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财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报告,也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其中,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附表。公司财务报告的功能在于以货币形式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义务以及影响它们经济活动的连续记录。这些项目及其任何变化按照编制报表日公认的财务会计准则加以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的目的是提供关于企业及时、相关、可靠的量化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关系到高级管理者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如公司战略、与股东的关系、公司股价、股利政策及资本结构。由于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使用者很难获得公司全面、准确的内部信息,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比较缺乏,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就成为较佳的信息获取手段。
一、注意阅读审计报告
公布公司的财务报告通常会附有一份由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完成预定的审计程序以后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表示意见的书面文件。它是对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总体评价,一般有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发表审计意见。这四种意见中,后三种属于不利意见,注册会计师将对其提出不利意见的决定作出必要的说明。与财务报表一起的审计报告必须与报表一起阅读。分析财务报告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些不利意见,尽量剔除引发这些不利意见的错误根源所造成的影响,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财务会计和披露决策反映了许多基本惯例或概念,它们或多或少地被接受并用于指导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在实务中,会计惯例多是功利主义的,它们之所以被接受源于它们有助于涉及会计数据的决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经理人员被允许作出许多与会计有关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加以确认、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单位选择会计政策、估计的程序是: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三、全面分析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相关附表。表与表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单独分析某个报表是不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了解全面的。因此,将报表与报表分裂开来分析是得不到全面、可靠的信息的,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正确地分析应是全面和系统的,如在分析销售收入时,单看利润表上的销售收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有些收入可能是通过赊销方式取得的,并不是所有在利润表中的收入都已变成“真金白银”,这时分析销售收入就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栏目中的数字进行分析,如果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有关情况说明则更佳。在分析财务报告时寻找报告中的关键数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分析报告时的重要技巧,不可轻视和忽略。一拿到报告就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和分析是不明智的,这样做没有方向,没有重点,前看后忘,得到的信息只能是片面和零乱的。一般来说,拿到报告后,先审阅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几个反映总体方面的关键性的数字,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如债权人更关心收益质量和资产的安全性,而投资人则更关心成长性方面的数据。将上述数字与本企业上年指标相比,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等,寻找其中正常的或可能异常的迹象,便于在具体分析时能够把握大局,抓住重点,使具体分析更具针对性,提高分析效率,增强分析的准确性。在作财务报告分析时,一定要重视对报表附注的分析,因为许多在报表中未能反映的信息往往通过附注予以披露,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账户余额详细说明、表外负债及风险、或有负债等信息。在分析会计数字之前必须先阅读附注。
四、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解释财务报表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它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把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联系起来。财务比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比率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财务比率分析应根据公司和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对分析公司及其所属行业有用的线索。包括:将公司与同一行业内的比率对比;将公司在各个年度或各个会计期间的比率对比。财务比率分为四类:一是流动性比率;二是偿债能力比率;三是资金管理能力比率;四是盈利能力比率。就具体目的而言,不同财务比率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开始分析时,应就自己分析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比率类型,然后计算那些最能达到目的的比率。在分析时,要将一定时段内的某一比率与标准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和原因,最好从多角度来对多种比率进行比较,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但要注意,财务比率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一是财务数据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重大影响。二是比率分析只反映数量性的信息,对诸如管理层道德观、能力等质量性因素未考虑。三是因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公司间比率的比较可能有误导性。四是孤立的一项比率没有太大意义。五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出来的比率反映的是公司过去的情况。所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时,不要被其误导,只有灵活使用,才能使之成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
五、重视收益质量与成长率分析
在为一个公司的股票进行定价时,投资者一般会通过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收益水平和收益变动情况,结合公司目前和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来作出评价,这项研究和评价称之为收益质量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着重进行两项评价:一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绝对水平;二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相对变化。绝对收益质量评价影响到公司的价格收益倍数;收益质量变化体现了公司经济价值的正面或负面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营业环境或财务环境的变化或者前景变化引起的。
通常收益质量评价可以做如下解释:高质量收益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状的评价较为客观;反之,低质量收益指标表明管理层可能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了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收益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的决策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了公司增加经济价值不是依赖于降低收益的质量,而是提高了创造能力;反之,收益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收益质量来增加收益,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经济状态信息。可见,收益质量分析突出了公司目前和未来的替换价值创造,因而可称之为实质性分析。要分析收益质量应特别注意识别“会计红旗”。会计红旗表示公司收益下降或对收益不利的影响因素,如审计报告有异常的言词;公布日期比正常的日期晚;应收账款的增长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等等。“会计红旗”可能暗示,公司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公司的会计数据具有潜在误导性,或者在分析报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成长率分析对公司的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销售收入、收益及股利的预期成长率。一般来说,成长特点和成长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对成长率的各个变量进行数量计量;2.说明各种成长来源,包括成长来源的数量性分析,也包括质量性分析,重点是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经营特点和财务特点、研究会计期间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3.预测未来的成长水平和预测分析可能的财务效率和经营成果。
无论是收益质量分析或成长率分析,都要着重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仔细地分析。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看出资产和负债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别是收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是收益质量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虽然收益增加了,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了,这表明收益增长可能是通过非经营活动取得的;股利低于收益但高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意味着目前的股利水平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六、参考其他重要的信息
200*年*月我在*公司进行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实践。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要想熟悉和掌握该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核算过程是不易的。我主要采用了“多看、多问、多学、多悟”四多的方式,基本了解了该公司的整体情况和财务会计概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的内容与过程
整个实践过程分为三周进行,第一周从**起至**,在该公司行政、财务部,跟随公司财务科长对整个公司的概况、整个**公司业务的操作过程进行一般的了解。
第二周从*起至*,在该公司财务部,主要学习日常财务核算的全部过程。
第三周从*起至*,在该公司财务部,主要了解公司财务制度情况和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讨论和学习财务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一)公司概况
**。
(二)具体情况
首先,在第一周时间里,我对公司业务流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在第二周的时间里,我认真、仔细学习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全过程。跟出纳人员学会了如何开支票等票据、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每月月底如何根据银行对帐单与帐户进行核对,及时编制调节表,向主管计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
最后,在第三周的时间里,我学习和了解了公司的有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岗位主要职责有了具体认识。**。
二、公司在财会方面成功的主要经验
几年来,公司在经营不断发展,业务不断扩大的客观需要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得到各级领导的极大重视,行业会计制度日趋规范,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算也更加完善。
(一)合理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基础。
*。
(二)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
*。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报表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
(四)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
三、公司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时间很短,但感觉到公司的整个管理,尤其是财务会计工作比较规范、出色。由于*,公司财务会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认为该公司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2、*。
3、*。
四、实践的收获和体会
这次在**公司的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颇多。开始认为社会实践只是走走过场形式一下而已,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但事实上,通过这次实践,我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学会了日常财务工作的一般流程、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而且实践技能与水平得到提高。在实践过程中与该公司领导和一般科室人员相处关系融洽,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方法,深刻体会到立足于社会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一)改进公司财务会计方面的建议:
1、*。
2、*。
3、*。
4、*。
本文从投资人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的角度,以财务层面评价指标为主要内容,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以财务绩效角度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系统,为今后配合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因素丰裕度的评价,以及为管理者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如资源(资金、技术、人才)投入政策、人事调配政策、利益分配政策、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客观依据。
一、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以传统财务指标为评价内容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仍以传统财务指标为主要评价内容。
从长期来看,公司业绩最终会受到非财务活动的影响,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但是就目前的资本市场来看,投资者只能获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而无法了解关于企业内部信息的非财务活动情况,更为重要的是非财务指标的可靠性不如财务指标,最终可能影响业绩评价结果。因此,采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是现实选择。
二、主要财务评价指标的选择
本文设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利润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负债比率、营业净利润现金比率。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有关资料,通过对上市公司当年的盈利水平、发展潜力指标(前6个指标为基本指标,后2个指标作为辅助指标)分别进行考核。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管理实际看,这些指标长期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分析、考核评价等经营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已经过反复验证测试。
三、评价方法的设计
现有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包括单项指标评估法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估法。单项指标评估法一般只选择某一主要财务指标。这种方法往往只能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个侧面,而不可能全面反映整体情况,并且会带来短期效应。综合指标体系评估法,它是将能够体现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系列主要指标,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最终计算出总的结论值。
综合指标体系评估法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指标排名法、加权评分法和功效系数法。在这些方法中,本文认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目前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由于权重属于人为给定权数,一方面会导致对某一个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会诱使上市公司粉饰或片面追求权重较高的指标,这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中大多数指标受不同行业经营业绩的不同关键驱动因素影响,无法对于不同行业同一评价体系采用同一的权重,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应依据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因此,本文进行业绩评价时将指标排名法、加权评分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考虑,具体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利润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6个基本指标,先计算6项指标的单项得分:根据单项指标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利润比率指标)对全部参选上市公司进行单项排名。单项排名额即为该公司该项指标得分。
四、结论
本文基于投资人和债权人的角度,通过对盈利水平、发展潜力8项指标的选择,构建了一个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了综合评价方法,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理性决策依据。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确立以下基本论点:
(一)从投资人和债权人的角度,企业业绩的评价以传统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评价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排名法。
(二)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探讨的评价指标体系均为定量指标,而目前国际评价业的通行做法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这方面《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已有尝试。
关键词:财务管控 预算管控 项目成本管控 三金占用管控
一、前言
财务管控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汤谷良(2006)认为:按照传统和现行的解释,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实现的管理活动。李心合(2005)认为:财务控制初步定义为一种以企业所有权安排为基础的财务控制和财务收益分享权的有效安排。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控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是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和壮大的最重要的体系支持和系统保证。财务管控即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的合体概念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和内容,其目标直接反映着公司各种经营环境包括财务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各种环境的变化适当、适时地进行调整。
二、财务管控实务
(一)预算管控方面
1、预算管理环境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总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各专项管理制度;规定了预算编制、执行、考核流程。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单位负责人领导预算工作;设置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及专项预算管理小组。全面预算管理决策、工作机构以及执行单位职责明确;各项预算有明确的执行单位。
2、预算目标
设置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指标、质量指标、专项指标以及辅助指标。预算目标确定应与行业环境、上级主管单位下达的指标、单位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及年度经营目标相结合。预算目标分解覆盖单位各责任主体(部门、研究室、车间等)及投资控股公司。
3、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方案包括主要指标(含确定过程)、编制节点(时间、程序及责任主体)以及管理重点(管理提升的内容)。预算责任主体按照全面预算工作规定的程序以及时间编制预算。单位预算需要上下互动,部门互通,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
4、预算执行与分析
建立了预算内事项、超预算事项和预算外事项的授权审批制度;预算执行过程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审批。使用标准化的预算分析模板,有预实对比、进度分析和差异提示,充分反映业务运行情况;专项预算有专项预算分析报告。定期召开预算例会,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针对异常指标进行差异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定期向预算委员会报告,并定期向预算执行单位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制定明确的预算调整程序,明确审核权限,按规定程序及权限进行预算调整。
5、预算考核与评价
预算考核实现单位全覆盖至投资控股公司;预算考核指标成体系,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设定针对性指标。预算按年度考核并与部门经济责任制奖惩或绩效挂钩。加强指标监控,降低年度预算执行偏差率:基本指标(收入、利润、EVA、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资本保值增值率),重点质量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成本费用管控方面
对于费用管理方面,费用预算编制根据各部门相关岗位职责,固定费用或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采用固定预算的方法编制;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项目采用弹性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不经常发生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难以准确预测变动趋势的预算项目可采用概率预算的方法编制。
对于项目成本管理方面。项目前期成本控制是指在项前期对影响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预算、审价、规划和监督,为事后控制提供考核和对事中控制指明道路的就是事前控制,这处于成本控制的核心地位。因此,事前控制所决定成本的全部过程和执行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公司而言包括成本预算决策、审价管理和成本控制计划。企业成本控制事后分析不是马后炮,而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成本控制全过程管理框架:成本控制,控制成本,控制对象是成本,成本是什么?成本产生的动机是有的,只要有动机就要有预算,有预算就能控制住。
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系统布局和重点部位突破相结合。
要控制成本,就要研究成本对象产生的全过程,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如下图)
(三)资金管控
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管理,加强对重大支出的监控,切实防范风险。推进逐级资金计划管理体系,通过目标及考核的方式,实现全公司资金管理的计划性和有效性。通过加强资金计划管理,提高各事业部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安排付款节点,减少备付资金占用。
(四)三金占用管控
三金主要是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的资金占用。过高的三金占用,会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加剧,进而影响金融风险。如不及时加以减压,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三金占用定期自查制度,确定期末应收款项及存货是否存在、完整及计价准确;确定并评价应收款项及存货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确定并评价减少三金占用规模措施及执行效果。
自点至少应当包括: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存货的确认及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催收责任及落实情况,存货管理政策、外埠存货风控措施及执行情况,三金周转情况、占用规模过高的原因分析、减少三金占用规模措施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一、学习曲线及其存在性
193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赖特(T.P.Wright)博士在研究飞机工业人工装配时,发现飞机生产数量递增与平均直接人工成本之间的关系,即每单位产品的直接工时与生产数量的递增成反比,经演进,发展成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及其它行业中。
学习曲线又称为进步曲线、经验曲线(ExperienceCurve)、改善曲线,是一种动态的生产函数。随着生产数量递增,每单位产品的直接工时下降即学习效应。
将学习曲线引入财务风险分析中,是创新分析手段,有必要首先对学习曲线在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存在性加以分析,由此才有进行后续学习曲线应用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结合笔者前期研究成果(详见笔者在《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年第12期的文章),可知笔者前已通过证券之星网站,收集了1999年-2006年沪深两市A股179家ST公司的年报数据,整理后的数据分析如图1。
由图1可知,ST公司按照上市年数升序排列,累积ST年数比呈现递减趋势。即,随着累积上市年数的增加,累积ST年数占总上市年数的比例下降,遭遇ST的比率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其中,ST年数比大于0,代表该公司为ST公司,已经发生财务风险,处于财务风险发作期。上市年数的计算以报告期起算,以距离报告期最远的某年为止,其间相距的年数为此处所指的上市年数。如当下研究2006年年报情况,且前所收集的最远年代为1999年,那么该公司的上市年数记为8年。同理,ST年数从报告期起算,在上市8年内,8次年报中公司名称均带ST的,那么该公司的ST年数记为8年。若仅7个年报中该公司为名称带有ST,那么该公司的ST年数记为7年,依此类推。其中,ST年数比=ST年数/上市年数。
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引入Wright学习曲线构建中国上市公司的学习曲线方程。得出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Wright学习曲线:y=axm,其中,y是第x年的单位成本,此处定义为上市x年的累积ST年数占累积上市总年数的比率;x是累积产量,此处定义为累积上市年数;m是学习系数,m≤0;a是自变量的系数。通常以学习率C表示学习曲线,C=10m?lg2。学习率小,说明随累积产量增加,工时(成本)下降迅速;学习率大,则相反。
对上述方程两边取对数,将学习曲线方程转化为一元回归方程,从而借助回归方程,得到1999-2006年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学习曲线方程为:y=4.5846x-0.7686。由C=10m?lg2解得,学习率C为58.82%。
由此可知,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可以用学习曲线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存在学习效应。以下借用判别分析对分阶段学习曲线进行深入分析。
二、分阶段学习曲线的判别分析
上述相关研究表明,面临财务风险的ST公司,随着累积上市年数的增加,累积ST年数比呈现下降趋势,ST公司存在学习曲线。由此,ST公司可以建立正常学习曲线,以发挥学习效应,最大程度控制财务风险。借助SPSS软件的判别分析工具,以179家ST公司的上市年数、ST年数以及ST年数比为自变量,拟将179家ST公司分为三类,分析如表1。
表1给出了分类统计的结果,包括均值、方差、未加权的权重和加权的权重。如第一类的上市年数均值为6.458333,标准差为1.428559。
表2分析中使用了前2个规范判别式函数,给出了典型判别方程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特征根取变量数以及类别数减1中的较小值。此处分为3类,变量数3,所以特征根数等于2,其中第一个特征根为5.011636,能解释所有变异的94.54098%。
表3给出了典型判别方程的有效性检验。Wilks’Lambda统计量表达为类内离差交叉乘积矩阵行列式与总离差交叉乘积矩阵行列式的比值。可见,两个典型判别方程的判别能力均显著。
表4给出了标准化典型判别方程的系数。依据给出的系数,第一个标准化典型判别函数表达式为:
y1=0.069856×ST年数+0.043949×上市年数+1.051935
×ST年数比
y2=-0.81742×ST年数+1.931809×上市年数+1.381753
×ST年数比
通过分析证券之星网站1999年-2006年沪深两市A股179家ST公司年报数据,依据1999年-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计算ST年数,依据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公司上市时间信息计算上市年数,截止到2006年计算得出累积上市年数。计算中,发现ST年数比存在大于1的现象,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因为此处收集资料的程序并未出错,而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的数据存在如此情况,也能说明目前上市公司相关上市资料的混乱,故ST年数比大于1的情况仍然予以保留。为忠实于实证研究结果,虽然表5ST年数比的分界点存在不连续,但是此处不作调整。结合统计结果中按照案例得出的统计量表,计算得出各组分类情况及其临界点。具体数据见表5。
基于此,对保存至变量中的输出结果与假设分组情况加以对照分析(具体数据略),再结合学习曲线的三个阶段,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如下分段:
(1)上市年数不超过8年(不含)的上市ST公司,处于初始学习阶段,其累积上市年数少,学习能力强,可提高的空间也很大。
(2)累积上市年数在8-12年(不含)之间的上市ST公司,处于稳定学习阶段,其累积上市年数较多,学习能力较强,可提高的空间也较小。
(3)累积上市年数超过12年的上市ST公司,处于缓慢学习阶段,其累积上市年数多,学习能力增长幅度趋缓。
图2为经过判别分析之后的分阶段学习曲线。
为忠实于实证研究结果,此处对ST年数比值存在大于1的不科学性及ST年数比分界点的不连续性未作调整,由此可将ST年数比的分界情况归纳为:ST年数比在0.73-1之间的上市公司,激发其学习能力、发挥其学习效应的潜力较大;而ST年数比在0-0.73之间的上市公司,激发其学习能力、发挥其学习效应的潜力较小;ST年数比等于0的上市公司,该报告期年度内未遭受ST,未发生严重财务风险。
三、学习曲线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综合三阶段学习曲线、三阶段财务风险学习曲线的分析,针对处于不同阶段学习曲线的上市公司应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一)上市年数小于8年(不含)的上市公司,处于初始学习阶段
此阶段的上市公司因其累积上市年数少,学习能力强,防范和减轻财务风险能力的提高空间很大。具体而言,此阶段的上市公司除了可通过调整股权结构以积累学习能力、控制财务风险之外,还可以多方借鉴同行业或者相关行业中上市时间较长的公司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其他相关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二)累积上市年数在8-12年(不含)之间的上市ST公司,处于稳定学习阶段
此阶段的上市公司因其累积上市年数较多,学习能力较强,可提高的空间也较小。针对各个公司,情况各异,应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学习策略。具体而言,应强化优势,优化弱势,集中精力增强主营业绩增长能力,扩大利润增长点,稳定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