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千方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此岸心
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多少烟花事
尽付风雨间
多少尘间梦
尽随水东转
看见的熄灭了
消失的记住了
开到荼靡,花事了……
留下的记忆不过是一地花瓣……
风吹走了,就没有了……
那一夜梦中相会
你是白色无根莲我是红色彼岸花
你苍白如雪我妖红似血
你落落于天山镜池水?V?V
我寞寞在幽冥黄泉路漫漫
那一刻
爱上你
命里劫数无路可逃无所可逃
我会一直等三千日斗转星移
你终于老去我依旧沦陷
你来到渡口
前方暗河黑水潺?
投以我浅浅一笑
孟婆汤碗已空
你踏上奈何桥
心静如水
心沉如石
我合上乱花枝
心痛破碎
心死无望
我脉脉花香的缠绵
抵不过苦涩寡汤的忘却
我还活着
没有灵魂只有肉体
却坚持爱你
那一刻 爱上你命里劫数无路可逃
无所可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山西省运城市近年来聚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解决结构性失业两大重点,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集中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着力破解结构性失业难题,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健全公平化服务制度,构建均等化服务体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集中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运城市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促进计划,精心组织系列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跟踪后续服务。抓好“三支一扶”、就业见习、政府购买560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拓展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拓展就业渠道,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毕业生以就业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就业知识,引导毕业生和家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了解政策;邀请优秀毕业生作报告,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正确、客观的定位,明确“首先是劳动力,其次是人才”的道理,降低就业期望值,鼓励他们到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用人单位去工作;邀请用人单位直接进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展就业市场,引导用人单位树立人才战略思想,抛弃用人短视症,着眼长远发展,重视人才引导、储备和培训工作;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选择30名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筹建创业院校;建立一批毕业生教育实践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思想,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他们创办各种经营形式的经济实体,自己创造就业岗位。扶持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带动就业,引导网络创业大学生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资助等政策支持和服务。对于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运城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签署了《运城―莎车人才合作协议》,今年共有210名援疆人才在莎车县上岗就业,他们中聚集了擅长写作、舞蹈、书法、器乐、心理辅导、电视采编等各类优秀人才,其中63名顺利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成为该县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在“运城―莎车”人才合作框架中,运城市主动延伸服务链条,作好岗前培训工作,采取一对一帮扶,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莎车县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引进了发展所需的各类紧缺的人才,并且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干、实现梦想的空间和舞台。
二、着力破解结构性失业难题
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延长“五缓三补两协商一报备”政策期限,允许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并给予社保、岗位和培训补贴,鼓励支持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就业形势研判,落实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妥善解决转岗分流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大力促进城镇失业人员的自主创业。实施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帮扶计划,将创业帮扶纳入市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建设,开展辖区失业人员创业意愿调查,对有创业意愿的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及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在家政保洁保姆服务、社区养老、商品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创业。同时,统筹做好退役士兵、留学回国人员等其他群体创业工作,鼓励和支持城乡劳动者二次创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
位于运城市闻喜县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曾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拥有8300余名职工,但受钢铁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内部管理、银行抽贷等因素影响,于2014年3月被迫停产。现已进入重整程序,面向全国招募重整投资人。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恢复生产,筹集偿债资金,并协助管理人完成海鑫集团重整工作。
三、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落实“万人创业计划”,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融资服务支持体系,完善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机制。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能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引导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活动。多种形式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全民创业创新热潮,带动扩大城乡就业。
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毕业生鲍超群,2014年远赴北京学习芽苗菜种植技术,学成后决定回农村老家创业,投资8万余元建立了芽苗菜微工厂。在她的辛勤培育和精心管理下,花生芽、绿豆芽、豌豆苗、香椿芽、萝卜苗、松柳苗、小麦草等绿色无公害芽苗菜成功上市。鲍超群正准备成立芽苗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商标,其目的是吸纳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就业,让更多的群众通过种芽苗菜走上致富路奔上小康道。
四、切实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按照《运城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瞄准建设“山西最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品水果生产基地、黄河金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集散基地”的发展定位,围绕九大板块产业链,突出粮果畜等种植养殖、现代化经营理念、实用技术、管理技术、市场营销、诚信道德等内容,依托全市涉农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推广机构和省部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引领带动型职业农民。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春潮行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实现生活改善、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最现实的途径。实现农民工就业创业,是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条件,而缺乏技能成为影响他们融入城市、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的重要障碍。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对于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1年,运城市万荣县成功注册“笑乡人”劳务品牌,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树起了新标杆,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步入了转型跨越发展。核定的服务项目涉及防水建材工、外加剂和化工应用技术人才三方面技能,目标是要培训一批“既能讲万荣笑话、又掌握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村劳动力。万荣县通过委托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紧紧围绕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培训课堂融入万荣笑话,寓教于乐,形成以技能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以创业带就业的格局,先后培训和转移了3万余名“笑乡人”。不少民工进入企业不到两年就以良好的素质赢得信任,成为技术骨干。务工人员的工资由以前的2000元/月左右提高到4000~5000元/月,最高的工资年薪超过15万元。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打亮了“笑乡人”这个劳务品牌。
调整种植结构促增收
根据区位特点和立地条件,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和农作物区域布局,逐步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一是加强特色种植基地建设。2016年,洮南市辣椒、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32.3%,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二是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全市蔬菜、瓜果大棚总数达到2万余栋,预计实现产值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00元。三是积极推进旱改水建设。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同比增长32%。预计实现产值7.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786元。
壮大经营主体促增收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户,农产品加工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9亿元。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62个,带动农户1.5万户,合作社收入达到6500万元。新培育家庭农场1012家,流转土地25万亩,家庭农场收入达到7000万元。
夯实农业基础促增收
继续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开渠、筑坝、清淤27.1公里,连接泡沼5个,蓄水量达8350万立方米,地下水位上升1米多;完成膜下滴灌118万亩,打抗旱水源井3000余口。通过多措并举,增加抗旱能力,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现代牧业促增收
启动实施了雏鹰集团4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40亿元,税收6.5亿元,安置就业1.4万人。同时,依托雏鹰集团,建立了加工企业与养殖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可带动全市人均增收2857元。启动实施了发展奶牛十万头、发展肉驴十万头、新增肉羊百万只、新增品种蛋鸡百万只的“双十双百”工程。目前,标准化牧业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已发展到290个,年可实现牧业产值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00元。
谋划扶贫产业促增收
一是建立了雏鹰养殖脱贫模式。计划到2017年6月,在全市65个贫困村分别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可安置780户贫困户、1560人参与养殖。目前,已有48户贫困户、96人进驻养殖场,每户年保底收入可达10.5万元。二是成立圆梦牧业发展扶贫有限公司。建设年屠宰加工50万只肉羊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为全市3918名三星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3000元。目前,公司已完成注册并立项,9月末可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10月份开始建设。三是深入谋划产业项目。指导各乡(镇)利用本地资源谋划产业项目729个。目前,已相继启动实施了黑水恒利奶牛养殖合作社、二龙中绿奶牛养殖合作社、那金玉木耳生产示范园区等项目78个,部分已按月为贫困户分红。
拓宽就业渠道促增收
一是壮大有形市场。目前,洮南市有形市场总数达到45个,辐射全国各省(市)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可实现交易额80亿元,带动专门从事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的农民800人,年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二是转移剩余劳力。截至目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1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7.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929元。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积极争取电商村镇和“村淘”试点建设,借助“农民宝”云平台、“洮之宝”旗舰店等电商平台,发展村级邮乐购170个,农民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达到1.6万个。
强化科技应用促增收
集成推广农业科技应用,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6%。综合实施粮食增产五项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95%以上,降低粮食损失20余万吨。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玉米、水稻机械精量播种面积达98%以上。
文/袁克强
脚离心脏最远,长时间坐着或站立时静脉回流较慢,局部容易发生淤血;尤其有动脉硬化者,脚的供血更容易发生障碍,容易造成损伤或加快功能减退。所以,中老年人应该重视脚部的锻炼。
1.原地拱足
自然端坐,肢体放松,双脚平行贴地,大致与肩同宽,稍静片刻。双脚趾头抓地缓慢内拖使足背尽量拱起,足底悬空,稍停片刻,放松复原。双手可放在双膝盖上,也可配合拱足按住膝部。每天各做30-50次。
2.原地展足
自然端坐,一脚前掌着地或抬起,脚趾向左右撑开,再复原,连做20次。然后换另一脚做,也可以两脚同时做。
3.原地活踝
端坐后,一腿盘在另一腿上,用手抓住脚尖,转动踝部,先顺时针转动20下,再逆时针转动20下。
4.原地蹬分脚
先一脚抬起,脚跟向前,脚趾后跷,小腿缓慢地向前蹬出,反复20次。然后再换另一脚,动作与前相同,蹬脚时足跟用劲。
肺功能康复锻炼五法
文/何家辛
1.腹式呼吸法即膈肌运动锻炼 方法是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或立位,两手分放胸、腹部,吸气时用鼻吸入,腹壁尽量突出,隔肌收缩,呼气时腹部内收,用口呼出。要求呼吸频率7-9次份,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每次5-10分钟。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呼气时间延长并缩唇)。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锻炼可降低呼吸频率,从而降低呼吸肌对氧及能量的消耗。
2.缩唇呼吸法 呼气时将口唇略微缩小,徐徐将气体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2-3倍。这样做可以在呼气时增加口腔和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减少肺泡内的过多残气。可通过练习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从而改善肺泡的有效通气量,有利于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多做上肢锻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肢运动耐力差,可通过做上肢体操,如太极拳、气功等锻炼胸大肌、胸小肌等辅助呼吸肌群。
4.放松锻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长期缺氧气促,常常会感到紧张、力不从心、情绪低落,因而不利于呼吸肌的康复训练。放松训练的目的,一是为了解除恐惧和焦虑不安;二是使患者肌肉放松、精神放松,减少不协调呼吸,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放松训练可以在家中进行。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采取舒适的,可坐可卧,打开录音机放轻松柔和的音乐,使心身都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5.呼吸体操锻炼 将放松锻炼、上肢锻炼和呼吸锻炼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一套呼吸体操,易于掌握,便于练习,可以提高患者的锻炼兴趣。另外游泳、唱歌等,都对肺功能康复有帮助。康复锻炼贵在自觉、主动,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膝部有骨刺运动得小心
文/李石良
膝关节长骨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中老年女性都会得。有些病人严重得连蹲下上厕所都很困难。一般人认为,劳动或运动太多,会使关节附近的骨头过度磨损,并在磨损的部位长出骨刺。
由于持这种观点,很多人认为,长有骨刺的部位活动越多,骨刺就会长得越大。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患了这种病的病人更要加强运动,认为再不运动,膝关节会越来越不灵活。说法不一,导致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运动,怎么运动才对自己的身体更好。
而位于陈棣的另一家鞋企――福建省喜攀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其总经理张嘉猛则是忙于关注前不久运往江西的50多台帮面缝制机器,这样做是为尝试将生产流程中的帮面缝制工序外放至江西,以缓解用工难的问题。
面对越来越难的招工问题,晋江鞋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想尽办法。或者是对机器进行更新换代,提高单位员工的生产效率,或者是把相对较为简单的工序外放到劳工较为集中的地区。顺溢和喜攀登的做法只不过是晋江运动鞋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设备更新减少用工量
“工人难招,大家都一样,并且每个人都知道,未来的招工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对于招工难题,林世平直言不讳。今年上半年,顺溢接到的订单数量多得让林世平不敢想象,但是由于在招工上不尽如人意,林世平不得不推掉了一部分订单。“钱少赚还只是一部分,怕的是很多客户会因此失去,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现在是没订单的时候烦,有订单的时候也烦。”林世平苦笑道。
对于这一难题,林世平坦言,同晋江其他企业一样,自己同样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只能是一方面不断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虽然引进新生产设备的成本很高。
事实上,在满誉集团总经理丁玉峰看来,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成为晋江鞋产业从业者的共识。丁玉峰告诉记者,在制鞋行业十二五规划当中,便较为明确地把智能化、数字化这样的字眼写了进去。
“以鞋机行业为例,我们提供的机器就是要让制鞋工厂能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降低能耗,这就是鞋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快人快语的丁玉峰说,目前鞋机行业新研制的运动鞋流水线可以实现节能30%~40%,工人使用量至少可以节省20%。以一条普通的运动鞋生产线为例,从鞋面到成品鞋大概需要80名工人,而现在,只需要60名左右。
不过丁玉峰也坦言,目前晋江鞋行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办法完全接受更为智能化的产品。“成本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比如说我们之前研发出一款高速自动化的鞋机,能够节省人力70%以上,不过这种鞋机的价格同样很高,是普通鞋机的10倍。目前这款产品在晋江仍然没有打开市场,但未来肯定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工序外放至劳工输出地
福建晋江市海峡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联坛不久前刚刚接待了来自漳州南靖招商局的客人。这些漳州客人拜访许联坛的目的很明确:试图说服许把帮面加工基地放在南靖。
“我们是有过这样的考虑,想把帮面加工这种比较简单同时又需要工人数量比较大的工序放到那些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许联坛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他还没有确定最终要把帮面加工基地放在哪里,但外放却是已经确定下来。
许联坛还在考虑帮面加工基地的选址问题,而喜攀登设在江西的帮面加工厂却已经投入生产。“确切地说,在江西的那个加工厂并不是我们的,我们提供的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机器,把我们空余出来的机器以极低的价格转手给他们,真的说得上是半卖半送;二是订单,我们保证给他们数量充足的订单。”张嘉猛告诉记者。
在张嘉猛看来,把部分工序外放到其他地方虽然会存在种种问题,如信息沟通、物流成本等等,但却能够缓和用工压力。在2010年8月底,张嘉猛就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的生产能力,公司手头上接到的订单数量却已经排到了2011年。“这意味着,如果有其他客户有新的订单进来,我们都需要斟酌一下能不能接。”
张嘉猛的看法也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目前的一种趋势是:把类似于帮面加工这样简单的工序外放到那些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的地区。不仅是制鞋行业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其他行业中也有。在未来,这种现象肯定会更为普遍,转移的工序也会更多,说不定到了最后会出现除了核心工序在晋江外,其他工序都在外的现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
台州鞋企老板动员亲戚帮忙赶订单
离春节还有一短时间,温岭制鞋业、加工业的许多务工者却开始回家。日前,从多家民营企业了解的情况看,为了赶客户的订单,企业都希望员工再干一段时间回家,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回家心切,尤其是小企业、家庭式小作坊企业面临“用工荒”。
家住城北街道的鞋企老板叶先生年初招了10多名踏帮工,加上原有熟练工,厂子里一共有固定员工30余名,目前只剩10多人。为了留住员工,叶先生也想了一些人性化的办法:每年年底都会提前一个月给外省籍的员工放假,方便他们赶在春运前回家,免受路途拥挤之苦。
从事制鞋业已有10余年的叶先生,近年来在用工问题上吃了不少苦头。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刚好是要开足马力赶紧生产的时候,为了尽快招足工人,他总要忙着去劳动力市场摆摊招人,“但现在想招些熟练工十分艰难,要么要价很高,要么都是上了年纪的普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