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手机媒体;文化产业;核心层;整合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各国抓住技术变革及其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应对国际文化产业领域的挑战,把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进,手机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服务类型与文化内涵,从一种简单的话音通讯工具,延伸扩展为集文字信息、文化服务和视听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传播媒介。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移动通信从以语音为中心的时代向以移动数据业务为中心的时代转移。这些变化使手机媒介在文化产业领域得以深度参与,文化产业与手机媒体高度联姻,手机媒体在与文化符号整合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服务类型与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手机媒体也在不断地推动文化产业的更新与调整,使文化产业获得迅捷、高效的发展。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范围和分类标准作出了界定,把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个板块。手机媒体影响并改变着文化产业的这三个层级,为文化产业拓展了新的发展领域。
一、手机媒体改变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整合方式
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看,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传统的新闻、出版、影视和文化艺术等服务,这个层级圈落代表着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内容的生产以及文化服务的面向,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群落。
首先,手机媒体使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以新的形态呈现,方便大众消费。文化产业核心层与手机媒体进行组合式创新,开拓出新的文化业态与盈利模式,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横向发展空间,如文化产业核心层的电视、报纸、动漫和出版等传统文化业态与手机新媒体融合,产生了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动漫和手机出版等新文化产业形态。由于手机比报纸更灵活,比电视更便捷,比互联网更普及,所以这些文化新兴业态的服务方式和消费方式与传统业态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城市交通拥堵,许多人要把大量时间花在上下班途中,这就为手机图书、手机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话音通信便利的同时,也得到了文化服务的便利。按照传播学的观点,选择的或然率=获得的报偿,付出的代价,其中,付出的代价包括:金钱代价、时间代价、精力代价等。手机媒体这一全新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得高满意度文化服务所需付出的时间代价、精力代价,从而获得人们的喜爱。手机与传统媒体结合,其效应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因为传统媒体、传统阅读形式无法去挖掘一些碎片时间、无聊时间和等候时间,但手机可以。所以手机与文化产业核心层结合后,能够产生一个非常明显的放大效应。
从核心层内容的欣赏方式上,手机的传播移动革命使得受众审阅时空得以重建,其主要表现:第一,在时间节奏上。手机媒体占据受众的是碎片化的日常时间,而非仪式化的节日时间;第二,在空间结构上。手机文化产业只需近距离的掌面空间,而非远距离的墙体式空间;第三,在欣赏状态上。手机动漫适合漫不经心的把玩式欣赏,而非沉浸式的深度投入。这些主体阅听方式的多层面变迁导致了传统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形态改写,不仅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了移动革命,还在内容本体层面、内容特征、审美时空、文化观照等方面也对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内容整合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论文摘要】: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在“5.12”特大地震前,绵竹年画带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年画节也硕果累累。地震给绵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绵竹年画产业遭受重创。在这一背景下,文章探讨了绵竹灾后年画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发展脉络
绵竹位于古蜀道川陕公路名镇孝泉以西。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继而制作桃符,画为"神荼郁垒",使绵竹木版年画在清代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明清两个朝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绵竹木版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那时,当地年画作坊达300多家,年画艺人逾千名,从事年画生产的乡民约万人,年画大量销往云南、贵州和陕、甘等省,还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主要包括风俗习惯、生活生产 、历史传说等,无一不带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如《渔家乐》、《纺线女》、《赵公镇宅》等, 反映民俗风情的各个侧面和农民祈福消灾、神灵庇佑的美好心愿。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省级有关部门又专门采取抢救实施,绵竹年画获得新的艺术生命。2006 年,绵竹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绵竹年画发展状况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年画之乡"绵竹,在“5.12"前已有成型的画坊十来家,常年绘画人员300多人,民营年画经营实体十余家,年画产品多达20余类上千个品种,去年一年年画销售额就达到3000万元左右,并形成了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两个各具特色的年画村。以绵竹年画为题材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得到空前发展,已达30余家。政府从2001年春节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年画节",并于2007年2月10日成功举行了《绵竹木版年画特种邮票》首发式。绵竹还以地方人大决议的形式将农历腊月二十三确定为绵竹年画节,使之成为绵竹第一个地方性节日。
绵竹年画民俗村位于绵竹市,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距成都市83公里,是川内从成都至"九寨黄龙"最捷近黄金通道德(阳)阿(坝)公路的必经之地。大地震前,年画村一期工程建设完工。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却被"5.12"大地震毁于一旦。沿山10个镇所有农家乐遭到破坏,遵道镇棚花村灾前是新农村建设代表,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专业村”之一,全村66户农民靠制作年画为生,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该村所有房屋被夷为平地。位于绵竹市大南街的年画博物馆是我国年画专题博物馆,其综合楼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
三、灾后年画产业发展的思路
1. 以文化产业链的形态引导发展
① 相关概念产业链是指一定地域内, 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或不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与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 联接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文化产业链是指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生产、文化销售等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文化产业的有机链条。其基本形态表现为上游的原创研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以及下游的销售发行。
② 构建年画文化产业链保护传统文化不能是为了保存而保存。绵竹年画,作为一种民俗,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文化,更要对这根植于民族文化、发源于民间的传统文化产品进行保护、发掘和创新,才能促进绵竹年画不断发展壮大。
③ 原创、研发:注重产品创新、人才储备研发环节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上端。产业链打造过程中,如果占据了产业链的上端, 就意味着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年画产品的创新是推广年画艺术的最佳途径,也是延续年画生命力的最好方式。功能的创新、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上不断拓展,开发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折扇、手绘年画门票等系列年画产品。内容上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之间实现有效的对接,将古老的年画艺术与现代美术技法、理论相结合。牛仔裤、T恤、杯垫、挂历、书签、桌布、窗帘、丝巾、地板砖等现代生活物品上展现传统的年画,显得非常新潮。葫芦、水晶、陶瓷等新材料也可广泛应用。充分延长年画产品的价值链,体现传统文化魅力和文化产业内容为王的优势,传统与创新融合,追求更大的附加值。在谋求创新的同时,要增强产权保护的意识,部分产品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人才资源,是民间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为使绵竹年画后继有人,也使灾后受灾人民能尽快安居乐业,建议采取多种办法聚拢和培训民间艺术人才。年画老艺人重点保护,农民工成为绵竹年画产品的中坚力。常年开展培训班,采取基地办学、联合办学、依托办学、以产带培、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④ 生产、制造目前绵竹年画生产主要集中在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以农户作坊式生产。还有三彩画坊、古艺轩等数十家已形成规模的民间绵竹年画生产经营实。整个年画产业缺乏统一的规模经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创建集约化经营模式,可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统一生产管理,做大做强年画企业。同时注重塑造品牌,使价值随产业链打造而扩张和升值。
⑤ 销售、发行强大的产业链必定有完善发达的营销体系与之相支撑, 营销体系是产业链和市场与客户的纽带。要立足长远,建立稳定高效的年画营销网络,针对一级市场可采取直接营销渠道;二级市场可采取直接和间接渠道并举的办法,利用市场中间商和商进行销售;三级市场,采取间接渠道为主,直接渠道为辅的原则;四是促销策略。同时抓好年画节、各种文化展会营销。年画还可以旅游商品形式在酒店、各景区销售。
2. 与重建新家园结合
绵竹有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两个各具特色的年画村。射箭台村800多户农户,灾前有300多户都在从事年画创作,每户月均收入可达到400元。村里还修建了绵竹年画广场。棚花村灾前年画上墙的人家已有300多户。2006年,棚花村成为全市第一个年画村。灾前村民们还开始学习刺绣年画、陶板年画、金丝年画等精品年画的制作。大灾前两村里每家墙上门上都画有年画。地震摧毁绵竹年画村,绵竹抓好全国对口支援的契机,把新家园建设成为文化主题村镇。将新家园的建设和年画生产基地联系起来,使灾民能自力更生。
3. 与旅游业结合
绵竹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距成都90KM,与三星堆为近邻,又位于大九寨环线上,具有十分优越的旅游地理优势。在社会消费结构日益向文化旅游流入的背景下,实现年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对接,发展年画旅游。将年画旅游定位为:具体闲度假功能、参与功能的综合文化旅游产品。在灾后重建规划上,充分考虑一无所有的灾民今后的自力更生能力。新建民居建筑建议打造成为景观房地产,采用川西民居风格,即青石板的街道、板门的铺面、悬廊的二层木楼、木墙花窗小青瓦的四合院、竹丛水塘边的茅舍。未来的年画村可以采用院落出租,可以成为养老度假,还可以提供影视拍摄背景,打造影视基地。年画与有趣的民俗“拉保保”和四川民间歌舞相结合,增强游客的体验,将绵竹年画村打造成了集民俗文化体验、田园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景区。
参考文献
[1] 龚勤林. 产业链延伸的价格提升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3, (3) : 34~34.
论文摘要:新疆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疆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时代要求。从总体上看,新疆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力发展新疆文化产业需要从转变观念等十个方面人手。
新粗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获文化产业,不断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深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时代要求。
一、新扭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在高科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平衡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新疆的文化产业,以更丰富的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紧迫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发展新疆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条件,成为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比过去大大增加,也大大增加了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
第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形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单一的货币资本逐渐转化为货币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等多元资本形式。而文化资本又表现为文化资源累积的厚度和文化资源开发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文化资本的加人,为经济资本相对较弱而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新疆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四,与新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程度还很低,活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如果通过制定引导鼓励发展的政策,一方面调整新疆财政投人结构和投人方式,逐步增加财政对文化的投人,鼓励新疆地方财政安排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另一方面允许民间资本和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新疆文化产业,新疆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就当前情况看,虽然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第一,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由于长期将文化部门视为需政府养育的部门,人们还认识不到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然存在着吃大锅饭和“等、靠、要”的思想。
第二,缺乏一大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业务范围广,文化产品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而不少文化产业部门的领导是从文艺团体中提拔上来的,其中一些又是来自特殊演艺专业。他们从小就训练、演出,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退出舞台后,又疏于学习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由于他们综合素质低下,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信息,以及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念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管理和经营人才综合素质的培训,他们往往是依靠自己摸索的经验和个人权威处理问题,因而造成了文化产业许多领域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第三,文化资源的总体罗列宣传大于开发利用。新疆处于古代丝绸之路故道,有着人所共知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客观上我们的认知和开发都是很有限的,是总体罗列的、浅表的,是有限的、初级化的。比如,新疆喀什的香妃墓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而香妃墓外出售的香妃蝴蝶等工艺品,不是出自新疆地产,却是出自内地人之手。总的来说,新疆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还有较大距离,文化资源并未充分实现市场价值。
第四,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本土风味特色上存在既丰富又粗糙的特点。新疆的民间文化、民俗艺术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特别是新获的歌舞艺术、民间文学和宗教艺术等。虽然也开发了一些艺术品,如新疆维吾尔族小花帽,英吉莎小刀,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世界品牌,缺乏精致包装和宣传,生产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开发力度也需进一步增强。
第五,新疆文化产业总量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直至1999年,新疆才初步形成包括艺术表演、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文艺科研、文物博物、电影、娱乐业等门类较齐全的文化产业格局。文化产业起步晚且零星分散,不能形成社会化、产业化。如1987年以来,新疆杂技团创作的杂技节目“高空钢丝”、“魔术飞牌”、“手技”、“倒立造型”、“顶碗”、“高空达瓦孜”、“龟兹乐滚灯”、“晃圈”、“地圈”等先后分别参加历届全国杂技比赛或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等活动,分获“金狮奖”、“银狮奖”等。1997年6月22日,新疆杂技团“达瓦孜”演员阿迪力·吾守尔用13分4$. 79秒的时间走完了架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夔门长达640.75米的钢丝,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吉尼斯纪录证书。但这些颇具殊荣的文化品却未能实现社会化、产业化。
第六,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起点很低,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一是许多文化产业单位仍旧缺乏活力,目前形成的不多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受到行政保护的,以垄断性资源为投资资本,是区域化、部门化的集团,资金、人才的市场运作水平都比较低下。二是社会力量投人文化产业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他们投资的规模小,数量少,难以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组织形式。三是市场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未能得到充分应用。
第七,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新疆目前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竞争能力较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就文化产业设备而言,整个新疆至今还没有一条dvd生产线,同时一些标志性建筑,如音乐厅、歌舞剧院、美术馆、群艺馆等尚未建立,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八,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有文化产品的“精品”为数不多且宣传不够,导致了新班文化产品在国内外传播的地域和影响力还过于狭小。
二、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获文化产业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内涵,确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破除就文化论文化、文化部门是非生产性单位的观念,确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思想;破除单纯依赖政府投人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多元化投人的思想。把发展新获文化产业的工作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迫切的位置。
第二,坚持“两手抓”,促进新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抓新获文化事业的繁荣,主要是以公益性文化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增加投人、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可以从微观做起,从抓精品、抓典型、抓示范做起,以点带面,带动全疆的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文化产业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以文化事业繁荣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文化的社会目标和树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新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新疆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新疆文化产业的新品牌。新疆有世界瞩目的楼兰古城、尼雅古城、高昌古城、交河古城等50多座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可以与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相媲美的中国三大史诗之一的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还有举世瞩目的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新疆有伊斯兰教、喇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通过整合新特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力、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快文化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新疆文化产业竞争力。要加速发展新疆高科技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形成高新文化产业为先导、基础文化产业和主导文化产业为支撑、各类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新疆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变。
第五,要正确处理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一方面不能将文物保护、特定的史迹维护以及与社会文化艺术管理限制的文化资源产业化,杜绝掠夺性文化资源开发悲剧重演。另一方面,如果要开发人文、自然等依存于国家的有限资源,一定要考虑这些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考虑开发时对有限资源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要将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二者协调好。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优先保护资源,再考虑开发其营利性的价值,确保新获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第六,积极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要在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新疆的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一是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纳人新疆重点项目以优先扶持。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和单位支持力度,有效解决文化机构国有资产抵押间题,积极发展各种文化、产业相关保险服务。三是尽快制定《文化产品目录),明确国家及新疆鼓励、限制和禁止投人文化产业的项目,制定统一的市场准人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和行业产品。四是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根据投资项目和领域情况,享受与国有文化产业机构的同等待遇。五是积极探索拓展利用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发展中外合资文化企业。六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帮助新孤的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整合文化资源和资产,采取兼并和合作等多种办法,组建资产优良的文化股份制企业,形成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投资主体的文化产业集团,加速发展新疆的文化产业。
第七,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实际,将新疆的文化资源纳人国际、国内整体格局范围,形成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国内与国外整体联动的工作网络和战略布局,打造中华文化优秀品牌,发挥国家营销的整体优势,开拓新领域,推动新疆文化产业全面进人国内外文化市场。另一方面要全面汲取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善于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手段。在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现代价值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形成具有新孤特色、民族风格和气派的文化产业,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新获文化产品对国内外的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又,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新获文化产品的生产、营销体系。高度重视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对新疆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一要积极引导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努力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扩大文化市场需求。二要形成满足市场和各族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的工业化体系。三要培育新疆文化产业中介组织,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形成开放的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促进新疆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文化产品充分流通。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概念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99-02
一、创意和创新
创意源自于英文词汇“create”,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意”包含两层意思:(1)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2)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学术界对“创意”进行了多个视角的界定,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创意指由于价值的非异化特性,引起生产及组织的有机的复归。总之,创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能引起并指导实践活动。创意特殊就特殊在它是新颖性和原创性这两种属性的统一,缺少一个就不是创意。
创新与创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四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简言之,创新是实践活动,是通过已经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可见,创意强调的是思维和想法不是行动和结果,而创新强调的是执行和实践。所以创意是创新的开始,创新始于创意。
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1.文化产业。最初出现“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是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或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的定义成: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由此可见,文化产业是由工业化生产并符合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化这四个特征的产品及其相关服务。美国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一般只说“版权产业”。日本把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称之为“内容产业”。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颁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产业是指文化部门所管理和指导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集合。根据这个标准,把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尽管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不同,但文化产业的两个基本特征不变:第一,必须能够生产和销售,带来经济效益;第二,生产的是精神消费品,追求异质性与个性。所以,文化产业是生产、销售与人们精神消费商品相关的产业。
2.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作为英国的一项国家产业政策理念而诞生的。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在报告中指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行业。英国文化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一书中认为,创意产业是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这四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特·坎宁安在其论文《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含义》中认为,创意产业是一个相当新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论述范畴。它可以捕捉到大量新经济企业的动态,这是诸如艺术、媒体和文化产业等词汇所无法做到的。
中国最早关于创意产业的权威定义,出现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该规划明确“创意产业具体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随后,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等城市相继提出了自身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国内一些学者如胡晓鹏在其《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的解读和思考》中认为,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创意产业也是创新产业它在客观上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业,创意产业的边界将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富有创新度的任何产业。厉无畏在其《创意产业导论》一书中认为,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把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产业称为创意产业。尹宏在其《现代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研究》中认为,创意产业是现代城市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生产创意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3.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台湾是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其在2002年制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中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随后,中国香港地区沿用了这一概念,并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进行大力的政策扶持。中国大陆最早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是在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中,文化创意产业被描述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和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结合创造产值的过程。
三、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看,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虽然文化要素是创意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文化产业也成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文化产业决不等同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更强调它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更重视文化的创意对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它比文化产业有更广泛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意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一种超越。有数据分析表明,目前以设计服务、咨询策划、软件研发等行业为代表的科技类创意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到整个创意产业销售收入的85%左右。创意产业主要是指创意要素起核心或主导作用的产业,而文化产业主要指文化内容要素起核心或主导作用的产业。创意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手段,同时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文化内容往往是创意的结晶,以创意为特征的文化原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2.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事实上,许多专家往往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概念作为可以互相替代的概念来使用,但它与文化产业不是简单的同义词,更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产品与传统文化产业中的产品存在区别,体现在其中的“创意”上,它们有与传统文化产业联系的地方,但不包含在其中;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上游,是对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的重组,是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融通的产业概念。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更多地强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而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对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创意是其核心启动力。一些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行业或产业,比如电影院、书店、画店、印刷厂、大剧院、电视台、互联网等行业或产业,由于涉及原创的因素较少,只能归属于文化产业。但是,电影制片、出版、作画、文化演出、电视节目制作、动漫制作、互动游戏软件制作等等这些行业,具有原创性且能形成知识产权,故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3.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备原创性质,能够形成知识产权,从而具有创意产业的一般属性。相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文化价值、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意产业更为强调个人的创造力的实现。其实,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子范畴,是以创意产业中以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为本质特征的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感受,赋予一般产品以差异化的精神体验,从而获得超出物质形态的体验附加值、审美附加值、知识附加值等文化附加值。创意产业关注创意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利用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的创意,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创造差异化的、其他产品不能提供的新体验,包括物质体验和精神体验。由此可知,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非物质性。通过文化创意带来的差异化的精神体验与由科技创意带来的差异化物质体验相比,前者所能创造的产品价值增值的空间远远大于后者,因为一件产品物质体验的价值,即使用价值是有限的,而精神体验价值是无限的。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和奢侈品价格远离价值,产品承载的精神体验价值远大于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成为身份、地位和生活品质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王齐国.张凌云.文化产业园区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 蒋三庚,张杰,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集群[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36.
[4] 曾磊,张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5).
[5]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在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旅游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简要的述评。
关键词:
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耦合;耦合模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我们已经不能再单纯的将产业耦合作为一种技术性问题来研究。产业耦合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不仅包括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作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产业融合研究者开始重视产业耦合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理论的内涵
耦合本身是一个物理学中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现代的经济学家为了研究两个产业之间彼此影响的程度以及产业间最佳的结合方式,对耦合的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的方法,将耦合应用于描述经济领域中的现象。耦合的概念并不是很早就被应用于产业耦合发展的研究。最早的产业耦合的雏形是魏小安(1987)在《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中提到的“文化旅游”的概念,他指出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对实现以经济目标为主的综合性目标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并且指出中国文化旅游活动的具体体现不仅包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民间文化。后来的鲍洪杰,王生鹏(2010)首先选择了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来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由此才逐渐形成了计算产业耦合系统的指标体系以及评判标准,得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程度以及耦合度与系统协同性的关系[1]。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理论发展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耦合条件研究周叶(2014)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间转型越来越快,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所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旅游是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增值的重要途径,两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2]。阎友兵(2011)指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本身就关联度极高,他们有着共同的市场需求,所以构建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符合融合发展的原则,能够很好的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3]。王兆峰(2012)认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条件是二者存在供需关系。文化产业能够为旅游产业提供文化资源和产品,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提高了旅游的品质,而旅游产业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传承,所以说二者存在供需关系[4]。张琰飞,朱海英(2012)指出文化和旅游产业本身的关联性使这两大产业具有了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旅游是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增值的重要途径[5]。
(二)耦合模式与路径研究就耦合模式来说,林玉香(2014)认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创新性和关联性都极强,所以除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的产业渗透型模式,文化产业产品和旅游产业产品相互延伸的产品延伸型模式外,还包括重组型融合模式[6]。鲁明月(2013)以湘西州为例,采取了理论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定性与定量分析三种研究方法,详细的分析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动机和条件。然后通过耦合模型的构建得出耦合度,进而分析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耦合发展中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7]。辛欣(2013)以开封为例,从不同角度将两大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分为产业一体化融合模式、产业重组融合模式、产业延伸融合模式和产业渗透融合模式。因为各种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的方式不同,造成了它们与旅游产业融合途径的差异,旅游产业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六种途径:资源融合路径,技术融合路径,功能融合路径,业务融合路径,空间融合路径,市场融合路径。各种路径存在关联性,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产业融合的发展[8]。付瑞红(2012)认为现代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遭遇瓶颈,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将是突破瓶颈的动力源泉。在市场化的今天,要想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必须满足的条件有:适合产业融合的空间,主体以及强有力的政府引导,三者缺一不可[9]。
(三)耦合障碍及策略研究林玉香指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方式单一;产品结构单一;上下游产业链缺乏有效衔接和延伸;偏重经济利益,轻视文化资源保护[5];陈显军以广西为例提出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有:在战略上,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整合二者资源;在机制上,创新人才发展机制,重点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和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加强主体市场的建设[10]。李雪琴以河南为例指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观念落后,缺乏创意;体制束缚;实力不足;执行力差等问题。作者指出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有:加强科学规划,建立示范区;加速资源整合,打造产业链;持续走产业融合的道路,使各产业协调发展等[11]。蒋国梁以武汉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为例,通过SWOT分析,得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外部因素,进而指出促进产业融合的对策有:培养精品旅游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扩大旅游市场营销;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加强区域旅游协作[12]。
三.主要结论与研究述评
运用耦合理论的相关原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产业耦合理论及其模型的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产业耦合是现代产业要想不断突破发展的血脉,关系其健康发展,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要想耦合发展必须重点规划和建设各产业的体系,产业间耦合是各产业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包括经济与物质支持;而文化产业为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底蕴,提供了智力支持,所以说他们之间是相互耦合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能够为整个系统的良性发展奠良好的基础。2.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产业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存在着供需关系,二者的耦合发展是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不管研究者采取哪种耦合模式,大都是从产业要素、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以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作为主要耦合路径,并且各种耦合路径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的障碍主要总结为缺乏创意,各产业链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延伸,应该从动力体系、保障体系、供求体系和科技体系这几个方面分析,加强科学规划,加速资源整合,扩大旅游市场营销,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根据上述文献探讨和研究结论可知,现在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耦合的条件,模式,路径和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但是就我国对产业间耦合发展的研究来说,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鲍洪杰,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A].工业技术经济,2010,74-78.
[2]周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A].江西社会科学,2014,41-45.
[3]阎友兵,谭鲁飞,张颖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130).
[4]王兆峰.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湖南湘西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33.
[5]林玉香.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9.
[6]张琰飞,朱海英.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华东经济管理,2012,54-57.
[7]鲁明月.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M].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4):1-10.
[8]辛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机理、路径与模式———以开封为例[J].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7.
[9]付瑞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J].经济师,2012,16-17.
[10]陈显军.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6.
[11]李雪琴.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1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