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三政治

初三政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政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三政治

初三政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总复习策略;夯实基础;强化巩固;答题能力;答题习惯

政治是中考必考科目,初三复习课知识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对于初三年级学生,备考任务繁重。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效果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广大同仁简要探讨。

1. 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面”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犹如先构建框架,再添砖加瓦的房子比较牢固一样,政治科复习也应先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但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

夯实基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及当年的中考说明,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2. 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连线”就是复习中用“线”把课、节、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具体做法有:

(1)用“线”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联结起来。如:以“环境问题”的“线”把初二的环境问题知识点和初三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活动课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点贯穿一起,以“精神文明”的“线”把初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点和初三发展先进文化知识点串联起来;以“”的“线”把初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知识点与初三活动课一国两制的知识点联结。

(2)用“线”对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首先是“文字类”,即以关键字、词把相关知识点归纳起来,如:根本、标志、实质、关系、特征等;其次是“数字类”,即以一、二、三等数字来归纳相关知识点。如:一条原理、二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律的两个特征;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四条基本国策等。

3. 突出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点”就是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焦点。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依据考纲,结合时政热点,回归教材。体现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题型开放、灵活、鼓励创新。为适应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注意做到:

(1)重视对历年中考政治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仔细研究中考样题,从中发现中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

(2)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方面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对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走出课本,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和学生自身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找准热点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3)以考纲为根据,关注时政热点,重点讲解教材中与时政热点紧密结构结合的内容,并可对内容进行分类处理:

政治类:如“中国梦”重要思想、“十的精神”、“两会”、“”“半岛问题”“”。

经济类: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制假售假、消费者合法权益。

科技类:如“中国航母”、“神十”、创新驱动战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文化类:如“感动中国人物”、“寻找最美××”发展先进文化、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民道德建设。

环境类: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未成年人类:如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

法律(权利义务)类:如依法治国、人身权利、家庭中的义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

4. 讲练结合,加强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提高答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复习原则。 教师的讲无疑是重要的,但不能面面俱到,要讲到实处,讲在点子上;要突出点、线、面知识;对重点知识反复讲,对典型问题、热点问题重点讲;对易混问题对比讲。在教师讲的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同步想、同步练的时间。通过这种以讲促练,以练带讲,讲练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准确审题,把握题意的能力、处理材料与知识联系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组织答案的能力、简洁有序表达答案的能力。

5.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答题习惯,避免无谓丢分

在中考的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在解题技巧上犯一些幼稚的毛病,如答题丢问,答非所问等。造成无谓的失分。因此我们应帮助学生在平时考试练习克服这些错误,抓规范训练,提高解题准确率。

初三政治范文第2篇

一、打消顾虑 树立自信 激起兴趣

学生不想学,不愿学,首先与学校长期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学生在七八年级就没有养成学政治的良好习惯。其次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以前学的不好,对于能不能学会心里没底,特别是一些不得方法学习的学生在识记硬背一段时间以后,感觉政治比较乏味,一旦碰到稍长一点的问题,就容易泄气。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打消能不能学好的顾虑,刚入班的第一节课,我就告诉他们:“初三的一年,政治课上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跟着我,你一定能背得会、记得住、考得好”。天天课前喊口号“我聪明、我能行、我自信、我成功。”开学初讲课的速度放的很慢,尽可能深入浅出,提问问题也捡比较容易的提问,争取让最差的学生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回答对了就让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慢慢儿,学生就找回了自信,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起来。

二、“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共同富裕是政治上的一个概念,就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实际教学中,我巧妙地把这一理念用在课堂上。每讲完一个问题,给学生留出来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记忆,背会后采取抢答的方式,抢答采取记分制,每回答一次正确了加三分,回答不完整了加一分,只要回答就让学生给以掌声鼓励。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比较活泼的,聪明的学生回答问题,一堂课也就那么几个人,一回答问题就有学生笑他。一个星期后,我把结果统计出来,对回答问题最多的学生,我适当准备了一些小纪念品,发给学生。虽然东西很少,可是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学生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可。这样这以后的课堂上抢着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连坐在最后排成绩最差的学生都主动回答问题。就这样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讲过去的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记住。

三、改善方法,学思结合,提高效率。

“方法不对头,简直累死牛”。我们的学生背书的过程,只是一遍又一遍不假思索的念书的过程,只是无意识的重复劳动,效率极其低下。针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问题。几千年前孔子就辩证地提出了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在实践中,我总结出:“通读写关键词思考再读再思考”学习方法以。对于一个问题先让学生通读一遍,然后写下题目和答案的关键词,依据这些关键词去思考,想不起来的再去读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去思考,直到想起来为止。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联系时政,贴近生活,化繁为简。

政治课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提起中日关系,神舟十号,蛟龙入海,学生们津津乐道。因此在课堂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生活、要关注热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命运要引导学生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适当的时政内容一定会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无限的生机。

初中政治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要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系统复习,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初三政治范文第3篇

一、注重课堂时效,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学科试题灵活,开放性试题较多,知识覆盖面广,大多与时政紧密相连,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时政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要想答好每一道题必须要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多积累一些时政热点和答题技能作为铺垫,只要前面三个方面做好了,做到了位,无论题目怎样的开放,所选素材如何新颖,它都必然和教材知识紧密相连,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夯实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进入复习课阶段,首先要求学生按照“框题———课题———单元”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枝干”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茂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对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并结合大量的教辅资料,找出所学知识的盲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理顺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融会贯通,夯实了基础知识,在考试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其次,我还要求学生再次整理学习笔记,理清知识要点,并根据大纲要求区分重点、难点。针对这些重点、难点我会详细地给他们进行讲解,如果在这方面有往年的中考题目,我还会结合题目进行联系讲解。这样,这些内

容会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即使课后很久也不容易忘记。

最后,加强基本理论的复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简称考纲)是初三思想政治课总复习和初中毕业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命题的依据,我们每个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复习及把握内在的联系。

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首先要熟悉考纲,熟记一些重要的观点,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

二、把握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定期收看新闻类节目、看报纸来了解国内大事或身边发生的事,关注国计民生。并利用学过的政治知识去分析,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而且,我每天都看早间新闻并及时告诉给学生。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和学生一起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与举措,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如抗震救灾、2008年奥运、三农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修宪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上海世博、住房限购、物价上涨、国际局势等等。将以上或近期出现的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做成知识板块,进行专题讲座,然后找出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针对热点问题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同时对每个热点问题能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启示等,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三、熟练掌握答题技巧,沉着应对考试

初三政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三政治 备考工作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第一阶段:全面开展复习,建立知识体系,强化基础 ,提高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打实基础,以课、节,框题为单位,全面开展复习,清理知识点,力求将每一个考点都全面掌握,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都能准确理解。夯实基础,这是做好复习工作的根基。第一阶段的复习不是只是简单地重复知识,而是在知识系统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要求学生要准确熟记一些可以出简单题目的知识点,也要要求学生可以准确复述课材中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我们教师也应该依照考纲帮助学生捋清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哪些是要求熟记的,哪些是要求理解的,哪些是要求会运用的。近几年来的中考,比较能体现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所考查的也基本是源于课材的知识点,只是变换了形式,通过课材外的“热点”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和灵活应用的能力,看学生是否能用所学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开放性试题也丝毫没有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比较繁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还比较低,要他们达到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所有的内容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在进行复习工作时,我们教师应该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和重难点进行全面详细的梳理和排查,鼓励学生不要固守于课材的知识体系,把相关联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他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科学大胆地进行横向、纵向的重组,并能够列出复习提纲,构建新的知识网络框架,力求将零散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将对知识由原来的“点”的记忆上升为“线”的记忆,进而再提高为“面”的记忆,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打好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最后,重视基础训练,着重讲评,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个阶段的练习要着重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以要进行面广、量大、题型多的练习。我们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要讲清各种题型的思路、特征和解题技巧,题目当中是否有陷阱等等,力求最大可能地减少犯错。例如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学生审不透题目,抓不住考题的本质,或者对解题没有把握时,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引导他们的思路往正确的解题方向拓展,引导性地帮助他们找出该题目当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与此同时,学习在进入到一定的阶段后,最重要的是灵活应用,在复习时,我们教师应该告诉学生题型有可能变化出现的形式,帮助他们灵活应对考题。可能变化出现的题目形式有“一题多变”,也就是说一个知识点的考查可以变化为多种题型出现在考生面前,考试中出现的单项选择、判断与分析、简答题等多种题型来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总之,在这个阶段,我们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但也不是说摒弃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才能轻松驾驭各种试题,所以我们教师要先将知识条理化,捋清知识,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提高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并且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第二阶段:进行重点,热点问题的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在这一个阶段里,复习的目标是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首先,我们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关于重热点开放性材料题的命题原则和解题思路。开放性材料题的问题一般从三个层次进行设计来进行考查:一是考查考题当中反映和表明的是什么问题;二是考查考题中所讲述的问题的原因、作用、意义是什么;三是针对考题中的问题,应该怎么做,能提出什么意见和建议,能采取什么措施、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说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分别是提出问题,剖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解答好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审题。首先考生要先看懂题目,读懂题目。其次要准确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也就是材料与课材知识的结合点。然后再认真筛选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再接着是要理清答题的思路和知识点的顺序,确定解题的步骤,将答题的要组织好语言。考生在在审题时,即使遇到陌生的题目,也一定不能慌,要相信考题虽然看似千变万化,但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只要扎实地掌握好全面的知识,任何题目不管怎样变化,都离不开教材的内容,只要沉稳审题,一定能答好题目。

其次,我们教师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收集关于时政热点和重点问题的材料,通过社会热点来理解考点。一方面在我们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处理信息,经常性地关注时政热点和重点,对时政热点应该紧紧扣住教材的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挖掘,但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和模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要将复习课变为讲条条划框框的填鸭式课堂,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致使课堂效率不高。应该从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问题,善于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摘取材料,多鼓励和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讨论现实社会中碰到的问题,增加趣味性,提高复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将重点和热点归类为专题,要求学生回归课本找寻相关联的知识要点,将知识体系结构进行适当的重新整合并归类。接着根据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原则,深入研究开放性材料题的命题方向和解题思路,拟定开放性试题复习策略,为学生设计出符合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来让他们进行训练。

再之,要有目的地,有归类地,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练习和模拟题训练,不能单纯依靠搞填鸭式的“题海战术”就想取得理想的成绩,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各类不同的题型进行专项训练,甚至是模拟考试,将每一种题型都进行训练,对一个热点都从不同的命题方向和命题方式来进行训练和强化。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查缺补漏精讲精练。

在复习的冲刺阶段,通过加强综合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掌握得还不够熟悉,理解得还不够通透的知识,并能够及时进行查缺查漏,补缺补漏。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历年来的中考考题,并在教师与教师间进行讨论,集合智慧,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优质的试题集。这个阶段主要是意在训练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对知识的再提高。

初三政治范文第5篇

一、学生教材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学期教材是上册教材的延续,主要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二、依法治国;三、承担社会责任。

2.本学期主要学习的是下册教材,共有三单元,六课内容,分别研究热爱科技、崇尚科学;走创新之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六个主题。

3.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大纲要求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创新与科技发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难点:

1.搭起创新的桥梁

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公平、正义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自身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3.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增强公平意识,勇于承担自已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增强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2增强区别科学与迷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参加各种迷信活动。

3.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4.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已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五)知识目标:

1.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道迷信活动的危害性,理解科学是反对迷信的最有力武器。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知道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意义。知道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种基本形式,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3.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自身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决战课堂。

共2页,当前第1页1

2.紧跟时代脉搏,认清教学形势,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思想性和人文性。

3.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

5.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6.加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7.加强课外辅导,做好培优转后工作,促进成绩全面提高。

8.及时进行阶段反馈,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