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实训总结

机械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实训总结

机械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各院(系)学生会:

学生会档案是学生会在工作和各种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资料,它起着凭证、依据和史料的作用,并为学生会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丰富材料。管理工作主要由秘书部负责、各部配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档案收集制度和档案上交制度两部分,现将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档案收集制度

现将各院(系)须上交材料做以下统一要求:

1、 各院(系)学生会每学期初上交学生会工作计划,每学期末上交学生会工作总结(电子文档及A4打印稿),交至校学生会秘书部,具体上交时间为每学期初三周内及每学期末结束前三周(即十六周---十八周)内。

标题内容:×院(系)学生会200×—200×学年第一/二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字体:标题—方正粗宋简体

正文—仿宋GB2312

字号:大标题小二号字,小标题(附件标题)三号字

正文四号字

行距:1.5倍行距

首行缩进:2字符

页 边 距:单面打印上、左2.2厘米,下、右2.0厘米

双面打印均为2.2厘米

目录:“目录”两字方正粗宋简体二号

目录正文仿宋GB2312四号

注:正文分层时,不要使用自动生成模式(如:自动生成的(一)、(二)……) 若不做特殊要求,以下各文件的字体、字号等均为相同要求

2、各院(系)各部每学期初上交各部工作计划,每学期末上交各部工作总结(电子文档及A4打印稿),交至校学生会相对应各部,具体时间为每学期初三周内及每学期末结束前三周(即十六周---十八周)内。

标题内容:×院(系)×部200×—200×学年第一/二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3、各院(系)各部每月上交工作简讯(只需电子文档),交至校学生会相对应各部,具体时间是每月10号以内上交上月工作简讯,包括10号。(注:各院(系)秘书部不用上交此工作简讯)

标题内容:×院(系)×部×月工作简讯

档案上交制度:

1、各院(系)各部必须在以上规定的时间内将文件材料(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上交到校学生会相应各部门,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超过规定时间一个星期上交视为补交,一星期后上交视为旷交,工作简讯超过规定时间三天上交视为补交,三天后上交视为旷交。补交者在评优工作中作相应的扣分,旷交者直接取消该部门的优秀文件评优资格。

2、各院(系)各部必须按照以上规定的文件格式上交材料,对于格式有错误、排版不美观的文件,在评优中酌情扣分。

机械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走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深人员,与优秀员工、企业老板、企业管理人员对话、访谈,与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聊天等多种形式,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很纠结。说到招工,用人单位总是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新员工专业技能差,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问题是职业意识不强,责任心比较差,比较难管理,不能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氛围,一般喜欢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而对于毕业生而言,抱怨比较多的问题是:工作难找,工作环境不理想,薪酬比较低,劳动强度比较大等。从上面调查情况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方面与企业用人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与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共同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目前开设的实训课程多以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为主,缺乏包括职业行为习惯在内的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行为习惯的训导和养成,根据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训安排,还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只能在就业后的企业培训或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而企业培训往往是不及时的、不系统的、不确定的、被动的,会造成新员工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先天不足。如果学生能够在走向职场前就能够对职业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训练,在就业之前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无疑会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就业并很快适应企业要求,实现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利益需求,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在帮助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优秀职业人,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加强关于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切实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留得下、站得稳、长得壮”。

2高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教研室充分发动实训中心的教育教学科研力量,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以“贯穿于机械加工实训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课题的专项研究,尝试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教学。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方密切合作不断开发与完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现已经成为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平台和抓手。

2.1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教学内容

基于调查研究并结合我院实际确定该实训模块主要有以下内容:安全生产要求及法律法规;工矿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企业基本工作程序与步骤;与机械制造业相关的职业行为习惯和操作规范。企业对员工职业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遵纪守时。为了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接受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走入职场,就要遵守职场规则。遵守职场规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规章制度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的要求,而是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也就是说,是职业的需求。通过多年对员工考勤结果的总结,擅自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多发生在工龄三年以下的新员工中,而试用后不能正式上岗的主要原因,也是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2)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员工可能有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愿望,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结果不佳,追其原因是不知该做什么、如何做;(3)分析、总结和创新。在工作中善于观察、总结和创新是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养成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习惯,是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的前提,也是进行改革创的基础。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希望留用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途的员工;(4)团结合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团结他人、与他人愉快合作、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员工,往往更能得到认同;(5)工作程序步骤清晰,工作场地整洁条理。这样的员工看上去一般会给人以工作能力上的信任感。

2.2建立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

以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作为机械制造业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训教学平台,以制造业生产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行为规范、管理要求和管理工具为教学依据,把机械加工实训的过程按生产作业流程设计成仿真生产情景单元,把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制造业职业行为基本要求和养成方法。(1)建立工作流程。原材料→出库→零件加工→质量检验→防护→入库。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并参与实施,从而了解加工制造、检验、质量控制、物料管理等过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和训练生产过程中的技能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2)建立仿真实训车间。车间布局仿真:按照生产型车间划分原料区、生产区、在制品暂存区、待检区、检验区、成品区、物流安全通道等,按生产工艺安排设备,力求还原企业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目的:建立实训教学平台。(3)实行生产计划管理。订单→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指令下达→生产调度→核销订单→发货。目的:了解生产管理的目的,训练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4)推行现场管理。通过了解现场管理得目的、内容、方法、工具等内容,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5)建立仿真组织机构。按照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机构的管理岗位设置,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其中的角色,在实训中训练和熟悉基本管理程序、掌握基本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规范和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目的。

2.3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和培养等方式,建设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7人,职称结构:既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又有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科研与操作技能均过硬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业资格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师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车工、钳工、焊工考评员3人、二级建造师1人、ISO9001/ISO14001审核员1人、钳工技师、焊工技师2人;通过聘请和培养多种方式形成了由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的企业经历、娴熟的操作技能、优良的工作习惯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等,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是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2.4实训教学模式

本模块的设计,源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一线教师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以及对人力资源中介等所做的调查结果。在模块设计及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访问了多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资深人士,设计了“生产实景+入职教育+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

2.5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对于理念建立类的内容,如果教法选择不当,容易给学生造成程式化、概念化、说教化的印象,产生抵触情绪,不易接受,因此,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自觉接受训练,成为教学的难点,它需要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1)氛围感受法。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的认识,机械加工实训室从名称、人员称谓、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按照一般生产型企业设计,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机械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车间,××班级=××车间,班长=车间主任,实训小组=生产班组,老师=师傅,让学生在职业氛围中认识岗位,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管理自己;按实训课目分成生产作业小组,明确管理人员:任命组长、副组长,班长总负责。(2)任务驱动法。实训教学过程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学生在实训中边做边学,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都得到提高。(3)行为示范法。比如教师在机械设备的保养、工具的摆放、上下班等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4)目标引导。实训开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及职场基本规则,并以实例说明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及职场规则对新员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做。(5)因果转换。以实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基本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有效经营的重要性,职业行为习惯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影响。

2.6学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养成”为主,也是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法。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员工要求管理自己,学生在管理体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自己管理自己。(2)合作探究法。在实训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相互借鉴、推广,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氛围。(3)实践操作法。习惯养成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养成,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

2.7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本模块训练的意义、目的;模块包含的内容;讲明训练目标、标准、讲明训练方法;分组,分配角色,发放管理工具;检查执行情况,讲评,提出整改意见。

2.8实训成绩考核评价

该实训模块的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按日常工作现场、设备、量具等的维护、实训纪律的遵守、到课情况等各项由指导教师、学生共同给予评定。

3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与思考

机械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实训基地;实训;安全

1.问题与原因

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给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机械类实训基地而言,目前普遍缺少类似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给操作者、仪器设备的安全乃至社会的安全带来隐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现阶段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关于机械实训安全保障措施,暂时停留在根据现象、根据经验出台的规定及措施,系统化的实训安全体系及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实训基地的使用部门与分管部门安全责任不清,具体执行时出现扯皮等现象,使实训安全具体落实效率不高。

缺少关于人身、仪器设备、水电火及其它等安全预案。

潜在或产生实训教学不安全行为的四种主要原因是:对实训安全的认识态度不正确;缺乏安全知识或操作不熟练;管理上的欠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环境。

2.实现机械实训安全的基本途径[2]

对设备工作位置的要求:如,设备的位置应安全可靠,使操作者的动作合乎生理要求;设备的工作面高度应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

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对加工区易出事故的因素进行约定。

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如,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安全督查;仪器设备的检查。

3.体系建设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存在的问题,宜制订既能符合实训基地的安全实训教学,又能兼顾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安全生产意识的实训安全体系。基于此,宜由实训基地所在部门承担起内涵管理责任;学院根据自身实训条件,配套相应政策及资金扶植,建立起一套专业的保护操作者、设备及环境体系,体系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3.1安全范围的划分

主要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空气污染及噪音环境及其它配套设施,划分责任区域,实行定人、定机的管理制度;空气污染及噪音是多数院校忽略的,应从源头及监控上做起,担当起社会责任。

3.2仪器设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危害及安全操作规程两个方面的内容。仪器设备危害包括:机械危害的因素,机械伤害的形式,机械伤害的结果,机械事故的原因,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等。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使用守则[3]、设备的维护管理等。根据仪器设备操作特点及实训教学要求,制订上述两方面的规章制度。

3.3加强操作者的劳动保护措施

根据各职种的安全操作要点,结合实践教学要求,重点强调与监督“三个要求”,即工作前的要求、工作时的要求、工作结束时的要求,落实三个要求到实训教学过程中。

3.3.1规范各工种劳动保护用品范围

如,车床、铣床及磨床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口罩;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钳工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电切削工程:绝缘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

3.3.2规范各工种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标准及管理办法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自己配备的部分,二是学校给学生配套的部分,并细化学校配套部分的管理办法。如:学生自己配备的部分:劳保鞋(或绝缘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学校配备的部分:口罩(标准:一个学生一次实训一只);手套(标准:一个学生一周一副);防护眼镜(标准:定学时更换,一副眼镜寿命标准按单个学生累积120学时计;意外损坏由使用者负责,自然损坏不计)。管理方式:购置口罩、手套及眼镜的经费纳入实训耗材费用之中,由学院库房统一管理;或学校统一采购及统一管理。

3.4目视化管理措施

主要是通过视觉传达作用,利用人的大脑对所看到的进行简单判断而产生“对”或“错”的结论的管理方法[1]。图示标识机械实训场所安全提醒及应注意的问题,加强实训现场实训安全的目视化管理主要实施手法包括:示意图形,颜色标识,数字化识别,展示牌及声音提示等。其主要管理的对象包括:整个实训基地的目视化管理,如整体颜色、道路规划、文化宣传及区域划分等;实训现场的目视化管理,如实训班级与实训工种管理、实训教学进程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工具管理及物料管理等。参加5S管理办法,进行目视化管理的推进。具体到机械类实训基地上,目视化管理的内容如下:

机械设备类:设备名牌及状态的标识;电气控制箱的标识;电力安全警示;设备清扫与维护方法;设备注油点标识与管理方法;油供给标识等。工具类:颜色标识不同用途的工具;防尘物品放置方法等;安全规范类:禁止类标识;保护性标识;警示性标识;消防栓标识;消防疏散标识等,如通道、油品存放、用水用电用气等其它提示性标志。

3.5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建设

实训安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制度及规定要融入到日常的实训教学过程、课程实施中。把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训安全相结合,实训指导老师宜在几个方面重点强调:一是把握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的安全教育与总结;二是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着装符合要求;三是把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与实训操作步骤、产品生产实训结合起来;三是安全有预案机制。

3.6其它配套条件的安全建设

配套实训基地主要仪器设备实训室的,还有其它辅助装置,如空气压缩机房、砂轮房、下料房及油品存放区等。这些辅助装置有压力、噪音、灰尘、异味、电及火等隐患或危险。除了要有专门的存放位置之外,还要与实训教学的仪器设备一样,定期检查及维护保养,对不符合国标安全的,要立即整改。

职业院校机械类实训安全与工业企业生产安全一样,都涉及到人身及设备的安全。要做到无事故或少事故,在参照企业及5S管理的基础上,制订符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下的安全责任体系并切实履行这些,是保障实训安全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胜军,刘海亮主编.制造业目视管理标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机械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教学资源;教学环节

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听听课,做做笔记,做做试题是行不通,需要学生参加教学实训练习,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却不够重视这门课程。因此提升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真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优化学校实训教学资源

实训基地教学硬件设备建设要接近机械数控生产企业,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设备要按照一般、实用的原则配备,以生产型设备为主,合理购置不同功能、配置先进、齐全的设备,网络化连接独立的机械数控机床,使得实训基地达到一种真实的模拟场景;建成CAD/CAM实训室并配置自动编程和机械数控仿真专业软件,满足机械数控高技能人才实训要求的标准。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可以成立现代制造中心小组,配备专门科室对实训教学、基地对外服务进行管理,并配备专门的机修和电修人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训教学中主要结合质量管理、运作管理的相关知识,对具体操作过程进行现场控制和事后检查控制,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研究各工种实训所需的时间,熟悉工具及材料的性能和功效。

二、开展校企合作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校教授的知识在学生工作的时候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即理论教学缺乏实际练习的环节。而在学校练习,企业开展实训教学正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机器设备、车间、厂房、实验室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学校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实践场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了解企业文化,服务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通过利用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一方面解决了中职学校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中职学校节省了大批的教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组成、操作与维护及安装调试。

三、合理调整教学环节内容

提高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要体现在课程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课程教学要体现操作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要展现综合性。课程设计需进行研究性考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如课程安排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滚珠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齿形传动带的结构、原理和特点;数控机床上进给伺服系统所需要的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点;数控加工典型刀具、夹具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通过相关知识内容的基础性学习,为数控技术课程的实训教学打好基础,使数控教学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更清晰。选择教材应多方面比较研究,选择那些可以反映先进理论和技术的教材,并沿着数控技术发展轨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更新和完善现有内容,对于关键技术和最新技术更要全面系统地讲述清楚。

四、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

机械数控技术是个专业要求很高的课程,需要配备一流的教学队伍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为了解决一些中职学校师资和实验设备薄弱的局面,需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业务技能培训,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真正从源头上提升机械数控的实训教学质量。因此应定时让教师进修和进行再学习的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一部分任课教师和进行实验教师去拥有一流数控技术的高校进修相关科目并深入到实验室、实训基地参与数控技能培训,也可以深入工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弥补教师在教学、实验、实训中存在的缺陷。要有计划地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机械制造专业的发展和数控技术教师队伍提供优秀的教育人才资源。此外教师还要参加重点职校的机械数控听课,定期学习讨论与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机械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实验实训教学 探索与实践

2005年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们在探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械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从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基本规律出发,分析传统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岗位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我们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先确定机械专业职业岗位群,然后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相关企业专家顾问委员会论证,掌握社会对该专业高职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再按能力层次划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此制定出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学生在校的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的分析,从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出发,按照模块化设置思路,提出了由“课程实验教学”、“仿真实训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校内工程训练”和“校外工程训练”五个基本模块组成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其结构见图1。

二、按能力划分模块,设计实验实训计划

我们根据所确定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按机械专业大类将实践教学的内容按能力层次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技能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是递进型。然后,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并制定教学大纲,再将实训内容划分成训练单元对应的实训项目。例如钳工训练划分为:平面划线,立体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和铰孔,攻螺纹与套螺纹,金属刮削,研磨,矫正和弯形等实训项目。

三、制订实训教学方案,创设实训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指导书、教材、管理规章制度,等等。

我们根据机械专业特色积极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建设,搞好教材建设,营造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氛围,形成较为稳定的产学研结合、合作办学的形式,建设一个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对传统实验室进行改造等内容)。

四、组织实训教学

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安排,由学院教务处统一下达教学任务,组织实训指导教师根据机械专业的特色、社会需求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填写实验实训教学计划表,合理安排实习进度。系部组织实训室管理人员做好实训课程准备,制定实训方案,进行安全教育。

实训指导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认真指导、示范操作准确、讲授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交流沟通,及时进行反馈,使教学过程在和谐、合作的环境中进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训课程结束时必须布置相应的作业、安排撰写实习报告,教师批阅报告并记录成绩,通过批阅了解学生实习的效果。建立一套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多层次沟通的渠道,保障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好地改进实训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

五、完善实训项目考核标准和方法,组织进行实训教学评价与反馈

我们强调实训考核过程严格按照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项目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在客观、公正、合理、严格的基础上进行考核,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除坚持教学工作常规检查外,还实行每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在学生毕业离校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填报教学日志、师生座谈会、教学问卷、各类检查性听课和总结交流及教学例会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实训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提高监控信度,建立相应的数据系统。建立院系二级实训题库,提高教学质量机制信度,提高教师质量意识,严格教学纪律,建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实训教学质量提高。

近几年来,机械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8%以上,招生规模从2001年的30多人到2005年的200多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研究,我们逐步认识到高职院校只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思路,加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建立起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平行、相互独立,彼此联系又相互渗透,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林等.高职教育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体制研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0.6,VOL16,(增刊):12-15.

[2]李东君,陈光明.数控加工技术的模块化教学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VOL4,(2):70-72.

[3]安连锁,米增强,尚锦山等.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1-5.

[4]黄英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