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老师作文开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开门见山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开宗明义,简洁明了,直接点题,高度地概括文章的要旨。这种开头给人以精练爽脆之感。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开头一段就是这样一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又如莫怀戚《散步》一文的首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写境引出法。作者先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创设环境,把读者引入某一气氛意境之中,在唤起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所写人物,给人以峰回路转之感,或者把人物置于某一特定背景之下,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某种命运。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开头一段:“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环境如此恶劣,但祥子为了生计不得不拼命拉车,这就预示出人物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3.提问导入法。以提问的方式开头,扣住读者心弦,然后循着问题顺藤摸瓜,卒章显志,让读者悬着的心逐步释然。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一段:“‘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一、热门话题,讨论成文
近期,电视台播出的穿越古装电视剧很多,有才子佳人的《钟馗传说》,有南拳北腿的《天龙八部》,也有帝王嫔妃的《甄执》……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于是,我便有意选取一些古装剧的话题,先讨论这些话题,再慢慢形成自己的文章。
比如:《天龙八部》已经播完,大家一起讨论后,我便板书了这些命题:《“义”字小议》、《萧峰是一个怎样的人》、《段誉与虚竹有何不同》。学生便开始选择一个最有兴趣的话题写作,有的全面分析“义”字内容,叙议结合,有理有据;有的辩证剖析段誉与虚竹“巧遇”,深入浅出,有条有理。这样,学生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作文能力。
二、体育入境,联系自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现在,各项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把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转到写文章上呢?我尝试带领他们活动同时,也要求他们用笔把自己喜爱的活动写下来。
比如:有的学生写的《一次激烈的比赛》,点面结合,文中球队行云流水的进攻描写引人入胜,趣味横生。有的同学写的《圆的轨迹》,叙写了“我”玩球的一段历程,并得出:“只有洒下热汗,才会有累累硕果”的结论。
三、预测未来,想象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目前,大多数学生生活经历少,感情胜于理智,对于事物认识仍以想象为主。我便引导学生预测未来,大胆想象,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比如:有的同学写的《十年后的一天》便大胆设想自己成为一名海洋巡查,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去捕捉污染海洋罪犯,视野开阔,想象丰富,并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的同学写的《假如我是班主任》,叙写了班主任的酸甜苦辣,设想明天的课堂,展现了明天的师生风貌。
四、“我”字开头,真实起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于学生熟知自己周围的一切,明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故我常选一些“我”字开头,以“我”为选题中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写出自己周围的真实世界。这样的话题很多,比如:《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最高兴的一天》、《我和爸爸》等等。
有的同学怕写作文,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不会写、写不好,而他们写了一些“我”字开头的文章,却写得自然真实,有情有感,既避免了抄袭的习惯,又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刚放假的时候,我写了两篇作文,还不错,所以有些洋洋自得。爷爷把比赛的事告诉我后,我心想:表弟,我肯定是赢了你。你看我比你大两岁,读的书也比你多,基本功也比你强,赢你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事实却于我开了个玩笑,第一道题是《愉快的一天》,表弟写得生动,精彩。而我写得是完全偏题,爷爷叫写《愉快的一天》,我却写成了《舅舅家的新面貌》。1:0。
第二题《我最欢乐的时刻》,表弟写的里,比喻、拟人,什么修辞手法都有,而我写得就是流水账,没有一点亮点,就像没放油的菜,骨瘦如柴的人一样。连我自己听了都觉得厌烦,乏味。2:0。
第三题《我的老师》,表弟的文章里,每段开头都用了一个排比句,不仅中心明确,而且思路清晰。而我呢?先写老师好,又写老师坏,把老师写成了武则天,让人无法评价。3:0。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想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40-1一、进入意境法
学生要是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写作,不被打扰和中断,思路就会源源不断。所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写作的环境,把全班孩子的注意力、思考力都集中起来,全神贯注于作文,一旦有人动笔,所有的孩子都会受感染,下笔如有神。
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当老师把题目要求讲解清楚后,一定要求课堂绝对安静,不能有一点声音,孩子们也不能东张西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或者跳过去,做到嘴巴不说话,眼睛不乱看,身体不乱晃,心情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排除一切杂念,忘掉周围的一切,进入到写作状态中,就好像练瑜伽,一切心思都集中于一点,思想高度活跃和集中,就是水平再差的孩子,也能有感而发,写出好文章。训练时要有时间限制,根据作文的长短限定时间,让孩子能够收放自如,能长能短,及时收尾。
二、角色融入法
学生写作文老是觉得没事可写,就是写一件小事,都觉得我自己没小事,更没有大事,写不出文章的原因也在这里。教师要适当地创设环境,让孩子融入其中,写作文不是写别人,就是写自己的事,写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比如在教学《亲情难忘》时,我有意列举了最亲的几个人: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让孩子先划去没有的亲人,大家嘻嘻哈哈,有的说没有姐姐,或者弟弟妹妹,接着我又让孩子去掉两个认为可以舍弃的人,大家都不在嬉笑,当我再次要求去掉两个可以舍弃的亲人时,孩子们眉头紧蹙,眼中泪光闪闪,当我要求再舍弃两个,很多人都哭了,拿着笔再也不忍划下去,此时我引导他们,你为什么不忍划去呢?他们在你的生活中都怎么做了,让你如此不忍离开他们?此时气氛达到,我适时地提出今天的作文就是《亲情难忘》,孩子们一腔深情正无处倾泻,都化作优美文字在笔下缓缓而来。好的角色融入,让学生充分体验,拓展学生无限的思维,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用怎么讲解,孩子都能快速地进入写作状态。
三、串糖葫芦法
有的作文是由几个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构成的,有时觉得由此到彼,线索多,事多人多,不好安排,这也是孩子无从下笔的一个原因。教师此时就应该把问题变简单,用一条明显的线来联系多个因素。糖葫芦是一种孩子常吃的小吃,而写文章也要像串糖葫芦一样,用一根主线串起一组小葫芦。在写作文时,引导学生找到一根贯穿全文的主线,把相关事件都穿到这根主线上,文章就容易写些了。比如在教学《欢乐校园》时,我们可以把校园生活分成几个不同的场景:教室里、操场上、电脑室、舞蹈室、音乐室、餐厅等,都是一个个“糖葫芦”,而那根主线就是快乐的校园生活。经典作文《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写人的文章,是由一串不同的事件组成,主线就是妈妈的爱或老师的爱。“串糖葫芦法”适合不同变换资料、主题不变的题材,写的时候糖葫芦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根据需求来选择“糖葫芦”的数量,并且要选择优质的“糖葫芦”。
四、越过障碍法
一、品课文语言
任何绝妙的思想都离不开传神的语言,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的表达出来,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或朴实亲切,或委婉隽永,或凝练准确,或言简意明,字字珠玑,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对妙词佳句、精彩片断进行咀嚼品尝,领略奇妙粗,达到学以致用。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的“笼”字时,我让学生想象一幅“春雨蒙蒙,水气弥漫,整个屋顶上烟雾缭绕”的美景,通过这一思维活动,学生体会了“笼”字的生动形象,于是,有的学生写到:
清晨,我漫步在学校的小路上,小路两旁,垂柳依依。虽是春寒料峭,但如果你稍加留意,便会惊喜的发现,新芽已偷偷的探出了头,东张西望的打青春的消息。草坪边的池塘里,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水气,如烟似雾,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如语言大使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写济南的地理环境及济南的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学了这样的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议:“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修饰你的语言。”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妙语迭出。王玉娟同学这样写自己家乡秋天的景象:
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看那炸蕾吐絮的棉花雪白一片,沉甸甸的谷穗金光灿灿;棒槌粗的玉米穗仰首朝天,红薯地也赛过了绿色地毯……啊!此时此刻,你怎能不想到党的政策威力无边!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我积极营造写作氛围,为学生创造表现提供机会。让学生每天写日记,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化;在班级墙报上开辟“优秀日记选登”栏,每周展出一次;要求学生写“校园之声通讯稿”,每人每学期至少20篇;发动学生办“语文手抄报”,每周进行一次评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演讲活动。如“我为学校添光彩”、“新世纪的我”演讲会,“红烛颂”诗歌朗诵会,即兴作文比赛,“我爱家乡”、“我爱校园”征文等20多次大型活动。
二、抓课文的细节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课文中凡是出现对突出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的片断,就引导学生比较体味,领悟其妙处。鲁迅的《孔已己》中对孔已己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刻画了这个迂腐不堪、自命不凡而又不失善良的多余人形象;周立波《分马》中“老孙头摔跤”的细节描写,活现出老孙头风趣幽默的性格。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谁在作文中借鉴变通得好,就在班上宣读表扬,增大“赏识效应”。久而久之,学生写的多了,琢磨得透了,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学生王萍萍在作文《母亲的心》中就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
……母亲已经拿着线追过来了,我正要脱衣服,却被母亲一把安住:‘不要脱,会着凉的!’母亲微笑着,她那坚决劲儿,不容我半点摧辞。母亲弓着腰,老化的眼睛靠近褂面瞅着,我看见他的手哆嗦着,笨拙的绕着线,僵硬手指,用力捏着针,一次一次老穿不上针眼,半天,才穿上一针……
读到这里,谁会不为这拳拳的慈母心感动的流泪呢?
三、仿课文的开头、结尾
中学课文堪称“风头”、“豹尾”的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令人爱不惜手;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瓴之势,画龙点睛之效,令人“把作品读完之后,把它的第一面翻开来重新再读一边”(列夫?托尔斯泰语)。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开篇点题,开头只有一句话;茅盾《白杨礼赞》译文开篇抒情,统领全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结尾画龙点睛。像这样的“风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的“引入”题为期妙处,再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熟读成诵,化为己有。有的学生写《恩师难忘》,开头说:“一看见那本红色的笔记本,往事就浮现在眼前,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恩师梁顺海。”有的学生写《我爱秋天》,结尾说:“我爱这充满了成熟和繁荣气息的秋天,我更爱那些造就了这欣欣向荣建设的劳动者。”
四、“那”课文的构思立意
当代作家丛维熙说:“作品的构思可比作工程师的草图设计,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能大兴土木,挖基开槽,一砖一石的盖楼建厦。可见构思立意、布局某篇之重要。诚然,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从课纹理广泛的占有、拿来。学完扬朔的《荔枝蜜》后,就让学生以《蚯蚓》、《小草》为题,采用育秧现役的手法进行写作;学完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之后,就给学生题目,让学生用“误会法”进行写作,效果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