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景观雕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建设。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到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为了点缀城市,使人们生活地更加舒畅,使城市更加有活力,城市景观雕塑应运而生。
城市景观雕塑是将艺术在立体空间中创造、表现出来,它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不同。雕塑家构建的真实体,其形成之时,就灌注了生气,自然得体,落落大方,就如同跃动的生命,静动融合,形成雕塑艺术的特征。古老的东方,历尽千年的审美,与西方充满想象与理性光芒的审美,在雕塑艺术中交相辉映,美轮美奂。现在,很多城市都用城市景观雕塑承载着自己的艺术精神和民族气派,也承载着本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二、城市景观雕塑创作的影响因素
正因为城市景观雕塑承载着精神与文化的内核,影响城市景观雕塑创作的因素也离不开景观雕塑所在城市的人文环境、景观雕塑所表现的形式、景观雕塑所处的环境空间、景观雕塑的材质与色彩及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城市的文化历史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城市景观雕塑作为人的内在思想的一种表达,必然要受当地文化历史的影响。同时,城市景观雕塑作为一种很好的宣传城市的手段,很多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承载着本地区的英雄人物、事迹,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
(二)城市景观雕塑的表现形式
有一些城市景观雕塑较为具体形象,人们可以直观地认出,其形态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景物相似。雕塑家以雕塑艺术将现实事物富有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其手法与绘画相似,运用透视、分解等原理。而另外一些城市景观雕塑则表现的较为抽象。艺术家将要表达的事物的核心要素提取出来,运用想象、结合、分离、寓意等手法进行创作,构成全新的艺术作品,表达新的含义。具象与抽象不同的表现形式,必将影响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
(三)城市景观雕塑创作的环境与空间
任何艺术的表现形式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承载,城市景观雕塑也如此。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物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其空间形态,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而空间又有两种认识方式:一种是有具体客观的尺寸,我们能够通过视觉简单的分辨其大小形状等;另一种是人们意识中的空间,它是空间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虚幻空间,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使人们感受到的空间――心理空间。雕塑家在特定空间里创作,其作品受到客观物理空间的影响(比如大小、形状),而雕塑完成之后,与周围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这就会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空间感受,所以雕塑与其所处的物理空间相互支持相互映衬,形成雕塑景观。
(四)景观雕塑的材质与色彩
能够支持物质存在的基本要素可以称其为某物质的材质,由众多化学元素、原子等构成。构成雕塑的材料主要有植被、石材、金属、玻璃、化合材料等等。植被如今被越来越多的用来美化城市,其不仅为人们提供美感,还能净化空气,成为当前城市景观雕塑的新宠儿。石材是雕塑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古代雕塑与近代雕塑都将石材作为雕塑的首选材料,其价格相对低廉,塑形容易。石材厚重粗糙,赋有历史与文化的沉积感。而随着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金属与玻璃以及大量的化合材料也开始广泛的使用,为雕塑创作带来了新的工艺与艺术。金属材料光泽细腻,塑形柔美,经常用来塑造人体形态,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动作美感,柔和且轻快。
雕塑与其存在的场景构成一幅雕塑景观,而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其色彩,光鲜亮丽的色彩给人活泼开朗的感受,使人视觉舒适,身心惬意。而深邃厚重的色彩能够使人们内心产生共鸣,发人深省,激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五)艺术的表现手法
表达的艺术是艺术的语言,在具象、意象、抽象的表达方式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实现艺术效果,将艺术效果传达给受众,使作品在受众中产生共鸣。
1.概括式表达:自然界中的元素琐碎、重叠、复杂,有时甚至被虚幻错误的表象所遮掩。表达这样的元素群,不能逐一地实现,须要用到一个常用的手法――概括。艺术家们将复杂的元素去除表象,取其本质,化繁为简,之后用更具有美感,更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将其表现出来,赢得人们的共鸣与认同。这种艺术手法更适合于现今日益繁忙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简单明了,突出本质内涵,符合现代审美观。
2.张扬个性表达:朴实的表达有时不能给人以足够的趣味,使得雕塑作品过于平庸,缺乏情感。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张扬夸张的表达方式。将要表达的元素的内涵有意识地突显出来,这样的雕塑往往更具美感,更具动感,更具有感染力。
三、城市景观雕塑创作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并被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也适时地引入了这些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使雕塑家们在设计、绘画时更加轻松快捷,设计者的思想将借助一种数字虚拟技术展现在多媒体计算机上,使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设计师们也可以对计算机展示出来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再进行实物的雕塑。这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仅是方便快捷,还会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计算方案的材料及花费,避免直接雕塑对材料损毁所产生的不必要的开资,可谓一举多得。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
使用计算机作为设计的辅助工具,将景观雕塑虚拟数字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然后再根据创作的虚拟模型塑造具体的实物。我们可以应用绘图软件轻松地绘出广场、公园的形状与结构,帮助我们选择雕塑的地点、位置。仿真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雕塑的受力情况,提高设计的精度。现在又出现了材料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材料强度,分析的材料价格。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精确、可靠、高效、互动、可视、节约、环保等主要特征,为雕塑家及雕塑建设者的建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遥感影像辅助设计
遥感影像技术能够分析城市格局,景点广场的位置尺寸,使得整个城市在一个平面上体现出来。设计者可以有效地掌握城市景观的格局、位置、尺寸、植被分布情况。这样设计规划者就可以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城市景观的热效应也会被计算出来,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四、结语
在现代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艺术将不在是遥不可及的高深的、虚的东西,她将以一种更贴近普通人的姿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城市景观雕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城市景观雕塑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文化及历史,将成为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现代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将更好地使艺术、功能和科学融为一体。尤其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思想和手段也更加丰富。雕塑家们创作出的简单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构图,不仅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也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文化追求,陶冶人们的情操,教育、引导着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一种隐晦的方式为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作着贡献。
参考文献:
[1]诸宁.景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J].林业科技开发,2012(6):123~127.
关键词:城市雕塑 空间环境 关系
一、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与空间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在空间环境处理上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现代科技进步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材料,使得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现代城市雕塑不同于传统雕塑,其更加突出了公共性和景观性,并加强了城市与工作的交流互动,作为一种生活的艺术而体现出来。人们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判断和认识受不同的美学观点影响,这就导致了很多艺术观点的纷争,形成了现代城市雕塑理念与创作共同繁荣的现象,为多样化的城市雕塑奠定了基础。现代城市雕塑的建设初期,城市雕塑虽然区别于传统雕塑注重政治内容的一面,但是反应革命历史的纪念碑和人物还是在城市雕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类雕塑作品多采用对称或者主景正面布置,营造庄重的气氛空间。在城市雕塑发展的中期,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观念,所以生态观念和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在城市雕塑上得到展现。创作的手法也发生的很大的差异,既有集精致、小巧为一体的社区生活文化型雕塑,又有集绘画、建筑、音乐为一体的大型艺术综合体雕塑。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空间上大多采用非对称布置,注重对环境的依附。到了近代,城市雕塑更加注重艺术性和服务性,设计师们打破传统的创作束缚,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将城市雕塑的艺术性展现出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城市雕塑这一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在融入了历史文化和观赏性后,成为了四维的时空艺术。现代城市雕塑展现其自身特点的同时,强调了空间的内涵,体现了服务性的理念。如果空间是城市雕塑的生命,那么材料就是其展现自身的载体。也是新时期城市雕塑的重要展现手段。不同的空间环境需要不同材料的雕塑。现代城市雕塑的材料多种多样,从过去传统的铸铜、水泥、石头发展到现代的木材、玻璃、铁板、玻璃钢、不锈钢、钛金属等。到了现代艺术表达阶段,废弃材料等让人意想不到的材料,也加入到城市雕塑的建设中,形成了的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二、城市雕塑的形态要素与空间环境的联系
现代城市雕塑建设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对造型艺术语言的应用,也在于雕塑的体量、空间容量与空间环境的相协调,从整体到各个部分,从外到内,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与浓烈的艺术气息,同时又满足城市生活所需,不断地创造出适应这个城市的整体空间环境。
(一)雕塑尺度与空间容量
雕塑尺度是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相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空间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不同体量的虚实界面。虚的界面越多,开放性越强;实的界面越多,封闭性越强。与传统雕塑不同,现代城市雕塑不仅要考虑本身的体量,更要兼具空间环境的协调性,两方面统一才能更好的展示城市雕塑的特点。城市雕塑的体量与空间视觉相协调。现代城市的空间的尺度、属性、形态相较于传统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对城市雕塑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主导型城市雕塑,要考虑空间的容量,并且合理的确定视角,以达到最好的观赏角度。而大型的主导型城市雕塑则要更加注重尺度和细节把握,确保每一个观赏视角都可以得到美好的观赏角度。近些年,在城市雕塑中,不断出现反应大众生活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充分的表现出设计师的欣赏视角的同时,又展现出城市雕塑的人性化。现代城市雕塑的体量,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形态、空间容量、人的视觉特点和城市雕塑属性这几大要素。
(二)雕塑质感与空间属性
现代城市雕塑新材料较大,对材料表面的不同处理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城市夜间景观中可以采用灯光结合的夜景雕塑、水景雕塑、活动雕塑,还有用冰雪和沙土等制作的临时雕塑。在纪念性的城市雕塑中,多采用石体材料,例如花岗岩、青铜、大理石等材料,给人以庄重、沉稳的感觉。而在城市属性的雕塑建设中,要注重实用性,例如机动车和绿化带,不应采用不锈钢、镀金、钛合金等反光材料。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雕塑材质的制约,首先体现在空间环境的功能和氛围的相一致,同时要兼具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
(三)城市雕塑的色彩与空间氛围
视觉协调性和审美两个方面制约着空间氛围对城市雕塑的色彩选择。环境中空间形态和景观构成的差异性对雕塑色彩的选择也提出了不同要求。例如公园绿地中,应该选择活泼、艳丽的色彩;在纪念性雕塑上,选择例沉稳、素雅的颜色。城市雕塑颜色的选择更应与这个城市的文化相结合。例如历史悠久的平遥古城,城墙下的雕塑多采用青铜色,有着极强的历史文化感染力和艺术表达力。一个适合城市的雕塑颜色,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聚焦中心,为现代城市带来直观的美好感受,服务于城市发展。
(四)城市雕塑在空间中的方位选择
城市雕塑在空间中的方位选择主要依据的是光线原理。光线直接影响城市雕塑形体的体积感、明度、色彩的变化和其本身的韵律。根据不同时间所产生的不同光照效果来增强雕塑的韵律变化,是城市雕塑的创作手法之一。同时,合理的日照角度变化,也可以更为细腻的表达出雕塑的细节,材料的纹理。光线赋予作品生动的表现力。此外,光线也直接影响观众的视线,一个城市雕塑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其场地的方位、近景和远景的效果、光照时间、角度、场地形式等等元素。依据城市雕塑的规模和尺度的不同,利用顺光和逆光的角度,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观赏效果和艺术表达。
三、结语
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弥补的关系,这仍是未来城市发展所需重视的问题。不同的城市雕塑,通过不同的雕塑体量,采用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色彩,安置不同的位置,利用光线的差异,来传达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的同时,服务于这个城市整体。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这些,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在公共环境中对城市雕塑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兽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1雕塑景观与传播学的关系
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和城市的文化融为一体,起到了记录和传承历史文脉的作用,而且它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延,充分融入周围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反映特有的城市风貌,因此,城市雕塑与环境的营造既关系到人们对美的传达和追求,又关系到人文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雕塑作品作为艺术的存在具有传播功能,适合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阐释和解读。从传播学视角来分析研究雕塑景观,并不是纯粹传统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雕塑景观自身的某种功能、材料材质、色彩或者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品质问题,而在于它能否感染受众并与之产生心理上的共鸣的问题,是否以传受关系的方式来解读雕塑景观当中的各个要素,把某些操纵大众媒介的方式运用到雕塑景观的建构当中。传播学视角下的雕塑景观建构己经不是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过程,而是体现环境空间、雕塑物质实体及受众三者之间一个有机整体的互动关系。传播学视角下的雕塑景观建构研究,从宏观上可用拉斯韦尔的直线模式5W模式中提出的传播五要素从5个方面来分析城市雕塑景观的传播过程,即传播者(谁),讯息(说什么),媒介(通过什么渠道),受传者(对谁说)和效果(取得什么效果),进一步对应来讲雕塑景观的传播过程完整地包括这5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传播过程,如图1所示。
2雕塑景观的传播者
传播者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源头,是信息的制作者、发送者,他们的价值取向、制造和采集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成败和效率。在雕塑景观的设计制作中,凡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决定其形式的个人或团体都是传播者,雕塑景观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雕塑家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物化呈现,雕塑景观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是雕塑家所希望传播的一种信息。因此,雕塑家是雕塑设计传播活动中的直接传播者,而雕塑景观的相关法规制定者,具有决策权力的政府官员、投资商、管理者和业主等作为信息的间接传播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雕塑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根据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传播过程循环模式(图2),受众在整个过程中也属于传播者。他们的反馈和认可程度至关重要,在整个雕塑景观的构建中都必须有受众的参与,只有雕塑景观的使用者和受传者认为是好的景观,才可以算是真正设计成功的城市景观。
雕塑景观的传播者通常具有2个基本特点:
1)群体性。雕塑景观的构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设计中它需要设计师、规划师、雕塑家、景观师协调与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具有决策权力的政府官员和管理者,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雕塑景观的呈现效果。
2)专业性。雕塑景观需要传播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特性。他们应该具备形象观察能力、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色彩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艺术表现的操作能力及对材料媒介的敏感的驾驭能力等,并且具有景观环境设计有关的知识。
因此,对于一个雕塑景观方案设计,它的内容和形式的最终确立,应该说是整个传播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雕塑景观自然也就成为了雕塑家和间接雕塑家们(政府官员和管理者)思想情感得以充分展现和传播信息的物质载体,最终则由雕塑家通过融会贯通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完成传播内容。
3雕塑景观的传播内容
作为雕塑景观中的直接传播者和间接传播者所组成的传播系统形成的最终的设计意图即传播内容,雕塑家将制作雕塑景观所采用的材料材质、表现形式、表现题材和审美趣味等功能作为传播内容,向受众传播一种当下文化、思想情感或价值取向,以一种特殊的艺术传播方式包括功能上的表达、审美趣味的表达和文化内涵的表达等3个方面的内容解读了雕塑景观作为传播载体的价值和意义。
雕塑景观作为传播内容应该和整个景观传播的主旨一脉相承,为整个城市景观系统的功能和发展服务。于是,雕塑景观作为传播内容的主题是和自身的功能密不可分的,雕塑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体现的。
3. 1雕塑景观具有营造环境空间不同层次变化的功能
把雕塑景观与环境空间联系在一起,其中的景观布局与层次变化构成了城市景观空间,例如,作为城市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景观雕塑,由于其特色性、历史性及公共性特征,决定了它有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责任。因此,在景观雕塑创作中要充分挖掘蕴含地域历史文脉的题材,定位于当地民俗风情特征、人文历史和本地的自然环境之上,使其既具有传统特色文化的特征,又富有新的时代风貌,要尽可能实现这两者的高度融合,这样才能使景观雕塑与当地人文环境建筑、标识牌、公交候车厅、垃圾箱、景观座椅(坐凳)等城市景观设施完美地结合。它们作为城市景观文化元素符号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有效地起到了丰富空间层次、组合空间的作用,使整个城市景观空间成为一幅幅凝固的诗、流动的画,给人以步移景异的空间意境。
3. 2雕塑景观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的不同,人类社会对美的个性化体验和认识千差万别,但对一些规律性的审美认识是有一定标准的,比如健康积极向上的、富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充满时代气息的雕塑景观,雕塑家也正是通过雕塑景观规律性的审美认识向受众传播着自己的审美取向。事实证明,人们对于某个雕塑景观中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材料材质、尺度比例、色彩变化、表现形式等要素都有共同的认识,因此,雕塑家正是以和谐的审美原则对雕塑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构思,他们所传播的审美信息比较容易和受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3. 3雕塑景观的内容具有社会性
将社会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地域风情等要素通过景观作品加以表达,赋予其一定的社会属性,借助一定的环境空间形态、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城市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丰富城市景观的建构内容,更好地满足现代人对雕塑景观在使用功能、艺术审美、地域特色、本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4雕塑景观的媒介载体即是主体
雕塑景观本身也是雕塑家可以操作的实体,即是传播媒介。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他的论著里对传播媒介有精辟的阐述: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即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信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是其所在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传播技术的改善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极大地拓展了视觉艺术生存的空间,同时,也丰富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力。视觉艺术与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受众能够看到不同的媒介具备不同的感染力,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效果。用不同媒介的雕塑景观传播同一内容,其传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5雕塑景观的受传者
雕塑景观的受传者是通过雕塑景观这个媒介所传达的视觉信息的接受者,在雕塑景观制作完成并进行公开展示后,以不同形式接受其传播信息的人都是受传者。雕塑景观的受传者具有数量众多且性质不确定、不断流动变化而相对分散的特点。进一步讲,根据受传者自身的特征以2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解读:一是从与雕塑景观产生互动的方式不同,可把受传者分为雕塑景观的参与者和非参与者;二是从受传者身份背景的不同,可以将受传者划分为雕塑家和业余爱好者。那么,雕塑景观中的传受双方应如何有效地传播符号的意义呢?在象征性互动理论中讲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沟通、互通你我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信息交流互动的社会效应。意义的交流互通有一个基础条件,即互通的双方必须具备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传播学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表现语言和图形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是相似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时代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生活的差异多样性,每个受传者的意义空间是不会完全相同的,但意义的互通或互动只能通过共同的部分来进行。因此,雕塑景观要成为大众的艺术,其艺术表现语言就必须符合大众口味。由于大众的喜好程度往往与雕塑家所要表达的初衷背道而驰,有些雕塑家认为是很有意义的雕塑作品大众并不认可,而雕塑家认为品质一般的雕塑景观,大众却反映良好、赞不绝口。这就反映出雕塑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思想情感的表达与大众心理上的认识存在差异性,所以很难达成共识,更无从谈起心理上的共鸣。因此,雕塑家在进行雕塑创作过程中应适度考虑大众的审美标准,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人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是人的天性。如今雕塑景观单一的表现形式己经很难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对于可听、可闻、可触等综合感知体验有着极大的期待,雕塑不仅是视觉的艺术,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为雕塑带来的可能性与丰富性也是雕塑景观生命力的一部分,而受众的有效参与才能挖掘和发挥这些可能性与丰富性。通过调查,如表1所示,受众对雕塑景观除了观看欣赏的需求之外,希望获得的体验还有功能性的服务,有触摸、攀爬这样的体验需求或者可在雕塑景观内部活动,希望可以有听声音、闻气味、有声光感应等高科技感受的多种体验得到满足。
受众的参与赋予雕塑景观一种全新的内涵和功能,受众本身及其活动都成了雕塑景观的一部分,和雕塑及城市环境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表达着作品精神和场地文化,为整个景观的功能服务。受众对雕塑景观参与的结果,是对雕塑景观的各种体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作品的意义得到了延伸,这是评判雕塑景观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作品的价值在参与中得到了体现叫。因此,在雕塑景观的受众环节上借鉴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使雕塑景观更具趣味性和亲和力,更好地实现其文化传播的使命。
6雕塑景观的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量的原则中雕塑景观少即是多的简约主义思想,即认为雕塑景观所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关键在于能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和在多大程度上给人以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受众对该信息理解和认识的接受能力的问题,尽量避免强加接受的垃圾信息,让传达的信息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并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有效信息。通常认为,雕塑景观所体现信息的可理解性与其特色紧密联系,对受传者来说,信息量越大,新颖度也越大,新颖度越大,受传者由于复杂符号的总量增多而感知越少并导致越发难以理解。因此,应当在雕塑景观的制作中使传播的信息在特色性和认识度上达到最佳状态,要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式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要考虑所传达的信息品质高低及最佳组合的问题。
1现代陶艺雕塑
陶艺雕塑是从属于雕塑门类的一种造型形式,从中国古代的陶俑到当代雕塑性的环境陶艺作品。现代陶艺雕塑既继承了传统,又带着材料与生俱来的公共艺术特性,由艺术家进行了形式的突破后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是现代陶艺与雕塑相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当现代陶艺雕塑带着古老传统的材料特性和积聚当代艺术特质的造型走入城市景观艺术中,成为公共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陶艺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雕塑从沉重中解脱出来。现代陶艺雕塑有陶塑和瓷塑两种,选用不同的原料,使它们在烧成温度、可塑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城市景观艺术中,现代陶艺以雕塑形式出现较为常见,多运用于广场、绿地、道路交叉口等公共场所。常常以一种三度空间的艺术形态存在,具有立体美感,适合多角度欣赏。琼•米罗①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人与鸟》就是现代陶艺以雕塑形式坐落在巴塞罗那的帝德米罗公园,位于巴塞罗那奥运会主赛场附近。作者在混凝土中嵌入陶瓷锦砖而成。现代陶艺雕塑在城市道路中通常多运用作为城市道路边界要素之一,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空间之间形态连结的要素,其形象对于城市景观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城市出入口的形态和形象。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焕义②设计并参与制作的现代陶艺雕塑《昂》、《升腾》,坐落于瓷都入口———金岭大道。这两组作品,是为纪念景德镇建镇千年设计制作的标志性雕塑,高达12米,由不同形状的四座瓷柱构成一组,大道南北的两组作品遥相呼应,各具特色。象征“陶”的《昂》,采用“H”型框架结构设计,吸收印纹陶的制作方法,用雕刻、模压技艺创作,深浅、凹凸的线条,呈现出多层次的肌理效果。用暖色调的高温釉面瓷砖屏贴在雕塑表层,深红色的釉色与几何形体的造型想衬托,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陶艺雕塑是在当代景观环境的思路上拓展,也是现代陶艺介入景观艺术的契机。现代陶艺以其多样化的造型、天然流动的釉色、多变的尺度、广泛的题材等方式参与到景观艺术发展中,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环境的多样化。我国现代陶艺雕塑将在景观艺术这一新领域中寻找到更加贴近公众、更加贴近时代要求的方式。
2现代陶艺装置
本文所指的“现代陶艺装置”主要指艺术家在城市景观空间内为公众设计的,既表达出作者意图符合其特定环境,又具有审美价值的现代陶艺作品。现代陶艺装置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由设计师根据环境去构思形象,借助陶瓷材料这个物质媒介来创造适合于城市景观的装置艺术品。陶艺装置艺术在我国近年也发展迅速,中国当代陶艺家黄新本③老师就多次参与到陶艺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其《生命的延续》陶艺装置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最佳创意奖。作品《水生木》装置系列之一,淡淡的透明釉色,光泽的外部,却是失去水分许久的朽木形象,以枯萎的姿态,叙述自然生态本质的状态。作品形态自然生动,表达了呼吁公众对于物种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充满了对与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思索。
3现代陶艺壁画
现代陶艺壁画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大胆的想象、丰富奇特的色釉变化,独特的材质肌理,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即陶艺壁画的语言参与到城市的景观艺术建设中。陶艺壁画是以陶瓷为材料,运用不同的工艺技术、装饰方法、装饰形式,充分表达设计者设计思想和审美情趣并以建筑为载体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陶艺壁画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多在规则的单元块陶板上以线刻、填色、浮雕形式为主,按浮雕纹饰深浅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壁画。在表现形式上也丰富多样,有借助于浮雕语言表现的雕塑性现代陶艺壁画,以及通过泥质的粗细、不同的温度烧成的现代陶艺壁画;也有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的几何抽象构成的现代陶艺壁画等。在国外陶瓷壁画中,其风格多以现代陶艺相结合的抽象装饰、追求材质、肌理、造型与现代陶艺建筑环境相对比的装饰手法,以求突出壁画的粗犷、凝重。日本的陶艺壁画比较丰富,从大型的陶艺墙体到小的陶板壁饰,整体感很强。上文提到的日本现代陶艺的代表人物会田雄亮《云之城》等。会田雄亮的作品通常采用抽象表达的方式,多将陶艺壁画底色归纳为几个色块,由不规则的陶片拼接而成,作品处于浮雕部分的形象釉色与底色随位置的错落排列不同,陶片表面装饰有肌理效果,形成了敦厚朴实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即使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并没有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陶艺壁画归根结底是创作于建筑上的艺术,是建筑实体的一部分,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交相辉映的。陶艺壁画以装饰性艺术化的角色依附在建筑上,它可以增强空间环境的艺术效果和文化氛围,也丰富了建筑的形式美。与一般形式的绘制壁画相比,陶艺壁画对于环境空间的装饰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在城市景观艺术表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雕塑 环境空间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与方式表达方面更加自由和非对称。因此,如何加强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雕塑艺术的有效融合是当前国家规范城市景观设计蓝图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 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一)城市雕塑相关简述
21世纪是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加快城市生活节奏和提高城市艺术品为逐渐成为时展的趋势。因此,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审美化和功能化是当前城市景观设计师们探讨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艺术环境方面。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国家雕塑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艺术文化已经逐渐与城市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将城市艺术文化逐渐深入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人类情感与城市雕塑的有效融合。
作为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城市雕塑,也是城市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在城市艺术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视觉艺术三维立体表现手法而言,城市雕塑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艺术语言特色。不仅加强了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社会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一个城市的雕塑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空间生命力。
(二)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
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还表现在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城市雕塑―方面装饰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美化环境和艺术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是人类情感和城市文化进行浓缩后的标志性作品,寄托着设计师们的情感。城市雕塑的艺术空间表现手法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三维视觉表现手法,而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激发人们对城市雕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调节城市空间场所的外部轮廓,注重城市雕塑与景观环境的互动与沟通。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设计理念中融合了城市环境空间文化和人文文化。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可以凸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还可以透过城市雕塑看到城市发展的实质情况,即所谓的环境与人文的整体融合。因此,当孤立的城市雕塑与一个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文化可以做到有效衔接,不仅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之美,还可以凸显出雕塑本身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的和谐发展为人类生活增添了一抹情感色彩。
二 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与空间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相较于传统雕塑表现手法而言,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雕塑艺术体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城市雕塑技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为现代城市雕塑在创作方法、艺术设计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丰富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进一步为现代城市雕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形式而言,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形式更具文化交流特征。传统城市雕塑主要通过广场、公园等建筑物凸显建筑雕塑的公共性,因此传统城市雕塑具有浓厚的景观性特色。但是现代城市雕塑在建造与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显示着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而且还代表着城市与公众之间在情感与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城市建筑、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指利用城市雕塑作品将人类的情感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不应该在城市雕塑作品中存在与公众隔离、人类不愿意接近城市雕塑等现象。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参与性特征,以期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娱乐玩耍、触摸体验的公共场所,将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形式。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凸显出传统雕塑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表现理念,使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艺术形式感。而且城市雕塑为现代城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文化基石,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城市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凸显城市雕塑的主体性和层次感,进而扩大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范围。
相较于西方古典雕塑的主题范围而言,中国城市的雕塑在主题范围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人文文化和公共环境的认知等领域。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范围选择方面主要以山花、壁龛为主,其雕塑风格以具有浓厚的建筑风格为主。作为城市比较有代表型的广场雕塑,西方古典雕塑仍然以“歌颂君王”作为主题内容,雕塑的性质以碑柱为主。由此可见,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选择方面具有单一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主题范围的拓展。而城市雕塑在主题内容的确立方面带有浓厚的社会化和生活化特征,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了有效衔接,还将现代人文情感元素与城市景观背景进行了有机统一,从而促使城市雕塑主题逐渐向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城市雕塑主题方向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文化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只有将城市雕塑与现代生活从实施方面做到有效统一,才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家们站在社会公共的角度设计城市雕塑,并在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中体会社会公众内心对城市雕塑的认知与了解。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极简主义”和“构成主义”为主,其外在表现形式以现代城市建筑的空间层次感作为灵感源头,将现代城市雕塑进而简单化和功能化。另外,城市雕塑设计师们在设计雕塑景观的过程中将抽象简练的几何知识与艺术设计表现手法的张力和美感有效整合,向社会公众传递城市之美。将几何知识与雕塑设计的机械之美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城市雕塑的创新型设计手法,进一步提升雕塑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和艺术审美观点的变迁致使社会公众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而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观点的不同导致雕塑创作手法的不同。现代城市雕塑还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以革命性为主题的雕塑仍然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以革命性和祭奠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城市雕塑以营造庄严的气氛空间作为设计目的,多以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生态型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景观布局中得以广泛运用,以生态型和人性化为主的城市雕塑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更凸显出一个城市的人文文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城市雕塑的艺术变现手法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创作手法逐步向音乐和建筑为一体的雕塑创作手法方向发展。既有小巧精致的城市雕塑景观,又有简单大气的城市化气息浓厚的雕塑景观。由注重城市雕塑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特点为主逐渐向非对称性和自由式为主的雕塑转变,打破原有设计师们传统的创作手法和思维观念,以自由发挥的创作手法拓宽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材料也是现代城市雕塑的表现手段之一,随着城市雕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雕塑对不同质感的材料要求亦不一致。影响城市雕塑材料质感的因素包含肌理感、色彩光泽度、光感等,设计师在设计景观雕塑是不仅需要全面向系统地了解不同质感的材质,还需要对城市景观空间和雕塑艺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义。
三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如何有效地将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进行融合的关键因素是全面了解雕塑功能和环境性质。就雕塑设计师而言,雕塑设计师们除了了解雕塑艺术设计基本技巧之外,还需要对艺术环境空间设计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够从根源上把握雕塑作品的动态美。设计师们在设计城市雕塑作品的过程中以创新性思维观念和情感理念作为理论基础,掌握城市雕塑作品的视觉艺术特点和城市环境的空间层次感,进而为设计凸显城市环境和情感的雕塑作品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进一步促进社会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国家需要加大现代城市的服务力度,将现代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提高城市雕塑的亲和力,加强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的广泛运用,城市雕塑不仅具备亲近性的特点,还具备娱乐性和服务性特点,进一步拉近城市与人类之间的距离。
最后,现代城市雕塑作为拉近城市与人类距离的有效载体,国家需要转变国家职能,由主导型为主的战略决策逐渐向服务性为主转变,将国家关注的侧重点放在民生和服务社会公众方面,树立城市亲民和城市文化形象。除此之外,城市管理者应该根据城市文化和发展特色建立生态型城市,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塑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与人类的和谐健康发展。