就是秸秆煤。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秸秆煤与秸秆相比发生了三大变化,热值提高:秸秆燃烧热值低,但成型为秸秆煤后其燃烧热值大大提高,1吨秸秆煤产生的热值与1吨煤的热值相当,在热值相当的情况下,秸秆煤的成本却比煤炭低很多;块状成型密度大:从秸秆煤成型机里出来的是块状的秸秆煤,其密度比之前的秸秆增加了30倍,密度增加也就意味着燃烧时间变长了,比如,原一棵玉米秸秆可燃烧20秒左右,但在变成块状的秸秆煤后就能燃烧3―5分钟;方便运输和使用:零散疏松的秸秆变成块状煤后,便于储藏和运输,可代替柴草、天然气、液化气、煤炭广泛适用于普通煤炉、取暖炉、热水锅炉、烘干炉、工业锅炉、中小型秸秆发电厂。另外,秸秆煤在燃烧时不会产生烟雾,更不用担心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

曹磊研制的秸秆煤成型机在民用和工业用上都有用武之地。民用上,可以开一家秸秆煤加工厂,为农户加工秸秆煤,收加工费,还可以生产秸秆煤来销售;工业用上,随着国家对建设秸秆发电厂工作力度的加大,各地秸秆发电厂高价收购秸秆煤也为秸秆煤的销量提供了渠道。曹磊成功研发秸秆煤成型机的消息在被当地政府知道后,政府主动为他提供了一块土地,让他建秸秆煤加工厂,并依据国家政策在税收上给予了优惠。工厂落成后,一边批量生产机器设备,一边大量收购秸秆生产秸秆煤,然后卖给当地的秸秆发电厂。卖给发电厂每吨秸秆煤的价格是260元,而每吨秸秆煤的成本仅是80多元,一个普通的秸秆发电厂一天就需要秸秆煤750吨。这么大的需求量,产生的利润自然非常可观了。

考察满意纷纷欲投资

联合办分厂全面支持

半年多的实际经营运作,充分证明了秸秆煤的远大前景和高额利润。在秸秆煤成型机专利申请号(200720025179.1)审批下来后,曹磊将机器推向了全国,那投资创业者对该项目的反响如何呢?

考察者来考察的时间和人数比预想的要早要多,每个人都是带着疑问而来。当看到秸秆变成煤和秸秆煤在炉内燃烧的全过程后,无不被机器的性能和秸秆煤的优点所征服。河北邢台的李先生在观看秸秆煤成型机工作时,赞叹地说:“我还以为这机器很复杂呢,原来操作这么简单,只要上料就可以了。”黑龙江的徐先生在亲手把秸秆煤放进炉内就静静地观察着,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才起身严肃地让技术人员帮他算一下,一个普通家庭冬季取暖需要1.5吨煤,按每吨煤600元计算是900元,如果使用秸秆煤需要多少钱呢?技术人员告诉他,使用秸秆煤费用不超过300元。徐先生听后表示,秋收一结束就引进设备投资建厂,为了稳妥起见还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交了部分订金,预订了价值29800元的致富星518 ―A设备,因为他担心当地的权被别人抢先占去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走上科技致富之路,曹磊特决定面向偏远地区寻求合作办分厂的创业者,让各地都有一个能自动生财的小煤矿。总厂对分厂在技术、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详细周到的支持,确保分厂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产品能顺利在当地找到销路。同时,曹磊也看到了秸秆煤在北方农村的市场前景,北方冬季时间漫长,取暖费用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如使用秸秆煤至少会节约2/3的费用。下一步工作,曹磊将亲往东三省、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做宣传推广工作,把秸秆煤加工这一环保节能项目打造成适合农村中小规模的重点加工工程。

相关链接:1、秸秆煤成型机属全国首创,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玉米秸秆、豆秸、棉秆、稻壳的收获季节马上来临,欢迎有意此项目的朋友尽快联系。2、一台秸秆煤成型机相当于一座小煤矿。现急招全国地、市、县级商。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工业园(泰安自然新能源有限公司)

投资建厂范文第2篇

作者:【美】斯蒂芬?李柏、格伦?斯特拉西

译者:刘伟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版次:2008年1月第1版

《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的作者斯蒂芬?李柏是华尔街有名投资人士,2004年曾在《石油效应》一书中提前作出全球油价大幅上扬的判断而名声大噪,联系到在几年前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前他的准确预测,因此写于2006年的这本著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书高密度地覆盖挑战性内容,试图超越投资界、传媒界的知识藩篱。斯蒂芬?李柏认为,华尔街、美国政府、媒体都缺乏远见,这跟人类历史上若干衰落的文明形态曾有的固执心态相类,而投资者也因集体性盲目不断重复和放大错误。他认为,内外部因素使得未来超高油价不可避免,而人们对科技和新能源的错误期待将加剧未来的石油危机。

来自投资界的斯蒂芬?李柏谈论油价的最终落脚点仍是投资建议。首先,在高油价助长的高通胀时代,现金投资无异于自损财务安全的最笨方法,同理一般债券投资也变得没有价值,股票以及多样化股票投资组合方案同样蕴含着灾难性风险。其次,应尽快抛售和消耗石油有关的公司股票,包括经营效益与油价紧密相关的航空、汽车、化工业,以及高通胀时期股票价格收益比率显著下降的化妆品、食品、零售业。第三,建议购买黄金、石油及各自关联产品股票。第四,投资房地产,斯蒂芬?李柏推荐通过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选择最具活力的房地产版块进行交易。

要知道,斯蒂芬?李柏给出上述建议是在2006年,当时美国房市形势一片大好,次年陆续陷入危机的新世纪金融公司、贝尔斯登基金、美林、花旗都是市场的宠儿,房贷证券化产品被视为资本市场上继网络科技概念之后的又一大关键支撑。所以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人给予《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高度评价“如果能够按照书中的建议进行投资,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是华尔街对投资者的一种诱导。

对照上述四条建议,现金、直接债券、股票投资不如金融衍生产品那样可以给资本运作放带来更大利益;而被视为高油价背景下投资者累赘的工业和日常消费品行业更适合巴菲特长期持有的逻辑,也不会频繁光顾华尔街寻求资金支持(投资银行家也就少了很多赚钱的机会);黄金、石油及各自关联产品说起来赚钱容易,实际上期货、现货分离操作的复杂性让非专业投资者望而生畏;说到底,最容易实现投资的,就是房地产投资,整本书的重点巧妙地隐藏在一个小角落里。只可惜,斯蒂芬?李柏和他的华尔街朋友们,像《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一样,“猜中了前头”(油价上涨),但“猜不着这结局”(房贷证券化模式的崩盘)。(编者有删节)

《下一个疯狂是谁》(“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版

央视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推出《下一个疯狂是谁》在内的“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确实值得一读。你可以把《下一个疯狂是谁》这本书当成警示录,自然也会有读者可以从中学到门道。被炒作如神的普洱茶到底有何功效、起源在哪里,识别、收藏、投资的基本常识包括哪些,投机者、做局者、癫狂者、尾随者的各异举止,尽在这本书中“热钱煮沸普洱茶”一章。其他章节中还包括玉石疯狂、红木(家具)疯狂、艺术品疯狂、权证疯狂、特许加盟陷阱,联系起来看,这就是富起来的中国人的投资浮世绘。

四国演义

(美)莫里斯 著,李宏强 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12出版

“大国崛起”是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谈到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时候,安德鲁?卡内基、约翰?D.洛克菲勒、杰伊?古尔德和J.P.摩根四位商业统领者就出现了,他们是19世纪美国经济迅猛增长时期站在幕后的大亨,而正是这一时期使美国在日后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富有、最具创造力、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四国演义》讲述的正是这四位商业史上的历史人物。

证券分析实践:投资王道

林森池 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10出版

从事证券分析接近四分之一个世纪,被誉为香港第一代金融分析师的林森池以香港市场几十年发展为分析背景,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几只“千里马”公司进行具体分析,如汇丰银行、恒生银行、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鸿基地产、香港电灯等,阐明了其长期发展过程中能够几十年稳步发展的内在因素,就是拥有市场经济专利。他提出的市场经济专利和巴菲特的特许经营权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以培养价值投资思想为目标,又给出了分行业龙头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具体过程,是价值投资者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展 会 资 讯 广东盛世财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约

2012中国国际租赁产业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2/10/25-2012/10/27展会地点: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亮点:为实现融资、融物、合作、共赢的目标,开创租赁业多样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格局。

参展内容:融资租赁:租赁物为各类机械设备及2手设备,包括建筑机械及设备、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及设备、电气设备、非开挖机械设备、高空设备、港口与航道设备、农用机械、纺织机械、环卫机械,医疗器械设备、印刷设备、航空、船舶、工程运输车辆等:经营性租赁:商务机、游艇、高中档轿车、乘用车、客运车、家电、办公家具、高档家私、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数码电子、奢侈消费品、海上运动器材等;相关服务:银行、保险、投资、担保等金融、融资产品及服务。

2012上海第八届投资理财金融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2/11/9-2012/11/10

展会地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市漕宝路88号)

投资建厂范文第3篇

    1国家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产权市场参与国企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近期表示,要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目前国资委已经研究起草了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进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新36条”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时明确提出,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要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同时提出,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资产处置、债务处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依法妥善安置职工,保证企业职工的正当权益。关于产权市场业务创新,“新36条”具体提出了指导方向,例如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等。可以说,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于民间资本进入诸多以往难以涉足的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都开了绿灯,那么,如何为民营资本铺设绿色通道,破解民营资本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则是产权市场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2产权市场的独特优势在于项目与资本对接的零距离

    产权市场的传统业务见证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几个纵深阶段,从并购到改制、转让到重组,各类资本的有序流转,逐渐使产权市场的资本特性显现出来,也使得在以往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等弊端得以消除。近年来,随着国企改制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产权市场在业务创新与拓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股权、债权、行政资产、排污权、金融资产、文化产权等已经全面开始在产权市场公开挂牌转让,公共资源、垄断领域,增资扩股等等,都在产权市场找到共事、共赢、共发展的市场平台,真正实现了项目与资本对接的零距离。首先,就垄断领域的市政公用事业以及石油、电信、金融、能源等产业而言,大都在国有范围之列。根据国家规定,相关企业的整合重组以及改制,必须进入产权市场挂牌进行公开交易。因此,产权市场作为优质项目聚集地和行业信息发散源,必然会引起民营资本的重点关注。其次,民营资本近年来的大规模投资与扩容,特别是涉及国企改革的转让与交易,大都在产权市场实现了可观收益,大量的国企改制项目,吸引了大批民营企业进场淘金,寻找可能的市场机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可以说目前已经有众多民营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以及外资等在产权市场中都成功开辟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3创新业务品种,优化融资手段,搭建民营资本投资绿色通道

    产权市场发展到今天,也面临严峻的业务转型与市场拓展。如何顺势而为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场交易,需要产权市场在继续规范做好以往的信息披露、市场组织、交易鉴证的同时,进一步创新业务品种,优化融资手段,切实为民营资本搭建起破除“玻璃门”的绿色通道。

    3.1完善产权市场服务链条,进行项目与资本进场的无缝对接当前民营资本的投资门槛高,投资成本更高。产权市场要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聚集、资本集中、服务公正、成本优化的优势,设立或吸收更多的为产权交易上、下游服务的边缘机构,形成集约式服务体系,整合评估机构、法律服务、审计风控、产权经纪、研发机构、投资咨询、投融资机构、银行等各类现代市场资源,形成产权交易一条龙服务体系,大大降低民营资本的投资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3.2探索建立包括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整合民营资本资源,降低进入门槛股权投资基金作为资本结合产业的重要形式,是资本市场中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它的发展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疏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特别是有利于整合各类民营资本,一方面解决行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能够将各类零散、分散、松散的民间资本整合成为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事实上,江浙大量民间资本已经充分参与到股权投资基金行业中。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到股权投资基金,可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而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民间资本规模较小,相对分散,流动性大,运作较为谨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等弊端。

投资建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审计 缺位 对策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我国审计机关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固定资投资各项目进行真实与合法性的审核,是国家约束和督促固定资产投资各参与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既可以响应国家反腐倡廉行动,进而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促使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监控政府投资基金的运营,获得固定投资项目收益数据,对固定资产参与建设方具有约束和监督作用,促使各参与方能够合法运营资金。二是能够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投资项目的效益性进行审查,确保公共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政府和企业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可以有效遏制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建设参与方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明确各级的经济责任,其警示和约束力都能够有效遏制经济犯罪和腐败行为的出现。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常见缺位的原因

(一)审计组织结构不科学

近几年,随着我国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审计盲区,致使审计部门做出不全面、不符合实际的审计评价报告。一方面是审计机关的监督地位不明确,以至于其审计监督职责不能开展;另一方面是审计机关缺乏技术力量和专业能力较高的审计人才,难以全面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工作。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原有的旧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审计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设计以及施工等都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审计与监督,为此就需要对各个阶段构建不同权重的审计评价指标。

(二)审计机关管辖权混乱

审计管辖是审计机关确定的审计对象的范围划分,明确地审计管辖权范围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增加审计人员的自觉性,提高审计效率。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由于上级审计机关不能及时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授权,审计机关的监督管理权力不集中,审计部门监督权力受到限制,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一些建设项目资金没有审计部门来监督。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复杂

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涉及的资金数量较大,投资周期较长,投资项目参与方有较多,这些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比一般审计要更为复杂,不仅仅要对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审查,还要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使用材料物价进行时间上的转换,要求各参与方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这都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审计的难度。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审计要求审人员具备综合性的分析能力,既要求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知识。

三、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缺位的对策

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审计法作出的对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相关的规定都不能完全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制定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各个环节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使得审计方案实施过程做到有法可依。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需要加快出台具体的固定资产审计规定和处理标准,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建设各参与方的监督与约束,减少人为干扰,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更加客观。

固定资产投资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计。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审计都是在项目完成之后进行,这就增加了固定资产审计的难度,为此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进行过程中就可以将审计人员包含在内,审计人员全程跟踪项目实施过程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审计对投资项目各环节中权利的约束。

投资建厂范文第5篇

银行间市场是一个巨大“资金池”。向资金池里面注入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外汇资金流入、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和新增贷款创造的存款。从资金池里面抽走资金的主要因素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央票、正回购)、财政存款变动和商业银行超额备付变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松紧状况主要由上述变量决定。

在注入资金方面,首先,我们考察“资金池”中的外汇资金流入因素。外汇资金流入主要由贸易顺差、FDI和国际短期资本(即所谓的热钱)构成。2011年前4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约为104亿美元,较往年有所下降,但随着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将逐步回升,预计2011年全年贸易顺差仍可高达1400亿美元,继续成为外汇资金流入的一个主要因素。FDI一直较为稳定,前4个月约为388亿美元,平均每月规模在80亿美元至125亿美元之间的水平,全年预计通过直接投资渠道流入的资金约为1200亿美元。国际热钱流入境内是一个重大因素,前4个月热钱流入规模约为1959亿美元,月均高达490亿美元。由于美国仍未表示要马上退出低利率政策,因而,国际资本继续流入境内动力将保持年初以来的强劲态势。综合贸易顺差、FDI和热钱因素,预计未来月均流入境内的国际资本将保持在30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之间的水平,约合2000亿元至26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其二,考察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2011年前5个月,由于存在加息预期,机构对低利率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协议的购买意愿不是很强烈,因而央行在公开市场上难以提高回笼资金的力度。这也是“月月提高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6月份,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高达6010亿元,为2011年的第二个到期资金量较大的月份。随后的7月份至11月份,到期资金量逐步缩减。据此判断,经过6月份后,资金面呈现紧缩的趋势较为明显。

其三,我们考察新增人民币贷款创造的存款资金。2011年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已经投放29946亿元。按照2011年的信贷规模指标7.5万亿元计算和季度平衡投放政策,在余下的5月至12月,月均投放规模在5625亿元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1元贷款投放后将有0.65元的存款被创造出来。由此,年内由于存款创造而流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月均约为3656亿元。但这里需要指出,贷款派生的存款主要部分被用于企业居民之间经济活动的结算,只有少部分被商业银行用作相互之间的同业存放和拆借,这部分同业存放和拆借才构成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按经验预估约占15%。因而,贷款派生存款因素平均每个月注入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约为500亿元左右。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情况,注入银行间市场“资金池”的资金在2011年6月份将高达9000亿元,7月至12月下降至月均约为4500亿元。下面我们进一步考察抽走“资金池”的资金的动因。

首先看商业银行的超额备付水平。在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通道中,商业银行具有下调超额备付率的动机,以节约资金成本。然而,超额备付率不能无限制下降,不然将危及商业银行日常支付功能。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经验,超额备付率最好保持在1.5%至3%的水平。而201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超额备付率在最低水平1.5%左右徘徊,未来基本上没有下降空间,只有上调空间。超额备付率与机构预期息息相关。在持续的紧缩调控和难以吸收存款的金融环境中,为避免支付危机,商业银行将逐步提高超额备付水平,初步估计将提高至2%以上的水平,由此,按照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5.62万亿元计算,银行间市场“资金池”将被抽走约3781亿元至1.1万亿元资金。

再看财政存款。财政存款是财政部存放在央行的资金,相当于将银行间市场“资金池”的资金抽走。我国财政存款具有季节性特征,由于年底因素和春节后项目开工因素,每年的12月份和3月份财政存款将出现大幅下降,但是,从2011年4月~5月开始,由于税收因素,财政存款将持续增加,月均规模在1000亿元至4000亿元不等。也就是说,从5月份开始,财政存款增长将持续抽走银行间市场的资金。

最后看央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当前央行面临两个“压力”:一个是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一个是国际热钱持续流入。2011年年初以来,央行每月提高一次法定准备金率主要是对付上述两个“压力”。由于通货膨胀压力仍较高,热钱流入还将持续,我们预计年内央行还有提高约4次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将从银行间市场抽走约1.5万亿元的资金,以对冲热钱流入。除了法定准备金率,央行将继续使用央票和正回购协议回收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特别是,央行已经推出3年期央票,深度冻结资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内余下的6月至12月,除了6月份到期资金量(6010亿元)较大外,其余月份到期资金量比较适中,月均2500亿元,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可以对冲到期的资金量,而且,3年期央票还可以协助法定准备金工具大规模冻结热钱流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

从上述银行间市场“资金池”供求对比看,资金注入量仍较多,抽走资金主要看央行的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考虑到通货膨胀严峻形势,我们预计抽走资金的紧缩政策将持续。而且,市场机构紧缩预期也在聚集。

其一,创新高的法定准备金率水平加重紧缩预期。目前大型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1%,中小银行为19%,法定准备金率水平正在接近商业银行正常可承受边界。我们运用商业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均衡模型计算的准备金率边界如表2所示,大型银行正常可承受法定准备金率边界为25%,中型银行为22%,小型银行为21%。如果进一步紧缩,超越正常可承受边界,将触动一些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或者迫使一些小银行出售信贷资产。而接盘的只能是大型银行,因为大型银行资本较为充足一些,存贷比也较低,历来是银行间市场上的资金输出方。那时,市场利率可能将突然大幅飙升。

其二,存贷比控制和“脱媒化”加剧存款竞争,刺激紧缩预期。监管部门一直要求商业银行严守存贷比指标,大多中小银行面临存贷比压力,而且,当前由于“负利率”导致的银行存款“脱媒化”也越来越严重,未来银行吸收存款将愈加激烈。尤其是“6月30日考核”将至,商业银行纷争存款将刺激资金紧缩预期。

其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融资计划也可能刺激紧缩预期。2011年年初以来,商业银行资本金变化不大,但随着信贷投放和风险资产扩张,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而银监会为控制系统性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及时补充资本金。在年内,商业银行可能需要利用IPO、增发、次级债券、资本混合工具融资约5000亿元,以补充资本。由此也会刺激市场机构的资金紧缩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