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文化论文

医药文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文化论文

医药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1.1加强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彰显中医药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4个方面[4]。精神文化建设是灵魂,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物质文化建设是载体,行为文化建设是体现。针对中医药学术会议、中医药名医名师讲坛、中医药经典考试等开展中医药精神文化建设;针对办学理念、规划理念、文化理念开展中医药制度文化建设;针对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实验区开展中医药物质文化建设;针对特色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医药行为文化建设。

1.2加强博物馆(医史馆)中医药文化元素建设近些年来,以中医药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博物馆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有以下4类:①建于中医药高校的中医药博物馆;②具有较强实力和规模的中药企业建立的中药博物馆;③中医院建立的中医博物馆;④地方民间组织建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博物馆[5]。截至目前,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医史馆)有近50家,这些博物馆(医史馆)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进来,不但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双重属性,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1.3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医院文化是医院的软实力,在推动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精神意识、行为规范的基础,是医院多年发展过程中的积淀,是一种群体文化[6]。医院文化建设主要有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环境形象体系和学术文化领域4个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与创新,树立医院中医药文化品牌和学术旗帜,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4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旅游是是一种健康、生态的旅游方式,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符合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竞争力的新途径[7]。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有助于加强中医药资源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文化传播水平、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2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

2.1发挥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引领作用首先,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基础和关键,是向广大消费者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普及有效实用中医药知识的主要群体,是做好中医预防保健、开展中医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次,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工作者和学生接受过正规学习和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文化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便于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助于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8];再次,中医药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向他们传播健康养生、预防保健、诊断治疗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中医药带来的好处,让消费者更好地享受中医药健康服务,从而主动参与到中医药文化宣传中来。

2.2注重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传播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多元特色文化,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已被全球多数国家所认可并接受,尤其在以生态为生活主题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用它来进行健康养生、预防疾病[9],这就为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乃至产业链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通过整合中医药创意产业价值链,提高中医药创意产品的竞争力,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10]。

2.3开发大众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将中医药文化打造成以文字、声像、图像、动画等形式为主的传播体系,借助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寓知识传播于娱乐之中[11]。如河南中医学院拍摄了《苍生大医》《精诚大医》《河南中医1958》3部影片,其中《精诚大医》从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826部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16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影片以厚重的中医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艺术形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2.4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途径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是通过师承的方式将博大的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医药学知识的同时一起传播下去,它不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素质技能的培养,强调医风和医德建设[12]。要充分利用师承教育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借助师承教育的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

2.5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路径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开辟了新途径。较其他传播途径而言,通过网络搜索、博客等方式进行中医药网络传播,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阅中医药书刊、报纸、杂志、视频等信息的目的,一些群众喜爱、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片和中医养生视频等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率。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具有原创、即时、便捷、互动等特点的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技术平台的出现,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13]。因此应加强推广和应用新兴媒体,加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14]。

3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优势,加快中医药文化品牌构建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形成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品牌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5]。

3.1打造中医药文化国家品牌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和机会,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国家品牌,力争形成国家对外交流与宣传的名片。

3.2打造中医药文化行业品牌中医药文化建设应与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与特色,将繁荣中医药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打造行业品牌。

医药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学科化服务营销是让医学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学科化服务的有效方式。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于到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站寻求服务,而学科馆员主动了解需求、主动为用户设计服务、上门服务、主动配合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化服务是大多数科研用户所不了解的,要让科研用户知道、认识、接受并依赖学科馆员的服务,从而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科研用户的学科化信息服务营销策略具有深远及其重要的意义。

1.1突出中医药图书馆在科研、医疗和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源也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当今这样信息泛滥、供过于求的环境,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强烈,但是却不知从何入手,鉴别、组织、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服务观念,充分推销自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为之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资源利用,主动引导用户使用有效信息,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使中医药图书馆真正发挥在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1.2提高用户对专业图书馆的认知度,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目前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检索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很多用户已经将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结果导致用户与搜索引擎的关系日渐密切,使图书馆失去了很多用户。因此,中医药图书馆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采取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大学科化服务的力度,让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并接受学科化服务,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1.3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

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馆藏资源、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等。学科馆员要不以盈利为目的推荐宣传使用,提升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科馆员的服务,真正满足科研用户对中医药信息的需求已成为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是和科研用户进行有效沟通,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

2学科化服务营销策略

中医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其核心内容是资源营销和服务营销,资源营销也是信息营销。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是我们营销的基础,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升学科化服务质量是我们营销的目的。

2.1资源营销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药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我馆馆藏图书32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5千余种6万余册,约占存世中医古籍的50%;中医珍善本为1300余种1.6万余册。1911年以后出版的图书5.8万余种,其中中医药图书达2万余种,外文传统医学图书3000余种。另有馆藏中文期刊1867种,现订阅中文医学期刊650余种;馆藏外文传统医学及相关期刊过刊280余种,现订阅期刊180种。还有近百个专题文献数据库,以及声像资源、电子全文数据库等。下面将我院图书馆的主要电子资源进行简要介绍。

2.1.1电子图书

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方正电子图书,EBSCO(艾博思科)外文电子图书,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辞典数据库,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

2.1.2中文文献数据库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文摘型,中医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医药专题(1949年以前)-题录型,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文摘型,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题录型,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以后)-全文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1993年以前)-全文型,CNKI期刊、论文、会议、报纸、生物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镜像库)-全文型,万方数据资源库群(远程访问)-全文型,维普医药资源信息系统-全文型,中国引文数据库-题录型。

2.1.3外文文献数据库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xpand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情报服务系统(FMJS)、OVID循证医学全文数据库(EBMR)、OVID药物信息全文数据库、OVID国际药学文摘数据库(IPA)、EBSCODynaMed(循证临床信息数据库)、EBSCOAltHealthWatch(补充替代医学)、EBSCONatural&AlternateTreatments、EBSCOMedline1400种全文期刊、PubMed、HighWirePress、NSTL(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Library)提供的外文现刊数据库、NSTL提供的外文回溯期刊全文数据库、FreeMedicalJournals、Socolar、《医师信息和教育资源》(Pier)、InfoSci-OnlinePremium数据库、冷泉港实验室实验方案、F1000Posters壁报文献开放获取数据库等。通过上述介绍,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我院图书馆可以提供的信息资源,使之能够有效地被利用,从而满足医学科研、临床及教学对信息的需求。

2.2服务营销

2.2.1加强宣传

图书馆现在虽然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使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图书馆还未建立一站式检索,所以文献查找比较繁琐,并且大部分用户缺乏相关检索知识,对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不甚了解。因此学科馆员应该走出图书馆,面向广大科研用户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指南》宣传手册,向各科研单位发放,让广大科研用户真正了解和学会使用众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2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

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与各临床院所的图书馆配合,服务站就设在二级院所的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宣传、培训、拜访研究所领导与科研人员等方式,主动开展信息资源与服务宣传介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科研人员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学科馆员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是我们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强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2.2.3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以科研人员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科研用户需求为目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一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资源链接,以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科研用户通过平台与学科馆员进行实时沟通,科研用户提出学科化信息服务需求,学科馆员根据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具有使用价值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或通过飞鸽、飞信、微信、QQ、MSN等网络工具与科研用户建立交流沟通渠道,学科馆员可以不受时间、不受地点制约,随时掌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实时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3小结

医药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医院药学部门在工作性质与业务流程上与医疗、护理部门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医疗为中心的HIS很难覆盖药学部门的各项业务,国内医院的药学化建设尚存在以下六个问题:

1.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

HIS在满足药学部门的需求上先天不足,很多医院做的补充完善、二次开发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

“信息孤岛”严重妨碍了医院相互的合作交流,药师们陷入简单的重复劳动,如药品调价时同一地域的所有医院都要做相同的价格维护工作。

3.药品基础数据缺乏统一标准。

药品编码和药品基础数据库结构是保证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我国至今仍无相关国家标准甚至行业标准。

4.药学部门缺少“画图纸”的人。

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经常会陷入一种窘境,药学部门在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后发现开发的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觉得不好用。究其原因是缺少“画图纸”的人,开发人员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药学部门的需求。

5.各医院自行开发,重复投入多。

国内很多医院都在自行开发软件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据统计,国内近三分之二的三级医院都曾开发过药学信息化项目,不同医院的项目(如处方点评、药品说明书查询等)功能大同小异、重复建设严重。

6.未能实现产品化,升级维护无保障。

医院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均未实现产品化,开发实施的成本高、升级维护无保障,这些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使用寿命很短(据抽样调查结果估算,使用寿命超过5年的不足20%)。上述问题是造成我国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PIS概念的引入和实施可望为解决这一症结带来新的契机。

二、PIS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

药品供应保障是医院药学部门的基础工作,PIS要能够实现对药品服务、信息、物流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因分散、多头管理出现追溯困难、不同口径数据统计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在医院的信息建设中,医院管理者和信息部门对新系统的引进甚至原有系统的修改都十分谨慎,担心会干扰“脆弱”的HIS,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因此PIS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应以不改变HIS结构、不影响HIS运行为前提,PIS仅将相应功能从HIS剥离并整合,以数据交换的方式保证HIS系统结构完整、运行方式不变。PIS需要的基础数据一方面从HIS中读取,另一方面来自新建的数据库(由PIS生成并维护);同样PIS生成的数据也分别写入HIS(原HIS需要的数据)和自带的数据库(其它数据)。目前,各医院都有大量和院外其它单位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求,如获取药品的基础信息、向医保上传用药数据、ADR报告、与其它医院交流(如比较库存水平、调剂效率等管理指标)。在不改变医院HIS的前提下,可采取“三明治”结构,通过PIS系统间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医保等外部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让医院对拟共享和交换的数据进行控制,满足各医院对数据管理的要求。作为医院药学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PIS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满足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和临床使用的需求。

PIS应当纳入药品在院内流通的各个环节,与药品相关的所有业务流程均能在PIS上实现。

2.满足药品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需要。

各医院的HIS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统计、数据分析的功能,但普遍不够用,对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有限。PIS可以参照其它行业的成熟经验,为医院提供丰富、灵活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

3.帮助医院合理使用药品。

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便捷地查询药品信息、审查处方医嘱、评价分析患者用药,这些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全面、准确的数据库、科学的审查规则和高效的算法。鉴于该领域已有成熟的商品软件,可采取使用商品软件和自定义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商品软件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的同时为医院提供自定义审查功能。

4.帮助药学部门进行事务管理。

医院药学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事务性工作(如排班、绩效考核等)和内、外部沟通需求(如通知传达、与临床的沟通和反馈等),PIS可以按深度行业定制OA系统的标准提供相应功能。

5.协助药品经费预、决算和经费使用管理。

多数医院的药品经费由药学部门使用但由财务部门管理,双方都无法实时掌握药品实物消耗与经费开支的关系,而PIS可以实时地分析药品消耗、经费使用和收益。随着PIS的普及,可能会出现专门的药品基础数据供应商和药学服务咨询公司。前者可为医院提供药品基础信息和动态,如根据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及时向医院推送药品价格变化、药品警示信息等。后者可以帮助医院分析药品管理和药品使用的指标,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应注意的问题

以产品化为目标开发、建设PIS系统已经被很多医院药学部门管理者接受并认同,个别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尝试,一些IT企业正在或准备进入该领域。作为专门针对医院药学行业的信息化项目,PIS在方案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营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强调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主导作用。

与一般IT项目相比,PIS更应当是一个医疗项目,要强调并充分发挥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作用。建设PIS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够用、好用的软件,更重要的是药学部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需求的整理和深入分析,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质量标准、明确工作模式。

2.正确评估项目的开发实施成本。

对PIS这种与工作流程结合紧密的行业软件而言,软件购置、实施费用以及配套硬件等费用可能只占总成本的30%~50%,在需求分析、流程改造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人员、时间和经费,否则PIS系统会像某些药房使用的自动化设备一样,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摆设。

3.合理分析并引导需求。

医院自主开发的软件由于过于“个性化”,很少能直接拿到其它医院使用。以产品化为目标的PIS应当合理分析并引导用户需求,避免因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造成产品碎片化和不兼容,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根据不同医院的规模开发数个版本,用户可在合适的版本上作有限的个性化修改。

4.注意上、下游的覆盖和延伸。

医药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健词: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

一、建立文化知识管理体系的意义

    面向21世纪,从全球范看,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研究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否则企业将被淘汰。

    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人其管理之中。因此,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是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特别地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决策所必需的专家支持系统,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竟争中保持不败的保证。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在公司知识生产、分配、获取、共享、利用等知识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它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上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3)知识管理的方法: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三、企业文化知识库

很多组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等。为什么还要建立文化知识库?知识库与信息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呢?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在激烈的竟争环境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或者说取决于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如何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及其价值增值就变得十分重要,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应运而生。

    信息数据库属于知识库的一部分,但知识库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企业知识库应尽可能包含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

  建立知识库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开发所需的软件,而企业知识库系统软件应具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1)集成性。21世纪的企业是知识型的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所以只有具有集成性的系统才能实现企业全部信息的集成和处理。例如多地点、多场所经营,跨国经营,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集成起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供货渠道、市场营销、金融动态、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变化并创造市场。(2)外向型功能。在21世纪,企业的封闭状况将被彻底打破,在网络上企业是没有明显边界的,其管理系统也必须具有外向型的功能。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软件,除了具有生产管理功能之外,还应具备商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功能。通过建立知识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办法。知识库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知识库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是知识库对组织的首要贡献。建立知识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一下了基础。

医药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医药文化资源;旅游;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70-2

四川民族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62.9%,是我国第二大藏区,著名的“南派藏医”发源地,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1],以藏医药、羌医药、彝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资源独具特色。民族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丰富多元的表现形式,在保护、挖掘和传承的基础上,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四川省也是国内旅游的黄金区域,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文化于一体,在中国目前已经获得批准的可接触类世界遗产中,四川省就占有4项,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四川民族医药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可以战略性地为开发四川特色旅游资源、提升四川旅游形象提供建设性的服务,促进四川的旅游经济发展。

1四川民族医药文化资源优势

1.1民族药历史文化厚重,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

藏医药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县。位于甘孜州的德格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派藏医”的发源地。羌医药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和松潘县镇江关、黑水县西尔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等地。彝医药在四川的分布主要在在彝族聚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和攀枝花的彝族自治县。各民族医药文化积淀厚重,资源富集,极具旅游开发优势。见表1

1.2川产道地药材与濒危珍稀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

四川有药用植物约5000余种(植物药4000多种、动物药300多种、矿物药30多种),中药材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道地药材种类居全国第一[5]。尤其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很多名贵动植物药材和濒危珍稀药材均集中产于此,藏、羌、彝族药材资源也比较丰富。据统计,四川名贵中药材有2/3产于少数民族地区,同时还有藏药1000多种,彝族药物1000余种,羌药600余种。

1.3民族地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点众多

四川民族地区的人文景观与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这些是开展民族医药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如:历史悠久的寺庙、印经院,绚丽的建筑民居,各具特色文化宗教仪式、庆典和民俗,同时,雪山草原相映成辉,冰川温泉遥相呼应,森林湖泊熠熠生辉,绿色生态,风景秀丽,环境逸人。不仅吸引着大量的观光、休闲、度假游客,也是开展民族医药文化旅游的重要基地。

1.4民族医药机构

目前,我省民族医药机构共有39所,其中独立民族医疗结构21所、民族医药科研所7所、民族医药教育机构11个,从事民族医药工作人员达1387人。拥有大量的民族医药专家和传统民族药制备技术,是传承和发扬民族医药的中坚力量,在民族地区乃至全省、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2四川民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综合上述资源优势,结合当前日益高涨的文化旅游热潮,甘孜州应该大力开展南派藏医药的文化旅游开发,我们提出了四川民族医药文化旅游的概念。根据四川各民族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川的民族医药文化旅游模式应该是将人文和自然资源按照一定的空间层序体系,以名山、名水、名医、名药、名城等为结点,采取点轴模式,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圈的构建格局,通过点、线、轴、区域的有机结合,形成民族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布局。通过构建“以民族的核心分布区和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引导”的空间架构格局,形成区域医药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2.1一个中心:以成都为中心,整合环全川民族医药文化与健康文化旅游资源,逐步形成以大成都为核心的民族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集散地。

2.2三大区域:即以甘孜州为主的“南派藏医药文化与健康体验区”、以阿坝州为主的“羌族医药文化与健康体验区”、以凉山州为主的“彝族医药文化与健康体验区”。形成可相互串联的三条民族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精品线路,即:“阿坝藏羌医药文化与健康探寻”旅游产品线路;“甘孜藏医药文化与健康探寻”旅游产品线路;“攀西彝族、摩梭医药文化与健康探寻”旅游产品线路。

2.3四大板块:是四川民族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从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四大板块。即:以“甘阿凉”三州民族医药为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化结合生态环境旅游板块;以“藏羌彝”为核心的民族医药健康旅游板块;以道地珍稀民族药资源科考为主的民族药资源科考旅游板块;以民族医药医、教、研与产业文化旅游板块。

2.4五大内容:民族医药文化辐射圈的自然风光、民族医药赖以产生和传承的人文环境、民族医药传统特色展示、民族医药健康保健体验、民族医药资源的科学考察。

3四川民族医药文化旅游的构建

3.1成都―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博物馆

3.1.1民族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以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为核心,高规格建设中华民族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充分展示民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3.1.2民族医药现代产业文化。以现代民族医药企业为重点,开发现代中医药产业文化,展现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

3.1.3民族医药文化一条街。在西南民族大学或成都中医药大学周边建设民族医药保健品、旅游商品一条街,逐步形成民族医药文化、理疗、药膳及保健品展示中心。

3.2“甘孜藏医药文化与健康探寻”线路规划

3.2.1川产道地濒危珍稀濒危中药材、特色动/植物药(GAP)基地。利用甘孜州独特的旅游资源及川产道地濒危珍稀中药材、特色动/植物药丰富的特点,结合现有稀有中药材GAP基地,合理规划科考线路,展示川产道地濒危珍稀中药材、特色动/植物药的神奇,开展特色药材认购游等项目。规划建设康定药材集散市场,重现当年汉藏药材贸易场景。

3.2.2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围绕“南派藏医的摇篮”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德格印经院等资源,规划建设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发掘南派藏医药的独特文化以及功效和诊疗特色。弘扬藏医药文化,提升旅游价值目标。

3.2.3藏医药养生中心。在海螺沟、康定温泉周边,规划建设藏医特色康复保健理疗中心,让游客体验藏医药六季养生法。

3.2.4南派藏医特色诊疗与理疗。依托甘孜州藏医院、德格藏医院等藏医医疗机构,开发医疗保健康产品。主要包括名医诊疗体验、藏医特色诊疗体验,藏药保健药膳、药蒸、药浴体验,传统藏药制作体验,藏医康体养生研修等。合理建设藏医保健场所,进行规范管理。

3.3“阿坝藏羌医药文化与健康探寻”线路

3.3.1川产道地濒危珍稀中药材、特色动/植物药(GAP)种植基地。利用阿坝州独特的旅游资源及道地濒危珍稀中药材、特色动/植物药丰富的特点,结合现有珍稀中药材GAP基地,合理规划科考线路,展示川产道地濒危珍稀中药材、民族药物、特色动/植物药的神奇,开展特色药材认购游等项目。

3.3.2中国羌医药博物馆。利用汶川羌医药的特色,以及汶川大地震所引发的世界观注度,高规格建设“中国羌医羌药博物馆”,在对羌医药进行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展示羌医药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为开展羌医药体验游活动提供条件。

3.3.3民族医药保健养生连锁品牌店。可以在汶川、桃坪羌寨、茂县规划建设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提供技术支撑与品牌的民族医药膳食疗中心、康复保健理疗中心等。

3.4“攀西彝族、摩梭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探寻”线路规划

3.4.1攀西阳光康体冬令营。在攀枝花/西昌规划建设中医药健康疗养冬令营(基地),开展阳光康体活动,融入中医保健康、养生系列产品。

3.4.2中国彝族、摩梭民族医药博物馆。在整理彝族、摩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在西昌建立中国彝族、摩梭民族医药博物馆,展示彝族与摩梭族独特而神秘的民族医药文化。

3.4.3民族医药特色康疗中心。在攀枝花、西昌、泸沽湖等地规划建设彝族、摩梭特色康复保健理疗中心,彝族、摩梭特色药膳食疗中心,凸显民族医药的保健功能。

3.4.4阳光度假村群落。依托攀西地区地处中国西部阳光地带,气候条件优越,自然景观丰富、人文资源独特、温泉水域众多、四季瓜果飘香的特点,整合当地的彝医、摩梭医药、普格温泉等资源,体现的地域气候与养生有机结合的中医“天人相应”思想。在二滩水库、邛海附近高规格建设以阳光、生态为基础的阳光度假村落群。

人类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之后,愈益趋向文化精神价值的满足,这是文化旅游兴起的重要原因[6]。民族医药本质上属于医学范畴,但具有较多的人文因素,它既有自然文化,又有人文文化;既有物质文化,有又非物质文化;还有非物质文化寓于物质文化之中难以分割的双重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吸引力的源泉[7]。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促进民族医药文化的弘扬;而民族医药文化的普及,也必将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因此,合理开发四川民族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创民族医药文化与旅游、经济相融合的全新境界,不仅可以保护和支持民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民族医药文化弘扬光大、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共赢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何耀军.四川少数民族古籍研究述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73-75.

[2] 胡尚钦,黄璐琳,杨晓,江怀仲.南派藏医药的起源与发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12):1241-1242.

[3] 包希福.羌族医药的历史及现状简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S1):23-24.

[4] 赵熙,汤晓云.彝族医药的特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17):23-24.

[5] 辜萍,莫凡.四川中药事业发展刍议[J].软科学,1999,(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