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创新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当代大学新生特点
1、积极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积极向上,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他们有积极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视野相对开阔,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能够承担自身的责任;他们比较重视自由、平等,注重公平,接受竞争,喜欢追求自身价值等等。
2、消极方面在升学的压力下,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只有学习一项任务,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很差;由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为别人着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问题;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团队合作意识相对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也是大学生比较显著的特征,光明日报一项对274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
(二)当代大学新生入学后主要问题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新生感觉失调发生率达65—70%,其中第一位的是学习适应障碍。
1、学习上不适应学习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与客观学习环境不能很好协调矛盾引起的不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的心态。需要能产生动机,走进大学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内在需要,因而学习动机不强。“腾讯一麦可思2010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1%的本科新生认为入学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在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缺乏学习动力”。
2、生活上不适应生活的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长期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单一模式生活,使得大部分新生很难料理好自己的生活。比如新生报到跟来十几位家长,每周把脏衣服寄回家,每月上旬生活费就用光,不能很好的融入寝室、班集体,经常性地丢三落四等等。
3、人际交往上不适应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交往关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大学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较之中学阶段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让很多新生感到了人际交往障碍,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善于交际,自尊心又强,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引发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
4、心理上不适应步入大学的新生经常会面对两个落差:一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是自我认识的落差。他们被灌输了大学就是人间天堂的概念,可是当他们发现大学根本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同学在高中备受老师和同学关注,是众人的“宠儿”,可是到了大学,高手如林,失去关注的他们产生很强的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二、创新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入学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做好入学教育必须根据时代特征和大学新生的特点,完善和更新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新生的适应问题,帮助新生顺利渡过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生存和适应教育
2014年8月,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事件接连发生: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排除有一些社会因素,但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薄弱是重要原因。加强新生生存教育也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生存教育应该包括:
①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责任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责任观念,使学生勇于担当,善于尽职尽责。
②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包括人身安全、出行安全、交友安全等等。在入学教育中通过安全知识讲座,防火、防盗、防震等安全演习,分发安全教育手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防范意识。
③生命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遇到小挫折就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自杀、他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反映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新生适应教育,就是指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新生进行自我、环境等接续教育,使其顺利过渡到新的环境中来开展学习和生活的教育活动。包括:
①环境适应教育。新生入校首先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入学教育应该帮助新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即将面对的环境,引导新生尽早地从父母呵护备至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为开始新的生活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②学习适应教育。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等,让学生依据相应的制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意识。
③人际交往适应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将人际关系适应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对新生的人际适应和交往己起到了促进作用。入学教育应引导学生包容、信任、尊重、理解和悦纳他人,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生变化的。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讲道德的浓厚氛围,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入学教育中应加入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教育应该包括:
①理想信念教育。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如开展专家讲座、影片展播、学术交流与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公民。
②诚实守信教育。在新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引导新生树立诚信意识,避免出现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等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诚实守信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③法制校规教育。学生只有明确学校的相关规定,才能做到自觉遵守,因此应该在新生中普及法制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可以通过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学生手册》、讲解相关案例,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
(2)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包括:
①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开展心理普查、通过个别访谈发现心理问题,通过开展活动深入观察等方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为进一步开展帮扶做好准备。
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学博大精深,不是一次活动就能明了的,需要在新生中长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采取多种形式做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心理学的魅力,化解自己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恐惧,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并敢于向专业教师咨询。
(三)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
当前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差等学习不适应问题,与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在新生中开展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就是要深化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专业和未来的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包括:
①学习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高中的被动式为大学的主动式,积极调整自己,根据大学的课程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②专业培养方案教育。新生入学后,通过专题讲座、学长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讲解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学习方式。
尽管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但由于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及全球化进程发展的要求,它依旧是我国教育系统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尽管高校学生已经进行数十年的英语学习,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同时,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母语有很大的不同,导致有很多问题依旧存在:第一,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决定着语言学习的效果,所以,利用传媒信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创新的要务之一;第二,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过分侧重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脱离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第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老师普遍都是按着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注重对教学进程的追赶,却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英语语言技巧的指导。以上也是我国英语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误区
1.忽视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忽略构建英语语言环境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处在一个不容乐观的状态中,这是由于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而英语的语言特点又使得这种现状更加的复杂。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日益扩大的学生数量和师资力量越来越不相称,并导致近年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下降,表现为听力差,写作不规范,基础知识不牢固,阅读缓慢,语言表达不准确,总的来看英语水平不高。英语学习既没兴趣,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没有计划,不重视英语学习。上述这些问题,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外,都可归结于忽视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忽略构建英语语言环境。
2.过分注重学生成绩,缺乏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首先,由于考试的压力和对英语的学习的错误认识,学生往往只重视掌握课本知识。比如,在学习相关课文时,学生只重视其中知识点的掌握,忽略阅读课文的重要性,既感受不到课文文章段落的优美,更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大学老师缺少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引导,无法使他们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最后,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单一,老师只重视对教学大纲的把握,而忽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总之,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缺失,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3.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且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英语教育广泛存在着填鸭式教学方法,知识的灌输的确能在短时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百害而无一利,最终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模式单一是传统的教学的主要特点,并且教学理念落后,忽略了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的成绩,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说英语、写英语、阅读英语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总之,传统的教学理念阻碍着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的创新。
三、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创新方案
1.利用传媒信息,在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上创新在传媒信息时代的英语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传媒信息,在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上创新。因为,英语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好英语的前提条件。比如,利用信息传媒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利用以多媒体为载体的视频、图片、漫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以多媒体为依托,不断地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老师也要注重利用传媒信息进行口语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英语口语等。做好英语教育基础工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好前期工作。
2.创新传媒教育理念,激发学生英语教育的兴趣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英语的无用论调,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也阻碍着英语教学的创新。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正错误的认识。利用传媒信息创造多种的情境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英语教学的生动性,要有意识地进行互动教学,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并且情景教学模式生动活泼,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他们的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简单。
3.创新传媒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英语教育的现代化大学的英语教育中,以多媒体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创新将会日新月异,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传媒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配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普及。传媒信息时代下的英语教学,促进了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传媒信息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力,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学习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继而展现英语知识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讲解comeon的词义时,可以利用视频中人物对话的形式表现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思。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制作一些实用的以视频、漫画、图片为载体的教学课件,实现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继而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创新。
四、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育 创新型外语人才
引言
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来说,主要从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大学语文教育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母语训练课程,其对包括外语专业在内的所有专业学生都存在基础性的培养作用,主要包括母语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作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这两方面素质的提高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育和外语教育两者同样作为语言教育存在的共性,大学语文教育能够对外语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1]
一、大学语文教育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具体作用
大学语文教育因为其对母语能力的训练以及人文素养的基础培养作用,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作用
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使外语专业的学生具有相应的创新精神。缺乏创新精神而奢谈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无异于缘木求鱼。但是,无数的事实不停地告诉人们,作为前人没有或者很少涉足的创新事业,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可资借鉴,其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因此,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敢于而且能够想前人之所未想,做前人之所未做的创新精神。从本质上来讲,外语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属于高校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的范畴,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正好是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语文教学依托于精选的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文学家所创作的经典作品,这些文学家往往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通过娴熟的语言技巧将相应的思想传递给人们,而这些思想之所以能在长时间内得到广泛的流传,往往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表达。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对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的培养作用
要进行某种程度的创新,不仅需要相应的创新精神,想前人之所未想,做前人之所未做,更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将这些创新的想法和做法坚持下去。正是因为创新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缺乏前人经验的借鉴,因此必然意味着其存在很大的不成熟或者失败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意味着在创新的途中可能前功尽弃,更意味着有很大可能产生根本不会有任何回报的投入。在高昂的成本以及失败的风险的双重压力下,要想将创新进行到底,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同样属于大学语文教学擅长培养的人文精神的范畴,在大学语文的文学素材中关于坚忍不拔直至成才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最典型的是著名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报任安书》,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为了解释自己之所以能在遭受非人的腐刑之后还能坚持完成《史记》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是依靠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还在文中罗列了众多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完成自己事业的伟大人物。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自然能使外语专业的学生逐渐养成创新性人才必备的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三)对外语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大学语文教学虽然较中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偏重于上述的各种人文精神的培养,但对语言运用能力和技巧的训练仍然是其的基本任务。大学语文所训练的对象汉语与其他外语同样属于人类用来交流的语言工具,因此两者之间毫无疑问存在共性。正是因为这种共性的广泛存在,尽管很多人认为大学语文训练的母语思维会对外语的学习造成相应的干扰,但是其同样对外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不同的语言在表达的技巧上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这也是由某种语言形成的伟大文学作品往往能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们通过不同的语言进行学习和欣赏的主要原因。而大学语文教学对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母语运用技巧方面的训练,某种程度上也能促进外语专业学生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四)有助于培养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能力
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所学习的外语知识几乎不可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某种比较纯粹的外语环境中使用,其最大的作用是作为汉语环境和某种外语环境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而创新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也必然会侧重于对其在汉语环境和外语环境之间进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而要想在汉语和外语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语言中自由转换,对汉语的精通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因此,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的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能力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大学语文教育促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大学语文教育虽然对创新型外语人才有着上述的培养作用,但这些作用的实现还需通过高校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加大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投入
大学语文教育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具体的大学语文课程加以实现。要想使大学语文教育的这一促进作用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大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投入。这些投入具体包括将大学语文规定为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适当增加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以及相应的学分,适当扩大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的规模并提高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的素质,以及增加相应的大学语文教学设施的投入等。[2]加大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投入,使外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扎实提高其作为创新型外语人才必备的创新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等人文素质,以及外语表达能力和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能力等语言方面的专业能力,为大学语文教育促进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外语专业学生加大大学语文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语文教育方面比较欠缺,没有意识到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其成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意义,是影响其不能成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根本原因之一。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其成为创新型外语人才最重要的是学好本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就可以了,因此成为创新型外语人才最关键的还是对自己的外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再加上敢想敢干。但正如之前所述,大学语文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专业上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够鼓励并使其坚持创新所必需的敢想敢干的精神。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与其所认为的学好外语专业知识以及敢想敢干的精神的养成不仅没有任何矛盾,反而有着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对外语专业学生加大大学语文教育对其成为创新型外语人才重要性的教育,只有外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语文教育真正重视,大学语文教育的促进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三)选取能促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
大学语文教育发挥其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必须依托于其所选取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一般来说作为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而存在于大学语文课本之中。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育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作用,还必须注意选取能在这方面起到相应作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比如应当尽量选取如上述司马迁所写的《报任安书》这类既能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巧,又能培养其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的作品,而尽量少选取那些虽然在语言技巧上有较高成就,但在创新精神培养方面作用不大甚至有负面作用的文学作品,如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其“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美则美矣,但是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在是乏善可陈,因此应尽量压缩其在大学语文课本中的比例,只需有一两篇代表作即可。[3]
(四)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容
对以外语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大学语文课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重视与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相关的内容。因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对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经常习惯性地将其讲成纯粹的文学鉴赏课。虽然这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通过提高外语专业学生通用的语言技能而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大学语文教育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其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以外语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授课内容上适当进行倾斜,以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育的这一促进作用。
结语
大学语文教育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其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以及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能力的培养。要保证这些作用的实现,必须加大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投入,对外语专业学生加大大学语文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选取能促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容等措施对大学语文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彦辉.外语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6).
[2]高磊.创新教育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1).
小学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识字,这也是最基本的,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只有认识字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等。那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树民《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3]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刘丽霞.让小学生识字充满情趣[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5(04).
[5]杨自敏.低段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5(12).
[6]童伟勤,秦小华.新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2):28-29.
[7]谢广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苏志霞.趣味识字教学举隅[J].教学与管理,2005(03):52-53.
[9]禄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张入场券[J].甘肃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改革[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07)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荣.写字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科教育理论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M].语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潜,赫家杰.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张辉.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6]黄嘉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09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梅.对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09,(06).
[2]何凤娟.创新识字教学四法[J].西江教育论丛,2007,(02).
[3]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4]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2009,(01).
[5]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6]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03).
[7]吴耀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科学教育,2009,(01).
[8]林冬梅.识字教学,应回归生活本源——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0).
下面将2015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