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1500例本院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824例,女676例,年龄7~62岁,平均年龄(37.55±8.46)岁,住院时间3~19d,平均住院时间(8.62±1.32)d。130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药物。
1.2方法
选取150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内科病例890份,外科病例610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等标准,对抗生素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联合用药、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
2结果
2.1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
1500例患者中,1303例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使用率为86.87%,其中外科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内科,用药目的主要为预防性用药(64.53%),抗生素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用药(90.02%),1303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只有10.05%按实验室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药物。
2.2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
在1303例患者病历中,410例存在抗生素用药不合理,占31.47%,主要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指征不明及用药剂量不合理等
3讨论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Dc)、使用数量等排序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代头孢使用数量最大,第三代头孢用药金额最大,第四代头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关键词】头孢菌素;使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院内感染率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1~3]。而通过控制或减少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可为制订其控制措施、促进其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笔者对2002~200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做一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现为三乙医院,2004年门诊量为110万人次,住院病人30758人次。头孢菌素类药物购药数据来源于2002~2004年我院药剂科所提供的资料。药品数据包括药名、规格、包装、批发价、数量、生产公司等。
1.2方法
对所有应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的数据进行汇总,分别对4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的年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用药金额按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和药品生产商进行排序。
2结果
2.1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
按药品通用名计算,2002~2004年共有20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我院应用,其品种数量依次为第三代(13)>第一代(3)=第四代(3)>第二代(1),详见表1。表1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应用情况(略)注:*根据抗菌谱,把氧氟头孢钠分为第四代
2.2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
2002~2004年瑞安市人民医院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详见表2、表3。表2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比较万元(略)表3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频度比较(略)注:*为均值
由表2可见,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最大,各年的用药金额均占总用药金额的70%左右,但呈逐年下降趋势;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最小,但用药金额较2002年上升了367.03%。2004年,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较2002年上升52.06%。
由表3可见,3年中DDDs排序为:第一代>第三代>第二代>第四代;DDDc排序则为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004年与2002年比较DDDs分别上升5.3%、195.05%、34.68%、428.57%,DDDc则分别下降39.62%、48.44%、35.43%、21.65%。
2.3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用药金额及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2002~2004年瑞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用药金额按通用名和商品名排序及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详见表4、表5。表4按通用名、商品名排序的单品种用药金额(略)表5生产商销售头孢菌素类药物金额排序(略)
由表4可见,按通用名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187.9、352.75、483.32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25.16%、47.24%、64.73%;按商品名(产商名称)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33.35、81.07、114.33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15.29%、37.16%、52.4%。
2.4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使用数量排序
见表6。由表6可见,片剂美丰、针剂头孢唑啉使用量最大,各占口服、针剂总量的44.63%、43.09%,均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表6按商品名排序的单品种使用数量(略)
由表5可见,按药品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66.7、86.28、121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30.58%、39.55%、55.46%。
3讨论
从上述数据看来,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虽在用药金额上第三代排序靠前,但第一代在DDDs排首位,在使用数量方面也以第一代为主,故第一代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
数据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最大,按通用名排序的前5位的用药金额之和占总金额的64.73%,其中4种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而按通用名、商品名、产商用药金额排序时,结果不一致,说明生产商同时有多种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二、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004年与2002年比较,DDDs上升195.05%、428.57%,DDDc则下降48.44%、21.65%,说明药物价格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医疗机构统一招标采购和浙江省药品实行顺价作价的结果。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数量最大,但第三代的用药金额最高,说明临床医生对头孢菌素类药物选用较为合理,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故价格稍高。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DDDc均在40%左右,由于第四代头孢抗菌谱广,对革兰阳、阴性菌群作用都较强,为避免造成细菌耐药性和二重感染,临床应用上应慎用。在34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以注射剂为主,口服为辅,这可能与住院患者症状较门诊重有关。
以后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药物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的了解,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尽量做到能免则免,不轻易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吕静,肖锡州.1999年广州地区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分析.广东药学,2001,11(5):56-57.
药性是药物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药之道无他也,惟在识其气味,辨其阴阳。”故明药性知药效可指导临床用药,动物药有其自身特有的药性特点:
1.1多偏寒凉动物药性多偏寒凉,本书共收载了49种动物药,明确标明药性寒凉者就有22种,其中有清热解毒的牛黄,清热凉血的犀角,清热化痰的海蛤壳,还有清肝凉血解毒的羚羊角等。此外,书中标明的平性动物药有13味,而平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严格来说,仍有温凉之分。其温凉之偏可从文献所载及临证主治病证之寒热属性予以确定,如《别录》云:“水蛭苦,微寒”“血余炭,小寒”“鸡内金、微寒。”;《本草再新》云:“瓦楞子味苦,酸,性凉。”;《本草用法研究》云:“瓦楞子味咸,性寒,无毒。”;《药性论》云:“乌梢蛇能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蜂蜜生用性凉能清热润肺;血余炭能治疗血热之出血证;鸡内金能治喉痹乳蛾和牙疳口疮;僵蚕和露蜂房均能治疗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乳痈;紫贝齿则为治疗肝火上攻目赤肿痛、目生翳障之常用药。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应用分析,可见在13味平性动物药中以上9味药无疑可归属寒凉之列,由此动物药中药性偏寒凉者达31味之多。
1.2多具咸、甘味动物药多具咸味、甘味,笔者统计发现:49种动物药中有28种是咸味药,占动物药的57%,如平肝潜阳的石决明、珍珠母;软坚散结的牡蛎、海蛤壳;补肾助阳的雄蚕蛾、海狗肾等;16种是甘味药,占动物药的33%,如补中缓急的蜂蜜;祛风止痒止痛的露蜂房;补血滋阴的阿胶等。
1.3多主沉降升降浮沉主要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的性质之一。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与性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者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故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但对此“无”字,应理解为“多数不”。而动物药多具咸寒之性,故多沉降,如利水消肿的蝼蛄;熄风止痉的地龙;活血化淤的土鳖虫等。同时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与药物的质地有关,质轻者多主升浮,质重者多主沉降。而动物药质地沉重,故多主沉降,如清热凉血的水牛角;清化痰热的海蛤壳、瓦楞子;平抑肝阳的石决明、珍珠母、牡蛎和紫贝齿等。
1.4多归肝经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即药物的作用部位,它表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即药效所在。笔者归纳发现动物药中有32种药归肝经,占动物药的65%,如羚羊角、蝉蜕、熊胆、水牛角等。可治疗吐衄失血,积聚痞块,眩晕耳鸣,郁闷不舒,胁肋窜痛,疝气疼痛,目昏耳赤,巅顶痛等肝经病证。
2效用特点
动物药作用多样,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其效用特点主要体现在平抑肝阳、软坚散结、熄风止痉、温肾助阳和破血逐淤消癥等方面。
2.1平抑肝阳中药的药性是药效产生的物质基础。动物药中部分咸寒走肝之品,多具平抑肝阳之功,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证,临证以头昏、头痛、眩晕、耳鸣为主要表现,是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证型。具有此功效的动物药大部分是质地坚硬有重坠之性的动物介壳,古有“介类潜阳”之说,例如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等,其中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与珍珠母两者相须为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眩晕者,以育阴潜阳。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的论述[3]。现代药理证明本品含大量钙盐,能中和过多之胃酸,又有解热、镇静、解痉、消炎、止血等作用。而牡蛎咸寒质重有类似石决明之平肝潜阳作用,多用于水不涵木,阴虚阳亢,眩晕耳鸣之证,常与龟甲、龙骨、牛膝等滋阴平肝潜阳之品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
2.2软坚散结动物药中五分之一的药物具有散结之功,或软坚散结或攻毒散结,可用于治疗痰核、瘰疬、癥瘕积聚等证,这可能与这些药物咸软、辛散、以毒攻毒的药性特点有关,如牡蛎、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鳖甲、僵蚕、蜈蚣、全蝎等。其中牡蛎味咸,功可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医学心悟》消瘰丸;用治血淤气结之癥瘕痞块等,常与鳖甲、玄参、莪术等配伍,近代用治肝脾肿大等有一定疗效[4]。而全蝎和蜈蚣味辛有毒,善于攻毒散结,常用治疮疡肿毒、结核等证,如两者配以土鳖虫共研细末治疗骨结核[5],此因两药对结核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3熄风止痉
熄风止痉是部分动物药的另一功效,适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等所致之眩晕欲仆、项强肢颤、痉挛抽搐等证或用治风阳挟痰,痰热上扰之癫痫、惊风抽搐及风毒侵袭引动内风之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证,如羚羊角、牛黄、地龙、僵蚕等。其中羚羊角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牛黄以其化痰开窍、凉肝熄风之功而为治痰热蒙闭心窍,神志昏迷,惊痫抽搐之良药;地龙清热熄风,可用治温病热极生风所致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或癫痫、癫狂等症;白僵蚕既能熄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此功效的药物均有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5]。
2.4温肾助阳
部分动物药甘咸性温,能温补肾阳,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淡漠,阳痿,宫冷不孕,尿频遗尿等证。临床上常用的有鹿茸、海狗肾、紫河车等。中医认为,有情之品,可补有情之物,这三者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其中鹿茸性味甘咸温,入肝肾二经,具有补督脉、壮元阳、生精髓、强筋骨等功效,为峻补元阳的要药,《本经逢原》称其:“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元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海狗肾则为治肾阳衰惫所致阳痿精冷、精少不育之药食两用佳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两味药均有雄激素样作用。而紫河车不仅是固本之良药,能峻补气血,益肾精,强壮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用于一切虚劳证,同时也是治疗肺肾两虚的虚喘之良药,《本经逢原》云:“紫河车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得母之气血居多,故能峻补营血,用以治疗骨羸瘦,喘嗽虚劳之疾,是补之以味也,原本为古时道家谓修炼而成的玉液,称服之可以长生,极为宝贵”。现代药理证明胎盘有激素样作用,其能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激素。给哺乳期幼兔注射胎盘提取物,能明显促进幼兔的胸腺、脾脏、子宫、阴道、乳腺等的发育,也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对脑垂体、肾上腺、卵巢、胰腺、肝、肾等几无影响。
2.5破血逐淤消癥动物药入血分者不乏见,以其蠕动之性,飞灵走窜,具搜剔络中淤血、化淤消癥之功,广泛应用于淤血所致的各科病证。其中尤以妇科为常用,因妇女以血为本,临证遇淤血阻滞即可用之,尤以血瘀经闭,产后淤滞腹痛,癥瘕等证为宜。常用药物有水蛭、土鳖虫、穿山甲等。其中力峻效宏属水蛭,其擅破血逐淤消癥,多用治癥瘕积聚、血淤经闭之重症。《神农本草经》曰其:“主逐恶血、淤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可见其效之猛,这与其含有水蛭素有关,水蛭素不仅能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也能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抗凝作用极强大;能防止血栓形成,对已形成的血栓有溶解作用。土鳖虫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主入肝经,性善走窜,作用较强,善逐淤血,通经闭。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说其:“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是理血伤科要药,为妇科通经所习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水提取物0.54g/kg灌胃,可显著延长出血时间和复钙时间,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6]。而穿山甲则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临床上有用穿山甲配三棱、莪术治疗癥瘕积聚及盆腔炎症包块,因其能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粘度之故[7]。
具有活血逐淤消癥功效的动物药不仅常用于妇科疾病,还可用于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的四大杀手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应用于内、外、儿、精神等各科,例如土鳖虫可用于治疗风心病并心衰、前列腺肥大及膀胱挫伤[8];水蛭可用于治疗肝硬化、心绞痛、子宫肌瘤和乳腺癌,甚至可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从而控制或减轻病情[9]。以动物药为主所组成的方剂如鳖甲煎丸,抵当汤、丸,下淤血汤,通窍活血汤,大黄虫丸等,几千年来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动物药的药性特点为多偏寒凉、多具咸味、甘味、多主沉降、多归肝经;而其效用主要具有平抑肝阳、软坚散结、熄风止痉、温肾助阳和破血逐淤消癥等特点,研究动物药不但要深入了解其药性还应通过实验来研究其药理作用,以利于临床用药,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林喆,邓明鲁.中国动物药概况[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9):24.
[2]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
[4]林海燕.浅析海洋生物类药性能特点[J].江西中医药,2003,34(4):4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王怡,翁维良,许秀森,等.心脑通与其单味药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1):9.
[7]张丹妮,耿爽,鞠志杰,等.虫类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3,23(7):56.
[8]肖修俊.运用土鳖虫杂病治验4则[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4):45.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
引言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1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1.2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1.3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1.4冠心病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对策
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反映大学生学习效果与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我国对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论文尤其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翻译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对论文摘要翻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论文摘要的格式和结构都趋于格式化”。[1](P15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已不再系统英语学习,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等,目前许多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还存在某些缺陷与问题。
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摘要译文搜集、文本细读,分析总结翻译中的常见错误,结合问卷结果,提出提高翻译水平的有益建议。
1 现状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可找到超过200万个结果,其中绝大多数或是论文摘要翻译求助或是提供论文摘要翻译服务的。这一现象说明尽管大学本科毕业生已经进行了至少十年的英语系统学习,但在具体应用尤其是论文摘要翻译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指导。
笔者对天津城建大学150名非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未来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的预期等相关问题,同时涉及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反馈。
从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主要信息有:绝大多数学生(84.90%)会重视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然而有超过六成(60.37%)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大部分学生(75.74%)认为有必要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进行指导。在谈到具体面临的困难时,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词汇量不够(84.90%)、缺乏翻译技巧(62.26%)、对科技英语特点了解不够(52.83%)。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中,通过网络或翻译软件进行翻译的最多(75.46%)。尽管有近一半的学生(45.28%)认为个人利用各种词典进行翻译最为可靠,但只有两成左右(20.75%)会采用该种方法。
2 毕业论文摘要翻译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搜集了近百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对其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问题与以下三个方面相关:
2.1 逐词翻译导致大量中式英语的存在
由于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异,部分学生在翻译时基本采取逐词翻译的方式,甚至不考虑句子结构,将汉语的标点符号也原封不动地译到英语中来,造成大量不符合句法的“英文”句子,使读者很难理解要表达的内容。
例1:本文论述了我国村镇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研究了国内外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村镇实施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
译: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our country’s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basic survey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and investigat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stat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estat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
析:由于在翻译时没有考虑英语的句子结构,而是直接从汉语进行翻译,造成了诸多错误或者不当之处。原文中的“我国”在英语中直译成“our country”显然不妥;“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也直接按照汉语词汇的排列顺序译成“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而没有考虑到短语中的动宾关系。
例2:但是市场比较法评估由于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的影响造成了它存在着不同的精确性问题。
译:But the market comparison test appraised because the subjective factor not definite influence created him to have the different accurate problem.
析:该句的翻译几乎没有一处是正确的,完全是逐字翻译,并且丝毫没有考虑到英文的语法和句法,句中多个词的词性也出现错误,可以说该句已经没有修改的意义,只有重新翻译。
2.2 对词语的确切含义与用法不清楚,导致用词错误
背单词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花时间最多的一项工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复习准备英语考试就意味着背英文单词而已。然而尽管这样,只从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来看,背单词却是一项收效却甚微的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英文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却没有注意到词汇的具体用法,没有将单词放到具体语境中,从而导致拼写以及词义较为接近的词的混淆。如architecture与building两个词,前者与“建筑学”有关,而后者是指“建筑物”,有些学生只了解两个词都是“建筑”的意思,因此在翻译中造成误用。另外,由于在背单词过程中过分关注其汉语词义,没有注意到词性,也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用词错误。
例1:(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译:technique innovation
析:此处学生将technology与technique两个词混淆起来,没有弄清两个词的区别。technology指科学技术,而technique通常是指技巧或者某种手法。此处的“技术创新”显然是以科学发展为基础,而不在于提高技巧或手法。另外此处学生没有注意到应该用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因此该短语应译为“technical innovation”。
例2:本文介绍了……
译:This paper introduction…
例3:经营战略
译:operating strategic
析:这两个翻译中都出现词性错误,名词“introduction”被误作动词使用,而形容词“strategic”被误作名词使用。
2.3 对英语句子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大量不断句错误的出现
汉语的语法,有些地方是与英语相似的,但不同的地方更多。汉语并没有对句子结构或成分非常明确的规定,而英语对句子则有严格的规定。句子总的说来由两部分构成,即主语(subject)与谓语(predicate)。[2](P3)同时,英语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结束。当学生受到汉语影响较深而没有严格按照英语句子的规范翻译时,很容易出现不断句的错误。
例:工程的生命在于质量,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它的核心是管理。
译: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 but wecan see the most importance is the management.
析:译文为了完全对照汉语原文的结构,用逗号连接“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与“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两部分。然而根据英语语法,两部分分别包括主语和谓语,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要以句号结束,不能用逗号连接,如果使用逗号的话则必须与连词共同使用。
3 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摘要翻译水平的几条对策
针对如上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强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对大学英语课的认可度较低,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50.94%)认为在大学英语课上的收获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较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完成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一些学生相关专业词汇与习惯的表达,以适当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形成一定的基础。同时,教师可布置与学生水平相符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提前接触相关领域的英语,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汉英翻译水平。
3.2 专业英语课上加强英语语法的教学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P10)但与大学英语相比,学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满意度略低一些,有54.71%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关。
“专业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是阅读和翻译的核心。”[4](P12)从目前情况来看,专业词汇的教与学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但语法教学显然受到了忽视,通常教师和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已经在中学英语课和大学英语课上学习过,没有什么可再多讲、多学的,而且语法的教学枯燥无味。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样本分析,因对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不了解而造成的翻译错误远多于因没有掌握专业词汇而犯的错误。
3.3 开设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
在受调查学生中,有75.74%认为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之外,还需要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进行专门指导。另外,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词汇量不够是影响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首要因素,但从实际翻译文本的分析来看,对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忽视以及对学术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特点的不了解才是主要问题。据此,有必要开设类似《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选修课,消除学生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误区,较为系统地讲授学术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参考文献】
[1]张全,黄琼英.简明应用翻译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道真.英语实用语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