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阿拉伯数字的由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范文第1篇

青年朋友,你可曾想到,游山玩水也大有学问,还是增长知识的一个途径哩。

北宋时著名科学家沈括,就在游山玩水中得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1074年,他到雁荡山游览,以惊人的洞察力,发现雁荡山的特点:“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他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了精辟独到的分析。他说,“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流水在大自然中的冲积侵蚀作用,是地质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沈括比英国学者赫顿提出的同一理论要早700多年。沈括总结了一生的见闻与研究心得,写成世界闻名的巨著《梦溪笔谈》。这本书收集了许多自然的奥秘,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不朽名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宝贵财富。 (摘自《希望》)

阿拉伯数字的来历

1、2、3……10被称为阿拉伯数字,而阿拉伯国家日常使用的却是原来两种数字都是印度人发明的,前者称为尘土数字,后者称为印度数字。尘土数字通过摩洛哥、西班牙传入欧洲。由于这种数字运算起来非常方便,逐渐代替了罗马数字,并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由于这种数字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的,人们就把它称为阿拉伯数字。(自 辑)

论团干部的工作能力

团的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工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敢于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青年一般是站在社会的前列的。他们要求改革,盼望“冒尖”。这就要求团干部应当有个遇事问个为什么的头脑,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目标,去引导、帮助青年。

宣传鼓动的能力一个团干部对团员和青年要有吸引力。要把新观点、新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工作对象,还需要有宣传鼓动的艺术,但不能仅仅以会讲作为标准,而要懂得宣传对象的心理状态、兴趣特点、生活需要等。

写作能力团干部不应是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而应当是个有思想,有观点,头脑清醒的青年工作的组织者。要经常进行写作,写工作总结,情况反映,好经验,好做法,工作计划,请示报告等。能力是建筑在知识基础上的。为了实现自己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应具备自己特定的知识结构。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范文第2篇

时光行者系列的简洁利落风格,取材自现代玻璃钢材建筑设计,双面防眩水晶玻璃表镜透视宽裕、布局清简的表盘,配上一道窄表圈及镂空表耳,完全没有多余花巧,简约美学笔触尽展无遗。

双飞功能,灰钛型格

去年万宝龙时光行者双飞计时表登场便引起表坛回响:曾几何时,装配中置计时秒针及分针的计时表款相当受欢迎,后来这种优秀计时表品种却星沉影寂,正因如此,万宝龙将中置计时功能重新带到台前,自然一石激起千重浪。去年的不锈钢版本及钛金属限量系列成绩斐然,品牌今年推出第二款限量版――GreyTech灰钛型号,将技术革新、创新物料及独特设计共冶一炉,限量888枚。

当今世道,电视、广告牌、商店橱窗及杂志,无不充斥着色彩缤纷的装饰炫耀,更叫人对往昔的黑白纯色世界无限怀恋:黑白电影、黑白照片虽然只见深浅不同的黑白灰,却散发动人的感性魅力:又例如高级汽车品牌常用的夜黑或银灰色调,虽然色彩杳然,却叫人由衷赞赏:在室内设计国度,金属、玻璃及黑色皮革家具设计几十年来亦有无数知音人:单纯的色调,令眼睛毋须受过量天然或人造色彩刺激纷扰,难得轻松自在。全新的GreyTech灰钛型号,亦有这种纯粹的视觉美感。

时光行者双飞返灰钛计时码表散发充满时代感的科技特质:银灰哑光钛金属表壳有缎面及喷砂打磨,呈现悦目的质感对比:阔大表盘灰色深浅不一,七项显示功能清晰分布:包括开口宽裕的灰色日历转盘,炭灰色镂空时针及分针,大型阿拉伯数字等:水晶玻璃表背透视一致的灰色机芯主调:深灰色镀铑底板零件,与金色齿轮、蓝色螺丝及红宝石轴承形成强烈对比:技术为本的设计思路、坚固轻盈的表壳物料与精密的微型机械零件一一归位,清晰向腕表用家宣告,就算在智能手机无孔不入的年代,含蓄低调美学及精密实用的时计功能依然无惧时光洗礼,价值始终如一。

万宝龙自制CALIBREMB LL100计时机芯

Calibre MB LL100自动上链计时机芯,由位于瑞士里诺的万宝龙表厂自行设计、制造、微调及装配。万宝龙贵为书写工具翘楚,在研发“书写时间”计时码表的造诣同样首屈一指:近年万宝龙品牌发展动力势如破竹,走上研发自制计时机芯之路亦属顺理成章。Calibre MBLL100计时机芯装配柱轮计时系统、先进的离合碟结构不但耗损少,并提升由四轮至计时轮的动力传递效率,传动轮系的齿牙经重新改良计算,同样能大幅提升动力传递效率。

但最触目者始终是其计时功能:尤其是启动飞返计时后,中置计时秒针及略短的计时分针瞬间自动归零,并实时自动展开新一项计时程序,此乃“双飞”(TwinFly)名字的由来。60秒钟计时刻度位于表盘边缘,60分钟定时器则位于表盘中央,9时位有日历窗,12时位有第二时区时间显示(24小时制式):另一技术特色是装配双发条鼓,提供接近72小时动力储备。其强劲动力有效抵销计时功能开关之间造成的摆轮摆幅误差,并保证腕表各项功能及走时精确度及稳定性。

先进技术,优雅气质

全新GreyTech灰钛型号与时光行者系列表款的风格个性紧扣,虽然腕表直径有43毫米之巨,但一道窄表圈令表盘显得更宽裕,各项功能一目了然:镂空表耳为时光行者系列的特色,稳固镶嵌炭灰色鳄鱼皮连衬色缝线表带,配上喷砂打磨钛金属针扣,松紧合度,佩戴腕上舒适贴服。表壳中间表环部份有直线磨砂纹理,表圈及表背边缘经喷砂打磨,这一致的哑光磨砂修饰与含蓄灰色主调和谐配衬。无论从微拱水晶玻璃表镜或透明表背观之,都可见含蓄风格与先进技术的完美配搭,突显出高级计时码表的性能及风范。

深灰浅灰交错的镂空表盘布局分明,显示绝不含糊:6个浮雕式小时数字组成的小时圈,围着有炭灰色数字的深色日历转盘,9时位的白色小窗框圈出当日的日期:12时位的第二时区显示圈及6时位置的小秒针盘有白色刻度:炭灰色第二时区24小时显示器修饰细致:上午6时至下午6时之间的部份有浮雕式射线花纹,下方的夜间时数部份饰以多条条弧形花纹,象征夜空繁星:其它细节亦见一丝不苟,时分针以及计时指针经夜光涂层处理,配合夜光时标,黑暗环境亦无碍显示功能:另外时分针中央镂空,可见到下面的分钟定时器刻度:黑炭色计时秒针有浅灰针尖,浅灰色计时分针有黑炭色针尖,两者长短有别,与计时秒钟及计时分钟刻度对照绝不混淆。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范文第3篇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 数字故事 化进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搞好数学课教学的重要一环。而数字的故事化又是增强学生数学兴趣的直接而重要的途径。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用讲故事的形式,使枯燥的数字“生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现将一些做法贡献出来,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0”的故事

“0”是数学家族中的极其重要的一员。它比它的哥哥姐姐们,即1、2、3、4……出生的年龄要小得多。

“0”的诞生比较晚,由“没有”至“零”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0”被发明之前,古人的记数方法是繁琐而又残缺,想记一个大数时就得把某些符号重复写好多次。例如把一百零三万零四百零五即1030405,写成一个表示“一百万”的图、三个表示“一万”的图、四个表示“一百”的图及五个表示“一”的图的组和,就像一幅画一样,记起来很麻烦。在印度-阿拉伯数字被采用后,在没有“0”这一数字符号时,古人就把1030405这个数表示为:1 3 4 5,这种表示法容易产生误解,因为两数之间的距离并无具体规定,很像1345。于是后来发明打格的方法来区别:(),其中空的地方代表空位。可如此做法又将运算变得很麻烦。“0”被采用后,就可以将上数很简洁明了地写成:1030405。故在“0”被采用之前,记数法可说是残缺的。

“0”在数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而这个符号被采用却是来之不易,历经周折。发明了奇特深奥的楔形文字的古巴比伦人不会使用0;能建造宏伟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也不会。中国古代利用算筹进行运算时,怕出现定位错误,开始用“”代表空位,为书写方便逐渐写成3个比现在椭圆形“O”要圆鼓的一个圆圈。公元前2世纪,希腊人在天文学上用“”表示空位,可应用并不普遍。印度人在公元6世纪最早用个小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正是印度人在公元9世纪真正把0当作一个独立的数来使用。

0的用途很多,除了在诞生历史中所讲的位值制记数法中表示“空位”的用法外,还有多种用途。0可以表示“一无所有”的概念。比如:5-5=0;4个苹果,吃掉4个后,剩0个,表示没苹果了;树上有0只鸟,表示树上没有鸟。

0本身是一个数,它可与其他数一起参加运算。0属于实数之一,又是正数与负数间的唯一中性数,具有以下一些运算性质:

a+0=0+a=a

a-0=a, 0-a=-a

0×a =a×0=0,

0÷a =0,(a≠0)

0不能做除数,也可由此推出分母不能为0;0也没有倒数。

任意多个0相加或相乘,其结果均为0。

0的绝对值为0。

0的相反数是0。

0在复数中,是唯一幅角没有定义的复数。

0没有对数。

现代电脑用的二进制中,0是一个基本的数码。

0还是标度的起点或分界线。例如,每日以0时为起点;数轴上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温度计中0℃不表示没有温度,而是通常情况下水结成冰的温度,相当于华氏表的32度。0在导弹发射时的口令是表示起点:“9,8,7……1,0——发射”。

0还可以表示精确度。如在近似计算中,7.5与7.50表示精确程度不同。

而0在数学史中又被称作“哥伦布鸡蛋”。在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宫廷宴会上,有人嫉妒地说:“其实,谁开船去不了那儿,这事谁都能办到。”哥伦布不露声色地拿起一只煮熟的鸡蛋问:“诸位,谁能把这只鸡蛋立在桌上。”很多人都试着做了,可鸡蛋就是立不起来。哥伦布拿过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碰,就立在了桌子上。于是一些人又说:“这谁不会呀,壳一破就立住了。”哥伦布满含深意地说:“对呀,有些事看起来很简单,可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不去做,别人做到了,他又说简单。0就是这样,发明它之前,没有人想到,有了它之后,人们又认为很简单。”故0又被称作“哥伦布鸡蛋”。

二、“9”的故事

“9”是一位数中最大的数,这个数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同时也是个奇妙的数字。

9成了作除数的“红人儿”: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如今出现了许多“神算子”,他们大都工作在基层,例如银行收储员、商店营业员、教师、小贩等等,他们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与数字经验,有的甚至已闻名东亚,受聘出国讲学,为他国培训人才。

四则运算中,当然是除法最麻烦,可其中也有好多小窍门。比如:有两数相除,若被除数为整数,可除数为9,或99、999……、10n-1。而且被除数与除数互相不能整除,又比除数小时,则商一定是循环小数。这个循环数字就是被除数原数,而循环节的位数,就是除数中所含“9”的个数,当被除数的位数小于除数中所含“9”的个数时,就加“0”予以补足。

同理,当除数11、111、1111等作除数时,亦可用类似的“配九法”来做。

假如想求出近似的商数,由于已对全部环节了如指掌,因此,随便由哪一位截取或“四舍五入”的求近似值方法得出,都是很容易得出来的。

假若由3个“9”,怎样运算能得到最大结果呢?答案是(929)29。

9的乘法循环:一个数的个位都是数字9,则平方会出现一种循环:

92=81,8+1=9,

992=9801,98+01=99,

9992=998001,998+001=999,

99992=99980001,9998+0001=9999……

上面这些等式中,将平方结果分成左右两半,再将这两部分还原相加的和正好是原数。

若把平方换成立方:

93=729,7+2=9,

993=970299,97+02=99,

9993=997002999,997+002=999,

99993=999700029999,9997+0002=9999……

上式对吗,可以证一个:

99993=99992×9999=99980001×9999=(99980000+1)×9999=(99980000+1)×9999=9998×10000+9999=999929999×10000+9999=(999800019999)×10000+9999=99970002×9999=999700029999依此法可证出其他式子也成立。

三、“π”的故事

“π”是圆周率的符号,是一个常数,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个值是定值。有关“π”的故事很多,关于其值的马拉松式的计算和背诵,便是其中之一。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直至今日,π的值尽管已被算出数亿位,可印成厚达百万页的书,却仍然是一个近似值。所以人们把关于π值的计算,称为科学史上的“马拉松”。

计算π值的较早计载,可见于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其上载有“周三径一”之说。第一个用正确方法计算π值的,是中国魏晋时期的刘徽,他于公元前263年,首创利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来逼近圆的面积之法,得出π值约为3.14。中国称这种方法为割圆术。而西方人迟至1200年后,才开始利用类似的方法。后人为纪念刘徽的这个数学贡献,称3.14为徽率。

公元460年,中国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仍然采用刘徽割圆术,算得π值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祖冲之还找到了两个近似等于π值的分数值:355÷113和22÷7。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小数,得到的值虽然没有他推算出来的小数值准确,但可采用分数代替π来计算,使其运算更简便。西方迟至1000多年以后,才想到这种办法。

π值被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记录,被祖冲之保持了1000多年。到了1596年,荷兰数学家卢道夫历经艰苦计算,把π精确到小数点后第15位,后来,他又把π值推进到小数点后第35位。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把他推出来的π值称为“卢道夫数”,1610年他逝世时,人们为他立一墓碑,上刻此数: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卢道夫之后,西方数学家对π的计算进展迅速。1853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向克斯(William Shanks)以毕生精力从事π的计算,工作非常艰辛,因为那时没有计算机,全都用手算,最后他宣布算出了707位小数。但九十二年以后,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人们发现他在第528位时出现了一个小错误,于是528位之后的部分都错了,这之后的180位小数全白算了。1948年1月,弗格雷与雷斯奇合作,算出正确的808位小数的π值。可这种没有计算机的计算仍然艰辛而又费力。而且手算还容易马虎出错。

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1949年人们首次用计算机将π算到了2037位,突破1000位大关,之后,π的计算迅速加码,纪录一再刷新。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计算机算出10万位小数的π值,70年代又刷新至150万位。后来又相继突破1000万位大关。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

对π值的计算,出现了竞争局面,尤为显著的是美、日两国,你追我赶,互不相让。1989年7月,日本东京大学计算机专家金田康正利用日立超级计算机,将π值算到536870000位。消息传到美国,引起极其强烈反应,仅隔3个月,也就是同年10月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戴维和格雷高利·丘德诺夫斯基就将π值算到小数点后面的第1011196691位(10亿多位),把日本人的数据又翻了一番。这一工作是在两台计算机上进行的:一台IBM30%主机,另一台是CRAY-2超级计算机,两台同时工作的计算机运算结果一致。

此外还有有关π在十进位小数表示中,出现的各种奇异现象及人们的探求,和对其中数字现象的各式各样的相互矛盾的报道。近来,对π值继续推算方面的报道比较沉寂,既然早就证明π是个超越数,打算在其小数部分展开或发现什么规律性,是必然要落空的。背诵π的小数值是锻炼记忆力的极好练习。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老先生能轻而易举地背出200位。日本友寄英哲能一口气背出4万位,而现在的记录又远远超过了他。这充分表明,人类的大脑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有机体。

π的故事很多,π既古老,又常常改变新貌。π很奇妙,又很有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离不开π,π为人类生活增添了很多方便、追求和乐趣。

四、“进制”的故事

当数学史上有了数字与数码后,就有了一套记数方法。刻痕记数,有多少数,就刻多少道痕,这是最原始的办法,当然还有用手指、脚趾或小石子、小木棍等记数的方法。可数目大时,就有了困难,于是人们想到了进位。以X个数组成一个新单位,这叫X进制,X叫做进位的基。现今使用最广泛的是十进制与二进制。

由于人在劳动中使用双手,所以常以手指计数。手指的数目“十”就成了通用的进位的基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初期,遥遥领先于巴比伦和埃及。中国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数学符号,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刻在甲骨或陶器上的数字,已十分常见。那时,自然数计数都采用了十进位制。甲骨文中就有从一到百、千、万的13个记数单位。运算过程中用的是算筹。算筹就是一些用木、竹制作的匀称的小棍,算筹纵横布置就可以表示任何一个自然数。据考证,至少在春秋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中国的算筹记法就已经很完善,而印度只在表示0的方法使用后,十进制才算完备,其正式使用0这一符号是在公元876年之后了。可以说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十进制的故乡。

二进制是基数最小的一种记数法,十进制中要用10个数码:0、1、2、3……9,而二进制只用0和1两个符号,0仍表示零,1仍代表“一”。但是“二”以后就没有单独数码代表,所以要“逢二进一”,每满足“二”就进上一位,由此类推,就可以表示所有自然数了。例如下表:

不过二进制记起数来很冗长,比如87要写成二进制形式是1010111,日常生活中用十进制较多,用二进制较少。可对电子计算机而言,却是另一番情况,二进制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被广泛采用。首先是容易实现。在电子计算机中,若使用P进制,就要求元件具有P种稳定的物理状态来表示P个数码。若P>2,困难程度是很大的。而二进制只要求元件有两种不同的稳定状态,这不仅容易办到,而且可靠性高。例如:穿孔带的“有孔”、“无孔”,开关的“通”、“断”,晶体管的“通导”、“截止”等都可以实现。另一优点是运算简单。加法和乘法都是最简单的运算方法。再有一个优点就是二进制比其他进制更节省元件。二进制还便于使用数理逻辑来进行分析与总体设计。因此,二进制在计算机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二进制也就成了主要进制之一。

二进制的历史常与计算机创始人莱布尼兹(G.W.Leibnitz,1646年-1716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虽然不是二进制的最早发明者,可在他的大力阐述及提倡下,二进制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他以前,已有好几个人使用了二进制,例如:英国的代数学家哈里奥特(1560年-1620年),在未发表的手稿中便已用二进制记数法,不过不为人知罢了。莱布尼兹也许没见过前人的有关二进制的论述,因而一直认为二进制是自己的创造。当他得知中国的八卦排列与二进制一致时,更是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揭开了数千年前中国的一个不可解之谜——《易经》。因为《易经》有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同二进制是一致的。

布莱尼兹相信,他在二进制中看到了创造万物的图象,在那里只有两个数0和1。上帝可用“1”表示,虚无用“0”表示。他想象造物主从虚无中创造了一切,正如在二进制中算术用了“1”和“0”表示出所有数一样,这种想法使莱布尼兹太高兴了,以致希望这种创造世界的象征能使当时的中国皇帝(康熙大帝)也皈依基督教。1697年12月,莱布尼兹写信给当时在北京为康熙帝讲授数学的法国传教士白晋,阐述自己的观点,白晋将二进制与《易经》的六爻排列对照,认为二者是一致的。《易经》八卦中的一列六十四卦可以写成000000、000001、000010、000011……111111,正好是二进制中由0到63这64个数的排列。白晋由此认为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圣人就已发明二进制记数法。可实际上,《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排列并不与二进制中的前64个数一致。

总之,现在似乎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肯定《易经》的作者已建立起二进制记数法,虽然《易经》同二进制记数法的原理有些类似。当年,白晋给莱布尼兹的《易经》六十四卦图解是按二进制记数法中前64个数的顺序排列的,所以莱布尼兹对白晋的说法没有丝毫怀疑。他认为几年前中国圣人的创造竟与自己的发明完全一致,这使他十分高兴,从而对中国文化更加神往。

在进制中,除了现在应用最广的十进制与二进制外,还有五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甚至还有七进制、八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五进制是由每只手有5个手指而来的;二十进制是由手指与脚趾加在一起共20个而来的;而六十进制很有科学性,60是能够被1、2、3、4、5、6这几个数同时整除的最小的自然数,因此在以60进位时,计算起来可免去很多麻烦。六十进制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如时间中的秒、分钟、小时,圆周为360度,而其中的60秒等于1分,60分等于1度,列式子为60″=1′,60′=1°。

这些进位制记数法分别来自古代的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还有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古非洲国家等。其中有些记数法为多国所用,如十进制记数法,也有一个国家采用多种记数法者,如古巴比伦就有五进制、十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记数法。后来又由于《圣经》“创世纪”中的说法,世界是上帝7天造出来的,因而每周又称每星期的进制为七进制,每7天为一周。中国古代的一斤等于16两,俗语中的“半斤八两”意为势利均衡,旗鼓相当,因为古代的半斤等于八两。可见在进位记数法中还蕴含了很多知识。

在人类长期的实际应用中,十进制逐渐占了上风,应用最为广泛;二进制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升高。可知一些科学工具的发展与应用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民族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蒙古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蒙古史学会

内蒙古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