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微课,即微型课堂,它是指将教学资源、学生、教师等结合起来,以其中某一个因素为主题,从而设计的小规模的课程教学过程。微课采取以视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授课模式。在微课中,教师往往利用简短几分钟时间,对其中某个重要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进行视频录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课程设置对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所控制,会同时集中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在短时间内解决某一重要知识点,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此教学模式与当下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极为相似,能促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现代化的实现目前大环境下,信息化的发展是微课教学推广的重要保障。但从教学因素来看,教师和学生是影响微课发展的两个因素。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对传统教师工作的极大影响。英语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都与摄影等专业没有关联,其运用能力也大都一般。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得微课堂需要摄影视频技术的运用,并且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并且诸如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专用软件录制、专业演播室录制等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作的研发与利用等软件对教师日常录制微课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从而使教师在微课制作时遇到的技术难关得以攻克。对学生而言,微课的推行意味着要有信息化设备,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将其打开进行微课互动学习,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微课时遇到的硬件方面问题,以此使微课向着长远方向发展。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学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是非英语专业。这些学生仅仅通过两年的课程完成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而且教学模式僵硬,没有脱离中学模式,其教学的内容集中于单词、句子讲解、语法等方面,这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对大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的新生来说,大学的任何事情都是新奇的,包括教学课程在内,但是当他们接触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时候发现教学模式和中学时期几乎相同,同时大学英语的教学形式仍然是基于课本之内的,并没有和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相结合,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没有兴趣,从而不能够促使其在短短的两年的时间认真努力的学习英语。同时大多数的学生在学学英语的时候也容易走入误区,简单的认为在大学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一点单词,毕业生走入这样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再者刚开始很多的学生对于英语抱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冗长和繁琐,使得学生逐渐的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以上的原因都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任务中的开展。所以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微课式的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成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开展的一大重要途径。

三、微课教学对大学英语的促进作用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大学老师都会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微课教学模式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使得学生产生了对大学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使得大学英语在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尝试利于微课教学的模式来开展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笔者在研究一系列的资料之后认为,微课教学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从微课教学的本身特点来分析其促进作用。首先,“微”“小”成为微课教学模式特点之一,对于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一个语法时,从上到下所有的相关内容集中在一节课上,对某个语法点进行长篇大论,微课教学则是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比较重要且细小的问题来进行着重的讲解,将语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实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微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也就解决了学生接受英语教学过程的乏味性,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也是微课教学的模式特点之一。微课教学素材的选取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广泛,其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这样的模式对于大学英语在教学中的开展也是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由于教学素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选择更加贴近生活和时事政治的素材,这样也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素材和课程单一性的问题。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要的接受体,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专门性的学习。同时学生接触到更多贴近生活和社会的话题,使得大学英语在学生毕业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角色。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不同的话题,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也解决了学生对于传统大学英语缺乏兴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在微课模式下相互探讨研究某一个问题,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务实”也是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选题不会按照课本的要求,固定的以某一脉络进行选题,它的选题范围更加活络,而且更加注重对于当前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选择,其模式相对来讲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学校、教师和当代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社会需要的,如果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都会大大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在实践中解决是微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所以微课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学和实践活动相分离,它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在大学英语开展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学生的经验也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不断的得到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学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学英语在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四、小结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学习和总结前人有关英语课堂提问类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类型可分为参阅型、展示型、评论型,并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为例对其特点、功能及价值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堂提问 提问类型 

 

1.引言 

提问是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处在一种互动式的课堂交际活动中。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地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教师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并实际应用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类型是英语教学中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中的几篇文章节选为实例,对几类课堂提问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其各自的特点、功能和价值。 

2.国外外语对课堂提问的分类 

geoff thompson在“training teachers to ask questions”(1997)一文中将课堂提问分为形式、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1)就形式而言课堂提问分为wh-和yes/no两种类型;(2)就内容而言又将wh-和yes/no型问题均等分为外在事实和个人事实及观点表述等几种。外在事实是指那些与学生并不相关的信息;相反,个人事实是指与学生本身情况相关的信息,表述个人观点属于学生的个人范畴;(3)就目的而言可以分为展示性和交际性两种。展示性提问和交际性提问的区别在于教师是否对问题的答案已知或未知。 

赵晓红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将课堂提问分为限答式提问和非限答式提问。她认为:“课堂提问可以根据其内容简单地分为语言知识性提问和理解性提问。” 

3.依据不同的问题类型有效地进行提问 

综述所见,提问分类方法方法不同,有的是侧重问题本身的形式,有的侧重提问的目的,有的侧重答案的内容。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把侧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即依据内容将问题分为课内知识理解和课外背景知识型问题。 

3.1课内知识理解型问题 

这是针对教学内容,旨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提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用来了解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师生互动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3.1.1细节性问题 

所谓细节性问题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答案往往都是唯一的,并且可以从课文中找到。这也是复习旧知识和讲授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以unit 5 “returning to college”的教学为例。当老师教授6个自然段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why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ake philosophy again? 

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现成的答案。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容易被学生找到。一方面可以起到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和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信心。 

3.1.2归纳性问题 

所谓归纳性问题是指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但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解答的问题。这类问题是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在课文中一般没有直接的答案,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语言,发表见解。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强化英语交际能力,也可起到更好地理解篇章大意的作用。

以unit 7“agony from ecstasy”为例。老师可以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提出与有关的问题: 

why do some people turn to drugs even they know it’s a one-way ticket?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后,老师可以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加上说明的图片来向学生介绍吸毒的危害。 

3.1.3评论性问题 

编辑整理本文。

谓评论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问题的答案同样无法再课文中找到,而且更加不确定。虽然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但主要还是要表达学生自己的观点。这类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unit 4“not now,dr.miracle”的课文后,老师可围绕课文的主题思想,设计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对该作者的见解惊醒评述: 

what is your idea about the author’s opinion on cloning of humans? 

3.2课外背景知识型问题 

这所提到的课外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但在课堂可以适当提问的知识。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背景知识进行相关的提问,是对课文主题的进一步扩展,课文里没有答案。课文背景知识的提问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抓住上课的机会进行练习。 

例如,unit 8“return from the cage”这篇文章之前,老师可以就课文中出现的“bethlehem”“the west bank”进行提问,有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而且会尽量地用所知道的英语进行回答,随后老师用多媒体介绍这些地方,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注意力也非常集中。 

4.结语 

提问作为教师所使用的最普遍的教学技巧之一被认为是教师组织课堂互动的最主要的方式。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一个组织教学的工具,还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教师在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努力想办法把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如何运用不同的提问类型来不断地给课堂注入活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和互动。 

 

参考文献: 

[1]张怀建,黄建滨.提问与阅读课教学[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3):66-69. 

[2]张耀华.课堂提问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6):317-320. 

[3]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Talk on Question Teaching Theory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and Application

CHENG Maoli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 In today's market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change rapidly, which pose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article on how to conduct the teaching problem, what is the problem, how to ask question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ee aspects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how to use and problem needing attention in use.

Key words question teaching; theory; application; teaching art

在教育史上,问题教学可谓源远流长。早期可追溯到古代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式辩论,开启了问题教学的先河。到近代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于1905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该书含有问题教学的构想,提出了关于反射性思维的五阶段论。本文首先对该理论作一简单介绍,并就如何运用及其运用中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1 问题教学理论与其构成要素

1.1 什么是问题

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大凡问题可分为两类:第一是有现成答案(相对于已知者),第二是没有现成答案的。从教学角度看主要研究第一类问题。若对第一类问题再做划分,又可将问题分为事实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不是指“事实性问题”,而是指“思考性问题”,否则问题限于“事实性问题”,那么让学生回答的只是是与否,涉及到不确定信息,难以引起学生思维的活动,且这样的问题教学将会成为简单的或形式上的问答式教学。

1.2 如何创设问题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各门科学各个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总是在不断深化和扩大,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在这一过程中总是伴随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因此创设或提出问题是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首先遇到的。从教学角度看,多半面对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即有一定的限制性。

1.3 如何解决问题

当问题较明确提出后,教师估计学生已具备解决此问题的背景知识或信息时,要留有时间,由学生独立尝试着“发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调动学生思维活动,进行发散性思维,并由他们逐一进行论证。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当助手和组织者,力争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方案、程序及其利弊优劣,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 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2.1 加工提炼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一般来说,教科书是按照某一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编写的,其中事实性问题与思考性问题同时交错在一起,使得问题的逻辑性不太鲜明。所以,加工提炼教材,做到将此两类问题分开(相对而言),以思考性问题为主线,也是创设问题的原材料。以思考性问题为讲课主线,往往不是教科书里现成的东西,需要教师进行提炼加工,并需要做恰当的表述,它构成了讲课的主线。

2.2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占有资料

事实性问题是讲课过程的辅助线,是学生解决思考性问题的必要知识或信息,有必要做清楚讲述和交待。当然这种讲述和交待并非机械性的和集中性的,而是服务于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是贯穿于问题解决之中的,是教师引导和启发思维的重要手段。

2.3 激发学生思维,多方寻求答案

这一过程应以学生为主,由他们通过已有知识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合理推理、猜测,做到广开思路,畅所欲言。不要给他们以任何的限定,让思路尽可能发散开来。教师辅之以必要的归纳分类,以形成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如果学生因缺乏背景知识使解决问题“卡壳”,可及时给予必要帮助。

2.4 评价方案,归纳总结,提出结论

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中,可能提出对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能是停留在理想层次,要回到现实中,找出最好或次优的现实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思维表现为集中性思维。考虑到现实中的各种约束条件,从而得到较满意或可接受的方案。教师要对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做出正确的评价。

3 运用“问题教学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吃透教材,设计好问题

设计问题情境的好坏是问题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创设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情境性和适当性。问题表述比较清楚易懂,具有一定思维空间,问题难度适当。吃透教材是指对教材做二次加工,不能完全按章节顺序。围绕某一问题可作一些顺序的变动,以问题为中心安排讲授内容。

3.2 精确讲解,提供必要信息

对于某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学生思维力达不到,而是学生占有的资料信息不够。而且此类问题属于事实信息类问题,表现为“是什么”,可以精确讲授传达给学生,为学生深入思考做好准备。由此看来,问题教学法不等于每一节课都能较好地运用,因为在提供必要信息的事实性问题的课中难以展现问题教学法的风采,而只能作为问题教学法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且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3.3 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推测发散,并见机做恰当引导

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有一思考过程,应留空隙,教师不能急于回答。此外,在学生发散思维过程有“偏向”或卡壳沉闷时,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参加实验的学生水平分别达到三个不同层次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讲阅读与写作结合到一起,将语文学活。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资源进行有侧重点的课堂重组。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但可以实现“三多一少”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自主登台,多登台多讨论多展示,而教师少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展阅读指导科,练笔交流课,作文评改课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先行课、研讨课、指导课以及诵读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每一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都要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在每一堂课中分别达到三个不同的层次。

2.制定每周任务,重在平时落实,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每周任务,有布置有检查。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并针对学生的阅读进度检查学生默写、口头提问背诵。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积累,并将这种积累加以梳理运用。如在《过秦论》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按照三级分层达标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让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作者研究历史和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了解过秦论在当时的进步意义。

二、多种形式进行三级分层达标训练

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的训练必须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内阅读文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还原作者感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课堂中注重落实学生的三级训练。为了强化学生的三级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将积累到的字词、好词佳句以及完成的小练笔、随笔感悟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进行积淀,以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而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进行积累,并将积累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最后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三、结语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安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国文化教学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接触愈发频繁。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巨大的挑战:许多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其文化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实行文化渗透,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为了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加强文化安全建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高校进行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人民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抵制西方大国的文化入侵,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不良现象,这极不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进展情况。

一、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及必要性

近年来,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积极向学习者灌输西方文化,讲授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鲜有教师关注中国文化成分,换而言之,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被打入了“冷宫”,很少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文化教学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和“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2】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之,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文化输入意识薄弱;重视英美等“精英文化”,摒弃多元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母语文化;学生无法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表达母语文化等。【3】

众所周知,任何交际都不是单向进行的,而应该在交际双方循环往复。跨文化交际亦是如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将本土文化用英语恰当表述的能力。不难想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有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而缺乏适量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学,长此以往,大学生势必会形成崇洋的思想,导致自我身份意识模糊,民族自豪感降低。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也要懂得本民族文化,二者并重”。【4】古今中外外语界泰斗无不是在外语和本国语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浸泡下成长起来的。我国的钱钟书、傅雷、许国璋、梁实秋等无一不是从小熟读诗歌散文,具有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然后习得外文,最后成就一番事业。他们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学习外语,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部分。【5】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成分,培养学生有效地使用英语传播我国优秀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际竞争与合作愈发频繁。在此过程中,各种文化间的碰撞、摩擦也是无法避免的。由于各民族历史、经济发展、社会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交流逐渐演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全球化这种形态进行的新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6】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高校作为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场所,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文化安全建设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西方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总之,大学英语课堂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教学。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文化平等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1、文化平等原则。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输入和中国本土文化教学。我们强调加强本土文化教学但不等于否认西方文化的重要性,也不是说母语文化优于目的语文化。我们应该明确,文化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只是不同社会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信仰、法律,及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以宽容、辩证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既要避免崇洋思想的产生也不能“为中国文化独尊”。只有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才能消除教学中的文化歧视,促进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为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实用性原则。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教学不同。专门的文化教学其内容更为广泛,涉及面更广;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本土文化教学也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此外,教学中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7】只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内容实用、可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的积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绝不能操之过急。过量的文化输入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难以吸收,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文化教学应该与语言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相辅相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宜的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三、中国文化教学方法

1、对比法。在文化教学中应该提倡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形成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的文化敏感性。对比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因为异同的反差能有效加深学生记忆并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8】通过文化对比,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Unit One为例。该单元涉及到西方节日:万圣节(Halloween)。教师可以

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的“鬼节”与之联系,进行对比教学。在介绍完万圣节的相关习俗后,鼓励大家集思广益,回忆“鬼节”的传统习俗,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随后,教师将“鬼城”——丰都介绍给大家。通过这样的教学,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既了解了传统节日,又对旅游景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母语文化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提供了众多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可以以所学教材内容为基准,以专题的形式,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多媒体操作技能;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3、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饮食、名胜古迹、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都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假期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旅游经历与大家分享;可以安排duty report,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母语文化相关的知识及时介绍给大家。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讲座等。

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提升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实施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底蕴,提升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楷模。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2

[3]郭姗姗,潘冬.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9):96-98

[4]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2

[5]苟丽梅,姜焕文.“母语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4-107

[6]陈树文,郑士鹏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 【J】中州学刊 2012(3):100-104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