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

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

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长期整治;公众参与

一个城市越是面临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潮流,发掘和维持它的地方性和历史传统就越是显得重要。而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城市都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近几年天津的经济和城市建设都飞速发展,但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 天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大拆大建”与可持续发展宗旨相悖

近几年天津城市的发展,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城市建设上,还是居民的生活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城市建设上,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使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区,遭受了毁灭性的重创。

“大拆大建”与可持续发展宗旨相悖。可持续发展概念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方式意味着将大量的可利用建筑拆除,然而新建筑的建造过程,又会产生新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产生新的废弃物,占用更多的土地,增加新的环境负担。这种方式对整个“地球村”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1.2 文化生态观有待加强

建筑反映人类的文化,它必须服务于人民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建筑具有物质功能(居住、工作、娱乐)和精神功能(情趣、风格、审美等),建筑的精神功能产生了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城市文化的永恒价值的创造,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固有的文化特色。因此,城市建设应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保持城市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努力挖掘传统城市文化内涵,谨慎对待老城中尚待改造的历史街区,使传统的街区发挥独特的魅力。

1.3 一切为交通让道的思路值得反思

现代城市的交通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历史性地区的道路网也应防止承担过多的功能,否则会使需要保护的环境遭到破坏。在交通问题的处理上,缺少交通量会给古老地区的生活带来困难,而过多的交通量会造成迅速降低古老地区的价值的危险。在狭窄的、通风不好的古老街道上,也要避免重型车辆驶入,造成震动破坏古建筑,而且空气污染和噪声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1.4 公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历史街区积淀了悠远的历史文化,逐步形成了由多个阶层、多种群体共存的社会,每个阶层都有其不同的利益和价值趋向,由此,导致整个社会存在多种利益和目标。当前的历史街区改造,基本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规划师的价值观取代了市民的价值观,或是政治及经济能力强的阶层利益得到体现,而忽视了经济能力弱的阶层及其要求。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收入分配的过于集中化,也极大地阻碍了公众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参与。

2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对策

2.1 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充分展示历史街区固有的价值

保护历史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再利用。目前国内的历史街区保护工作重在修护,在再利用、再发展以达到适当管理维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保护目的方面,缺乏进一步的考虑,缺乏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可行性。

历史街区的保护应不但是要保存其完整的历史风貌,而且要最大限度实现其潜在的价值。这价值不仅包括其历史价值,而且还包括其使用、文化、商业、旅游等价值。历史街区保护要以其本身资源为依托,既要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还要尽量与利用相结合,充分挖掘其自身的利用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周庄的总体规划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确定了充分利用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地民俗传统发展竹编器具、服装刺绣等手工艺工业和富有特色的饮食业,举办灯会、划船等民俗活动,充分利用了古镇的旅游资源,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又为古镇保护和改善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2.2 坚持长期整治、小规模“有机更新”的改造方式

整治是对构成街区的建筑、环境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整理、修缮与调整的行为和过程。但历史街区的整治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入的过程,整治过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还要继续去解决,因此,整治是永久持续的。“五大道”地区的综合治理基本上是走的这一条道路,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所以,历史街区的整治应既不同于推倒重来,建仿古一条街,也不应是“大拆大建”的整旧变新,它应是一种以逐步恢复街区历史传统风貌为目的,渐进式的整旧更新行为。坚持长期整治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复原历史街区风貌,真实地将历史完整地传给下一代。不仅在历史街区,即使在整个历史文化名城中,也应坚持小规模的有机更新方式,这样既易于保持建筑文化的延续,也有助于保持原有社会网络的稳定。如针对二战后大规模的拆建为主的城市更新模式的反思后,法国的城市建设已转向小规模、以渐进的有机更新方式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运用保护型的城市设计,在严格的法规控制下,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出发点,进行小规模的建设和长期的城市环境整治,使得城市景观创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互依托,逐渐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增加历史地段的场所感和亲切性,从而逐渐提升历史地段的文化品位及地区的经济活力。

2.3 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是规划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

由于历史街区保护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发展、环境特色维持、街区景观的创造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也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法规,如补助金制度、补偿方法、开发权转移制度等,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以确保历史街区不受建设开发干扰和遭到建设性破坏。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保护法规是保护实施的关键。

保护过程中,付出代价最大的可能是保护区中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因保护受益的却是整个地区、整个城市,或许更多.这使保护更具意义。要正确引导居民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要仅从自身的角度考虑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要制定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法规文件,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完善,搞好宣传工作,鼓励公众参与、合理分担资金。只有居民认可和支持的规划,才能保障其顺利实施,参与者还能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从而使规划更加合理可行,这是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所在。

3 小结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继承和保护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化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有机更新”的方法来保护和改造天津的历史文化街区,让天津这个开埠城市海纳百川,留给我们万国建筑博览的宝贵遗产。

参考文献:

[1]曾坚等,城市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创造城市文化的永恒价值,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国际大会特邀发言稿

[2]赵秀萍,对天津市租界区风貌建筑与特色街区保护的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严建伟,天津市租界住宅的保护与更新,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