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是全面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在网上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受到挑战:在七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电子图文面前,教师只能做学生与信息系统间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人。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依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高效率地开展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活动。
二、为什么选择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研究课题?
概括地说,是网上阅读与写作的物化条件以及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的完美结合,使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成为可能。
1、本校两个电脑教学室120台电脑全部与因特网连接,中文网页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取之无穷。
2、网上阅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一、新颖性。方尺荧屏,现天地本相;鼠标一点,驱中外古今。网上信息,与时代同步,共生活呼吸,可以激发学习者对天下事的热情,引起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学习如何立身处世,学会如何竞争求存。由于新颖,也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
第二、广博性。网络资源广博;即使是为学习者能有效地阅读而提出一些范围方面的要求,可供阅读的材料仍然是十分广博的。正因为如此,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素材,作文时才言之有物。
第三、沟通性。纸质印刷品读物,其不足之一是时空的阻隔造成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隔膜。而用电脑进行网上阅读,学习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作各种沟通,研讨论辨,置疑释疑,交流心得,从而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第四、创造性。每一个网上阅读者,面对林林总总万象皆备的信息,必须拿出个人的主见,对于每一个材料的取舍判断都得由自己作出,而不能依靠教师或者教学参考书。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与创新性。学习者必须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教材阅读时的被动局面,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进行创造性阅读,从阅读中发现并摄取“于我有用”的信息。
第五、便捷性。利用粘贴等技术,学习者可以非常便捷地存储和利用信息,凡是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在无需繁复抄录的情况下,存储到个人的信息库里去(或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具备这种能力,就能适应当今社会信息迅猛增长的趋势。以往那种“半部《论语》治天下”、“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低效率的学习法是越来越落后于时代了。
三、教师怎样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工作的强度也会加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得作周密的调查研究。
第一、备课。首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语文能力建构的阶段性特点,确定各次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能力培养目标。就某一次教学活动而言,网上阅读与写作虽然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但教者应该有所侧重,不应该眉毛胡须一把抓。其次,教师必须了解网页上相关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在上课时能指导学生迅捷地找到信息源。否则,学生在得不到教师的指点时,一上网,就如同初次出海的渔夫到了大海之上,不知道到哪儿撒网才可以捕上自己要捕的鱼。又其次,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计算机诸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声音、图像等媒介,创造生动活泼的可以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境。再次,教师必须对整个训练程序作出预测,诸如时间的灵活分配,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可能出现的障碍,媒体操作方面可能出现的故障等等,都得有缜密的考虑,预备应急措施。比如网上“塞车”现象的消除,我们常常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尽量考虑信息源的广泛性,如果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有可供阅读的材料,那么,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塞车”现象。二是购买相关的光盘。三是将某些网页可以下载的信息移置到校园网上。
第二、课堂。教师得充分利用监控平台,有效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或者进行评价与总结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训练能力目标,指示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即指明相关网址,利于学生快速上网。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教师应随时调阅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比如在网上阅读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不太健康的图文。学生在网上写作时,教师更应频频调阅学生习作,了解整个的写作情况及个别典型,以便写作后的评价。进入评价阶段,先可以由学生互评,教师得讲清互评的要求,如果要进行网上讨论,教师得课前帮助学生开辟讨论园地,如建立聊天室,电子邮箱,留言簿等。这一阶段,教师要快速进入每个聊天室了解讨论的情况,把握成功讨论的群体的情况,禁止利用网上讨论而搞下三流的行为。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都得发挥监控平台的作用。
第三、课后。教师利用办公室上网的电脑和家中上网的电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然后在网上作出评价分析。然后,构思下一轮训练。
四、语文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的一般模式
1、设置情境,教师谈话;
2、学生讨论,确定目标;
3、网上阅读,摄取信息;
4、信息重组,网上表达;
5、师生评价,分析总结。
附:桂城中学语文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实验阶段性安排:
第一阶段、高一第一学期110周,掌握上网技能及中文输入技能;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网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广大农村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下面谈一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可采用的一些策略。
一、应用网络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
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系统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网络技术,建立友好的交互学习界面,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着眼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全面提出教学任务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如: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二、收集教学资源,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研究性讨论,开展专题研究
建设语文教学资源库,可购买现有的优秀资源,可开发贴近课堂教学实际的资源,可从互联网上下载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源,经过分类、归纳、整理入库,也可和各地区进行信息资源交换。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备课、编写教案、学案、制作课件、进行演示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网上练习、网上选题、拓展阅读等,从而真正保证网络教学的高效和优质。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教学是在老师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的。网络资源丰富、容易获取,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查阅资料,并围绕任务有针对性地对此做出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支撑语文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在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自信心
网络教学,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有所收获、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创造意识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象、快乐的事情。
四、建立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的方式,运用多元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在开展语文网络教学的同时,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方式。可以借鉴“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将每个学生学习记录整理成个人“文件夹”,它包括学习计划、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写作积累等,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形成作品为基础,将自评、互评、师评等有机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使得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网络环境下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
一、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促使语文教学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具体来说,首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采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发挥诙谐语言的魅力,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其次,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文章或者图片,并且在课堂中展示以及和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调动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的热情,同时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步骤的不断调整和改善。再者,在课堂提问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恰当的结合课本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闪光点,在充满乐趣又极具思考性的提问中大大的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总而言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 发挥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独有魅力。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开展进程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称为备受欢迎的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情境创设教学法的魅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详细一点来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的形式多种多样,需要教师根据即时需要作不断地调和以及运用。
比如在教课本内容教授时,教师可以将有趣的内容改编成话剧的形式,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人物角色,让同学们在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表演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中促进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和补足,诸如《皇帝的新装》等故事类型的文章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策略。还有,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创设想象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音乐以及图画等教学用具的结合,再现课文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得自己仿佛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为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所学内容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良好天地,像诸如广告牌、新闻联播、日常交谈等等的生活场景都是学习语文的良好天地,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的与大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见闻到的有关语文的现象和感受,在交流和沟通中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促进作用。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进步的新的机遇和发展的更广阔的平台,良好的加以结合和运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语文教材相对来说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没见过三峡,对于三峡的神奇美丽不能得以深层次的体会,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三峡的壮丽在课堂中展示,并配以适当的音乐陪衬,让学生在充满氛围的观看中不仅深刻感受到了三峡的奇异,而且对于课本中描述三峡的语言有更高层次的理解,促进课本的学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多媒体辅助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要注重学习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浏览相关网站、阅读优秀作品等形式开阔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为更好地学习语文作好强有力的铺垫。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专属语文网页、班级QQ群、趣味语文知识网站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结束语:素质教育的普及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只有根据最新形势和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得教学适应时代以及新课改的要求,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使得语文教学适应学生个性成长特征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泰艳.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
一、投身教学过程管理,踏实进行教学指导
通过视导,我发现我县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全体学生写字水平不尽人意;二是课外阅读名存实亡比较严重;三是习作教学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与各校领导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下一步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首先,为了提升全县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我要求各校一方面要切实用好每天十五分钟的写字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写字。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30+10” 模式,即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都要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或是练习写作,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我通过交流让全体教干教师明确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课外应该做的事,它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号召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创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打造“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的书香校园。再次,针对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各校要不断改变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方式,坚决杜绝学生作文以书写定质量的误区,要务实评价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努力把教师的注意力引领到关注习作的内涵上来。同时,我还提出了学生习作评改三部曲,及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评改,积极拓宽习作评价的途径,把老师的主要精力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创新习作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 2 3 4 5二、密切关注教研课题,指导教师深入开展研究
12月份,根据县教研室的统一要求,我们小学组几位教研员分别对县第八期小学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结题工作,其中我参与了68项小学语文课题结题论证工作,在活动中,通过听汇报、提问答辩、互动交流、专项指导,我努力让每个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严肃性,而且为老师下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指引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我发现我县教学研究课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结题报告撰写不规范、研究成果主题不集中、结题材料杂乱无章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每到一校,我一边对课题进行鉴定,一边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辅导讲座,帮助广大教师明确结题报告一般包括九个部分: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分析、研究结论与思考,其中“研究成果与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干部分,应该作为重点来写,决不能将其变成发表或获奖论文的叠加;让广大教师明晰结题材料一般包括主件和附件两个部分,主件指结题报告、结题论证书、研究成果,附件指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调查报告、实施手册、案例分析、阶段总结。另外,我还告诫老师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定要做真课题、真做课题,积极围绕课题撰写博客和论文,用心留下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并借助课题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一大批学科教师积极科研的积极性,尤其是提高了青年教师以研促教、研教并举的认识,为下一步小学语文课改向纵深推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1 2 3 4 5三、关注课堂教学研究,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首先,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参考》和《综合性学案》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为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有效实施,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搭建学科教学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整体备课质量,我积极配合刘主任组织召开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考》和《综合性学案》编写与修改工作会议,根据一线教师在平时使用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剖析,同时结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提出了下一步具体的修改建议,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初稿、互审、定稿工作,目前已经校对完毕,交给出版社和印刷厂印刷出版。
其次,率先垂范,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在我心里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研员不能仅仅是一个教练,更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水手,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办公场所不应该仅仅在教育局办公室,更应该在一线的课堂,一个优秀教研员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更应该投入实践写下水文、上下水课。本学期,为了切实了解“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曾深入青口小学和实验小学上下水课,设身处地去感受老师研究中的困难,及时提出整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丝丝忧虑——一方面“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将导致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注重让学生教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辅导能力毕竟有限,往往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并不能让学困生充分掌握知识,这样大多都是优秀学生在“表演”,老师很难发现学困生的问题,难以找到点拨的关键之处,从而使得学困生以前昏昏,以后也昏昏。其次,“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应该因学科而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多少留有尝试教学法的影子。这样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合理科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有诸多不适合的地方。语文是一门情感性、情意味比较浓的学科,如果一节语文仅仅定位于学会了几个生字、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几个知识点,那么语文就失去了本性。因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应该注意情境的创设、力求言意兼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努力做到“六要”,即自学质疑要指导、交流展示要训练、互动探究要深入、精讲点拨要得法、矫正反馈要及时、迁移运用要有度。
1 2 3 4 5再次,依托学科基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开展教师业务培训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行到”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巩固与推广小学语文教研成果,真正发挥以研代训、以研促训的作用,本学期我和刘主任一起切实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各类活动对教师进行思想引领、专业引领。
第一,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
1 2 3 4 5第二,扎实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
第三,组织成立了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
在我心中,一直认为语文老师不写文章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所以,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中,我们特地邀请了欢墩小学李大市老师为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精英介绍什么是博客以及怎样撰写博客,在活动的最后,我表达出自己的愿望:依托凤凰语文组织建立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已经拥有成员66位,发表博文和回帖近千篇,教师博客点击率超过了三万次,如今我们的团队已经成为凤凰语文网上最受欢迎的团队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三环节任务驱动法
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谁漠视了信息技术谁就会落伍!在学生已学会信息化生存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固守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显然就不合时宜了,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应当主动融入其中。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的议事日程。2012年末教育部确立了首批56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我校荣登教育部确定的首批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行列并承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课题。
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优质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我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教学与管理双轮驱动”策略,大大加快了步伐,稳步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工作的进程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如下。
2005年前,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视机终端与学校主控室连接。建立了校园网及学校网站。4个计算机教室,学生成绩实现计算机统计及评估。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普及性及专题信息技术培训。
2005年每个教室就配备了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备,装备了2个语音室,4个网络教室。
2011年9月学校给全校教职工配备联想笔记本电脑。2012年启动了计算机阅卷系统。每个教室配备了多点触控电脑。
2012年底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并承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课题。
2013年4月包头一中成立“教育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办公室。
2013年11月包头一中录播室投入使用。
2013年10-12月,在高一年级九个学科开展第一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
2014年1月1日学校全面应用数字校园综合平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014年4月给一线教师配备E人E本手写多功能移动办公系统,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2014年4月,在高二年级开展第二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
二、学习摸索、总结提高,努力探索适合高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之路
为什么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和信息技术有什么关联?又如何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一系列问题在我们实施课题之前,在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中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或者说没有进行过系统认真深入的思考。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其量停留在使用PPT 的水平上。而对于触控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互联网、微信、微博、QQ群、云技术、几何画板、慕课、翻转课堂等与教学的有效融合考虑甚少,做的更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命题真正走入我们的视野是从2012年我们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开始的。我们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三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教师们深切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魅力。在改变、改革、改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对学生有再认识,和谐了师生关系,同时从多层次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素养及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摸索初见成效。
通过摸索,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的基本方式呈现为:“三环节任务驱动法”。教与学的过程形成一个链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学习,而是把教学看做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有机的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的“三环节任务驱动法”,见图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的基本类型如下。
1.实验探究型
如生物“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老师把演示实验做成微课,课上展演。学生按小组分别利用网络等媒体查阅资料,完成同一知识的不同类型实验。制成课件,课上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这是一个相当历练师生的过程,其实也真正体现了学习的魅力与真谛。
2.课题研究型
如数学“统计中回归分析的应用”。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相当长时间里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形成报告,做成课件,课上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教师的灌输;多了学生的思考,少了教师的讲解。在这样的充满兴趣的课堂,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把传统一带而过或流于形式的数学应用课,变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科学思想及锻炼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大舞台。
3.技术应用型
如数学的“利用几何画板研究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的研究“。基本教学流程是师生围绕几何画板这个软件的应用,老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培训,掌握其功能及用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给出不同的研究问题进行研究,做成课件,课上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效果好。
4.网络结合型
如语文“人生的境界”、“学做一个人”、“春夜宴桃花园序”。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指导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知识,利用QQ群、博客、说说等同组交流,形成结果或写心得感悟等,再发在QQ群、博客、说说里,课上老师选择其中优秀的同学说说、博文,通过读取(避免直接联网或受网络运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截图等方式与大家分享,播放音视频片段,形成共鸣。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课后拓展、延伸,完成教师任务或自学,发表在QQ群、博客、说说里,继续与师生交流。再如政治“收入与分配”、历史“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地理“自然灾害”。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教师要求,利用网络分工查阅、收集、汇总并整理资料,并初步确立小组研究方向;教师再根据每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确定小组主题;小组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深入论证本小组主题并制作成展示课件;最后课堂呈现小组研究成果。课后拓展延伸。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
改变了教学方式,翻转了课堂,
有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1.三环节任务驱动法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双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反思。以学生为主体反映在“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或安排提供的任务,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成果及遇到的问题,师生质疑、释疑,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三环节任务驱动法”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2.“三环节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及学习原则的达成
“三环节任务驱动法”呈现的课堂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高效地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态度三维目标。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表达交往能力、倾听理解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由此而辐射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班级凝聚力等都有所提高,真正体现联合国提出的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
3.“三环节任务驱动法”的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反思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翻转了课堂
学习的时间、空间、地点、内容、方式等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材、学校、教室、教师的传授,把学习回归到一个理性主动参与体验的状态。让学习形成发散性、辐射性的倍增效应。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生动活泼,体验学习的过程,虽然有点累,但累并快乐着。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如语文网上假期阅读作文博客,就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的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观念转变比做课重要
众所周知,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网络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与茫然。因此,“融合之道”在变观念,欲变观念必先培训,培训之要在明“技”用。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观念转变要把握几项原则
一是要与新课程接轨;与教师培养结合;与教学改革合拍;
二是要创造条件实现硬件支撑,并总结完善,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本末倒置。不搞表演,不作秀,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如果教学理念不创新、教育方法不改进,只是把电子白板当黑板、把PPT当板书,一会儿上网查询,一会儿小组讨论――如此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仅参与者索然无味,于教育教学效果而言,可能反倒是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