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以教育思想引领教学手段,莫“穿新鞋走老路”
认为:思想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必须以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改革思想为引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他们投入课堂各环节的热情,牢牢地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智能、素质的发展结合起来,坚决杜绝运用先进手段即为转变教育思想的错误认识和穿着多媒体的“新鞋”走传统教学“老路”的错误做法。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第一、二自然段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壁虎挣断尾巴逃走的动画,并带领学生模仿动画中小壁虎的样子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一挣”的意思,体会小壁虎挣断尾巴后的心情,弄清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出现什么结果?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以上教学过程是在多媒体课件辅助和学生自主探究中实现的,不仅有效地简化了教学的内容,同时还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二、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莫“高成本低效能”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强大,较传统教学占据更明显的优势,往往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执教公开课、评优课的首选媒介,甚至出现了“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的片面说法,但事实却不尽如此。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所谓的多媒体课件,或是流于形式,内容单调乏味,大多为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呈现;或是盲目求精,课件设计煞费苦心,可创造的效应却微乎其微,让人大为惋惜。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应当由教学内容而定,应当遵循“低耗高效”的原则,这不仅是企业生产的成功秘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法宝。如一位教师执教《秋天的图画》一课,在多媒体课件中精心设计了画图互动环节,待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上台尝试着将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用鼠标在多媒体屏幕中画出来,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但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电脑操作生疏,所创作品与教师的期望值距离较远,课堂自然留下了败笔。其实,此环节完全可由简笔画替代,既实用又有效。
三、以学生发展优化教学手段,莫“扬教师抑学生”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为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如果背离了这一原则,多媒体的价值便荡然无存。而事实上,我们许多语文教师错误地将多媒体定位为教师课堂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很少关注学生认知的程度、心理的需求和课堂学习中的真切感受,这种认识颇有唯心主义之嫌。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思想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的提升,培养的是能够主动发现、构建、再生知识的会学习的人,多媒体必然成为学生内在发展的辅助工具,成就的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而并非课堂学习的配角――教师。如一位教师教《日月潭》这篇课文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依据教学流程按步出示课件,文字清晰,画面迷人,音乐优美,但其作用充其量也只是便于教师的课文解读,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启迪、挖掘与拓展几乎为零,整个过程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可学生却响应得颇为勉强,这种风光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语文课堂是不可取的。
四、以教学预案决定教学手段,莫“捡芝麻丢西瓜”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和运用是由课堂教学预案决定的,它必须尊重并满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根据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预案,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作为备课的重点,这显然背离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多媒体课件只是实施教学预案并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绝不可能替代教学预设。更可怕的是,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在网上直接下载课件,再根据课件设计教案,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儿童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往往使得课堂一味地跟着课件走,而将学生抛到了九霄云外。如一位教师执教《赵州桥》一课,整节课紧紧围绕课件展开,由世界著名古桥的导入到赵州桥的资料简介,由字词呈现到句子剖析,由文本解读到归纳总结,由主题突破到拓展延伸等等,课件内容丰富饱满,琳琅满目,教师执教过程中心里只有课件,为了课件的顺利出示,教学步骤可谓紧锣密鼓,步步为营,学生自然有些力不从心。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像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教学重点和亮点令人难以捕捉。这样的课堂,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实际意义。
(1)什么是教学目标?认识模糊.很多教师只知道要制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有三维目标,但是什么是教学目标,每维度的目标各有什么水平层次的要求不清楚.
(2)怎样制定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参照与课本配套的“教学参考”或是“优秀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一旦离开这些参考资料,不知怎样用词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用词含糊不清,特别是对可当堂评价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表述上体现不出来掌握的水平层次.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物理教学参考”对第十三章第三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用“知道”这个动词,怎样才算是知道,达到什么具体的水平,表述不清楚.
现在在提“基于课标标准的教学”,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本文运用加涅和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皮连生的“学习与教育心理学”讲座为参考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
1 什么是教学目标
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说: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是结果性目标,是可以当堂评价的一种目标.
知识是指可以用言语陈述的概念、规律、规则等,就是通常所说的知识或知识点,包括了解、理解、应用三种水平.
技能分为三类,分别是:(1)动作技能:运用规则支配自身的肌肉协调的能力;(2)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原理办事的能力;(3)特殊技能:指反省、认知策略,是运用规则支配自身认知过程的能力.技能包括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种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
是为达到某一学习结果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是指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以及所运用的方法,这是学生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隐含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对人、对事、对已的情感和价值趣向.是一种长期的目标,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内化.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体验性目标,包括经历、反应、领悟三种水平.
2 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
2.1 目标陈述预期的学习的结果
2.2 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导向作用和交流功能
2.3 选择适当的动词、名词(或名词词组)陈述目标.其中名词代表要学习的知识,动词代表掌握水平
3 掌握水平的行为动词
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陈述、回忆、再认、说出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区别、推理、估计、计算、会、学会
应用水平:执行、实施;区分,组织;核查,评判;生成、计划、产生
3.2 体验性目标动词
经历水平: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
反应水平: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
领悟水平:形成、养成、具有
4 教学目标制定实例
例1 《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初中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教学目标.
(1)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2)能大体上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
(3)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的不妥处进行修改.
(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较形象地续写一段描写神态、动作的文字.
例2 《小壁虎借尾巴》(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教学目标
(1)拼音:例用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能看着课后练习中的拼音读出并写出句子(bi hu de wei ba duan le,huai hui zhang chu xin wei ba).
(2)字词:能写、默课文中12个生字和16个词,并能说出这些字词在课文中所指的意思.能口头解释“摇着尾巴”、“甩着尾巴”和“摆着尾巴”三个带点动词的不同含义.
(3)句式:能按下面的句式造句或仿写句子.
“谁—看见—谁(什么)—在哪里—怎么样地—干什么”
(4)课文理解:①能独立找出课文中分别描写鱼、牛、燕子尾巴作用的句子;②找出并说出课文3、4、5段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点.
(5)课文朗读和背诵:能流利朗读全文并能背诵课文3、4、5段.
例3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初中二年级政治课)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陈述犯罪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2)对给予的违法和犯罪案例,学生能识别违法和犯罪行为并能陈述其理由.
例4 《长方形的面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课)教学目标
(1)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的理由.
(2)对给予的长方形图形和实物,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例5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明什么是摩擦力,能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2)能陈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用它分析有关的现象,解释有关问题.
(3)能说明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有关的摩擦现象.
(2)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体会学习物理的一种思维方式“现象—规律—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