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内科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经内科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1篇

对护士尤其是年轻的护士进行风险教育,使其对神经内科常见的风险因素有详细的了解,例如患者坠床、压疮、烫伤、跌倒、自杀、文书书写不当、给药错误等,帮助护士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我科室患者多功能障碍以及年龄偏大的特点,在病区的相应位置放置“小心烫伤”、“小心滑倒”等标语;对于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要及时报告、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及时使用约束带或者床栏进行约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有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患者要及时疏导,防止出现患者自杀。

2细化绩效管理

由护士长每月对护理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情况、护理工作实施情况等,按照优、良、中、差对护士进行评分,对于当季评估均为优者,给予一定金额绩效奖励,对于每季度中有一次以上“中”、“差”的护士,则从其绩效奖金中扣除一定金额。1.3评价指标科室考核小组每季考核一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文书书写、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急救技术考核,考核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每项满分为一百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实施的内容越好;采取我院自制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当场回收,满分一百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结果显示,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目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5.33±3.18)分,对照组为(85.35±4.74)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8,P<0.05)。

4讨论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39例。康复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6)岁。39例患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人数分别为21例和1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岁。39例患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和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均给予了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康复护理,采用的具体康复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一般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面对疾病残酷的打击,患者往往受到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医护人员应当耐心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目的在于环节他们自身的压力,鼓励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1.2.2运动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关键之一就是知道他们尽早接受功能康复锻炼,其中肢体锻炼十分,需要保持被动和肢体功能位置,按关节活动范围和方向进行被动活动锻炼。例如指导患者采用侧卧位卧躺,这样一来能够使瘫痪的关节和肢体承受到足够的压力,增加肢体输入本体的感觉,以实现对肢体缓解的刺激并抑制痉挛。

1.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确保他们呼吸道通畅,且能够及时吸痰。护理过程中还应当密切注意导尿管及尿液颜色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关于输液部位也应当注意更换。

1.3疗效标准判定:严格按照卫生部病科质量控制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表示病残程度0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②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低于18%。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高于18%。经过护理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月的护理治疗后,两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化情况1例,无效情况8例,康复组恶化情况0例,无效情况2例。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8%与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问题;对策

        神经内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内容就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进入神经内科的患者其病情往往较重,有的甚至意识模糊或存在意识障碍,容易在住院期间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因此,对这样的患者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是提高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质量、避免发生医疗事故纠纷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目前医院中护理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作者自身的认知,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有关防范措施的建议,希望以此能够真正做到保证患者的权益。

        1 对现阶段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

        1.1  对于现在很多医院的神经内科来说,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很多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行动非常不方便。如果我们能够在医院的病区里安装上一套完整的安全设施,那么出现摔伤、坠床、滑倒这些意外情况的概率就会大幅度的减少。

        1.2  现阶段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方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患者更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做的都是简单的日常功能护理工作,对住院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没有尽到相应的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权这一基本权利,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隐私等问题也不注意保护,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不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只是简单机械的执行医生口头医嘱,一旦出现护理方面问题,护士不懂得保存相应的证据,导致在很多医患纠纷中举证倒置不力,为医院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1.3  医院中的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操作流程简单化。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护士为了自己方便,对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工作态度也不够认真,规章制度遵守上也缺乏自觉意识,未能按规范化操作,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最终导致一些患者对我们工作的不信任。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学习,单独工作时较难胜任,这都是导致护理过程中医患纠纷的隐患所在。

        1.4 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沟通环节上都十分欠缺。据我们的临床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医院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服务欠缺方面的纠纷中,沟通不足最终引发事故的比重又占到了第一位。

        1.5  现阶段医院中对病人的护理记录不详细,坦白的说,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工作确实不轻松,为患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是对记录工作忽视了,最后病人对很多工作存在疑问。医疗护理上的事情大部分都会牵连到法律等方面的事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最有效力的法庭举证就是我们对病人的病情治疗记录。

        1.6  医院当中的医务工作者数量不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增强,患者的护理需求量与日俱增,造成护士短缺的现象。医务工作者的数量和患者不成比例,以至很多医院当中的护理工作者都在超负荷工作,这最终就造成医务工作者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另一方面长期如此,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伤害。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6-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 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 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机制,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探讨减少差错发生, 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 是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课题, 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2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就从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来看其隐患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不规范、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者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比较缺乏以及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等等这些都是带来安全隐患的原因。其中医务人员不规格的操作行为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来严格的执行工作,发生越级代签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的情况,没有及时的反映病人的病情。有的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甚至擅自的修改护理记录,导致记录不清晰带来护理的麻烦。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缺乏应有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护士过多的关注病人的病情,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以及病人的合法权力,比如隐私权、知情权等等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2.2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安全,如果医院的管理者相对缺乏护理管理的意识,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和素质不够,那么必然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样就会使得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薄弱。这样就会使得医院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也不会健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无法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其管理上的漏洞会使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2.3由于患者自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一般而言患者以及患者家庭或是社会都会对医院给予较高的期望,如果出现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对其医院的治疗表示不满意,那么他们往往会失去对医务人员以及护士的信任,这样他们就很可能不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护理活动。正是因为这样不规范和不科学的自我行为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存在。我们知道对于患者而言由于其疾病的原因往往会导致其心理发生相应的变法,往往会出现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的认识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差,这样就极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导致做什么事都是心烦意乱,无法镇定,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无限的隐患。

3安全隐患的消除及防范措施

3.1努力提高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理论知识。一般而言内科患者的病程是比较长的,大多的内科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样的话就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以及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给患者始终如一的照顾和护理。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3.2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通过研究表明,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次数。医院的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规范管理工作,对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可以采用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的管理方法,定期的组织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同时要不断的致力于护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努力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控制与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有效的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不断的加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教育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和患者良好的沟通与配合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以患者为本。要尊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知情权、隐私权等等。必须一丝不苟的把本质工作做好,注重护理工作中的语言行为的适当,要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医环境。给予患者以及家属温暖与关怀,只有在这样融合的护理关系中才能降低安全隐患,才能保证患者的早日康复。

4结束语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在护理安全管理中, 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科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 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 持续整改, 防患于未然, 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闵燕华, 吴少华.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1期

[2]邱笑玲.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8期

[3]程红彦. 在内科护理中如何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 [期刊论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8期

[4]田翠芳. 对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研究与分析 [期刊论文]. 《吉林医学》,2011年36期

[5]奚春芬.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0期

[6]苏保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年5期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风 血脉康胶囊 治疗 针刺疗法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血脉康胶囊与针灸配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血脉康胶囊配合针灸针刺风池、气海、关元、舍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针剂30ml静脉滴注,l~L/’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疗效比较,P

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治疗方法,以血脉康胶囊配合传统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5O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共观察了神经专科门诊及神经科住院患者100例,并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中途退出观察者。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l2例;年龄46—76岁;其中缺血性中风40例,出血性中风l0例。对照组5O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其中脑梗死36例,脑出血l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对于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详细评分(采用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诊断均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纳人标准: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标准,病程在半年以内的面瘫、肢体偏瘫患者;排除标准: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无明显面瘫、肢体偏瘫的患者,或短暂脑缺血(TIA)发作、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脑外伤、颅内占位病变、代谢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智能障碍和深昏迷患者。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即: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胞磷胆碱钠活化脑细胞、氯比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为治疗原则,采用内服血脉康胶囊3粒,3次/d。配合针灸治疗。针刺取穴如下: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风池;合谷为主穴。配穴:上肢配肩髂、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配环跳、承扶、委中、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太冲;痉挛严重上肢配天井、尺泽、十宣,下肢配梁丘、膝阳关、犊鼻。手指拘挛者配阳池;足下垂者配申脉、照海、丘墟;大腿抬举无力者配承扶、阳陵泉;小腿后曲不能,胫部发紧者配承山;口角歪斜者配地仓、颊车、下关、承浆等穴。毫针以强刺激为主,1次/d,留针30rain,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30ml,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评定疗效。

1.3疗效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I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一45%,生活部分辅助;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l8%。

2结果

2.1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经统计学处理,)c2=12.31,P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见表2。

由表2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针药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同时也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