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浙大远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服务地本应是村里的,可是我却留在了市里,这是有原因的。我之所以留在市里工作,主要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远程教育志愿服务工作,对于这样的活动进行并不了解,而且对于我们村而言,这样的活动在那举办并不显成效。如果让我一个对远程教育活动本身都不了解的人去实行策划、进行活动,它的有效率会很低,所以我留在了市里进行工作,为我回老家进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为家乡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7月19日的培训到8月12日的结束,短短的21天在钦南区南珠街道白水塘社区居委会,学习了远程教育的要领和实践操作,经历了许多,学到的更多!这是我终身受益的!
对于这21天的工作,我作了如下的总结:
一、对广西远程教育的了解
全区已建设完成了前段视频播出系统、“八桂先锋网”网站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和自治区、市、县三级工126个教学平台;建成1.49万个终端接收站点,完成计划内站点建设任务的90%,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如血脉网状似的覆盖在广西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我作为钦州市钦南区远程志愿者大学生联谊会组织部部长,在7月19日上午,参与了“钦南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万村远程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前培训会,进行了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培训。远程教育设备操作简单,用处大。远程教育开发了一大批深受党员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1.8万多个节目,时长近一万小时,给广大党员群众多样的课堂,如政治课堂、经济课堂、文化课堂、生活课堂、信息课堂、技术课堂、致富课堂。是让干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也是用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组织开展学习远程教育,切实做好远程教育工作
7月21日,我正式到居委会报到。由于远程教育电视出现了故障,因此远程教育的具体实施推迟了两天。7月23日,白水塘居委会的远程教育电视修理好了,远程教育正式实施。7月26日上午开展了观看新农村,展现了新农村的发展实态,优秀的发展致富的类型.如:田阳县头塘村的绿谷屯,全村发展新观念,五保老人居住村养老院,建设农家超市,多项种养,干部与群众和谐发展;7月27日上午观看国防体制,学习到了国防体制包括:国防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动员体制、兵役体制等组成.为抵制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的国防体制等。
在居委会,我不仅学习到了党员远程教育设备中所提供的知识,在居委会干部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做人的原则、办事的态度。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群众意见要耐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要真心,改正错误要有决心!无论作人或做事,我们都要真心相对以诚相待。
三、参加假期活动,充实假期生活
7月28日上午,我们南珠区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与市民亲密交流,发现有大部分的市民并不了解艾滋病,更不懂得其相关的预防知识。7月29日上午参加了市红十字会“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培训班”在这里我们接受了专业的艾滋知识传授,并了解了钦州的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是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而且逐年艾滋病的病例在不断的上升。1997年,钦州那蒙发现了吸毒致艾滋首例。XX年,钦州艾滋病病例位于广西区第三位。这样的结果显示着我们钦州市的艾滋病为严重,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加强预防意识,了解和健全艾滋病知识。
6月,北京市禁毒办等有关单位联合举办首都高校“蓝色盾牌”禁毒志愿者禁毒宣传日暨高校禁毒志愿者大队授旗仪式。全市首批共在20所高校内成立了“蓝色盾牌”禁毒志愿者大队。
北京市在高校内成立禁毒志愿者大队,旨在普及禁毒知识,弘扬禁毒文化,展示北京近年来禁毒工作的成果,在高校系统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禁毒志愿者队伍。
辽宁:5万“草根”志愿者织就消费维权网
在辽宁省,一张由5万名消费维权志愿者编织起来的“维权网”已经形成。两年来,这支发端于民间、根植于民间的“草根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1年,辽宁省公开招募消费维权志愿者。两年时间里,这群涵盖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密织了一张维权大网,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消费维权活动,参与了大量的消费维权工作,为解决消费维权纠纷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帮助。
天津:74名志愿者7月赴西部
6月,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签约仪式举行。今年,天津参加该计划的志愿者74名,是从51所高校报名的762名应届毕业生中选的。他们将于7月奔赴各自服务省份。
山西:启动“关爱自然·保护汾河”志愿活动
6月19日上午,山西省“关爱自然·保护汾河”志愿服务活动在太原市汾河公园举行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结束后,200余名学雷锋志愿者在太原汾河公园开展清洁公共设施、清理杂物和清扫周边道路等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雷锋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关爱自然·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中来。
陕西:第二届志愿者风采大赛结束
6月16日,“师大杯”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届志愿者风采大赛决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经过初赛优选出的50名选手参加了此次大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和优秀奖若干。
陕博举办这样的大赛,旨在更好地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
广东:株洲攸县志愿者给留守儿童送温暖
一、 品牌老板
一类是品牌的老板、品牌的所有者、企业老板。这类人因为拥有产权和品牌投资决策权和品牌委托决策权及品牌经理人任命权,而对品牌策划和品牌管理存在关键性影响。我曾经到过几个正在高速成长的成功企业,并且主持或参与其品牌策划、管理工作,因此对于企业老板对于品牌的决定性影响力是有切身体会的。
按照老板对于品牌策划和管理的知识、态度来划分,老板与品牌的关系又可以细分为四种老板。一种是确实不懂品牌的老板,一种是懂点品牌的老板,一种是似懂非懂的老板,一种是真正懂品牌的老板。这四种老板现实生活中都有,他们在品牌策划和管理中会发生不同的影响。
不懂品牌的老板:
老板可能懂经营管理,甚至是销售出身的卖化高手,但对品牌运作却没有意识、概念,更没有实际操作经验。这样老板往往初期对品牌运作持质询态度,经常的品牌策划、管理行为模式是“先花点钱请个内行的人,花点小钱试试看,效果可以接受那么接着做得大点,效果不可以接受则走回老的销售主导路线,总之要慢慢推进。但效果真好,人也不错,那么就放手让他干,自己只做出钱和所谓把关的老板。如果人不行,就换人,但品牌接着做。”
这类人对于品牌策划、管理初期会有迟误品牌推广的影响,但品牌做起来之后,一般表现就比较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会变成了另一种老板--懂点品牌的老板,或似懂非懂品牌的老板,进入另一个品牌—老板关系阶段。
懂点品牌的老板:
老板由于长期商海奋战,耳濡目染,没有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对品牌不是完全陌生,多少有些了解,甚至有一两点真知卓见,总之不是无知状态。这样的老板明白品牌运作的必要性和巨大价值,也愿意投资去做品牌,而且嘴上可能还经常挂着品牌二字并以此为荣耀。对推进品牌建设具有较高热情,一般会亲自参与品牌策划和管理。
老板关心和支持品牌建设是件好事,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则有喜有忧,让人感觉不胜其烦。这种老板的一般表现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演变成为品牌的主要策划、管理人,而把品牌策划公司、品牌经理挤在一边,经常会以自己的一得之见排挤品牌策划公司和品牌经理的专业意见,容易自我中心,给其他品牌管理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管理障碍,品牌建设多少受到一些错误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非专业的老板对于需要专业能力和视野的品牌建设的作用十有八九或迟早会变成负面。
似懂非懂的老板:
最麻烦的是这类老兄。这类老兄也是由不懂品牌的老板发展而来。这类老板对于品牌运作的规律一知半解,一鳞半爪,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但自以为是,而且死不悔死。和上面一种老板一样,爱参与品牌事宜,经常在折腾品牌,但对品牌建设正面作用很少,负面作用很大。
我把这种老板叫做“貌似品牌营销型的产品销售型老板”,嘴上说要玩品牌运作,动不动要做个五年十年品牌建设计划,但其骨里里面还是销售的骨髓,心里想的还主要是短期销售利益。结果往往把一个良好的品牌营销计划搞得支离破碎,不成人样,让其他品牌管理者痛在心头口难开—老板说要这样,你要硬争取,不想活了你同志!中国企业中这样的老板还真不少。
真正懂品牌的老板:
这样的老板成为人精,自己就是品牌高手,一个人集老板、品牌策划公司、品牌经理人三种角色于一身。不少新兴产业的玩家是这种历害角色,听说脑白金的老板史玉柱就只管策划和市场部,其余的非他所管非他爱管也非他所长。
二、 品牌策划、管理公司
另一类人是品牌策划、管理公司。这类人的作用在西方商业世界已经得到公认。许多国际大公司其实自己都不做品牌,而是把品牌委托给专业的广告公司或咨询公司团队管理。因此这些公司对被托管的品牌也具有重大影响。到目前为止,虽然也应该有的专业公司也有把人家的品牌做死的例子存在,但其专业性还是被广泛认可,至今为止没有人怀疑专业品牌策划、管理公司没有价值存在。因此,可以认为这类品牌管理者对于品牌的作用还是很正面的很鼓舞人心很有些力量的。有些死了的品牌可能还真“死马当作活马医”,就是神医华佗难以妙手回春的。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托管公司作用品牌的保姆,其责任是重大的。收的是别人的钱,养的是别人的孩子,吹的是绝对专业化的哺育培育能力,做的是高报酬的品牌教练员的伟大工作,还真当就是“企业灵魂(品牌)的工程师”,这保姆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及思想境界要符合要求、要真正达到高水准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许多专业公司正象许多保姆做的,孩子教育不好,是你父母和社会大环境的责任(企业和市场竞争),是你们配合和执行不好,与我优秀导师无关。要我是家长,这样的保姆我是不会把孩子信托给他们的。
三、 品牌经理人
最后一类是就是我们熟悉的品牌经理人了。根据品牌经理人在品牌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类型。
一是真正做品牌管理的市场型品牌经理。这类品牌经理负责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品牌规划、品牌策划、品牌管理等市场部工作,主要对品牌负责,而销售工作另有销售部经理负责推进。这样的品牌经理对于品牌建设的影响力很大,根据不同的老板/品牌管理公司/品牌经理的关系组合,他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一般来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三方组合。
A, 只有老板/品牌经理,没有专业品牌管理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品牌经理与老板共同控制品牌,在老板对品牌的控制能力或意愿比较弱的情况下,品牌经理就是品牌这孩子的主要控制人,对品牌建设起主导作用。但在老板对品牌的控制能力或意愿比较强势的情况下,品牌经理的作用有所下降。
B, 老板/品牌经理/品牌管理公司型。这是一种比较稳健的品牌管理模式。根据主导者不同,又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如以品牌经理为主导的经理人负责制,或以品牌管理公司为主导的全权委托制,等等。不同的组合模式中,三类管理者对品牌产生的作用力有所不同,我们就不再一一分析。
二是又做品牌经理又做销售经理的全能型品牌经理。这类同志是企业经营管理全才,既具有全面的市场策划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市场销售的操作能力,还具有很强的营销系统和营销团队的管理能力,几乎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小总经理。
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品牌经理是品牌的主要影响人,老板和专业品牌策划公司对品牌只能是建议权,决策权则完全掌握在品牌经理手里,一成则成,一败则败,成功和失败的风险一对一。在排除了客观上的市场因素之外,到底是成是败完全看该当事人的专业能力。
三是只做销售经理的销售型品牌经理。这类品牌经理其实是销售经理,平时不管品牌策划,主要工作是达成公司规定和销售业绩。这样的品牌经理在企业中还是很多。这类兄弟一时糊涂的话,往往会干扰品牌管理,重销售业绩轻品牌建设的潜在立场必然导致品牌建设处于混乱或软弱无力的境地。
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多事也多,家里里里外外谁做什么总是要分分工才好,从赵馆长来了,就给我们分了三个部门――流通、采编、技术,还有一个办公室,这样家里的事做起来才仅仅有条了。今天,我们这一家子上上下下有十多口人,在学校来说,也应该算是个大户了吧,这一年来,我们这一家子靠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正在一点一点“制办”着我们的家当。我们这一大家子人都是一个愿望,就是抓紧时间“制办”家当,我们就是要赶快“富”起来。
我们这一家子“致富”路上的故事可谓不少。
一、齐上阵摸家底
谁当家不是要搞搞清楚到底有多少家底。第一步就是全馆的资产盘点,对与其他部门来说可能就是一两天就整整清楚的事,但在我们图书馆,这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是资产,每一本书都是我们的盘点对象。第一次图书盘点,由于办法不够好,导致图书盘点不够准确,我们这一家子在2011年的冬天,放寒假前的几天时间内进行了,规模盛大的第二次图书大盘点。我们这家子人就是有点子,五台台式电脑手推车上一摆,立刻变成了移动式的,人只要推着车子拿着扫描枪,站在书架前把条码号扫进系统中,系统就给我们盘点,几个插线板一连接,就解决了电源问题,有线的无线路由器齐上阵,解决了网络问题,两个人一组你扫条码,我盯系统,有苦有累也有甜啊。三四天来,每天一干就是9-10个小时,人站的是腰酸背痛的,拿扫描枪的手也麻了,拿书的手也木了,有人还有心情比赛谁一小时盘点的数量多。
“大彭,你一小时能盘好多?”海霞问大彭。
“400百多吧”大彭回答。
“哈哈――,我近500耶”海霞洋洋得意的说。
大厅里还时不时的响起美妙的歌声,我们的管理学家吉尔布雷斯先生已经证明过了的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终考核中,图书馆排在了行政部门的第一。
二、“走动”流通部
人家都是一人一张办公桌,固定式办公,我们的流通部,整个图书馆就是我们办公地点,在其他高校图书馆总服务台的老师,是负责借还图书,图书超期罚款,图书违章罚款,是不离开总服务台的,我们一楼的老师,在没学生到总台办理这些业务时,也得走出去做好每天的期刊上架,整架、下架工作。每一本书刊就是我的办公对象,我们办公就是要走动起来,时不时地看看,是不是有些书/期刊放错地方了,每隔一段时间到一楼去搬一下读者归还的图书,然后整理上架,这本书破了要步步,那本书标签落了要贴好,每本书我们都要给它排排架放整齐,方便读者借阅,方便图书的管理。每一个读者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帮助读者查找需要的图书,耐心的做好读者的咨询工作就是我们的工作。“同学请不要在图书馆内大声说话”,“同学请不要将带皮壳的食物带入图书馆内”,我们也是学校的老师,对于同学的不适当行为我们总是给与他们温馨的提示。为保持阅览区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女老师上班时,不得不放弃美丽的高跟鞋,不过叫谁穿着那美丽的高跟鞋“办”这么一天“公”,谁的脚也受不了啊!
这半年来,我们这个家在一天一天“富裕”起来,书一天比一天多,新书需要排到书架上,原来的架位又很挤,这就得导架啊,原来的八万,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交流部的两万多册新书,十多万册书,导架――不是个容易的事啊!你得事先估摸好每类书大概用多少架子,把哪些书先从架子上腾开,先排好哪些书,导架“总指挥”都得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人搬哪些书,搬哪,兵分几路行动,我们的总指挥都得安排妥当,等等的问题都得考虑周全。就在今年夏天暑假期间,我们流通部的黄静老师就“走马上任”了,7月20多号开始一直到开学后的一周,她领着六七个勤工助学的学生,开始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战酷暑,因为这期间二楼的阅览区的空调不制冷了,大夏天的,近四十气温,人坐在不动都一身的汗,不要说再……。
三、“移动”的采编部
有一次到我们采编部来的老师,一进门就说,你们采编部真富有啊,一人两台电脑啊,其实我们都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来是为了工作的方便。书商在三楼加工图书,我们就带着电脑到三楼去验收图书,书商做好的书送到采编部,我们就在采编部验收图书,人随书走,书就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书,满眼的都是书,有些人该说,那你一定看了不少书了吧,说句实在话我们是看了不少书,可是就是没顾得上看内容啊,验收的时候要看看书皮,看看CIP数据,看看书里面有没有缺页的、破损的,然后再贴磁条,再验收数据,再典藏库室,采、编、典,我们每人都是样样能行啊。
我们刚才还没说交接,交接场面在我们这可说是最热闹的场面,流通部采编通通出马,先是点清单总本书,先后是分类后再次清点。
“黄老师,大王老师,你先点一下这边是12剁,一垛40本”廖老师跟她们交代。
“差一本啊,来我们两个再重数一道”
“看来我们幼儿班,都没学好啊,得回炉再造啊”有人开玩笑的说。有时就因为一本书的没对上,我们都要查找很久。我们的第一次交接,就因为没经验整整的交接了两天。还常常为数据的问题,下班吃过饭就又返回办公室,进行处理。
这交接结还不是最后一步,还要把不要的书退回去,导书单,清账目。常常需要跟书商“斗智斗勇”。
四、如影随形的技术部
现代化的图书馆,就是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靠的是什么,不是人工,是电脑,是电脑就会死机,就会出问题。我们这里作用机,查询机,加上自带电脑都在技术部的维护之列,少说也有100台。门口那两最不叫,技术部的省心,隔三差五的,就要闹罢工。
“门口的右边的电脑不动了”总服务台的老师又在群里喊了。后来我们发现两台机子性别女,得我们这的兰帅哥常去看看才行的。
“小兰,你帮我看看,我电脑上不去网了”所有的人都需要技术部提供的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不只是电脑和网络,还有丰富的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的建设靠谁,那当然是技术部,图书网页建设,数字图书购买,等等都等着技术部。
还有一个关键的东西在我们图书馆――金盘系统,没它,我们图书就瘫痪了,借还图书靠他,编目加工靠他,图书馆的大小统计靠它,谁是1号谁就是我们图书馆的大哥大/大姐大。平时的系统维护,系统数据拷贝,系统更新,系统培训都得一号来做。
五、“管家婆”办公室
家大了事就多,内外联系,写个文件,做个总结,做个计划,家里的物质管理,家里一些杂七杂八事情的安排,总得有个人挂在心上,这家里日常事务做起来才能顺顺当当的,办公室的邓老师一天就是在操心这些事,我们亲切的喊她“管家婆”。
“大家,注意了,报一下,新学期办公还缺哪些物质,我好申领”,邓老师有在群里发消息了。
校长:搬得太远谁来上学
打工子弟学校
离城越来越远
在北五环外的马连店村,砖石废墟和垃圾凌乱地堆在空地上,临街的店铺都已经空空荡荡。村子里超过60%的建筑已经成为废墟,远处不时传来铁锤敲击的响声。以接收打工子弟为主的昱颖学校成为村中不多的完整建筑之一,学校更像一座“孤岛”。在扬起的灰尘与嘈杂声中,笑声从这里传出,800多名学生就读于此。
昌平区东小口镇、北七家镇等城中村都被已列入了拆迁范围中,多所打工子弟学校也在其中,昱颖学校和明欣学校就是其中的两所。
城中村改造,于情于理都应该支持,但具体到自己学校的未来,校长们却真的犯了难。新学期即将开始,昱颖学校校长衡岐峰还在为下学期的办学地点而发愁,“我们是教委批准的有照的民办学校。”衡岐峰抬头看了看挂在办公室的“办学许可证”叹气说,“但也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这些学校有着类似的办学轨迹,随着城市的扩张,学校也在逐渐远离城区。
几年前搬到五环外
几个月来,衡岐峰经常站在校门前,长时间地盯着工人在村子里抡着锤子拆迁。
衡岐峰从事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有十几年,学校也一直都在漂泊中开办着。衡岐峰在大学期间曾作为义务教师到朋友开的打工子弟学校代课,“那时候的学校没有现在的规模,学校很小,就是一些小平房,教学环境很一般。”并非师范专业的衡岐峰逐渐喜欢上了教师的行当。大学毕业后,衡岐峰就在北四环外开办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他既当老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
几年之后,衡岐峰的学校第一次面临搬迁,从当时租的平房院中搬出,开始寻找下一个办学地。生源、场地、租金,成为衡岐峰面前的三座大山,他不停地为了找到适合办学的场地而奔波。2001年,衡岐峰将学校安在了北五环外的马连店村。
同样的烦恼困扰着胡明。 在2000年之前,他开办的明欣学校在北四环附近。农民工聚集在学校周围,那里就像一个小社区,菜市场上的叫卖声经常和孩子的读书声混杂在一起。“周围的打工者都将孩子送到我们那上学,虽然环境简陋了点,总算有个地方学习。”随着拆迁,明欣学校几经周转搬到了天通苑附近的东小口村,“现在又要搬走了,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如果找到合适的场地,我们的学校会继续向北,如果没有,只能放弃办学校的想法。”东小口镇东小口村,在进村主路的两侧随处可见“早拆迁早受益”的牌子。“村民都被通知要拆迁了,我们却一直没有具体的消息。”三个多月前,在镇里的一次安全会议上,明欣学校校长胡明从朋友那里打听到了“小道消息”,说村子马上就要拆,学校肯定也留不住。
几个月了,胡明一直在寻找,却没有发现适合办学的场地。
找房子找到山脚下
放暑假前,三年级的小静隐约从大人那里知道了学校可能搬家的消息,她时常站在学校门口向外张望,视野中是她熟悉的场景:校门不远处,小伙伴绑皮筋的树旁立着两扇木门,几块碎玻璃散落一地。
小静就读于昌平区马连店村的昱颖学校,她的同学中几乎全部是外地来京打工人员的子女,父母以卖菜为生。家长们选择这所学校,因为他们可以负担得起这附近便宜的房租,“在这里上学,怎么说孩子也有个学上,不会成为文盲。”小静的妈妈说,他们是四川人,来北京十几年了,小静出生在北京,家乡话一点都不会。
小静的家已经从马连店村搬了出去,租住的房子已经成为废墟,一家人把家安在了另一个村子里,“听说过段时间现在住的村子也要拆迁了。”以前每天步行上学的小静,只能每天坐着爸爸的三轮车上学,与一车的青菜挤在一起。
每次在校门前遇到校长时,小静的爸爸总会问:“衡校长,学校不能拆吧?”衡岐峰也总是摆摆手说:“放心,我们尽力把学校办下去。”
衡岐峰等不及村里的拆迁通知了,他开始在网上发帖,求租一个适合办学校的场地。衡岐峰每天都能接到几个电话,他也开着车奔波在这些厂房或是空地中。“有一个空地没有什么建筑,人家说租给我50年的产权,一年10万元租金,一次性付清50年的租金。”脑子里无需多想,500万就是让他砸锅卖铁也凑不齐,“除了没有那么多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已经建好的房子,我们在空地上再去盖房子就属于违建,会被勒令拆掉。还有,就算不是违建,保不准哪天那个地方又拆迁了,这个损失我们根本负担不起。”
“学校的选址要有一定的面积,还得有一些打工者在附近居住。”衡岐峰把目光放在了六环外,一个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厂房吸引了他的目光,房主要的每年近300万租金让衡岐峰倒吸了一口凉气。“最远的地方我都看到了一座山脚下了,地方倒是大,房子也有,不过那么远,打工的人不会住那么远,谁会来上学呢?”
把孩子送回老家?
上学期末,衡岐峰看着学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从1000多人降到了800人左右。他算了一笔账,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费一年1200元,房租每年16万左右,35名老师工资一年为70万左右,再加上5辆校车的以及其他花销,每年学校创办人的盈余在7万元左右。
在租了学校的场地后,衡岐峰曾自建了一些房屋,添置了计算机和活动室,衡岐峰站在楼前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这回学校没了,学生没了去处,这些年轻的老师们也得告别讲台。”
“我们是教委批准的有照的民办学校。”衡岐峰再次抬头看了看挂在办公室的“办学许可证”,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教委对于我们这些正规的民办学校只是批准后便于统一管理。”2003年,教委对衡岐峰的学校进行审批,2004年颁发了教学许可证。
“昌平区以前一共有16所有照的民办学校,之前已经有3所学校遇上了拆迁,其中有两所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办学,学校就不存在了,现在还剩下14所。”胡明掰着手指说,现在东小口有4所学校,还有智泉学校、振兴学校、新龙学校等10所学校在拆迁范围内,涉及的学生在1万名左右。“这里面有一些人将孩子送回了老家,让爷爷奶奶照看。有些人在试着寻找其他的民办学校。”
“我的几个老乡怕学校没了,孩子没有地方上学,已经提前把孩子送回老家了。”一位老家河南的家长说,他们现在很矛盾,“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一是已经不适应老家的生活,还有就是我们夫妻俩就得有一个人回去照顾他,收入也会少很多,供他上学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学校能继续办,学校附近也能做点小买卖,我们就跟着学校一起走。”
但是,衡岐峰却一直找不到适合的办学场地。
教委:
保证学生得到九年义务教育
放弃继续办学的想法几次在衡岐峰的脑海中出现,但是他没有停止寻找办学场地。“我不办学校了,可以去干别的。但是如果学校没了,这些孩子们怎么办?有的离开父母回老家,也有一部分存在着辍学的可能。”
34岁的王萍是河南人,她的孩子在昱颖学校上学。她不愿意把生在北京的孩子送回河南,10岁的孩子也只随他们回过一次老家。“我去问过附近的公办学校,人家说没有名额了。”王萍从老乡那里打听到,如果交上个1.3万元的赞助费,公办校的名额就会挤出来一个。王萍非常为难,“这些钱我们拿不出来,只能搬到有民办校的地方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