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培训总结

设计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培训总结

设计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滂沱的大雨挡不住前进的脚步,炎炎的烈日晒不退学习的热情。伴随着风雨和雷电,我们学校2021年暑期培训拉开了序幕。怀着不安与期待,我,作为一名教育人,毅然踏上了征程。经过紧锣密鼓的培训,我的彷徨,我的不安,已消失了大半,我的期待却更胜从前,这是对未来的期待、对职业的期待,我期待着站上讲台,千锤百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英语教师。我对此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听讲座,学知识,得升华。

7月15日培训启动仪式上,董事长对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做出了详细深刻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要成为一名高技能、高水平、高业绩的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让我明确了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也要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成为一名有位、有知、有为;无惧、无畏、无贪的三高教师的目标与信心。铸师魂,培师德,精师业,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在团队指导合作中不断成长、成熟、成功。在校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电蓄能,整装再战”的专题讲座中,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平台的重要性;我更为能进入学校,在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上学习成长感到庆幸、感到自豪。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群体。“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法”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确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于我未来的教师生涯有着规范和警醒的作用。“教育部五项管理规定”专题讲座,更给我们今后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学校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讲座,让我认识了学校教学特色中重要的一环,更让我体会到了学校在教育事业上的真心和用心。

学校特地聘请了谭贤政教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关于中小学生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让我体会到学校在教师成长上的用心,身在此处,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谭教授的语言艺术与班级管理艺术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的东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为我一生的信条。

接下来两天的班主任工作培训专题讲座,让我感受到“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以爱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励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观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细心耐心,科学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班主任教育艺术;创建一个温情的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需要严慈并施,带着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二、学理论,重实践,严要求,备课试讲要过关

三段式,六认真,教师功在课外,利在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精讲要清晰,学生活动要充分,课后巩固要扎实,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给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作为一名新老师,难免彷徨无措。我该怎么办?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个环节要怎么设计?这个知识点该不该在这里讲解?……在备课和试讲的过程中,我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我的课堂设计有太多太多的缺失与累赘。在彷徨无助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组内成熟教师的不断指导纠正让我安心,也让我一点点成长。尽管我在微课试讲中表现有所欠缺,尽管我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但是我的确一点点在成长。我相信,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在初中英语组这个大家庭中,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能稳步飞进,层层递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设计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科研院所应当服务于科研,院所内部的各专业人才都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知识。近些年来,各领域的科研事业都获得了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科研结构也逐步更新。为适应新形势,科研院所应当密切结合自身的真实状态,在此前提下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培训体系与培训模式。优化设计科研院所的培训体系,有利于提升院所的综合性科研水准,为各学科的科研领域培育优质人才。

一、科研院所设计培训体系的目的及原则

进入新的时期,各种类型企业都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有必要调整内部格局与管理模式。由此可见,企业对内部的高管有必要予以全面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高管的综合水平[1]。对于科研院所来讲,设计培训体系的基本宗旨就在于优化院所资源,提升综合性的管理实效,在此前提下密切结合员工与企业。科研院所具体在设计培训体系时,应当秉持共同参与、战略导向与全面设计的基本准则,依照循序渐进的思路来健全培训体系。

二、科研院所优化设计培训体系的内容

作为科研院所,应当结合本身的需求来优化体系设计,确保获得优良的科研培训效果。对于培训对象应当进行严格选择,确保提升全员的科研素质。此外,具体在设计科研院所的培训课程时,也应当密切结合内部人员的真实需求,提升科研人员的任职能力,改善人员结构。科研院所如果要优化自身的培训体系,那么应当依照戈尔斯坦模型来进行优化。优化培训体系的基本前提就在于明确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科研院所的培训流程与培训模式。后期在培训评估时,相关院所也有必要构建模型,运用全程跟踪的模式来展开评估。

三、科研院所的培训需求

科研院所开展的内部培训涉及到多项内容,复杂度也相对较高。为此,科研院所只有明确了内部职员对于培训的基本需要,才能优化培训设计。科研院所具体在施行培训前,先要明确最根本的培训需求。从组织分析的角度来讲,科研院所首先要设计培训目标,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强培训力度。对于内部的职员,科研院所有必要对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专门培训,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加综合性的经济产量[2]。

与此同时,科研院所也要致力于优化培训资金、培训时间与人力资源,对于现阶段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予以深入分析。此外,优化设计科研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外在环境,这种环境包含了经济环境、社会及法律环境。依照胜任力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可得培训体系相关的各项要素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培训任务。

四、具体的培训实施

优化培训体系的前提在于优化培训职能,对于培训职能应当予以全面的保障。具体的措施为:科研院所可以视情况设立推进小组,构建培训职能的相关模型。在施行培训的全过程中,推进小组可以监督各个流程的规划落实。在条件允许时,科研单位有必要聘请内训师,这是由于内训师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准,因此聘请内训师的做法增强了实时性与针对性。通过聘用内训师的方式,就可以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保障培训质量。

从现状来看,很多行业与领域都急需优质的知识型人才,这是由于知识型人才有助于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增强科研企业本身的竞争实力。面对新的形势,科研院所有必要建立研究所型的培训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密切结合课程设置与师资资源。科研单位如果能引入优质的师资,那么就能从根源上推进培训体系的全面优化。作为人事部门,应当拟定各年度的培训规划,健全科研院所内部的数据库。在构建数据库的前提下,科研院所就能明确各个流程的培训信息,有助于提供后期培训的参考。

五、评估培训效果

科研院所具体在优化培训流程时,不能缺少全方位的效果评估。运用培训评估的手段,有利于了解实时性的培训进程,与此同时也便于查找现阶段的培训体系漏洞并且致力于修补缺陷。具体在展开评估时,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也要构建模型,具体可以划分为反应层、学习层、结果层与行为层的评估层次。

具体而言,对于各批次的受训学员而言,应当运用调查问卷的手段和措施来调查培训效果,其中包含了对于培训的整体印象、直观感受与自身的收获等。学员接受培训后,自身应当表现为显著的转变,对此也需要予以全面评估。例如:结束培训之后的两个月内,有关部门及其人员有必要对本次培训展开追踪,综合运用现场访谈与调查问卷的措施来评价培训效果。

六、总结

科研院所在设计培训体系时,应当紧密结合现阶段的自身状况,确保培训体系符合最根本的科研需求。具体在施行时,科研院所也有必要落实培训的评估,综合运用多样的指标来评估培训的实效性。截至目前,科研院所设计的内部培训体系正在不断更新,然而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科研院所及其相关人员还需要归纳经验,在此前提下提升科研院所培体系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设计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为改善电力企业职工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不足,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活动,以促使电力企业员工潜力的发掘和利用,文章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创建出可持续发展型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并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各个环节的的方法和技巧。以培养出复合型、高精尖型电力企业人才。 

 

纵观电力企业职工发展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模不足,实用人才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发展需求。二是整体质量不高,在电力技术高速更新情况下,电力企业员工的质量依旧不能同步。三是培养速度较慢,由于电力企业长时间注重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人才的培养,导致电力企业职工人才培养耗时长、效率低。 

文章立足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员工素质与能力水平、着力于培训职能长期强化和提高的新模式,形成符合电力企业发展实际的独特可持续发展员工培训模式。在此文章对可持续发展型员工培训模式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1 评价培训需求 

 

电力企业培训实践中,评价培训需求由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需求分析二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1.1 培训需求调查 

在电力企业内部全面、客观、公正地收信培训需求信息。充分考虑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调查主题三个方面因素。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1.2 培训需求分析 

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电力企业可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系统的鉴别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准备培训、何时培训、需要何种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它既是确定的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 

一般对于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尽早在员工上岗前就进行培训。即新员工培训。对新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培训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选择在项目进行前一、二个月进行。 

 

2 培训计划设计 

 

电力企业培训计划体系包括培训规划、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按需求进确定培训项目,本着员工、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年度计划要求在前一年的12月份制定出来,月度培训计划每月20日左右制出。 

 

2.1 培训规划 

电力企业必须将职工培训规划纳入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理,作为个经营目标进行实施。在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来宏观指导长时间跨度的职工培训工作全方位地实施,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提供了培训目标。 

 

2.2 计划制定 

制定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年度计划突出了它的可操作性和效果。没有年度计划的点滴落实,企业的长期培训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部分由公司所属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及年度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制定出现场培训计划:另一部分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职工培训计划。电力企业在实施一个培训项目时,充分考虑其资金成本来源可靠。使培训规模、水平及培训程度达到平衡,确保培训管理人员及学员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培训心态。 

 

2.3 月度计划制定 

电力企业应将年度计划的目标详尽分解,具体落实到培训性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及授课教师、注意事项等培训细节以供培训管理人员及实施人员监督考核。 

 

3 设计培训方案与课程 

 

在实践中电力企业依据培训目标进行选课,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以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佳化。 

 

3.1 培训方案的设计原则及手段 

根据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及培训实效的原则设计培训方案。由于历史的原因及职工文化素质存在差异,造成运行人员学习自主性较强,检修人员相对较弱,因而形成培训能力的差异。追求积极转化培训成果,尽可能使培训情境与工作情境相一致;因而,在设计培训方案时,运行检修人员常常采用集中授课统一考试的形式,而管理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而多采用网上授课、网络教学的形式,让管理人员自主安排培训时间。 

在采取强化培训方法时,多奖少罚,最重要的是学员单位的表扬;采取练习的方法时,倡导学员主动练习、扩大学习范围、有比较长的实践期。另外,在培训中充分考虑激励在培训中影响培训热情(强化因素)、保持对培训的注意力(指导因素),巩固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抵制回到工作岗位后倒退回去的压力(维护因素)。 

3.2 行为改造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要求学习过程本身有注意力、记忆力、重复所学知识或技能的能力以及激励。可以采用行为改造模式,具体包括下面学习步骤: 

(1)建立示范模型。利用各种公开会议向学员表扬奖励典型人物。(2)角色扮演。给学员分配角色,让每个人在模拟的情况下练习这种正确方式处理问题,像反事故演习。(3)社会强化。电力企业根据学员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用表扬和建议的方式给予行为强化。(4)培训转化。鼓励学员在回到本职工作岗位上时,将培训中学习到的行为有效地应用于工作中。 

 

3.3 培训课程设计 

(1)在培训课程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下程序:课程决策一课程设计一课程改进一课程评价四部分。(2)遵循课程设计准则。课程的选择与培训目标一致;设计固定与机动二种形式的课程,课程设计时照顾大多数人的需求,密切联系公司实际,慎重选择任课老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4 实施培训 

 

培训实施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是实施培训目标和计划,并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控制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开展。 

 

4.1 培训实施的重点 

为确保培训实施顺利进行,在实施时注重强调三方面的因素。 

(1)做好培训准备。做好培训氛围、培训人员及培训工具的准备工作。 

(2)重视分工配合。培训项目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培训项目,组织工作非常复杂。因此企业将培训实施过程所有涉及的工作按照类别进行分工,然后安排在该项目具备专长人员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培训管理人员随后及时跟进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偏措施。 

 

4.2 掌握培训进程 

(1)掌握控制方法。电力企业采用具体控制方法有收信相关培训资料、比较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分析实现目标的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计划检查考核方法、培训计划纠偏、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位。 

(2)培训实施是培训工作的关键过程,在实施中要给项目起一个好的名字,具体明确、清晰。即时检查教室、仪器、设备状况,确保培训正常进行。对学员的参与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和奖励,培训管理者特别注意不扮演上帝的角色,而努力成为培训工作的协调员和促进者。在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内容客观真实的总结。 

 

4.3 培训人员的准备 

为确保成功培训,在实践中采用不同方式,例如:充分关注学员;使用各种培训技巧来吸引学员的兴趣,并适应他们不同学习风格;鼓励学员提问,并有效地回答问题;利用视听设备及有吸引力的视觉手段,提高学习和演讲效果等。 

 

5 评估培训 

 

这一过程中涉及培训效果问题,确定培训方案的推广应用价值。评估是培训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数据无法量化,因此尽量将培训项目细分、量化,用数字来衡量培训效果。在进行评估工作时一般采用建设性的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6 结语 

 

文章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合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模式。达到了系统性、经济性、通用性和有效性要求,并将不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地量化,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及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纪多多,王晓松.企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j].成人教育,2005,(5). 

设计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考察的邀请函范文一

XXX公司:

由于我方项目的需求,特邀请贵公司专业顾问人员对我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届时将与贵公司商议双方合作事宜。

考察日期:考察人数:考察内容:

所有考察费用由我方负担,考察人员的住宿条件将不低于三星级酒店的标准。

我方联系人:

联系方式:

请贵方予以确认并回复。

单位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单 位 公 章: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考察的邀请函范文二

尊敬的企业负责人: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继成功组织20xx年6月欧洲博物馆专题考察团及20xx年11月美国博物馆专题考察团后,决定于20xx年继续开展世界博物馆专题考察业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会决定将20xx年考察的行程、内容安排分为行业商务考察及展陈设计培训考察两个方向,以祈更好的帮助展陈企业开阔眼界、提升展陈策划和设计水平、拓展人脉、加强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继20xx年4月成功组织日本博物馆展陈设计培训考察团后,我会拟于6月底再次组织美国东岸博物馆商务考察团。本次考察团特别推出三大亮点:

一、考察行程所列入的美国东岸各类博物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及主题馆等,是在总结20xx年美国之行的成功经验、汇集了业内专家及国内知名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中所选取的xx年美国考察之行中部分经典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更是为参团企业带来了直接的中标项目。

二、我会拟邀请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领域的知名专家及工程项目甲方随团考察(受邀专家名单请电话咨询),严格控制考察团规模(不超过25人),合理配置展陈行业各领域参团人员的比例,打造行业专家、工程项目甲方、展陈企业及供应商的全产业链学习、交流、合作平台。

三、商务活动组织及行程安排更加专业合理。其一,我会拟正式拜访美国自由科学中心(该馆于2007年扩建,是新泽西州最重要的州立科学博物馆),并在科学中心官员陪同下参观馆内各类高科技展项;其二,我会在吸取xx年美国考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参观行程安排更加合理,并全程入住五星级酒店,在纽约期间特别安排入住曼哈顿岛时代广场附近酒店,为各位团员的沟通交流创造出更加轻松舒适的氛围。

本次考察活动受邀对象除我会特别邀请的业内专家及项目甲方外,均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设计、策划精英。为了保证考察效果及服务品质,本次考察团将严格限定在25人以内,名额有限,如贵公司有意向申请参团,请尽早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xx年5月30日。

考察收费标准:35000元人民币+签证费2000元

(一)费用包括:

商务活动安排费用、国际往返机票费、海外出团期间交通费、全程接待、食宿费等。

(二)费用不包括:

会晤活动私人翻译费、个人办理护照费用、单人房差费、头等舱差价费、各地到国内集合地的往返交通及食宿费等。

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我会展陈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孙浩王世华

手机:18610317463/xx911864075

电话:00-57455

传真:00-814657

官方网站: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20xx年4月18日

考察的邀请函范文三

尊敬的市长:

您好!

感谢您对我公司的支持与厚爱,我谨代表XXXX公司诚挚邀请您来公司总部参观考察。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指导,我公司全体员工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此致

设计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胜任力 培训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02

1 引入胜任力模型对设计培训课程的意义

当前,很多企业在编制培训课程体系时,往往跟着感觉走、跟着市场走,主要看外部培训市场有什么流行的课程,就将老师请进企业内部进行讲解,但这种时髦的课程常常是孤立的,很难系统化,而且这些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培训对象之间、课程与培训计划之间也缺乏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层次性、递进性,与企业发展战略、组织对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结合不紧密,难以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提炼并确定岗位能力素质及其能级要求,进而推导出相应的培训课程。这种课程体系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增强员工取得高绩效的能力、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和胜任特征发展潜能,能够确保培训和组织长远发展一致,“集中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做眼前的事情”。具体而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具有如下优点:

1.1 使员工培训更具有战略导向

胜任力模型的建构是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环境、与优秀员工关键胜任特征来确定培训需求,因此,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能够使培训内容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使培训工作更具有战略导向性。

1.2 使员工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主要针对各层级员工所需要胜任力特征进行培训,可以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同时,充分考虑员工的绩效现状,针对不同的绩效水平、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使课程序列的安排具有循序渐进性,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1.3 使员工培训更具有超前性和层次性

员工培训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因此培训要满足企业在人力方面的需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但是人才培养有其自身规律性,也有一定的周期。依据岗位胜任力而开设的培训课程,从员工个体发展的需求出发,针对不同层级设置具体的培训课程体系,满足了员工职业生涯的持续性发展需求,同时兼具一定的超前性和层次性。

2 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具体步骤

与传统的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不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课程体系主要依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对员工承担的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分析,确定个体和组织整体的胜任力水平,根据差距确定员工的培训课程体系,进而提高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力度。主要构建步骤如下:

2.1 确定胜任力素质模型

首先,通过研究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公司主要领导访谈获得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将员工按管理职位、专业职位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等级,分析企业战略对各级各层员工的要求。其次,分析各岗位职责的要求,研究确定胜任本岗位所需具备的胜任力。然后,在深入研究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各胜任力要素的典型行为特征,并分别描述出不同等级员工具体的行为特征,实现胜任力模型从抽象概念到具体行为的重要转变。另外,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级,形成对行为特征的情景素材支持,使胜任力模型成为形象的、可衡量的行为事件素材。最终,建立起满足公司发展所需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2.2 分解培训要点,制作培训单元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对各胜任要素进行深入剖析,将其内涵、外延、行为特征、行为案例素材分解为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知识点”。然后对“最小单元知识点”进行汇总、归类、合并、总结提炼,形成多个培训单元,并框定各胜任力要素主体的培训模块。培训单元是对培训要点的归类组合,也是各要素培训内容的模块划分;培训单元构成了各个要素在内的培训内容框架,为培训课程的设计奠定基础。

2.3 确定具体培训需求,设计动态的课程体系

我们知道,胜任力模型明确地界定了高绩效员工所必需的行为特征,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胜任力水平和改进点。但是,据此还不足以让我们设计一套科学的培训课程。要想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还必须掌握目前员工现有的能力水平,并且清楚知晓员工现有能力与其岗位胜任能力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获取真正的培训需求。因此,胜任力模型建立起来以后,还要对员工按照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个人胜任特征的测评,发现每一个个体的能力优势和弱项,以及确定各级各类人才能力现状与胜任能力模型的差距,绘制各级各类人才能力缺口图。通过培训,弥补两者之差。

2.4 建立多维度的分析对比体系

相关培训课程以“培训要点”为基准,以“培训要求”及“培训单元”为蓝本,结合各岗位在各要素上的培训侧重点差异,分析设计对应的培训课程,形成分级的《课程目录》。

2.5 设计和定义课程内容

第一,对各课程的名称、使用对象、课程目的等进行定义。

第二,界定各课程的框架内容,明确课程的关键要求、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等。

第三,明确课程的实施方式、时间安排、考核方式等。

通过以上各步骤的设计,最终完成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

3 结束语

企业培训关系员工发展、公司业绩提升,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根据差距找出员工培训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培训课程体系,促进员工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能力提升以实现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胡安源.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9):116-118.

[2]杨晓莹.基于素质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