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采编与制作

新闻采编与制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采编与制作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新闻媒体;就业方向

一、高职院校新闻采编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新闻专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开始只是在一些本科院校开设。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些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新闻传播专业。2006年教育部规范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名称,将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更名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与本科层次的新闻学、传播学进行区分,办学理念上要求更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广泛,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网络公司等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节目制作、媒体经营等工作。也可在各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文化、公关、现代文秘等工作。

传统的传媒行业(报社、电视台等)曾经是新闻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但是随着传媒行业的体制改革,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下降的趋势。本科院校新闻专业的学生进入传统媒体并非易事,更何况在学历上并没有优势的高职学生。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直接上岗,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才能适应。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不能适应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同时,他们更喜欢实践性强的课程,不愿意学习理论课程。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实践课程,很难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闻传媒人才。

二、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媒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伴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传媒业在整体规模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类传媒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质的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传媒人才特别是网络新闻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以河北省为例,到2010年11月河北省共有正式出版期刊100家,报纸97家。省市级广播、电视频道也进行了专业化改革。除此之外,河北的网络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河北省新闻从业人员有19.72%在电视台工作,8.03%在广播电台工作,7.69%在报社工作,42.17%在期刊工作,在网站工作的比例则高达22.39%,并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

可以说,网络媒体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很多网络新闻传播单位的从业人员没有受过新闻的专业教育,从业人员中存在着业务水平较差、写作编辑能力不强等问题。快速发展的新闻传媒业急需大量的具备采、写、编、播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新闻人才充实到新闻从业者的队伍中来。尤其是既懂新闻理论又懂网络操作,既懂传统媒介又懂新媒介,既懂经营又懂业务的技能型新闻人才更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三、重新定位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通过以上两点的论述,可见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急需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重新的定位,定位的原则是要适应当今传媒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调查,以下工作岗位是适合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未来的人才培养定位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

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各类网站从事信息采写、编辑与网站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基准,密切关注多媒体时代相关行业的前沿动态,主动适应新闻媒体和网络行业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软件等等.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职业待遇:全国网络编辑平均月薪可达到2000元左右,不同城市略有差距。站点越小工资越少,大型的门户网站的编辑月薪可达到5000元以上;频道主编可达到8000元以上。

2、新媒体传播方向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国外发达国家;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新媒体的终端已经非常普及。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2亿,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需要很多具备新闻素质,有一定采编能力的新闻专业方面的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不再把培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主要方向,而是培养一种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这种教育设置的改革不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引发了新闻传播教学理念的革命与创新,创办新媒体传播与信息网络专业成为时代的需要,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校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起点。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方向,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毛艳青 李倩 《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都市家教》 2011年第5期

[2]王瑜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新闻采编专业设置》 《新一代》 2012年第11期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兴媒体在媒体行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广播电视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要求广播电视工作者应不断提高采编技巧,实时变幻新闻的展现形式,拓展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资源,发挥其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一、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概念

新闻采编工作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新闻采编通过收集新闻行业热点,将其重要的信息汇总,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获取第一手材料,而新闻编辑是对采访内容进行后期制作,经常以书面材料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编辑新闻避免内容混乱,内容简洁、画面清晰,才能吸引广大听众。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现状

(1)新闻标题循规蹈矩。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现状之一是新闻标题循规蹈矩,不少广播电台新闻工作,制定的标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台制定的新闻标题不新颖,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而且标题过于浮夸,并未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失去了新闻节目制作的意义。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标题必须以新闻事实为基础,体现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此外,在拟定新闻标题过程中,应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利用发散性思维,拟定新颖的标题[1]。(2)过度追求新闻采编工作利益。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媒体平台也不例外。目前不少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了生存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经常忽视新闻信息本身,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例如:广播电视在节目采编制作中,一再追求节目收益和点击率,不重视其社会服务功能,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收益作为主要目标,降低了采编内容的质量。广播电视节目中插入的广告内容越来越多,具有严重的商业化模式,背离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主流媒体的作用,缺乏群众价值导向,不利于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良性发展。(3)新闻采编工作理念滞后。我国民生前沿信息来自广播电视新闻,观众通过新闻获取信息,与以往的新闻信息相比,新闻采编人员渐渐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所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注重对采编人员的培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工作内容与时俱进,多体现民生,不宜偏离传播导向,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提升策略

(1)强化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新闻采编内容应与时俱进,严格把关广播电视节目新闻质量,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个人素养,优化采编工作,学习创新意识和采编技巧,保持高质量的采编服务。例如:吉林地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训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完成,提升采编人员的策划、创作以及制作等专业知识能力,制定摄影、撰稿以及编剧等培训项目,训练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奠定基础。(2)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时效性,其二是客观性,优秀的新闻节目可以真实体现信息的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工作职责,发挥新闻的时效性,提高新闻的速度,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关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撰写稿件,必须注意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语言表达必须精炼,提高撰写稿件的速度,也将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今后的工作重点。(3)采编工作要有灵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播出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采编内容。若采编内容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新闻播出后吸引观众关注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但是采编内容必须以事实材料为基础,从多角度分析新闻信息,在把握新闻内容准确度的同时,对新闻信息进行灵活处理。(4)积极寻求切入点。党的十以来,国家开始关注群众的民生问题,广播电视节目也必须贯彻以民生为主导的采编策略。落实好采编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收集群众关心的话题,了解民情,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根据群众的实际生活内容,设计项目的内容,采取各具特色的播报方式,所以采编设计的内容要通俗易懂,新颖独特的视角、灵活多样的语言,让群众了解新闻的核心信息。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闻采编;未来发展

民生新闻报道是对地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贴近人民生活的新闻事件是受众最关心的新闻信息。通过电视媒介向受众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能够实现新闻信息广泛传播的目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因此,要不断提高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质量,促进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以更好的服务与地方台民生新闻报道。

一、地方民生新闻采编的局限性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影响问题有两个方面,即新闻价值判定与选择问题以及采访真实性问题,直接影响了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概括:

1、新闻价值判定与选择问题。民生新闻的采编主要是指以服务受众为基本原则,在采编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报道贴近人们生活的新闻事件,发挥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目前地方台的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为博得受众眼球,提高新闻事件的吸引力,忽视新闻采编的本质,过分追求猎奇性和趣味性,使新闻报道失去正确引导的功能[1]。另外,在一些地区,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价值取向存在误区,过分重视新闻报道的娱乐性,误导人民群众的正确生活价值观,严重情况下将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状态,影响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

2、新闻采访真实性问题。在民生新闻采编中要注重新闻事件的新近性和真实性,只有具备这两种特点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的需求。但现阶段我国地方台的民生新闻采编中,为实现事件报道的“新近性”和“真实性”,会可以的创造出一种环境,这种环境是通过人为建立的,并非事件发生的真实面貌,即使得到还原也违背了事件报道的根本原则。例如,在某些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报道中,采编人员可以创造出一种“现场感”,目的在于增强新闻报道的视觉冲击和真实感,但通过广大受众的真切感知,较容易发现新闻事件报道背后的虚假,这将直接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形象,造成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不信任,使受众流失。

二、创新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地方民生新闻采编整体质量的提高,要不断创新新闻采编手段,促进民生新闻报道的有效性,满足地方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推进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要从新闻信息源、民生新闻形象塑造以及受众民意调研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推进。

(一)加强新闻信息源的选择

为提高民生新闻信息报道的综合质量,首先要保证新闻信息源选择的有效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丰富多彩的民生话题,新闻采编人员要具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高度的新闻敏感度。在新闻信息选取的过程中,要有侧重的选择,保证新闻信息具有代表性[2]。同时,新闻采编人员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新闻事件发展情况,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在新闻制作中加入个性化元素,满足受众需求。为保证民生新闻的独特性,要避免出现“雷同”现象,即避免出现与其他电视栏目报道相似问题的出现。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的新闻信息源选择,要尽量贴近受众生活,促进受众主观能动的选择,实现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要价值。

(二)努力塑造民生新闻形象

实现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创新,促进新闻采编的发展,要努力塑造民生新闻良好形象。“品牌效应”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判定新闻采编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品牌影响力的作用推进地方台民生新闻的进步,促进整个新闻采编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地方受众心目中建立良好形象,缩进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切实实现民生新闻节目服务于地方百姓生活。另外,地方台民生新闻良好形象的塑造,能够为新闻信息源拓宽渠道,促进新闻采编内容的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3]。

(三)加强受众民意调研

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受众,民意调研是推进工作深入发展的力量源泉。调研可分为需求调研和反馈调研两个部分。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要注重从受众需求入手,选择他们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这种调研是持续性的,因为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使受众会不断关注新的热点问题,率先把握受众需求,民生新闻的采编才具有及时性和创新性。采编人员还应定期开展各地方台民生新闻收视率、满意度、涉及领域等方面的调研,了解行业动态,根据科学的数据报告改进现有的采编工作。

三、结束语

目前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新闻价值判定与选择问题以及采访真实性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采编的整体质量。以切实服务地方受众为目标,要不断提高民生新闻采编质量,促进民生新闻综合质量的提高,要从新闻信息获取源、民生新闻形象塑造以及受众民意调研等几个方面有效推进。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要以服务受众为主要目的,结合科学的理念和合理的措施,推进地方台民生新闻良好形象的建立,为受众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深刻的电视新闻节目,促进人们业余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晓君.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华章,2013(10)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第4篇

一个中心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宁波电大文法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致力于培养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的掌握全媒体信息采编技能的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的是多能复合操作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全媒体的意识,了解不同媒体的特性,掌握多媒体采制和传播的技能,能够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采制工作,并能根据不同媒体特点相互融会贯通。两个基本点解决的是如何培养的问题:一是坚持全媒体实践为主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二是坚持校内外实践平台搭建,以项目产品推动提升学生全媒体采编能力。两个基本点相互促进,开始前者搭建基本框架,现在后者进一步带动前者。

(一)建立强化全媒体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

1、改革课程设置,建立适应全媒体发展的高职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体系宁波电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从2004年创办以来,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高职层次的课程体系,不分具体媒体方向,突出全媒体采编技能培养的实践课程,相互融合互补。课程体系以专业技能课程群为主,涉及全媒体采编的各方面。主要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摄影、报纸编辑、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网站开发与管理、平面广告设计、播音主持、网络新闻实务、广告实务、公关实务等。这些专业技能课程群分布在第1-4学期,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相互融合。整合新闻理论课程,将原来的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概论课程合并为新闻传播学概论课,将新闻史的相关内容整合到新闻传播学概论课程及其他实践课程里面,精要教授必要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让学生具备全媒体的理念。同时辅之以应用汉语、中外文学经典等人文知识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其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正确的价值和文字判断,还有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秘书实务、企业文化等辅助知识课程,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改革课程教学,教学手段全媒体化,突出全媒体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全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摄影棚、录音室、演播室等实现采编播教学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使用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各种音视频案例、蓝易思多媒体控制系统等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让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多媒体的魅力。建立教学资源点播系统,把历届学生做的视频作品、音频作品、Flas作业放在上面,供大家交流学习。新闻摄影课开发新闻图片系统,让教师和学生上传和浏览新闻图片。教师可以在线评阅,也可以邀请同学共同评价,整个教学评价过程透明公正。学生则可以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精简理论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练习、小组讨论、现场练习、作品主导等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灌输和讲授,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全媒体融合意识。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统一,围绕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以项目产品推动课程设计改革。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一幅动画、一本杂志(纸质、电子)、一张照片、一档音频节目、一个视频短片”为“五个一工程”项目导向,建立起全媒体融合的课程内容,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全媒体思维。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上注意融入全媒体的思维。比如采访课让学生学会网络采访、手机拍照和写稿,最快速采制信息,并能考虑不同媒体的特性采写有差异性的内容。写作课采写适用于不同媒体形态的稿件,尤其是及时关注最新的移动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稿件特点。播音主持课让学生明白现代播音主持人要会自己策划采访制作“微节目”,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还可以适当使用网络用语让节目更有亲民特色。

3、改革考核方式,最终以毕业设计可视化改革全面展现学生全媒体采编能力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为了让学生更重视全媒体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考核或结合平时实践作业;或直接用作品进行考核;或以考级考证为契机,以证代考;有些课程结合学生在系“新文人工作室”里的实践表现,作为加分内容。鉴于视频作品能较全方位考查学生的采编写全媒体技能,2012年起启动毕业作品可视化改革,要求学生组队制作专题视频短片,考核他们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掌握情况和整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实干能力,各门课程所学都能在此得到充分考察展现。2013年继续完善毕业作品操作流程,完善开题答辩、中期检查、验收评定、分组答辩等环节,加强指导和过程监控;2014年增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每组指导老师分设文案指导和技术指导,制定更完备的流程册让学生和指导老师全程填写,考核更加科学。这几届学生制作的视频或展现宁波历史文化、或反映社会现实、或与实践基地合作,在提升全媒体采编技能的同时也增加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搭建全媒体实践平台

1、系内创建“新文人工作室”全媒体仿真实践平台新文人工作室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专业实践工作室,从本专业创立不久就创建了。十年来,工作室的组织架构随着媒体发展态势而不断调整,原来只制作平面杂志,后增加网站,仍以文字图片采集为主。2009年开始制作视频新闻,但量比较少,2013年创建官方微博,2014年开始制作演播室节目,创建公众微信号,并将部门调整为平面媒体部、网络新闻部和电视媒体部,分设平面媒体部、电视媒体部、网络媒体部,制作平面杂志、电子杂志、视频和音频新闻及节目,管理系网站信息、系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号,学生实践全媒体化。每个部门都有专业课程老师提供指导,由同学们自己策划选题,报道校内外新闻,展现自己各种多媒体原创作品。工作室模式创新了教育教学载体,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主实践,融合各种媒介的采编技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全媒体思维和技能,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信息的生产是个完整的全媒体融合流程,项目化的管理让学生的全媒体采编能力得到了可视化的呈现。尤其是2014年创建的“今日文法系”公众微信号较集中融合了全媒体的运作流程,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报道在这里集中展现,并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发送。同学们锻炼了策划管理、团队合作和各种媒体的采编技能,掌握了最新的移动社交媒体形态的特点。因为有了公众微信号每天快速便捷的终端展现,学生的视频新闻制作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电视媒体部打破了原来采编组、配音组、技术组和主播组各自分工干活的机制,所有实习记者都从基础的采编工作做起,全面掌握视频采编技能。自2014年9月以来,共制作165个视频报道,有些还使用了虚拟演播室系统,有主播播报。新文人工作室还通过表彰先进及出台《新文人工作室关于记者(编辑)业务考核及等级评定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工作室记者编辑们的管理考核,激发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现代化媒体管理手段的仿真模拟。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各种反馈,更好地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和各指导老师相互间协同作战,相互促进。由此,工作室的全媒体仿真实践带动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2、积极开创校外实践和实习基地本专业在寻找校外实践基地时,注意选择可以锻炼学生不同媒体形态采编能力的地方。先后与宁海县文化馆、中国宁波网、天一阁博物馆、人民网浙江频道、江东区百丈街道、江北区芝红社区、新侨报、鄞州电视台新闻中心、搜地网、81890求助服务中心、宁波文化艺术研究院、江东区档案局等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受到合作单位好评。为了增强和业界的联系,本专业还建立一支由业内专家组成的校外导师队伍,聘请了宁波大学、宁波日报社、人民网、江东区档案局、宁波文化艺术研究院、海曙作协和影视家协会等单位的15位专家,校外指导或来校讲座。

(三)取得的成绩

本专业在2012年成功申报宁波市高校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是宁波市唯一一个高职新闻传播类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已培养了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新文人工作室在2008、2010和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先进大学生集体。本专业老师一起做的《创高职高专新闻采编实践教学之路》、《创新载体丰富平台拓宽渠道教学相长——宁波电大以新文人工作室促进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轴心驱动可视呈现——宁波电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实操体系的创新探索》分获宁波市第七、八届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和第九届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的毕业作品在校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宁波及全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学生多人次在省市的征文、演讲、播音主持、公益信息传播比赛中获奖。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一)全媒体技能融合的教学实践还需深入

全媒体采编能力不只是掌握各种媒体的采编技能,关键还要有全媒体的思维,能够迅速判断适用于不同媒介的信息采制角度,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整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精通。高职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如何让学生既有全媒体的思维,在综合掌握全媒体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掌握某些采编技能,这是高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时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强训练和实践。每门专业课程要密切关注媒体发展的最新状况,研究最新媒体形态的特点,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全媒体思维训练,阐述在全媒体背景下,本课程内容所需要变化和注意的地方。相关课件可和学生网络共享,供学生随时自修。目前本专业的工作室虽已有各种媒体形态,但还是分部门各自运作。今后可以做进一步改革:建立全媒体信息处理平台,各部门采集的信息都发到这里,实现信息共享,然后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度报道或制作音视频报道,可以彼此合作。公众微信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各部门进行约稿,包括提出对已知信息做怎样的进一步报道的要求,由此提升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全媒体有效配置。

(二)全媒体师资培训仍需加强

虽然本专业有系内外专业教师21名,高级职称比例占43%,部分教师毕业于复旦、浙大、中国传媒等名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也有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但要真正掌握全媒体的特点,具备全媒体思维和相应的教学能力,仍需要不断接受培训。目前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所拥有的证书主要是高级秘书资格证书、律师资格证书、专业普通话测试员证书、MACROMEDIA授权的网页设计师资格证书等,离全媒体采编专业核心技能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全媒体采编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考取相关证书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如何让教师转变思路?如何创造进修培训机会?如何提高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如何协调繁忙的工作和培训之间的关系?这都需要校系出台相应政策进行保障,为老师培训创造条件。再艰难,也要保证老师不断进步,这也是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技能的源头。同时,要建立校外导师的定期指导或讲座制度,目前的联系仍较松散,缺少针对提升学生全媒体实践能力的交流计划。

(三)全媒体教材亟待建设

虽然本专业教师有编撰过《Premiere基础实用教程》、《宁波历史文化读本》等教材,但离全媒体教学所需教材的差距还较远。要进行适应高职全媒体新闻传播教育的教材改革和建设,一是广泛收集业内各种相关教材,取其精华;二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业界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然后进行资料梳理,总结归纳,编撰相应的教材。

(四)全媒体设施设备需要资金投入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第5篇

一、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与音响技术

(一)新闻采编工作重点

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以下几点,从而发挥新闻采编的作用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提升。首先,在新闻采编时需要做到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和准确衡量,即要明确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时效性;其次,要在新闻采编中注意与大众审美相结合,既要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的内容,又要从艺术性和审美的角度来提升观众的兴趣和喜爱,做到在充实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和艺术,从而增强新闻的实际应用价值。最终增强收视率,引起首宗群体的关注;再次,在新闻采编中运用成熟的多媒体处理技术,优化图像、声音、画面的传播,给观众最优的试听享受。最后要增强新闻传媒的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社会观众,在新闻传播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监督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面对观众反馈的建议和投诉,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观众。

(二)音响技术

音响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音响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良好的音响技术能够让观众在观看清晰的新闻报道的同时,能够享受新闻报道带来的超强音质享受,能够感受到声音具有的层次感和音效,并且能够有良好的视听体验和享受。此外音效技术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境声音,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使得整个新闻播报更加形象,引人入胜,吸引观众。

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音响技术运用

(一)选择适当的效果器

效果器能够对音效进行优化处理,处理声音中的瑕疵。选择效果器时应该将录音功能界面打开,并且添加进效果轨道,选择TureVerb插件,营造混响反射声,此外还需要使用DoubleDelay插件来控制延迟量。当选择了立体声效果之后还应该对音色进行修改,适当添加一些人声处理的插件。此外还可使用一些动态处理、压限处理以及降低唇齿音的插件,例如Dynamic、Desser等插件。

(二)对音色进行优化处理

音色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去除杂声、减少噪音、EQ处理、音色激励处理等,此外还包括了压缩扩展处理工作,在进行信号处理时由于信号在整体通道内是采用的串行方式,因此分布于通道内的所有处理器对信号的影响效果会进入下一个处理器,因此整个系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需要在处理的时候严格执行,避免因为一个环节的失误造成整个音色处理的失败。

(三)动态处理控制

加载EQ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声音文件进行动态处理,一般而言,进行动态处理的本质也就是进行压缩处理和门限处理这两个方面,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门限值、压缩比、启停时间这几个常见参数。当完成门限值的选定之后就需要进行压缩比的控制,确定启停时间是尤其重要的,这个参数的确定会对声音文件的最终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启停时间设置过快,则会造成声音硬化,相反,如果过慢又会使得原始声音信号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